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最冷的节气(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时间:2023-10-19 21:57:26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小寒: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2020年01月06日,05时29分迎小寒。

小寒:无冕之王

作者/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我们常常将小寒和大寒并称为隆冬,“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随着气候变化,虽然几乎每个节气都在变暖,但最冷的三个节气,始终是:第一名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尽管它叫小寒。第二名大寒、第三名冬至。

为什么将小寒节气称为无冕之王呢?

两个原因,一、它最冷,比大寒还冷,却只叫做小寒。二、它最容易下雪,比小雪大雪还容易下雪,名字却与雪无缘。

小寒时节,日照和降水,都开始触底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但气温却还在继续触底,风也变得更狂躁了。

所以小寒的天气,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凄凄岁暮风,翳翳[yì yì,晦暗]经日雪。”风雪交加,几乎是一种常态。即使大白天,也是天色晦暗,“荆扉昼常闭”,人们只能整天躲藏在屋子里,“邈与世相绝”,让自己“闭关”,完全与世隔绝。

隆冬时节的田园,不复清雅,只有凄寒。往往是“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bì lì,古代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寒风嘶吼,篱笆发出乐器般的声音。

人蜷缩在屋子里,如同冬夜露宿街头一般。脑补这样的情景,我们就能够理解古人为什么苦寒,为什么数九,数着日子盼望着冬去春来了。

从前,北方人把生活之美满,形容为“老婆孩子热炕头”。躲在屋里“猫冬”,盘坐在炕上“唠嗑”,几乎是东北人冬季之日常。

问题来了,既然小寒比大寒还冷,是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是不是古人给弄错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因为——

第一,我们衡量寒冷,是依据气温高低,小寒时天寒最甚,所以说小寒最冷。古人衡量寒冷,是依据冰层厚薄,大寒时地冻最坚,所以说大寒最冷。

第二,古人界定寒冷程度,也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

第三,古人信奉“物极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开始转凉,就是秋;冬季只要开始回暖,就是春。两个极致季节,巅峰总是在最后。所以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获得了大寒的名号,而最冷的节气只能屈尊地被称为小寒了。

判定小寒大寒谁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谬误,而主要是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有所不同而已。

另外,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二十四节气开始萌芽和创立的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可能确实大寒比小寒更冷。综上所述,最寒冷的节气是小寒。

小寒节气的物语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雁北乡”的乡,乃趋向之意,或许只是超前感知时令变化的大雁,开始念及自己的北方度夏地而已,是天寒之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身未动,心已远”。

再说二候“鹊始巢”,喜鹊是留鸟,小寒时节就开始衔草筑巢。但也有人认为,冬至才是喜鹊开始筑巢的标准时间。

三候“雉始雊”,是整个冬季唯一的“鸟语”。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但也有人通过观测,雉鸡鸣叫的时间应该是始于初春时节,小寒“雉始雊”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宋英杰趣解小寒三候

小寒的到来

意味着冬天最冷的日子来了

冬日正是在此刻厚积薄发

小寒料峭

一番春意换新年

文人墨客

将对寒冷的感知

挥洒至诗词之中

小寒·话冷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唐·孟郊《苦寒吟》

将军狐裘卧不暖,

都护宝刀冻欲断。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唐·李贺《北中寒》

霜严衣带断,

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宋·黄升《南乡子·冬夜》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郑燮《山中雪后》

小寒·民俗

准备过年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

远方的游子也盼着团圆,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终点。

踏雪寻梅

寒冬腊梅,残雪金阳,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小寒时节,民间多有赏梅风俗,赏心悦目,又风雅之致。

诗人孟浩然常骑着驴子在风雪中寻梅,因而有人给他写了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

围炉夜话

天寒地冻,宜围炉夜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沏上一壶茶,买上一包落花生,边吃、边喝、边谈、边笑,一家其乐融融,躲过天地的严寒。

红学家邓云乡曾作诗:“京华忆,最忆是围炉,老屋风寒浑似梦,纸窗暖意记如酥,天外含吾庐。”

吃菜饭

到了小寒,江苏一些地方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吃糯米饭

广东一些地方的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制图 | 黄绪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夜读 | 小寒:一年最冷的日子来了

1月5日11时23分,迎来小寒,

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到了。

《小寒时节——

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虽然小雪、大雪节气是因雪而得名,但小寒反倒是天最冷、雪最多的节气。

小寒时节,日照和降水,都开始触底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气温却还在继续触底,风也变得更狂躁了。

