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刘湘和刘文彩是什么关系(刘湘和刘文彩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4-01-14 19:41:39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川军刘文辉为何没炸泸定桥,对红军网开一面?此人最后命运如何

作者:相忘于江湖

长征对于红军的意义,人们耳熟能详。

如果没有长征,中央红军大概率会在第五次“围剿”中覆没,我军的发展会经历更多波折;如果没有长征,就不会有抗战中的第二次合作,抵御外侮将面临严峻困难;如果没有长征,也就没有了后来解放战争的辉煌。

长征过程中,英勇的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许多的“不可能”。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智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堪称红军扭转全局的关键行动,尤其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泸定桥一战,更是红军逃出生天的关键。

为了阻击红军北上,蒋氏曾经严令四川军阀刘文辉炸毁泸定桥上的铁索桥,但刘文辉仅仅拆除了桥上的木板,并没有炸断13根碗口粗的铁索。此外,防守泸定桥的川军也没有背水一战、死守到底。所有这一切,都给了红军绝路逢生的机会。

曾经的四川王刘文辉,为什么会对低谷中的红军网开一面?

泸定桥

刘文辉是四川大邑刘氏家族的代表,也是川军风云人物。

根据《刘氏家谱》的记载,刘家祖籍安徽徽州,后迁居广东嘉应,再迁江西、湖南酃县、安徽,到了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到了名山(今雅安),随后又迁居大邑。

刘公赞是晚清时期的贡生,虽然务农但是家境富裕。

刘文辉就是刘公赞六个儿子中最小的,大哥刘文渊曾任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二哥刘文远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农民,三哥刘文昭是一个裁缝,四哥刘文成经营过烧酒坊,刘文辉发迹后沾弟弟的光当上了机械修理厂(造币厂)厂长,

刘文辉的五哥刘文彩是有名的大地主,还上过课本。

刘文辉13岁就虚报年龄,报考了成都陆军小学,后来被保送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最后从保定军学校二期毕业。

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并称近代三大军校,而保定军校一度是“大哥大”。出身于保定的将领很多,像罗卓英、白崇禧、薛岳、傅作义、郝梦龄、李品仙、陈长捷、张治中、施中诚等都出自保定军校。

四川军阀刘湘

和刘文辉一样毕业于保定军校二期的,还有不少。

比如湖南宁乡人陶峙岳,江西吉安人刘峙,山东沂水人秦德纯,江苏靖江人陈继承,江西安义人熊式辉,广西陆川人廖磊,河南光山人梁培璜,都是刘文辉的二期同学。

北伐名将叶挺、顾祝同、薛岳、张发奎、杨杰、邓演达、郝梦龄,都是保定军校六期的学员,资历还不如刘文辉。但刘文辉的发迹之路,依仗的却是年长7岁的堂侄刘湘。

作为大邑刘氏家族的成员之一,刘湘就读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讲武堂。

毕业以后,刘湘在辛亥革命中架空违抗命令的杨森,取代成为川军1师2营营长。在讨袁战争、护国战争中,刘湘因功被袁世凯升为3团团长、1旅旅长。

川滇军争夺地盘时,刘湘又倒向了熊克武,成为川军7个师中的2师师长,不久升任2军军长、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排挤掉刘存厚以后,刘湘成为四川总司令、省长,在熊克武的幕后支持下吗正式成为四川新军阀,麾下八万余人。

刘文辉正是靠着侄子刘湘的大力扶持,一步步在川军冒出头来。

川军军阀势力范围

仅仅5年时间,刘文辉就从一个上尉参谋升为川军旅长。

不久,刘文辉即自立门户,在宜宾一带站稳了脚跟。在五哥刘文彩的财力支持下,左右逢源的刘文辉联合刘湘、邓锡侯、袁祖铭,一举打垮了实力最强大的四川军阀杨森。

北伐军攻占武昌后,刘文辉成为24军军长,和21军刘湘平起平坐。

刘文辉踌躇满志,一度出任四川省主席。

但是在和其余两大军阀刘湘、邓锡侯的争夺战中 刘文辉还是败下阵来,被迫进入西康。经过2年苦心经营,“以教辅政,以政翼教”的政策让西康渐渐有了生机。

红军北上路经四川时,薛岳的中央军趁机兵临西康,让刘文辉产生了很大的危机感。所以,刘文辉和杨森、刘湘等地头蛇一样,对红军采取纵容过境、不能久留的对策。

当川军1、2军战斗时的老对手率部经过时,刘文辉老谋深算,坐镇汉源督战。对于蒋氏炸掉泸定铁索桥的命令,他迟迟没有落实,只是拆除了桥上的木板。

在刘文辉看来,红军大概率到不了康定,可能就像当年的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一样全军覆没。即便真的到了泸定桥,光靠13根光溜溜的铁索,饥寒交迫的红军也很难通过。

