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有文化内涵的班级名(有文化内涵的班级名称)

时间:2024-01-30 11:46:01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掌握这些教室布置技巧,打造出有温度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教师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地方,对于刚回归校园的同学们来说,缔造一间幸福、独特、有温度的教室,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别样的意义。

一间有温度的教室是怎样的?老师们又可以如何打造这个小小的空间呢?

创建一间“美好教室”,不光是指建设一间设施齐全的学习场所,还包括学生喜欢的教室环境,营造友好的人际交往,创设美好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学生们能够在这间教室里获得快乐成长,收获美好理想,为拥有未来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教室环境布置是一个比较全面、需要整体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所以,老师们设计的时候,要围绕班级理念,做好班级文化的整体规划——

· 将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和体现班级制度、行为观念的隐性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温度、有美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每次教室布置应当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比如学校开展的文化艺术节、朗诵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校园活动,班级倡导开展的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 每次主题布置和设计尽可能利用空间。

有了整体规划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展环境布置了。

01

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

一间教室的墙壁是会说话的,它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是展示一间教室精神生活的重要地方。

1. 黑板报

新学期第一期的黑板报可主要展示学生的假期收获、新学期的展望,包括新学期目标、读书笔记、旅行日志等。

还可设计成实用性板块,比如班级生活相关内容:晨读、图书推荐、榜样之星、学科知识等板块,也可根据学校活动主题和特定的节日、时期、文化主题,以创意绘画加文字的形式进行设计与布置。

图|昆明海贝中英文学校

2. 教室内墙

新学期,在教室内墙的布置上可主要以学生的新学期目标、心愿、榜样展示为主,利用卡纸制作或定制一些墙面的装饰元素,而后让班级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写下自己的新学期心愿或目标,甚至可以贴上每个学生的照片,增加环境氛围。

图|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

图|海青外国语实验学校、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3.教室外墙

根据假期提前布置的任务,新学期班级走廊的外墙可做同学们的优秀假期作业或作品的主题展。

图|昆明东庄小学

教室外墙的展示内容要把握两个原则:

一要体现班级生活的丰富性,可以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呈现学生的各种作品(晨诵的、绘本的、美术的、科学的……),可以按照专题形式出现,如童话专题、儿歌专题、旅游专题等,还可以是师生、亲子的作品,甚至是一个学生的个人作品展等。

二要通过展示让孩子有成就感,获得自信。展示的目的除了让别人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获得成就感。

图|德胜小学

教室外的墙上要有对教室的介绍,也就是要有一张“名片”。这张名片是班级文化浓缩的外显,一般会有班名、班级愿景、班级口号和一张合影,内容不求多,但必须是精华。

在合影的选择上,要把握两点:

第一,教室里的人要全,不仅有全体学生,还要有全体任课老师。

第二,照片要反映师生最好的精神状态,不必过分端正、死板,可以是在教室里的场景,还可以是大家一起参加校外活动、春游等的快乐场面。

02

让教室的角落变实用

要让教室环境变得温馨,有“家”的感觉,除了进行装饰性布置之外,还需要注重角落的实用性打造,角落里所摆放的置物柜、物品要能够给学生校园生活、学习带来便利和积极的影响。

教室内摆放的物品

教室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所需品,这些物品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购买,考虑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公益角、生活角

教室角落可以设置摆放学习用品,以备不时之需的公益角,摆放药箱、洗手液、纸杯、纸巾等物品的生活角,摆放清洁工具的卫生角等。

2.展示柜

班级布置给予了每个同学展示风采的机会和平台,也充分展示了老师们的智慧、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浸透出平等、宽容、激励、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

图|德胜小学

3.绿植

教室要为学生提供有生命力的绿植。孩子们学着照顾这些植物,不仅能培养爱心,还能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为写作积累素材。在一间教室生活久了,这些绿植也成为教室里的“一份子”,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4. 教室的图书角

朱永新老师曾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同样,一间教室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间教室的阅读水平。因此,孩子阅读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间教室的高度。

一间教室就是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图书可以放到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便于学生借阅就行。有些教室专门定做了书橱,既容易保存书籍,又方便阅读。

03

让教室拥有主色调

每一间教室在装扮布置时要有主色调。活泼愉快的暖色调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宁静清爽的冷色调比较适合高年级,一般情况下,主色不宜超过三种。

