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龙

24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表、24个节气有哪些)

时间:2023-10-04 17:05:56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用户分享

24节气时间表

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节律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表是指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大约15天,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物产变化。这些节气不仅是人们繁忙农事生活中标志着不同时节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观察自然现象、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帮手。

在二十四节气表中,春季从立春开始,夏季从立夏开始,秋季从立秋开始,冬季从立冬开始,每个季节分为6个节气。下面是二十四节气表及其解释:。

1. 立春(阳历2月3~5日):春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起点、新生和新希望。

2. 雨水(阳历2月18~20日):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增多,意味着田野开始溽热、草木生长。

3. 惊蛰(阳历3月4~6日):意味着气温渐暖,春雷隆隆,动植物开始苏醒。

4. 春分(阳历3月19~21日):昼夜平分,日照时间和夜晚时间相等,意味着北半球开始进入春天。

5. 清明(阳历4月4~6日):又称祭扫节,是墓葬祭祖日,也是春季之中气温逐步回升、树木花草的时期。

6. 谷雨(阳历4月19~21日):意味着雨水逐渐减少,天气渐暖,万物生长势头愈发强劲。

7. 立夏(阳历5月4~6日):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万物生长进入旺盛时期。

8. 小满(阳历5月19~21日):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农民开始忙着种植秋季的作物。

9. 芒种(阳历6月4~6日):意味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农民开始收割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

10. 夏至(阳历6月20~22日):夏季的中期,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夜晚最短。

11. 小暑(阳历7月7~9日):意味着气温越来越高,温度开始达到“暑热”程度。

12. 大暑(阳历7月22~24日):气温最高的节气,此时正值盛夏,需要特别注意防晒和防暑。

13. 立秋(阳历8月7~9日):秋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季结束,秋风开始吹起。

14. 处暑(阳历8月22~24日):意味着气温逐步回落,但还是非常炎热,需要继续注意防暑。

15. 白露(阳历9月7~9日):意味着温度开始降温,晨露渐多,农民开始收割早稻。

16. 秋分(阳历9月22~24日):昼夜平分,日照时间和夜晚时间相等,意味着北半球开始进入秋天。

17. 寒露(阳历10月7~9日):意味着气温逐渐降低,夜晚开始出现霜冻。

18. 霜降(阳历10月22~24日):气温降至较低点,开始出现霜冻,此时是气候转变最明显的时期。

19. 立冬(阳历11月7~9日):冬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寒冷气息越来越浓厚。

20. 小雪(阳历11月22~24日):意味着气温开始降至冰点以下,天气开始转冷。

21. 大雪(阳历12月7~9日):气温降至最低点,开始出现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2. 冬至(阳历12月22~24日):冬季的中期,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白天最短。

23. 小寒(阳历1月5~7日):意。

农历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1. 立春:农历正月初四或初五(2月3日或4日)。2. 雨水:农历正月十九或二十(2月18日或19日)。3. 惊蛰:农历二月初四或初五(3月5日或6日)。4. 春分:农历二月十九或二十(3月20日或21日)。5. 清明:农历三月初四或初五(4月4日或5日)。6. 谷雨:农历三月十九或二十(4月19日或20日)。7. 立夏: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5月5日或6日)。8. 小满:农历四月十九或二十(5月20日或21日)。9. 芒种:农历五月初四或初五(6月5日或6日)。10. 夏至:农历五月十九或二十(6月21日或22日)。11. 小暑:农历六月初四或初五(7月7日或8日)。12. 大暑:农历七月初十九或二十(7月22日或23日)。13. 立秋:农历八月初四或初五(8月7日或8日)。14. 处暑:农历八月十九或二十(8月22日或23日)。15. 白露:农历九月初四或初五(9月7日或8日)。16. 秋分:农历九月十九或二十(9月22日或23日)。17. 寒露:农历十月初四或初五(10月8日或9日)。18. 霜降:农历十月十九或二十(10月23日或24日)。19.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四或初五(11月7日或8日)。20. 小雪:农历十一月十九或二十(11月22日或23日)。21.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四或初五(12月7日或8日)。22. 冬至:农历十二月十九或二十(12月21日或22日)。23. 小寒:农历正月初四或初五(1月5日或6日)。24. 大寒:农历正月十九或二十(1月20日或21日)。

