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兔

印绶(印绶怎么读)

时间:2023-10-04 00:29:40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一枚两千年前的汉朝金印,为何被视为日本国宝?印章底部5字揭秘

宝物乍现

两百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日本九州福冈志贺岛的南岸,两个名叫秀治和喜平的农民开始了一天辛苦的劳作。

在清理一条深沟的淤泥时,偶然发现了一个金色的小东西。

福冈志贺岛发现金印处立有纪念牌

他们将此物用水洗净,惊喜的发现这竟然是一枚金灿灿的黄金印章!

印章的底部还刻着他们不认识的文字。

对于这个发现,二人视作秘密,守口如瓶藏在了心底。

直至1979年其中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当专家们鉴定出印章底部的文字时,大吃一惊,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金印底部赫然镌刻着五个汉字:汉委奴国王。

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倭奴国王金印

这枚金印的发现,对日本历史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究竟是一枚什么样的金印呢?

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公元1——2世纪期间,日本半岛就已经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好的有30多个。

古代日本国民

据古籍《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

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意思是:

在公元57年的时候,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

当时九州北部的倭奴国带着贡品前来朝贺,

光武帝特命人打造金印一枚,赐予倭奴国国王,以此彰显天朝圣恩。

而史书记载的这枚金印,这是现存于日本福冈博物馆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光武帝刘秀

汉委奴国王金印

真假金印

金印为纯金铸成,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高二厘米,蛇纽,阴刻篆体字。

这枚金印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成为了日本国宝。

据说,日本天皇最钟爱的三件中国文物之一,就是这枚汉朝金印。

然而,伴随着这枚金印的真假,却一直是两派学者争论的焦点。

有学者认为金印上所刻的是“委”而不是“倭”字,这就有很大的疑点。

而反驳这一说法的学者表示,“委”和“倭”相通,“委奴国”即“倭奴国”。

最终,随着在中国两个地方出土的另外两枚金印,这个争论开始逐渐平息……

1956年,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出土汉武帝赐给滇王的“滇王之印”,

1981年,扬州市邗江县发现一颗汉代诸侯王玺“广陵王玺”。

尤其是这枚“广陵王玺”,根据考证,制作年代与“委奴国王”金印仅仅相差一年,

两颗金印的字体和手法极为相似,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西汉滇王之印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

经专家考证,汉朝赐给太子及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龟纽,赐给臣服国国王的印纽则多用蛇、芋、骆驼等造型,

而中日两国出土的这三枚金印均符合汉制,可鉴定为真品。

根据考证,也就是在光武帝御赐金印的这个时期,

是中日两国汉字的最初交集点,

公元五世纪开始,汉字传入日本,

从此,无数古代书法名家的真迹东渡扶桑

至今,仍有大量在我国已经失传的名家书法真迹,在日本各大博物馆收藏……

时至今日,日本依然陈列有大量中国文物,

甚至还以此修建了以泉屋博物馆为代表的十余座博物馆,

专门展出中国至宝。

精彩故事推荐阅读:

1、捡一把夜壶用26年,竟是价值过亿国宝!夜壶里还有129字秘密

2、烂泥里挖出219枚金饼,竟是皇宫珍宝!引出一桩两千年黄金劫案

3、打渔郎一网捞出个怪东西,竟是古战奇珍!揭秘“最丑国宝”的威力

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别告诉我,他名字中有个字你不会读?

给大家介绍个人,看看我说完你知道是谁不?我尽量说的详细,你慢慢猜!

年轻的时候,没多少人看好他!只有一个铁粉,那就是汉阳的阎忠,顺便说一句,阎忠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素有识人之明,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之奇!

虽然不出名,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在20多岁的时候就被举孝廉,任郎官,那个时候四五十岁的孝廉可是满地都是!

但是上天总喜欢开玩笑,没多久,就因身染疾病离开官职,向西回还,到达了汧这个地方,因为太累了,刚躺下就睡过去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睡多久就被叛逆的氐族人给绑了,一起的几十个人都掉了,只有他幸存了下来,原因是他谎称当时的太尉段颎是他外公,段颎在当时的西凉可是威名远扬,这一说确实把这些氐族人吓得不轻,不仅和他结盟,还把他护送回去。

那个时候,比较注重出身,有能力,没有显赫的家世,一样看不起你,经过这件事,他更加坚信要往上爬,就必须更加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

在他四十二岁时,跟随一个罪大恶极的胖子再次进入洛阳,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这个死胖子对他很是信任,后面又升他为讨虏校尉。

三年后,死胖子董卓以及他的女婿牛辅相继掉,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想解散军队, 就此金盆洗手,此时他站出来说,“就此放手只有掉的份,还不如杀回长安,为死胖子报仇”,于是长安再次陷入混乱!