在规划教室的各个角落时,要考虑整体的色调风格、装饰风格,找准切入点后,再分块安排各个版面的内容。

图|梦竹小班 图|梦竹小班

如“梦竹班”,班级发展愿景——勤学、善思、笃志、明礼,班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室布置里不断拓展充实班级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选择材料和色彩时用深浅不一的“竹”颜色(绿色)营造绿意盎然的生机,并给教室适当留白,营造清爽宁静的氛围感。

教室布置,不停留在表面美化的功夫上,装饰与色彩不是越多越好,太多鲜艳而繁琐,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分散了注意力。

结合班名、班级文化内涵,找到一个主色、主元素进行适当装饰,营造班级环境要遵循“美育”原则,即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教室是学生的生活场、学习场和精神场。努力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室里潜心求学,勇敢筑梦,做一个温暖的人。

- END -

来源 | 新世纪,部分内容有增减(综合整理自网络)

往期好文推荐

期望!祝福!这些老师们的开学寄语感动满满

教龄满30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真的挺难!

新班级开学,从“破冰”开始

更多教学经验与资料干货,请关注教师阁楼

趣味前识字:名字探秘

汉字是最基本的书写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可能“谈字色变”,将汉字教育等同于机械识字,忽视了幼儿对汉字的自然认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阅读与书写准备”中提出,5—6岁幼儿应“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学习是以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支持幼儿获得“前识字”的经验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姓名”是幼儿认识自己的一部分,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在“趣味前识字:名字探秘”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的经验。

我的名字里有故事

幼儿从标记、学号开始,逐渐过渡到对名字的认识。大班幼儿处在读写萌发时期,不仅对自己的名字感兴趣,会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聊到自己的名字,而且会讨论“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是谁帮我起的”“我的名字有什么含义”等问题。通过开展家园活动,幼儿了解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和来历,每个名字都包含了家人最美好的祝福和期望。比如,睿睿说:“我的‘睿’字是聪明的意思,爸爸希望我很聪明。”

在分享自己的名字故事后,幼儿发现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的,还发现有些名字中的第一个字、音是相同的,如“张欢”和“张娜”,这让幼儿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由此引发了对“姓氏”的探究活动。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我姓关,还有姓关的吗?”“我们班姓什么的小朋友最多呢?”于是,幼儿在班级开展了姓氏大调查活动,发现“张”姓和“李”姓最多,有好几个人有相同的姓氏。于是,他们继续调查幼儿园其他人的姓氏,提出了更多关于姓氏的问题,如“大四班的赵李阳小朋友的名字中为什么出现了‘赵’‘李’两个姓?‘李’为什么是姓也是名呢?”“有的人名字是四个字的,他们姓什么呢?”在采访、询问、查阅资料后,幼儿发现可以跟爸爸姓,也可以跟妈妈姓,在起名字的时候,还可以把爸爸妈妈的姓氏组合在一起,传递的都是家人对自己的爱。名字是四个字的小朋友有的是“单姓”,还有的是“复姓”,比如“欧阳”“司马”。

在“姓氏”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理解了自己姓氏的独特性,而且感受到了中国姓氏的丰富内涵,更有意识地关注汉字。

糟糕,谁的名字丢了

幼儿对自己名字的探究兴趣更加深入,在区域游戏中也开始书写自己的名字。在一次活动后,诺诺在图书区的地上发现了一个被撕了一半的“氵”,她拿着这个丢失了的“汉字”询问:“这是谁的名字丢了?”正在游戏的幼儿都被诺诺吸引过去,围着“氵”展开了讨论,妞妞说:“不是我的名字,我的名字里没有这个字。”看到丢失的“氵”,教师向幼儿提出了新问题:“丢失的是小朋友的姓,还是小朋友的名呢?”

大家决定先找找班级小朋友的“姓”。在观察完所有小朋友的姓氏之后,他们没有发现谁的姓氏中有“氵”,于是又开始寻找谁的“名”中有“氵”,在仔细观察后,将有“氵”的字都找了出来,再将“氵”放在“沐”“溪”“涵”“浩”四个字上反复观察对比。结合丢失的字的特点,大家发现丢失的是李沐宸小朋友的“沐”字。正是这样的契机,让幼儿关注到自己名字的汉字,虽然名字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地方,他们还发现“氵”在某个汉字的左边,意识到不同的汉字中会有相同的部件。

