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易姓(易姓名人)

时间:2023-10-04 07:19:42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易”姓

易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一十四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当今易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0.13%,总人口大约在175万。

易的名义

易的本义是给予。在甲骨文中,易字象用手把一个器皿中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中之形。后来引申为赐予、交换、更换、改变之意。易字也可认为由日和月组成,象阴阳两面,古代指阴阳变化中的消失和生长的现象总称为易。后来,引出变易象数进行谈星和看相、占卜和预言、释梦和风水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易学”。

易,也即蜥蜴,也称蜥易,是一种爬行动物,也称四脚蛇。金文中易字像蜥蜴在壁上爬之形,易是蜴的本字。在墙壁上的称蝘蜓,在草丛中的称蜥易,它最大的特点是尾巴细长易断,还能再生。以蜥蜴为原始崇拜图腾的氏族称易氏族,易人所居之地称易,所临之水称易河,最终形成易姓。

易姓起源

易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源出有易氏,以河为氏

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东南流注大清河。相传黄帝时代有一支游牧部落有易氏活动于易河流域,经历尧舜、夏商,有易氏仍活跃在华北地区。有易氏的后裔以易为氏。此易氏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因其后人没有显赫者,此支易氏不见经传。

二、源出姜姓

炎帝族姓姜,其后裔太公姜尚辅佐周文王灭商,西周初被封在齐,史称齐太公,也称姜太公。齐太公的分支中有雍氏,齐桓公时有大夫雍巫,字易牙,亦叫狄牙,其后裔以字为氏。易牙为齐桓公饔人,擅长调味。饔人为掌食之官,有内饔、外饔之分。饔、雍古为同一字,因此,齐国的雍氏出自官名,而易姓出自雍巫之字。姜姓易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三、源出姬姓

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毕万被封在魏,是战国时魏国的先祖,其后裔中有食采于冀州东境的易水,子孙以水名为氏。又,战国时燕国有易邑,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处于易水注入大清河的交汇下游西南岸,或居于此邑的姬姓燕人以邑名为氏。姬姓易氏的历史有2400年。

外族基因融入

外族血液融入易姓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云南的临安府和元江府,即今建水和元江地区的土著的易姓,原先来自内地的汉族,后融入到土著中,成为土著中的大支系。今云南、四川一带多易姓,应与西南的易姓土著之间互有基因的流动有关。

易姓分布

目前易姓群体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四省,大约占易姓总人口的67.6%,其次分布于重庆、广西、广东,这三省区大约又占了易姓人口的15.3%。湖南为当代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易姓总人口的29.1%。全国已经形成了长江中上游的易姓聚集区。

易姓血型

易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5.5%,A型占30.3%,B型占26%,AB型占8.2%。

易姓名人

易元吉

易元吉,字庆之,湖南长沙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尤善画猿猴,并因此而闻名天下。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是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

易祖栻

易祖栻,字张有,一字淑南,别号啸溪。易祖栻幼承家学,由监生直修书馆,亦工诗文,兼精书画。乾隆帝在藩邸时,极重祖栻书画,有《题易祖栻墨竹诗》。刺史张五渚亦有《题啸溪墨竹诗》,并谓祖栻作此画时,乾隆帝在德青宫赐予东坡笔。乾隆十三年,祖栻献画册,帝又赐尚方物,更命画《雨:卜山翠图》,一时以书画名于京师(有宫廷画家之称)。后官江南青浦主簿,迁柳州府经历,署岑溪县事。易祖栻最精兰竹。书诗画俱妙。与慎群、王允禧、郑板桥等为友。

易白沙

易白沙(1886年—1921年)。从小刻苦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等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他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也是五四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帝王春秋》的编写者和《新青年》的撰稿人。他研读郑思肖《心史》和黄宗载、王船山、顾炎武等人的著作,滋长了强烈的反清强国的民族思想。他与章太炎、陈独秀等人有交往和共鸣,深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力图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特别是墨子的学说发扬光大,以“尚同”、“非攻”、“兼爱”的墨家主张,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融会贯通,努力贯彻到反封建的实际斗争中去,一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易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易姓的郡望主要有太原、济阳。易姓以纯孝、植栗为其堂号。“纯孝”和“植栗”堂号均典出宋朝的易延庆。易延庆性至孝,在当临淮县知县时,因父亲去世而辞官,服丧守墓,父亲的墓旁居然长出了灵芝。后官升大理寺,因母亲去世又辞官,母亲生前嗜好栗子,遂在墓旁植二株栗树,后来这两株栗树居然长在了一起,成了连理。人们都说是易延庆的孝感动了天地,时称他为纯孝先生。

易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产芝庐墓;攀桂仙才。

通经处士;释褐状元。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产芝垂世德,毋忘孝子忠臣。

网友给“易”姓起名字,起什么名字都好听!

