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愚人节什么时候(愚人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时间:2023-10-01 19:55:31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愚人节:来源未知的奇特节日,与“臭鱼”有什么关系?

今天是2023年4月1日,愚人节。

在所有还算显赫的知名节日里,愚人节大概是最特殊的一个:迄今为止,它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却被全世界广泛庆祝;另一方面,这个庆祝方式有些莫名其妙的奇怪节日,其来源也莫名其妙——准确说来,直到今天也没人能弄清,愚人节到底是何时何地为何而出现。

关于愚人节的起源,最常见的说法是诞生在欧洲,和一次历法改革相关:从古罗马时始,欧洲就一直沿用儒略•凯撒(又译尤利乌斯•凯撒)执政时推行的儒略历。但儒略历很不精确,到1582年,误差居然已达10天。时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忍无可忍,宣布跳过10天并重新设置了置闰规则,这就是使用到今天的格里高利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新年到底从哪一天算起,其实也是不固定的:有些地方是圣诞节,有些是1月1号,还有很多是圣母领报日——指天使加百列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孕而诞下圣子耶稣的那天。圣经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圣母玛利亚的亲戚依撒伯尔怀孕六个月之际,算来即是3月25日。顺便一提,耶稣的生日其实没有记载,之所以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就是因为3月25日向后推算40周大致在12月。由于3月25日接近春分(昼夜平分点),具有强烈的自然意义,因而包括英法在内中世纪的许多地方将这一天当作新年,庆祝活动通常要一直持续到4月初。但到了1563年,新教改革推动的特伦特会议,要求欧洲各国改用1月1号为新年。

于是宗教改革加上历法改革,成为当时欧洲各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4月初互送新年礼,一起庆祝新年。而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并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从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传开来。

但以上这个流传极广的说法,并不完全靠谱:中世纪欧洲喜欢庆祝3月25日为新年,以及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历,还有新历派和旧历派的冲突,都是真实历史。这些冲突或许确实让4月1日愚人节变得更加流行,但顶多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是愚人节真正的起源——因为历史文献中,还能找到更早的对愚人节的记载:佛兰德(中世纪国家,领土大致相当现在比利时、法国、荷兰的交界处)诗人爱德华•德•德内,在1561年的一首诗中提到,有一个贵族在4月1号的早上,命令仆人去干各种愚蠢的事儿——这个时间明显早于1582年格里高利改历,也早于1563年特伦特会议。

而大英百科全书则记载了另一种起源说法:15世纪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4月1日处以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年这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恐惧。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这个说法和教皇改历一样半真半假,15世纪的西班牙确实有异端裁判所,但如果愚人节源于西班牙,又是如何很快传播到欧洲各国?而且西班牙的臣民,大概也没有全都心大到这个程度。

愚人节真正的起源,或许就藏在它的名字中:在大部分语言中,这个节日都叫四月一日节或者愚人节。但是法语中却叫poisson d'avril(意思是“四月的鱼”),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1508年的一首诗,这可能也是法语第一次提到愚人节。虽然“四月的鱼”听上去很像一个中文谐音梗,但它确实和鱼息息相关——据说欧洲各国传统上习惯在4月1日开始捕鱼季节,人们为了庆祝休渔期结束,就将一条真正的鱼被偷偷地挂在被捉弄者背后。如果受害人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让鱼肉变质发臭,他就会沦为笑柄。直到今天,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法语区,仍喜欢在愚人节这一天玩个小把戏:往人的背后贴上一条纸鱼,看他什么时候会发现。

从16世纪一直到18世纪,愚人节都是英法等欧洲国家才庆祝的小众节日。而且因为它没有什么寓意,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不是法定节假,还是市民自发庆祝的玩笑活动日。而且依照传统,任何玩笑最终只能持续到4月1号中午,如果到了下午你还在开玩笑,你反而会被别人视作“愚人”。

不过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大量欧洲移民涌入北美,加之北美的城镇化和商业化,各国愚人节开始融会贯通,并且变得越来越流行。最终在20世纪初诞生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式愚人节,并且在二战后传入日韩——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次知道愚人节,都是通过美国影视作品或日本动漫吧。

所以在今天,我们也不必太在意愚人节是否有什么悠久历史或者深刻寓意。毕竟无论它曾有过什么样的含义,在今天它都只是一个打工人互相捉弄取乐的日子——但请始终注意,玩笑不要开得太过火,只有被捉弄的人,才有资格决定一个玩笑好不好笑。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愚人节:来源未知的奇特节日,与“臭鱼”有什么关系?