二十四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24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部分,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规律确定,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季节变换。24节气按太阳所在黄道带上的位置分布,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下面是二十四节气时间表:。立春:2月3日或4日。雨水:2月18日或19日。惊蛰:3月5日或6日。春分:3月20日或21日。清明:4月4日或5日。谷雨:4月19日或20日。立夏:5月5日或6日。小满:5月20日或21日。芒种:6月5日或6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小暑:7月6日或7日。大暑:7月22日或23日。立秋:8月7日或8日。处暑:8月22日或23日。白露:9月7日或8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寒露:10月8日或9日。霜降:10月23日或24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大雪:12月6日或7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小寒:1月5日或6日。大寒:1月20日或21日。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如下:。立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雨水: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有利于春耕。惊蛰:气温逐渐升高,春雷惊醒蛰伏的昆虫,代表春季气候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春分:昼夜平分,天气温和,阳光渐增。清明:扫墓祭祖,传承中华文化。谷雨:小雨绵绵,有利于作物生长。立夏:夏季开始,气温进一步升高。小满:麦子渐满,有利于夏收。芒种:麦收即将结束,各种作物在这个时期都已成熟。夏至:白天最长,代表夏日的正式开始。小暑:酷暑开始,气温最高,小暑是气候最热的时间。大暑:暑。

二十四节气农历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太阳地球运行的规律所形成的一种气候和物候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事活动。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农历时间表:。立春:农历正月初一或二月初一(2022年2月4日)。雨水:农历正月十五或二月十五(2022年2月19日)。惊蛰:农历二月二十四或二十五(2022年3月6日)。春分:农历三月初四或初五(2022年3月21日)。清明: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2022年4月5日)。谷雨:农历四月十五或十六(2022年4月20日)。立夏:农历五月初五或初六(2022年5月5日)。小满:农历五月二十或二十一(2022年5月21日)。芒种:农历六月初五或初六(2022年6月5日)。夏至:农历六月二十或二十一(2022年6月21日)。小暑:农历七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7月7日)。大暑:农历七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7月23日)。立秋:农历八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8月7日)。处暑:农历八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8月23日)。白露:农历九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9月8日)。秋分:农历九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9月23日)。寒露:农历十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10月8日)。霜降:农历十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10月23日)。立冬:农历十一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11月7日)。小雪: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11月22日)。大雪:农历十二月初七或初八(2022年12月7日)。冬至: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2022年12月22日)。小寒: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或二十八(2023年1月6日)。大寒:农历正月十一或十二(2023年1月20日)。

二十四节气表

以下是中华传统节气(节)的时间表:。立春:2月3日、4日或5日。雨水:2月18日、19日或20日。惊蛰:3月5日、6日或7日。春分:3月20日或21日。清明:4月4日、5日或6日。谷雨:4月19日、20日或21日。立夏:5月4日、5日或6日。小满:5月19日、20日或21日。芒种:6月4日、5日或6日。夏至:6月20日或21日。小暑:7月6日、7日或8日。大暑:7月22日、23日或24日。立秋:8月7日、8日或9日。处暑:8月22日、23日或24日。白露:9月7日、8日或9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寒露:10月8日、9日或10日。霜降:10月23日、24日或25日。立冬:11月7日、8日或9日。小雪:11月22日、23日或24日。大雪:12月6日、7日或8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小寒:1月5日、6日或7日。大寒:1月20日、21日或22日。注:以上日期为农历日期,具体阳历日期因为闰月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调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