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开业吉日

猪今年多大(猪今年多大2023)

时间:2023-10-02 00:37:52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农民仅4亿多!未来谁来养猪、种地?国家会给大家发粮食?

“XX不倒,养猪没好!”

今天我们区分农民和企业家,一如当年我们区分农民和地主,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猪产业中有一种无形的阶级斗争意识在蔓延——猪企大力扩产,农民抱怨大企业抢了饭碗!

养猪与农村空心化

那么我们理性来看,未来养猪究竟会是农民的天下,还是猪企的江山?

有专家说,猪企的规模化、智能化更能保障肉蛋奶供应,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专家说,中国要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农民养猪才是未来的主流!

还有很多专家“中庸”的说,养猪业未来一定是适度规模、养猪集团、养猪农户长期共存的局面。

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咱们不妨问问真正养猪的农民朋友——你愿意你的儿子回去跟你养猪吗?如果他能在大城市工作、成家,也还愿意他回去养猪吗?

尽管,当今养猪已经不再是“抬不起头”的职业,但养猪的苦和累大家都明白,尤其是农民而言,花那么多钱供孩子读书,基本都是为了摆脱农村、摆脱脏活累活,让他们能够前往城市生活。

并且只有咱农民的儿子在大城市立足了,孙子才能从小就接受大城市的教育,整个家族将来才能一步步走向中产。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年来全国城市飞速发展、全国村镇严重空心化的问题,受教育、有本事的年轻人90%以上去了大城市。出生寒门的我们不愿意后代也出生寒门!

此外,我再问咱们不是养猪农民的朋友一个问题——如果你儿子,抱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家族事业不继承,跑回农村当农民养个几十头猪,你愿意吗?

答案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接下来从整个社会人口的变动趋势来看,很快就会明白未来生猪产业将是谁的“天下”。

人口缩减与农户占比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不久后印度的人口就会超越中国。此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估,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是因为印度人口在持续增加,中国的人口却正逐步下降。

也许从现在,还看不出人口下降的幅度,但是有一张图足以发人深省!

从上图不难看出,现如今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跌到1000万以下!这对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1987年出生人口高达2550万,他们今年刚好36岁,正是生产劳动的鼎盛时期,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劳动市场内卷严重。但是2022年出生人口仅956万,比35年前少了1594万!这意味着再过30年后,社会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将会大幅缩减!同年龄的青年人口将只有现在的一半不到!

而在这少数青壮年劳动力中,只有极少数会投入农业生产,而这极少数中又只有极少数会去从事养殖。就算是养猪,他们肯定也要坐在办公室里操纵机器养猪,真让这些后生去抬饲料、冲猪粪恐怕不可能。

其实别说20后、10后,就连让00后在农村专职给猪喂食冲粪,那都是非常罕见!

也许有人会说,那牧原、新希望、扬翔不经常宣传他们的“大学生养猪”吗?

没错,大学生扎根猪场养猪经常成为“新闻”,但这正体现出养猪业向着工业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一如2012年的农民涌入城市当工人,未来的养猪人也多是冲进企业当职工,并且这种养猪还必须是全自动化,不能累、不能脏、不能臭!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国家支持养猪企业规模化、工业化发展也是有深远考虑,因为现实就是——当下的养猪农户朋友们,也许将是最后一两批养猪农户!

这样一说,马上有专家不干了——现在中国14亿人口,其中有超过10亿都是农民!不养猪、不务农,你让他们去干吗?

专家这种说法一度蛊惑了许多企业,尤其是服务于农民、养殖户的企业,让他们相信未来农村市场还大有可为!

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10亿以上的农民中超过一半都是“假农民”。假农民的意思是,这些人属于农村户口,但是工作、生活长期在城市当中,一年当中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居住在农村。

扪心自问,您认为这样的人口还能算农民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我国乡村人口仅有4.91亿!从上图可以看出,实际上在农村务农的人,从2012年后就大幅缩减,现在真正的农民早已不足5亿,再除去老人、小孩、商人、技术工等恐怕只有4亿多一点,占比不足34%!

所以理性一点来看,现在全国4亿多农民当中,养猪农户又有多少呢?据统计,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仅2000多万户!仅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4%~1.5%!

当然这还不算太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的不断加剧,随着真正农民数量的不断减少,养猪农户恐怕真的会减少到百万人以下,成为真正的“小众群体”!

毕竟随着咱们这批农村养猪人逐渐老去,子承父业的可能性有多大?

农村养猪的传承面临三大阻碍——

第一是年轻人不愿意养猪,向往大城市的工作与生活,年轻人的社交圈也多在城市。

第二是年轻人愿意,对象不愿意,很难有年轻女孩子愿意跟着男人在农村养一辈子猪。

第三是养猪太辛苦,爸妈都不愿意,自己养猪累死累活还亏钱,怎么忍心让儿子继续?

