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古希腊战神(古希腊战神的名字)

时间:2023-10-03 20:29:28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古希腊十大名将排名:列奥尼达垫底,亚历山大大帝夺魁

古希腊文明是埃及与两河的次生文明,同希伯来文明共称"两希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不但诞生了瑰丽的神话,悲壮的戏剧与并不值得推崇的古希腊,还涌现着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名将,无论列奥尼达浴血温泉关,还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不世伟业,都予人无限遐想。那么,古希腊选出十大名将会是谁呢?又怎么排名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10、 列奥尼达(斯巴达)

列奥尼达为斯巴达双王之一,于希波战争中力抗波斯,最终率三百勇士浴血温泉关。尽管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故事家喻户晓,甚至被拍成电影,但这并不代表列奥尼达的军事能力超逸绝伦。首先,虽然波斯拥有十八万人,但是在温泉关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环境下,能在前沿攻关的只有很少一批人;其次,死守温泉关的并非只有三百人,而是在绕过温泉关的近路被希腊叛徒告知波斯后,决议由列奥尼达带领三百勇士断后,且断后的还有七百名塞斯比亚士兵与四百名忒拜士兵。

因此,虽然列奥尼达成功为希腊联军的舰队在海上集结,但他的表现谈不上什么军事史奇迹。

但是列奥尼达的勇气仍然让人敬佩。列奥尼达明知道必死,仍毅然为了希腊在温泉关浴血,而精选三百勇士时,未婚或无嗣者被剔除,这自然是为了让英雄血脉得以传承,也说明在一开始列奥尼达就已经做好了殉身的准备。在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人为战死沙场的英雄们树立了纪念碑,碑文足飨列奥尼达英灵: "异乡人,你若到斯巴达,请转告那里的公民:我们阵亡此地,至死坚守誓言。"

列奥尼达

9、米太亚德(雅典)

尽管在西方话语权下,希波战争似乎是英勇的希腊文明对抗邪恶的入侵者波斯的可歌可泣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史诗,但跳出希腊视角,会发现无论这次战争中希腊人的表现多么英勇无畏,其战争起源也很难说是反侵略。

在小亚细亚存在很多希腊殖民地,这些希腊人被称为"爱奥尼亚人"。而小亚细亚的僭主纷纷以波斯人作为后台,这使得他们治下热爱的希腊民族怨声载道;而在希腊与腓尼基的商业竞争中,波斯又往往偏袒腓尼基人,于是面对愤怒的民众,爱奥尼亚的僭主们与祖国渐行渐远——只能要么依靠波斯的力量做卖,要么死于民众的怒火中。

在杀死顶替波斯王巴尔迪亚的祭司高墨达(或者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篡位理由,被杀的正是波斯王巴尔迪亚本人)后,大流士取得了波斯王位,前去乌克兰向西徐亚人发动进攻。此时克索涅索斯的僭主、出身雅典名门的米太亚德想出了一个胆大妄为的计划——如果给自己的主子波斯王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岂不是在一劳永逸解决民怨的同时能堂而皇之地做统治者?于是米太亚德建议希腊人切断多瑙河的浮桥,将大流士和他的军队抛在寒冷潮湿的西徐亚等死。此计未得到其余僭主的支持,而大流士班师回朝后,也开始筹划处理爱奥尼亚僭主们的尾大不掉。

公元前500年的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率先反叛大流士,小亚细亚的僭主也纷纷起兵,并向希腊本土秋原。雅典派出援军帮助爱奥尼亚,并一度焚烧了波斯的小亚细亚行省首府萨迪斯,但最终被大流士的大军击败。大流士彻底控制了小亚细亚后,开始筹划向希腊报仇,于是产生了马拉松之战。逃回希腊的米太亚德正是马拉松之战的指挥官,他趁着波斯骑兵未能下船时发动攻击,在马拉松以鹤翼阵击败波斯。