“易”这个姓听起来很有古韵,总觉得起什么名字都还行,不会难听。但是想起的有古风又很好听却不容易,所以,今天突发奇想,想看看网友分享的关于“易”好听的名字。

你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好听的名字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小盛爱分享,分享更多情感、婚姻、爱情故事和话题)

中国史上三大预言家,谁的预言最真实?

预知未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些都是只有传说中的神仙才能做到的。但是大家又不能完全不相信,因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能洞悉天数的“神人”。他们对未来的预测,精准到让人怀疑人生。

这些应验的预言,也成为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是巧合?还是确能预知?

下面,我们来看下中国史上最神奇的三个预言,对于这种超出想象的预知,大家可自行判断。

三、鬼谷子借花预言庞涓与孙膑的人生走向

鬼谷子,中国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绝对是千古奇人。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其他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知道他熟谙天机、地脉、人道就行了)等等。

战国时期,鬼谷子门下有两个弟子:庞涓、孙膑。

庞涓跟着鬼谷子学习了几年后,打算出山。鬼谷子让庞涓去山上找花,以便帮他卜算前途。当时是夏末,花已经不多了。庞涓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串小花,但是他觉得不好,就扔掉了。后面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花了,只好又把它捡回来了。

庞涓怕被师父嫌弃他找的花不好,就把花藏在衣服里。但鬼谷子却看了出来,他对庞涓说道:“这花一串十几朵,这将会是你发达的时间。你丢掉花,让它被鬼谷太阳晒得枯萎,鬼旁遇委,今后你将会在魏国荣华富贵。但是你心存欺诈,恐怕不能长久。你要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卒’。”

后来,庞涓来到魏国。魏王设宴招待,请他吃了当时的名菜“蒸羊羔”,庞涓能谋善论,获得了魏王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富贵荣华。十几年后,一次庞涓率领魏军进攻韩国,在途中中了孙膑之计,最后中箭身亡,而他死的地方——马陵。

孙膑请求出山的时候,鬼谷子同样叫他上山寻花。当时是秋天,孙膑找不到花,就把之前瓶子里面插的野菊拿给师父看。

鬼谷子看后,对孙膑说道:“此为旧花,已有所残损,你今后必有残疾之劫。但此花历经风霜而不败,又在瓶中保护,你最后将大难不死,有后福。”

孙膑出山后,先到魏国,打算投靠师兄庞涓,谁知庞涓嫉妒他的才能,担心孙膑会动摇自己的地位,就设计砍掉孙膑的双脚。孙膑这时才明白师兄的险恶。后来靠装疯卖傻和友人的帮助,才得以逃离魏国。最后到了齐国,获得了富贵,还打败了自己的师兄庞涓。

二、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

李淳风和袁天罡,都以其精准的预言而名世。当然,当今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名字,是因为国产动漫《画江湖》系列的影响。

他们俩的著作《推背图》,是中国第一预言奇书,想必大家或多或少听过。

由于《推背图》中有关武则天称帝,还有安史之乱等事件的预言非常准确,简直可以说准到让人怀疑人生。所以,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部预言的争议一直存在,很多人都怀疑是后人故意造假所为。

武则天刚出生不久,袁天纲就来到其父武士獲的官邸。当时在襁褓中的武则天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纲看过后大惊:“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

说完,没分清男女,袁大师就走了,空留下武士獲在那里愣神。

贞观年间,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谶,也就是一本预言书,里面对唐朝的未来作了这样的推测:“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意思是唐朝三代之后,有武姓女子取代李家,成为新皇帝。)

李世民甚为不安,一定要找到这个女人将她杀死。

之后李世民秘密召见了预言家李淳风,李淳风回答说:“臣据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四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将歼尽。”(意思是这是天数,而且这个女人就在皇宫之中,不超过四十年就会称帝,并残害您的子孙。)

李世民不死心:“求而杀之如何?”(那我现在就找到她并杀掉她,怎么样?)