小寒的天气,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凄凄岁暮风,翳翳(yì,晦暗)经日雪”。

风雪交加,几乎是一种常态。即使大白天,也是天色晦暗,“荆扉昼常闭”,人们只能整天躲藏在屋子里,“邈与世相绝”,让自己“闭关”,完全与世隔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诗意的田园生活,也是有时令前提的。隆冬时节的田园,不复清雅,只有凄寒。往往是“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bì lì,古代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寒风嘶吼,篱笆发出乐器的声音。人蜷缩在屋子里,如同冬夜露宿街头一般。脑补这样的情景,我们就能够理解古人为什么苦寒,为什么数九,数着日子盼望着冬去春来了。

从前北方人把生活之美满,形容为“老婆孩子热炕头”,躲在屋里“猫冬”,盘坐在炕上“唠嗑”,几乎是东北人冬季之日常。

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它们俩最冷,这毫无争议。那小寒和大寒节气相比,哪个更冷呢?

似乎可以顾名思义,古人已经用名字为它们分出了大小,大寒最冷,小寒次之。

但谚语表达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感觉小寒经常比大寒更冷。

按照现代气象的观测数据,全国多数地区、多数年份,还是小寒更胜一筹,虽然它叫“小”寒。

问题来了,既然小寒比大寒还冷,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是不是古人给弄错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古人描述寒冷的程度,因为没有气温这种精确量化的方式,只能另辟蹊径。要左看看、右看看,冰层是不是更厚了、更硬了,所谓“冰方盛,水泽腹坚”。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冻”需要一个由上而下的渐进过程,比气温的下降要缓慢许多。

我们衡量寒冷,是依据气温高低,小寒时天寒最甚,所以说小寒最冷。古人衡量寒冷,是依据冰层厚薄,大寒时地冻最坚,所以说大寒最冷。

第二,古人界定寒冷程度,也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所以在古人眼中,大寒之寒,更看重的是累积效应。

第三,古人信奉“物极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开始转凉,就是秋;冬季只要开始回暖,就是春。两个极致季节,巅峰总是在最后。夏季是由小暑到大暑,冬季是由小寒到大寒。所以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获得了大寒的名号,而最冷的节气只能屈尊地被称为小寒了。

所以判定小寒大寒谁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谬误,而主要是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有所不同而已。

另外,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二十四节气开始萌芽和创立的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可能确实大寒比小寒更冷。当然,这只是缺乏史料依据、为古人自圆其说的一种猜测而已。

综上所述,最寒冷的节气是小寒!

小寒一候“雁北乡”,“乡”乃趋向之意,或许只是超前感知时令变化的大雁,开始念及自己的北方度夏地,是天寒之时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候“鹊始巢”,小寒时节喜鹊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明代《农政全书》记载,“鹊巢低,主水;高,主旱。俗传鹊意既预知水,则云:终不使我没杀,故意愈低。既预知旱,则云:终不使晒杀,故意愈高。”翻译一番就是,喜鹊如果预感到今年可能涝,就故意把巢筑得低,心里说:你还能淹死我?如果它预感到今年旱,就故意把巢筑得高,心里说:你还能晒死我?这段描述让人觉得,喜鹊是既极具灵性又极具个性的动物。

三候“雉始雊(gòu)”,是整个冬季唯一的“鸟语”。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寒阴至极,春天还会远吗?

宋英杰趣解小寒三候物语

小寒·吟苦寒

此景只应天上有,此诗无雪不传神,此情可待成追忆。

夜 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南乡子·冬夜宋·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望 梅宋·无名氏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xǔ,美酒)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小寒·话民俗

风花雪月是景,一日三餐成诗。

踏 雪 寻 梅

1月5日11时23分迎来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寒冬腊梅,残雪金阳,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出走的理由。小寒时节,民间多有赏梅风俗,赏心悦目,风雅之致。

围 炉 解 馋

到了小寒,江苏一些地方会煮菜饭吃。广东一些地方的传统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饭。“小寒”是进补最佳时节,应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红枣、萝卜、橘子、牛肉、鸡肉等。天寒地冻之时,一家人围坐一起,沏一壶好茶,炖一桌暖食,围炉谈笑,好不惬意!

冬 练 三 九

本周,将有两股冷空气“接力”影响我国,其中1月6日至8日的冷空气较强,中东部大部气温将转为明显偏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老体弱者,应格外注意防寒保暖。平时还要适当锻炼,保持乐观畅达的心绪,静神少虑,身心愉悦,方可笑傲长冬。

插图丨视觉中国 网络

有人说,

寒冷存在的意义,

或许就是为了让你找到更温暖的事物。

在小寒,最冷时节,

点击【写评论】分享你的心头一暖。⛄️

监制丨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丨高少卓

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

北京时间1月5日23时04分39秒,农历腊月十四,迎来小寒节气。民间素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了!正是数九寒天,衣食住行需要注意什么?这组海报带你了解!

来源: 中国气象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