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水瓶座

姓马的名人(姓马的名人成功人士)

时间:2023-10-02 17:18:53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演员马羚:歌唱家父亲早逝,她隐忍7年后离婚,现状如何?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

马羚

马羚成名很早,1988年因主演电影《摇滚青年》,开始在全国走红。

马羚至今已出演了《我爱我家》《给点阳光就灿烂》《鹿鼎记》《倚天屠龙记》《老威的X计划》等90多部影视剧,获得过上海国际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殊荣。

马羚还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获得过法国女装设计金奖,曾当选“世界青年优秀设计师”。

马羚10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她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

2015年,马羚正式宣布离婚,回首婚姻岁月,她有泪有痛有屈辱……

01

青年茅迪芳在在捷克布拉格查理士大桥

马羚是北京人,1969年6月2日出生,母亲茅迪芳是我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家,代表作品有《五朵金花》《西游记》《绣金匾》《千手观音》等。

茅迪芳还发掘培养了刀美兰、杨丽萍、杨丽坤等优秀舞蹈家。

1959年,茅迪芳从捷克斯洛伐克留学归国后,在云南省歌舞团工作。1973年,茅迪芳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1980年被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

马羚的父亲名叫马清水,原是中央乐团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为了追随爱情,马清水主动调到云南省歌舞团工作。

马羚的姐姐马翔,是解放军武警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

茅迪芳与丈夫马清水

马羚与父母

特殊年代里,电影《阿诗玛》被打成问题影片,主演杨丽坤遭受不公正待遇。

茅迪芳是该片的编舞,也受到牵连。那时她怀着马羚,经常挺着大肚子接受批斗。

马羚不到1岁时,父母被下放到云南的小山寨劳动。父亲用扁担一头挑着马羚,一头挑着过日子的全部家当,一家人住进了农村废弃的仓库里。

父母白天下地劳动,就将马羚和姐姐锁在仓库里。当地蚊子特别多,马羚和姐姐被叮得满身是红包。

5岁的马羚与妈妈

父母按照当地农民的建议,在姐妹俩身边放几条吃蚊子的蛇,还有一只小猫咪陪伴马羚和姐姐。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马羚4岁,一家人才回到昆明。

1973年,茅迪芳被调到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工作。

马羚因艺术天赋出众,7岁入伍,成了一名小文艺兵,在话剧《穿云破雾》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羚9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

1978年,9岁的马羚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专科班,成为那一届年龄最小的学生。

1979年,马羚10岁时,父亲不幸因病离世,马清水病逝时还不到40岁。

家庭的重大变故,将马羚姐妹和妈妈推入巨大的悲痛深渊。担心马羚学业受影响,母亲一连给她写了几封信,鼓励女儿坚强。

每封信上都有几个模糊的字迹,马羚知道,那是被母亲的泪水打湿的。父亲早逝,也让马羚变得坚强了。

早年茅迪芳

早年马羚

茅迪芳既要工作还要抚养两个女儿,生活点点滴滴都是艰辛。

当时有人追求茅迪芳,但她害怕女儿受委屈,便拒绝了,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

1984年,马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了,被分配到东方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

那时马羚才15岁,还想再读书,便于198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时装设计专业。

东方歌舞团是国家级文艺团体,很多人做梦都想进去,可马羚为了上学,从东方歌舞团辞职了。很多人说她是将金饭碗弄丢了,但母亲和姐姐支持马羚。

02

青年马羚

马羚的大学老师白崇礼是母亲茅迪芳的同学,对马羚的设计才华赞不绝口。

1988年,马羚毕业了,她在北京服装表演队找了一份舞美工作,每月工资400多元。

工作之余,马羚设计了大量的时装作品。同年马羚在北京、香港、巴黎举办了首次个人时装作品发布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马羚因为时装设计,还歪打正着走上了演艺路。

本来影片《摇滚青年》剧组请她做服装设计,但导演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主角,很是烦恼。

见到马羚后,导演觉得她的形象、气质与女主角吻合,便让马羚扮演舞蹈演员、女一号“圆圆”。

马羚《摇滚青年》海报

马羚与导演讨价还价:我在你这里设计服装,两个月能拿到800多元,现在你让我演戏,给我多少钱呀?

