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冯舒(冯舒楠)

时间:2023-10-26 18:56:25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诗咏田园 |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邵光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赏析:

北宋诗人林逋有着“梅妻鹤子”之称,他的这首《山园小梅》历来是咏梅绝唱。

诗的开头两句,在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傲然开放,这样一个明丽的景色,把孤山山坡一处风光占尽,凸现诗人对梅花的钟爱和赞颂之情。

颔联,诗人的轻笔勾勒出了梅之风骨,下句又浓墨描摹出梅之风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极富神韵,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让所有读过这首诗的人喜爱无比、经久不忘。在黄昏淡淡的月色里,沿着清澈的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挥之不去。“横斜”极具妩媚神态,恰似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至,又飘然而去,让人捏不得、放还在。那美妙的黄昏,从时间上把人带入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境地。空间上又使人进入到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迷人意境。

“疏影”“暗香”之句,宋代欧阳修、司马光、陈辅、蔡启等,元代韦居安、方回,明代王世贞、李东阳、吴乔等,清代冯舒、冯班、纪昀以及近代陈衍和日本诗人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警绝”“卓绝”“绝唱”“绝调”等字眼似乎还不能精深地表达此联意境。《诗林广记》中,王晋卿云:“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而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

梅花姿质落笔纸上后,紧接着,诗人又掉转笔头,仿佛来了一次恣意的渲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是白鹤,是他随身行走的白鹤吗!这白鹤从天上飞来,来不及伫立枝头就先偷看梅花几眼,这时候,最可惜的是没有蝴蝶的赏梅翩舞啊!“霜”“粉”是诗人的精心择取,又表现出他的高洁淡远。

尾联,主体的梅花又转化为客体,成为诗人欣赏钟爱的对象。诗人的感情也由隐至显,“微吟”,与梅交流淡雅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品洁、融情、驻魂,充分表达诗人愿与梅花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全诗妙绝在于脱略花之形迹,凝笔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笔法,从多维度渲染梅之清绝高洁风骨,这样的神韵本身就是诗人清高幽独、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曹璟如,江苏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 辑 | 刘琼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聚焦三农工作队伍聚力乡村振兴战略欢迎投稿网站投稿:tougao@dxscg报纸投稿:xcgbbtg@163报纸投图:xcgbbtt@163

发现百灵教育的秘密

2020年10月,山东省泰安百灵学校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晓晨。原来,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晓晨被原学校的老师当面斥责,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死活不再去上学了。晓晨家长无奈之下,慕名想让孩子转学来百灵学校……

让家长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晓晨和家长来到学校门口时,晓晨说什么也不进校门。更让家长没想到的是,教师马雨在校门口挽起晓晨的手,与她聊了很久。一个小时后,马雨拥着晓晨从校门口来到了班里。一个星期后,晓晨不再抗拒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状态越来越好。

这种“没想到”的情景在百灵学校已是常态。从21年前建校伊始,百灵学校就把课改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效,甚至被当地百姓评说为“百验百灵”。而在学校创始人王继山看来,“百验百灵”的秘密来自于两种精神的交融:“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萃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确立师生关系,又从雷锋精神中凝练出全心全意的服务价值,两者凝聚成百灵教育之魂,也形成了百灵教育的核心理念,因而重新确立了学校的三大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家校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真爱+自然

几年前的一天,男孩小轩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百灵学校,走进了教师程继华所带的三(1)班。小轩很懂礼貌,帅气又活泼,让人一见就喜欢。然而没过几天,小轩爸爸就给程继华出了一个大难题:“程老师,我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不能照顾孩子,你能帮我照顾孩子吗?”考虑到其中的责任问题,程继华没有答应。后来,程继华了解到,小轩的家庭很特殊,小轩从小跟着爸爸,上幼儿园时就经常跟着老师住,现在小轩爸爸因病要到外地治疗很长时间。

在小轩爸爸和姑姑的一再央求下,程继华暂时答应照顾孩子一个暑假。然而大家都没想到,这一答应就是3年……

从此,程继华家里就多了一个“儿子”。程继华的公公婆婆非常疼爱这个“孙子”,知道他爱吃水饺和手擀面,就尽量做他喜欢吃的。每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总会夹几块肉放在小轩的碗里,出去买零食也总忘不了小轩那一份。老人的疼爱让孩子懂得了感恩……每逢程继华带小轩和女儿外出,总会听到:“看你养的龙凤胎真好,长得又白又漂亮。”程继华经常只是微微一笑,心里早已默认了这个“儿子”。

程继华、马雨对学生的爱仅仅是百灵学校教师群体工作方式的一种折射。这种爱不只是挂在嘴上的,而是深入骨髓的。

“一所学校的优劣,不在于升学率,而在于有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教师。”在教师连甲峰看来,“每个孩子的生命深处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有些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搞笑搞怪,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甚至当面与老师顶撞。其实,现象的背后是孩子极度渴望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是极度缺失爱的表现。有爱的教育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爱的教育一定失败。”

