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闵公(闵公父子简介)

时间:2023-10-03 22:49:34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闵公施地,九华财神

#五谷杂粮拼出财神#

我们常见的财神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等。其实九华山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闵财神。

闵公原名闵让和,是九华山下青阳县大地主,九华山就是他的产业。新罗王子金乔觉也就是地藏王化身,从芜湖赭山(赭山后称小九华)来此修行,希望能有一个袈裟大的地方。一袈裟大小对于家财万贯,地有百倾的闵让和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果断答应。当时江淮流域的闵公应该还没有听说同时代地主陈亚仙的故事。

禅宗六祖慧能向地主陈亚仙欲化地,陈亚仙不同意。六祖问到:“六十年前你在哪里?六十年后你在哪里?”陈亚仙估计悟道了,但只给一方手帕大的地,六祖慧能便施展大神通,一块手帕抛向空中渐渐变大,盖住六座大山,于是建起了六祖禅寺。

一个手帕六座山,那一个袈裟得有多大。金乔觉口念咒语,略显神通,九华山九十九座山峰都在袈裟之下。这就是如今的佛国九华由来。想必后来的唐朝地主应该都是珍爱财产,远离高僧了。当然相比吝啬的陈亚仙,闵让和虔诚和大方很多。不仅把九华山送给地藏,自己和儿子还成了地藏的弟子。由于儿子比他向佛还积极,后来入门的闵让和成了儿子的师弟。

当地人为了纪念闵公,都喊他闵财神,在他正月初五生日这天来九华山供奉朝拜,渐渐成了九华山的一个习俗!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菩萨是外来词,它是梵文Bodhisattva即菩提萨埵的简称,也有称之为开士、大士的,比如观音大士。

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比如弥勒佛在成佛之前就做过弥勒菩萨。

佛教传入中国后,菩萨的形象到唐代逐渐女性化,但佛经说菩萨变相为非男非女,人们便给菩萨加上了蝌蚪状的小胡子,北宋之后又被取消,但坦胸、斜披天衣,束腰罗裙的贵妇形象却保留了下来。

由于佛陀在佛教中地位崇高、远在西天,善男信女们只能向往之,而菩萨却往往可以“救苦救难”、“点化众生”,一来二去便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四大菩萨和四大名山道场。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梵文Manjusri的译音,也称作曼殊师利,在众多菩萨中是智慧第一,有“大智文殊”的尊号,其形象是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坐骑是一头青毛狮子兽。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大方广佛华严经》记载: “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这清凉山指的就是五台山。

五台山从北魏开始建有佛寺,唐代达到高潮,彼时已经形成了以信仰文殊菩萨为主的道场,并且吸引了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信众,是我国最早的国际性宗教场所。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梵文Smantabhadra的译音,在众多菩萨中德行第一,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十种广大行愿,“大行普贤”是他的尊号。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坐骑叫做“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象征普贤菩萨的功德圆满。

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相传晋代就开始建有普贤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万年寺中的一座普贤菩萨铜像高7.35米,精美绝伦,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5年,是最具代表性的普贤菩萨像。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译音,也有译为观自在菩萨的,唐代以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成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妙法莲华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能救一切苦难,信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前往解救,故他在诸菩萨中慈悲第一,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尊号。

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华严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住在普陀洛迦山(梵文Potalaka),简称普陀山。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最为推崇的,现代的观音像一般为女性形象,其实观音变相有三十三种化身之多,女相只是其中的几种,但观音救苦救难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加之又有送子观音的说法,逐渐便形成了女相居多的形象。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梵文Ksitigarbha的译音,他与其他三位菩萨不同,地藏菩萨的形象是僧人装束,右手锡杖、左手宝珠,结跏趺坐,站姿形象的地藏菩萨,两旁还分别侍立闵公父子。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在诸菩萨中宏愿第一,他曾立下大誓愿“地狱不空绝不成佛”,正可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他便有了“大愿地藏”的尊号。

