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靖读音(靖读音是什么读)

时间:2023-10-01 12:17:52 作者:万物皆甜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上册字词、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总结

字、词篇

第一单元

1.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 二十八宿(xiù) 逃窜(cuàn)

管辖(xiá) 督(dū)战 溃(kuì)退

2.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舀(yǎo) 飒(sà) 竹篙(gāo)

泅(qiú)水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3.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 巍巍(wēi)

箧(qiè) 赃(zāng)物 制裁

荡然无存 匍匐(púfú) 腋(yè)窝

烛芯(xìn) 更(gēng)夫

4.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璃(liúlí)

珐琅(fàláng) 朱鹭(lù) 惊骇(hài)

晨曦(xī)瞥(piē)见

劫掠(jiélüè) 缀(zhuì)

5.蜿蜒(wānyán) 屹(yì)立

恍惚(huǎnghū) 练习簿(bù)

憧憬(chōngjǐng) 杀戮(lù)

纳粹(nàcuì) 悼(dào)念 荒谬(miù)

第二单元

6.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震悚(sǒng) 郝懿(hǎo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去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惶(huáng)急

憎恶(zēngwù) 惧惮(jùdàn)

7.差(chāi)使 狼藉(jí)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fù)闲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擦拭(shì)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suǒxiè) 情郁(yù)于中

交卸(xiè) 举箸(zhù)

奔丧(sāng)踌躇(chóuchú)

棉袍(páo) 搀(chān)扶

惦(diàn)记 大马褂(guà)

8.凹凼(āodàng) 尴(gān)尬 (gà)

门槛(kǎn) 涎(xián)水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嵌(qiàn)入

着落(zhuóluò) 胯(kuà)骨

撬(qiào) 半晌(shǎng)

茬(chá) 瘾(yǐn)

9.杨绛(jiàng) 塌(tā)败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

荒僻(pì) 攥(zuàn) 取缔(dì)

骷髅(kūlóu) 接济(jì) 镶嵌(xiāngqiàn)

10.唏(xī)嘘(xū) 落魄(pò) 噩(è)耗

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糟蹋(tà) 满脸戚(qī)容

猝(cù)然 昏厥(jué)

长途跋涉(báshè) 穷愁潦(liǎo)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11.郦(lì)道元 匀称(chèn) 佥(qiān)载

惟妙惟肖(xiào) 洨(xiáo)河 雄跨

推崇 张鷟(zhuó) 长虹饮涧(jiàn)

桥墩(dūn) 铺砌(qì)

湮(yān)没 河堤(dī)

12.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口吻(wěn) 煞(shā)它风景

前瞻(zhān)后顾

1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重峦叠嶂(zhàng)

鉴(jiàn)赏 嶙(lín)峋(xún)

池沼(zhǎo) 广漆(qī) 镂空(lòu)

蔷薇(qiángwēi) 斟酌(zhēnzhuó)

14.斗拱额枋(fāng) 藻(zǎo)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矗(chù)立 迥(jiǒng)然不同

湛(zhàn)蓝 矫(jiǎo)健

檀(tán)香 斗(dǒu)拱 垂脊(jǐ)

鳌(áo)头 蟠(pán)龙

中轴(zhóu)线 金銮(luán)殿

15.伧(cāng)俗 屏风 纳凉

帷(wéi)幕 缓冲 雅俗之分

擅(shàn)长 忒(tuī)

倚(yǐ) 韶(sháo)光 书斋(zhāi)

闺(guī)房 休憩(qì)

第四单元

16.竺(zhú)可桢(zhēn) 孕(yùn)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yàn)

榆叶 连翘(qiáo) 槐(huái)树

衰(shuāi)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17.蟾蜍(chánchú)囊(náng) 克隆

繁衍(yǎn) 胚(pēi)胎 鳞(lín)片

骡(luó)两栖(qī) 脊(jǐ)椎 (zhuī)

胰(yí)岛素 孵(fū)化

牲畜(chù)匍匐茎(púfújīng)

濒(bīn)临

18.相安无事 鸟臀(tún)目 铱(yī)

潮汐(xī) 褶(zhě)皱(zhòu)

核磁共振 遗骸(hái)

劫难(jiénàn) 致密

追溯(sù) 地壳(qiào)

驮(tuó) 陨(yǔn)石 携(xié)带

19.天衣无缝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失衡

栖(qī)息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bānlán)

扼(è)制 入侵(qīn)

霍(huò)乱 厄(è)运 酝酿(yùnniàng)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20.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绮(qǐ)丽 吟咏(yínyǒng)唠唠(láo)

叨叨(dāo) 日薄(bó)西山

气息奄奄(yǎn)殷(yān)红

绚(xuàn)丽 蔚(wèi)蓝

旭(xù)日 幻(huàn)觉

衰(shuāi)减 充耳不闻

第五单元

21.浔(xún)阳 落英缤纷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刘子骥(jì) 驎(lín) 间(jiàn)隔

语(yù)云

22.铭(míng) 馨(xīn) 鸿儒(rú)

蕃(fán) 淤(yū)泥 亵(xiè)玩

西蜀(shǔ)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不蔓(màn)不枝 噫(yī) 隐逸(yì)

案牍(dú)鲜(xiǎn)有闻

23.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章 修狭(xiá)

器皿(mǐn) 衣褶(zhě)

椎髻(zhuījì) 蒲葵(púkuí)扇

虞(yú)山 弥勒(mílè) 袒(tǎn)胸露乳

24.和睦(mù) 选贤与(jǔ)能

鳏 (guān)寡孤独 货恶(wù)

门闩(shuān) 窃贼(zéi)

