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时间:2023-10-20 23:03:29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寓意好兆头

龙抬头·起源“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要在这天抬头升天。这一天都干啥?二月二·龙抬头,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围仓撒青灰炒料豆使耕牛

“二月二,大家小户使耕牛。”春耕将始之时,敬龙祈雨,盼望五谷丰登。

起龙船

这一天我国部分地区有“起龙船”的民俗,请龙出水,祈求事事顺利。

开笔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行“开笔礼”,期待学业有成。

采龙气

早上(5点到7点),出门面向东方深呼吸,“抬”起一年好兆头。

吃龙食

这一天更有特色节日食俗,如吃面(称为吃龙须)、吃春饼(称为吃龙鳞)、吃饺子(称为吃龙耳)等。

你理发吗?

正月有“不动刀”的习俗。在“二月二”这天,人们纷纷走进理发店,为的是让自己鸿运当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点击

预约直播

看《二月二·龙抬头 民俗大“接”龙》

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闽南网]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剃头日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剪发

二月二龙头节的来由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大全 短信微信朋友圈吉祥祝福语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 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 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 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 低 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 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 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 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 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

引钱龙

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②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③还有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谁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钱龙,这年财运就会非常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敲龙头

敲 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 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龙为什么要抬头?答案很有讲究……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

相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所以今天很多人都会去理发,讨个好彩头。再说了“正月理发死舅舅”,经过了一个月,大多数人都需要去理理发了。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正月理发死舅舅”“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吗?下面就快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原来,“正月理发死舅舅”是误传,刚开始只是用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传来传去就传成了“死舅”。

关于“二月二为啥龙抬头”?这就要从上古时代的天文学说起,那时的天文学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观测天象,就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也就是“二十八宿”。

而“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大组,但是在东方组中还有角、亢、氐、房、心、尾、箕7个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就是“东方苍龙”,角宿就是龙角。在每年的仲春入夜后不久,角宿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其他的部位还隐藏在地平线以下,所以被人称之为“龙抬头”。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吗?

来源:科普中国

一图读懂:“龙抬头”到底是什么?何时可看?为何这天要理发

2月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晚上十点前后,就可以看到“龙抬头”天象。那么,“龙抬头”到底指的是什么?

“龙抬头”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

“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王科超说,“龙抬头”反映的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形象,像是“龙头”抬了起来。

今年“龙抬头”时间为何晚一些?

今年看到“龙抬头”的时间相对更晚,大约在晚上十点。王科超解释,除了岁差经年累月的影响,相同的恒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与公历日期的早晚也有关系。同一颗恒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约4分钟升起。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2月21日,当天“龙抬头”时间比2021年3月14日的“二月二,龙抬头”晚一个多小时。

什么时候可看到完整“苍龙”?

二月二龙抬头后,随着时间推移,“苍龙”升起时间越来越早,露出地面的部分越来越多。公历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入夜后就能看到整条“苍龙”出现在夜空。整条“苍龙”从地平线升起约需6小时。进入秋天,苍龙七宿陆续在西方下落。冬天,苍龙则隐在地平线以下。

“龙”字和星象有关系吗?

“龙”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多是象形文字,既然自然界中没有龙,那么“龙”字和谁象形呢?

一种观点认为,苍龙七宿中星星的连线组成的形象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度非常高,“龙”字很可能来源于星象。

甲骨文中的“龙”字。

【知多D】

“龙抬头”的民俗意义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运肥备耕,播种将始。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龙”也苏醒过来,降下如油春雨。“龙抬头”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很多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理发,而这一习俗形成于清代。罗澍伟说,自古以来,汉族一直保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毕生“束发”。清代改男子“束发”为“辫发”,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剃头业自此兴起。“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纷纷返乡,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为广揽生意,讨吉祥口彩,便把这天理发叫“剃龙头”。

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这天去理发,让面容与春天同步,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头”,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蒸蒸日上。

整合:刘兰兰

制图:张博

综合:新华社、北京天文馆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