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铎是什么意思(铎是什么意思取名字)

时间:2023-10-21 00:29:37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微易起名:酉时出生的宝宝名字用字推荐

一、酉时宝宝起名搭配用字推荐

雨、琴、柏、月、文、妍、美、媛、亮、涵、

宇、美、瑶、芳、琳、钊、云、函、宜、琳、

苑、琬、奕、飘、悦、爽、珍、怡、源、灵、

育、淇、芝、宁、倩、佩、影、昭、萱、乐、

思、欣、漩、依、渊、凡、沫、岚、希、钧、

瑶、茹、先、茗、冰、雅、羽、元、茜、淇、

玉、嫣、娜、浩、和、克、晨、全、依、清、

晴、夕、丽、子、娟、莉、翠、梦、悦、丽、

悦、吉、薇、怡、梦、允、洁、皑、文、娅、

铭、琪、铎、彤、镇、倩、莹、妤、希、淳。

二、酉时宝宝起名用字推荐

智:智指智慧见识聪明。

睿:意为明智。深远,通达。

玉:玉字是指一种质地柔软透明有光泽的石头,可用来 心制造装饰品或做雕刻的材料,由于较为贵重难得,历史上一直与金并称为金玉,形容价值珍贵的东西。此外,玉字还引申有洁白美丽之义。

伟:伟是一个含义较好的字,主要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的意思是高大壮美。如伟人伟丈夫都是这个意思。另一个方面有盛大之义,如伟业伟观丰功伟绩等。伟字象征有志之人。

奕:累,重迭;高大,美丽。

涵:意为包容,包含,也指潜入水中,此外还用于水名。

慧:慧字的原义是指聪明有才智,现代最常用的词语智慧就是此义。慧字表示聪明,灵秀,有才智。

佳:佳字的含义是美好。意为美好美丽出众。

恒:恒字的本义主要是指长久或经常。另外还指人的恒心及表示平自治通等意义。恒字还有一个读音为gèng,含义基本同“亘”,表示月亮的盈满或遍及连续等意义。

瑾:瑾字的意思是指美玉,古时常与瑜字联用。

璟:玉的光彩。

瑞:象征吉祥快要到来。意为吉祥,好预兆。

金:金字的本义指黄金或金属,后也被当作五行之一,指西部的方位,认为金在西方,像金黄色的秋季一样。作人名用时,多用本义,寓指高贵和财运兴旺。

启:打开,开导,启动。象征有前途,有希望。

家:家指家庭,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十分牢固的国家,家庭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反映在人名上,就多用家字。

天:天指天空,也指自然界或天然的,以及万物的主宰。

佳:佳字的含义是美好。意为美好美丽出众。

铭:铭记不忘,永久的纪念。意为警戒自己的文字,记住,铭记。

一: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又指:特定;相当;必然。全部,所有的。“一贯”从来如此,始终如一。

建:建的具体意义是建造,树立,成立,创立等。人名用建字,多取创立建立等意义,用来表现有所建树的抱负。

晨:晨字主要指清早或鸡鸣报晓时分。

健:健字的意思是指人的体格强壮身体好健康,另外也指人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出众非同一般。作人名用时,两者的意思兼而有之。

卓:意为高超杰出卓越。

文:文字的本义是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条理图形,花纹,后来也指其他相关的东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

乐山方言词汇拾遗,这是最难懂的四川方言

都说四川话好说易懂,那是你没听过乐山话。很多乐山朋友说当年就是成都读书,一个寝室里面他说的乐山话其他四川同学听不懂,只好说普通话,哈哈。

今天整理了一些乐山方言词汇,作为一个四川人,自己感觉懂一半不到。供大家欣赏吧。

本文来源于2003年版《乐山市市中区志》。

(注:破折号后为释义话)