在百灵学校,爱是一种自然常态。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自然把真爱传递给了学生。在校长高霞看来,这是一种百灵独有的成长文化生态,是从环境、心境、情境“三境”中逐渐生成的。教师包容学生、温暖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能读懂、明白、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善意。

新型教学关系——相信+自主

教师姜丽娟曾经就职于英语培训机构,培训机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有了很大不同。然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渐渐对熟悉的课堂失去兴趣。面对这样的状况,姜丽娟陷入了困惑。入职百灵学校,让姜丽娟找到了方向。

在百灵的课堂上,教师会提前板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合作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读课文、找资料、做批注、记笔记等都要自主完成。小组长根据学情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共同探讨如何展示。教师在学生自学、群学的过程中巡堂指导,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障碍……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角色完全改变了,没有斥责、过多干预,只有耐心倾听、及时鼓励。各小组间的竞争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宁静,讲得趣味盎然、津津有味;演得生动精彩、热闹非凡;听得聚精会神、若有所思。整个课堂时动时静,井然有序,气氛热烈而又和谐……

现在,姜丽娟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不打断不包办,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像鱼和水一样,互相信任、互相依靠、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不仅如此,在学校的倡导下,许多教师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索。教师程艳华带着任务走进课堂,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向小老师交代了课堂流程,便静静坐在了教室后面。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开始了,小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讨论,孩子们围在一起时而思索时而辩论……“请同学们向我聚焦”,课堂展示开始了,洪亮的声音、自信的面庞,台下专注的倾听……每个孩子都成了闪亮明星,羞于表达的孩子不见了,变成了充满自信、阳光帅气的另一个自己;不爱思索的孩子不见了,变成了思维敏捷、口若悬河的另一个自己……

程艳华在课堂上成了“无为”教师,然而看似无为的背后却是新课堂文化的展现。

教师安伟伟所带二(2)班的班名叫“花儿朵朵”。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安伟伟从一年级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坚信:孩子就是花骨朵儿,教师就是园丁,无论是工作学习,只要营造好环境就可以静待花开。

为了发挥刚入学孩子在集体中的作用,安伟伟实行班级工作包干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班级包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卫生方面,窗台、黑板、桌子、小柜子、水杯、垃圾桶等;二是环境建设方面,物品摆放、图书角、绿植管理、健身器材角等。每项工作都对应一个岗位,孩子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进行岗位竞选,让每一个孩子在为他人服务中体验自身价值。

进入二年级,安伟伟最大限度地将管理权下放,日常管理采取小组负责制,小组长全权负责小组的纪律、作业、卫生等,并将每周总结班会放手交给学生,小组轮流主持。小组长点评本组组员上周情况、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再由班长点评各组长及各组表现。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而且增强了各小组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自主管理意识。作为班主任,安伟伟只是通过班会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

在百灵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活动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我们倡导把生活、学习、活动、成长还给学生。如宿舍、餐厅、活动、班会等,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操作、自主评价。”百灵学校副校长周广河说,“教师不控制学生,而是尊重、协助、激励、唤醒学生,让生命自主生长、笑着生长、尽情绽放。”

新型家校关系——体验+检验

“有一名大学生7门挂科,学业难以为继。愁苦的父亲带孩子去找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爱?”前不久,百灵学校家长成长学院的课堂上,学校特聘专家、山东医科大学教授冯舒愈正在给家长授课。

“学习家长成长学院的课程让我明白,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问题的折射。比如孩子要礼物,在父母看来是孩子不懂事,要么否定,要么训斥,就是不去满足。等到孩子长大了,物质需求变为精神需要时,父母已无计可施。”一位听课的家长告诉记者,“在百灵学校,家长与孩子必须同步成长。”

“成立家长成长学院的目的是‘改良家长这块土壤’,创设爱与自由的环境,支持孩子自然成长。”在王继山看来,专家讲座能有效提升学生家长的教育智慧,但不足以从根本上促进家长的生命成长,必须借助更深刻、更具针对性的体验课程。

家长成长学院的体验课程要求学生家庭一家人都要参与。在一次体验课上,破冰活动打开了一家人的心灵,他们冲破障碍紧紧拥抱在一起,让爱的泪水尽情流淌,爱激荡着每个家长久久封闭的心,爱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每月一期的心灵盛宴是百灵家长的普遍期待。

15岁女孩小婷感觉学习很累,压力很大,家人都以为是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通过观察与互动,教师冯舒愈发现小婷的累来自于家庭,她的妈妈心智不太成熟,所以小婷过早成熟,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想学好但是用不上劲。

冯舒愈的判断让小婷妈妈认识到孩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经过家长成长学院的心灵之旅课程,小婷终于放松了下来,能够面对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活出了崭新的生命状态……

