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梦见黑豹(梦见黑豹想袭击自己)

时间:2023-10-03 03:19:14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解梦空间」梦中的我为什么成了独行侠客?我为什么能战胜豹子?

梦境:

我在办公室里昏沉睡去。梦见自己身背剑、弓箭和箭囊,还背有一把月牙刀,长约3尺有余,独自行走至郊外。忽见远处有一只黑色的豹子奔袭而来,我慌忙逃避至路边二楼上。豹子追随已到,我拔剑与黑豹搏斗,以剑刺其目,黑豹逃逸而走。忽然电话响起,吵醒了我——原来是一场梦,觉得奇异。

析梦:

梦中的你的装扮好似一名武侠小说中的侠客。

豹子以速度快而著称。“豹子奔袭而来”代表你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你“慌忙逃避”代表你个人认为自己不能够解决问题;来到二楼上后,你却敢“拔剑与黑豹搏斗”代表你获得额外的力量。“以剑刺其目”中的“目”代表着关键部位,“刺其目”代表抓住事情的关键点。“黑豹逃逸而走”代表你们最终胜利。

整个梦的意思是:你在某方面遇到压力,但你提升了自我,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建议:

你的梦也给出了面对压力的正确办法:“逃避至路边二楼上”,“以剑刺其目”,不断提升自我,抓住产生的压力的关键,逃避并不是办法。

为什么国外大火的《黑豹》,却在国内遇冷?

在漫威宇宙里面,《黑豹》可以算是国内外差异最为两极的电影了。

这部影片在北美地区夺得了7亿美元的票房,位列北美影史NO.4,比《泰坦尼克号》都要更高;MTC网的88评分更是击败了《蝙蝠侠:黑暗骑士》的84成为漫改电影的NO.1。

然而,这部电影在国内的表现却完全相反,总票房只有6亿人民币左右,是漫威第三阶段票房最低的影片;豆瓣评分更是仅仅6.5分,也是漫威宇宙最低。

那么问题来了,《黑豹》为何在国外能大火特火,在国内就遇冷呢?

《黑豹》为何能在国外大火?

要知道《黑豹》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它为什么能在国外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有人或许就说了,一部电影能取得好成绩,不正说明它优秀吗?

的确,一般来说,商业电影的成绩跟本身的质量是成正比的,毕竟叫好不叫座的影片更多是出现在文艺片中。

不过,《黑豹》却是个例外情况。

首先,这部电影是很明确的主打黑人阵容,其定位相当明确---是为黑人们准备的电影。

近年来,北美地区掀起两种风气,分别是女权风与黑人风,且从好莱坞近几年推出的电影比如《神奇四侠2015》、《新霹雳娇娃》等来看,这两种“政治正确”也早已蔓延到影视领域。

而坐上了这股顺风快车的《黑豹》,得到的“加成”其实相当惊人。

还是数据来说话,就拿同为漫威第三阶段的《雷神3:诸神黄昏》来说,其中黑人观众比例只占了15%;

而《黑豹》的黑人观众比例足足占了37%。

换句话说,由于《黑豹》的定位明确,因此大部分支持这部影片的都是黑人观众,但由黑人观众带起的这股“黑豹热”却又形成了一种滚雪球的效应。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黑人们那么喜欢《黑豹》,你是白人但不看,或者看了但说不好,难道你想种族歧视?

在西方社会,种族歧视(特指对黑人)是绝对的红线,不会有人想涉足雷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事实上,《黑豹》在烂番茄网的观众评分里,只有79%,虽然并不低,但对比影评人评分的97%,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因为漫威的另一部电影《惊奇队长》,曾经就是因为女主出言攻击白人男性而导致观众评分指数极低。

除此之外,由于黑豹这个人物原本就是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本身就有一定人气,且由于当时的漫威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品牌效应,作为其中一员的《黑豹》更加能享受到先天的红利。

种种因素结合,使得《黑豹》在北美大火特火,甚至还被提名奥斯卡,男主角在当时更是放言“《黑豹》就是要拿到你们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大奖。”