马拉松战后,米太亚德负责去征服一些被波斯控制的爱琴海岛屿,因攻帕罗斯无果,被指控与波斯勾结下狱,本因处死,念在是马拉松的战斗英雄,改为以罚金免死,但因米太亚德无力支付被囚禁,因在攻击帕罗斯时受的伤恶化而死。其实细究米太亚德的罪名,会发现这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米太亚德僭主出身,又因在马拉松之战中获得了过高的声望,所以在极度惶恐中,民众宁愿惩罚这位战斗英雄。

8、 保萨尼亚斯(斯巴达)

保萨尼亚斯是斯巴达国王,希波战争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普拉塔亚决战的指挥官。尽管雅典在萨拉米斯击败了波斯联军,但被波斯将领马尔多尼奥斯率领的陆军却元气未伤,仍然盘踞希腊本土。

雅典海军和斯巴达陆军在希波战争中强强联手,紧密配合。此时保萨尼亚斯刚刚二十出头,却已被选为斯巴达国王(斯巴达国王是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受同样是选举产生且不断更换的五长老制约),在普拉塔亚城东与波斯军队隔阿索波斯河相望。面对3.81万希腊联军,马尔多尼奥斯制定了将联军引诱到平原,利用他们不擅长联合作战的弱点以骑兵各个击破,但事与愿违,骑兵骚扰战术并未瓦解希腊人,反而让他们更增同仇敌忾之心。于是保萨尼亚斯与马尔多尼奥斯隔河对峙,在对峙的第八天,马尔多尼奥斯失去了耐心,于是袭击希腊关隘并获得一些微小胜果,但过河的骑兵均为希腊联军杀死。到了第三天,一队波斯人终于成功绕后,摧毁了希腊联军唯一的水源。

于是保萨尼亚斯趁夜退后,马尔多尼奥斯率军追击,保萨尼亚斯与之对抗,双方势均力敌。但马尔多尼奥斯骑着白头大马,实在显眼,斯巴达方阵又死战不退,步步紧逼,最终马尔多尼奥斯被斯巴达人的投石打死,群龙无首的波斯军队被希腊人摧枯拉朽地击败。

而保萨尼亚斯这位战胜波斯的英雄同样死于威望过高。在战胜波斯后,希腊联军开始控制拜占庭,以获得黑海的粮食。保萨尼亚斯开始波斯化,喜欢波斯的奢华,炫耀波斯的服装,在拜占庭强占了一名当地贵族的女儿,而保萨尼亚斯入睡时,少女失足跌倒,被把她当成刺客的保萨尼亚斯杀死。此举导致保萨尼亚斯被迫回到斯巴达,失去了希腊联军的指挥权。仅仅在希波战争过后十年,保萨尼亚斯便被五长老指控勾结波斯,他逃到斯巴达卫城的神庙中避难,在神庙里活活饿死。

7、 地米斯托克利(雅典)

地米斯托克利是超越了一个时代的世界海军之祖。他并非出身名门,父亲是商人,又因地米斯托克利放荡而剥夺了地米斯托克利的继承权。于是地米斯托克利全力投入公共事务,以指挥科尔居拉战役为起点踏入政坛,并在之后的岁月里早就了雅典的海上霸权。

由于雅典发现了新的矿脉,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分到10德克拉玛,这笔钱足以买下250公升大麦。此时马拉松已胜,雅典短视的居民无人将波斯当做大敌,于是地米斯托克利以南方的埃伊纳岛为假想敌,说服了雅典居民将这10德克拉玛用于组建舰队。

薛西斯欲报马拉松之仇,率倾国之兵征希腊,大军到处挡者披靡。雅典去德尔斐寻求阿波罗神谕,得到的神谕是:

"……在开克洛普斯圣城和神奇的奇泰隆谷地里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被夺走的时候,远见的宙斯将会给一座难攻不破的木墙来保卫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切莫安静留在你们原先的地方,因为从大地的那一面来了一支骑兵和步兵的大军,你应当背对着他们,不过你们终当与他们交战。神圣的萨拉米斯岛,在德墨忒尔播种或收割的时候,你将会杀死许多妇女的孩子。"

