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文贞(文贞谥号有谁)

时间:2023-10-09 08:13:22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即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字相关的谥号。而对于皇帝来说,也非常看重这个规格极高的谥号,不会轻易将其追封给去世的大臣。其中,就唐朝来说,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你都知道吗?

一、魏征(徵)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魏征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在此基础上,魏征被封为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当然,魏征辅佐的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击杀。对此,魏征随之归降了李世民,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贞观元年(627年),魏征被升为尚书左丞。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作为唐朝的宰相,魏征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征的功绩完全配得上“文贞”的谥号,这是名副其实的,也凸显出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

二、陆象先

陆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宰相,门下侍郎陆元方之子。陆象先出身吴郡陆氏太尉枝,而早在三国时期,陆逊、陆抗就是吴郡陆氏的代表人物。

陆象先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迁洛阳县尉,入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但是,陆象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之后进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文贞”。陆象先对唐玄宗有“保护”之功,在罢相之后,陆象先治理一方,施政宽仁,深得治下官吏百姓的爱戴。所以,他获得“文贞”的谥号,也没有什么争议。

三、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宋璟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开元十七年(729年),宋璟被拜为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在唐朝历史上,宋璟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并且,宋代的“法医学之父”宋慈就是宋璟的后人。

四、张说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不肯诬陷魏元忠,流放钦州。

武则天退位后,张说返回朝廷,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兵二部侍郎、中书侍郎,加任弘文馆学士。姚崇拜相后,张说出任相州刺史,迁岳州刺史。在讨平康愿子叛乱后,张说出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大学士,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张说脾气暴躁,生性贪财,遭到弹劾,罢官致仕。起为右丞相,累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一生3次为相,执掌文坛长达30年之久,是当时的天下文宗。不过很可惜的是,张说这位大臣的人品不是很好,除了脾气差外,还贪财受贿。所以他得到“文贞”这个谥号,还是唐玄宗给争取来的。所以,和上面三位比起来,张说的谥号还是存在较大争议的。

谁能成为“文正”公

作者:刘金祥(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岳阳楼图夏永/绘

唐代以来,有一个比较奇特的文化现象。文人入仕且官居高位后,大都期冀被皇帝赐封一个谥号——文正。但是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这个谥号把持得非常严格,轻易不许人。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博得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都是当时朝廷高度认可和文人交相赞誉的国之重臣。历宋、元、明、清四朝,共有26位股肱之臣生前或死后获赠文正谥号这一盛誉,其中宋代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9人,元代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等5人,明代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4人,清代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8人。

文正这个谥号在唐代作文贞,有唐一代先后有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4人荣膺文贞谥号。宋代承袭唐制,将文贞这一谥号传承下来,王旦等大臣都被谥为文贞。到了宋仁宗执政时,鉴于仁宗的名字叫赵祯,为了避皇帝名讳,遂将文贞改为文正,特别是经过司马光的“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一番阐释,文正遂成为古代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谥号,因为受封此谥号的官员,无论是本谥还是追谥,均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在文坛有所建树、在官场有所作为、在民间有甚好口碑。

谥号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等级,以清代为例,“文”原则上只赐给入过翰林的大臣,但偶尔也有例外,比如左宗棠谥号“文襄”。清代以“文”命名的谥号较多。“文正”为文臣的最高荣誉,只能由皇帝钦定;“文忠”则是传统谥号中最佳的,仅次于“文正”;“文恭”通常赐予恭顺踏实的大臣,属于中上档次;“文成”一般用于赏赐那些治理有方的文臣;“文端”往往用来赐予知名理学家和品行方正的大臣;“文襄”大多用于赐封那些为开疆拓土作出贡献的大臣。

我国语言文字含义丰赡,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先哲的卓越智慧,都承载着先民的人文追求。不少汉字都为字音藏义、字形藏理,以文化的“文”与正直的“正”相组合,就是政治的“政”字,所以得谥“文正”之人,几乎都是为文从政这一文官群体中的佼佼者,这些人也的确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传承后世的声名、功勋和主张。

以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垂范后世的范仲淹,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又是蜚声文坛的文学家,其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官至参知政事,遗作《范文正公集》享誉后世。“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曾协助成吉思汗、窝阔台制定多种效仿汉制的政策与典章,促进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官至尚书右丞,所撰《湛然居士文集》存留至今。一代大儒方孝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举止淳厚,坚贞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官至文学博士,所写《逊志斋集》铭刻青史。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所撰《冰鉴》等著述裨益后世。这些历史人物或许性格情趣迥异,或许成长历程不同,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既在为文治学方面有殊异才能,又在当官从政方面显示出卓越才干,成为诠释“文”“正”“政”三者内在关系的有力而恰切的佐证。