第一节 天地类

麻麻亮。麻,古音读如磨,与蒙声相近。麻麻当为曚。曚即日初出未明——天将晓

晌午(晌音赏)——正午 黄昏——日暮

断黑——天色已黑 虹。虹音杠——彩虹

红朗朗——日初出

天道——气候 五黄六月——大热天

开年——明年 穿夜——通宵

日头——日 侧黑——傍晚

月亮——月 雾罩——雾

晕晕亮——月半明 冻——极寒

雘睒。雘,音火;睒,音闪——雷

马上——立即 大年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 端阳——端午

三十夜——除夕 河沟儿——小水

汉河咡,咡即儿之阳平声——小水歧出者

浩浩儿——小汊河 坎坎——地稍下

埂埂——坡的上面横长 大路——通衢

小路——窄径 坪坪(左阳平,右阴平)——山的平处

山包包——山突出处 山窪窪——山低处

弯——山之转折处 桥桥儿——小桥

滩——潭下急流 七月半——中元

中秋——八月十五 河——大水

沱沱——水集中 坡坡——地稍高

坝坝——地之宽平 叉道——歧路

山尖尖、山颠颠、山顶顶——山峰

山脚脚——山麓 山槽槽——两山间

桥——有梁的桥 沱——水漫不流

寡水——清水

第二节 称谓类

爹——父 妈——母

伯伯——伯父 大大——伯母

爸爸——叔父 婶婶——叔母

老老、爷爷、公公——祖父

奶婡——祖母 公公——媳妇称翁

婆婆——媳妇称翁妇 姐——翁呼媳妇

女子——翁呼初来的媳妇 先后——妯娌

幺咡幺女——父母呼小儿女

外公或家公——母亲的父亲

外婆或家婆——母亲的母亲

母舅——母亲的兄弟

姨媲——母亲的姊妹

女婿。尊称姑爷——女儿之夫

丈人、丈母。表其亲近之意称亲爷、亲娘。——夫称妻之父母

老挑、挑担——两婿相称

亲家、亲家母——丈夫的父母和妻子之父母相称

老者——老年人

老人家 (尊称)、老革革 (鄙称)。革,去声——老汉

老婆婆、老奶妹——老女人 汉——男子之壮者

大汉咡——身材高大的男人

儿花花女花花——男孩女孩

过房儿子——继子 后娘——继母

黄花女子—— 婆娘。娘音孃——妻

二房——小老婆 婊子——娼妓

光棍——单身汉 干儿——义子

鸡仔—— 红叶——媒人

叫花子——乞丐 叫化婆——女乞丐

蠢棒——蠢汉 棒客、棒老二——土匪

丑巴怪——面貌丑陋的人 一块人——一个人

滚龙——耍无赖的人 白火石——不正经的人

白耳门——爱管闲事的人 占翎子——好出风头

犟拐拐——固执 小家子——不大方

洋盘——外表华丽、肚内空虚

顶子——有官职的人

糊涂虫。糊音活,涂音夺——不明事理的人

大户——富翁 待诏——理发匠

挑脚——挑夫 艄公——船上撑舵的人

堂倌——茶坊酒店的长工 长年——长工

拐子——骗子 毛桃子——年轻人

掱杆——小偷 掌墨师——木工

軃(tuo)神——衣冠不整

水烟师——专施给客人敬烟茶的人

幺司务——旅店男服务员

小神子——传说中的狐鬼

老实——称人忠厚 快荡或马力——称人迅速

洒脱或洒落——称人不拘小节 仔细——勉人谨厚

把稳——勉人持牢 舒气。意无所取——称人美好

笨——称人肥重 狡猾——称人奸狡

顽恶——称人凶狠 乱动。动读平声——称人妄为

懵懵——称人昧理 瓜人——称人不慧

假哥——称人不实 痞子——称人歪邪

山巴土獠——称人山野 打惊打张——称人张皇

打溷——称人做事不勤 娱脏。

娱,音西——称人帷薄不修

土老肥——鄙人之富

脑壳——首 屁股——臀部

颈项——脖子 肚——腹

肚脐眼咡——脐 嘴皮——唇

嘴巴——颊 手干。干,上声——肱臂两节

脚干。干,上声——股胫两节

弯——腕 螺——腂

光秃子——头发脱落 浑身——全身

胸 (音) — —目深陷落 脶——指纹圆者

箕——指纹斜者 矮銼銼 ——身短

高兀兀——身长

膀都都。都,大也。膀,音旁——体肥

郎筋筋。郎,阳平——体小

战糠糠——身亸 宽呔呔——面宽

瘦西西——貌臞 跔,音渠——跛脚

嗡——耳中作声 聋——听塞

身引——俯首折腰 謇——语言期期

打冷噤——身畏寒 打摆子——患疟疾

发脾寒——疟疾轻 千疔疔——疥疮

濡——身困倦 嘶——声破损

齽 ——齿畏酸 闷——心烦恼

家伙或东西——什物

犁头,铧头。头,读偷——犁

刨子——平木器 木旋头—— # 履器

碾——砻米 漉漉——过酒器

廉——覆物器 笕竿——以竹通水

枧槽。枧,音剪——以木过水

楔头。楔,音协——加木于缝

篆竿——篙 纤弹。纤,音牵——缆

铡刀——切革刀

盒。盒,音海——盛酒器大者

杯——盛酒器小者 榨——取汁之器

杠。杠,去声——关门之杖

桩——拴物之器 钱筒——蓄钱器

