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孙膑属什么生肖(孙膑属什么生肖属相)

时间:2023-10-22 14:25:17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容 貌

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

社会关系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

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他是秦国大将。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市长。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

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

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偷梁换柱:田忌赛马显智慧

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将军田忌。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孙膑就给田忌出主意说:“我有办法能让你赢了齐威王。”于是田忌和齐威王以一千两黄金为赌注,又开始了新的一场比赛。孙膑调整了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肯定是输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获胜了。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这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终于赢了齐威王。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计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机会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齐威王在听了孙膑的兵述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孙膑也就由此开始了他的辉煌军事生涯。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露锋芒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事重镇山东定陶的平陵。刚开始,孙膑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直到庞涓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指挥齐军直捣魏国首都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庞涓部队必经河南长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釜底抽薪:增兵减灶报旧仇

12年后的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河南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计策,再次派孙膑领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想与孙膑主力决一雌雄时,孙膑避其锋芒,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怯战,下令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在山东省莘县马陵道设下伏兵,他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身负重伤,拔出佩剑自杀了。孙膑此役不但报了刖刑旧仇,而且名声大振。

走为上计:遁世避祸留英名

孙膑和田忌屡战屡胜,引起了时任齐国丞相邹忌的嫉妒。邹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却心胸狭窄,他觉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孙膑的威胁,所以设计除此二人。

齐威王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于是齐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东临淄,准备在那审问田忌。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就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诬陷,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清君侧”,驱逐邹忌。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救援的部队纷纷赶来,也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国。

结尾

孙膑在田忌攻打临淄之前就走了。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英名。孙膑公元前316年去世,在山东省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有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孙膑的墓地。

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容 貌

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

社会关系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

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他是秦国大将。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市长。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

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

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偷梁换柱:田忌赛马显智慧

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将军田忌。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孙膑就给田忌出主意说:“我有办法能让你赢了齐威王。”于是田忌和齐威王以一千两黄金为赌注,又开始了新的一场比赛。孙膑调整了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肯定是输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获胜了。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这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终于赢了齐威王。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计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机会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齐威王在听了孙膑的兵述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孙膑也就由此开始了他的辉煌军事生涯。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露锋芒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事重镇山东定陶的平陵。刚开始,孙膑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直到庞涓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指挥齐军直捣魏国首都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庞涓部队必经河南长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釜底抽薪:增兵减灶报旧仇

12年后的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河南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计策,再次派孙膑领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想与孙膑主力决一雌雄时,孙膑避其锋芒,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怯战,下令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在山东省莘县马陵道设下伏兵,他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身负重伤,拔出佩剑自杀了。孙膑此役不但报了刖刑旧仇,而且名声大振。

走为上计:遁世避祸留英名

孙膑和田忌屡战屡胜,引起了时任齐国丞相邹忌的嫉妒。邹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却心胸狭窄,他觉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孙膑的威胁,所以设计除此二人。

齐威王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于是齐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东临淄,准备在那审问田忌。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就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诬陷,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清君侧”,驱逐邹忌。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救援的部队纷纷赶来,也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国。

结尾

孙膑在田忌攻打临淄之前就走了。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英名。孙膑公元前316年去世,在山东省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有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孙膑的墓地。

十二生肖到底起源于何处?为什么龙是里面唯一的虚构生物?

顺着标题,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个疑问:十二生肖都是真实存在的动物,为什么只有龙是虚构的?有些人甚至由此推导出,龙可能是一种已灭绝的古生物,中国先民见过最后残余的种群,所以才将其与鼠牛虎兔等常见动物并列。

而另一派则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十二生肖就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而是舶来品,完全有可能以讹传讹。

“十二生肖西来说”,最早可以追溯至年间。如郭沫若就曾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说:“此肖兽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伦、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是也。”郭沫若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传入中国。

这确实是当年非常流行的说法,毕竟年间的历史考古学界,西来说和疑古派炙手可热。

西来说与疑古派

所谓“西来说”,就是认为中国不是原生文明,是古巴比伦或古印度的分支。当时甚至有学者考证出了三皇五帝,分别对应哪几位两河国王。

而所谓疑古派,则认定中国史料存在严重问题,越往前越不可信,是层层叠加的伪史。

经过近百年的考古挖掘和近年的古DNA鉴定,西来说已失去市场。如今偶尔还能在网上看到一些神论,声称“夏朝就是古埃及”“朝歌就是摩亨佐达罗”,其源头正在于此。

而疑古派曾以深厚的考据功底,怀疑商朝不存在,伊尹是篡国上位被杀;又力证孙子和孙膑是同一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孙膑兵法》;还认为《尉缭子》是伪书,隋朝人编的;《老子》成书于汉代,在《庄子》之后,等等诸如此类颠覆传统的看法……

