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商字(商字拼音)

时间:2023-10-02 04:21:53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汉字探源:商字本形和本义究竟是什么?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商字是一级常用字,现代汉字使用频率排名第547位。这么常用的一个字,竟然被李学勤主编的《字源》认为是“构形不明”,“本形、本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商字的本义是“从外知内也。从㕯[nè],章省声。”意思是说,商字是从外面估测里面的情况,从㕯(呐,木讷,不善言辞),由外表彰显其义,因此是章省声。三国魏人张揖《广雅》认为,“商,度也。”《辞源》商字的第一义项是“计量”。《辞海》商字的第一义项是“贩卖货物”。《王力古汉语字典》商字的第一义项是“商度,估计”。《现代汉语词典》商字的第一义项是“商量”。《汉字源流字典》认为,商字本义是酒器,是觞的象形字。

商字演变(《字源》)

  商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还要从甲骨文字形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中寻找。

商字甲骨文大致可以分成四种字形。第一种字形,如下图甲骨文01,上部是倒三角形加一横,往下由一竖连着两个左右对称、表示石块的符号。第二种字形,以下图甲骨文03为例,比第一种字形多一个倒三角形(在上部)。第三种字形,如下图甲骨文05,比第一种多一个口字(在两个石块中间)。第四种字形,如下图甲骨文06,比第一种多两个带点的圆圈(在中间一竖的两侧),提梁的倒三角形填实且变成一条竖线。

商字商周甲骨文字形

  商代金文第一种字形,如下图商代金文01,是填实了甲骨文第三种字形中的两个石块。第二种字形,如下图商代金文02,基本同甲骨文第三种字形。第三种字形,如下图商代金文04,由甲骨文第三、第四种字形混合而成,保留甲骨文第三种字形增加的口字,把甲骨文第四种字形两个中间有点的圆圈变成了四个口,平衡地置于天平提梁线的两侧。

商周时期金文字形

  从商字四种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商字本义当是一架原始简易天平,这个天平由提梁、平衡杆、左右两块等量的石头砝码共同构成。通过石头的等量,确定砝码的重量。当需要称量货物的重量时,去掉一边的石砝码,在这个位置放上货物,只要天平左右平衡,就知道货物的重量。

  使用天平时,人们感觉三角形的石砝码不容易掌握平衡,就把石块打磨成圆形,并在中心凿孔,以便悬挂。于是,商字左右两侧加上圆形有孔的石砝码。单提梁天平在称重时,经常会因货物太重被拉断,于是人们就增加一个提梁,变成双提梁天平。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要讨价还价,讨价还价需要用语言进行,而语言需要口头进行。这样以来,人们就在原始天平底下增加一个口字。

  当然,作为原始简易天平的商字,目前还没有物证。如果在出土的石器中,可以找到两块重量和形状大体相同的三角或圆形石块,就可以证明这种原始简易天平的存在,其他部件都因年代久远而朽烂于无形。

  石砝码最初是三角形,后来演变为带孔圆形。这种圆形带孔的石器,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可能出现了,但这种带孔的圆形石块也可能是用来捕鱼的网坠,或者一物两用。据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还不存在交易,只有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能力提高了,才会拿本部族剩余产品与其他部族交换本部族需要但却不自产的产品。

  产品交换,最初是物物交换,后来发展出货币。但无论是哪一种交换,都需要称量产品,以实现等价交换。

  货物重量不一,使用的石砝码大小不同。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平,是楚国天平。它是由天平杆、两个铜质天平盘和10个环形砝码(又称环权)构成。天平杆正中间有钻孔,孔内穿丝线作为提钮,两端各有一孔,内穿线用来系天平盘。称重时,在天平盘一端放相应重量的环权,另一端是所需称重的物品。当天平达到平衡时,环权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战国时期楚国的天平

  明清两代,盐商使用朝廷制定的圆形石质砝码,大小四个,有的上面分别写有生、意、兴、隆四个字。附图是清代盐商所用的石砝码,现收藏在遵义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

清代盐商用的石权(砝码)

  商字既然是用于货物交换的天平,那么,商人就是使用天平进行货物交换的人。

  那么,从商王自称大邑商便可推断,使用天平“商”,是商族有别于其他氏族部落的特点。或许,他们的祖先最先发明了原始简易天平并用于与邻近部族的易货贸易。同时,他们也把简易天平刻画下来,作为自己的族徽,写作商。

  利用最先进的贸易工具简易天平,加上自然地理优势,商族逐步壮大起来,然后不断向外扩张,兼并邻近部族,征伐不臣服的部族,成为当时实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大的邑,首领开始称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录信史的王朝。

