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苏姓的来源(苏姓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3-10-02 20:56:56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百家姓,苏姓的简介,以及几次大宗族的迁徙

苏姓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人口约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广东省是苏姓第一大省,约占苏姓人口的20%,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苏姓的来源比较多,血统也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颛顼之后

源于己姓(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

2、古代少数民族的改姓

汉代的时候,乌桓的一支,在汉武帝时期归附汉朝改姓为苏。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汉化,鲜卑族有很多改姓为苏。

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也有改姓苏。另外,回族中苏姓也是大姓。

3、外族血统人员滞留改姓

元末明初时期,一名波斯商人苏拉玛尼,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留在中国,子孙后代都姓苏。

元代时期,福建泉州有一位西域来的,叫苏唐舍,后代子孙也姓苏。

明朝时期,锦衣卫中有个指挥佥(qian)事,叫速来蛮,也叫苏来蛮,后代子孙中因功赐姓苏。

几次大的人口迁移

最早记载的苏姓发源于(今)河南温县,后来东周迁都洛阳,所以苏姓开始迁到(今)洛阳。

春秋时,有一官员到楚国任职,后来定居在两湖一带。

汉武帝时期,有一叫苏建的大将,因讨伐匈奴有功,被封在今陕西咸阳一带,后来派生出扶风苏氏、武功苏氏、蓝田苏氏等等。

此后一段时间,因北方战乱,苏姓开始南迁到江南各地。

隋朝时,因有苏姓当官者回河南任职,又回到河南地区。

唐朝时,在两次移民中,苏姓开始进入福建。其中有一支,苏威的第五世孙苏益,因为立功被封为上将军,到了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成为重要的一支,叫芦山堂同安苏氏。后代中,长子苏光谊一支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一支在(今)福建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一支留在同安。三子苏光诲的后代中,有一部分迁到湖南新化、安化一带,后来演变为梅山蛮。

在北宋年间,因为章惇平定梅山蛮,剩余的苏姓迁移到(今)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

明清两朝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大姓。

参考文献:

《苏氏谱牒序》

《元和姓纂》

《汉书》

《魏书·官氏志》

百家姓,苏姓的简介,以及几次大宗族的迁徙

苏姓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人口约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广东省是苏姓第一大省,约占苏姓人口的20%,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苏姓的来源比较多,血统也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颛顼之后

源于己姓(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

2、古代少数民族的改姓

汉代的时候,乌桓的一支,在汉武帝时期归附汉朝改姓为苏。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汉化,鲜卑族有很多改姓为苏。

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也有改姓苏。另外,回族中苏姓也是大姓。

3、外族血统人员滞留改姓

元末明初时期,一名波斯商人苏拉玛尼,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留在中国,子孙后代都姓苏。

元代时期,福建泉州有一位西域来的,叫苏唐舍,后代子孙也姓苏。

明朝时期,锦衣卫中有个指挥佥(qian)事,叫速来蛮,也叫苏来蛮,后代子孙中因功赐姓苏。

几次大的人口迁移

最早记载的苏姓发源于(今)河南温县,后来东周迁都洛阳,所以苏姓开始迁到(今)洛阳。

春秋时,有一官员到楚国任职,后来定居在两湖一带。

汉武帝时期,有一叫苏建的大将,因讨伐匈奴有功,被封在今陕西咸阳一带,后来派生出扶风苏氏、武功苏氏、蓝田苏氏等等。

此后一段时间,因北方战乱,苏姓开始南迁到江南各地。

隋朝时,因有苏姓当官者回河南任职,又回到河南地区。

唐朝时,在两次移民中,苏姓开始进入福建。其中有一支,苏威的第五世孙苏益,因为立功被封为上将军,到了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成为重要的一支,叫芦山堂同安苏氏。后代中,长子苏光谊一支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一支在(今)福建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一支留在同安。三子苏光诲的后代中,有一部分迁到湖南新化、安化一带,后来演变为梅山蛮。

在北宋年间,因为章惇平定梅山蛮,剩余的苏姓迁移到(今)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

明清两朝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大姓。

参考文献:

《苏氏谱牒序》

《元和姓纂》

《汉书》

《魏书·官氏志》

《百家姓》之——苏姓来历

苏姓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而且早在战国时期,苏姓就出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

云之后是苏姓。苏是个大姓,它有几个来源:

第一,出自上古颛顼帝。要这么说起来,苏姓跟云姓还是一个老祖宗。因为当时恐怕人的数量比某些动物还要少一点。元谋猿人オ几个?北京猿

人オ几个?后来的山顶洞人也没几个。所以最早大家的血缘其实都差不多的,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是一家,这话还真不是随便说的。苏姓跟云姓,其