导演告诉她:演戏我也给你两个月工资,每月700多元。马羚很满意。

1988年冬天,《摇滚青年》在全国公映,引起巨大的反响。马羚因为在片中的精彩出演,夺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19岁的她一举成名。

马羚身材高挑,气质优雅,她在《摇滚青年》中的扮相和演技,让人眼前一亮。

马羚《爱你没商量》剧照

此后很多剧组找上门来请她拍戏,短短几年间,马羚先后接拍了《女模特的风波》《热线电话》《高朋满座》《边走边唱》《烈火恩怨》《爱情傻瓜》《爱你没商量》《我爱我家》等众多影视佳作,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红的女星之一。

期间,马羚一边拍戏,还一边成立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她出任董事长,母亲茅迪芳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马羚为那英、史可等众多一线明星设计过服装。但公司开支很大,马羚没挣到什么钱,开的是一辆奥拓。她将拍戏的片酬全部投到公司里,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马羚多才多艺,精力充沛,除了演戏、开服装公司,她还当导演、制片人、主持人、编剧,事业全面开花。在每个领域,她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青年马羚

青年马羚

在服装设计方面,马羚获得过世界杰出青年时装设计师、中国著名优秀时装设计师等殊荣。

法国有几家顶级服装设计公司,开出重金邀请她加盟。但马羚清楚,自己去法国发展当不了老板,只是替洋人打工,因此她断然拒绝了。

03

2000年,马羚31岁了,开始演大妈大婶,她觉得演员太被动,便开始尝试做制片人、导演和编剧。

她创作的剧本《签约记者》,被著名导演滕文骥买走了。

马羚、黄格选《给点阳光就灿烂》剧照

她执导的影片《别走我爱你》,担任制片人的《给点阳光就灿烂》,公映后深受观众好评。

马羚还在北京电视台《影视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早在1999年马羚就结婚了,丈夫姓刘,也是北京人,在北京经商。马羚1988年就认识了丈夫,但那时两人不来电,一直维持着普通朋友的关系。

刘先生个子高大,皮肤黝黑,长得浓眉大眼,看上去很成熟。他比马羚大3岁,一直像哥哥一样呵护马羚。

1999年马羚30岁了,依然待字闺中。刘先生也未婚单身,他问茅迪芳:马羚有男朋友了吗?茅迪芳回答还没有。

马羚

不久刘先生问马羚:你想结婚吗?马羚没吱声。刘先生继续开导她:结了婚就会永远有个人陪着你,帮着你,爱着你。马羚说:我每天这么忙,要处理一大堆事,谁会有这么大耐心帮我?

刘先生抓住她的手:我有!

马羚去外面拍戏后,会经常接到刘先生打来的电话,只要听出马羚心情不好,他还会及时出现在马羚面前。很快两人相爱了,1999年秋天,马羚与刘先生相爱3个月就结婚了。

两人没有办婚礼,刘先生花210块钱从饭馆要了一些饭菜,然后两家人坐在一起吃,这婚就算结了。

马羚与儿子

2000年,马羚诞下儿子“水哥”。马羚怀孕时,体重飙升到178斤。

生产时因为胎位不正,马羚遭遇生死惊魂。躺在产床上马羚压力很大,丈夫走进来,将一堆零食放在她的枕头边,让她吃点零食减压。

马羚进行剖腹产之前,丈夫与医院签订了保证书: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或意外,医院不负责任。为此,丈夫承受巨大的压力。

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第二天早晨10点多,马羚的儿子“水哥”降生了,小家伙重达7斤4两。看到儿子那一刻,想到生产的艰难,马羚热泪盈眶。

生完儿子一个月后,马羚就出去拍戏了。也许是工作强度太大,马羚没有做任何减肥措施,4个月后她的身材就恢复了正常。

马羚

婚后,马羚与丈夫实行AA制:双方的收入归各自管理,家里要花钱时,就各自拿出一笔钱,有时谁的收入高,谁就多拿一点。

婚后马羚感到很幸福,因为自己和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好,儿子又活泼可,马羚以为自己会这样幸福下去。她请了一个小保姆帮助照顾儿子,喊她妹妹,与小保姆相处得像一家人。