空想主义

由于内地并没有北美那种“政治正确”风气,因此那些“场外因素”在国内并不存在。

所以《黑豹》想在天朝取得好成绩,完全就是要依靠自身的质量,最多是“漫威”这个品牌略微有些加成而已,并不足以构成明显的变化。

但可惜的是,这部戳中美国黑人痛点的电影,其中所表达的任何内涵甚至三观,都跟内地观众格格不入。

《黑豹》的故事就是传统的“王子复仇记”,这种剧情不管国内外所有观众基本都看过无数遍了,本身并没有亮点。

不过,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故事其实只要及格即可,因此剧情本身虽无亮点,但并未足以构成致命伤。

《黑豹》的剧本里,真正令内地观众感觉厌恶的,是设定。

瓦坎达原本只是一个非洲的部落,却因为从天而降的一些振金,瞬间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的地方。

之后,虽然瓦坎达国众都在隐瞒这个事情不让世界的其他国家知道,但对外的时候其优越感却完全写在脸上。

相信说到这里,大家脑子里都浮现出一些网文经常出现的情节:一个原本不学无术又不思进取的乞丐,有一天突然中了几千万的彩票,于是瞬间成了暴发户,之后对任何人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脸孔。

诚然,对于美国黑人来说,需要让他们保持这种感觉来达到跟白人之间的“平衡”。

但对国内来说,只有两个字,没用。

内地观众的思维以及中国传统的三观是什么?是多劳多得。

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偶尔做做梦就算了,回到现实里来大家还是继续工作,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之前有部分人指责国内观众歧视黑人,因此《黑豹》才不吃香,实际上有点转移方向的意味。

说近一点的,同样是由黑人主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什么在豆瓣能拿到9.1的高评分?

因为里面的男主角相当的励志,他虽然一开始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为生活而发愁,但他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到最后终于获得一份待遇很好的职业。

这跟他是不是黑人,有关系吗?

说远一点的体坛明星,为什么乔丹、科比等黑人在内地也有那么多粉丝?

因为他们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努力拼搏回来的,“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让多少人泪目?

说到底,跟人种无关,但跟三观有关,内地观众认可的是这种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到最后获得成功的励志主义。

《黑豹》电影里这种单纯靠着天降大运而发家的空想主义,或许对于北美地区的黑人来说是很吃香,毕竟“老天帮自己搞定大部分事情”的美事谁不想呢?

但对于务实的内地观众来说,只能说三观根本不合,毕竟要是做做白日梦就能让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强盛起来,那一百年前的神州大陆百姓们也不会过得那么悲惨了。

舍弃的商业元素

《黑豹》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因为影片定位是“送给黑人的礼物”,因此舍弃了很多商业元素。

商业元素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观众们想看到的东西。

电影大量加入了各种黑人的故乡---非洲部落文化的展现镜头,本身跟全世界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的这个设定显得相当的格格不入。

当然,保留种族、民族的习俗等是必须的,毕竟不能说国家发达了就完全放弃民族的文化,但问题在于《黑豹》里的呈现方式一点都不“科学化”。

换通俗点的说法是,影片所保留的依然是落后愚昧的那些习俗。

一个国家的领导,就是单纯依靠一场比武决定?这种几千年前的部落文化来决定一国存亡?

国家的优秀传统需要保留,落后糟粕需要舍弃,这是一个民族进步所必须经过的进程,也是符合基本常理的逻辑。

《黑豹》为了让黑人观众得到“认同感”,直接放弃了最基本的逻辑,这导致电影的违和感相当严重。

对于黑人观众来说能接受,但对于与黑人并无渊源的内地观众来说,这其实构成了一种观影欺骗---我是来看带有科幻元素的超级英雄电影的,你却给我放非洲部落的原始片?

为了保留这些所谓的“非洲部落文化”,《黑豹》还舍弃了角色们的“形象”。

需要知道的是,由于《黑豹》的主演阵容是全黑人,而且这群演员本身在外形方面并不出色,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观众将注意力放在主演外的其他地方。

然而这却更加是灾难,因为观众转移注意力后会发现看到的是一个把盘子塞进嘴巴的部落头头。

又或者是反派身上的“密集恐惧症”。

倘若将注意力放在故事上吧,又会被上面所讲的那些违和设定、不合三观所缠绕。

这么一来,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观影感受相当差劲,因此口碑自然就高不了了。

严格来说,《黑豹》作为漫威宇宙的一份子,在成绩方面是相当优秀的,但不可否认本身也的确得到了很多“额外加成”。

至于往后的《黑豹2》,这些额外加成在北美地区大概率依然是有效的,但倘若不作出改变,在内地市场是很难讨得了好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