风斗——风米具 鸡公车——独轮车

梭标——矛 鞔兜——盛泥土的畚箕

第三节 饮食起居类

饭——谷食 稀饭——粥

淘——汰米 糍粑——粉糍

包子——馒头 粽子——角黍

汤元——粉团 抄手——馄饨

糕——饵 饼——恰

糨。糨,音降——搅和麦屑

蕃料。蕃,音向——作料

豆花——豆浆所成

豆腐——豆浆所成,包之

豆腐干——豆浆所成,干者

斫——以刀斩骨 烙——烧铁去毛

炰——入火去毛 腌——以盐渍肉

炙。炙,音责——一以油煎物

炖——做汤 熬——久煮

剔。剔音梯——去骨

宰——砍肉 馊——小变味

臭——大变味 窨。窨音印——藏酒

烫——暖酒 黏。黏,音沾——米汁浓

酽。诸汁同此——茶汁浓

釉——酒母 糠——米皮

酥——味干脆 饿——腹饥

哽——食碍 摆——布席

抹——净桌 鼓肚子——兜肚

汗衣——内衣

房子——宫室 堂屋。屋,去声——中堂

耳房——两厢 过厅——中庭

房圈——寝室 灶房——厨房

藏门、朝门、门坎。朝,读巢弱声——大门

门栓——门牡 门斗——门牝

墙埂——垣

一间床。间,音干 — — 张床

圈。圈,去声——牛栏、马厩、豚笠

罩、笼——鸡所栖

第四节 行为类

凫——身涉水 递——传物

打耳使——手批人颊

腃,卷的平声——曲身

趫 (音敲)——架脚

举姆指——称赞人

举小指——鄙薄人

摆头——不合意 啃——以齿啮骨

嚼——以舌咀味 背——以背负物

端——以手举物 蹬——以脚推物

揪。揪,音鸠——两手扯物

舔——媚人 降——言语凌人

哝哝哄哄——言语蒙混

攮。攮,音朗——推人

撞。撞,音创——两人相碰

啳——骂人 挨挨擦擦——乞怜于人

謽。謽,音降——词不屈

舔肥——媚富人 撬——夺人之事

变卦——事中变 拯拐——事错误

怂恿——劝人进行 巾梭或巾巾梭梭——事琐碎

搓——索掏 赶——行欲先人

批几姑咡——指入人腋 盘——曲足

汹。汹,音烘——大声叱人

担——以肩承物

掞。掞音燕——以手撒物

搣——以手掰物 捧——两手掬物

瞄。瞄,音琐平声——近视

榜。榜,音朋——故意挤人

诓——用言语、行动引逗小孩

叉巴——多言

呵——说谎

抵——语触人

逊——事不成

对了——事既成

戳笨——事错甚

缓西——止人进行

阿何。阿,上声——突忆旧事

从法奚——问事当如何

脏——污秽 狠——暴戾

老火——艰难 平常——庸庸

莫来头——视事轻

不得了——谓事难 丁丁或点点——少

镇。镇,音滕,平声——重

莽——大 够——已足

膨脝。膨,音旁;脝,阳平——粗笨

浑全——总 零星——碎

中个中块。中上声——如此

班子。谭,音张——浑乱人

巧巴巴——善工作

挢选。挢,音刁——择取

砅砰。音拼烹——相碰

簸——不稳 削——去瓜果皮

戽——手泼手 绗——线缝衣

蠚。蠚,音忽——虫螫人

淆——语不合 舀——漉物

耖——耕田 薅。薅,音蒿——耘田

撒——播种 割——收获

吉。吉音冰——土有缝

榫头——柱之牡 碓窠——石臼

踏实——做事稳

蹊蹊跷跷——行为险

明明白白——事理照著

巴——贴 拍巴巴——拍巴掌

扯皮——争执

打退堂鼓——中途退缩

歹毒——狠毒

斗——拼凑 铎——戳

告——求 赶人情——送礼

跟手——接着

拱。拱,音贡——钻入

口争——争吵

跍。跍,音苦——蹲

牮。牮音见——用柱子把倾斜的房子支正

狼犹。犹,音匡——笨重不便

捞梢——把输了的钱赢回来

了账——了结

痨。痨音闹——以药毒物

撇脱——干脆

牵绊——拖累

数落——责备

坍台——出丑 向火——烤火

歇脚——休息 旋毛——在热汤中拔毛

眼皮子薄——贪婪 有喜——怀孕

灒——溅 蹍——移动

张——望 张罗——应付

趾,音啄——踢 车身——转身

捶——打 穿鼻子——儿童开始读书

带过——害人 到家——熟练

发迹——发财 括毒——残忍刻薄

开销——辞退

还席——吃别人筵席后又回请对方

纠。纠音九——拧

开火——打仗

看肖神——看别人倒了霉

敲竹杠——借机诈取财物

扣手——配合得好

拿手——擅长

盘——抚养 跑滩——跑江湖

伤负——得罪 笋子炒肉——挨打

讨口——行乞 五抢六夺——乱抢

过酒——结婚 打圆场——撮合

打平火——大伙凑钱聚餐

合干伙——合伙做生意而没有资金作底

叫座——表演能吸引观众

看漏了台——看透了

帮腔——从旁帮助人说话

报奏销——将某件事交代清楚

避风头——躲避不利

不成器——不成材

岔嘴——别人说话时插入言语

嘈人——吃的油水少

吃寡酒——没有菜肴光吃酒

吃独食子——好处独占

吃自来食——不劳而获

吃哑巴亏——吃了亏又不敢说