实都是颛顼的后代,而且还都是管火的祝融的后代。

第二,来自于古代兄弟民族中的苏姓。这在苏姓里边很奇怪,很早就有,比孝文帝改革还早得多。我们现有其他民族血统的汉姓,很多是北魏时融

进来的,但苏姓不一样,兄弟民族中出现苏姓是东汉时候的事。如果大家读过或者看过《三国演义》,肯定都知道乌桓吧。在汉武帝的时候,乌桓里

边就有一支归附了汉朝,他们里边就有改姓苏的。等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改姓苏的就更多了,鲜卑族就有很多改姓苏的。

此外,满族、锡伯族、裕固族、羌族等很多现在的兄弟民族当中都有苏姓。还有很多苏姓可能有着外国血统。比如,回族有所谓“回族

十三姓”之说,就是指回族里特别大的13个姓,比如马、苏,都是大姓。元末明初,有一个名叫苏拉玛尼的波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经商,

最后他留了下来,子孙就都姓苏了。像这种有外国血统的苏姓繁衍至今,放人堆儿里都找不着了。如果你碰见个姓苏的人,胡子特别浓,鹰钩鼻子,你可以问问他是哪儿来的,没准就是苏拉玛尼的后代。明朝的时候,锦衣卫里边有个指挥执事叫速来蛮,是留在中国的色目人。这个速来蛮有个后代,功劳挺大,明朝皇帝就把他名字改了,叫速来蛮太麻烦了,改叫苏荣吧。

所以他的子孙就都姓苏。再比如说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从中亚来的,叫苏唐舍,他后来入乡随俗,也改姓了苏。泉州现在还有一个墓地,里边有

几千块墓碑,有的墓碑上面就刻着古叙利亚文、古波斯文。

得姓始祖

苏忿生。商末苏国被侵并后,一支苏人迁居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省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后裔子孙尊称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史称有苏氏。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即今河南省温县。

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省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先秦时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战国时苏姓一支迁居湖南、湖北,秦汉之际开始往山东播迁,汉武帝时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侯,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苏轼、苏辙即出生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

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

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

郡望堂号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风、河内、武邑、蓝田、洛阳等。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年龄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苏姓的堂号有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

姓氏图腾

苏姓图腾为一象形苏(稣)字。图上为苏草符号;图下,左为吊于火上之鱼(鱼眼不闭,义在清醒);右为一株谷物。显示出神农氏半农半渔,苏氏先民以苏草醒人的意象。

苏姓的名人实在太多了,说两个冷僻的。

苏姓在福建同安有个堂号叫芦山堂。这一堂有个人叫苏颂,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察天体、演示图像、自动报时的功

能于一身,比欧洲人发明钟表要早600年。这就是同安苏氏的贡献。

再讲个跟苏姓有关的民间传说。如果说一个人办事不认真,吊儿郎当,处事随便,好出洋相,咱们管这种人叫什么?二百五。“二百五”的来源就

跟苏姓有关。

战国时,有个纵横家叫苏秦,他说服了齐、楚、燕、赵、魏、韩六国结成同盟,对付秦国。所以他受到赏识,被封为了丞相。哪国的丞相:?六

国丞相。苏秦腰里拴着六颗丞相印,一个人兼着六个国的丞相,苏秦在齐国的时候,秦国担心他真的把六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于是就派刺客去杀他。

刺客撞见苏秦以后,干脆利落,当胸一剑,苏秦当晚就不治身亡了。但是在临死前,苏秦跟齐王说:“你要为我报仇,一定要抓到这个刺客。”齐王问:“

那怎么找到他?”苏秦说:“有个招儿,叫引蛇出洞,我是肯定活不了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头砍下来,扔在路边,然后你一面叫人拿鞭子抽打

我的尸体,一面叫人说我的坏话:“苏秦是内奸,大王被他蒙蔽了,死了也不能饶过他,要把他的头砍掉,要鞭尸。大王要感谢那个杀了他的人,杀了

他的人赶紧出来啊,大王要重奖。”古人是很看重自己的身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嘛,所以对苏秦处以枭首、曝尸、鞭尸,当时没有人不信的,由

此可见苏秦之狠。这样一来,果然有四个人就冲出来了。“大王,苏秦是我杀的!”苏秦才挨了一剑,却来了四个人争功。齐王一看,火了,这里边杀

苏秦的只有一个啊。齐王又一想:干脆把四个人都干掉算了,反正是你们自已冒出来的。齐王当初悬赏了一千金,这来了四个人,怎么分?四人说说:“这

样吧,我们每人二百五吧。”齐王大怒,说:“好办。来人,把四个二百五拖出去砍了!”这就是“二百五”的由来。

苏姓是大姓,在今天中国姓氏中排名第41位,有大概58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

百家姓之苏姓:引锥剌股,仗节全忠,眉山三杰,沧浪一亭

最有趣的百家姓典故

无限精彩尽在夜读日思

苏姓,是充满诗意的姓氏,

张继吟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安石笑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李清照悠悠吟诵,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白居易感慨,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李白很浪漫,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诗圣杜甫说,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蘇家图腾是鱼和草,