如果红军真能插翅飞到泸定桥还能到对岸,那就真的是造化了。

两军夹河飞夺泸定桥路线

结果,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被红军改写。

1935年5月27日晨,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红四团,从安顺场绕道爬山,一边和敌军纠缠,一边冒雨向泸定桥急速奔袭。结果29日早晨6时许,就奔袭240里赶到泸定桥边。

当天下午4时,2连22勇士在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在震天响的冲锋号中冒弹雨、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3连连长王友才带人随后跟进,一边射击冲锋,一边铺设木板。

面对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加之的红1师也到了背后,泸定的川军无心恋战、仓皇退走。夜色阑珊时,先遣队的、聂荣臻提着马灯走上泸定桥,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当然,飞夺泸定桥还要感谢刘文辉,没有炸桥也没有和红军死磕。

原因之一,是刘文辉虽是军阀,却比较开明。主政四川和西康时,刘文辉也和旧军阀一样横征暴敛,还种植大发横财。但刘文辉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无人可比,如果哪个县的政府比学校还好,县长会被处置甚至正法。

原因之二,刘文辉是一个识时务的明白人。川军最大的敌人,不是过路的红军,而是打着“剿灭红军”旗号想要剪灭四川军阀的蒋氏。所以,刘文辉的24军在泸定桥放手并不卖力,驰援的1个旅被沿河而上的和红1师打败。

22勇士飞夺泸定桥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刘文辉作为川军湖,明白留条后路的道理,红军虽然正在低谷,但“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广受欢迎,自己和红军硬拼,只会两败俱伤,让蒋氏渔翁得利。

在顺天应时的把握上,刘文辉也强于老对手杨森等人。

刘文辉很早就和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璋、王若飞等人有接触,刘文辉尤其敬佩周公。后来,他在雅安设了直接联系延安的电台,随时听候主席和周公的指示。

刘邓挥军大西南时,刘文辉和邓锡侯起义有功。重庆解放后,刘文辉被推举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之一,和贺老总、邓公、熊克武、龙云、王维舟并列。

而刘文辉的老对手杨森,一向两面三刀、见风使舵。顺庆、泸州起义时杀害了杨闇公,大西南解放前还一直讲条件,结果被拒绝起义,最终流亡海外。

刘文辉平生最佩服的人,是向来风度翩翩的周公。1976年1月,周公逝世,刘文辉痛心不已,尽管身体抱恙,还是坚持让家人抬着自己到追悼会现场,给老友道别。

5个月后,81岁的刘文辉因病辞世,临终前留给儿孙几句话:“不要掺和政治,就这样吧。”

贺老总和刘文辉、邓锡侯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不斩草除根,还把西康留给他?

刘湘放过刘文辉:权衡利弊,巩固已有势力四川地区在时期陷入了混乱的战乱阶段,各路军阀争霸的局面层出不穷。其中,军阀刘湘与刘文辉之间的激烈较量引人注目。虽然拥有几十万军队的刘文辉败给了刘湘,但刘湘并未追击至底,而是选择了放过刘文辉。为什么刘湘会主动放弃对刘文辉的进攻呢?刘湘与刘文辉本是叔侄关系,二人年纪相差无几,但刘文辉却是刘湘的叔叔。他们的斗争仅仅是家族内部的竞争。

刘湘最早离开家乡,在外闯荡,而刘文辉则追随刘湘的脚步。在这过程中,刘湘多次对刘文辉进行援助,刘湘的成就多半要归功于他。此外,刘家族中还有其他优秀的成员,如果刘湘动了杀心,除掉刘文辉,必然会引起家族的不满和声讨。刘湘不愿意见到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与此同时,刘湘与外部势力蒋有关联。在刘湘和刘文辉发生争斗后,蒋一直关注着二人的动向。