这当然就是江湖骗子的胡扯,论这些东西,我们中国古代的谶纬体系和它是相同性质,但精妙和文笔却远远过之,但古代绝大多数人都对这些神谕、谶纬坚信不疑。一般的理解是:木墙指的是雅典卫城,这预言是不要去萨拉米斯,要坚守雅典卫城。但地米斯托克利将木墙解释为战舰,于是疏散妇女儿童后,地米斯托克利率雅典海军来到萨拉米斯,有一些不愿离开的公民死守雅典卫城,在薛西斯到达雅典后,这些英勇而愚蠢的人全军覆没。

薛西斯进一步紧逼,地米斯托克利派奴隶西钦努斯前去告知薛西斯:萨拉米斯的希腊舰队已起了内讧,请薛西斯封锁海峡的出海口。又通过自己的政敌公正者阿里斯提格告知希腊舰队这一消息。尽管地米斯托克利此举属于双保险,但的确平息了希腊联军的内讧,最后希腊联军并力向前,波斯舰队在海峡转身不便,最后完全溃败。

战胜波斯后,地米斯托克利再次表现了他的超前:修建了雅典长墙与比雷埃夫斯港,这是雅典海上霸权的重要依托。但地米斯托克利仍因威望太高被陶片放逐,而后又以勾结波斯这个百搭罪名被传唤。米太亚德和保萨尼亚斯的前车之鉴不远,地米斯托克利当然不会自投罗网,于是在崇拜者的保护下到达波斯,为波斯王效力。波斯王听说父亲的死敌投奔,兴奋地赐给地米斯托克利三座城市,分别供给他酒、衣服与食物,满心指望用地米斯托克利的智慧伐希腊。但当地米斯托克利被要求讨伐希腊时,却并未如波斯王的想法那般让诡计与远见再放异彩,而是选择服毒自尽。

地米斯托克利

6、 德米特里乌斯(马其顿)

德米特里乌斯是继业者战争中最耀眼的将星。他是安提柯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留下的遗言是:"让最强的人继承王国",这导致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继业者彼此倾轧,无人能再续亚历山大霸业。

德米特里乌斯被称为亚历山大再世,他也是能征善战的美男子,但拙于利用胜利成果。托勒密从塞浦路斯渡海侵入叙利亚,此时21岁的德米特里乌斯与托勒密进行多次交战,因为缺乏经验,最终在加萨惨败,但是被托勒密归还了战利品与俘虏,托勒密言他是为了荣誉和疆域而战,不会影响私人关系。

德米特里乌斯手下这份馈赠,暗自祈祷要早日偿还欠托勒密的情分。没过多久,托勒密的部将西勒斯便败给了德米特里乌斯,德米特里乌斯将战利品偿还。战后不久德米特里乌斯便让纳巴泰人臣服,从此开始了传奇的戎马一生。德米特里乌斯率领舰队很快到达雅典,驱逐了僭主卡山德与托勒密的驻军,雅典的人民在欢呼声中称德米特里乌斯为救星和恩主。而后安提柯在儿子的帮助下占据了塞浦路斯,但因准备不充分,伐埃及失败。

因为罗德岛不愿加入对托勒密埃及的战争中,故德米特里乌斯奉安提柯之命伐罗德岛,在围攻中,德米特里乌斯使用绰号了"破城者"的攻城巨塔,"破城者"拥有巨大的方形基座,面积达484平方米,高43米,共有9层,为了避免火攻,塔楼向敌的三面覆有铁板,由3400人负责移动。在围攻过程中,无论还是寡头、君主,泛希腊世界均谴责德米特里乌斯,于是德米特里乌斯与罗德岛讲和离去,丢下来的攻城器的碎片据说成了罗德岛太阳神像的原料——当然罗德岛太阳神像未必真实存在。