死胖子的仇报了之后,他当时为左冯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业而封他侯爵,他说,“都是为了保住小命,哪有什么功劳!”坚辞不受。

后面又让他任尚书仆射,他说,“尚书仆射是百官之长,要有名望之人才可担任,不是我想当就能当的” ,后来任尚书,主管选举事,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李、郭等本来就是可以共苦不可以同甘的人,共同的敌人掉后,然后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顺便就干起来了,反正下面的人闲着也是闲着,虽然如此,李、郭对他还是很敬重,大老粗之所以对他这个喝过墨水的人很敬重,主要还是因为如果没有他,李、郭他们可能早就烟消云散了。

三番五次闹矛盾,都是靠着他来协调,估计也是看出来这几个人真不是成事的料子,就趁着母丧去官回了老家,后面又被拜为光禄大夫。

没多久,李傕、郭汜等人又在长安争斗,李傕又请他做宣义将军。还是他的调停,使李、郭他们重归于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天子才能平安离开长安,后面他还把天子的印绶等物给送了回来。

他彻底坚信了李、郭等人烂泥扶不上墙的特质,这个时候正好同郡的将军段煨屯兵在华阴,

于是终于离开了李傕而托附在段煨处。然后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有名到段将军下面的士兵都很看好他,大有扶他上位的意思,加上他也看出了虽然段煨表面对他很好,内心也是怕他鸠占鹊巢,于是干脆离了这是非之地,去了张绣那里!

可以说他的离去,既保全了他自己,也保全了他的家人!首先他在段煨处,备受猜疑,留下迟早会被算计,早日离开是为上计,并且段煨希望通过他寻求大的援手,自然会对他的家人优加款待,再者张绣这边急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谋士,所以一举两得,实在高明!

张绣对他也是也非常好,以子孙礼对待他!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征张绣,张绣用他的计策投降曹操,谁料曹操喜欢别人老婆的尿性不改,直接睡了张济的老婆(也就是张绣他婶),作为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反 他 娘的!

张绣用他的计策直接偷袭曹操,这一次差不多把曹操撸了个干净,宛城之战使曹操丧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所以睡别人老婆终归会有报应!

接着他说服了张绣和刘表联合,互为表里,以防曹操再次来攻。

果不其然,第二年,曹操就带人来报仇了,还没怎么打,曹操就带人撤了,张绣带人就追上去了,他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果然大败而回!回来见到站在城头的他,满脸愧疚,然后他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他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他的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大胜而回之后,张绣追问原因,“我用精兵追退兵,您说追必败,用败卒追胜兵,您说追必胜,何也?他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绝非曹公的对手。他们的军队虽然刚刚引退,但曹公一定会亲自殿后,阻挡追兵;追讨的军队虽然精良,将军既然不如曹公,他们的士卒也很锋锐,所以知道你一定要惨遭失败。曹公进兵攻打将军从来没有失策过,还没有倾全力来应战就引兵退回,一定是国家有变故;而且又已经攻破了将军的追击,一定会以轻军急速回去,纵使留下了一些将领殿后,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也不是将军你的对手,所以虽然引用败退了的兵卒也一定能获胜。”张绣听后才信服。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都派了使者到张绣这里,都希望将张绣纳入自己的阵营。还是他,在袁强曹弱的形势下,建议张绣选择曹操,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曹操有天子做后台;二、袁强曹弱,袁绍不会重视他们,曹操会;三,袁绍志大而智小,曹操志在海内一统,文武双全,且从不以私人恩怨处事。于是率众归附曹操!

曹操见到他们,大喜,亲自握着他的手说:“使我成为头条大V的,就是你。”上表推荐他为执金吾,又封他为都亭侯,升迁为冀州的州牧。冀州还未平定,留他做司空参军。

袁绍在官渡围攻曹操时,曹操部队的粮食快要吃完,于是就问他有何计策,他说:“曹公你的明智胜过袁绍,勇气胜过袁绍,用人也胜过袁绍,决策机变更胜过袁绍,拥有这四个胜券,如果在半年内无法平定他们,只是为顾念更万全之计的关系。一定要掌握溃决他们的时机,那么顷刻之间就可一举而平定。”

于是曹操合并军队适时出兵进击,把袁绍三十多里的营阵全部击破。袁绍军队大败,黄河以北一带地方因而平定。曹操领冀州州牧,也升迁他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想顺着长江东下。他说:“曹公从前攻破袁氏,如今又收复汉南,威名远扬,目前军队声势浩大,如果凭借昔日楚地的富饶,来宴享所有的官吏士卒,抚慰安顿所有的人民,使他们人人都能安居乐业,那么就可以不战而让江东叩首臣服。”曹操不听,出兵袭攻,终致失利。