蒋担心刘湘会独占四川地区,为了防止这种局面出现,蒋以国民政府的名义要求刘湘不再进行进攻。刘湘受到政府的制约,不得对四川地区进行充分的管理。刘湘知道蒋的用意,不愿被政府约束住,也不会再对刘文辉发动进攻。另外,四川地区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从来没有一位军阀能够实现对该地区的完全掌控。即使刘湘占据了优势,也无法实现对整个地区的管理。如果刘湘逼迫刘文辉走投无路,他会与其他军阀联合起来反抗刘湘。

尽管这些军阀实力较弱,但数量总和远大于刘湘。如果刘湘成为唯一的大势力,他们必然会担心刘湘对四川地区进行控制。刘湘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的发生。此外,尽管刘湘在与刘文辉的争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即使兵力众多、武器先进、占有领地广大,也需要时间来恢复。如果继续进行大规模作战,很可能会导致战争失败。而刘文辉已经来到西康地区,他对这片地方的地形非常熟悉。

只要占据有利地形,他与实力已经下降的刘湘再次交锋,刘湘很可能会失败。因此,刘湘最好的选择是巩固已经占领的地盘,稳定人民,并发展经济,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我保护。综上所述,刘湘放过刘文辉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家族关系、外部势力的制约和四川地区整体局势等。权衡利弊后,刘湘决定巩固已有势力,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是否放过刘文辉确实存在不同的观点,读者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对历史的了解进行讨论。你认为刘湘放过刘文辉的决策是明智的吗?在类似的情况下,你会如何权衡利弊并做出选择?欢迎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四川王刘湘击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1933年8月,历时近一年之久、战场遍布整个四川、动用兵力超过20万、伤亡6万余的二刘大战终于落下帷幕。这场时期四川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以刘文辉的失败,刘湘的胜利宣布告终。

刘文辉

曾占据川西80余县、拥兵10余万的刘文辉最终败给了他的侄子刘湘,刘湘因此一跃成为四川的霸主。此时的刘湘,无论是兵力、地盘儿还是财力,都冠绝四川各路军阀。

这也意味着,此时正是刘湘距离他统一全四川梦想最近的时刻,只要刘湘继续进兵,彻底剿灭他的对手刘文辉,他就将成为四川说一不二的霸主。

因为,在击败佣兵11万的刘文辉之后,四川虽然仍军阀遍地,但是,其他四川各路军阀却不可能是刘湘的对手。

刘湘

例如,占据川西十余县的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总兵力不过4万人,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虽然也名列四川四巨头之列,但是,他麾下的总兵力也不过53,000余人。其他诸如杨森、李家钰、罗泽州、刘存厚等人,兵力更都在1万人左右,并不具备威胁刘湘的实力。

然而,正是在统一四川彻底登上四川王之位的最关键时刻,刘湘却下令停止了对于刘文辉的进攻,正是因为刘湘的这一举动,刘文辉才得以保全残部,并最终回到雅安,成为西康的统治者。

明明“一山不容二虎”,刘湘为什么依然留下刘文辉呢?

第一,是因为刘湘和刘文辉的特殊关系。时期,几乎统治了整个四川的二刘,其实是有亲戚关系的。而且,二刘之间的关系还极为亲密,刘湘和刘文辉同出四川大邑安仁乡刘氏家族,两人本是叔侄关系,年长6岁的刘湘为侄子,而刘文辉则为幺叔。

大邑

所以,争夺四川王之位的二刘大战,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一个家族的内战。最早踏出安仁乡的刘湘,也是刘氏家族成就最高的一个。随着他的脚步离开安仁乡出去闯荡的刘文辉,曾受到了刘湘的多次帮助,刘文辉能够成为统治川西的大军阀,也与刘湘的数次帮助密不可分。

因此,刘湘和刘文辉不仅仅是亲戚关系,彼此之间的往来也十分密切。而在时期,家族对于个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家族的认可,即便成就再高也会被家乡的人鄙视。

刘湘(中)、刘文辉(右)

