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龙

姓黄的外号可爱的外号(姓黄的外号可爱的外号女生)

时间:2024-01-01 06:46:40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长沙伢子取外号(绰号)趣谈

文/魏鸥

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大名,几乎都有一个小名或者外号。小名一般是父母为了方便给小孩起的昵称,比如“三毛”、“二妮”“二狗”等,也有在姓名中直接取一字叫的,如“东东”、“波波”、“凡凡”等,长沙人喜欢在后面加个“坨”字或“宝”字,如“浩坨”、“静坨”、“赵坨”或“军宝”、“鸥宝”、“俊宝”等等。这些都比较普通、平常。

还有的喜欢在名字后加个“别”字,这一般是长沙痞话,骂人用的,但在好朋友之间相互称呼时,则没人计较,反而还显得更亲切些。据说著名歌唱家叶茅、廖莎在北京开了一家饭店,开业时,谭盾前去祝贺,他们都是长沙人,叶、廖二人就在饭店门口竖了一块迎宾牌,上书:“欢迎谭盾别莅临”。北方人不懂“别”是什么意思,一问,他们就说是长沙方言,很尊敬的意思,搞得那些北方人也有样学样,相互称“别”,沦为一时笑谈。

外号(绰号)就不同了,因这大都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给起的,因此是起得五花八门,随着时段、环境、所处人员的不同,起的外号也有不同,有时候同一个人就有好几个外号。比如我自己,我大名叫魏鸥,小时候父母及亲戚朋友就是“鸥鸥”、“鸥伢子”这样叫着,上学以后,同学们看我长得圆圆的脸,白白胖胖的,就讲我像养尊处优的地主崽子,给起了个“地主”的外号,“鸥地主”这样叫着叫了好久。

读初中后我记得报到领书时,我刚刚写下我的名字,旁边就有同学起哄说:“啊吔,咯里有个叫喂鸡的”,故意把鸥说成鸡,还连着叫了好几声“喂鸡!喂鸡!”,搞得我恼怒不已,结果“喂鸡”这个外号就这样叫开了。

说到这里,我还要声明一下,我名字里的这个“鸥”字是海鸥的“鸥”,不是欧洲的“欧”啊,好多人图省事,都把它写成欧洲的“欧”,看来大家都蛮向往欧洲。最可气的一回,有个人竟把它写成“殴打”的“殴”,气得我说你脑壳是怎么想的?他竟说海鸥的“鸥”字不会写,我只能无语了。

进入高中以后,因我足球踢得好,是一中校队的主力,场上我以速度快著称,加上个子比较小,所以大家又给我起了个外号“小旋风”,直到现在我的QQ名,微信名都一直用的是“小旋风”这个网名。

“外号”大致分几类,一类跟名字有关,一般取姓或名中的一字或者谐音引申开来。

比如:姓唐的,外号很可能就叫“糖粒子”、“弹四郎”;姓丁的叫“钉耙”;姓祝的叫“竹扫把”;姓卢的叫“娄阿鼠”;姓白的叫“白粒圆”;姓赵的叫“灶蛐蛐”;姓杨的叫“羊”;姓岳的叫“药粒子”;姓胡的叫“胡汉三”;姓周的叫“周扒皮”,姓黄的叫“黄四仁”;姓汤的叫“汤包子”、“汤司令”;姓温的叫“温其久”……后几个人物外号分别是过去老电影《闪闪的红星》、《半夜鸡叫》、《白毛女》、《地道战》、《杜鹃山》中经典的反派角色,老长沙一看就懂。

胡汉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反面角色,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

我有个姓朱的女同学,长得漂漂亮亮的,因“朱”和“猪”同音,她名字中又有个“雪”字,“雪”和“血”又同音,就被人起了个好恶心的外号——“猪血”,还有一个漂亮学妹因为姓关,就被人叫作“光帝油”。另有一位姓曾的同学被叫作“剃头”,因为曾国藩当年大肆太平军就有一个“曾剃头”的外号。当然,还有姓邓的叫“邓不稳”、姓张的叫“张不开”、姓戴的叫“带不发”等等,这就是一时性起乱叫的。