叫你丫不听!!!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渭南和韩遂、马超作战,马超等人想要求曹操割让土地以讲和,并且求保举其子一人为郎官。他认为可以假装答应。太祖又问他该采什么策略,他说:“离间他们就行了(韩遂、马超被曹操用离间计而打败)。”曹操完全承用他的计谋,最后终于攻破了韩遂、马超。

在魏文帝曹丕还是五官中郎将时,临菑侯曹植才华名气正盛,各人均拥有自己的党属,而魏国太子未定,曹操起初属意于植,于是有夺取宗位的议论。

曹丕派人问计于他,他说:“希望将军你崇大德威器度,亲自努力于士人的功业,早晚勤奋不息,不违背做人子的道理,只有如此而已。”曹丕听从了他的话,努力砥砺德业。

曹操曾经摒退左右而请教他,他默而不答。曹操说:“嘛呢,和你谈话呢?”他才说道:“我刚才正在开小差,所以…”曹操就问他:“开什么小差?”他回答说:“在袁本初、刘景升的街头走一走,喔哦…喔哦…喔哦!”曹操放声大笑,因而太子位才定下来。

他自己认为不是太祖的老臣下,而又擅长深谋远虑,担心日久被人猜疑,因此闭门自守,退隐而不私自结交官门,儿女的婚娶,也不攀附高门第,而天下评论谁是最善用智谋的人,都公认是他。

曹丕即位,任他为太尉,进封为魏寿乡侯,增加三百户的封邑,合并以前的共有八百户封邑(实在不多,曹操这一家子真是抠门)。

文帝曾问他说:“我想出兵修理一下蜀吴,你说先对谁动手好呢?”他回答道:“打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打。陛下上应天命,接受禅让,应亲自抚临天下,如果以文德来安和吴、蜀,而等待他们的变局,那么就不难平定他们了。吴、蜀虽是小国,但蜀依山吴傍水,皆有天险。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明虚实,陆逊善用兵,若是仓促出兵,怕是一时半会拿不下来!用兵之道,有胜券才出兵,论敌任将,则算无遗策。我看陛下这边暂时还没有可以和孙权刘备搏一把的文臣武将,虽然陛下以天威君临他们,也不见得是万无一失的形势。从前虞舜舞动干戚而有苗来归服,我认为当今要务是应该先以文治国然后再以武力定天下。”文帝不听,发动江陵战役,以失败告终。

叫你丫不听!!!

黄初四年(223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纵观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所出之计,采纳即成功,不采纳则失败,真正做到了算无遗策,,通权达变,洞悉人心,说了这么多,你知道他是谁了吗?

别告诉我,他名字中有个字你不会读?

墓库刑冲之说

辰戌丑未,最喜刑冲,财官入库不冲不发——此说虽俗书盛称之,然子平先生造命,无是说也。夫杂气透干会支,岂不甚美?又何劳刑冲乎?假如甲生辰月,戊土透岂非偏财?申子会岂非印绶?若戊土不透,即辰戌相冲,财格犹不甚清也。至于透壬为印,辰戌相冲,将以累印,谓之冲开印库可乎?

“财官入库,不冲不发”,古命书多持有此种论调。今人段建业氏也有类似的提法。但段氏所指为“坐下之财官库喜刑冲,不冲不发”。显然和沈氏所指不是完全一回事。

墓库为辰戌丑未,本为杂气,杂气土土相刑冲,必然激发土的旺气。如果是杂气格,在取格的时候要看透干会支,如果杂气透出之物为水,地支相冲反而会克水,假如水为美物,对成就格局大有好处,刑冲反而不好了。

0戊甲0

甲生辰月,戊土透岂非偏财?

0辰00 戊土透,就是偏财透。根本不需要刑冲。财已出,不用冲了。

00甲0 甲生辰月,申子会岂非印绶?

0辰申子申子会辰成三合水局,就是印绶格了,成了印绶格,安心按印绶格论就好,何必一定要取冲财?一定要硬往财格上套?没这必要。

00甲0 若戊土不透,即辰戌相冲,财格犹不甚清也。

0辰戌0 戊土不透,杂气藏干一个都不透,以本气作财格看。财被冲,虽然好象冲旺了土气,但同时也失去了稳定性,财格反而显得不清了。

0壬甲0 至于透壬为印,辰戌相冲,将以累印,谓之冲开印库可乎?