据说用稻草穿过鱼鳃,能多活一会,

及时放入水中,鱼就能复活了。

古代风寒是致命的病症,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之前,

人若得了风寒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后来人们发现有一种紫色叶子的植物,

可以驱寒发汗,这种带来生命希望的

紫色植物就被称为紫苏。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苏姓吧。

宋版《百家姓》,苏姓排名42位,

如今,按照人口数量,

排名第46位,618万多一些。

苏姓的堂号有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

洛阳堂、芦山堂、嵋山堂、苏氏白玉堂、忠孝堂等。

你有苏姓朋友吗?

苏姓,是含义丰富的姓氏,

省份有江苏省,地级市最出名的莫过于苏州,

我的老家巴彦古名叫做巴彦苏苏,

此外,还有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

苏楼、苏堤、苏秦村。

文物,河南有苏秦墓,陕西省有苏武墓,

贵州有苏元春公馆,四川省有三苏祠,

安徽省有黄山苏氏宗祠,广东省有南城苏氏宗祠。

苏 姓 源 流

据乔公子考证,苏姓大致有以下两个来源:

第一个起源,出自己姓,以封邑为氏。据史料记载,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到了周武王时期,在后裔里有个做官司寇的叫做忿生,受封于苏这个地方,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苏姓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司寇,就是负责刑法牢狱之职。苏忿生决狱牢案,明察秋毫,后世尊他为狱神。

第二个起源,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你可以看看身份证,自己是不是少数民族。

在此,也祝福以下几位我的苏姓朋友:苏国平、苏丽莉、苏冬梅、苏振国、苏日娜、苏沐、苏淼、苏红梅、苏红娜、苏静、苏龙、苏永利、苏冠楠等等,好运不断,好梦成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苏姓名人

【苏秦】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苏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

【苏武】

苏武是西汉大臣,更是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你若翻看《汉书》,就知道这本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的故事广泛流传,使之在历代诗歌、戏曲、小说、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歌咏、演绎 。“苏武牧羊”也成为了坚贞不屈的象征。

【苏定方】

苏定方,唐朝名将,不但为人正直,而且堪称唐前期的传奇将领,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

【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唐宋八大家,他们三苏就占了三席,真是莫大的荣光。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的典故。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

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苏舜钦】

苏舜钦,北宋时期大臣,著名诗人。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清康熙影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苏步青】

苏步青,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苏炳添】

苏炳添,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广府人 ,是苏轼的第29代孙,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百米最好成绩九秒八三,是中国田径的旗帜性人物。

苏姓名人——文坛巨人,诗、词、文、曲样样精通,千古奇人

关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苏姓文化

苏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关于其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二:

出自己姓

《姓纂》和《苏洵家谱》记载:颛顼帝的裔孙吴回是帝喾时期掌管民事的官员“火正”。吴回的孙子昆吾的后裔被封于苏,后迁都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出自外族

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度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苏姓的图腾为一象形苏(稣)字,图上为苏草符号,图下左边为吊于火上之鱼(鱼眼不闭,义在清醒);右边为一株谷物。显示出神农氏半农半渔,苏氏先民以苏草醒人的意象。

苏姓在周朝时以黄河以南及黄河以北为居住地,战国时期,苏姓族人主要聚集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汉初,苏姓族人迁入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遍布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唐朝时期,湖广填四川事件,苏姓移民至四川和福建。至秦朝,苏姓人口已经遍布中国。

在苏姓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苏姓郡望:武功郡;扶风郡;河内郡;武邑郡;蓝天郡;洛阳郡。

苏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苏姓名人是宋朝艺术巨匠——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号称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轼的父亲苏洵读书较晚,但发愤读书的苏洵为年轻时的苏轼提供一个大宝藏——满屋的书籍。而且苏轼的母亲程氏,贤惠多才,这让苏轼更好的接受教育,少年时期的苏轼才华过人,十岁就写出“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等名言。

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澈进京赶考。这次科举考试由于出色的人太多,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而主考官欧阳修,也因之被称为“千古伯乐”。

恰逢当时正处于诗新的初期,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征服了欧阳修,但欧阳修以为能作出此文章的肯定是自己的弟子曾巩,于是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道解封一看,竟然是欧阳修作出的文章。

欧阳修评价苏轼的文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的文章竟然让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觉得自己该退休让位了。可见苏轼的才华之高。