名字中有个“峰”或“锋”字的,外号大都叫“疯子”;有个“东”或“冬”字的大都叫“冬瓜”。我们那届同学名字中有这两个字的又特别多,所以按姓氏喊起来就分别叫“张冬瓜”、“王冬瓜”、“杨冬瓜”、“李冬瓜”,整个是个冬瓜大聚会。名字中有个“娇”字的就叫“茭瓜”;有个“波”字的就叫“菠菜”,好家伙,又变成了蔬菜大聚会。

我们那届就有3个叫陈波的,于是有了3个“菠菜”,不过我们班的那个陈波我们不叫他“菠菜”,而是把“波”字拆开叫,就叫成了“三皮”。我有个发小,他名字中有个“劲”字,就被我们叫作“劲(浸)坛子”。我高中有位同班同学,他大名就叫李长寿,但我们偏偏反其意给他起了个“短命鬼”的外号,有时就直接“短命”、“短命”这样叫着。

还有一位男同学,个子高高大大,初中时是他们班的体育委员,但可能是刚当上干部,还有点羞涩,喊操时容易脸红,正好他名字中又有个“林”字,所以被起了个“林妹妹”的外号,这就不是“反其意”,而是“反其形”而用之了。

“林妹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昵称

另一类跟身体特征有关,像人的身高、体重、相貌、发型等都可以起得上。

比如:长得高的叫“长子”、“竹篙”;长得矮的叫“矮子”、“矮怪”;长得瘦的叫“猴子”、“油条”;长得又高又瘦的就叫“豆壳子”;戴眼镜的叫“眼镜”或“四眼狗”;长得漂亮的女同学,被叫得最多的就是“妖精婆”;长得胖的叫“胖子”、“河马”、“肉猪”等,我初中有个同班同学其实长得不算太胖,但他喜欢去撩女同学惹人厌,就被女同学叫作瘦肉型的“良种猪”。

还有一位同学,脸上长好多“青春美丽疙瘩豆”,他又喜欢用手去挤,因此脸上坨坨掂掂、坑坑洼洼,所以就被起了个“坑多洛夫斯基”的外号。眼睛长得细的就会被叫作“眯子”,我们年级就有“郭眯子”、“彭眯子”等几杂眯子。还有被叫作“霸脑壳”的,在长沙话里“霸脑壳”是指脑袋不圆,后脑勺有点突出的人,也可以用来骂人,说人没头脑。

我们一中有位姓吴的电工师傅,人们一般称之为“吴师傅”。他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像极了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里的农民自卫军队长雷刚,因此大家就给他起了个“雷刚”的外号,这样叫着叫着,久而久之后来大家都变成了叫他“雷师傅”,而逐渐忘了他本姓“吴”了。

我还有两位同学的外号分别叫作“赖赖”和“盖盖”,这都是从他们的发型叫来的。“赖赖”和我小学就是同学,他的头发不知道是因为营养不良还是剃头师傅没找好或是什么别的原因,总是显得参差不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长沙人把这种头上局部区域缺少头发的人称为“赖子”,所以叫作“赖赖”。还有一位同学也是他这种情况,但更严重,可能读书压力太大了,头上出现了一块块掉头发的现象,就被大家叫作“光洋”。

“盖盖”是因为他老爸为省钱经常在家里自己替他理发,可能手艺不咋地,只晓得剃马桶盖头,就是那种头发两边剃得很短,中间留得较长,像个马桶盖子一样,所以叫“盖盖”。“盖盖”后来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经师从易中天,现在已成了长沙语文培训名师。