04

2003年,马羚听到风言风语,说丈夫在感情上背叛了她。马羚不相信,觉得两人认识了这么多年,感情基础牢固,丈夫不会伤害她。

随着风言风语越传越盛,马羚的心“咯噔”了一下。不久丈夫回家后,马羚问他这是不是真的,没想到丈夫默认了,这对马羚是巨大的打击和伤害。

小家伙上镜比妈妈还酷

按马羚的脾气,她会毫不犹豫选择离婚。然而儿子才3岁,她不想让儿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便选择了隐忍。然而这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马羚心里。

此后马羚一提起这个问题,丈夫就恼怒,夫妻俩开始吵架。马羚准备了一个小行李箱,一直放在门口。两人吵得太厉害,她就拎着行李箱,抱着儿子去酒店住两天。

2004年,马羚觉得应该与丈夫分开一段时间,让彼此都冷静下来。此后丈夫竟不回家了,只有马羚带着儿子留守在家里。在接受采访时,马羚说,其实她与丈夫的婚姻在2003年就名存实亡了。

为了儿子,马羚做过努力,但她有尊严,不想跪着乞讨感情。再说跪着乞讨,也不一定会让对方回心转意。

马羚

但丈夫和马羚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两人都爱儿子。为不让年幼的儿子受到伤害,他们心照不宣地在儿子面前扮和睦。

丈夫过一段时间会回来看儿子一次,到傍晚再借口加班离开。

2010年,马羚再也不想维持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跟随她生活。这时儿子才10岁,马羚和前夫不想将残酷真相告诉他,便向他隐瞒了离婚的事实。

前夫的事业越做越大,名下有房地产、度假村、矿产等多项产业,身家丰厚。

马羚、高亚麟《纸婚》剧照

为了养自己和儿子,人到中年的马羚比以前更拼了,先后出演了《极速先锋》《娜娜的玫瑰战争》《穷孩子富孩子》《辣妈俏爸》《纸婚》《典当行》等众多影视剧。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问马羚:爸爸为什么不回家?他在忙什么?马羚不得不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这让她的心很累。

05

马羚再也不想维护这种幸福假象,2015年她准备公开离婚的事实。为此她特意给前夫发了一条短信,征求他的意见。前夫没有回应。

于是2015年10月,马羚正式在微博里宣布离婚。马羚给前夫保留一份尊严,没有说出离婚的真实原因。

马羚

马羚离婚,引发媒体疯狂炒作。很多网友这样留言:马羚与前夫青梅竹马,她这么有名,这么漂亮,还生了一个共同的儿子,但没想到婚姻还是破裂了。

这时马羚的儿子已经15岁了,懂事了。当天晚上,马羚在微博里宣布离婚后,含泪对儿子说:儿子,对不起,妈妈与你爸爸早就分开了。

儿子眼里涌出泪水:妈妈,其实我早就猜到了,我永远爱你!马羚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母子俩眼里都是泪水。

自从马羚宣布离婚后,前夫就彻底从她和儿子的视野里消失了。她联系不上他,前夫也不来看儿子,马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

马羚与儿子

马羚的儿子个子高大,长相帅气,很体谅妈妈。2016年,儿子初中毕业后,马羚将儿子送到英国留学。

马羚的母亲一直没有再婚,老来很孤单,于是马羚将母亲接过来一起住。

茅迪芳虽然已经80岁了,但心态很好,显得很年轻。她在马羚家后面开了一片小菜园,夏天种了满园子蔬菜。马羚和儿子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茄子、黄瓜、西红柿,茅迪芳还给女儿腌咸菜。

马羚与母亲都是单身,母亲牵挂她的个人问题,希望女儿能够再拥有一份新的感情。

但马羚在婚姻中受过伤害,对感情更加慎重。儿子对马羚也很体贴孝顺,对马羚说,如果有一个人真正对妈妈好,他能接受。

优雅妈妈与明星女儿宛如姐妹

马羚与母亲在电视台做节目

在接受采访时,马羚说,她已经很多年没有与前夫联系了,不知他是否再婚。她早已走出了离婚的阴影,生活归于平静。

2023年1月,马羚54岁了,依然单身。现在马羚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将来婚姻能够幸福,不要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祖籍广东的骆家辉,虽对老家仍有好感,为何仍对中国这么强硬?