此后德米特里乌斯戎马一生,趁着安提帕特罗斯的孙子卡山德去世当上了马其顿国王,但尽管他长于军事,却拙于外交、内政,疯狂的扩军让民众对其极度不满。即使德米特里乌斯将女儿嫁给了塞琉古,也并不能让他们因政治婚姻获得情谊,最终德米特里乌斯被塞琉古活捉,被软禁至死。

5、 皮洛士(伊庇鲁斯)

皮洛士是伊庇鲁斯的国王。伊庇鲁斯与马其顿一样,长期属于半希腊化国家,皮洛士继位时还是一个孩子,王位也岌岌可危,但他得到了托勒密埃及的支持,建立了强有力的统治。皮洛士以亚历山大的伟业为己任,先生与安提帕特罗斯的女儿菲拉成婚,接着扮成与自由的捍卫者,与色雷斯统治者利西马科斯结盟,击败了德米特里乌斯。

但在分享胜果时,皮洛士被迫向德米特里乌斯妥协,于是将野心指向西方。于是皮洛士以罗马不顾对塔伦图姆的条约为由西征正在崛起的罗马,公元前280年,皮洛士在赫拉克勒亚战役中,以战象吓到罗马的骑兵,进而获得胜利。但罗马虽然有少则7000,多则15000的伤亡,皮洛士的伤亡也是少则4000,多则13000人。虽然两种统计数据差异很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皮洛士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因为罗马的意大利盟友众志成城,他们绝不让步,一定要皮洛士无条件退出意大利,于是皮洛士在阿斯库伦再次与罗马交手,在森林中,战象和骑兵无从施展,血战一天后皮洛士终于撤退。此后皮洛士又打进西西里,尽管几乎控制了整个岛屿,但罗马人仍然不退让,在迦太基的盟军到达后,皮洛士再次被迫返回希腊。

而后因为皮洛士对萨莫奈人的诉求置之不理,渐渐失去了意大利盟友的热忱。于是在贝内文托战役中,皮洛士遭遇失败,他已无力支付残兵败将的军饷,于是将目光转向泛希腊世界,但在阿尔戈斯的巷战中,皮洛士被一名妇人的砖块精确命中,从此殒命。皮洛士和老对手德米特里乌斯一样能征善战,但得不偿失,西方将付出极大代价的胜利称为"皮洛士式胜利"。

皮洛士

4、 腓力二世(马其顿)

马其顿属于半希腊化国家。公元前413年,阿克劳斯称为马其顿国王,他邀请了许多希腊哲学家、诗人、艺术家进入马其顿,其中包括三大悲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阿克劳斯按希腊军队的形式编制军队,还组织过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399年,阿克劳斯被,十几年后,忒拜人干涉了王位继承,他们拥立帕迪卡斯三世作为国王,将其弟腓力留在忒拜为人质。腓力在忒拜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伊帕密浓达处学习兵法,以局外人身份旁观忒拜与雅典、波斯的权力斗争。后来迪卡斯三世去世,腓力二世回到马其顿,先以皇叔身份摄政,而后废黜幼主,自立为王,锐意改革。腓力二世强化王权,削弱贵族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并采取金银双本位制增强马其顿军事实力,还改革军队,跃跃欲试。

腓力二世拉拢了色雷斯后,因伊利里亚不愿听令于马其顿,于是以继承自伊帕密浓达的兵法组建的马其顿方阵大败伊利里亚,而后利用宗教参与神争,获得"德尔斐神庙捍卫者"美名。忒拜发现自己处于马其顿的威胁下,于是雅典与忒拜在狄摩西尼的劝说下结为同盟,但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腓力二世以师父伊帕密浓达的斜楔战术前进,并以佯退吸引雅典进入缺口,而后其子亚历山大以楔形阵穿过缺口,攻击忒拜后方,腓力二世也趁机对雅典人发动进攻,忒拜人的神圣军团也全军覆没,从此枪阵压制重装步兵的时始,腓力二世成为北希腊之主。

但是在腓力二世踌躇满志时,他遭到了,霸业在不甘中结束,由其子亚历山大完成。

腓力二世

3、伊帕密浓达(忒拜)