打照面——短暂的相视

戴高帽子——受人恭维

递眼色——示意

耳边风——听话不在意

放泼——撒泼

浮上水——巴结 乖觉——灵敏可爱

华绍——华丽 黄——变卦

会事——识事理 见外——把某人看作外人

开五荤——乱骂人 毛燥——急躁 莫得——没有

没挞煞——无聊 安心——存心

晏。晏音按——迟

鏖糟。鏖,音凹——不洁净

盘缠。缠,音猜——路费

谝嘴——夸口

欠——思念

认账——承认

三灾八难——多病多灾 啥子——什么

磉礅。磉,音赏;礅,音等——柱下圆形石

靸。靸,音啬——拖着鞋走

煞雨——下雨 生怕——恐怕

私房——私下储蓄 四处——到处

不胎孩——无能 讨——娶

腾——空 望头——希望

现世宝——不成材 想方——设法

秀气——文雅 找——补零钱

针头线脑——零碎物件

争些——差一点 阵仗——场面

巴式——合适 摆龙门阵——聊天

在行——内行 对子——对联

干贵——贵重 吃衣禄——临死前大吃大喝

担戴不起——负不起责任

疯颠识倒——神志不正常

封封——用红纸包好的赏钱

肝火旺——不冷静

皈依佛法——循规蹈矩

滑竿——肩舆 荒货——旧物品

醮湿。醮,音交——很湿

懒爱——不大愿意

突头突脑——无缘无故

一铺摊子——一大片

知世相——懂事

做过场——虚伪应付

作古正经——郑重其事

装壳子——装样子 势火——势头

第五节 动植物类

粮食——五谷 米——粟去壳

小菜——蔬菜 面——麦磨细

熟——米之精者 荞麦——养子

白菜——菘 苦菜——茶

红苕——薯 藤——蔓

车前——苜 荷花——芙蕖

兰香草——兰 茜草——茹

丝茅——芦苇 棕——拼榈

梅——杏 柑——橘柚

桠——歧枝

火麻。火音活——荨麻

地瓜——豆薯 云土——云南出产的

子规鸟、你贵阳——杜鹃

白鹤耳。鹤,读呵,弱声——鹭

鬼灯哥——鸱鸮 老哇——鸦

燕老鼠。鼠,音水——蝙蝠

土蜂咡——螟蛉 油啄母——螟

子鸡——没有生过蛋的母鸡

草猪——母猪

土狗子、土蚕子——蝼蛄

地马儿——鼹鼠 乌鱼——鲖鱼

团鱼——鳖

糙——米之粗者

包谷——玉黍 青菜——芥

大头菜——蔓菁

豆——菽

纂纂——果多

兔丝——女萝

地骨——枸杞

泽泻——荬

艾蒿——箫获

黄花——萱草

桂——木樨

麻——苎

果——木实

黄葛树——榕树

稍瓜——丝瓜

瓢儿菜——莙达菜

格都,苞苞——蓓蕾

黄八郎。郎阴平——黄鹂

哑鹊——鹊

雁鹅。雁,音暗——大雁

灶鸡子——蟋蟀

纺线婆——莎鸡

蚂螂——蜻蜓

牯牛——公牛

牙猪。牙,弱声——公猪

曲鳝子——蚯蚓

癞疙宝——癞蛤蟆

地羊——犬

鲇鱼—— # 鱼

马胡咡——蝌蚪

蜗蚌。蚌,音布——蚌

偷油婆——蟑螂

沙虫咡——孑孓

认——饲牲畜

膘——牲畜肥大

如何通过《诗经》给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最近找诗经女孩给孩子取名字的人多了起来,因为家里的亲戚纷纷添了二胎。不知从何时起,取名兴起了一个复古风,从《诗经》、《楚辞》里取名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那么,取名有什么方吗?取名是否只要好听就行了?诗经女孩试着从方角度阐述一下,如何通过《诗经》这些古籍,给孩子取一个好听的又有内涵的名字来。

一、古代的人们如何取名字?

每个宝宝降临人间都是天使,都有出生年月日。如今我们多用阳历计算,可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根据的立法是农历,俗称阴历。

那么,古代的人起名字,当然首先要参考的是五行八卦。其实早在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到《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行已经有了初始之说,在《尚书·洪范》中记载的五行已经很详尽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把五行抽象起来,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

而八卦,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概念,又称"经卦",指的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见下图。《易传》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近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八卦图