所以,虽然刘湘未必没有“亦将剩勇追敌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心思,但是,慑于家族血脉关系和家乡人的印象,刘湘只能给刘文辉留一条活路。

第二,依然与刘氏家族有关。刘氏家族在时期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刘文辉和刘湘。但是,除了二刘之外,刘氏家族其他人其实也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当时,刘氏家族在四川有“三军九旅十八团,营长连长数不完”的说法。

而且,不仅仅是军中,刘家出身的官吏也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时期,刘家仅县团级以上的军官官吏就有近50人。从中也可见刘家在四川的权势之盛,根基之深。

四川地图

所以,虽然刘湘在刘家之中成就最高,但是,他并不能因此无视刘氏家族其他人的想法。而刘氏家族其他人对于刘湘的帮助,也是刘湘绝对无法割舍的。

因此,正是因为刘湘和刘氏家族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刘氏宗族族长、刘文辉的哥哥刘升廷找到刘湘并以家族情谊进行游说时,刘湘不得不作出了“不继续追击刘文辉,并将雅安等地划为刘文辉的驻地”承诺。

第三,与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二刘大战爆发之后,坐山观虎斗的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况的发展,而当刘湘最终取得胜利之后。为了防止四川出现刘湘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发表电报,要求二刘大战立刻停火。

电报的目的可以说众人皆知,很显然,需要刘文辉继续存在,用以牵制刘湘,同时,仍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四川,也更有利于随时插手四川。

对于刘湘最为痛苦的是,即便他对于的目的洞若观火,但是,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毕竟占据了大义。同时,二刘大战这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无论是四川人民还是全国人民,都不可能支持这种为了个人利益的军阀混战。

所以,无论面对国民政府的中央大义,还是全国人民的反对,如果不想落得个众叛亲离的地步,刘湘都不得不在发出电报之后,听从命令停止追击刘文辉。

刘文辉

第四,也与四川各路军阀的唇亡齿寒有很大的关系。四川自开始,就从未有一个军阀能够真正统一全川,四川始终属于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局面。

二刘大战结束之后,虽然刘湘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他拥有了最雄厚的兵力,占据了最广阔的地盘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四川就彻底成为落入刘湘之手。

事实上,二刘大战本身就是波及了几乎所有四川军阀的大混战。除了争霸的刘湘和刘文辉之外,其他四川各路军阀,纷纷选择加入了二刘的一方,并参与了混战。

刘文辉鼎盛时期所占的疆域

虽然这些军阀单一一家都不是刘湘的对手,但是,由于数量众多,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兵力并不弱于刘湘,刘湘也并不具备彻底扫灭群雄的能力。

这些在四川沉浮数十年之久的军阀们,深知“有枪才是草头王”,因此,虽然他们是刘文辉的敌人,也曾在二刘大战中站在了刘湘的一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军阀就希望刘文辉被刘湘彻底消灭。

道理也显而易见,一旦刘文辉被刘湘彻底消灭,实力进一步膨胀的刘湘势必统一全川,而这些各据一地的军阀当然会成为刘湘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即便是为了唇亡齿寒,这些军阀也将联合阻止刘文辉被彻底消灭。

军阀割据的四川

第五,与刘湘本身的实力有关。二刘大战之前,坐拥川东46县和湖北西部18县的刘湘实力极为雄厚。但是,历经旷日持久的大混战之后,刘湘早已筋疲力竭。

当时,刘湘麾下军队不但遭遇了惨重的伤亡,同时,历时一年之久的大战也耗尽了刘湘最后一枚大洋。所以,二刘大战刘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刘湘也几乎筋疲力竭。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虽然是胜利者,但刘湘其实也无力继续进攻环境严酷、地广人稀的西康地区,强行进攻,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将已获得的战果葬送。

刘文辉

​所以,对于刘湘而言,已经占据了四川最富庶地盘儿的他,整合现有兵力和地盘儿,彻底消化战利品,真正坐稳四川王之位才是当务之急。继续进攻刘文辉,反而很可能被他人趁虚而入,最终为王前驱。

因此,当刘湘面对家族的劝阻,国民政府的电令和四川各路军阀的反对后,权衡自身实力,最终选择就坡下驴,大度的留下了刘文辉残部,并将西康留给了他。而刘湘也自此坐上了四川王之位。