  由于造字的时代距离西周时间久远,因此周人并不十分了解商字的造字本义,也就是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瓢,造成商字频频发生形变。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现代汉字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三版。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6.《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学勤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2.《国学大师》(网络版)。

  13.《新华字典》(网络版)。

“商”字源流与辨析

《说文解字》里有三个字,均读商音,含义也几乎与今天的“商”一样,古今字书字典都有收录,但其中的两个字在现存甲骨文里没有发现。一般认为甲骨文里未发现的这两个字是商字的异体字,并被商字替代了。然而,《说文解字》对“商”字的解释颇为费解,本文对此试做分析。为叙述方便,在本文中“商”字暂叫“口底商”,另外两个字,一个暂叫“贝底商”,一个暂叫“口贝底商”。亦因字形图片编辑不便,本文凡引用“贝底商”字(见图-1)和“口贝底商”字(见图-2),均用“商”代替并备注说明及附图示。

一、文献对于三个“商”字的解释

关于“贝底商”和“口贝底商”这两个字,《中华大字典》、《字源》、《中华字海》、《康熙字典》都有解释,但大多引自《说文解字》的说法。本文主要就《说文解字》的解释进行分析,其他观点不再罗列。

关于“贝底商”字,《说文解字注》注释如下〔1〕:

“商(注:贝底商,见图-1),行贾也。《白虎通》曰: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通物曰商(注:贝底商),居卖曰贾。按《白虎通》(古本)如是。《汉律历》:商,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尚书》:我商赉女。徐邈,商音章,㕯部,商从章声。皆可为证。商(注:贝底商)俗作商(注:口贝底商,见图-2),经传皆作商。商行而商(注:贝底商)废矣。浑言之则商(注:贝底商)贾可互称。析言之则行贾曰商(注:贝底商,见图-1)。行贾者,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从贝,商省声。式阳切,十部。”

关于商(注:口底商,见图-3),《说文解字注》如下注释〔2〕:

“商,从外知内也。从㕯,章省声。汉《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白虎通 说商贾》云: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赉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从外知内,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阳切。十部”。

对比以上两条注释可以清楚地看出,“贝底商”的“行贾也”意思很明白,即今天通用的商业之商,并且与“贾”对应,是行商的意思。而商(即“口底商”)“从外知内也”的解释则让人“不知所云”〔3〕。

另一个被认为“商”的异体字----“口贝底商”字(见图-2),其字形是在“商”字下添加一个贝字偏旁。林瑞生对于这三个字,这样解释〔4〕:

“商 shang (注:一声)

商(注:贝底商,见图-1) 本字。

商(注:口贝底商,见图-2) 俗字。”

以上意思是,商字本来写作“贝底商”,即本字。民间也有人把它写成“口贝底商”,即俗字。

二、三个商字的辨析

通过对“贝底商”与“口底商”二字的音、形、义的对比,笔者认为:这两个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同音,均是“式阳切”。一般读音相同的汉字,其意义都比较接近。

其次,架构一样。大部分甲骨文商(注:口底商,见图-4),都是“辛”、“丙”、“口”三部分组成。其中,缺少“口” 的字(见图-5),均被视为省略了“口”〔5〕。按照以上逻辑分析,“贝底商”(见图-1)显然应该是“辛、“丙”、“贝”,三部分组成。

第三,含义不同。“贝底商”与“口底商”的区别在于:一个偏旁是“口字底”,一个偏旁是“贝字底”。而“口”在甲骨文就是口的形状,“贝”在甲骨文就是贝壳的形状。《说文解字》说:“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贝,海疥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凡贝之屬皆从贝”〔6〕。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字。

1、“贝底商”与“口底商”的本义不同。

一般认为,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指㧑与指麾同。谓所指向也。”〔7〕意思是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

首先,“贝底商”,代表与贝壳有关的事,表示以贝为核心的贸易行为,即“行贾也”。引申为商业、商品、商贩等等,属经济的范畴。总之,“贝底商”字与商业贸易有关,未见争议。

其次,关于商,学者的解释则五花八门,以下摘录主要观点:

(1)、朱芳圃认为,“商”字是商人祭祀之时将“烛薪”置于“底座”之上,象征大火之星。始为族名,继以名其国邑以及朝代〔8〕。

(2)、日本学者加藤常贤认为,“商”字从辛从㕯辛声,国号之“商”和姓氏的“子”都是从高辛氏而来。“辛”是身的假借,“商”是女人生子或妊娠的女阴之意〔9〕。

(3)、商承祚认为,“商”字象架上置物之形〔10〕。

(4)、胡厚宣认为,甲骨文“商”字上部的形状,就是凤凰的凤字上的鸟冠,代表着商人崇拜的鸟图腾〔11〕。

(5)、张光直认为,“商"字中的“辛”代表殷商祖先像,中部的“丙”代表祭祀祖先的供桌或祭坛,下面“口”字,是指祭祀之人口中念念有词。整个商字意思是“祭祖”或“祖先崇拜”的会意”〔12〕。