相比雅典的繁荣与斯巴达的强悍,忒拜、科林斯这两个万年老三老四在希腊史的观感总是偏向煽风点火、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但伊帕密浓达光彩的个人魅力足以让忒拜大放异彩。自斯巴达与雅典的内斗——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胜利者斯巴达不擅长运用胜利果实,在各个战败城邦中推行僭主统治,这激发了许多志士的不满,伊帕密浓达就是其中之一。

伊帕密浓达信奉毕达哥拉斯学派,读书时学识远胜同窗。到了从军的年龄,他认为相比力量,敏捷在战争中意义更大,于是坚定练习奔跑与格斗。斯巴达人曾对忒拜的派进行一次清理,但是派代表人物之一伊帕密浓达并未跟随挚友佩洛必达逃亡,而是在忒拜潜伏,伺机待发。后来佩洛必达在雅典的支持下发兵,伊帕密浓达与之里应外合,重建。

而后伊帕密浓达建立了一支三百人规模的"神圣军团",他们由互相爱慕的男子组成,在战场上奋不顾身。伊帕密浓达才兼文武,他的雄辩是忒拜第一,而又宽容而清廉,极具人格魅力。而后在忒拜西南的留克特拉城附近,忒拜与斯巴达开始激战,伊帕密浓达使用世界上最早的斜楔战术,左翼在前,率先攻破斯巴达的右翼,趁着敌人右翼被击溃时发动总攻,一举大获全胜,而后解放了许多被斯巴达控制的城邦。

但面对崛起的新星忒拜,八年后雅典竟与宿敌斯巴达结盟。于是伊帕密浓达与雅典斯巴达联军决战于曼丁尼亚,这次忒拜仍然以斜楔战术对抗联军,联军大败而逃,但伊帕密浓达战死。忒拜唯一一次崛起,其实是因为伊帕密浓达的美德与天才,因没有有力的后继,曼丁尼亚之战结束后不到十年,忒拜霸权便终结。

2、客蒙(雅典)

客蒙是米太亚德之子,因为豪迈、耽于玩乐、不修哲学被称为"傻瓜"。客蒙能言善辩,慷慨大度,在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后,由他领导希腊联军。客蒙在斯特里蒙河附近作为统帅使色雷斯人大军溃逃,建立了安菲波利斯城;而后在米卡勒附近俘获了被击败的塞浦路斯人和腓尼基人的二百艘船;同一天带兵弃船登岸,一举击败了岸上的波斯人。在回国途中,客蒙将对雅典友善的岛屿予以肯定,并迫使背叛的岛屿再次归顺。客蒙将被击败的塔索斯人的战利品带回雅典,用于装饰卫城。

和当年的米太亚德、地米斯托克利一样,客蒙的威望太高,因此遭到了放逐。但因为客蒙高尚的人格,雅典人很快后悔,再拉希第梦人向雅典宣战后,雅典想起了这位英雄,于是召回客蒙。客蒙亲自赶往斯巴达,两个强大的城邦握手言和,而后客蒙征塞浦路斯,在征服岛屿的大部分后在西提乌姆城病逝。

虽然出自制的雅典,客蒙却十分喜爱寡头制的斯巴达,他从不掩饰对斯巴达的喜爱,经常在演讲中盛赞斯巴达,甚至用赞美斯巴达的词语为儿子命名。这除了个人的喜好外,其也是有更深远的意义——以斯巴达的制度来看,他们没有兴趣寻求扩张,且会打击试图在希腊本土进行扩张的势力,这对于海上霸权雅典而言是喜闻乐见的。而客蒙也效法斯巴达,专门设置了职业士兵,这在雅典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前士兵仅限于有产者,在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无产的第四等级公民并不需要承担战争义务。也正是职业军人的出现,让雅典的海上霸权更进一步。