总而言之,当今中国人口变化的大趋势是——加速减少,并且向着城市集中。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那么未来谁来养猪、种地!所以,中国未来的农业,也许真的只能交给大企业和合作社,再往前进步,也许这些农业大企业将逐渐收归国有,最后由国家为个人提供肉蛋奶等粮食供应,社会主义共销就有了最起码的物质基础。

在这件事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看得很开,他认为随着AI和机器人的发展与普及,将来也许不再需要很多工作岗位,国家通过控制企业机构的机器人大量的生产与制造,就代替了人类的机械劳动,那么最终就由国家给人民发放生活物资,工作不再是一种辛苦的劳动,而变成大家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养猪并不会是“谁的天下”,而将是属于国家的资产,属于全体人民的资源!依旧还在养猪的我们,只能珍惜这个时代,过好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当后人不用再养猪、种地,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2023年不一般,是双春黑兔年,贴春联有何讲究?何时贴更好??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随着时间飞逝,春节即将来临。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然伴随着众多的传统习俗。无论十里百里,贴春联、放鞭炮、年夜饭等风俗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共通之处。然而,2023年是双春黑兔年,这一年的贴春联是否有特殊的讲究?贴春联的时间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回首历史,我们发现最早的春联并非书写在纸上,而是刻在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这些木板代表了春联的最早形态。然而,随着宋代造纸技术的发展,春联逐渐由木板演变为纸质,而且直到明代,春联才正式得到了现在的名称和形式。

贴春联的传统习惯是在大门两侧贴上,这一习惯有三层含义。首先,采用春联的大红色来点缀门户,旨在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其次,春联上的文字表达了家庭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吉祥和幸福。最后,红色还被视为辟邪除灾的象征,这一点在春节尤为重要。

2023年是双春黑兔年,这意味着2023年将拥有两个立春节气。第一个立春定在农历正月十四,而第二个则位于腊月二十五。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2023年闰二月,使得春节和下一年的春节之间的时间间隔长达384天,比往年多了约20天。

这个现象是由我国传统的农历制度引起的。农历以月球的阴晴圆缺来计算日期,一个月的长度约为29或30天,一年有12个月,总计约为254天。相比之下,阳历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65天。为弥补这一差距,闰月的概念应运而生,每19年中会增加7个闰月,以使农历和阳历的时间保持接近。这些闰月通常出现在四到七月,而闰二月则相对较少见,上一次是在2004年,距今已有19年之久。

"黑兔年"的称谓源自2023年是葵卯兔年。在五行中,"葵"代表水,而水通常与黑色相关联。"卯"则对应十二生肖中的兔,因此,2023年被称为黑兔年。要等到3283年才能再次迎来这个特殊的年份。俗话说:"双春黑兔年,春秋难见天",意味着在这一年,春季和秋季的降雨较多,对农业来说是有利的,有助于作物的生长,从而增加农民的收成。这与"一年打两春,黄土变黄金"的说法相吻合。

尽管双春黑兔年少见,但贴春联的禁忌与往年并无不同。首先,春联的左右贴法不能弄错。春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应贴在右边,下联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古代文字书写是从右向左的,因此阅读顺序也应如此。上下联的区分主要取决于最后一个字的声调,仄声结尾的是上联,而平声结尾的是下联。

其次,如果家中有人去世,贴春联有特殊讲究。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优化,各地纷纷出现感染高峰,许多老年人因为健康状况较差或患有慢性疾病,未能抵御这波感染高峰,导致更多人在这一时期去世。在这种情况下,贴春联有着严格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家中有人去世的第一年要么不贴春联,要么贴其他颜色的春联,如白色春联。第二年可贴绿色春联,第三年是黄色春联,第四年之后方可恢复贴红色春联。

最后,贴春联时一定要贴得牢固。春联不仅代表喜庆,还寓意着辟邪和消灾。如果春联没有贴好,很早就掉下来,就无法发挥其辟邪的功效,这会被视为不祥之兆。

贴春联的时间在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在腊月二十九贴春联,以迎接红红火火的新年。还有一些地方会在年三十上午

贴春联,寓意着春意常在。而在古代,一些贫困家庭为了避免债主上门催债,常常提前贴上春联,将正式过年的时刻提前至除夕之前,这也成为一种传统。

不管选择哪个时间点贴春联,最重要的是在大年除夕之夜前完成。一旦迈入大年初一,贴春联的意义就已经失去,因为此时已经错过了祈福吉祥的最佳时机。

总的来说,2023年的双春黑兔年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少见的春节体验。在这一特殊的年份,贴春联的传统仍然延续,许多禁忌和讲究也依然有效。不论何时何地,春联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辟邪祈福的心愿。因此,我们不妨珍惜这一传统,用心贴好春联,共度一个充满希望和喜庆的春节。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