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龚遂(龚遂为渤海太守的全文翻译)

时间:2023-10-06 07:37:20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西汉渤海郡太守龚遂

●平息盗患、发展生产,西汉渤海郡太守龚遂治郡有方;

●百姓为他建“龚公祠”,龚遂的故事至今仍在沧州民间流传——

1 龚遂任渤海郡太守

渤海郡是沧州的前身,秦代建立郡县制,汉承秦制。据《沧县志》记载,渤海郡以现在沧州市所辖县(市)为主体,郡治所设在浮阳(今旧州)。管辖范围北至现在天津市海河以南的西青及津南静海、大港、塘沽等县区,南到山东北部的无棣、乐陵等县,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共26县。

汉书记载,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渤海郡发生饥荒,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原来的郡太守无能,遭到朝臣参劾。朝中丞相举荐龚遂任渤海郡太守。

汉宣帝刘询召见龚遂,见他是个70多岁的老头,心中有些失望地问:“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熄其盗贼,以称朕意?”龚遂以问代答:“渤海郡地处沿海,得不到圣上的教化,又因灾害造成饥荒,官吏也不去抚恤,逼得良民百姓无法生活,出现了盗贼匪荒。现在皇上派我去,不知是让臣以武力镇压呢?还是采用安抚之策平息此患?”

皇上听了这话很高兴,改变了开始的看法,郑重地说:“选用贤良,故欲安之也。”龚遂明确了皇上的意图就说:“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切勿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龚遂向皇帝请求,给他自行处理地方事务的权力。皇帝赞赏他的看法,也同意给他“一切便宜从事”的权力,并告知他,现在渤海郡内各级署衙都在派人捉拿、驱赶盗贼,形势很乱。同时下诏令立即派车马送龚遂去渤海郡赴任。

2龚遂治郡策略

皇帝派遣龚遂出任渤海郡太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渤海郡。郡内官吏立即安排车马、官兵,到渤海郡的西南边界(阜城一带)迎接新太守。

龚遂见到迎接他的官吏和官兵太多,很不高兴,立即下令只留下他乘坐的车辆,其他官吏和官兵都马上返回。他把早已准备好的告示交给官吏,布告各县。告示的内容大概是:一是郡、县各级立即停止一切捕逐盗贼的军事行动,撤销一切捕逐盗贼的组织。二是严格区分盗与民的具体标准,手持锄镰农具的都是良民。不管过去如何,官吏不准过问,只有手持兵器的才是盗贼。这些政令被公布后,立刻在郡内得到执行。

从渤海郡边界到浮阳城(今旧州),有二三百里的路程,龚遂单车独行,日夜兼程赶到浮阳郡衙,各级官吏都为之震惊,郡内一片和顺气氛。渤海郡有许多合伙抢劫的匪徒,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也当即散了伙,丢掉手中的兵器,拿起了锄头镰刀,郡内盗贼之风开始得到平息。

但是渤海郡地处沿海,地广人稀,尤其是海边荒漠地带,盗贼出没无常,仅凭几张布告教化是不够的。龚遂抓住了矛盾的关键——粮食问题。当时郡内百姓很缺粮食,龚遂便按家中人口,开仓赈灾。先令郡、县官吏登记清楚每家每户的人口及外出人员的数目。这样一来,有外出人员的家庭赶紧找到外出亲人,叫他们回家务农。在外入伙的盗贼害怕登记不上,连累家人,纷纷散伙回家。至此,龚遂才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龚遂还撤换了一些贪官污吏,选用贤良的地方官吏,安抚百姓。

3发展生产务农桑

形势基本稳定后,龚遂又制定发展生产、务农桑的政策。《汉书?龚遂传》记载,这一带的人民多以渔、盐、手工业为生,生活优越而不稳定。龚遂带头实行勤俭节约,并令以农、桑为正业,抑制渔、盐、商等行业。文中的“令”字,既有劝说性又带有强制的政令性。对那些习惯玩弄刀剑而不事农桑的人,强制其卖掉武器买牛耕田,就是常说的“剑犊之化”。

龚遂明令:郡中每个人要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丛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其卖掉刀剑买牛犊”,带持刀剑者是指不从事农业的持刀剑游民。要求乡民春夏季节必须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储藏瓜果、蔬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劝勉百姓按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几年时间,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也渐渐富足起来,犯罪也少了。

几年后,渤海郡形势逐渐稳定,盗贼、匪患基本消失,郡民多以农桑为生,农田收入亦可维持生活。朝廷见渤海郡形势稳定,又调龚遂进京升任水衡都尉。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龚遂因年迈死于任上。

渤海郡百姓听到龚遂死讯后,悲痛万分,在浮阳城北关修建了龚公祠,以示对龚遂的纪念。

学习论理 | 治乱绳,不可急

许多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有一股狠狠砍几“板斧”,扭转一下局面的虎劲。这种工作热情和想获得社会承认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在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的时候,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也容易违背科学,脱离实际。“治乱绳,不可急”,急于求成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险。

——《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出处】

出自《汉书·龚遂传》

原文: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释义】

臣听说治理灾民犹如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可以操之过急,只能缓慢行事,才可能妥善解决。

【启悟】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就好比要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期待一下子解开,而是要先着手找到绳子的纠缠之处,理出头绪,然后方可顺利解开。做事情亦是如此。首先要确定思路,然后再着手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做,不但不能促成事情的快速解决,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下,一些青年干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有三下五除二就想把工作干好的愿望。抱着想把工作干好的热情,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干工作光有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做好工作的方法和智慧,更是需要有持久面对困难的勇气。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曾提到,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各级干部对于工作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为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领导干部和党员终身要做的事情,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为民服务的鸿鹄之志。

执 笔:尹伟光

来源:北疆理论风景线

「济宁老乡」二百余名同僚被杀,他却得善终,为何?

龚遂字少卿,是西汉山阳郡南平阳县人(今邹城)。也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学而优则仕,从政后做了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史载“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魏征所作所为是不是和龚遂很相似。只可惜魏征遇到了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而龚遂遇到了刘贺。刘贺是汉武帝的一个孙子,因为老爹死得早,5岁的时候就继承了昌邑王之位,含着金汤匙出生,摸着金权杖成长,任性骄横,不求进取,顽劣成性。龚遂多次进谏没有效果。但不知刘贺走了什么狗屎运,竟因当时的皇帝汉昭帝驾崩无子嗣,而被迎立为皇帝。但是在为汉昭帝服丧守孝期间就“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龚遂多次劝阻无效。结果仅仅二十七天,就被以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龚遂以多次劝谏而得免死罪。后龚遂任渤海太守,水衡都尉,以寿终。(沾化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这被诛杀的二百余人中是否有冤枉的?这是肯定的,明哲保身、浑水摸鱼的肯定是大多数。现在不少地方出现了塌方式,“一窝黑”“一班蛀”等现象不时见诸新闻报道,已经不是稀罕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种:“法不责众,又不是一个人的事”、“大环境如此,否则不好融入集体”、“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责任”。结果东窗事发,不管是乱政还是庸政、懒政、怠政一个都跑不了。在其位忠其事才能长久,龚遂是榜样,还是勤政能长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