然而疑古派提出的这些新看法,后来又大多被考古推翻了:殷墟证明商朝存在,且甲骨文隆重祭祀伊尹;银雀山汉墓同时挖出了《孙子兵法》和失传的《孙膑兵法》;银雀山汉墓也出土了《尉缭子》,和隋代以后的传世版本基本一致;郭店楚简挖出了远早于庄子时代的《道德经》,根据版本学估算成书年代应该是春秋晚期……

但这毕竟是今天的我们,史学界看不到这么多出土文献,所以疑古流行也是难免的。

比如十二生肖这个问题,不少史学家都坚定认为,十二生肖是从埃及、两河或者至少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并非汉地原创。

秦简中的十二生肖

但出土文物或不支持这一看法: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和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墓,分别发掘出土了简书,两批秦简均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称之为《日书》。

其中放马滩秦简所载生肖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

睡虎地秦简所载生肖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原简漏抄生肖)、巳蟲、午鹿、未马、申环(猿)、酉水(雉)、戌老羊、亥豕。

2000年,湖北随州孔家坡出土过一批秦汉简日书,其中数术简703枚,内容基同于睡虎地、放马滩秦简《日书》,可以互相比勘。这批简牍记录的十二生肖顺序则为:鼠、牛、虎、鬼、蟲、虫、鹿、马、玉石、水、老火、豕。

三版十二生肖都已经与传世说法非常接近,只是放马滩版本里出现了两个鸡,其中“巳鸡”应是传抄错误;而三个版本里都没有出现龙,可以看出最早的十二生肖就是没有龙的;但是里面同时出现虫和蟲可能让人困扰,这其实是简体字的问题:虫字本为虺(意为毒蛇)的本字,直到简化字颁行才将“虫”作为“蟲”的简体。

所以在秦汉时期的人看来,巳对应的动物应该是虺(毒蛇),这与今人一致:而辰对应的动物却是“蟲”(简体虫)——不过这里的“虫”并不是今人理解的昆虫,《说文解字》释;“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可见秦汉时“虫”可以用来泛指一切有足动物。而龙为鳞虫之长,后来取代“虫”,就像“蛇”取代“虺”一样,也算是情理之中。

传世文献中,成系统的十二生肖记录,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与今天的已经完全一致。这也是全世界记录中,龙第一次出现在十二生肖中。

十二生肖,东西方两个系统

现在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十二生肖到底起源于何处,为什么里面只有龙是虚构的?

后一个问题上面其实已经回答,那就是龙本来不在十二生肖里面,是东汉才塞进去的。

至于前一个问题,我们还需看一下各文明的十二生肖排序:

印度:鼠、牛、狮、兔、那伽(眼镜蛇)、摩睺罗伽(蟒蛇)、马、羊、猴、迦楼罗(金翅鸟)、狗、猪;

两河:牡牛、山羊、狮、驴、蜣螂、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埃及:牡牛、山羊、猿、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狮子、鹰;

希腊:牝牛、山羊、狮、驴、蟹、蛇、犬、鼠、鳄、红鹤、猿、鹰。

答案很显然,世界各国的十二生肖,应该至少存在两个系统——埃及、希腊、两河是一套,中国和印度是另一套。当然,这两个系统之间有六个元素即老鼠、牛、山羊、蛇、猿猴、狗是共同的,狮与虎也是同科(猫科)、马与驴也是同属(马属),提示这两个系统可能是同源的或两者之间有源流演化关系,当然不同源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从天文历法上来看,两河的十二生肖源于我们熟悉的黄道十二宫;而中国的十二生肖,应当是为了与十二地支相配才产生。地支的起源则是木星纪年法:中国古代观测到,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11.862年)。于是把木星轨道等分为12个部分加以命名,这就是地支。当然,黄道十二宫与木星公转周期之间可能是有关系的。

