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眉毛看相

青云得路(青云得路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1 19:45:43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民间故事:鲤鱼跳龙门

中国民间故事之鲤鱼跳龙门

在上古时期,洪水频发,大禹受命治水,他采取疏通河道的办法,使得不少地方的山洪有了奔泻之处。一日,大禹又勘察到一处山洪堵塞之地,那就是龙门山。龙门山高耸入云,拦住了奔腾的黄河,致使黄河倒流,洪水泛滥。于是大禹带着数百位将士开山泄洪,终于在山间打开了一个豁口,黄河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大禹给这个豁口起名“龙门”。

龙门凿成后,上游的百姓不但不再受洪水的侵害,还能欣赏到飞瀑的美景。而生活在河中的水族们,却只能在下游地区寄居了,它们觉得十分不公平。这时,大禹告诉它们:“只要能够跃上龙门,就能变成一条龙。”

水族们闻此消息,争论不已。

“太好了,我们就能变成龙了!”

“龙门这么高,我们怎么可能跳得上去呢?”

在争执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去尝试,因为龙门实在是太高了,一不小心摔在悬崖上,肯定会摔个粉身碎骨。

一条娇小的红鲤鱼听说了这件事,自告奋勇地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就让我来为大家跳一次吧!”大家一看,是一条不起眼的红鲤鱼,都嘲笑它说:

“连水里的鲟(xún)鱼都跳不过去,你一条小小的鲤鱼怎么可能跳得过呢?”

“它真是一条不知天高地厚的红鲤鱼啊!”

下起了暴雨,红鲤鱼就借着这云雨向前游走。突然,一道闪电在空中擦出火花,正好落在红鲤鱼的尾巴上,尾巴燃烧起来,河里的鱼儿们见了,都吓得躲到水里面去了。红鲤鱼忍着断尾之痛,继续向高飞跃,在越过龙门的一刹那,红鲤鱼只觉得自己尾巴发热,回头一看,竟然长出了龙的尾巴,再一变,又生出了龙的头。这下,红鲤鱼可彻底变成了一条威风的巨龙了。“原来大禹没有骗我们,只要越过了龙门,真的能变成龙啊!”

红鲤鱼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下游的鱼儿们,它飞到龙门下面,召唤它的伙伴。鱼儿们见来了一条龙,都不敢出来。龙向它们喊道:“不要害怕,我就是那条红鲤鱼啊!我刚刚跳过了龙门,变成龙了。”大家一听,纷纷从水中探出头来,打量着这条巨龙。

红鲤鱼给了大家勇气和信心,其他的鲤鱼也纷纷尝试起来。果真有不少的鲤鱼跳过了龙门,变成了龙。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一些鲤鱼不幸掉下来,摔在了悬崖上,把头撞出了瘀青,留下了一个黑疤。现在要是仔细看,还能发现黄河下游的一些鲤鱼头上有一些黑疤的痕迹呢!

至于第一条跃过龙门的红鲤鱼,它可成为了水族中的英雄,每条鱼儿出生的时候,水族的长老们都会把这个故事说给它们听,鼓舞它们做一条勇敢的鱼儿。

不久,这个故事传到了人们的耳朵里,人们也把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孩子听:“你们要像那条红鲤鱼一样,虽然出身平凡,但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够跃过龙门,变成一条巨龙的。”孩子们都点点头,表示要向红鲤鱼学习。

后来,那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们,也纷纷把红鲤鱼当作自己的榜样。他们在诗中写道:“但愿鱼化龙,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宫。”谁承想,一条不起眼的红鲤鱼因为自己的勇气,最终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榜样呢!#历史寓言小故事# #万物史话山川篇# #神话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薛宝钗被家族“绑架”,无儿无女遭贾宝玉抛弃,金簪二字概括一生

看过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判词,会发现两个问题,第一,钗黛二人判词在一起。第二,对薛宝钗的形容是“金簪”不是金钗。金簪和金钗功能类似并非同一种,曹雪芹为什么在判词中用金簪而不是更贴切薛宝钗的金钗呢?下面聊聊。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脂砚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判词图画中,薛宝钗化身成“一股金簪”置于雪下,对应“金簪雪里埋”。按说金钗要比金簪合适。曹雪芹用金簪不用金钗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薛宝钗才是薛家男儿