曹丕在《典论·文论》中曾经写道: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魏文帝认为撰写文章有两大效能:作为“经国之大业”,文章有利于治理国家;作为“不朽之盛事”,文章有益于修身养德,他首次将撰写文章与治国理政乃至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联系起来,使文学的功效得到空前提升。鲁迅先生对曹丕的观点深为赞同,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指出:曹丕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正是由于“自觉”,才笃化了治国大业的人文指向。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所以载道也。郭沫若在《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中对此解释道,“‘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由此可见文以载道是对文学社会作用的深刻表达和精辟概括。无论是阅读一篇文章,还是浏览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人们将眼光仅局限在文本本身,那肯定体会不到文本所蕴含的更高远的境界,肯定获得不了更深层次的思想。读书作文于传统中国官员而言是一种介质,是一种路径,只有反复地习“文”,熟练地作“文”,才能将其所载之“道”感悟出来并传达出去,才能付诸从政实践,以求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文正”谥号作为封建王朝的一种重要社会舆论,是对文人出身的官员的最高评价和最大褒奖,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无论是范仲淹、司马光,还是耶律楚材、方孝孺,抑或曹振镛、曾国藩,他们既博学多才又政绩显赫,最终名垂后世。如果他们“文”不抢眼,“正”不彰显,自然也就失去了“政”的基础,难以成为被后人敬仰和效仿的楷模。

当今时代,传统谥号的激励作用自不足取,但借助读书涵养学识、才华、品德和修为的做法可资借鉴。古人“文”“正”并行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思考。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5日16版)

30部作品获奖!快来为你喜爱的文创设计作品打call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和后勤产业集团承办的第二届校园文创设计大赛,经过前期作品征集、专家评审已圆满落下帷幕。

第二届校园文创设计大赛

获奖作品展

自大赛启动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热情参与,

文化服饰、纪念徽章、建筑模型、办公用品......

作品亮点纷呈,佳作迭出。

大赛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

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

最终从征集作品中评选出:

金奖 1 名,银奖 3 名,铜奖 6 名,优秀奖20名。

让我们一睹为快,看看哪些优秀作品最后捧奖而归吧~

金奖

作品名称:《宇儿兔》

作者: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孙薇蝉、尹珍元

银奖

作品名称:《“NWPU”文化创意设计》

作者: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 付金池

指导老师:陈登凯

作品名称:《西工大建筑激光内雕作品》

作者:3D数字化创新基地 刘思扬、杨唐丹奇、秦明哲

指导老师:邓琳、赵岚

作品名称:《太空宇航兔》

作者: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 付金池

指导老师:陈登凯

铜奖

作品名称:《“公诚勇毅”系列手机壳》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张扬华

作品名称:《工大三航》

作者:机电学院 杜璇沛

作品名称:《工大无极书签》

作者:西北工业大学 朱睿、姜博伟

作品名称:《暖冬的光》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汪琪琦、李新源

作品名称:《四时长安工大T恤》

作者:航空学院 吕羿颉

作品名称:《印象工大帆布包、冰箱贴》

作者:自由职业(2006级机电学院毕业) 马力

优秀奖

作品名称:《“公诚勇毅”书签》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杜向金

作品名称:《“击浪长空,踏海星辰”数据线收纳盒》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王雄川

航天学院 吴丛希、苏海昀、孟博文、李明赫

指导老师:金凯乐

作品名称:《“中国白”与工大的美丽邂逅》

作者:西安外国语大学 何龙

作品名称:《大国重器 保驾护航》

作者:航海学院 闫鹏达

作品名称:《星河》

作者:机电学院 张柏慧

作品名称:《创意徽章》

作者:材料学院 张迪娜

作品名称:《三航尺》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崔静秋

作品名称:《工大记忆》

作者:机电学院 杜璇沛

作品名称:《工大卡套》

作者:团委社团部 王鸿玉、叶恒语、穆琳、邓雨欣、蒋紫涵

指导老师:马婷婷、杨省喆、马通达

作品名称:《工大收纳盒》

作者:自动化学院 王永超

作品名称:《工大印象·套尺》

作者:团委社团部 孙梦源、叶恒语、王佳玥、穆琳、王锦蓓

指导老师:马婷婷、杨省喆、马通达

作品名称:《阶一》

作者:西安航空学院 张奕飞

作品名称:《帽子、摆件、台历》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王鲁冰

作品名称:《青春三航》

作者:团委社团部 邓雨欣、叶恒语、穆琳、王锦蓓、蒋紫涵

指导老师:马婷婷、杨省喆、马通达

作品名称:《三航之梦》

作者:团委社团部 李丹英、叶恒语、穆琳、王鸿玉、邓雨欣

指导老师:马婷婷、杨省喆、马通达

作品名称:《时涧·工大台历》

作者:航天学院 聂铄岩、周倩、曹旭晗

作品名称:《四季寻香工大徽章》

作者:航空学院 吕羿颉

作品名称:《西北工业大学牛皮纸笔记本》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屈波

作品名称:《西工大风景明信片》

作者: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王晶晶

作品名称:《轩昂工大》

作者:团委社团部 郭圣昭、王佳玥、穆琳、李丹英、邓雨欣

指导老师:马婷婷、杨省喆、马通达

校园文创设计大赛,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第二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校友的爱校情怀,用一件件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创作品,展示“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学校形象,也为开创工大人自己的文创品牌积蓄工大力量。

工大文创联系方式:

马老师 电话:029-88460356/ 15991702922

出品丨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后勤产业集团 党委学生工作部

文字|孙乐 王庆 张文静

编辑丨孟琨 王庆

责编丨范翔 金鑫 孙乐

审核|陈仲昌 乔吉超 张应祥 马西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