在东西周时期,人们除了有“名”外,还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来。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则水生于金,刚柔相济。后面年代的取名也多依照这种传统,例如南宋末年有一位才学渊博的学者名叫黄震,他的字是东发。将名、字联系起来,他的名字就将八卦与方位相对应起来。《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雷乃发声”,东发又与“万物出乎震”的意思暗合。

所以从古代人的取名字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供自己所用。这是方的第一步。

二、现代人如何给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古代取名的规律我们看完了,你说我不懂五行八卦,我也不会能掐会算,这如何取名呢?不要紧,《周易》要研究明白也需要好几年,诗经女孩懂的也不多,但是你只要遵循这几个规律,基本上取得名字也差不到哪里去。

1、孩子出生以后再取名,出生日期很重要!

诗经女孩建议哈,孩子出生以后再取名字。好多家长孩子出生之前都已经取好了名字,也未尝不可。从古代的起名规律来说,孩子出生以后,知道了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然后将孩子的出生日期换算成阴历,你需要了解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情况:

八卦和五行的对应情况:

乾为金、坎为水、艮为土、震为木、巽为木、离为火、坤为土、兑为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宋代以后取名的依据:

水生木: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八卦图

我们的生辰八字中每个要素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的一个,强则抑之,弱则补之。五行缺水,名字中就尽可能用水属性的字。五行土过旺,而缺木,就需要尽量用木属性的字来起名字。

举个栗子:

诗经女孩刚刚添了个外甥,小宝宝2020年1月2日出生,姓王,换算成阴历就是2019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四柱是己亥年,丙子月,甲辰日,己巳时。对应的五行是土水,火水,木土,土火。可以看到,五行对应的是1木,2火,3土,0金,2水。明显五行缺金,八字偏弱,八字喜木,木就是宝宝的喜神。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已经知道取名的偏好了,那就是五行带金的字为佳。

现在网上很多免费的查五行八卦的网站,不用你知道这么多知识,软件直接告诉你命格了。

2、根据《诗经》取名要有依据

现在网上有很多《诗经》里好听的名字,那么,如何在这些名字中选取最适合孩子的哪一个呢?不仅好听,寓意好,而且符合命理的原则,要讲究步骤的:

第一,先找一些符合条件的字筛选

根据以上例子推算的宝宝的五行命理五行缺金,八字喜木。我们先找一些。比如:

五行里带金的字有:

庚、 悦、钰、新、瑜、瑞、才、诚、聪、铎、鑫、柔、彩、任、孜等

八字里带木的字有:

带草字头或者木字旁的:梅、梒、梓、梣、梦、梧、梭、梯、苼、苾、茂、茉等

这些字列出来以后,记录下来,根据诗经取名就有了针对性。

第二, 熟读《诗经》,挑选寓意美好的名字

《诗经》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名字,例如琼瑶、屠呦呦、林徽因、梁思成、王国维、傅斯年等等。我们从《诗经》里取名字就对了。

了解到孩子以上的信息后,我们先从网上看《诗经》里寓意比较好的名字,大部分总结已经很到位了,见上图。如果追求精致,那么可以仔细翻阅《诗经》,三百首诗也不算太多啦。

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找一些适合男孩的寓意吉祥的名字,有针对性的记录下来。例如诗经女孩找的这些:

《诗经·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诗经·卫风·淇奥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诗经·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诗经·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

《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通过以上诗词,我们可以给小外甥取的名字有:

王蓁钰、 王桐新、 王祜任、王德年、 王荟梧、王锡麟、王思翰等。

3、参考姓名笔画挑选合适的名字

五格之说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

姓名五格原理

姓名内涵对人生命运的作用力是在不断使用中久而久之产生的。我们通过图看这五格,分别是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 这姓名的五格分别主环境、命运、家庭、社交以及总的结果。

我们说人的命天注定,所以天格,也就是姓,是爹妈给的,不用太在意。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比如取个好名字,让好运伴随我们一生。所以取个好名字就很重要了。那么,这几个格都如何算呢?分别代表什么呢:

天格=姓的笔画总数+1

人格=姓+名的总笔画数

地格=名字两个字的总笔画数 (一个字、三个字的名都是如此)

外格=最后一个名字的笔画数+1

总格=姓名的总笔画数+1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意愿,取了名字后找个评分网站测试一下,这几个格是吉是凶,本着趋吉避凶的原则,选好的名字以评分高的名字为准!

好了,到了这里,名字基本上算是取好了。你们猜,诗经女孩最终选的哪个名字,作为小外甥的名字呢?

三、 总结:

通过以上取名的步骤和工作,相信你们对于取名有了一个主观上的感受和认识,那就是取名字是一门功夫,一门学问。古代的人为了取名研究《易经》一书,至今对于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取名中间必不可少的环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

仓颉造字后,每个字便有了自己的含义。而每个人的名字,便成为行走人世间的符号。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今中外,人其实最珍惜的还是自己的姓名。所以给孩子取个好听的有意义的名字,当然是至关重要的,费点功夫研究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你说呢?

欢迎@诗经女孩 我们一起交流取名的文化!

木铎是北师大人的“精神图腾”,那么“木铎”校徽如何诞生的?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20周年,学校推出了120年校庆的纪念章,以示庆祝。徽章是学校的标志之一,120年间,在北师大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徽章的图案、形状以及材质都有所不同。把一枚枚徽章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具体而微的学校发展史。

北师大现行款圆形徽章

2022年北师大校庆纪念章 早期圆形徽章

说起北京师范大学的源头,不能不提及京师大学堂。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宣布变法。清廷将和硕和嘉公主府(位于今天沙滩后街)划拨给京师大学堂作为临时校舍。京师大学堂先是因戊戌元气大伤,随后因八国联军的侵扰而被迫中断。

1902年1月,实施新政的清廷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重新厘定章程,筹备复学事宜。重新开办的京师大学堂,设速成一科,分师范馆和仕学馆两门,并于当年招生。师范馆就是北师大之肇始。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暂未发现有证照式徽章,只是在资料中发现有京师大学堂运动会奖章。这枚奖章是1906年第二届春季运动会的奖章,铜珐琅材质,由北京工艺商局铸造。奖章的主图案为二龙戏珠,中有“京师大学奖”五个篆字,被誉为“中国大学第一徽”。

1906年时,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已迁至李阁老胡同,北京大学的前身分科大学又尚未招生(京师大学堂1902年恢复后,开办了一系列学馆,直到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程科、商科七个分科大学,成为近代意义的综合大学),当时的优级师范科(1904年师范馆改成优级师范科)是京师大学堂的唯一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枚徽章也可视做北师大最早的徽章。

1906年京师大学堂纪念奖章

1908年,优级师范科独立设校。1912年,改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后最早的徽章,就出现在北京高师时期。如今,北师大校史馆藏有“北京高等师范”挂章照片一帧,它展现的正是北京高师的徽章。徽章为清末一度流行的簪式,黄铜镀金,有嘉禾围绕“北京高等师范”六字,美观大气。

“北京高等师范”挂章

除挂章外,还有一款“北京高师”的五色旗徽章。圆形,铜胎珐琅,左上为当时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图案,中间为文字“北京高师”,右下方图案疑似“PTC”变体,即Peking Teachers’College(当时“北京高师”校名常见的一种翻译)。

“北京高师”五色旗徽章

从京师大学堂到优级师范学堂,再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徽章多为圆形,这一特征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木铎校徽的诞生