2011年8月14日,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

各界媒体的长枪短炮等候多时,终于等到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出面。一位体态中等、穿着浅蓝色上袖上衣和浅灰色裤子、戴着眼镜的官员出场了,他微笑着向人群招手,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言。记者们顿时各种抢拍,闪光灯使得这位大使先生不由得眯了一下眼睛。

记者们兴奋地低声交流起来,仿佛这位不是官员,而是一位人气爆红的娱乐名星。

他就是骆家辉,美国开国二百余年以来,与中国建交39年来,首位华裔出身的驻华大使。

一、骆家辉的经历

要说血统,生于1950年的骆家辉,的的确确有中国人的血统,而且非常纯正。

骆家辉的祖上是中国广东台山人。至今,骆家辉在广东台山仍有五服之内的亲人,也就是和他同属于一个曾祖父的本家兄弟辈。

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爷爷单枪匹马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华盛顿州闯世界。那时候的中国人到美国,因为种族歧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都找不到什么好工作。骆家辉爷爷骆世泽只好在华盛顿州奥利匹亚市干杂活,他当时受雇于一家白人,说白了,和国内的长工、仆人是一个概念。

后来,骆世泽在那里基本安下身来,就把国内的老婆和13岁的儿子骆荣硕接到美国。骆荣硕取得美国绿卡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安身工作,就在美国当了兵,据说还参加了二战中的诺曼底战役。

退役后的骆荣硕,经营了一家小餐厅,总算是比父辈强了一点。

1950年,骆家辉出生了。他是家中五个孩子的老二。

后来骆家辉声称自己是纯正的美国人,就是因为这个,他一出生就在美国,虽然幼年时还和父母说一说汉语,但周围接触的全是美国人,耳濡目染的都是美国文化,对遥远的中国,他不像爷爷和父亲,根本没有任何感性认识。

骆家辉五岁开始学英语,上学之后第一语言就是英语,汉语、中国人血统、所谓的故乡,离他越来越远。

贫寒的出身,令骆家辉很有压力,上学非常刻苦,最终取得了很高的学历。学成之后,围绕就业问题,骆家辉和父母产生了分歧。

父母认为,华裔在美国地位很低,最好去当商人、医生、或者偏技术一点,靠本事吃饭,不能干和政治有关的工作。

但是骆家辉持相反的观点,他执意考上了检察官,还干得风生水起。1982年,他当上了州议院的众议员。

1993年,骆家辉当上了金县县长。

1996年,在他46岁那年,骆家辉参加华盛顿州州长竞选,居然以58%的得票率,当上了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

当时中国国内听说了消息,感觉还挺好的,州长非同小可,在中国就是封疆大吏,这个骆家辉真给中国人长志气。

二、香蕉人骆家辉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骆家辉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的是美国的系统教育,对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中国政府遍邀世界各地的华人同胞参加开幕式,这是多大的面子!但骆家辉拒绝了。

倒不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参加了,骆家辉觉得不方便。而是压根对中国的奥运会没什么感觉,毕竟美国都已举办过好届奥运会了,一点也不新鲜。骆家辉给中国政府的回答是,我已经安排好和家人度假的计划,不想变。

香蕉人,黄皮白心,文化环境不一样了,他对生长之地更有感情,这也可以理解。

那么骆家辉是怎么爬到驻华大使这个位置上了呢?