最早关于十二生肖的记录,是在中国出土的,这一点已没有疑问。至于印度和中国到底谁为东方式十二生肖的起源地,目前还无法下最终定论。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容貌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社会关系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他是秦国大将。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市长。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偷梁换柱:田忌赛马显智慧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将军田忌。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孙膑就给田忌出主意说:“我有办法能让你赢了齐威王。”于是田忌和齐威王以一千两黄金为赌注,又开始了新的一场比赛。孙膑调整了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肯定是输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获胜了。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这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终于赢了齐威王。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计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机会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齐威王在听了孙膑的兵述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孙膑也就由此开始了他的辉煌军事生涯。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露锋芒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事重镇山东定陶的平陵。刚开始,孙膑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直到庞涓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指挥齐军直捣魏国首都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庞涓部队必经河南长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釜底抽薪:增兵减灶报旧仇12年后的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河南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计策,再次派孙膑领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想与孙膑主力决一雌雄时,孙膑避其锋芒,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怯战,下令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孙膑在山东省莘县马陵道设下伏兵,他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身负重伤,拔出佩剑自杀了。孙膑此役不但报了刖刑旧仇,而且名声大振。走为上计:遁世避祸留英名孙膑和田忌屡战屡胜,引起了时任齐国丞相邹忌的嫉妒。邹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却心胸狭窄,他觉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孙膑的威胁,所以设计除此二人。齐威王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于是齐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东临淄,准备在那审问田忌。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就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诬陷,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清君侧”,驱逐邹忌。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救援的部队纷纷赶来,也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国。结尾孙膑在田忌攻打临淄之前就走了。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英名。孙膑公元前316年去世,在山东省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有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孙膑的墓地。

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容 貌

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

社会关系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

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他是秦国大将。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市长。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

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

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偷梁换柱:田忌赛马显智慧

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将军田忌。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孙膑就给田忌出主意说:“我有办法能让你赢了齐威王。”于是田忌和齐威王以一千两黄金为赌注,又开始了新的一场比赛。孙膑调整了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肯定是输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获胜了。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这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终于赢了齐威王。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计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机会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齐威王在听了孙膑的兵述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孙膑也就由此开始了他的辉煌军事生涯。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露锋芒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事重镇山东定陶的平陵。刚开始,孙膑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直到庞涓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指挥齐军直捣魏国首都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庞涓部队必经河南长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釜底抽薪:增兵减灶报旧仇

12年后的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河南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计策,再次派孙膑领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想与孙膑主力决一雌雄时,孙膑避其锋芒,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怯战,下令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在山东省莘县马陵道设下伏兵,他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身负重伤,拔出佩剑自杀了。孙膑此役不但报了刖刑旧仇,而且名声大振。

走为上计:遁世避祸留英名

孙膑和田忌屡战屡胜,引起了时任齐国丞相邹忌的嫉妒。邹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却心胸狭窄,他觉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孙膑的威胁,所以设计除此二人。

齐威王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于是齐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东临淄,准备在那审问田忌。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就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诬陷,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清君侧”,驱逐邹忌。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救援的部队纷纷赶来,也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国。

结尾

孙膑在田忌攻打临淄之前就走了。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英名。孙膑公元前316年去世,在山东省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有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孙膑的墓地。

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容 貌

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

社会关系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

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他是秦国大将。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市长。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

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

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偷梁换柱:田忌赛马显智慧

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将军田忌。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孙膑就给田忌出主意说:“我有办法能让你赢了齐威王。”于是田忌和齐威王以一千两黄金为赌注,又开始了新的一场比赛。孙膑调整了三个等级的马的比赛顺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肯定是输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获胜了。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这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终于赢了齐威王。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计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机会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齐威王在听了孙膑的兵述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孙膑也就由此开始了他的辉煌军事生涯。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露锋芒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事重镇山东定陶的平陵。刚开始,孙膑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直到庞涓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指挥齐军直捣魏国首都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庞涓部队必经河南长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釜底抽薪:增兵减灶报旧仇

12年后的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河南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计策,再次派孙膑领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想与孙膑主力决一雌雄时,孙膑避其锋芒,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怯战,下令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在山东省莘县马陵道设下伏兵,他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身负重伤,拔出佩剑自杀了。孙膑此役不但报了刖刑旧仇,而且名声大振。

走为上计:遁世避祸留英名

孙膑和田忌屡战屡胜,引起了时任齐国丞相邹忌的嫉妒。邹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却心胸狭窄,他觉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孙膑的威胁,所以设计除此二人。

齐威王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于是齐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东临淄,准备在那审问田忌。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就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诬陷,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清君侧”,驱逐邹忌。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救援的部队纷纷赶来,也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国。

结尾

孙膑在田忌攻打临淄之前就走了。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英名。孙膑公元前316年去世,在山东省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有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孙膑的墓地。