(第四回)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肤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从甄士隐将甄英莲当儿子养,再到林如海将林黛玉当儿子养,到薛宝钗仍是女儿强于儿子,还是儿子一般抚养。再结合王熙凤男儿名、男儿养。《红楼梦》末世男子不如巾帼的态势,大有两晋士族高门男子畏马如虎的可笑讥讽。

曹雪芹借金簪喻薛宝钗,在于簪多为男子所配,而钗是女子专属。用金簪形容薛宝钗,仿佛花木兰易钗而弁(biàn),指出薛宝钗才是薛家希望。“金簪雪里埋”隐喻末世薛家的重担被薛宝钗男儿一般一肩扛。

薛宝钗一生悲剧,是被迫随母兄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她不自由为家族牺牲的委屈,最终在《柳絮词》中宣泄而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上青云不为了荣耀显达,只是想自由。与林黛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异曲同工,是二女共同的向往和渴望。

第二,“金簪子掉井里”

(第三十回)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金钏儿投井而死,恰似“金簪子掉井里”。她死后穿着薛宝钗的两件新衣服入殓,与其说金钏儿死,不如等同薛宝钗“死”。

林黛玉对贾宝玉在金钏儿生日当天去水仙庵祭拜不以为然,还用《荆钗记》故事嘲讽,一如平时讥讽薛宝钗。可见金钏儿与香菱一样,影射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另一版“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金钏儿穿薛宝钗衣服下葬,等同于薛宝钗逝去的前半生。井和棺材都暗示薛宝钗走不脱的牢笼。她困在贾家七八年图谋金玉良姻,属于她的青春早已如“金簪子掉井里”般死去。

第三,孤身一人结局

两股为钗,一股为簪。钗代表成双对,簪代表形单影只。

黛死钗嫁,根据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暗示,薛宝钗成亲之日,正是贾母去世之时。

贾母去世,宝玉宝钗夫妇需要守孝一年,贾家不久抄家,贾宝玉离家出走,薛宝钗连生儿育女都不可能。

贾宝玉离家出走就剩宝钗一人。参考甄士隐妻子封氏在娘家孤寂的人生,加之贾母看到蘅芜苑雪洞一般的“寡妇”房间,都暗示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家出走后的余生是孑然一身孤独终老。

曹雪芹用“金簪”而不是“金钗”,是薛宝钗一生悲剧的真实写照。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姜太公钓鱼台│跨越千年的渔樵问答

渭水渔夫

姜太公,字牙,或尊称子牙,其先人伯夷封于吕,以国为氏,因而也称吕尚。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西周间的一个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先驱人物。为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他以文韬武略,不畏天命、不惧鬼神、顺势进取,佐周灭纣。以首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的千载业基,受到永世赞誉。

武吉,本是樵夫出身,后拜姜太公为师,其受封为"武德将军"一职。在《诗经.小雅.六月里》”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真实的武吉不仅战功赫赫,据说还是《诗经》的作者或编纂者。他们的相遇,堪称三千年前的渔樵问答。

樵夫把一担柴放下,近前少憩。

问曰:“老丈,我常时见你在此,执竿钓鱼,我和你像一个故事。”

太公曰:“像何故事?”

樵夫曰:“我与你像一个‘渔樵问答’。”

太公大喜:“好个‘渔樵问答’。”

樵夫曰:“你上姓?贵处?缘何到此?”

太公曰:“吾乃东海许洲人也。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樵夫听罢,扬笑不止。子牙问樵子曰:“你姓甚?名谁?”

樵夫曰:“吾姓武,名吉,祖贯西岐人氏。”

太公曰:“你方才听吾姓名,反加扬笑者,何也?”

樵夫曰:“你才才言号飞熊,故有此笑。”

太公曰:“人各有号,何以为笑?”

樵夫曰:“当时古人,高人,圣人,贤人,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如风后、老彭、傅说、常桑、伊尹之辈,方称其号;似你也有此号,名不称实,故此笑耳。我常时见你绊绿柳而垂丝,别无营运,守株而待兔,看此清波,无识见高明,为何亦称道号?”樵夫言罢,却将溪边钓竿拿起,见在线叩一针而无曲。

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智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问子牙曰:“你这钓线何为不曲?古语云:‘且将香饵钓金鳌。’我传你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在线又用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是知鱼至,望上一拎,钩挂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似这等钩,莫说三年,便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可见你智量愚拙,安得妄曰飞熊!”

太公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