在百灵学校,家长的生命体验不仅体现在家长成长学院,更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百灵学校经常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蹲班体验,分时、分段当一日“学生”或一周“学生”,几个家长一个班,循环坐班体验。

家长体验、参与管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校的过程。各种展示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大家访等活动是家长、社会检验百灵教育的有效方式。百灵学校每学期、每个月都接受家长的检验,开放每个班级、每节课堂,由家长打分,让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班级。家长通过体验,进一步认识了百灵课堂,了解了百灵教育的真谛,“百验百灵”的口碑由此逐渐叫响。

努力在课改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家校关系,学校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停止,在王继山看来,学校的目标是实现“三做三让”。“做有责任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爱心的教育;让学生检验,让家长检验,让未来检验。”王继山说。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24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占伟

“00后”这样“玩”古琴

日前,在TRI第三空间,“青鸟计划”用一场音乐会,打破了许多观众对古琴的想象。

身着白色长裙的“00后”女孩名叫冯书雅。音乐会上的8首曲目,全部由她创作。她大胆将古琴与电子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不同风格跨界融合,每首曲子风格各异,呈现“一琴一世界”。

年纪虽小,但冯书雅颇为高产。2017年,15岁的她曾参加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的“小作曲家工作坊”,作《玛尼石回忆录》被纽约爱乐的职业演奏家们奏响。TRI第三空间门口的花篮,是音乐剧《薇薇安·迈尔:请告诉我你的秘密》剧组送来的,上面写着:“祝‘天才少女’冯书雅演出顺利。”她不仅写音乐剧,还刚刚创作完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

担任古琴独奏的是冯书雅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同为“00后”的曾鼎夫。这个眉清目秀、手指纤长的男孩,10岁开始学古琴,是古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晓莲目前唯一的本科生。在曾鼎夫看来,音乐就像“调色盘”,把不同风格的音乐按不同的百分比调配,就能产生不一样的色彩。

两位“00后”的碰撞,始于去年11月的一通电话。“第一次通话,我们就聊了4个多小时。”冯书雅说,“我给他听我的一些作品,他则给我听了他喜欢的协奏曲。他说,虽然近年来古琴很‘热’,但为古琴创作的新作品,特别是既当代又能展现技巧的作品很少。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想让古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冯书雅为这场音乐会写的第一首作品《月下独酌》,是一首古琴独奏,也是演奏难度最大的一首。写完后,得到曾鼎夫很多反馈。在她看来,作曲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跟演奏者多交流,因为演奏者知道这件乐器的魅力和极限在哪里,创新的潜力在哪里。她也会在创作中给演奏者留出一些空间,进行二度创作。

演出前,一边化妆一边喝牛奶的冯书雅

写《竹林中的布鲁斯》时,冯书雅想象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穿越到现在,会怎么弹古琴?“我想他一定会演奏得很爵士,很摇滚。”‍‍写《鹊桥仙》时,她将古琴和箫化作牛郎和织女,遥相呼应,而她自己演奏的钢琴,呈现出璀璨星空。

有三千年历史的古琴,追求高山流水、清微淡远的意境,要把它和电子乐、爵士乐‍‍融合,难吗?曾鼎夫认为并不难。“比如,冯书雅写的《手可摘星辰》是为古琴与电子音乐而作,电子乐经常给人一种空间感,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古琴也是自带空间感的乐器,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不冲突,而是产生一种非常奇妙的听觉体验。”

化妆的时候,曾鼎夫的手也在琴上

8首作品,冯书雅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为什么写得这么快?会不会担心作品不够成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冯书雅说,她从未遇到过创作瓶颈。“一旦进入创作,我就全身心投入。在附中的时候创作,更多的是靠灵感,随着对作曲技法的系统学习,可以用更大的内力去创作,变得更快。‍‍快的感觉是最好的,因为音乐就像流水一样从内心涌出,一气呵成,非常自然。”

特邀演奏嘉宾吴依诺的箫与古琴扮演织女与牛郎

这场演出是“青鸟计划”未来夜系列演出之一,冯舒雅和曾鼎夫都是“青鸟计划”的成员。“青鸟计划”是指挥家余隆发起,上海交响乐团和余隆工作室联合推动的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已挖掘并助力陈亦柏、金郁矿、王雅伦、林瑞沣等“00后”音乐家登上自己主导的舞台,自主实施创意、表演、管理。

之前参与“青鸟计划”的大都是古典音乐领域的年轻人,如今,新民乐也被囊括进来。对曾鼎夫来说,“青鸟计划”最大的意义就是帮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自由探索音乐的世界。对冯书雅来说,“青鸟计划”让她在作曲之外,还尝试了导演、制作人、表演者等多重身份,迎接全方位的挑战。“希望越来越多跟我一样的‘00后’年轻人通过‘青鸟计划’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

谢幕后,观众簇拥着冯书雅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摄影:董天晔

来源:作者:吴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