25.岱(dài) 夫(fú) 决眦(zì)

搔(sāo) 簪(zān) 逾(yú) 戊戌(xū)

邺(yè)城戍(shù) 老妪(yù) 咽(yè)

第六单元

26.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其间 阙(quē)处

绝巘(yǎn) 属(zhǔ)引

27.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藻荇(xìng) 遂(suì)

28.艨(mé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仞 溯(sù)迎而上

雷霆(tíng) 沃(wò)日

腾(téng)身百变 僦赁(jiùlìn)

乘骑(jì) 教(jiào)阅

如履(lǚ)平地 倏(shū)尔

京尹(yǐn) 一舸(gě)无迹

焚(fén)烧 车马塞(sè)途

倍穹(qióng) 江干(gān)

29.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

挐(ráo) 毳(cuì)衣 崇祯(chóngzhēn)

30.荒秽(huì) 带月荷(hè)锄归

燕(yān)然 帘旌(jīng)

徙倚(xǐyǐ) 沧(cāng)波

文学常识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 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19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代表作品《金奎银奎》《小学老师》。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其丈夫是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及设计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油画代表作品:《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长城》。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湖南平江人,笔名黄羽。曾为故宫博物馆研究员,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代表作品:《颂》《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中科院院士.著名的遗传学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副所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

31.《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得名于佛教里的《维摩诘经》,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2.《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诗侠”,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33.《登岳阳楼(其一)》 选自《陈与义集》。作者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古诗文默写题精选篇

(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 “奇巧 ” 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大道之行也》

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杜甫诗三首》 (望岳)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石壕吏)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七)《三峡》

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八)《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观潮》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十一)《湖心亭看雪》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二)《诗四首》

1.《使至塞上》的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江上美景的句子是:月下飞天境 云生结海楼

3.《游山西村》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秋词》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语言|宋以后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演化——兼与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商榷

按:前贤治学,往往文献有缺,以致结论未允。王力先生撰《汉语语法史》,于宋以后语法现象,用清人所辑《朱子语类辑略》,却未使用宋人所编《朱子语类》《朱子语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拙作就王力先生对第三人称代词演化情况的分析略加修正。

原刊《励耘学刊(语言卷)》总第16期。

摘要: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对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分析值得商榷。本文结合宋、明、清时期的一些语言现象,对王力先生的说法加以修正,分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来考察“伊”、“渠”演变成“他”的历史时期。其实,在浅近文言中,“他”于明代中期完全取代了“伊”、“渠”的语法地位,口语中的这个替代应该更早;而在正式书面语言中,宋元明时期一直使用的“渠”于清代被“伊”代替,“伊”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他”代替。本文还提出,汉语史研究中语料的选择,要兼顾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我国汉语史学科的创始人。他本人留下的诸如《汉语史稿》、《汉语语音史》和《汉语语法史》等大著,既是汉语史学科的开山之作,也是该学科的经典著述,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古汉语时的必读书目。这些著作学术价值很高,但也难免偶有疏失。比如《汉语语法史》在谈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伊”、“渠”的演化过程时说道:

“伊”、“渠”在六朝、唐代的时候很重要。到了宋代,由于“他”字在口语里更普遍地应用,“伊”、“渠”已经很少见了。到了现代,除普通话用“他”外,“伊”、“渠”仍在一些方言中使用着。上海话用“伊”(不过已由影母变为喻母);广州话用“渠”(写作“佢”,由平声变成上声),客家话也用“渠”(读成不送气)。[1](P53)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对二词的分析与此表述基本相同[2](P314),《汉语语法史》当是仍《汉语史稿》之说,只对其中个别字词作了技术性改动。这段话对“伊”、“渠”的源流和演变作了梳理,使我们对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伊”、“渠”二字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王力先生敏锐地觉察到宋代口语中“他”的使用,使“伊”、“渠”字的语法地位被逐渐替代,这的确是一个睿见!但由于王力先生的这本书着重于考察唐以前的语法现象,而对宋以后的材料引证有限,难免百密一疏。他的这段论述中认为“伊”、“渠”在宋代“很少见”,就因为未能全面掌握书面语言材料,而于事实未安。王先生弟子向熹先生《简明汉语史(下)》也论及此,认为“伊”、“渠”产生于“魏晋以后”[3](P352),但是并没有对二词的演化过程作细致的历时性考察。同为王先生弟子的郭锡良先生,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对“伊”和“渠”的起源有着更为细致的考察.郭先生认为,“伊”和“渠”都是南北朝时期产生的第三人称代词,而且“渠”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在南北朝时期还不多见,“到唐初才比较流行”。[4](P11-12)不过,郭先生对“伊”、“渠”在宋代以后的演化情况亦并未进行细致研究。

事实上,“渠”这个词,在南宋时期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朱熹那首著名的《观书有感二首》之一中就有一个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渠”: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熹先生《简明汉语史》于“渠”后亦举此例[3](P352),正是。因为,从文理和句势上说,这里的“渠”自然是指代前面的“半亩方塘”,而不可能是另外一条水渠。而且笔者曾去武夷山天游峰考察,亲见那个地方的确只有一个小池塘,而并没有水渠。另外,朱熹致他人的书信中,这个“渠”字也很常见,下文仅就《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中摘录三例:

2. 昨齐仲寄疑义来,乃不知是石丞者,妄意批凿,非所施于素昧平生之人。然渠既以此道相期,必不相怪,但在熹有僭率之咎耳。(《答柯国材》)[5](P1731)

3.渠所寄来《孟子》说,大抵其说亦苦于太高,却失本意。(《答陈齐仲》)[5](P1756)