今天是2023年4月1日,愚人节。

在所有还算显赫的知名节日里,愚人节大概是最特殊的一个:迄今为止,它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却被全世界广泛庆祝;另一方面,这个庆祝方式有些莫名其妙的奇怪节日,其来源也莫名其妙——准确说来,直到今天也没人能弄清,愚人节到底是何时何地为何而出现。

关于愚人节的起源,最常见的说法是诞生在欧洲,和一次历法改革相关:从古罗马时始,欧洲就一直沿用儒略•凯撒(又译尤利乌斯•凯撒)执政时推行的儒略历。但儒略历很不精确,到1582年,误差居然已达10天。时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忍无可忍,宣布跳过10天并重新设置了置闰规则,这就是使用到今天的格里高利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新年到底从哪一天算起,其实也是不固定的:有些地方是圣诞节,有些是1月1号,还有很多是圣母领报日——指天使加百列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孕而诞下圣子耶稣的那天。圣经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圣母玛利亚的亲戚依撒伯尔怀孕六个月之际,算来即是3月25日。顺便一提,耶稣的生日其实没有记载,之所以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就是因为3月25日向后推算40周大致在12月。由于3月25日接近春分(昼夜平分点),具有强烈的自然意义,因而包括英法在内中世纪的许多地方将这一天当作新年,庆祝活动通常要一直持续到4月初。但到了1563年,新教改革推动的特伦特会议,要求欧洲各国改用1月1号为新年。

于是宗教改革加上历法改革,成为当时欧洲各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4月初互送新年礼,一起庆祝新年。而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并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从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传开来。

但以上这个流传极广的说法,并不完全靠谱:中世纪欧洲喜欢庆祝3月25日为新年,以及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历,还有新历派和旧历派的冲突,都是真实历史。这些冲突或许确实让4月1日愚人节变得更加流行,但顶多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是愚人节真正的起源——因为历史文献中,还能找到更早的对愚人节的记载:佛兰德(中世纪国家,领土大致相当现在比利时、法国、荷兰的交界处)诗人爱德华•德•德内,在1561年的一首诗中提到,有一个贵族在4月1号的早上,命令仆人去干各种愚蠢的事儿——这个时间明显早于1582年格里高利改历,也早于1563年特伦特会议。

而大英百科全书则记载了另一种起源说法:15世纪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4月1日处以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年这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恐惧。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这个说法和教皇改历一样半真半假,15世纪的西班牙确实有异端裁判所,但如果愚人节源于西班牙,又是如何很快传播到欧洲各国?而且西班牙的臣民,大概也没有全都心大到这个程度。

愚人节真正的起源,或许就藏在它的名字中:在大部分语言中,这个节日都叫四月一日节或者愚人节。但是法语中却叫poisson d'avril(意思是“四月的鱼”),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1508年的一首诗,这可能也是法语第一次提到愚人节。虽然“四月的鱼”听上去很像一个中文谐音梗,但它确实和鱼息息相关——据说欧洲各国传统上习惯在4月1日开始捕鱼季节,人们为了庆祝休渔期结束,就将一条真正的鱼被偷偷地挂在被捉弄者背后。如果受害人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让鱼肉变质发臭,他就会沦为笑柄。直到今天,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法语区,仍喜欢在愚人节这一天玩个小把戏:往人的背后贴上一条纸鱼,看他什么时候会发现。

从16世纪一直到18世纪,愚人节都是英法等欧洲国家才庆祝的小众节日。而且因为它没有什么寓意,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不是法定节假,还是市民自发庆祝的玩笑活动日。而且依照传统,任何玩笑最终只能持续到4月1号中午,如果到了下午你还在开玩笑,你反而会被别人视作“愚人”。