这还得从他州长时代的经历说起。

骆家辉很聪明,知道当时与中国贸易很有前景,于是花了很大力气和中国搞贸易。

有道是熟人好办事,中国人也都觉得,咱们中国人在那里干州长,肯定做生意顺利的多。一开始确实合作的还挺好,在骆家辉当华盛顿州州长期间,中国和这个州的贸易量翻了一番。

骆家辉还多次以州长的身份访华,并在广州开设了一个贸易专门机构。

当时骆家辉的名头很火,有专家到骆家辉的老家广东进行了调查,问广东老百姓对骆家辉这位州长老乡有何看法。

结果非常热烈。

超过60%的广州受调查者为骆家辉当州长而自豪,江门市70%以上的调查者很自豪,骆家辉的老家台山更高,自豪的比例高达77.7%。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正是这位骆家辉,在大搞对华贸易的同时,也没少给中国添堵。

三、贸易战强硬支持者

骆家辉虽然推动了对华贸易,但重点在于赚钱,中国市场就是他的摇钱树。在这方面他可不傻。

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没几年,贸易动力很足。骆家辉就是利用这一点抓经贸工作,令华盛顿州经济很有起色。这是他当州长的本职所在。

但是他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对中国人下了很多绊子。

骆家辉2009年被奥巴马任命为商务部长,成为为数不多的华裔部长级高官之一。

就是在商务部长任上,骆家辉对中国大打贸易战。

当时骆家辉连续做了这么几件事限制中国。

2009年9月,有一批中国制造的轮胎进入美国,骆家辉的商务部对这批轮胎加征35%的关税。

理由是什么呢?那阵子国内国外很多人都吐槽中国制造质量不行,啥都造不好。所谓的造不了圆珠笔的珠子、造不好马桶盖,就是那几年流行开来的。

这一批中国轮胎质量虽说不是特别优良,但基础质量还可以。美国方面进行质检也说不出来什么,毕竟中国是按国际标准制造的,加入了世贸组织就得按世贸组织通行的规则办事嘛!尤其是出口到美国,质量肯定没得说。

但骆家辉部长就是限制中国制造,什么理由呢?人家说:这批轮胎数量过多,价值18.5亿美元。突然进口这么多轮胎,会对美国本土的轮胎产业造成冲击。

说的很实在,没有绕弯子,就是要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

你有什么办法?只能认了。

没过多久,骆家辉又出招了,令中国企业很难受。

2009年12月,骆家辉又对中国制造的石油钢管下了毒手。他主持的商务部,主张对中国石油钢管加征10%-16%的关税。这个议案很快被美国政府通过。

上次的轮胎,还只是对一批货物的点对点打击,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次却是对一个种类的货物进行无差别打击,中国这个门类的企业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本来赚100元,突然被人好端端地抽走16元,冤不冤!

到了2010年2月,骆家辉干的另一件事,令中美之间发生了贸易摩擦。

中国制造的礼物盒和包装丝带。罪名是倾销。美国商务部决定对这种类型的商品征收231%的反倾销税……

也就是,原来值100块的东西,到美国得卖331块才能保本。这样你还怎么和美国本地货竞争?只能乖乖退出美国市场。

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罪魁祸首虽然说不上是骆家辉,而是美国政府,但这位优秀的骆部长起的作用相当大!

其实在骆家辉之前,小布什时代的商务部长,对中国虽然也下过狠手,但是论密集度绝对没有这么高,骆家辉才当了一年多商务部长,就对中国制造搞了14起反倾销和反补贴限制,这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美国本土,都是空前的。

当然,说到这里,还是要说句公道话。毕竟是各为其主,骆家辉是美国出生长大的,靠自己的努力进了美国政府,他维护美国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符合现代社会的政治道义的,毕竟,血统和政治比起来,任何人都会优先选择政治需求。

至于他为什么做得这么绝?大概是因为中国经济在崛起,美国的主流政治家们感到了压力,从国与国的利益角度出发, 需要打压和克制中国。

骆家辉正好在这个时间当上了商务部长,在其位谋其事,从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角度看,可以理解。

但是感情上就不好接受了。毕竟骆家辉的爷爷、父亲都是纯正的中国人。中国人习惯认亲戚,多多少少会有点感情需求。遗憾的是,在美国的文化里,可能这种感情需求并不浓,骆家辉按照美国文化行事,可能并没有感觉到这是对中国人感情上的冒犯。