读书时他课间就常看爱情小说,可能是小说看多了,虽然长得细细筋筋的,但人细鬼大,春心早动,高一就暗恋新来的身材丰满的女英语老师。他发明了一个形容老师身材的新词——“丰美”,还美其名曰只有这个词才能表达出他满脑子“纯洁的杂念”。这下他课间也不看小说了,专门到走廊上去看老师,他曾经仔细数过老师白皙的脸上有一百多个雀斑,甚至觉得老师那侧着身子还带点八字的走姿也是那样的美,还有老师的英文发音那是真好听,简直Q弹无比。

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是,他就带着这样的“杂念”,从一个英语从未上过80分的学渣蜕变为那年高考英语考了90多分的学霸。用他的话说:“爱情并不影响学习,学习也不能阻挡爱情”。

还有一类外号跟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者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等有关,抑或因某种特别莫名其妙的原因。这一类最有意思,很少雷同,有的起得千奇百怪,不知个中缘由是绝对想不到的。

我读高一时的班主任应易书老师,他是教物理的。他的外号就叫“应牛皮”。应老师个子不高,但长得很帅,有点像老牌电影明星赵丹。他总是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走进课堂,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的课感情充沛,富有,又生动有趣,带入感很强,是当时物理组的头牌。叫他“应牛皮”不是说他喜欢吹牛皮,而是夸赞他口才好,课讲得好,业务能力强,是真正的“牛!”

我初中有位同学,他姓范,名字已记不清了,但他的外号“蔡九”我却记得很清楚,为什么叫“蔡九”呢?

因为在一次文艺汇演中,他上台表演,唱了一段花鼓戏《打铜锣》,唱的就是戏中人物蔡九哥的选段,只见他一手握锣槌,一手拎铜锣,一出场就“哐”地一声猛敲铜锣,随即用他那又高又细的鸭公嗓念出那经典台词:“收割季节,谷粒如金,各家各户,鸡鸭小心……”,底下同学早已笑翻一片,于是“蔡九”这个外号就此传开了,真名倒是没几个人叫了。甚至后来有同学到他家去玩,碰到他爸爸很自然地就顺口叫“蔡伯伯”,叫得他老爸很是纳闷,心想我什么时候改姓蔡了?

“蔡九”他们班还有一位同学被叫作“塑料”,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普通话讲得实在是太烂了,长沙口音好重,就是现在俗称的“塑普”。有次上课,他们班主任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话没说完,班主任就调侃他说:你咯讲的么子话啰?真的是一口正宗的“塑料普通话”。由此,“塑料”这个外号就钉上他了。

我的一位发小,大名叫“易沛军”,小时候我们一般就按他父母叫他那样叫他的小名“维维”或“维宝”。快初中毕业时,电视里正热播祝延平版的电视剧《武松》,剧中武松被充军发配时,那衙役老是“贼配军!”、“贼配军!”这样骂武松,正好就跟他的名字“沛军”二字谐音,于是他们班的同学就跟着学样也叫他“贼配军”,叫着叫着后来干脆连“配军”二字也省了,就直接叫“贼”了。有时没看见他,同学之间就这样互相问:“你看见贼冒?”、“贼来哒冒?”、“贼到哪里克哒?”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一位H姓美女同学,她的外号叫“漫丽”,这听上去也比较普通,没什么特别,但是她名字中既没有“漫”字,也没有“丽”字,为啥就叫“漫丽”呢?原来这位女同学身材比较丰满,甚至有点微胖,而她可能穿的是家里姐姐们淘汰下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小一号,显得紧绷绷的,同时也勾勒出她迷人的曲线,用长沙话讲就是有点“漫哒漫哒肉鼓鼓的”,所以被大家叫作“漫开的美丽”,简称“漫丽”。

另有一位男同学他大名叫江健,可他的外号叫“翘屁股”,他人长得高高瘦瘦的,经常戴副金丝眼镜,看上去蛮斯文的,用长沙话讲那真是“一婊(表)人才”。可是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看不出他的屁股哪里翘,我实在搞不懂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名。