接过客蒙权柄的是伯利克里,尽管伯利克里是才华卓越的战略家、政治家,但是其在军事上的建树相比榜上的人有所逊色,尚不足位列十大名将之中。

客蒙

1、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

亚历山大是古希腊三哲的最后一位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尽管后来亚历山大与亚里士多德多有冲突,但亚历山大一直未忘记这位老师,东征时仍不忘派人专程送亚里士多德动植物标本。而亚历山大的军事方面继承伊帕密浓达与腓力二世的雄才大略,并将之发扬光大。

腓力二世遇刺后,亚历山大立刻采取行动,扑灭希腊城邦对马其顿统治的起义。他向士兵保证:"除了国王的名字,一切都没有变。"亚历山大北上镇压色雷斯与伊利里亚的叛乱,期间忒拜邀请各城邦进行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反抗。于是亚历山大13天行军386千米,占领了忒拜,为了震慑忒拜,亚历山大将之夷为平地,将两万人卖做奴隶,只放过了少数几个反对起义的贵族与祭司,连在神庙中避难的忒拜人也不放过。

成为希腊的统治者后,亚历山大以为一百五十年前的希波战争报仇为由,东征波斯。途中亚历山大斩断解不开的戈尔迪翁之结,据说解开它的人会成为亚细亚之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攻小亚细亚,在格兰齐亚斯与当地的波斯总督交战获胜,而后在伊苏斯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决战,大流士三世配对了15头印度象与200辆卷镰战车。尽管波斯投入的兵力是亚历山大的五倍,但大流士三世犯下致命错误,让波斯防守战线打开了一个口子,亚历山大趁机率领骑兵冲过裂口,直击大流士三世本人,怯懦的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波斯兵败如山倒,总督贝索斯将大流士三世杀死,亚历山大为他的敌人大流士三世在波斯波利斯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而后亚历山大以七个月的时间攻下推罗城,使地中海畅通无阻。从推罗一路向南,在埃及自封法老,建亚历山大港;接着马其顿军队在高加索和中亚细亚一带和当地部族进行了持久战,虽然受到不少挫折,但仍然击败了当地部族与巴克特里亚,且亚历山大娶巴克特里亚公主罗克珊为妻。

由于希腊入主波斯其实类似满清入关,故而为了维护统治,相对于对忒拜的残忍,亚历山大对于波斯异常仁慈。他不但认大流士三世的母亲为母,还开始穿波斯服装,邀请波斯贵族,希望马其顿与波斯融合。这导致马其顿人对亚历山大愈发不满,终于在酒后亚历山大杀死故友克雷特斯,让内部的矛盾愈发激化。之后尽管亚历山大击败了印度国王佩罗斯,但发现印度的巨大远超自己想象的马其顿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衣锦还乡。加上印度的气候让马其顿人苦不堪言,于是亚历山大的梦想未能完成,只能班师回波斯,途中亚历山大制定了其它宏伟计划:探索里海、远征阿拉伯等,但都未能完成,亚历山大便于巴比伦病逝,临死的遗言:"让最强的人继承王国"掀开了继业者战争的序幕,此时亚历山大尚未满33岁。

亚历山大大帝

古希腊最强战神,如何殒落

帕里斯拉起满弓,离弦的箭带着满满的恨意,刺穿了阿基硫斯的脚踝,那是他唯一一处未被冥河水浸泡过的地方。阿基硫斯痛苦的往后一仰,努力释放掉那钻心的疼痛。帕里塞伊斯明亮的大眼睛饱含泪水,她大喊:“不要帕里斯,不要!”然而,声音逐渐在半神英雄阿基硫斯耳中模糊。

他清晰的记起母亲的告诫,这是一个英雄唯一一次能让历史记住的远征,同时,也是一条不归路....