四、骆家辉的心机

要说骆家辉完全忘掉中国,也不至于,毕竟他的父母都在中国生活过。

骆家辉当上州长不久,大概在1997年10月,他曾带着父母、姐姐、弟弟等一行10人,到中国广东台山市水步镇吉龙村寻根问祖,祭拜祖坟。还为其父母在祖居之地举办了50金婚纪念庆。

骆家辉还说过:“在我内心深处,对台山是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

还算是有点人味儿。不过他对中国的感情,也仅限于此了。

2011年他上任为驻华大使后,在美国和中国的两种表现就截然不同。更多的时候,在他的政治态度上,美国自然是在优先级的最前面。举个例子就知道,骆家辉在美国就任后,穿的是西服正装,在媒体聚光灯下,表现的非常严肃、认真,该有仪式一样不落。

但是2011年8月12日,骆家辉来到北京时,却给中国媒体来了一个出人意料。

当时骆家辉只带着妻子和3个儿女,没有带任何保镖、警卫人员,自己还背着一个双肩包,可谓轻车简从。下车之后,美国大使馆派来车队接他,给他准备的是一辆加长版的凯迪拉克轿车,但骆家辉没有上那辆车,反而带家人上了一辆福特商务车。

到了北京的大使馆,与媒体见面,按理说应该很正式才对,毕竟这是初次亮相,对中国人来说这才是他真正的上任。但骆家辉却一身休闲服,令媒体颇感意外。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骆家辉还当着媒体的面,亲吻了妻子李蒙(也是华裔)。

一切看上去都……有点怪怪的。这种情况,在美国大概是不会发生的,美国的社会风气了,表面看起来很开放,其实也很保守,该遵守的规则,他们都遵守的很好,尤其是履职仪式上,必须有板有眼的,不能有丝毫出格行为。

在中国媒体看来,骆家辉的轻车简从很有吸引力,当时的媒体对骆家辉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但是没过多久,骆家辉的言行,就让人感觉不对味儿了。

骆家辉当上大使后,没多久就说:“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这种话其实他在美国当州的时候就说过,目的就是要撇清与中国的关系,让人们不要误读他。政治家,或者政府官员,最忌讳的就是政治态度模棱两可。

来到中国后,他还带着家人(妻子和3个儿女,他们和中国人一样,都是纯粹的黑头发黄皮肤),集体对公众媒体说:“我和我的家庭,代表纯正的美国价值观。”

慢慢地,骆家辉之前的一些言论也慢慢在中国传开了。比如,他曾说过,要尽一切手段,打开中国的贸易壁垒。

又比如,他还说,随时准备在对话失败的情况下,将中国诉诸WTO(世贸组织)。

这些言论传开之后,令中国人感到非常寒心。

回过味来的中国媒体界进行了思考,对这位华裔大使进行了持续的考察,也慢慢发现,他虽然说的很好,以他的祖父、父亲是中国人为荣,以有中国血统而自豪。

他也只仅限于表表态,并没有做过什么真正令中美关系改善的事情。骆家辉的行事作风,很鲜明地体现了时任总统奥巴马的执政风格。

奥巴马时代被不少人认为是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的第二个蜜月时代,中美两国领导人频频互动,看似非常好。实际上一些原有的争执都没有解决,只不过面子上好看一点。奥巴马执政期间,还针对亚太形势提出过新的包围、威慑战略,这和之前、小布什他们是一贯的,只不过奥巴马的手段更柔和。

越是这种柔和的越可怕。特朗普执政时期突然爆发出这么多激进的对华制裁,其实根子都和奥巴马时代脱不开。之所以中国人觉得接受不了,就是因为像奥巴马、骆家辉式的人物,用其具有迷惑性的表现,让中国人产生了误读。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对骆家辉的舆论,前后发生巨大落差,根本原因不是骆家辉变了,他一直都是绝对维护美国、以美国为母国、以中国为竞争对手的态度。只不过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让自己失望了。

见多了就会好一点!善良的中国人,不是所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是同胞。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也可能是拿破仑,不信你看看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也可能是拿破仑不信你看看