1929年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生金岩佩戴着心形校徽

1923年,北京高师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校方正式确认的第一枚校徽,诞生在1924年。该款校徽采用了欧美大学中普遍使用的盾形,银质双色珐琅,题有“北京师大”四字,配有时期特有的钩链。1924年,此校徽图案被刊印在《一三北京师大毕业同学录》中。这枚校徽使用时间为1924年至1927年。

《一三北京师大毕业同学录》中刊印的1924年校徽图案

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随后改北京为北平,推行大学区制,师范大学成为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女子师范大学为第二师范学院)。北平大学校徽为圆形,蓝白配色,上有“北平大学”四个篆字。而作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第一师范学院也有自己的徽章,通过老照片了解到,徽章为心形,但尚无实物面世,暂不详其内容。

北平大学校徽

1931年,北平师大与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两校校徽均不宜使用,第一枚“木铎”校徽从此诞生。从此,木铎正式成为北师大人的“精神图腾”。

1931款木铎徽章,顶部有带几何纹饰的柄,上径小,下径大,底口两端呈尖角形。在木铎的肩面,两穗嘉禾环柄排列,顶部由一太阳照耀。校徽底色为深蓝,铎面有白色篆体的“师大”二字。蓝、白、金的经典配色开始出现。

1931年师大毕业同学录刊印的校徽图样

1934年5月,学校校务会议通过了对校徽图案的修改建议。由1933年校徽的铎型改变成编钟型,上小下大排列“师大”两字未变,还保留铎下口的弧线。铎的上部改为环形。颜色由蓝、白、金三色组成,分别为蓝色底色、金色纹饰、白色字体。

1934年北平师大校徽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1937年毕业生赵擎寰先生回忆,校徽用铜坯珐琅制作,蓝地金黄线条花纹,“师大”二篆字白色,入学报到发给校徽,背面有数字编号。凭校徽出入校门,遗失须登报才能补领。

此款木铎徽章设计影响至今,今天北京师范大学校徽中的“木铎金声”图案即来源于此。从1934年颁行,到西迁时期,师大学子始终坚持佩戴木铎校徽。

倒三角形校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校普遍流行倒三角形校徽,并且多通过配色来区分教师和学生。当时的北平师大也沿袭了这种风格,学生徽章为蓝底白字,教师及研究生徽章为白底蓝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相继西迁陕西,在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次年再迁陕西城固,改称西北联合大学。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均有校徽,师大学子将新校徽与木铎校徽同时佩戴,以示不忘本。

倒三角形的西安临大校徽,寓意临大由三所知名学府合并而成。铜胎珐琅,蓝白配色,学生蓝底白字,教师白底蓝字,文字为楷书,上方横向“西安临时”,下方纵向“大学”,美观大方。

西安临时大学时期的校徽

西北联大校徽,倒三角形,铜胎珐琅工艺,蓝白配色,师生配色方案与西安临大同。上方横向“国立西北”,下方纵向“联合大学”。

西北联大时期的校徽

1939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改组,正式成立西北师范学院,李蒸任院长。西北师范学院徽章同样为倒三角形,铜胎珐琅、蓝白配色。此外,西北师院的木铎形象,几何纹与雕刻花纹改用白色,铎面中间横向加入“西北师院”四个篆体字,以示区分。

西北师院时期的校徽

1941年西北师院木铎校徽

1945年,抗战胜利,西北师院师生300余人回北平复校。但受到国民政府阻挠,这部分师生先在北平成立北平师范学院。这一时期,北平师院的徽章沿用西北师院的徽章,仅将“西北”改为“北平”。

北平师院时期的校徽

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北平师院于1948年11月改称北平师范大学。学校制作了一批新校徽让学生佩戴。校徽将三角徽章与木铎徽章进行融合,“师大”二字作出框处理,形式新颖独特。

1948年北平师大校徽新时期百花齐放的徽章

1949年,北平解放。10月1日,北平更名北京,北平师大更名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为与旧时代区分,1950年3月,学校制作了一批铜烤漆新校徽。校徽总体延续1948年校徽风格,保留师大、木铎元素及蓝白配色的同时,将三角形改为圆形,并加入麦穗、齿轮、红星,尽显新时代的风采。

1950年过渡时期的校徽

1950年9月,应林砺儒校长之请,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了校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黎锦熙先生过目后,从主席所写三行中挑选一行,由证章厂以铜烤漆工艺制作,徽章呈长方形,长4.7厘米,宽1.5厘米。校名徽章的配色分为三种,本科生为白底红字,教师及研究生为红底白字,教职工家属为绿底白字。是年10月1日国庆节,大家都佩戴着新校徽,喜气洋洋地参加了庆典游行。