“四川王”刘湘死后,其悍妻多次朝发难,四个子女结局各异

前言

时期,不少四川军阀都妻妾成群,身边莺莺燕燕不断,虽然那时候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毕竟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这些军阀们。

可有这么一个军阀,他不好女色,私生活检点,作风严肃,且对自己的妻子言听计从——他就是“四川王”刘湘。

而刘湘之所以对妻子服服帖帖也并非因为她貌美如花,令人心生怜爱,恰恰相反,刘湘的妻子长得五大三粗,还是个典型的悍妇,其彪悍程度闻名十里八乡,连来了都得乖乖挨骂。

1938年,刘湘率军前往抗日前线,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1月20日,他于汉口病逝。其妻来给夫君送行时数次向破口大骂,靠着凶悍的性格为自己和孩子搏出了一条生路。

刘湘死后,他的妻子为何要向发难,后来他的孩子们最后结局如何?

军长有个“凶婆娘”

刘湘的将士都知道,自家军长有个十分凶悍的婆娘,一般人惹不起。

刘湘的夫人是一个农民裁缝家的女儿,她幼时家境不太好,刚嫁给刘湘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只知道她姓周,所以都叫她“周氏”。刘湘发迹之后,觉着自己的夫人总是被人叫“周氏”也不太好,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周玉书。

那会儿出嫁从夫,妻子要冠以夫姓,所以周玉书也叫刘周玉书,不过这洋气的名字也很少有人叫,因为刘湘字甫澄,人们多叫他“甫公”,周玉书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刘甫婆”。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能的妻子,周玉书自从嫁给刘湘之后,刘湘就很少为家里事操心了,因为周玉书不仅聪慧能干,而且勤恳踏实。

有一段时间刘湘在外面打仗,周玉书就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公婆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邻里都称赞她是好媳妇、好儿媳。周玉书比刘湘大三岁,是一个典型的农妇,哪怕是刘湘成了“四川王”,她也从未因此变得和其他官太太一样趾高气昂。

刘湘后来将周玉书接到了重庆,即便是生活条件好了,周玉书也还是穿着从前的旧衣裳,梳着老式发髻,看上去还是以前的农妇,她也用不惯仆人,什么洗衣做饭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她性格泼辣但敢作敢当,因此,周玉书也成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女人。

而刘湘之所以害怕周玉书,就是因为她这火辣的性格。

周玉书对刘湘没有什么要求,喝酒、抽烟、打牌都无所谓,唯有一条不能碰——那就是女人。

周玉书不允许刘湘靠近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女人,尤其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姑娘,周玉书看了就心烦。

有一次刘湘的新任参谋长郭昌明带着新婚太太来见军长夫人,在他们的印象里,军长夫人都是高高在上、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妇,所以当他们来到刘公馆,看到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周玉书时,自然而然就以为这是刘公馆的佣人。

郭昌明上前去问周玉书:

“大嫂,请问军长夫人在家吗?”

周玉书停下手里的活,瞥了郭昌明一眼:

“你看我像不像军长夫人?”

而后周玉书又看到他身后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嚷道:

“哪里骗来的婆娘,像个妖精!”

几句话将郭昌明呛得说不出话来,据说回去之后郭昌明的夫人还和他大吵了一架,要他说出以前究竟骗了几个小姑娘。

周玉书本就长得壮实,生气的时候脸一耷拉,更让人觉得胆寒,这一点别说刘湘了,他手下的部将就曾见识过。

有一次刘湘的部下开玩笑说军长看上了个姑娘,要给她买别墅金屋藏娇,在门外听见这事的周玉书顿时火冒三丈,直接冲进去,抓起什么砸什么,那些部下哪里见过这阵仗,只能一边躲一边告诉周玉书这是玩笑话。

周玉书才不管这些,砸完花瓶砸椅子,后来还是师爷甘典夔出面,才让周玉书冷静下来,周玉书这才相信他们是在开玩笑,但她还不解气,就指着那群幕僚的鼻子,一个个骂过来完,这事才作罢。

刘湘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找小妾,之前幕僚们也的确为他物色过,曾经就有一个女学生,刘湘也挺心动的,但是那女学生自从听说了周玉书的脾气之后,便再也不肯跟刘湘联系了,这事也就黄了。

将士们后来知道,有这么一个凶婆娘,怪不得军长是个“耙耳朵”(怕老婆的)呢!