李淳风劝他道:“天之所命,不可废也。王者不死,虽求恐不可得。且据占已长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壮严毒,杀之为血仇,即陛下子孙无遗类矣。”(意思是大唐中途易姓,只是暂时的,不会彻底断绝唐朝。若现在杀了她,会出现另一个更凶狠的人篡夺李唐江山,到时候您的后代就不会有遗留了。)

李世民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但他作为皇帝的恐惧并未到此为止。据说,后来李世民因为大将李君羡的小名叫“五娘子”(与“武”同音)而处死了他。

也许正是在说服了皇帝不要轻易杀害身边姓武的女子后,李淳风深感武女祸国之乱象,于是想写一部关于后世的预言书。

民间传言,李淳风推算到了千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当他计算到第59象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袁天罡推了一下他后背,说道:“天机不可泄露,就计算到这吧。”

李淳风把这件事画作了一幅画,并题诗:“苍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因此,这部预言也就被称为《推背图》。

一、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

姜子牙,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被神化,后世以《封神榜》的出现为最。作为兴周八百年的第一功臣,姜子牙有《乾坤万年歌》流传于世。

该作每七字为一句,共一百零六句,预测了从三皇五帝后的五千年国运变迁,读来无不令人震惊。

要知道,姜子牙是周初的人,能预知到我们这个时代甚至将来的朝代更替,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人生。

原文的开头几句是:

太极未判昏已过,风后女娲石上坐。三皇五帝己相承,承宗流源应不错。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

什么意思呢?

太极未生成前的混沌状态已过去,人类祖先伏羲(伏羲首创姓氏,并自取姓为“风氏”,“后”是君主的意思,“风后”就是说伏羲是远古时代的君主)、女娲都是坐在石头上的。

三皇五帝代代传承,这样的宗派源流是不会有错的。

如今天下一统归于周,礼乐文章将有八百春秋。

吕氏篡权得到天下,国名却叫秦(“串去中直”——吕;“春禾换日头”——秦)。

依靠暴力得到天下不会长久,(秦朝)守不住二十年。

刘邦(“金”字加“卯”字,加一直刀,即为繁体的“劉”字)仁义战诸侯,“木羊”之年(刘邦在乙未年被立为汉王)做领首。

······

由于篇幅太长,我们就直接看离我们最近的历史预言吧。

人丁口取江南地,京国重新又一迁。两分疆界各保守,更得相安一百九。那时走出草田来,手执金龙步玉阶。清平海内中华定,南北同归一统非。

······

意思是什么呢?

介石取了大江南,京国迁过又搬迁。(取得江南并迁都南京,48年又迁往台湾,京城与国家都是两次搬迁)

大陆台湾两分疆界,各自维持现状,彼此相安一百九十年。

(一百九十年后)有个姓苗(草田)的掌权,以龙的传人名义及物证。

他清平海内外,安定中华,统一分歧。

看到这,我只想问一句,这是真的么?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或许真有天命玄机,或许只是一个巧合而已。预言这种事,相信在你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易氏家谱大全! 易家人必看看!

一、易氏简介

易氏,中国姓氏之一,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山西太原和山东,出自《史记·封禅书》,来源于黄帝象日月之形,始祖为中山王尚工。易氏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339位。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92,总人口500万占0.26%,湖南、江西为当代易姓第一大省。

二、易氏来源

1、源出有易氏,以河为氏。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东南流注大清河。相传黄帝时代有一支游牧部落有易氏活动于易河流域,经历尧舜、夏商,有易氏仍活跃在华北地区。有易氏的后裔以易为氏。此易氏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2、源出姜姓。炎帝族姓姜,其后裔太公姜尚辅佐周文王灭商,西周初被封在齐,史称齐太公,也称姜太公。齐太公的分支中有雍氏,齐桓公时有大夫雍巫,字易牙,亦叫狄牙,其后裔以字为氏。易牙为齐桓公饔人,擅长调味。饔人为掌食之官,有内饔、外饔之分。饔、雍古为同一字,因此,齐国的雍氏出自官名,而易姓出自雍巫之字。姜姓易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3、源出姬姓。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毕万被封在魏,是战国时魏国的先祖,其后裔中有食采于冀州东境的易水,子孙以水名为氏。又,战国时燕国有易邑,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处于易水注入大清河的交汇下游西南岸,或居于北邑的姬姓燕人以邑名为氏。姬姓易氏的历史有24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4、出自外族的改姓。外族血液流人易姓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云南的临安府和元江府,即今建水和元江地区的土著的易姓,原先来自内地的汉族,后融入到土著中,成为土著中的大支系。今云南、四川一带多易姓,应与西南的易姓土著之间互有基因的流动有关。

三、易氏郡望、堂号

郡望

主要有济阳郡、太原郡等。

堂号

瑞芝堂、济阳堂、太原堂、纯孝堂、植栗堂、忠裔堂、添裔堂、忠思堂、继华堂、百禄堂、联魁堂、敦本堂、绥福堂、庆源堂、重桂堂、亲睦堂

四、易氏图腾

易的本义是给予。在甲骨文中,易字像用手把一个器皿中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中之形。后来引申为赐予、交换、更换、改变之义。易字也可认为由日和月组成,像阴阳两面,古代指阴阳变化中的消失和生长的现象总称为易。后来,引出变易象数进行谈星和看相、占卜和预言、释梦和风水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其中