最美的海伦

Brad Pitt的肌肉照

1. 史诗级电影

影片中的每个具体的个人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并润物细无声的把有原书关于神的争执嵌入到影片中。阿基硫斯是个半神人,因为母亲在其小出生不久,便握着其脚踝,倒着头泡到冥河水里,造成他刀枪不入,而脚踝成为其唯一致命的弱点。 文章开篇那一幕,正是显示出他被正中弱点时的痛苦。

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著作《伊利亚特》,史诗完成于公元前8世纪,即人们所推测的特洛伊败落之后的300至400年间。至于, 究竟是荷马编纂了当时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还是荷马就是这部著作唯一的原创者,至今仍然成谜,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经历了时间长河的磨砺,最终得以流传下来,成为了记载这段历史完成度最高,也最具说服力的一部文学作品。

大导演沃尔夫冈﹒彼特森把这部伟大的作品搬上了大荧幕。彼时,万人迷布拉德·皮特饰演希腊第一勇士阿基硫斯,一个半人半神的美男子。他通常佩戴马鬃装饰的科林斯头盔,身披胸甲,手持标枪圆盾,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凸起结实的肌肉,有着战无不胜的勇气信心,大无畏的精神。他正是靠大无畏的勇气征服世界。

票房也很不俗,自2004年6月12日《特洛伊》在中国各大影院全线上映以来,各地影院一直呈现出热卖景象,首周末3天票房就已达到1500万元,截止到6月16日,全国票房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 。

这部电影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而后成为了电影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文化符号。

2. 阿伽门侬一直想打的仗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 影片中阿伽门侬是迈锡尼的国王。那时没有“希腊人”的称呼,他们被称作阿卡亚人,他们迁徙到古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后,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迈锡尼王国。

然而,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包括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电影的开篇就是讲述了通过双方两大最强战士的对决,阿伽门侬赢得一局。特洛伊国王就出让了一块土地以换取对阵双方的和平,这让迈锡尼王国没有了继续入侵的借口。只是吞了吞口水,把野心往肚子里咽。

然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却在庆功宴上,迷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并在宴会结束后把海伦藏进船舱。这让阿伽门侬大呼高兴,我以为这弟媳是只漂亮的花瓶,没想到是一只有用的花瓶。他可以有了名正言顺的道理去攻打特洛伊了。

这段情节是的背景的神明的副线是,这个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最受宠爱的儿子帕里斯受到爱神阿芙罗狄忒的唆使,乘船从斯巴达把海伦带走。这个爱神就是获得金苹果那个女神。作为好客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却被来访的客人这种迷之操作给激怒了。这个海伦的丈夫不是那种“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必须戴点绿”的怂包,斯巴达人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被外人任意欺负的历史。

10年特洛伊战争由此打响,10年来也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元气,让这个一度辉煌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一场战争拖垮了一个文明,这也是特洛伊战争备受史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争执到平静

影片中阿喀琉斯的蚂蚁军团是第一个冲上特洛伊领地的海岸。并且作为先头部队杀敌无数。阿喀琉斯作为最强的战斗英雄在阿波罗神庙放走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并且狂妄的砍下阿波罗金色雕像的头颅。在神明的副线里,这个举动彻底惹怒了太阳神阿波罗。后来阿波罗把他致命的弱点,脚踝并非刀枪不入,告诉了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最后,帕里斯百步穿杨,给了阿喀琉斯致命的一击。

在神庙里,阿喀琉斯抓回一个公主作为自己的女奴。帕里塞伊斯一开始拒绝服从,到最后喜欢上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英雄。然而,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强抢豪夺,把他的战利品给夺走了。引发了阿喀琉斯不再参战,希腊战士大量死亡的事件。

争执的最后,众人恳求阿伽门侬释放其女奴帕里塞伊斯给阿喀琉斯,阿伽门侬大怒,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只得遵从,然而他却要求得到更多的奖金及军功,要把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及大埃阿斯的那份让出来,阿喀琉斯威胁回家去,而阿伽门侬却更说要将阿喀琉斯的女奴布里塞斯拿来,阿喀琉斯被激起欲举剑杀阿伽门侬,最后被其它英雄给阻拦了下来。