4.闻祝弟持《大学》说及“观过知仁”辨论去,皆是向来草稿往返未定之说。渠乃不知本末,持去误人,甚不便,可为焚之。(《答王近思》)[5](P1760)

诗歌和书信都属于正式文体,其中这么频繁地使用“渠”字,这说明“渠”在宋代,即使是南宋时期也并不少见。而在《朱子语类》中,这个“渠”使用得更多,下面也列举几例:

5.小儿读书所以记得,是渠不识后面字,只专读一进耳。[6](P165)

6.五代时,有一将官,年大而不识字。既贵,遂令人于每件物事上书一名字帖之,渠子细看,久之,渐渐认得几个字。[6](P287)

7.子上问:“向见先生《答江德功书》如此说。”曰:“渠如何说,已忘却。”子上云:“渠作接物。”曰:“又更错。”[6](P295)

8.且如陆子静说“良知良能,四端根心”,只是他弄这物事。其他有合理会者,渠理会不得,却禁人理会。鹅湖之会,渠作诗云:“易简工夫终久大。”彼所谓易简者,苟简容易尔,全看得不子细。[6](P324)

9.郭先生谓古人射法易学,今人射法难学,渠须理会得。郭先生论弓弩及马甚精。[6](P624)

与朱熹同时代的吕祖谦和张栻也经常用这个“渠”字来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吕祖谦的诗歌《晚春二首》之二即是一例:

10.风絮流花一任渠,北窗高卧绿阴初。闭门春色闲中老,为谢平生董仲舒。

而吕氏别集《东莱集》中也使用“渠”字作第三人称代词,下文摘录卷七中的四例:

11. 朱元晦约来春至婺,因为天台、雁荡之游。或谓渠久不出,今虽寻山,然适当一二公登用之时,自远而近,恐不察者,或以为疑,此诚过虑。告试为斟酌,傥渠出,果有嫌,则某却当入闽访之,往还必皆得款侍。(《与汪端明》)[7](P392)

12.吉州士人刘德循,朴实有志于学,冒暑专往扫洒门墙,幸与之进,渠与郡中人偕发,恐徒步不及健步之驶,后此书三两日到亦未可知。(《与朱侍讲》)[7](P398)

13.盖此间有同年潘景宪教授者,笃信力学,用工着实。两弟意乡,亦皆不凡近。渠兄弟素拳拳归心于墙仞,前此累欲通书而未敢闻。……渠所居相去甚近,往来为便。(《与朱侍讲》)[7](P410)

14.薛士龙自湖归温,经从相聚半月甚款。渠甚愿承教而无繇也。(《与朱侍讲》)[7](P412)

张栻《南轩集》中的“他”,均为其他之他,用作无定代词,并不作第三人称代词用。此集中有少量“伊”字,而“渠”字则大量出现,下面仅录其中的三则:

15.伯恭近来尽好说话,于苏氏父子亦甚知其非。向来见渠亦非助苏氏,但习熟元佑间一等长厚之论,未肯诵言排之耳,今亦颇知此为病痛矣。(《答朱元晦》)[8](P342)

16.伯恭近遣人送药与之,未回。渠爱敝精神于闲文字中,徒自损,何益! (《答朱元晦》。俗刻“敝”、“弊”二字常混。点校本“敝”作“弊”,于义不通,且未出校记,殊谬。湖南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六年四益堂家藏刻本《宋张南轩先生文集》十一卷之卷一收此信,作“敝”,是也,兹据之以改。)[8](P345)

17.今世学者慕高远而忽卑近之病为多,此间有肯来讲论者,今殊不敢泛告,想渠辈听某以前说话,觉得有滋味,今却钝闷,若信得及,却可与讲习也。……元晦《仁说》后来看得渠说爱之理之意却好,继而再得渠书,只拈此三字,却有精神,但前来所寄言语间终多病。兼渠看得某意思亦潦草。后所答今录呈,但渠议论商确间,终是有意思过处,早晚亦欲更力言之。(《寄吕伯恭》)[8](P379)

张栻的《南轩集》虽是朱熹编定,并删减了其中一些与自己思想不合的内容,但是所删文字,仍以空格代替,故其中文字,特别是这个“渠”字,是不至于作改动的。

以上三人都是生活在南宋中期,朱熹居闽,吕祖谦居浙,张栻居湘,三人生活在不同地方,而三人都在诗歌和书信这样正式的文体使用这个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渠”字。《朱子语类》是朱熹的授课笔记,其中保留了很多当时的口语材料。郭锡良先生指出:“初唐‘他’开始具有第三人称代词的语能,盛唐以后才正式确立起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地位。”[5](P26)而我们确实可以从中看到南宋的朱熹已经大量使用“他”来作第三人称代词,如:

1. 但是他为主,我为客;他较长久,我得之不久耳。[6](P3)

2. 天只是一个大底物,须是大着心肠看他,始得。[6](P6)

而从上文引证的第7例,我们可以知道,其时“渠”在口语中也并未完全退出。

以上现象说明,宋代口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他”已经开始使用,而在宋代诗歌当中,亦有一些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字:

3.文叔一人知此翁,洛阳城里又东风,让他绿发好年少,二十四岁作三公。(南宋·陆游《纵笔》

4.走上松梢绕却他,为他满插一头花。未论似得酴醿否,且是幽香野得些。(南宋·杨万里《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醿盛开》)

5.烛花垂穗伴空斋,心事如灰入壮怀。老倦更阑惟熟睡,任他疏雨滴空阶。(南宋·范成大《夜雨》

当然,他们的诗歌中,无定代词“他”仍在使用。这就是说明“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范围并不广泛。而且,直至南宋中期,“渠”字在口语中仍然还有使用,而在书面语言中的“渠”仍是正规用字,这也可说明“渠”并未完全被“他”代替。而且,直至明代,“渠”在书面语中仍在使用,下文仍举诗歌为例:

18.……一声抹断万里烟,梦入紫塞愁胡天,问渠怨恨有几千?(明初·高启《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

19.……道傍行子顾且笑,谓予亦在泥涂中。感渠相念不相识,问之不答还匆匆。如闻身是营中卒,畚锸欲赴朝天宫。古来王事称靡盬,予亦勤劳竟何补?为渠惭愧久低回,雨急严城听鸣鼓。(明初·李东阳《早朝遇雨道中即事》)

20.……去冬万骑抵京室,官军马迟渠马疾。……(晚明·黄淳耀《少年走马行》)

21.我曰驰驱日,渠云稼穑时。驴粮恭艾子,马食怒张仪。……(晚明·倪元璐《野食》)

以上四首诗中,“渠”字仍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而李东阳的诗,则更是两次出现这个“渠”字。可见,明代的书面语中,“渠”字仍然存在,又如王守仁《与黄宗贤》第五书中说:“近尝得渠一书,所见迥然与纠不同,殊慰!殊慰!”(《王文成全书》,《四库全书》本)而就笔者所见明代的一些正式文体中的“他”,仍是多用以指其他,作无定代词用,并未完全取代“渠”字的语法地位。而从明代的拟话本小说,比如“三言”、“二拍”中,确实可以见到大量出现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取代了“伊”、“渠”的语法地位,致使“渠”字难得一见,“伊”字也基本不见。这说明,这个时候,浅近文言中已经完成了“他”对“伊”、“渠”的替代,而口语中的替代应该更早。我们还注意到,清代时候,“渠”字的这个用法有时也出现在学者的笔端。如清初的李光地《榕村语录》言及梅文鼎说利玛窦:

20.渠言西学,总不出吾中国学内,只是中国失传。 [9](P776)

李光地是闽人,我们不能排除这是方言因素。直至近人杨树达先生的《积微翁回忆录》中,仍有这个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渠”:

21.本校文学院长杨荣国发布文字于《新建设》杂志,引金文、甲文错误百出。甲文耤字像两手持耒,渠说为两脚蹈耒。(1951年7月1日条)[10](P324)

22.李告:余致毛主席两书,主席曾以示渠。(1953年1月21日条)[10](P358)

杨树达先生是湖南长沙人,今天的湘方言未见用“渠”字作第三人称代词用,此当归之于杨先生刻意仿古。这种现象在时期其他一些学者的著作中也可发现。

到了清代,正式官方文件,如皇帝实录中,“渠”字惟见于“逆渠”一词,指叛党或叛党的首领,并非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由此可见,其中“渠”字的这个语能已经被“伊”字完全代替。嘉庆四年,嘉庆帝惩办和珅,下圣谕问其罪状二十条。这二十条罪状中出现“伊”字的有五条,兹据《嘉庆实录》迻录如下:

1.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2.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3.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4.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5.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这既是圣谕,必定是严格的书面语言,而不会使用口语。二十条罪状中,“伊”字竟在五条中出现了八次,可见“伊”在清中期的正式场合使用的广泛与重要。而我遍检《清实录》,历朝实录中都是在使用这个“伊”字,直至《宣统朝政纪》中,也还是使用的这个“伊”字;其中所有出现的“他”字,意义均表示其他,作无定代词用。由此可见,清代正式的书面语言中,由“伊”字取代之前的“渠”字,而“他”字始终未能出现。书面语中的“他”字,作第三人称代词,取代“伊”字的语法地位,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广白话文而产生的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中说:“到了宋代,由于‘他’字在口语里更普遍地应用,‘伊’、‘渠’已经很少见了。”尚值得商榷。我认为,这个说法可以作如下改动:

到了宋代,由于“他”字在口语中更普遍地应用,“伊”和“渠”逐渐消失;大约到明代中期,浅近文言中的“他”完全取代了“伊”、“渠”的语法地位,口语中这个替代的完成应该更早。而在正式书面语言中,“他”字大约在南宋时期开始使用,但“渠”字作为更规范的用字一直使用到明代,清代由“伊”字来取代“渠”字;而“他”在正式书面语中取代“伊”,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产生的结果。

文末,再赘言一句。本文以上的分析,还提示我们,汉语史研究中对于书面语,特别是宋、元、明、清时代书面语的考察,不能仅仅靠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浅近文言作为语料;官方文件中所使用的正式语体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其中用词可能与流传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浅近文言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汉语史研究中语料的选择,要兼顾口语、浅近文言、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版: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汉语史论集:增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南宋]朱熹著,刘永翔、徐德明校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三)//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南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南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别集//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1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8][南宋]张栻著,刘永翔、许丹校点.南轩先生文集//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外编:第4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清]李光地,陈祖武点校.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0]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积微居诗文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本文转自: 博依雜服

容易念错的明星名字,鞠婧祎必须拥有姓名

如今娱乐圈明星层出不穷,这就造成一些路人印象模糊,经常会分不清谁是谁。

这两天微博还专门开设了#容易念错的明星名字#这一话题,点进去一看才发现,果然如今追星也要有文化,有些爱豆的明星真要查字典才能念准念对。

鞠婧祎,一直被誉为难得一遇的美女,近来因主演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更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她的名字真的是难倒了很多人。其实人家不叫鞠(jū)婧(jìng)祎(weī),而是叫鞠(jū)婧(jìng)祎(yī)。

《偶像练习生》中尤长靖的名字也经常会被念错,第二个字念第二声zhǎng,而不是cháng,尤长靖=有长进,这样记是不是容易些?