#我在头条做创作第二季#

拿破仑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一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其中有一些是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堪称传奇。拿破仑取胜的战术秘诀就是出其不意,马伦戈之战就是这一战术的一个例子。

一、汉尼拔再现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个人利益纷纷出兵,企图镇压法国大革命。抗法战争期间,法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人,其中的主要代表就是人物拿破仑,未来的法国皇帝也在抗法战争中崭露头角,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

在法国将领派的共同努力下,由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第一个反法联盟瓦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登场。但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定,频发,政府软弱无能,新共和国仍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法国上空。

法国大革命

为了切断英国与东部殖民地的联系,拿破仑于1798年率领远征埃及,但远征并未成功。拿破仑率领的军队不仅在陆地上遭受瘟疫的困扰,而且在海上又被英国海军击败,这让他陷入了困境。此时,法国再次陷入危机,欧洲各国卷土重来,集结大军准备再次入侵法国。在意大利,法军节节败退,拿破仑在这里取得的成绩全部付诸东流。得知此事后,拿破仑不再打算留在埃及。他离开军队,只带着几个亲信回到了巴黎。

雾月

到达巴黎后,拿破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他推翻了督政府,建立了领事馆,并自任第一任执政官。拿破仑上台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击退反法联盟的新一轮进攻,维护的稳定。

拿破仑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他亲自指挥军队,向奥军发起进攻。为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不顾一切危险,亲自率军从圣伯纳德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成功进入意大利。圣伯纳德山口地区很危险,就像死亡之路一样。这条路线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条无法通行的路线,奥地利人万万没有想到法军会选择这条路线。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入侵罗马,就选择了这条路线进军。毫不奇怪,熟悉历史、十分崇拜汉尼拔的拿破仑想到了走偶像之路。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来自路易斯·大卫

不过,与汉尼拔相比,拿破仑的行军无疑更加艰难,法军必须拖着巨大的火炮翻山越岭。然而,这次游行却留下了一幅流传后世的名画。在法国画家路易·大卫的作品中,拿破仑骑着一匹白马,身穿斗篷,一手握住缰绳,一手指向顶部。“男神”一点也不夸张。

据说这幅画是为了宣传而进行修饰的。实际情况是,拿破仑骑着毛驴,顶着严寒,在山路上艰难前行。他根本就不是“男神”。从这一点来看,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的作品更接近真实。但也有人说,并不是拿破仑不骑白马,而是驴比马更耐寒,更适合走山路。拿破仑骑的是白马还是驴,恐怕只有男神自己知道了。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保罗·德拉罗什(PaulDelaroche)

2.马伦戈战役

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令奥军大吃一惊。法军作战迅速,意大利北部许多城市很快就陷落,而在意大利作战的奥军则被切断了该国的通讯和补给线。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奥地利人计划东征,并利用间谍迷惑拿破仑,使后者相信奥地利将向意大利北部进军。这样,被虚假信息迷惑的拿破仑就会落入奥军的陷阱,奥军主力就可以从法军左翼给予致命一击。

而拿破仑也非常希望能在意大利地区与奥地利决战,迅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赢得第二次抗法联盟。这场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意大利西北部亚历山德里亚市以东的博尔米达平原。由于距离马伦戈不远,所以又被称为“马伦戈之战”。

从人数上看,奥军总共有3万人,而法军最初只有2.2万人,援军抵达后则有2.8万人。火力方面,奥地利总共有100门火炮,而法军只有15门。从表面上看,法队无疑处于劣势,但有时候赢得一场战争并不只是看谁拥有更多、谁的声音更大。

拿破仑在战场上

6月14日拂晓,奥军向法军发起进攻。法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仍处于劣势,被奥军包围。上午10:00左右,距离战场约5公里的拿破仑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赶紧呼叫军队增援。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法军暂时击退了奥军的进攻,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战斗的整体形势对法军来说依然不利。