地藏菩萨的道场在九华山,据说地藏菩萨还是新罗王子的时候,渡海来到九华山,当时的九华山为闵公所有,地藏菩萨建寺院请闵公出地,闵公问要多少,地藏菩萨说要一张袈裟所能覆盖的地方就行了。

闵公当即就答应了,没想到地藏菩萨将袈裟撒出去后,竟然覆盖了整个九华山,闵公就把九华山全部奉献了出来。

结束

华严三圣

在中国的佛教寺院中,菩萨也常伴佛的左右,如著名的“华严三圣”即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文殊、右普贤;“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观世音、右大势至,大势至菩萨后来在中国逐渐退出,慢慢便形成了以观音、普贤、文殊为主的菩萨“三大士”。

历史上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季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季友(?~公元前664年),姬姓,名友,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鲁桓公最小儿子,鲁庄公之弟。

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故称季友。鲁庄公死后,先后拥立公子般、鲁闵公和鲁僖公为国君,除掉了危害国家的庆父和叔牙,成为国相,封邑为费。

鲁僖公十六年,卒,谥号为成,世称为成季。

公子庆父字仲,鲁庄公之庶兄,其同母弟名牙字叔,则庄公之庶弟。庄公之同母弟曰公子友,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文,遂以为名,字季,谓之季友。虽则兄弟三人同为大夫,一来嫡庶之分,二来惟季友最贤,所以庄公独亲信季友。

鲁庄公即位之三年,曾游郎台,于台上窥见党氏之子孟任,容色殊丽,使内侍召之,孟任不从,鲁庄公曰:\"苟从我,当立汝为夫人也。\"孟任请立盟誓,鲁庄公许之,孟任遂割臂血誓神,与鲁庄公同宿于台上,遂载回宫。岁余生下一子,名般。

鲁庄公欲立孟任为夫人,请命于母文姜,文姜不许。必欲其子与母家联姻,遂定下襄公始生之女为婚,只因姜氏年幼,直待二十岁上,方才娶归,所以孟任虽未立为夫人,那二十余年,却也权主六宫之政。比及姜氏入鲁为夫人,孟任已病废不能起,未几卒,以妾礼葬之。

姜氏久而无子,其娣叔姜从嫁,生一子曰启。先有妾风氏,乃须句子之女,生一子名申。风氏将申托于季友,谋立为嗣。季友曰:\"子般年长。\"乃止。姜氏虽为夫人,庄公念是杀父仇家,外虽礼貌,心中不甚宠爱。

公子庆父生得魁伟轩昂,姜氏看上了他,阴使内侍往来通语,遂与庆父私通,情好甚密,因与叔牙为,相约异日共扶庆父为君,叔牙为相。髯翁有诗云:

淫风郑卫只寻常,更有齐风不可当。

堪笑鲁邦偏缔好,文姜之后有哀姜。

庄公三十一年,一冬无雨,欲行雩祭祈祷。先一日,演乐于大夫梁氏之庭。梁氏有女,色甚美,公子般悦之,阴与往来,亦有约为夫人之誓。是日,梁女梯墙而观演乐,圉人荦在墙外窥见梁女姿色,立于墙下,故作歌以挑之,歌曰:

桃之夭夭兮,凌冬而益芳。

中心如结兮,不能逾墙。

愿同翼羽兮,化为鸳鸯。

公子般亦在梁氏观雩,闻歌声出看,见圉人荦大怒,命左右擒下,鞭之三百,血流满地,荦再三哀求,乃释之。

公子般诉之于庄公,庄公曰:\"荦无礼,便当杀之,不可鞭也,荦之勇捷,天下无比,鞭之,必怀恨于汝矣。\"原来圉人荦有名绝力,曾登稷门城楼,飞身而下,及地,复踊身一跃,遂手攀楼屋之角,以手撼之,楼俱震动。庄公劝杀荦,亦畏其勇故也。子般曰:\"彼匹夫耳,何虑焉?\"