不过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大量欧洲移民涌入北美,加之北美的城镇化和商业化,各国愚人节开始融会贯通,并且变得越来越流行。最终在20世纪初诞生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式愚人节,并且在二战后传入日韩——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次知道愚人节,都是通过美国影视作品或日本动漫吧。

所以在今天,我们也不必太在意愚人节是否有什么悠久历史或者深刻寓意。毕竟无论它曾有过什么样的含义,在今天它都只是一个打工人互相捉弄取乐的日子——但请始终注意,玩笑不要开得太过火,只有被捉弄的人,才有资格决定一个玩笑好不好笑。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愚人节是怎么来的意思是什么 愚人节由来和习俗介绍

[闽南网]

每年的4月1号是愚人节,今天就是2019年的愚人节了,小编印象中愚人节就是开玩笑愚弄别人的一天,也是哭笑不得的一天,但最重要的是带来很多欢乐。那愚人节的来历是什么?愚人节有哪些习俗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愚人节的由来和意思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英文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愚人节已出现了几百年,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还有一种说法是,希腊神话中,伊阿宋被国王所骗,率Argo号远征历险。他们拿到金羊毛凯旋后,国王却反悔不肯让位。于是Argo英雄就成了被欺骗的愚人之象征,而金羊毛星座(白羊座)所在的4月1日就成了Argo愚人节(Argo Fool’s Day) 。后来Argo的希腊文Ἀργώ被误传为April,这一天就变成了四月愚人节。

但是广为流传的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 “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今天,愚人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

愚人节在西方国家的过法

西方国家过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多数美国家庭,要在节日这天举办鱼宴。主人在节前向客人们发出邀请,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

在英国,人们在愚弄完人,对方还一头雾水的时候,会大喊一声“四月的傻瓜”。据民俗学家研究,在英国及那些节日传统源自英国的国家,恶作剧的时间只能持续到当天中午12 时,过了中午还戏弄人,自己就变成“四月的傻瓜”。而在苏格兰,人们过去把愚人节称为“找布谷鸟日”,苏格兰语中“布谷鸟”一词有傻瓜的意思。

在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在这一天把一只纸鱼偷偷贴到别人背后,并大喊“四月的傻鱼”。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许多愚人节明信片上都印有这种鱼的形象。

在波兰,愚人节当天充满各种玩笑,不仅普通民众互相搞恶作剧,连媒体和一些公共机构也加入恶搞的行列。当天,波兰人一般避免举行重要活动。1683年4月1日在波兰缔结的一个联盟,为避开4月1日这个“敏感”日子,特地把缔约时间向前推了一天,即3月31日。

愚人节的习俗

1、鱼宴: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 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2、做假菜: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丸盒里取食糖果。

3、互相开玩笑: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 (鱼)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4月1日是愚人节,说说愚人节的前世今生

愚人节里笑谈多,世事堪忧却奈何;

欲作欢颜情不愿,且凭高枕梦南柯。

--《七绝-愚人节》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这天我们有时会突然接到一些令人大吃一惊的电话或短信,比如你获了大奖了、单位放假了、谁请客等等。如果你认为是真的,那就会被愚弄,因为是愚人节,开个玩笑恶搞一下,不会被责怪。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时间为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

愚人节一般来说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保守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改革派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就在4月1日这一天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如今,愚人节已成为民间娱乐和搞笑的世界性节日。

愚人节虽然可以搞笑,愚弄别人,但还是有“边界”的,愚人节的禁忌主要有:

1.愚人节不能开过头的玩笑,不能开政治玩笑或恐怖玩笑,比如车祸、死亡、有炸弹等等。这种愚人方式过头了,容易出现不好的后果,是要担责的。

2.愚人节谨慎许愿,不论许什么愿,也不论在那儿许愿,都建议你尽量都要避开这天去许愿,即使许愿也不灵。

3.愚人节谨慎谈判,不论是商务谈判还是其他谈判,都要尽量避免在愚人节谈判,防止不测。

4.愚人节谈情说爱不要在这一天表白,会被误解缺乏诚意。

5.愚人节不要搬家,从位理学角度来看,因为愚人节这天出于“伏气”中,因此,建议你最好另择日搬家为宜。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憎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乐逍遥。开心、快乐,让我们一起迎接愚人节,一起“愚”起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