张钧甯,她被大家熟知是《如懿传》,她饰演的是海兰小天使,那么张(zhāng)钧( jūn)甯( níng)这三个字读对了吗?

还有的网友举着字典提议何昶希,说最开始看见的时候真不知道第二个字念什么,经过科普才知道念“chǎng”。

容易念错的明星名字,诸位觉得还有哪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徐静

(壹点号 属娱你)

玩转诗词大世界,值得拥有,《诗钟例话》解析(十之五)

《诗钟例话》•赵奎生(十之五)

烟雨诗雪整理

(101)、《天下无愁二五》碎锦格

百零八下连天响;二十五弦无限愁。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钟声。百零八,是钟声“一百零八”下数字的省并。佛家谓人生烦恼有一百零八种,故敲钟为一百零八下。下联说奏乐。二十五弦,《史记•封禅书》载,传说素女拨五十弦瑟而歌,太帝(指太昊伏羲氏)悲不能止,遂破瑟为二十五弦。此用典指悲伤的曲调。此联为碎锦格的“六碎”,即将拈出的六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不连不对。题字“下”、“天”分嵌于上联,“二”、“五”、 “无”、 “愁” 分嵌于下联,不连不对,合碎锦格。此联上联嵌二字,下联嵌四字。

(102)、《圣城西山荷景》碎锦格

荷叶西风圣诞树;林山暮景小城忙。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圣诞树,教圣诞节用的一种装饰品。用杉、柏之类如塔形的常绿树,树上挂着各种花彩和礼品。题字“荷”、“西”、“圣”分嵌于上联,“山”、“景”、“城”分嵌于下联,不连不对,合碎锦格。此联上下联各嵌三字。

(103)、《经鱼文酒笋瓜》六逸格

酒边瓜果输樱笋;经世文章饱蠹鱼。

《箫心剑气楼联语》云,吴士翘同年招饮,席间拈“经”、“鱼”、“文”、“酒”、“笋”、“瓜”六字,各制诗钟,孙肇圻撰此钟联。联中,经世文章,议论政事得失的文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等物的小虫。六逸,《旧唐书•孔巢父传》记,孔巢父少年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简作“六逸”,后或以此借作诗钟格名。待考。此联为六逸格,系碎锦格的一种,即拈出的六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不连可对,或可连可对。题字“酒”、“瓜”、“笋”分嵌于上联,“经”、“文”、“鱼” 分嵌于下联,“经”与“酒”、“笋”与“鱼”又对嵌于首尾,不连可对,合六逸格。

(104)、《七才子八乡兵》六逸格

七步诗才曹子建;八门兵法武乡侯。

《闽杂记》录此施鸿保钟联。上联夸曹植诗才。《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内作诗,不行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下联赞武侯兵法。八门兵法,即诸葛亮的“八阵图”。《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说,诸葛亮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图形。诸葛亮封武乡侯。题字“七”、“才”、“子”分嵌于上联,“八”、“乡”、“兵”分嵌于下联,题字不相连,“七”与“八”、“子” 与“乡”相对,合六逸格。此联题字按顺序嵌入上下联。

(105)、《杏花春雨江南》六逸格(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江南沽酒杏花村。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桃叶渡,见易顺鼎《贺新娘》鸿爪格一。沽,通“酤”。买或卖。杏花村,一说在安徽贵池县,一说在山西汾阳县。语本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用以称设有酒肆的村庄。题字“雨”、“春”分嵌于上联,“江南”、“杏花”嵌于下联,“江”与“南”、“杏” 与“花” 分别二字相连(按题字“江南”、“杏花”的组词顺序皆为顺连,亦为横嵌的顺嵌),合所限“得连二字”, “雨”与“江”又对嵌于上下联首,可连可对,合六逸格。

(106)、《雨过山头云气湿》碎锦格

雨冷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雨对山岭的环境影响。下联说泉流对过路人的影响。此联为碎锦格的“七碎”,即将拈出的七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不连不对。题字“雨”、“云”、“山”、“气”分嵌于上联,“过”、“头”、 “湿” 分嵌于下联,不连不对,合碎锦格。此联上联嵌四字,下联嵌三字。

(107)、《发无可白方为老》七贤格(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失眠。下联说老态。苍,灰白色。七贤,《晋书•嵇康传》言,魏晋时,嵇康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在竹林游乐,人称“竹林七贤”,简作“七贤”,后或以此借作钟格名,待考。此联为七贤格,系碎锦格的一种,即拈出的七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不连可对,或可连可对。题字“无”、“可”、“方”、“白”嵌于上联,“发”、“为”、“老”嵌于下联,上联“方”与“白”相连,下联“为”与“老”相连,合所限“得连二字”。此联七个题字可连不对,合七贤格。

(108)、《金风玉露一相逢》七贤格

金衣玉食何相契;露宿风餐一泣逢。

当代泰国卢一雄所撰钟联。联中,金衣玉食,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金衣,用黄金装饰的衣服。玉食,喻珍异的食品。相契,互相投合。露宿风餐,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露宿,在露天睡觉。风餐,在风里吃饭。上下联对比鲜明。题字“金”、“玉”、“相”分嵌于上联,“露”、“风”、“一”、“逢”嵌于下联,“金”与“露”、“玉”与“风”在上下联中分别相对,此联以不连可对合七贤格。

(109)、《一二三四天地人和》八龙格(不相并)

