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书巢记(书巢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时间:2023-10-14 07:26:24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投稿

书巢记

《书巢记》是明代学者魏禧所著的一本关于书籍保存及修护的著作。该书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其内容涉及了书籍的分类、保护、修缮、整理等方面,为后世的图书馆管理和藏书修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书巢记》中,魏禧首先将书籍按照不同的用途分为“礼仪书”、“经史子集”和“方技杂记”三类。并对每一类书籍的保存和管理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他认为“礼仪书”需要放置在密闭的柜子中,以避免尘土侵入,还要定期拭洗书面,保持书本干燥;而“经史子集”则需要放置于通风干燥的书架中,以免书页发霉变质。

此外,魏禧还详细介绍了书籍修缮的方法,包括补裂、补页、调整装订等。他特别强调了修缮时要遵循“缝缝不强,补补不猛”的原则,而且应该采用与原书相同的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和价值。

《书巢记》还提供了关于防火、防盗、防虫等方面的建议。魏禧认为,在书房内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在家中要设立防盗措施,还要采取一些化学和物理手段,如喷洒芥末、烟熏等,来防止书籍被虫子侵害。

虽然《书巢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书籍保存及修护,但是其中所涉及的观念、方法和技术,对于当时和今天的图书馆管理和藏书修缮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该书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知识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本。

下面是《书巢记》中的一段原文及翻译译文:。

原文:。

藏书之法曰:一曰治之有方,二曰检之有眼,三曰修之有术,四曰备之无方,五曰保之有法。所谓治之有方,谓之藏之必以檐廊为之,書皆悬挂于椽上,上下不得相数,中平不得纵向,有数则不均,纵向则崩。检之有眼,谓之必以丝绳紧系,桐角撑挂,以防风露尘土,定期拭之以清,以防湿气成腐。修之有术,谓之医师无常,书脊破裂纵横可处理,如展壳之复原,求其得周,缝缝不强,补补不猛,和合而不可察。备之无方,谓之必备水火,书防虫蠹,火灾水患,藏书之法,以备为主。保之有法,谓之必有贤人荐薦,有钱赀供配合,有门第光大相续,虽逐家毁亡,藏书不失。藏书五法,备而不悔,此之谓矣!。

翻译译文:。

书籍的保存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第一,存放要有方法,即必须使用悬挂于檐廊上的书柜,避免书本上下列数、中间纵向排列,否则会导致不平衡、崩塌。第二,检查要有眼力,即要用丝绳牢固系缚,用桐角支撑挂起,以防风露尘土,定期拭洗以防止潮湿腐烂。第三,修整要有技巧,就像医生一样,书脊破裂、纵横交错都可处理,如展壳后的重整,要遵循缝缝不强、补补不猛的原则,和合而不易察。第四,备防要妥善,即要防火防水防虫,保存书籍的方法是以备为主。第五,保护要有规章,即必须有贤人保荐,有钱赀支持,有门第相承,即使家庭毁亡,藏书也不会失去。这就是书籍的五个保存原则,备好了就。

书巢记原文及翻译

书巢记,又名《南方书巢记》,是明末清初的紫禁城御书房总管李焘所写的一本书籍。全书以李焘在北京南书房的经历和见闻为主线,记述了当时书法、绘画、篆刻、印章、纸张、墨、笔、墨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涵盖了艺术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全书共分四十九回,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式独特,对于了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的信息有着很大的价值。同时,书中也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官场文化、宫廷礼仪等诸多方面。以下是书巢记第一回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我少在南书房中,观留香亲王手画几幅,心惊口碎,翻觉我家三院诸公虽能点魂移魄、出神入化,此画妙绝天下,有过之而无不及,真真神品也。后王侯富商并大官绅,无不亲自到书房赏画,求学问,留连不去,咀嚼终日,如痴如狂。尝有谓画中生有鬼怪之言,然则吴道子因业为蛊惑之神,画中秀丽多姿,眼睛舞动,乃是画中人物之情也。看官凡见此画,先当正视,低头缓眼,令神气下降,久熟见之,则渐入其境,熟悉其中无名之妙,方为得力。此亦吾南书房中先辈传授之法也。翻译:。我年轻时在南书房中,看到留香亲王亲自画的几幅画,惊讶得无法开口。我一直以为我家的三院诸公虽然能够点魂移魄、出神入化,但这幅画真是神品,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后来王侯、。

书巢记的翻译

Book Nest Journal, translation of Book Nest Journa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