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无端生事(无端生事是什么生肖)

时间:2023-10-13 16:56:24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酒后发了条视频就睡了,殊不知手机那头的一家人闹翻了天

2019-11-16 15:03

江苏宝应县城的朱女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唱妇随的关系令人称羡。不过,连日来,夫妻二人却为一件小事红了脸。说起来,也不怪丈夫生气,因为他竟然从妻子的微信里翻出一条陌生男子发来的“带色”视频。15日,记者从宝应县司法调解中心了解到这则调解案例。

提到这段搅得夫妻几乎反目的“小视频”,朱女士就气不打一处来。据她讲,自己一直清白做人,小心经营着婚姻家庭,没想到有人无端生事。这个乱发视频的男子,既非亲友,又非同事、邻居,说起来,只能算是“路人甲”。

原来,朱女士出行喜欢打车。前阵子,为了联络方便,她答应了一名租车司机的要求,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这事过去也有些好日子了,双方之间并无更多交集。这次发视频的人有名有姓有手机号码,司机无所遁形,很快就被请到了调解室。一问,他也是早有家室。这名30出头年纪,身材微胖的司机姓衡,从事租车行业也有好几个年头了。面对朱女士夫妇的指责,衡师傅先是不停道歉,接着又连声喊起冤来。

衡师傅告诉在场的人说,自己那天喝了点酒,本意是趁着酒兴给某位“好哥们”发条调侃信息,取闹一下。没想到半醉半醒之间误点了人名,错发了对象。他还说,等事后发觉时,为时已晚,已经撤销不了。

对于衡师傅的自我辩白,朱女士夫妇显得有些将信将疑,不过不管是“好哥们”,还是别的什么人,散布这些污染视听的“小视频”,也是说不过去的。调解员提出双方协商解决的建议后,为了给这种乱发微信的做法一个教训,朱女士夫妇选择有条件地予以谅解,前提是要对方支付2000元精神损失赔偿金。

面对事实,双方在调解室进行了半小时交涉。最终,自认倒霉的衡师傅,同意按照最低1200元的标准给付赔偿,并承诺今后互不搅扰。

调解员提示,微信传播内容必须受到法律规范,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均应为此承担责任。

来源| 通讯员 姜海波扬子晚报记者 陈咏

责编:李莹莹

真题•电子版:眉山市 2021年五年级(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眉山市 2021年五年级(下)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2021.06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温馨提示:

1.、全卷共8页、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在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摇晃 晃眼 晃动 明晃晃

B.吓唬 恐吓 惊吓 威吓

C.奔腾 奔头 飞奔 投奔

D. 哗笑 喧哗 一片哗然 哗众取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妒忌 喉咙 神圣 出谋画策

B.呐喊 摔跤 包袱 桅杆

C.牲畜 渺小 哼受 天衣无缝

D.颤抖 慈详 难堪 吆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方都能心领神会。

B.比赛前,同学们都信心百倍,跃跃欲试。

C.小莉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真是别有用心。

D.青海湖烟波浩渺,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青藏高原之上。

4.“这段时间,他总无端生事,让人很无语。”中“端“字的意思是

A.端正;正派 B.事情的起因

C.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

D.事情;道理;学说。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她终于主动请教:“老爸,您知道“脱颖而出“中的“颗“字是什么意思吗?”

B.寂静的夜里,还可以听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上亲亲热热地说话呢?

C.这家超市的文具真多呀!文具盒、尺子、三角板、橡皮……应有尽有。

D.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小说林海雪原中的精彩故事。

6.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对比衬托方式表达情感的一句是

A.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梅花却不一样,愈是寒冷,花开得愈精神。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7.关于修辞方法的使用,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威尼斯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

B.“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夸张的手法,让人感受到黄河、华山的气势雄伟。

D.“马飞得快,哪里会追得上?”这句话运用了反间的修辞方法。

8.下面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A.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面上,游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C. 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D.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9.下列古典小说中人物与故事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鲁智深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