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弓,此指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五尺为一弓,即一步。二百四十方弓为一亩。和风,春天温和的微风。八龙,《后汉书•荀淑传》曰,荀淑有子八人:俭、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声,时人谓之“八龙”,后或以此借作诗钟格名,待考。此联为八龙格,系碎锦格的一种,即拈出的八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不连可对,或可连可对。题字“四”、“人”、“三”、“地”分嵌于上联,“一”、“和”、“二”、“天”分嵌于下联,“四”与“一”、“人”与“和”、“三”与“二”、“地”与“天”分别相对,此联以不连可对合八龙格。

(110)、《长短高低轻重花草》八龙格

重霜高地花期短;轻雨低洼草莽长。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花期,各种花从开到落的期限。草莽,杂草;丛草。题字“重”、“高”、“花”、“短” 分嵌于上联,“轻”、“低”、“草”、“长”分嵌于下联,“重”与“轻”、“高”与“低”、“花”与“草”、“短”与“唱”在上下联中分别相对,不连可对,合八龙格。题字“高低”、“花草”按组词顺序,在联中为竖嵌的顺嵌,联中竖嵌的“重轻”、“短长”与题字“轻重”、“长短”的顺序相反,为竖嵌的反嵌。

(111)、《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八龙格(题字可相连)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华屋,对房屋的美称。芳林,春天的树林。碧阴,犹绿阴。题字“桥”、“画”“明”、“月”嵌于上联,“华”、“屋”、“碧”、“阴”嵌于下联,“桥”与“画”、“明”与“月”、 “华”与“屋”、“碧”与“阴”分别相连,“桥”与“屋”、“明”与“碧”、“月”与“阴”分别相对,可连可对,合八龙格。上联中的“明月”与题字“月明”的顺序相反,为反连,亦为横嵌的反嵌。下联中的“华屋”、“碧阴”与题字顺序相同,为顺连,亦为横嵌的顺嵌。联中得连二字。

(112)、《百花争妍蝶乱蜂喧》八龙格(得连三字)

人喧花乱三春美;蜂舞蝶争百卉妍。

海棠书屋有此钟联。此联描绘春景,艳美而多姿多彩。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称三春。题字“喧”、“花”、“乱”接连嵌于上联,“蜂”、“蝶”、“争”、“百”、“妍”嵌于下联,“喧花乱”、“蝶争百”各以三字相连而合“得连三字”之限,“花”与“蝶”、“乱”与“争”分别在上下联中相对,可连可对,合八龙格。

(11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老格

恰似三江东逝水;流来一脉向春花。

海棠书屋有此钟联。题字为南唐李煜《虞美人》词的结句。联中,三江,三条江的合称。三江说法一指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一说以泯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一说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又有以泯江、涪江、沱江为三江。九老,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云,唐•白居易晚年退居香山,尝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同游宴,九人皆高龄,时称“香山九老”,简作“九老”,后或以此借作诗钟格名,待考。此联为九老格,系碎锦格的一种,即九个题字分嵌于上下联中,可连可对。题字“恰”、“似”、“江”、“东”、“水”嵌于上联,“恰”与“似”、“江”与“东”相连,“流”、“一”、“向”、 “春” 嵌于下联,“向”与“春”相连,“恰”与“流”、“东”与“向”分别在上下联相对,可连可对,合九龙格。

(114)、《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九老格(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村绕寒林万点鸦。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写孤塞雁鸣,下联写寒林鸦群。题字“水”、“流”、“孤”连嵌于上联,“村”、“绕”、“寒”、“万”、“点”、“鸦”分别嵌于下联,“水”与“村”、“流”与“绕”、“孤”与“寒”在上下联分别相对,可连可对,合九龙格。此联出题限“得连四字”,联中三处皆只三字相连,未超出体之所限。

(六)、七言诗钟笼纱格

七言诗钟有笼纱格,是从分咏格中分离出来的特殊钟格。两个题字暗嵌于联中即笼纱格。“笼纱”格名来由有个典故,五代•王保定《唐摭言》卷七载,唐代王播少年时期孤苦,寄居扬州惠昭寺,随僧人斋食,诸僧待他轻慢。王播后来显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人用碧纱罩护。他颇有感触,又于壁上写下了“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之句。笼纱格按嵌字分类,又分为暗嵌式和明暗合嵌式,暗嵌式即笼纱格,明暗合嵌式即晦明格。 创作笼纱格诗钟当巧妙造句而将题字隐藏于句中,达到隐而不显,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笼纱格的作法有替代法、藏字法、歇后法、隐切法等。笼纱体易稳而难工。

(1)、《高•贤》笼纱格(竹林-吴地)

竹林七子嵇康首;吴地三人范蠡先。

《钟鸣钟山》录此钟联。上联说七贤。七子,即指“竹林七贤”,嵇康居七贤之首。典见“《发无可白方为老》七贤格”。下联说三高。三高,此指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为三高,三人皆吴地人,范蠡名列第一。此联为笼纱格,即将拈出的两个题字分别在上下联中表现出来,但不得露出字面,而是暗藏于句中。此联用替代法,即用别的字或人名、专名等来替代题字。句中,“七子”即指“七贤”,用“子”替代题字“贤”,与明用“七贤”的表意相同,用“七子”则不露题字,题字“贤”似被“纱”给“笼”住而暗嵌句中。 “三人”即指“三高”,用“人”替代题字“高”,与明用“三高”的表意相同,用“三人”亦不露题字,题字“高” 被 “纱”所“笼”,暗嵌于句中而不露痕迹。

(2)、《海•玉》笼纱格

侯门一入深如许;象箸双垂啼别离。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侯门难进。侯门,旧指显贵之家。如许,如此;这样。下联说伤别离。象箸,用象牙制的筷子。上联化用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句。崔郊有婢端丽,后因贫卖入帅府,故作此诗赠之。联中因用此语典,一看即知以“许”替代题字“海”而使题字“海”暗嵌于句中,被“纱”给 “笼” 住。下联用物名“象箸”替代题字“玉箸”。玉箸,喻眼泪。南朝•刘孝威《独不见》诗:“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因“象箸”替代,题字“玉”亦被“纱”所“笼”。