3.来之不易的胜利

持久战严重消耗了法军的战斗力,法军左翼逐渐失去控制,开始撤退。随后,中右翼部队也在奥军的强大压力下开始撤退。大家都相信战争的胜负已定,法军必败。在战斗中受伤的奥地利指挥官梅拉斯因此立即将指挥权交给了参谋长,离开了战场。甚至有传言称,维也纳已经开始筹备战争庆祝活动。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已经岌岌可危。

马伦戈战役

但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却发生了。德赛将军从天而降,生力军的到来瞬间扭转了战局,法军转败为胜。德赛将军原本是向诺维进军,但听到枪声后,他急忙赶往马伦戈战场。德赛率领的6000人新军,对于法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补充。法军随即发起反击,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幸的是,这场战斗中最伟大的英雄德赛将军裹着马皮,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德赛之死

马伦戈战役后,拿破仑迫使奥军签署停战协议,要求奥军撤出意大利北部。而拿破仑也充分利用了这场来之不易的战争胜利来宣传自己,巩固了自己在法国的地位。

温世军说道:

有人说,马伦戈之战是拿破仑政治生涯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老天爷也真的很眷顾拿破仑。如果德赛将军没有及时赶到,我担心他的政治生涯就会结束。正是借助马伦戈战役的胜利,拿破仑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成功瓦解了第二次反法联盟,并在随后的岁月里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参考

【英文】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大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法国]乔治·列斐伏尔:《拿破仑时代》,商务印书馆,1977。

(作者:ABC浩然文史之友)

本文为浩然文史科普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整个博士团队的文史科普自媒体,是全网主流平台的优质文史作者。让职业史更有趣,有趣的内容更深入。古今中外,考古文化博物馆,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他姓马,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算命先生:五马俱全,贵不可言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1882年的一个晴朗夏日,绍兴嵊县一富商喜得麟儿。这位“神童”的出生,成了当地算命先生的预言得以实现的明证。他的父亲听闻此事,顿时喜从天降,决定为他取名“马寅初”。

然而,这位名为马寅初的少年,却与家族期望大相径庭。他对经商全无兴趣,却执意向往知识的海洋,导致了一番争执。他曾发誓,宁愿拼死,也不从商。甚至一度走到了投江自尽的边缘,幸得一名船工的相救,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马寅初的故事,在上海纱厂的老板张江声面前才有了转机。他看中了这位年轻人的才华和志向,毅然将其收为义子,并资助他赴教会学校求学。马寅初不负所望,先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然后又获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十年间,他成就了博士学位,涉猎哲学和经济学。他的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甚至被哥伦比亚大学奉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归国后,马寅初成为了政界、商界、学界争相追逐的热门人物:北洋诸军阀,包括袁世凯在内,纷纷请他理财;各大银行争相聘请他担任首席顾问;各大高校则希望他加盟担任教授。然而,他却公开表示:“一不做官,二不发财。”最终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主任,志在为国培养更多的经济学人才。

马寅初不仅在学识上出类拔萃,性格上也显得“硬气+幽默”,备受人喜爱。

然而,在1929年9月11日,一场与孔祥熙的交锋,让人们见识到了他的锋芒。孔祥熙寿宴之际,马寅初端着两斤生猪肉前去祝寿,还开了个头:“从前啊,有三兄弟,老大叫年纪,老二叫学问,老三叫笑话...” 在他的调侃下,孔祥熙难以还手,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时光流转,马寅初的信仰也发生了改变,从亚当斯密转向马克思主义,这引起了的不满,他遭到排挤和,甚至多次受到人身威胁。然而,他始终坚定不移,毫不畏惧。

他曾是的老师,却看不惯蒋的和的。蒋多次邀请他担任要职,却屡遭拒绝:“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却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他如真有话说,叫他来找我!” 这种坚定的立场,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1947年,马寅初在北大小礼堂发表演讲,尽管他得知有特务跟踪,仍然从容自若。他大声疾呼:“我晓得人群里面有特务...” 这番言辞激起了阵阵掌声,震撼着整个礼堂。

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成为了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长,还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为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他提出的人口论,尽管当时并未得到认可,却在后来得到了证实,可惜此时他已不在人世。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离世,享年100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的贡献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学界和教育界。他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先知,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