B.《红楼梦》中贾宝玉多愁善感,怕花朵凋零被臭水坫污,因而葬花。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D.《西游记》中孙悟空乃花果山灵石仙胞所育的石猴,神通广大。

10.对《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首诗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的生活情景。

B.三首诗描写的环境各不相同,有农忙时的,有寒冬时的,有傍晚池塘边的。

C. 三首诗都表现出了古代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D.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古代儿童“儿女当家”、“弄冰玩耍”、“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有趣画面。

11.下面词语所指年龄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A.豆蔻 不惑 而立 古稀

B.豆蔻 而立 不惑 古稀

C.古稀 不惑 豆蔻 而立

D. 不惑 古稀 而立 豆蔻

12.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作者爱国情怀的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3.看拼音,写词语。(4 分)

juan liàn zong héng

Iong zhão xián jiè

14.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3分)

(1)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

印信榜文 :

欲待: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拱伏无违:

1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6 分)

( )辰( )景 ( )拳()掌

()旷()怡 养()处()

(1)有些孩子,只知道坐享其成,过

( )的生活,到头来会毁掉自己。

(2)他无暇欣赏眼前这( )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心头弥漫开来。

16.发现例句的表达特点,照样子写句子。(4分)

(1)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

父亲平时很和善,见人总是笑眯眯的,

(2)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数九寒天,太冷了。

1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9分)

(1) ,江枫渔火对愁眠。

(2) ,小人长戚戚。

(3)隔着门缝一

(4)和俗语"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5)本册课文中有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我能用一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他们的特点。

诸葛亮:

武松:

(6)南宋教育家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即

(7)抗美援朝战争中,许多英雄儿女为保家卫国,牺牲在战场,长眠于朝鲜,不禁让我想起诗句 ,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三、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20分)

(一)(8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阐孔雀是失子家禽。”

18.用“/”划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一句的停顿。(2分)

19.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甚聪慧。

甚: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

20.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21.短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慧”?(2分)

(12分)

奇妙的电脑

电脑是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奇妙的机器。

电脑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因为在电子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加上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并且电子元件的反应非常灵敏,因此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

电脑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防空雷达装上电子计算机( )可以发现目标,( )可以控制火力,准确地击落目标,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电子计算机的

应用更是是举不胜举,比如,在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需要详细计算该用多担的钢梁。如果用算盘计算,一个34人的团队至少要算半年,而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算出来了,目本有座年生产 6300 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 人,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要400多名职工就够了。

2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23.短文从 和 两个方面,介绍了电脑的奇妙。(2分)

24.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的原因是 (3分)

25.作者以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钢粱多粗为例,是为了说明

以日本钢厂大量使用电脑为例,是为了说明

(2分)

26.除“举例子”外,短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内容列举两种。

(2分)

27.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两个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28.李老师扭伤了腰,来到医院治疗。他首先需需要

29.医生建议李老师做 CT,开了检查单后,李老师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做CT

B.去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30. 李老师该去哪儿做CT?( )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31.李老师做完CT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生处开处方

32.医生给李老师开了处方,李老师接着需要做什么?( )

A.去收费处交医药费

B.取药

C.回家

五、阅读小说片段,然后答题。(15分》

哨卡(片段)

早上,压外狂风极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失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軍帽、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满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经过近三个小时艰难地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雷拍在脸上,像刀制般疼痛。

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较,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

风雪中,一群军人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

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3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分)

慑嚅:

34.文中加“ ”的句子属于

描写,这样的描写作用是

(3分)

35.运用本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6分)

(1)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

这句话是对将军 和 的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2)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

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

这句话既有 描写,又有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36.你觉得小说主要表现的人物是将军吗?为什么?(2分)

37. 从 "风雪中,一群军人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

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38.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一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的人:同学、邻居、商贩、警察、老师、亲人.………择一个人写下来。注意选取典型事例,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题二

生活就像五味瓶,各种滋味蕴舍其中。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事情的重点写具体。

要求:(1)自拟题目;(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4)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不少于450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