最为著名的是“易学”。

易,也即蜥蜴,也称蜥易,是一种爬行动物,也称四脚蛇。金文中易字像蜥蜴在壁上爬之形,易是蝎的本字。在墙壁上的称蝘蜒,在草丛中的称蜥易,它最大的特点是尾巴细长易断,还能再生。以蜥蜴为原始崇拜图腾的氏族称易氏族,易人所居之地称易,所临之水称易河,最终形成易姓。

五、易氏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

秀毓太原。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

攀桂仙才。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

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

三经处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

工诗状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

性理精微播誉长。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三经处士传名远;

二栗礼郎享誉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

诗词为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八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

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

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

——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

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六、易氏将军

七、易氏家训

古圣王之设教也有六德以养其性,即有六行以范其身以故风俗淳美民生敦厐嗣后教化,陵替人心遂不古,若兹因谱牒告竣凛遵先圣懿训,分列六条庻各族子姓触目警心勉为盛世之良善,六行云何

古代圣人王者的教育要有六德修身养性,六行规范行为举止,才能风俗淳美、生活丰富、教化后人,等到衰落的时候人心才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要用族谱告诫后人遵从先祖的遗训,分列六条要子孙后代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勉励自己为社会繁荣行善。六条家训是:

其一曰孝

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而弗敬父母,其与飞走何殊?虽富贵贫贱处境不同,而膝下承欢当出一片至诚,乃以通神明而埀后范,其有谇语,合族共攻。

一是孝敬:有诗说可怜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生下来,如果不尊敬父母,与飞禽走兽有什么分别?虽然贫富、贵贱、处境不同,但侍奉父母应当一片真心,这样才可以感动神明给后人树立榜样;如果有闲言碎语、大发牢骚,就会遭到整个家族的唾骂。

其二曰

友 传曰谁无兄弟如手如足?凡人不念天显,每因枕侧之妬,故棠棣角弓谆谆致戒宜尽,友恭之道不容稍萌私意,由是上慰亲心而下训子姓,将见一室和顺,发祥可冀。

二是友善:有传说谁没有兄弟如手足?所有人不顾天理,每次因为枕边人勾心斗角,时时抱有防备之心的话很快就要到头了。朋友兄弟相处不可以有半点私心,这样才能安慰父母的心教育后代,一家和和气气、顺顺利利,发达才有希望。

其三曰睦

书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此固专言,一本推之,乡里皆宜尔也,是故雀角无争,鼠牙勿穿,乃征雍睦之风,倘或奸刁是逞,则讼狱无时休息矣,是当力为猛省。

三是和睦:

书上说亲善九族,九族就和睦,这是至理名言,道理哪里都是适用的。所以,麻雀不争吵,老鼠不打架,这是和睦风气的征兆;如果有人奸诈刁蛮逞能,那样就官司牢狱就没得停了,应当努力让他醒悟过来。

其四曰姻 诗曰其钧维何,维丝伊缗盖,取其分之,称势之合,也是故朱陈翕好王谢联婣,百世猶为羡慕,倘惟货利是图,则致讥于夷虏矣,所宜慎择门阀。

四是婚姻:

有诗说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这也是世世代代羡慕朱陈、王谢联姻的原因;如果只是唯利是图,则会被别人嘲笑看不起,所以应当慎重选择门第。

其五曰任 语云仁以为己任,信则人任,任固取其信,于友亦以担当世道也,达而在上,则以民物为已责,穷而在下,亦宜维持乎风教,是在志趋之高,不蹈委靡之习。

五是责任:

俗话说仁义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有责任的人别人才会信任。有责任有担当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对朋友也要有担当,这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发达的时候在上层,就要以民众的利益为自己的责任;落魄的时候在底层,也要保持风度教养,保持远大的志向,不要染上萎靡不振的恶习。

其六曰恤

书云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是盖勉其周乎,物不徒利便一已也,御说之宜为君取其有恤民之心,忠宣之著於史,美其有麦舟之赠,是皆好行其仁,斯邀彼苍之眷。

六是怜悯:

书上说美好无穷无尽,忧患也无穷无尽,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方便别人,保持一颗怜悯别人的心,助人为乐的事迹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就好比送别人一条船,大家喜欢他的仁慈,这样可以得到上苍的眷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