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24小时时辰(24小时时辰表)

时间:2023-10-05 19:02:43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不容忽视的“时间营养学”

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日本《新潮周刊》8月24日一期刊发题为《不容忽视的“时间营养学”》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预防骨质疏松症是关乎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课题。牛奶、奶酪和酸奶含有丰富的钙,纳豆富含促进骨骼合成的维生素K。那么,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角度考虑,什么时间喝牛奶和吃纳豆更有效果呢?

答案是晚餐时间。这是因为人体在夜晚对钙的吸收率比早晨高,造骨作用主要发生在夜间。

比起“吃什么食物”,更重视“在什么时间吃”,这就是时间营养学的思维模式。

广岛大学医学科学研究科特聘教授柴田重信表示,在“食品与健康”相关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时间”这个视角相对欠缺。

可能有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预防代谢综合征,对吃的食物非常在意,但一直瘦不下来;为了防止生病,一直在吃对健康有益的食物,却总是没有效果。这是因为虽然吃的“内容”没有问题,但吃的“时间”错误。

遵循生物钟规律

我们身体内的生物钟大致有以下三种:位于脑的视交叉上核的主生物钟、位于除视交叉上核以外的脑部区域的脑生物钟、分布于身体各个脏器内的末梢生物钟。若以管弦乐打比方,则主生物钟是指挥者,脑生物钟和末梢生物钟是演奏者,由此奏响一整天的旋律。

使体内生物钟像齿轮一样转动的是时钟基因。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因时钟基因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生物钟作用下,人们在清晨醒来,中午充满活力,夜间节奏放缓,为就寝做准备。体内各处分布的生物钟互相关联,奏出美丽的和声,维持着人体的和谐。若摄取营养时不遵循生物钟运行规律,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生物钟的周期是24.5小时,而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所以每天必须要修正这0.5小时的偏差。也就是说,每天早上起床后有必要对体内生物钟进行重置。

首先,清晨的阳光很重要。阳光从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传递至视交叉上核,产生刺激作用,主生物钟被重置。

另外,早餐也非常重要。早晨进食可以刺激肝脏等末梢神经发挥作用。若没有吃早餐,末梢生物钟仍处于休眠状态,则生物钟的节奏被打乱。另外,若不吃早餐,体温不上升,则加速脂肪燃烧的酶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以近5万名35至69岁的日本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吃早餐不到六天的人与每周吃早餐六天以上的人相比,前者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后者的1.26倍。

早餐适合吃什么?

既然早餐如此重要,那么早餐吃什么食物比较好呢?

能产生较大能量推动生物钟运转的,是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食物。可能会有人担心:血糖值的上升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关,若摄取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食物,会不会引发高血糖呢?

确实,午餐和晚餐时段血糖值上升容易导致肥胖。但在生物钟作用下,早晨是胰岛素降低血糖值效果最好的时段,因此无需太在意血糖值的上升。早餐吃白米饭是合适的。

另外,摄取蛋白质可以促进人体分泌1(IGF-1)。它像胰岛素一样可以使生物钟运转起来,所以富含蛋白质的纳豆等豆制品和肉类也适合当早餐。

如前所述,若从预防骨质疏松的角度来看,晚餐吃纳豆更有效果,而从增肌和促进生物钟运转的角度而言,早餐吃纳豆更有效果。吃纳豆的时间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可以说这正是时间营养学的生动例子。

大家有没有在深夜突然特别想吃方便面的经历呢?这也是生物钟在起作用。深夜人体容易分泌多巴胺,进食以糖类和类脂质为主的方便面,可以使人倍感幸福,并且令人上瘾。

12小时“轻断食”

从时间营养学角度讲,从晚餐到次日早餐,要有12个小时的断食时间。

现在流行的一种减肥法是“轻断食”,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吃东西。不少人尝试“轻断食”却没有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弄错了断食时间。从晚餐后到次日早餐前断食的做法最符合生物钟规律。

也有报告指出,比起限制热量,设置不进食时间的轻断食更具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在断食期间,不要摄入糖分等,这能节约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的胰脏也可以得到休息。起床后吃早餐即使会让血糖升高,但由于胰脏状态好,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能将血糖值降下来。

设定符合生物钟规律的断食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显示,断食11个小时效果不大,而断食12个小时与断食13个小时的效果相近。推荐断食12个小时:早晨8点吃早餐,晚上8点吃完晚饭,这样的时间点也方便记忆。

