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季节养生 > 节日养生

庚子年地母经白话详解(庚子年地母经白话文)

时间:2022-11-25 20:22:55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用户分享

庚子年地母经白话详解(地母经庚子年预言解释)

在中国的老黄历中,每年都有《地母经》和春牛图,预测一年农事吉凶,那么2020年庚子年地母经详解内容是什么?惊蛰前打雷是不是灾年?农历二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传统二月名称是如月,快关注华易网了解更多关于农历二月的精彩内容。

2020年庚子年地母经详解:

地之为母,以有形之质,生无形之气也。夫母大,而天地小。而万物以及物,禽兽、昆虫、草木、蠢动、蜎息,无不有母也,因此地母经有预测吉凶,甚至是天时的意义。2020年《地母经》原文:诗曰︰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桑叶须后贱,蚕娘情不悦。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卜曰︰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

庚子年地母经白话文解析:

一、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农历2020庚子年农业收成不好,百姓暴病或意外死亡的情况较多。二、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春季与夏季洪水、内涝、水淹灾害以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秋季与冬季部分地区容易发生饥荒与旱灾。三、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高原高坡地区田地庄稼能有收成,晚季水稻则颗粒无收,瘪子多。四、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秦岭与淮河(也就是陕甘宁与江苏安徽地区)一带容易发生水灾与泥石流,长江下游一带(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重庆、河南、安徽等地)多发生抢劫掠夺财物或杀人案件。五,桑叶价格会越来越低贱便宜,蚕茧产量非常低,只见蚕宝宝不见抽丝,徒劳用功而已,养蚕农户非常不开心,相关丝绸行业很不景气。六、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鼠年耗子多,为耗财之年,谨防鼠患鼠疫,一窝老鼠害一锅汤,2020年老百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地区经济与农贸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七,尤其是庚子年冬季三个月内,意外死亡的人会很多,山头上会增多不少坟墓。

惊蛰之前打雷是不是灾年?

惊蛰前打雷,住在平原一带的人们就有俗语云:“未蛰先蛰,人吃狗食。”如果在惊蛰日之前听到雷声,那么就预兆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们缺少粮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争粮。另一谣“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就对此进行了解释,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前就发生打雷的现象,表示可能会出现雨水连绵的异常天气,而且容易发生灾害,这样不但延迟了春播的最好时机,而且今年的农作物也会因异常的天气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将比较艰苦。没到惊蛰先打雷:预示当年雨水较多,不利于农业生产(1)如果初雷在惊蛰之日鸣响,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庄稼会喜获丰收(2)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3)惊蛰之前打雷,可能会有旱情发生

2020年岁时记事:

二龙治水 五日得辛二姑把蚕 蚕食二叶 十一牛耕地春社二月 二十三日 秋社八月初六日入梅润四月二十一日 出梅五月二十五日三伏日:初伏五月二十六日 中伏六月初六日 未伏六月二十六日

俗话说“命好不如运好”,人的天命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快使用华易网【精品测算】功能,详细了解自己的2020年运势吧!


也许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没有过,2020农历庚子年的新年伊始,我们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险。本来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早就告诉了我们:我们中华民族从没有过不去的坎。但正当我们万众一心在想法控制并最终会消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民族生存危机时。总还有那么一些人将这一切天灾归属于早就有预言的所谓我们逃不过的,农历庚子年的劫难。而这些所谓的好事预言家,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一本古簎《黄帝地母经》。



《黄帝地母经》又称《地母经》,成书年代从无史料文献可考,均传是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另一部书《黄历》一起流传下来的。既然它能流传数千年一直到今,说明它并不是毫无用处的。不管是《地母经》还是《黄历》,我都大概看了一下,《地母经》主要是依托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有序结合成不同的六十年甲子反复轮回。


有《路史》称:公元前4428年2月8日即癸酉年 二月初二 戊子日黄帝生。《帝王世纪》及《今本竹书纪年》载:公元前4377年1 月 15 日 即甲子年甲子月辛卯日,近51岁的轩辕黄帝作出正式开始记录农事天象开启《调历》之路。也就是从那一年的那一天起,轩辕黄帝就安排有人专观天象,同时还要求全国各地甚至各部落的都要设置农事天象专职记录官,以记录所在地每时每刻发生的农事及异常天象。


就这样全国各地记录观测满一年后,除继续观测记录外,同时将上一年的所有记录档案全部上交,最后由轩辕黄帝对这些记录档案进行了汇总,并最终形成了一年来,重点在哪些地区发生了哪些大事。最后及依据这些奇异天象及大事,总结出来了这一年来我们本来应该重点关注什么?这就是后来《地母经》中每一年的一诗一卜。相传就是这样连续观察记录总结了六十年,最终才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黄帝地母经》。



有《列子》载:公元前4335年9月14日即丙午年 八月廿二 甲戍日,其时94岁的轩辕黄帝憾然离世,共在帝位80年。生前曾嘱咐一定要将60个甲子年的观测记录总结完成,形成《地母经》以利指导后世借鉴警世。同时进一步完善皇帝历法。按照以上公元前4377年才启动记录观察,如果真的是不间断地进行了记录观察汇总,那么此项巨大的工程在公元前4317年才能结束,也就是说在轩辕黄帝离世18年后此工程才得以完成。



所以任何史料文献都不敢记载这《地母经》乃轩辕黄帝所著,只能冠以传说流传下来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真实的作者?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地母经》确实是轩辕黄帝力主修编的,包括《黄历》也是如此。虽然轩辕黄帝并不会参与修编,但没有他谁也成不了这样浩大的事。再说如此浩大跨越六十年的工程,参与主持修编的人员肯定众多。就算当时要将这一大串都记录流传下来,我想后世的我们肯定会一个都记不住。所以倒不如一切功劳均归功于轩辕黄帝好了。



现在我们来说这《黄帝地母经》从诞生到现在已过去6000多年历史了,不要说地球内部本身都有了千变万化,就是地球上生长的万物,有许多已消失永不见,或沉睡于地永不见天日。就是地球上还能活得,随着生存环境的6000年变迁,早就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造换代,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大家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依据6000多年前天象农事,总结得来的《地母经》,它还有可能适用指导预测我们的农事及天象吗?



作者李中财说文史最后有话说:古籍《黄帝地母经》,最多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本文参考文献有《路史》、《帝王世纪》、《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及《调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