海伦的扮演者的确挺美

阿喀琉斯扳回一局,重新参战,并打赢了各场战斗。但到了后期,他思考得越深入,越发觉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计划了休战,不再让自己蚂蚁军团出战。故事似乎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直到,阿喀琉斯的表弟,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代表兄出战,被赫克托尔杀死...所有的平静都被打破了。

4. 杀死赫克托耳

希腊军抵敌艰苦奋战,但赫克托耳还是率军攻进了希腊人的防线。赫克托耳突破抵抗开始放火烧船,希腊人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面对特洛伊人的攻势,阿基琉斯的表弟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代为精神领袖出战,在冲击特洛伊人的城墙的过程中被赫克托轻而易举的杀死。特洛伊以为这场十年之久的战争应该是到结束的时候了。阿基琉斯悲怆不已,决定亲自上阵杀死赫克托耳以泄愤。阿基琉斯孤身一人来到城门前,呼喊与赫克托尔单挑。

阿基琉斯一人一马,兵临城下。特洛伊人几乎都悲怆的认为这场单挑,已方胜算不大。阿基琉斯带着满腔的怒火而来,最终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大战并杀死赫克托耳。 阿基琉斯侮辱地将赫克托耳的尸体,绑在马车尾部,拖回希腊营中并为帕特罗克洛斯举行了葬礼和竞技。 普里阿摩斯行将就木的老国王看到自己的儿子惨遭羞辱,十分的痛心。但为了取回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仍然十分果敢的来到希腊营中,阿基琉斯十分的感动,并最终同意他带回赫克托耳的尸体。

5. 阿基琉斯之死

赫克托耳死后,阿基琉斯继续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后来在木马屠城的深夜,不幸被赫克托耳的弟弟帕里斯的箭(神明线解释为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箭,神明中只有阿波罗是引弓射箭的) 射中脚踝而死。而由最有智慧的将领奥德修斯主持下,火葬了英雄阿喀琉斯。

在《伊利亚特》书籍上则有阿基琉斯死后的记录。 他死后,他的装备又引起两位主将的争执,最终奥德修斯凭借出众的口才获得阿基琉斯的装备,大埃阿斯羞愧难当,本意欲杀死奥德修斯和阿伽门农,却被设计,误杀了希腊人饲养的牲畜。大埃阿斯不是那种有智慧的战斗英雄,在谋略方面大大的输给奥德修斯,他崇拜阿喀琉斯,却最终被隔离偶像越来越远,他不堪其辱,选择用与赫克托耳交战时获得的剑在海滩上自杀了。

而后挑起特洛伊与希腊十年战争的主角帕里斯王子,被希腊将领菲罗克忒忒斯在此时又射伤了引起这场战争的帕里斯。帕里斯身负重伤,最后死在逃亡的路上。

6. 十年战争的唏嘘

纵观整个战争,每个英雄似乎都得到了历史的铭记,然而在战争损失了性命,理智与仁慈。

这段历史除了记录了一座城对另一座城的征服,每个英雄的杀戮,每个英雄的贪婪,每个英雄的残忍,似乎没有什么十分正面的评价。但是英雄的宿命就在这,英雄渴望青史留名,而不管用什么方式,就像拿破仑曾经说的,我如果停止征服,我在历史书上将写不上半页字。

而影片似乎用一些精打细琢的台词表明这个想法。

“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誉将属于你,他们会记下你的故事,你的胜利将会名垂千古。世界会记住你的名字。但是你去特洛伊……你就永远不能回家了。你的末日将紧随荣誉之后到来。我也再不能看见你了。“

阿喀琉斯的母亲已经能预见到儿子的末日了,她一句话,点明了阿喀琉斯内心渴望追求的东西。而且这个荣誉感将给儿子带去死亡。

“如果他们在叙说我们的故事,让他们说,我和巨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兴起和败落如同冬天的小麦,但这些名字永远不会死。让他们说,我生活在赫克托尔的年代……那个能让马匹驯服的人。让他们说,我生活在阿喀琉斯的年代。”

英雄生生不息,英雄永不落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