(3)、《蓝•斗》笼纱格

著姓玉夸明大将;小名禅愧蜀降王。

丘逢甲撰此钟联。上联夸明初大将蓝玉。蓝玉,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官至大将军。下联说蜀汉刘禅降魏。刘禅,字公嗣,小字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三国•蜀汉皇帝。炎兴元年(263年)魏军迫成都,他弃城出降。上联从名字“玉”、朝代“明”朝,“大将”身份,自然明白“著姓”所隐切的是“蓝”姓,题字“蓝”暗嵌于句中而合笼纱格。下联是以人名“禅”替代题字即其小名中的“斗”而暗嵌于句中,合笼纱格。

(4)、《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思未能言擅赋才。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易牙受宠。易牙,春秋时齐桓公的嬖臣。擅长调味。承恩幸,谓易牙受齐桓公宠幸。下联赞左思才华。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文学家。以所作《三都赋》致使洛阳纸贵。“擅赋才”即指此。此用藏字修辞手法构成笼纱格。藏字是故意将熟悉的成语、句子、人名中的某个字藏起来,隐藏的正是所要求嵌入的题字。上联据句意显然在联首故意隐藏姓氏“易”,下联在句首故意隐藏姓氏“左”,钟联所藏之字正是要求嵌入的题字。题字“易”、“左”被“笼”在上下联的句首,为笼纱格藏字法的“藏头”。

(5)、《黄•曲》笼纱格

瘦馀花已同清照;弹罢弦应服善才。

陈庆佑撰此钟联。上联切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词作。下联切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上联中“瘦馀花”即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词:“人比黄花瘦”句意,“瘦馀(黄)花”,暗藏题字“黄”,按藏字在句中的位置为藏头。下联化自白居易《琵琶行》诗“曲罢曾教善才服”,“弹罢”化自“曲罢”而暗藏题字“曲”,据藏字在句中的位置为藏腰。此联借名诗名句暗藏题字而合笼纱格。

(6)、《满•花》笼纱格

孔融门有座中客;白石词如雾里看。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孔融好客。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后汉书•孔融传》:“(孔融)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此用典藏字而构成笼纱格,于“座中客”后,暗藏题字“满”。下联说读姜夔词的感觉。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其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此用成语“雾里看花”暗藏题字“花”而构成笼纱格。

(7)、《飞•纶》笼纱格

忠推南宋将军岳;诗爱中唐户部卢。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称道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忠贞。下联表露欣赏中唐诗人卢纶佳作。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累官检校户部郎中。联中,“将军岳”显然暗藏其名“飞”,“户部卢”,暗藏其名“纶”,题字暗藏于上下联的联末,为藏尾。此联以藏字修辞手法暗藏题字“飞”、“纶”而合笼纱格。

(8)、《高•贤》笼纱格(竹林七 吴地三)

嵇康为首竹林七;范蠡居先吴地三。

《钟鸣钟山》录此钟句。此联用歇后修辞手法暗藏题字,即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上联“嵇康为首竹林七”为前文,所示之意很明显隐去“竹林七贤”的后文“贤”,下联“范蠡居先吴地三”为前文,隐去“吴地三高”的后文“高”,题字在上下联中都被“笼纱”,合笼纱格。

(9)、《深•漆》笼纱格

立到门人三尺雪;著来园吏廿篇书。

丘逢甲撰此钟联。上联用“程门立雪”典,《宋史•杨时传》记,宋•程颐门人杨时、游酢,一日往见颐。时值大雪,颐偶然瞑目而坐,二人遂侍立不去。待颐觉,时、酢始辞别,这时门外已雪深一尺。下联用“漆园书”典。战国时思想家庄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此联用典隐切题字。隐切是不将所要讲的事物言明,而是用相关的话去暗指所要讲的事物。上联用与题字相关的“三尺雪”,暗指所要讲的雪下得“深”。下联用与题字有关的“园吏”,隐切所要讲的“(漆)园书”典故而暗藏题字“漆”。此用典隐切将题字笼纱,隐而不显,却呼之欲出。

(10)、《轻•三》笼纱格

月下举杯人对影;掌中起舞燕如身。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化用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意。此依据原诗句用分总修辞手法隐切题字。分总是某种事物既有分述又有总述的修辞手法。原诗句中,“月”、“人”、“影”为分述的事物,“三”是总述。上联“月下举杯人对影”是分述,却隐切总述“三”而构成笼纱格。下联用“赵飞燕”典。《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载,汉成帝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学歌舞,因体态轻盈,有“飞燕”之称。唐代诗人白居易《白氏六帖•舞》:“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燕如身”是以成语“身轻如燕”隐切题字“轻”而构成笼纱格。

(11)、《云•雨》笼纱格

窗外楼头声淅沥;水中天上态悠闲。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以摹绘修辞的摹声隐切题字“雨”。“声淅沥”,摹绘从“窗外楼头”传来的“雨”声,隐切题字“雨”而不露题字,合笼纱格。下联用摹绘修辞的摹状隐切题字“云”。“水中”映着“天上”状态显得“悠闲”的“云”,隐切题字“云”亦不露题字,将题字“笼纱”。