(6)、田昌五认为,“商之为章,意乃乐章,表达的是能歌善舞的意思”〔13〕。

(7)、郑慧生认为,“商字初无下面的‘口’,本为地名,是商族发源地,后转变为氏族的名称,因而加‘口’成‘商’,这与周族的‘周’字初文无下面的‘口”,金文加‘口’成‘周’是一样的”〔14〕。

(8)、许进雄认为,“商”字字形“象建筑物下储藏室”的形状〔15〕。

(9)、徐葆认为,甲骨文“商”字从字形上看,就是耒耜一类的生产工具,商族之称当是源于这种耒耜的农业生产工具,以象征商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的基本特征〔16〕。

(10)、姜亮夫认为,“商”字是一个乐器形状,上部是一发声器,下部为共鸣箱〔17〕。

还有很多观点,不一一列举。可见“口底商”字的本形、本义,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18〕。

结合各家观点及字形分析,笔者比较认为:“口底商”字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与精神活动有关。这种精神活动,不仅是祭祀祖先,也包含图腾崇拜甚至更多包含观星司晨的意思,如金文中商字构成明显有星辰的形状(见图-6),当是与观星司晨有关。总之,“口底商”字的本义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可能是商族人“尚齿”“尚鬼”与“占卜”习惯的最高和集中体现。商族人可能是以这个字表示自己“能与祖先甚至与上天对话”,借以显示自己高贵、神秘的身份。笔者大胆猜测,它甚至可能是君权神授思想的萌芽。

2、三个字所指代的地点和人群一致。

“贝底商”与“口底商”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异体字手册》和《说文解字注》所说的俗字--“口贝底商”字。从“口贝底商”字的结构看,就是在“口底商”之下添加一个“贝字底儿”的偏旁,或者说是在“贝底商”字的中间,添加了一个“口”字。显然是将两个商字合成的一个字。这似乎表示,“贝底商”与“口底商”所表达的含义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因此这三个字才有相同的读音,均为式阳切。也正是因为这种含义上的重叠,三个字才可以互相替代,所以段玉裁解释说“商行而商(注:贝底商)废矣”。而这三个字含义重叠的部分,很可能是所指代的具体地名和人群具有一致性。

作为地名,“贝底商”表达的最初意思可能是“存有贝壳”的地方,贝壳是当时的货币,引申为:商品、商业、商人。而“口底商”的最初的意思则可能是“观星和与祖先、与上天对话”的地方,引申为:商量、商议、协商。

这样看来,两个字形不同的商字,可能代表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就族名而言,“贝底商”是指“拥有贝壳的商族人”,“口底商”是指“能与上天对话的人”;就地名而言,“贝底商”是指就是“存有大量贝的城邑”,“口底商”是指“能观星和与祖先、与上天对话的城邑”。也可以理解为自称时用商(注:口底商)借以显示自己的神秘和高贵,他称时使用“贝底商”字,表明与贝壳有关的那人那城。那么,这两个商字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于是,有人创造了“口贝底商”这个字。它把两个字叠在一起,可能是用来笼统指代“既存有贝壳又能观星司晨祭祀祖先的地方和既能与上天和祖先沟通又拥有大量贝壳的人群”。也就是说,“贝底商”与“口底商”这两个字代表了的是同一个人群或地点。换言之,正是“口贝底商”这个被称为“俗字”的异体字,点破了“贝底商”字与“口底商”字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那层窗户纸。也正因为具有这种内在联系,为了书写方便,“口贝底商”字下边的“贝”字偏旁才逐渐省略了。

三、三个商字的使用情况

假若以上辨析成立,那么,“贝底商”字、“口贝底商”字与“口底商”字三个字应该长期并存,但使用情况则各有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即“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最初可能是商族以外的人群使用。“口底商”字则是商族人自称,郭沫若认为“故其国号本自称商”〔19〕。朱彦民也认为,“‘商’字似乎是商族人用以称呼自己的族名”〔20〕。张荫麟认为:“商民族以一一个王室和它的都邑为核心。这都邑商人自称“天邑商”〔21〕。

2、使用阶层不同。“口底商”可能通用于庙堂,为上层专用文字。从甲骨文中只有“口底商”而没有“贝底商”和 “口贝底商”这一现象分析,“口底商”记录的似乎都是军国大事,必为上层使用。而“贝底商” 和 “口贝底商”字最初可能流行于下层民间或者其他族群记录日常贸易。