0辰戌0 透壬为印格,因辰戌相冲,冲旺土气克水,为印格被暗动之财克,反而增加了印成格的负担。这种冲,不但没有好作用,反而有副作用。

况四库之中,虽五行俱有,而终以土为主。土冲则灵,金木水火,岂取胜以四库之冲而动乎?故财官属土,冲则库启,如甲用戊财而辰戌冲,壬用己官而丑未冲之类是也。然终以戊己干头为清用,干既透,即不冲而亦得也。至于财官为水,冲则反累,如己生辰月,壬透为财,戌冲则劫动,何益之有?丁生辰月,透壬为官,戌冲则伤官,岂能无害?其可谓之逢冲而壬水之财库官库开乎?

四库虽然为杂气,藏干五行甚多,但归根结底,本气还是土。土土相冲,冲旺的是土气,那么假设透出的不是土而气其他藏干,则透出之物欲主事,无奈冲旺的隐性土气或作梗,或克伐,或泄气,导致出干之物不好用不得用。

透出之物不是杂气月令中的土,如果月令遭遇刑冲不稳定,其他之物要栽根在月令,由于根基动摇,主事就不行,属于后院起火。

当然,如果杂气月令中如果没有透出之物地支也不成局,那么以本气土定格是肯定的。如果这本气土,正好是财官,这时候遭遇刑冲,可以认为是打开了墓门,让财官出来。也就是说这种刑冲是应该的,必要的。比如下面两例:

00甲0 甲用戊财而辰戌冲

0辰戌0

00壬0 壬用己官而丑未冲

0丑0未

假如干头已经透出了财官,那么根本不需要刑冲也可以得到的。如下:

0戊甲0 甲用戊财,财已透,不用冲

0辰00

0壬丁0 壬用己官,官已透,不用冲

0丑00

假如财官为水,杂气月令之土遭遇刑冲。激旺土气,土变得活跃起来,必然克透干之水。这种冲,就是增添了天干透出吉神的负担,冲而不美了。

0壬己0 己生辰月,壬透为财,戌冲则劫动,何益之有?

0辰戌0 杂气财格,壬财透,辰戌冲激旺土气,土为日主之劫财,劫财夺财,没有好处。

0壬丁0 丁生辰月,透壬为官,戌冲则伤官,岂能无害?

0辰0戌 杂气正官格,壬官透,辰戌冲土旺,克官。有害。

像后面这两例,你还能说“财官入库不冲不发”吗?当然不能了。

今人不知此理,甚有以出库为投库。如丁生辰月,壬官透干,不以为库内之壬,干头透出,而反为干头之壬,逢辰入库,求戌以冲土,不顾其官之伤。更有可笑者,月令本非四墓,别有用神,年月日时中一带四墓,便求刑冲;日临四库不以为身坐库根,而以为身主入库,求冲以解。种种谬论,令人掩耳。

照沈氏说法。出库和入库是有区别的。入库是库中物没有透出,而库中物透出应该算是出库才对。

丁生辰月,壬官透干,不以为库内之壬,干头透出,而反为

0壬丁0 干头之壬,逢辰入库,求戌以冲土,不顾其官之伤。

0辰00像这种,干头壬,要算壬从库中出,不能认为是干头壬入库。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壬入了辰库,要赶快冲出来。这是大错。因为这要是一冲,土旺了,要克透干的壬官呀。

还有更滑稽可笑的是,只要在地支见有墓库,不管在不在月支,只要见是财官库,就马上想到要刑冲出来,根本就不管什么格局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日干自坐库支,有人认为是身主入库了,要进坟墓了,可怕呀,赶快冲出来才好。其实也是不懂得这种情形其实是日主身坐库根,是有气,有担当能力的一种,一般是好事,怎么能刑冲呢?

然亦有逢冲而发者,何也?如官最忌冲,而癸生辰月,透戊为官,与戌相冲,不见破格,四库喜冲,不为不足。却不知子午卯酉之类,二者相仇,乃冲克之冲,而四墓土自为冲,乃冲动之冲,非冲克之冲也。然既以土为官,何害于事乎?

也有杂气月令逢刑冲而发的。比如官就最忌冲,但像下面的例子反而冲发了:

而癸生辰月,透戊为官,与戌相冲,不见破格,四库喜冲,

○戊癸○ 不为不足。

○辰○戌杂气正官格,虽然冲,并且是冲官,但冲旺的是官土气。

沈氏还特别说明。所谓正官格逢刑冲而破,最忌刑冲,指的是子午卯酉金木、水火之间的刑冲,这种忌讳并不适用于辰戌丑未土冲。

当然,沈氏之说有一定道理,但土冲同样会造成不稳定是必然的。

是故四墓不忌刑冲,刑冲未必成格。其理甚明,人自不察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