这一年,苏轼考得了第三等,苏澈考得了第四等。当时科考制度分为五个等级,一二级等同虚设,三级就是最高。宋仁宗听说后,直接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官场沉浮

当时苏轼中举后,突遇家中父母相继去世,在守孝之后,欧阳修开始在官场里起伏。

当时宋朝政治的最大问题,就是新旧两党的碰撞。以王安石为首,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保守,要持旧。新旧两派互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

苏轼的态度是不站队,既不算旧党,也不入。只以事情对于老百姓好不好为评判事情的好坏。最开始得势,占据朝廷的主动权,旧党相继离京。而在推行政策时,急功冒进,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大感愤怒,苏轼就不断被贬谪流放。最低的时候,苏轼曾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级的民兵副团长。

旧党得势的时候,以为苏轼和抗争过,于是觉得苏轼就是旧党的人,就一直让苏轼青云直上,最高的时候,苏轼曾做过中央部长,皇帝秘书。但苏轼还是遵循自己的原则,再一次站出来声称改革虽有弊端,但也有很多益处,不能全盘否决,于是遭到旧党的反感,再次被贬谪流放。

对于两党的斗争,苏轼总显得不合时宜,新旧两党都以为他是对方的人,但苏轼从不依附于一方,保持着为官的原则,于是本可以官拜丞相的苏轼虽然苏轼从政40年,但是竟然有33年的时间都处于被贬谪流放的状态。

但苏轼为官,是一心为民的。

苏轼在担任徐州知州的时候,黄河泛滥,把徐州城围了起来,百姓人心惶惶,苏轼先是自己在城墙上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安抚民心,然后带领大众一起抢修堤坝,但修了一个月,洪水还是未曾退去。于是苏轼前去找到了禁军寻求帮助,禁军都是只服务于皇族的,但看到苏轼满身泥浆,面容憔悴,于是心存不忍,立刻命令禁军帮助百姓抢修堤坝,成功解决此事。

苏轼不因进而流于逸乐,也不因退而短其气节。虽然苏轼长期处于被贬谪流放的状态,这让他无心政治,成为大众眼中的热爱生活、专注美学的传奇。

超然物外,享受生活的心态

在散文方面,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在美食方面,他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美食。

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因家中米粮无以为继,遂和家人一起开荒种粮。因为开荒的地方是当地的东坡,于是苏轼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有次苏轼和朋友一起游山,朋友以野菜招待苏轼,苏轼品尝后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朝廷回归到生活,苏轼发现,清欢才是最好的。不仅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品味。

回归到生活的苏轼,开始享受生活,并作出许多超然的诗词。

《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职黄州时期,有次大雨连下多日,苏轼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虽诗意才情在苏轼诗词里不甚出众,但书法起伏跌宕的意境,却惊艳千古。

这是苏轼对于生活的审美,强调自己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

有一次苏轼喝酒后回家太晚,家中已然锁门,家里小童鼾声大起,苏轼敲门不应,就去江边听了一夜流水声,创下了著名的《临江仙》。

苏轼以享受生活的态度,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被人关注,写作诗词如入无人之境。

大明星苏轼

苏轼还是宋朝的“流量明星”。“苏粉”无数。

宋朝的《瓮牖闲评》记载:苏轼与友乘船游西湖,一俊美女子突然驾船追来,对着苏轼就是一首情歌,大意就是这女子小时候非常仰慕苏轼,一心想嫁给苏轼,但苦等过年,以为今生再无机会见到苏轼,才嫁给别人,如今见到苏轼,死也值了。

北宋学者章元弼,喜欢整夜夜读苏诗,他的老婆就埋怨:“你喜欢苏轼胜过我,把我休了吧”,于是她真的被休了。

42岁的苏轼因为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抓住辫子,称苏轼诽谤皇上,并找出其他诗句中的暗含讥讽的句子,让苏轼下了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宋神宗还要处死苏轼。

苏粉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苏轼,三朝元老张方平劝阻皇帝,退休的王安石也劝阻皇帝,最终是曹太后救下了苏轼。由此可见苏轼的粉丝力量有多大。

酒肉苏轼

古代诗人,饮酒和作诗都是在一起的。苏轼也喜欢饮酒。苏轼流放到黄州的时候,酒瘾犯了,但当时政府是不许私人酿酒的,但苏轼酒瘾难耐,就偷偷酿了酒。

官员发现时,苏轼无奈的答道:“余欲停之,而口不可”。官员也很无奈。

有酒就要有肉,当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牛羊肉,可苏轼囊中羞涩,就只能做猪肉吃了。于是他反复试验,终于发明出了一道新的美食“东坡肉”,并写出《猪肉颂》。详细介绍了东坡肉的做法。成为当时著名的美术家。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获取更多姓氏文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锦秋修家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