名字里的相同与不同

一系列活动后,幼儿对名字有了更多的关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的名字还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幼儿再次观察名字,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在观察中,首先,幼儿发现了相同的字,比如都姓“张”“李”,“宋予诺”的“予”跟“张又予”的“予”是一样的,“李灏宸”的“宸”跟“孙悦宸”的“宸”是相同的。其次,幼儿在与同伴深入分享交流后发现,“有的字的一半是一样的”,比如“李彦霏”与“贾雨珩”中的“雨”、“寇惠涵”与“宋予诺”中的“宀”,原来相同的一半叫偏旁。再其次,幼儿还发现有的字读起来一样,长得不一样,如“冯浩睿”的“浩”与“李灏宸”的“灏”,原来这些字叫“同音字”,是指语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当我们遇到不会写的汉字时,可以尝试运用同音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幼儿还发现了有的汉字长得很像,读起来却不一样,如“宋予诺”的“予”与“朱子溪”的“子”。正是因为长得很像,幼儿在写的时候会把“大”写成“太”。原来这些字,是形近字,字形结构很像。幼儿开始关注到不同汉字之间的共同性,也意识到汉字的独特性。

探究相同的秘密

在关注到幼儿姓名中这些汉字的特点后,教师继续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从熟悉的“姓”着手,幼儿找到了“宀”“木”“刂”“冫”“口”等偏旁,发现“木”与木头有关系,汉字的偏旁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教师发现幼儿还继续挑战发现“名字”中更多的偏旁部首,于是将所有的幼儿名字都拆开,变成单个字呈现给幼儿。幼儿找到了藏在“姓名”里的更多偏旁部首,如“日”“艹”“亻”“宀”“木”,结合对姓名含义的了解,幼儿发现有些汉字的偏旁能表示一定的意思,如带有“氵”,是和水有关系,名字中的“沐”“浩”“溪”都是和水有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在熟悉的名字中发现汉字的部首,调动幼儿已有的文字经验,猜测、认识新的文字,从而获得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与此同时,幼儿也发现有的汉字没有偏旁部首,比如“人”“子”等,幼儿开始关注到汉字的字形结构。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发现有的汉字是上面一半、下面一半,如“吴”“贾”等,还有的汉字是左边一半、右边一半,如“张”“孙”“杨”等,发现了汉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幼儿对汉字构造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名字探秘系列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发幼儿寻找、发现汉字字形和结构的秘密,调动幼儿探究兴趣。教师在活动中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主解决问题,与同伴合作开展调查统计、分享交流等,让幼儿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作者王芳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尹荣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7日第2版

作者:王芳 尹荣

有趣!同窗姓名串起一篇班级赋

楚天都市报12月5日讯(记者乐毅 通讯员刘江华)“晓骚客之文赋,惊魏武之挥鞭;叹俊彦之骇俗,慕宗悫之长风;逢新燕啄春泥,雄鹰翀伴浩宇”。今日,在武钢三中第32届科技人文艺术节上高一(5)班全体同学朗诵的《“钢三”五班赋》,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篇赋的特别之处在于,将班级56位同学的名字巧妙的嵌入文中。记者了解到,该赋由彭文凯同学主笔,全文约350字。彭文凯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喜欢阅读古诗文,对于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写作能力,先后三次获得“楚才作文竞赛”奖项。看到本届艺术节有《经典咏流传》的项目后,灵机一动,为何不把同学们的名字嵌入文章,为班级作赋呢?才思敏捷的他,根本停不下来,当天晚上写到十二点左右,两个小时便拿出初稿。第二天,同学们集思广益,几易其稿,最终成文。

据悉,1986年武钢三中在武汉市高中中率先开办科技人文艺术节,至今已是三十余年的情怀,《经典咏流传》是武钢三中科技人文艺术节的传统项目。彭文凯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邹正明介绍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国人的底蕴和骨气。事实上,现在学生普遍对于传统还是十分痴迷的,比如古风诗词以及汉服,在学生中都相当有影响力。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已。

老师们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蛮拼的。这不,印象里严肃高冷的高二年级的化学老师们发起了“寻找最美化学情话”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根据化学原理,现场创作化学情话。 “你如那纯净的水,我如那闪亮的钠;遇到你,我愿为你燃尽我所有的意义,发生化学反应,融为一体!”“你的美(镁)偷了我的心(锌)”“我本如SiO2坚如磐石,但你如HF却让我沉溺!”高一化学老师彭绘文告诉记者,学生的想象,永远超乎老师的想象。给他们一片天空,他们的创新能力回报的则是整个宇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