刘湘虽然惧内,但是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真汉子。

面对日军的侵袭,他抱病亲率十万大军离川抗战,虽然中途因胃病发作去世,但却留下了豪壮遗言: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境,川军一日不归乡”。

其胸怀境界令人敬佩。

刘湘去世 周玉书大骂

刘湘在汉口去世之后,军中便开始商议要如何把周玉书请来,当时因为担心周玉书这个泼辣的性子会闯祸,所以便没有告诉她刘湘已经去世,而是告诉她刘湘胃病犯了,需要她来汉口照顾。

周玉书一听说刘湘生病了,就赶紧收拾东西来了汉口,在飞机上她还在想肯定是因为刘湘不忌口,才导致胃病复发,等会儿见到他必须说教一番,只可惜她再也没有机会了。

周玉书一下飞机就看到来迎接的人胸口都戴着一朵白花,胳膊上还缠着黑纱布,当时她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是来人为了稳住周玉书的情绪,也没有多说,只说是来接她的。

周玉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上了车,等到了地方后,周玉书就听到里面吹吹打打的哀乐,门上挂着的挽联,周玉书一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她跌跌撞撞地走进礼堂,所有人都面色悲戚地看着她,而周玉书的眼里只有礼堂正中间放着的那口棺材。

“那是.....”周玉书脑子一片空白,有些不敢相信。

陪同周玉书一起进来的人搀扶着她的胳膊,劝她节哀,听到这儿,周玉书双腿一软,“砰”地跌坐在地上,周围人连忙去扶她,只见周玉书由难以置信到泪流满面,整个灵堂霎时间只剩下周玉书的痛哭声,在场之人皆闻之落泪。

周玉书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遇到这样的局面,她也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失去刘湘。

大家也知道劝不住,索性就让她发泄,周玉书悲痛的同时,将刘湘的死全部怪罪在头上,不仅将臭骂了一通,还说要去找拼命。

周玉书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丈夫和的恩怨,她还是知道一些的。

当时一心在全国建立自己的“”,像刘湘这样的军阀自然不愿意将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所以两人虽然明面上很和谐,但背地里也在暗暗较劲,周玉书虽然不懂政治,但是也知道丈夫和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为此周玉书还骂,说他害死了抗日英雄,当时在场的人,有的不敢劝,有的不想劝,总之周玉书说什么就听着。

后来灵堂来了一位陶护士,这位护士和刘湘之间还有过一段绯闻,这件事周玉书也略有耳闻。

那时刘湘因病住进了汉口的一家医院,在那里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护士,护士与刘湘相处得久了,对刘湘也逐渐产生了崇拜之情,两人的关系也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陶护士还一心想着将来要和刘湘在一起,对他也是动了真感情,面对周玉书她也敢说出曾经和刘湘的浓情蜜意,当时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周玉书一个巴掌直接把陶护士掀翻在地。

不过这次周玉书也是出奇的能忍,她问了陶护士刘湘是怎么死的,陶护士便把的亲信何应钦每晚都来找刘湘商议政事,打扰刘湘休息,以及最后医生不让刘湘吃东西的事情告诉了周玉书,周玉书悲伤的同时,将这些一股脑全怪到了头上。

说罢,陶护士还说要和周玉书一起回四川,伺候她和少爷小姐们,周玉书见她也是个可怜人,就以自己用不惯仆人为由,给她了一点银钱,还刘湘生前的这笔风流债。

后来也赶来吊唁刘湘,来之前他就听说了周玉书要找自己拼命的事,但是又不能不去,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来到灵堂。

周玉书一见到就满肚子怨气地边哭便骂,对着一个刚丧夫的妇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闷头听骂。

后来等周玉书哭累了,骂累了,才跟周玉书搭上话,并保证以后会妥善照顾他们母子,周玉书这才作罢。

不久后,周玉书扶刘湘灵柩回四川,刘湘部的军政大员们迎郊十里,在公祭日那天,礼仪先生正在念祭文,刚一念完,周玉书就拿着哭丧棒朝刘湘旧部劈头盖脸一顿打,一边打还一边骂,那些见惯了沙场的将领们,一时也拿周玉书没办法,只能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后来周玉书提出条件:

第一、要让儿子刘世英、刘世哲继承刘湘的职位,担任四川省主席;

第二、要给刘湘修建一个大陵墓;

第三、以刘湘的字命名,办一所甫澄大学;

第四、给她十万元丧葬费。

后面的还好说,第一条就不可能答应,但是架不住周玉书这么闹,就答应给那两个孩子授予了一个空头的“少将军衔”,周玉书这才满意。

后人结局 令人唏嘘

刘湘与周玉书有四个孩子,共三子一女。刘湘去世时,大儿子刘世英、二儿子刘世哲还在上学,他们上的中学叫甫澄中学,这所学校也是当初刘湘出资创办的学校。

刘湘非常注重教育,所以创办了这个学校之后,就亲自担任董事长,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校园建设,在成都是一流的。

刘世英和刘世哲被授予军衔之后,整日戴着那个徽章在学校里晃悠,后来有学生看不惯,就背地里议论两人的父亲是军阀,母亲发国难财,兄弟俩一听这话,就跑回家告状。

周玉书知道学校学生这么议论自家人,脾气当时就上来了,直接跑到学校去,让所有学生停课,到操场上听她训话。

周玉书没什么文化,脾气又火辣,有什么说什么,所以在大会上,她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指着台下的学生一顿吆喝,基本意思就是说他们吃饱了没事干,在背后嚼舌根,一通开场白就让全校师生目瞪口呆。

周玉书喝口水润润嗓子继续道:

“说老娘发国难财,老娘不挣钱,哪里来的这甫澄学校?你们如今倒好,不好好读书还骂到我头上来了,把老娘逼急了我直接把这学校关了,看你们还骂不骂,散会!”

周玉书这一顿输出之后,学生才消停了一段时间,不管心里服不服气,总之嘴上对周玉书一家是恭恭敬敬的了。

解决完外面的事还要解决家里的事,刘湘已然去世,周玉书只能硬撑起这个家,别看周玉书性子大大咧咧,但是在管钱方面,她却十分细致。

周玉书刚到重庆的时候,刘湘怕她花钱大手大脚,每个月就只给她100块钱的零花钱,但是每次到月底,这个钱也基本没有变化,刘湘见妻子如此节俭,就不再限制她,还将收入都交给了周玉书安排。

周玉书的生意头脑很好,之前她把攒下来的钱用来买房田,后来又买卖粮食,贩运烟土,总之什么挣钱她就搞什么,随着家业逐渐做大,周玉书也成了四川著名的“女财神”。

不过周玉书后来的日子也没有过得多好,刘世英和刘世哲成了“光杆司令”,上了战场之后,很快就死于战乱了,周玉书的身边也就只剩下小儿子刘济殷和女儿刘蔚文了。

四川这片土地带给了周玉书太多痛苦的回忆,后来周玉书也不愿意留在这里,所以就在1949年,带着两个孩子去了香港,后来又从香港移居文莱。

1971年,周玉书在文莱病逝,只剩下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不过这两个孩子也十分争气,儿子刘济殷考上了四川大学政治系,毕业之后在南洋和美国经商。

刘济殷的生意头脑大概是遗传了周玉书,他曾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之后成了一名美籍华裔企业家,不仅事业有成,还娶了老婆郑巧雯,两人有一个女儿叫刘秀慧,一家三口生活的也十分幸福。

刘蔚文考上了成都华西大学哲学系,后来认识了何永林,两人情投意合,婚后生了两子一女,两个儿子分别叫何应文、何应达,女儿叫何应蒂。

周玉书这两个孩子的结局还算不错,她前半生丧夫丧子,若不是有这两个孩子支撑着她,恐怕她也难以在那个乱世之中活下去。

结语

“四川王”刘湘在川政改革、川军整编、西安事变以及抗日战争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去世前的遗嘱更是成为了大多数川军将士抗战的信条,也为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杀敌报国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周玉书虽然后来成了军长夫人,但从未和那些军阀夫人一般摆架子,还力挺丈夫抗战,家有贤妻夫祸少,说的就是周玉书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