圉人荦果恨子般,遂投庆父门下。次年秋,庄公疾笃,心疑庆父,故意先召叔牙,问以身后之事,叔牙果盛称庆父之才:\"若主鲁国,社稷有赖。况一生一及,鲁之常也。\"庄公不应。

叔牙出,复召季友问之。季友对曰:\"君与孟任有盟矣,既降其母,可复废其子乎?\"庄公曰:\"叔牙劝寡人立庆父何如?\"季友曰:\"庆父残忍无亲,非人君之器。叔牙私于其兄,不可听之,臣当以死奉般。\"庄公点首,遂不能言。

季友出宫,急命内侍传庄公口语,使叔牙待于大夫针季之家,即有君命来到。叔牙果往针氏,季友乃封鸩酒一瓶,使针季毒死叔牙,复手书致牙曰:\"君有命,赐公子死,公子饮此而死,子孙世不失其位,不然,族且灭矣!\"叔牙犹不肯服,针氏执耳灌之,须臾,九窍流血而死。史官有诗论鸩牙之事,曰:

周公诛管安周室,季友牙酖靖鲁邦。

为国灭亲真大义,六朝底事忍相戕。

是夕,庄公薨,季友奉公子般主丧,谕国人以明年改元,各国遣吊,自不必说。

至冬十月,子般念外家党氏之恩,闻外祖党臣病死,往临其丧。庆父密召圉人荦谓曰:\"汝不记鞭背之恨乎?夫蛟龙离水,匹夫可制,汝何不报之于党氏?吾为汝主。\"荦曰:\"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乃怀利刃,夤夜奔党大夫家。时已三更,逾墙而入,伏于舍外。

至天明时,小内侍启门取水,圉人荦突入寝室。子般方下床穿履,惊问曰:\"汝何至此?\"荦曰:\"来报去年鞭背之恨耳!\"子般急取床头剑劈之,伤额破脑,荦左手格剑,右手握刃刺般,中胁而死,内侍惊报党氏,党氏家众操兵齐来攻荦,荦因脑破不能战,被众人乱斫为泥。

季友闻子般之变,知是庆父所为,恐及于祸,乃出奔陈国以避难。庆父佯为不知,归罪于圉人荦,灭其家,以解说于国人。夫人姜氏欲遂立庆父,庆父曰:\"二公子犹在,不尽杀绝,未可代也。\"姜氏曰:\"当立申乎?\"庆父曰:\"申年长难制,不如立启。\"乃为子般发丧,假讣告为名,亲至齐国,告以子般之变,纳贿于竖貂,立子启为君,时年八岁,是为闵公。

闵公乃叔姜之子,叔姜是夫人姜氏之娣也。闵公为齐桓公外甥,闵公内畏哀姜,外畏庆父,欲借外家为重,故使人订齐桓公,会于落姑之地。闵公牵桓公之衣,密诉以庆父内乱之事,垂泪不止。桓公曰:\"今者鲁大夫谁最贤?\"闵公曰:\"惟季友最贤,今避难于陈国。\"桓公曰:\"何不召而复之?\"闵公曰:\"恐庆父见疑。\"桓公曰:\"但出寡人之意,谁敢违者?\"乃使人以桓公之命,召季友于陈,闵公次于郎地,候季友至郎,并载归国,立季友为相,托言齐侯所命,不敢不从,时周惠王之六年,鲁闵公之元年也。

是冬,齐侯复恐鲁之君臣不安其位,使大夫仲孙湫来候问,且窥庆父之动静。闵公见了仲孙湫,流涕不能成语;后见公子申,与之谈论鲁事,甚有条理,仲孙曰:\"此治国之器也!\"嘱季友善视之,因劝季友早除庆父,季友伸一掌示之,仲孙已悟孤掌难鸣之意,曰:\"湫当言于吾君,倘有缓急,不敢坐视。\"庆父以重赂来见仲孙,仲孙曰:\"苟公子能忠于社稷,寡君亦受其赐,岂惟湫乎?\"固辞不受。庆父悚惧而退。