基于时间营养学的最佳健康法是:早起、吃早饭和早睡。生物钟以早上为起点开始转动,一个人突然想早睡也无法做到,只有早起才能实现早睡。

可能不少人会觉得,这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吗?然而,现代人连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都难以做到。

人类是昼行性生物,我们的祖先靠狩猎为生,过着晨起夜寐的生活。由于夜晚黑暗无法狩猎,自然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断食时间也可以保证生活方式符合生物钟规律。

随着人类大脑新皮质进化,新工具被发明出来,通过对火和电的利用,在夜晚也可以开展活动。另外,随着大脑变得更加“聪明”,人们开始采取从生物钟的角度看“愚蠢”的行为。

例如,熬夜。到了晚上,在主生物钟的指示下,松果体分泌出褪黑素促使人睡眠。但人类在发明电后开始熬夜。为了进入心仪的学校而熬夜学习,这可能是“聪明的选择”。但在熬夜学习期间,褪黑素逐渐不再产生,人们变得睡不着觉。没有其他昼行性生物会采取如此“愚蠢”的行动。

综上所述,如果过着作为生物而言理所当然的生活,那么没有问题。但其实人类渐渐地不再过这种生活。正因如此,培养时间营养学意识,注意在生活中遵循生物钟规律,才能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编译/马晓云)

你知道现在的24小时对应的都是什么时辰吗?

#大有学问#我们现如今已经习惯了24小时的计时方式,在手机不离身的时候,无论何时,都能很精确掌握时间。

即便如此,让孩子们掌握一下古时的计时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今天的二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这个时辰是深睡眠期,如果在小说中,做坏事往往会选择这个时间段。

然后分别是丑时(夜里1-3点)、寅时(夜里3-5点)。

再接着就到了卯时(凌晨5-7点),古时候说的应卯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上班签到,古代公职人员上班还是挺早的,看起来还很辛苦呢。

接着是辰时(早上7-9点),巳时(上午9-11点),午时(11-13点)这时候一般是中午饭点时间,未时(下午13-15点)。

最后是申时(下午15-17点),这时候可以考虑晚餐,以前的人们用餐时间早,休息也早。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友情提醒:这时候可以吃些夜宵,古时也有夜市,古人也是一样的浪漫呢。亥时(21-23点)。

写起来挺麻烦,事实上记起来很简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希望大家都能熟记哦。

十二生肖对应12时辰

现在一昼夜是24小时,但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把两个小时化分成一个时辰,古天文学家在观察天地万物时,把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与12个时辰相结合起来,最后才确定了十二生肖。

下面和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夜半子时,正是老鼠频繁活动的时间,开始出来觅食,古人叫“子鼠”。凌晨1:00-3:00的时间属丑时,主人起来给牛填充草料,因为牛在夜间有吃草的习惯,故称“丑牛”。凌晨3:00-5:00的时间属寅时,正是老虎出没活动的时间,凶猛的老虎下山呼啸,所以叫“寅虎”。清晨5:00-7:00属卯时,天刚蒙蒙亮兔子出窝觅食,喜欢吃带露水的青草,俗称“卯兔”。清晨7:00-9:00属辰时,此时的天气容易起雾,有龙腾驾雾之势,旭日东升,阳光高照。俗称“辰龙”。上午9:00-11:00的时间属巳时,太阳高照,大雾慢慢消失,蛇开始出洞活动,俗称“巳蛇”。中午11:00-1:00属午时,野马崩腾,四处奔跑嘶鸣,俗称“午马”。午后1:00-3:00属未时,正是放羊的好时间,羊四处吃草,状肥自己,膘强肥状,故称“未羊”。下午3:00-5:00属申时,太阳偏西,猴子出入山林,嬉笑玩耍,所以叫“申猴”。下午5:00-7:00属酉时,太阳即将落山,鸡开始寻窝,上架就寝,俗称“酉鸡”。晚上7:00-9:00属戌时,人们劳作一天,开始关门休息,狗这时要看家护院,稍有动静,汪汪乱叫,俗称“戌狗”。夜间9:00-11:00属亥时,天很黑了,野猪也开始小心翼翼的活动着,生怕别的动物发现自己,偷偷的啃树根。俗称“亥猪”。

【讨论】十二生肖与12时辰,都是上古高人的大智慧的结晶,符合先人对宇宙万物及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12时辰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一天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和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的总结,可以说是独创于世的,现代人已把12生肖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天天都有新发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