3、书写材料不同。“贝底商”和“口贝底商”最初可能被刻画在民间的文字载体上,比如木条上。因为,龟甲在当时是贵重的物品。张光直说:“在甲骨卜辞中,有关向商王进贡龟甲的记载极其丰富……在殷墟出土的龟甲中,被鉴定出来的已有多种:中国胶龟(0cadia sinensis),兴地龟(Chinems reren),马来龟( Mauremys mutica,Cuora sp. )和田龟( Testudorn mys)。其中,兴地龟在今天的中国北部还有发现,而其他品类只见于长江流域或更偏南的地区”〔22〕。足见,民间获得龟甲实属不易。因此,“贝底商”字和“口贝底商”字不是刻在甲骨上而是刻在木条甚至或写在竹简等材料上的可能性很大。张荫麟认为:“现存商人的文书只有契刻的甲骨文书,但商人所有的文书不只此种,甲骨文书是先写而后刻的,这从甲骨上一些写而漏刻的朱墨迹可以推知。殷墟又发现一块白陶上写着字,从这些字迹可以推知毛笔的存在。又甲骨文中有册字,像竹简汇集之形。既有笔又有简册,可知当有写在简册上的文书”〔23〕。所以,“贝底商”字和“口贝底商”字此二字虽不存于甲骨文中,但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存在。而“口底商”则常见于甲骨文中。

4、三个商字的含义和存续问题。

首先,“贝底商”字可能从始至终只表达“行贾”这一层意思。 “口底商”字所代表的意思,则包含最初的“观星司晨、祖先崇拜和祭祀”以及后天增加的“行贾”之意。而“口贝底商”的含义则涵盖了前两个字。

其次,“口底商”与“贝底商”所指代的人群与地点是一致的,于是“口贝底商”干脆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来写。因此,为方便书写,“口底商”才逐渐取代“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

第三,“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的字型虽被“口底商”逐步替代,但“口底商”字义却被“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覆盖,直到彻底失去其“祖先崇拜和祭祀或观星”的本来意思。打个比喻:“口底商”取代了“贝底商”和 “口贝底商”的躯壳,“贝底商”和“口贝底商”则占领了“口底商”的灵魂。

第四,从商字的演变轨迹分析(见图-7),“口底商”见于甲骨文,而“贝底商”和“口贝底商”最早只见于殷商晚期的金文,其中“贝底商”可能早于“口贝底商”。这三个字曾经有过一段并存时间,然后逐渐合并简化为一个字。

注释:

〔1〕《说文解字注》,贝部,2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说文解字注》,㕯部,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264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4〕林瑞生:《异体字手册》,12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5〕张光直:《商名试释》,《中国商代文化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6〕《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口部,54页;贝部,279页

〔7〕《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55页

〔8〕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从》(卷上),36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年

〔9〕加藤常贤:《殷商子姓考》,《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456-487页,二松学舍大学出版部,1980年

〔10〕商承祚:《说文之古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7页,1983年

〔11〕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鸟图腾遗迹》,《历史论丛》,第一辑,1964年

〔12〕张光直:《商名试释》,《中国商代文化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3〕田昌五:《先商文化探索》,《华夏文明》(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郑慧生:《殷商名称由来》,《历史教学》(1981年第七期)

〔15〕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35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

〔16〕徐葆:《释商----也谈商族族名的由来》 ,《河洛文明论文集》 ,265-27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17〕姜亮夫:《殷商辩名》,《古史学论文集》,3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8〕姚孝递、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15页,中华书局,1985年

〔19〕郭沫若:《卜辞通簒》,14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

〔20〕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265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21〕张荫麟:《中国史纲》,1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22〕张光直:《商文明》,162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2019年

〔23〕张荫麟:《中国史纲》,1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每日一字之“商”

各位头条的朋友,大家好。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每日一字”栏目。

这是张北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

关于单个汉字的楷、行、草

三种字体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想要练字的朋友

可以参照老师的每日一字来练习

欢迎大家把写出来的字拍照晒在评论区

今日字为“商”

九九高效练字今日字“商”,上下结构同时也是下框结构。

1楷书要领:第一点和横可以相连可以分开,点可以靠横的右边一点点,点画是中心线的起笔位置,底部的结构要均匀分布其左右,之一相向点和相背点的粗细和角度关系达到平衡。另外底部下框结构两边的竖画部位瘦腰在偏上的位置不是中间。

2行书要领:保持楷书 上面横画做主笔的格局,保持所有结构对准点画,笔画转换要注意连接的轻快,不可用一样的力量进行书写。

3草书要领:基本上是这样写法居多,将里面的相背点和口都简化。

想要练字的朋友,可以和九九高效练字一起练起来了。

九九高效练字让练字变得简单。

欢迎各位朋友转发文章,并将自己在日常练字中遇到的问题留言告诉我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