五十年代本科生校徽

1952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各级学校校旗、证章式样的原则规定》,明确各级学校不必制定校徽,已经制定了的,不再继续使用;证章原则上规定为长方形,只需标明校名,不必另加图案。根据规定,北师大从此以后只有校名牌,再无木铎徽。不过,从1954年到1965年,北师大连续十余年制作并发放了“北京师大”的纪念章。

五六十年代纪念章

纪念章主体图案是一本展开的书籍,书籍上写有主席亲笔题写的“北京师大”,书籍上方为红星、麦穗、齿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校徽的使用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进入八十年代,除了重新制作学校名徽章外,北师大主要流行两款徽章。

第一款为“顾明远款”。它是顾明远先生(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在负责师大对外接待过程中,结合老师大的校钟而设计,并由教务处文永涛老师通过艺术加工制成。

八十年代“顾明远款”校徽

另外一款为绿色方形,铝合金材质的徽章,设计独特。由青苗、梅花、“北京师大”的汉语及拼音组成。

八十年代方形校徽

进入九十年代,还出现了一款“京师大”校徽。2000年以后,北师大先后两次对校徽进行了规范。2002年的立体化校徽恢复了1934年木铎的中心地位,2007年的扁平化校徽图样,则成为沿用至今的校徽图形。

九十年代“京师大”校徽

除供师生正式佩戴的徽章外,北师大也会在特定年份推出纪念章。

女高师和辅仁大学校徽

除北师大主干外,女师大、辅仁大学也是北师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所学校在并入北师大之前,也有自己的徽章。

不管是女子师范时期,还是女高师时期,女师大均以葵花襟章作为学校徽章。襟章为银质,由葵花主体和月牙挂饰组成,月牙上写有校名。只不过校徽上的校名有变化:1919年以前是“北京女师范”,1919年后是“北京高女师”——这个与校名“女高师”看似颠倒的文字摆放顺序,实则突出“高”字,即“高等”之意。“北京女高师”的徽章照片,如今也可见于北师大校史馆。

“北京女师范”校徽

“北京女高师”校徽

1924年,北京女高师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女师大时期未见徽章实物,但女师大足球队服中,有篆书“女师大”盾徽图样,似为当时校徽。

辅仁大学成立于1925年,在28年的独立发展史中,校徽演变自成体系。但总体上也符合北师大“圆形—盾形—角形—匾形”的规律。

(原标题:徽章里的北师大历史)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董子千

流程编辑:TF063

孔夫子的专用称呼,你知道几个?

孔夫子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文化人物,受到历朝历代文人志士的敬仰,形成了大量专门称呼孔夫子的称号,你知道几个呢?

‬至圣

《史记·孔子世家论》里曾说过“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所以一般来说都认为至圣指的是孔子。

至圣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最牛的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就是仅次于至圣的圣人。

‬大成

大成是“集古今先贤之大成”的意思,宋徽宗将孔庙主殿改成大成殿以后,大成也成为孔子的称号。如果你看到大成广场之类的名字,没有特指的情况下都是纪念孔子。

‬文宣王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又下制曰:‘弘我王化,在乎儒术。孰能发挥此道,启迪含灵,则生人已来,未有如夫子者也。……夫子既称先圣,可追谥为文宣王。宜令三公持节册命,应缘册及祭,所司速择日,并撰仪注进。其文宣陵并旧宅立庙,量加人洒扫,用展诚敬。其后嗣可封文宣公……’”

开元二十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是宣扬文教,挥弘王化的意思。

‬素王

《汉书·董仲舒传》:“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素,空、虚,指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东汉王充说:“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

素王指的是无冕之王,孔子有王者德行,没有王者权位,所以叫素王。

‬天之木铎

出自论语: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是古代用于宣布政教法令的铜质木舌大铃铛。天之木铎意思是上天让孔子宣言教化。

万世师表

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意思是孔子品学兼优,可以为千秋万代效法。

‬斯文在兹

出自《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丧斯文也,复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意思是孔子继承文武周公的文化传统,是道统继承人。

‬万仞宫墙

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这是子贡赞扬孔子的话,说孔子学问高深,非常人所及。

‬生民未有

出自《孟子》“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是孟子称赞孔子的话,形容自有人类以来,孔子最伟大。

‬与天地叁

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意思是与天地并列,天地孔子,世间万物top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