六分钟读懂孙膑一生,身残志不残,忍辱负重大仇得报

他 出身名门之后,少年孤苦,据说是孙武的后人。他 师承鬼谷子,精通韬略兵法。他 少年单纯,被同窗陷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却名扬天下。他 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世人称孙膑。他 是我国历史上继孙武后最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大家好,我是阿猪说历史,六分钟带你读懂孙膑的顽强奋斗的一生。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真实姓名无人知晓,因受膑刑,所以称之为孙膑,孙武的后代,孙武死后100多年而有孙膑。

孙膑生活的时期是我国历史极不寻常的时候正经历着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变革中。据说孙膑少年时代生活孤苦,放牛,种地养猪,什么活都干过。在这么一个年代,孙膑决心习武,当兵为国立功。

就拜师鬼谷子,学习兵家军事谋略。鬼谷子疼爱孙膑,就把孙子兵法13篇传授给他。庞涓是孙膑的同学,为人浮夸自负,心胸狭隘。庞涓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相应魏惠王的招贤先行出山入仕,不久就做了将军,飞黄腾达。

后来孙膑也下山,来一起共事。但是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见孙膑在魏惠王面前日益活跃,生怕自己失宠,还得知鬼谷子把兵书13篇传了给他,更加妒恨。便设计陷害孙膑。

在魏惠王面前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阴谋叛变,惠王震怒,对孙膑施以“膑刑”,在他脸上刺字,并挖出了两个膝盖骨,使孙膑成了终身残废。

孙膑被处膑刑以后,庞涓把他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并大献殷勤,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孙膑不知就里,对庞涓感激涕零。庞涓就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这本书。孙膑因无抄录手本,只依稀记得一些。庞涓就弄来木简,让他抄录成书。准备在事情完成之时,断绝食物的供给把他饿死,人不知鬼不晓、干净俐落地结果孙膑的性命。但是,庞涓打发来服役的童仆儿可怜孙膑无辜受害,偷偷地把庞涓暗算孙膑的诡计告诉了孙膑。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实面目。

孙膑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内心愤恨异常。为了麻痹庞涓,他开始装疯,并借机烧掉了已经写出的兵书。在齐国使臣淳于髠的帮助下,孙膑藏在车中,逃回齐国。孙膑就像是如今刚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学子一样,满心怀揣着纯真和美好。但是现实社会往往会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孙膑被现实狠狠地教训了一通,往往伤害你的人,就是你最亲近的人。在回到自己的家乡齐国之后,孙膑被齐国使臣引荐给了当时的齐国大将田忌,并获得田忌的赏识,成功地成为了田忌的军师。

孙膑经常与田忌谈论政治、形势、兵法,他卓越的才识,聪敏的谈吐使田忌大加赞赏。

齐威王平时处理完国事,经常和田氏宗族的各位公子们比赛骑马射箭,以此为乐,大将田忌的赛马马力不佳屡赛屡败,输掉了不少金子。孙膑发现比赛的马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他用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而分别用上等马中等马对上等马下等马。结果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胜利令齐威王惊讶不已。田忌借机向齐威王举荐了孙膑。齐威王很高兴,想用孙膑为将,孙膑不同意,就拜其为师。

田忌赛马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有时候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调整,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

公元前354年,赵国向卫国进攻,迫使卫国屈服。卫国是附属于魏国的,为了保护魏国,魏惠王,派庞涓率兵八万攻打赵国,一口气打到赵国的首都邯郸。

赵国无奈之下,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后,下令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达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高唐的部队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以小部分士兵的性命作为诱饵,迷惑齐军,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结果真的大败齐军,但是在齐国疯狂的援军支援,以及魏国都城的强力防御之下,田忌最终也只能够无奈的选择了撤退。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庞涓攻打韩国,韩国五战五败,韩向齐国求援。其将田忌接受孙膑建议,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双方在魏国境内激烈交战。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不知是计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在马林狭隘的山道上设下伏兵。并在大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几个大字。果然,庞涓率军赶到,这时埋伏在山道两边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死者不计其数。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魏国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孙膑的军事谋略为齐国称霸起了重要作用。孙膑一生的抱负,在马陵之战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从此名扬天下。

回国之后孙膑拒绝加官进爵,还要求免除军师的职务。过起隐居的生活。晚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军事理论的研究上,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

点这观看视频

今天的历史故事就讲到这。

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是怎样看待这位历史名人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