(12)、《花•雕》晦明格

且任霸风雕瘦骨;但凭冷月葬香魂。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赞曹霸画马。唐代画家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擅画马,神彩生动。霸风,曹霸的绘画风格。雕,用彩画装饰。下联说葬花。此联为晦明格,又称柳暗花明格,即拈出的两个题字,一个题字任意明嵌于联中,一个题字则用笼纱暗嵌于另一联中,成一明一暗嵌字。上联明嵌题字“雕”,下联以“香”指代“花”而暗嵌题字,成“笼纱”。

(13)、《春•节》晦明格(东风 大节)

东风又绿江南岸;大节曾吞塞北毡。

当代傅璧园撰此钟联。上联化用王安石诗《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为化用语典。联中以“东风”指代“春风”而将题字“春”“笼纱”成暗嵌。下联切汉代苏武出使匈奴事。汉武帝派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单于胁迫他投降,苏武不屈服,被留匈奴十九年,曾于大雪天断饮食,吞咽雪与毡毛充饥。下联用事典明嵌题字“节”。两个题字一明一暗嵌于上下联中,合晦明格。

(14)、《雪•钟》晦明格

心闲坐钓寒江雪;夜泊愁听古刹音。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化用唐•柳宗元《江雪》诗“独钓寒江雪”。明嵌题字“雪”。下联化用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夜半钟声到客船”句意。古刹音,此指苏州寒山寺钟声,以“音”代“钟声”,化典藏题字“钟”而构成暗嵌。题字“雪”、“钟”一明一暗嵌于上下联中,合晦明格。

(15)、《黄•园》晦明格

黄庭珍重待王帖;金谷豪华敞石筵。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黄庭经》。黄庭,此指法帖《黄庭经》,晋•王羲之书《黄庭经》。王,即王羲之。帖,法帖。下联说金谷园。《晋书•石崇传》载,晋代石崇在河南洛阳西北金谷涧中建造园林,名“金谷园”。石筵,石崇极为奢侈,庖膳穷山水之珍。上联明嵌题字“黄”,下联用“金谷园”典藏题字“园”字而构成暗嵌。题字“黄”、“园”一明一暗嵌入联中,合晦明格。

(16)、《月•饼》晦明格

倘可充饥天下画;如需采桂月中眠。

海棠书屋有此钟联。上联以成语警诫莫以空想自我安慰。此用成语“画饼充饥”暗藏题字“饼”而构成暗嵌。下联切“月中桂”传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联明嵌题字“月”。此联嵌字一明一晦,顺畅自然。

(17)、《红•豆》晦明格

红藕湾深双桨可;黄茅店小一灯如。

剑篁撰此钟联。上联说泛舟深湾。句首明嵌题字“红”。下联说小店夜景。黄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屋。联中用喻意歇后藏题字“豆”。成语“一灯如豆”,喻灯光弱小。“一灯”为本体,“如”为比喻词,喻体“豆”隐去,以喻意歇后藏题字“豆”。联中以明嵌题字“红”暗嵌题字“豆”而合晦明格。

(18)、《茶•心》晦明格

眼沸鼎中鱼续蟹;心挑琴里凤求凰。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烧茶。联中,“眼”,此指“鱼眼”和“蟹眼”。眼,此形容水沸时所泛起的小气泡。初沸曰“蟹眼”,渐大曰“鱼眼”。此化用苏轼《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句。上联用“蟹眼”、“鱼眼”设喻隐切题字“茶”而成暗嵌。下联说求爱故事。《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以琴音为寄托,并作“凤求凰”之歌,向卓文君倾吐爱情,二人终成佳侣。下联用事典明嵌题字“心”。嵌入上下联的题字一明一暗,合晦明格。

(19)、《中彩•头条》晦明格

惯写头条讥竖子;偶凭小注聚横财。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切新闻。头条,指报刊头条新闻。竖子,犹谓“小子”。上联直接说明写头条新闻的旨意而明嵌题字“头条”。下联切彩票。小注,买小量彩票。横财,意外之财。下联直接说买彩票发了横财,隐切题字“中彩”构成暗嵌。此联以明嵌题字“头条”暗嵌题字“中彩”而合晦明格。

(20)、《信•鱼》晦明格

鱼跃鸢飞分上下;鸿来燕去应春秋。

陈元亨撰此钟联。上联明嵌题字“鱼”。鸢,即老鹰。下联说物候。鸿,即雁。此联用接应修辞,即本句中的事物有前后呼应的关系。上联中,“鱼”与“下”、“鸢”与“上”以前后交叉呼应而构成交叉接应。下联中,“鸿”报“秋”到,“燕”报“春”来,“燕”与“鸿”皆为信使,联句以交叉接应修辞暗嵌题字“信”,不露痕迹。所嵌两个题字一明一暗,合晦明格。

(21)、《雨•水》晦明格

苍天有恨频挥泪;绿水无情忍葬花。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将“苍天”拟人化,“频挥泪”,用拟人修辞以“泪”隐切题字“雨”而构成暗嵌。下联将“绿水”拟人化,落花随流水被写得活灵活现。联中明嵌题字“水”,赋“流水”以性灵。钟联托物抒情,属对工切。联中明嵌题字“水”暗嵌题字“雨”,合晦明格。

(22)、《春•节》晦明格(三节-四时)

三节月逢寅午酉;四时位冠夏秋冬。

当代陈以鸿撰此钟联。上联中,三节,指一年中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每年春节的月支为“寅”、端午节的月支为“午”、中秋节的月支为“酉”,故以月支分别借代“三节”。联中的“三节”为总述,“寅午酉”为分述,构成分总修辞的先总述后分述。下联中,“四时”,指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总述。“冠”于“夏秋冬”之首的,自然是“春”,以分总修辞暗藏题字“春”。钟联嵌字一明一暗,合晦明格。

​ ​注: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