孙辞闵公归,谓桓公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也!\"桓公曰:\"寡人以兵去之,何如?\"仲孙曰:\"庆父凶恶未彰,讨之无名,臣观其志,不安于为下,必复有变,乘其变而诛之,此霸王之业也。\"桓公曰:\"善。\"

闵公二年,庆父谋篡益急,只为闵公是齐侯外甥,又且季友忠心相辅,不敢轻动。

忽一日,阍人报:\"大夫卜齿奇相访。\"庆父迎进书房,见卜齿奇怒气勃勃,问其来意,卜齿奇诉曰:\"我有田与太傅慎不害田庄相近,被慎不害用强夺去,我去告诉主公,主公偏护师傅,反劝我让他,以此不甘,特来投公子,求于主公前一言。\"庆父屏去从人,谓卜齿奇曰:\"主公年幼无知,虽言不听,子若能行大事,我为子杀慎不害何如?\"卜齿奇曰:\"季友在,惧不免。\"庆父曰:\"主公有童心,尝夜出武闱,游行街市,子伏人于武闱,候其出而刺之,但云盗贼,谁能知者。吾以国母之命,代立为君,逐季友如反掌耳。\"卜齿奇许诺,乃求勇士,得秋亚,授以利匕首,使伏武闱。闵公果夜出,秋亚突起,刺杀闵公。左右惊呼,擒住秋亚,卜齿奇领家甲至夺去,庆父杀慎不害于家。季友闻变,夜叩公子申之门,蹴之起,告以庆父之乱,两人同奔邾国避难。髯翁有诗云:

子般遭弑闵公戕,操刃当时谁主张?

鲁乱尽由宫阃起,娶妻何必定齐姜!

却说国人素服季友,闻鲁侯被杀,相国出奔,举国若狂,皆怨卜齿奇而恨庆父,是日国中罢市。一聚千人,先围卜齿奇之家,满门遭戮,将攻庆父,聚者益众,庆父知人心不附,欲谋出奔,想起齐侯曾藉莒力以复国,齐、莒有恩,可因莒以自解于齐。况文姜原有莒医一脉交情;今夫人姜氏,即文姜之侄女,有此因缘,凡事可托。遂微服扮作商人,载了货赂满车,出奔莒国。

夫人姜氏闻庆父奔莒,安身不牢,亦想至莒国躲避。左右曰:\"夫人以仲故得罪国人,今复聚一国,谁能容之?季友在邾,众所与也,夫人不如适邾,以乞怜于季。\"乃奔邾国求见季友。,季友拒之弗见,季友闻庆父。姜氏俱出,遂将公子申归鲁,一面使人告难于齐。

齐桓公谓仲孙湫曰:\"今鲁国无君,取之如何?\"仲孙湫曰:\"鲁,秉礼之国,虽遭弑乱,一时之变,人心未忘周公,不可取也。况公子申明习国事,季友有戡乱之才,必能安集众庶,不如因而守之。\"桓公曰:\"诺。\"

乃命上卿高傒,率南阳甲士三千人。吩咐高傒相机而动:\"公子申果堪主社稷,即当扶立为君,以修邻好。不然,便可并兼其地。\"

高傒领命而行,来至鲁国,恰好公子申、季友亦到。高傒见公子申相貌端庄,议论条理,心中十分敬重,遂与季友定计,拥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僖公。使甲士帮助鲁

人,筑鹿门之城,以防邾、莒之变。季友使公子奚斯,随高傒至齐,谢齐侯定国之功,一面使人如

莒,要假手莒人以戮庆父,啖以重赂。

却说庆父奔莒之时,载有鲁国宝器,因莒医以献于莒子。莒子纳之,至是复贪鲁重赂,使人谓庆父曰:\"莒国褊小,惧以公子为兵端,请公子改适他国。\"庆父犹未行,莒子下令逐之。

庆父思竖貂曾受赂相好,乃自邾如齐,齐疆吏素知庆父之恶,不敢擅纳,乃寓居于汶水之上。

恰好公子奚斯谢齐事毕,还至汶水,与庆父相见,欲载之归国。庆父曰:\"季友必不见容,子鱼能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脉,愿留性命,长为匹夫,死且不朽!\"奚斯至鲁复命,遂致庆父之言,僖公欲许之。季友曰:\"使弑君者不诛,何以戒后?\"因私谓奚斯曰:\"庆父若自裁,尚可为立后,不绝世祀也。\"奚斯领命,再往汶上,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庆父闻其声,知是奚斯,乃叹曰:\"子鱼不入见而哭甚哀,吾不免矣。\"乃解带自缢于树而死。奚斯乃入而殓之,还报僖公。

僖公叹息不已,忽报:\"莒子遣其弟嬴拿,领兵临境,闻庆父已死,特索谢赂。\"季友曰:\"莒人未尝擒送庆父,安得居功?\"乃自请率师迎敌,僖公解所佩宝刀相赠,谓曰:\"此刀名曰'孟劳',长不满尺,锋利无比,叔父宝之。\"季友悬于腰胯之间,谢恩而出。

行至郦地,莒公子嬴拿列阵以待。季友曰:\"鲁新立君,国事未定,若战而不胜,人心动摇矣,莒拿贪而无谋,吾当以计取之。\"乃出阵前,请嬴拿面话,因谓之曰:\"我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闻公子多力善搏,友请各释器械,与公子徒手赌一雌雄,何如?\"嬴拿曰:\"甚善。\"两下约退军士,就于战场放对,一来一往,各无破绽,约斗五十余合,季友之子行父,时年八岁,友甚爱之,俱至军中。时在旁观斗,见父亲不能取胜,连呼:\"'孟劳'何在?\"季友忽然醒悟,故意卖个破绽,让嬴拿赶入一步,季友略一转身,于腰间拔出\"孟劳\",回手一挥,连眉带额削去天灵盖半边,刃无血痕,真宝刀也!莒军见主将劈倒,不待交锋各自逃命,季友全胜,唱凯还朝。

僖公亲自迎之于郊,立为上相,赐费邑为之采地,季友奏曰:\"臣与庆父、叔牙并是桓公之孙,臣以社稷之故,酖叔牙,缢庆父,大义灭亲,诚非得已,今二子俱绝后,而臣独叨荣爵,受大邑,臣何颜见桓公于地下?\"僖公曰:\"二子造逆,封之得无?\"季友曰:\"二子有逆心,无逆形,且其死非有刀锯之戮也,宜并建之,以明亲亲之谊。\"僖公从之,乃以公孙敖继庆父之后,是为孟孙氏。庆父字仲,后人以字为氏,本曰仲孙,因讳庆父之恶,改为孟也。孟孙氏食采于成;以公孙兹继叔牙之后,是为叔孙氏,食采于郈。季友食采于费,加封以汶阳之田,是为季孙氏。于是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并执鲁政,谓之\"三桓\"。

是日,鲁南门无故自崩,识者以为高而忽倾,异日必有凌替之祸,兆已见矣。史官有诗云:

手文征异已褒功,孟叔如何亦并封?

乱世天心偏助逆,三家宗裔是桓公。

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九华山闵公殿将封闭整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14日,九华山风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九华山风景区建设环保处、九华山风景区消防大队、九华山风景区宗教事务局联合发布公告称,经专业机构检测,九华山闵公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确保游客安全,闵公殿实行封闭整改。封闭整改期间,九华山闵公殿暂停对外开放,不接待参观。公告还特别明确指出,暂停开放时间包括今年春节期间,敬请公众谅解。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查询了解到,九华山“闵公殿”位于九华山核心景区九华街,其一度被俗称为“财神殿”,每年正月初五民间的“财神日”当天,都会有数万名游人香客蜂涌而至此处敬香。由于该寺院地形狭窄,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每年正月初五前后,九华山风景区相关部门都会加强力量,全力维护“闵公殿”及周边秩序,并应对各种突发应急情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春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