经多方打听,一种说法是:当时玩“抓摸子”的游戏时,他跑起来上下半身不太协调,尤其急停转弯时总是把屁股撅起来,显得特别突出,因此叫“翘屁股”。另一种说法是:他有点喜欢摆谱,别人有什么事情有求于他,喜欢端哒端哒摆点臭架子,用长沙话讲就是喜欢“搬翘”。长沙话有句歇后语:“摆子(瘸子)的屁股——翘吔哒!”就是形容这种行为的,所以叫他“翘屁股”。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一到学校就碰到“翘屁股”,他说他们班全体男同学凑了6块多钱刚刚买了一个新的橡皮足球,邀我到篮球场踢小场。那时候,因为场地有限,我们经常中午在篮球场上踢小场子足球,篮球架两根柱子之间就当作球门。当时也买不起真皮球,都是大家凑钱买那种橡皮足球踢。

那天没想到踢了没多久,我一脚爆射打在篮球架的柱子上,“嘭”的一声,球就被我踢爆了,“翘屁股”从那以后整整追了我一个月要我赔他们球。当时6块钱对我来说那是一笔“巨款”,我妈一个月才给我2块零用钱,怎么赔得起?追急了我只能耍赖,他也拿我没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我们高三文理分科后,到我们文科班的有一位漂亮的,长得有点像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的美女同学,她的外号被叫作“玉门关”。这就更让人莫名其妙了,你就是脑壳想烂也不会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外号。

后来我问了好多人,比较靠谱的答案是:据说还是读初一时,有次上语文课,老师叫她起来朗读课文——唐诗《凉州词》,当时她正好还处于最后的换牙期,牙齿缺了两颗,读课文时就有点漏风。当她很认真地读到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尤其读最后3个字“玉门关”时,可能漏风有点大,声音变调明显,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让人记忆深刻,从此同学们就都叫她“玉门关”了。

参加工作后,我们一班当年一起踢球的中学和大学同学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老友队”,每周一赛,近30年了几乎从未间断。我们队里有两位队友的外号分别叫“鸡婆”和“锄头”。

叫“鸡婆”的这位能力强,体力好,号称“跑不死”,对球队的事也尽心尽力,堪称我队的“灵魂人物”。但他有个“坏毛病”——喜欢“策”,别人球没停好,他“策”,球没传准,他“策”,转移不迅速,他“策”,对方动作大点,他也“策”,裁判吹得不太准,他也“策”。总之,一场比赛,他就一直碎碎念,“策”个不停。所以我们说他是一张鸡婆子嘴,讨邋遢嫌。不过大家熟知他的性格,也不会计较。

叫“锄头”的这位,是因为他防守动作凶狠,喜欢铲球,他一脚铲下去,就像一把锄头凶狠的一挖,要么人过球不过,要么球过人不过。我们只要看他一贴近对方进攻队员,都在想“锄头别”又要开挖哒!

还有一些外号是以人的缺陷以及器官而起,实在是不雅,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每一个外号几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带给了我们绵绵不绝的回忆和回味不尽的乐趣。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魏鸥,编辑 |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

民间奇谈—黄半仙

清朝道光年间,北京郊区有一个村子,村里面住着一个人,姓黄,外号叫“黄蛤蟆!”。

因为这人长相特别,两只小圆眼睛,翻鼻孔、大嘴岔,一脸的麻子,脸色说黑不黑,说黄不黄,透着那么股绿,因此人送外号黄蛤蟆。

别看这人长得不怎么样,但是有能耐,能说会道,又能察言观色。

再加上念过几天书,街坊邻居谁家要是娶媳妇、聘姑娘,或者是上梁动土什么的,都来找他看看日子。

时间长了,在周围十里八村的也算小有名气。他老婆就没那么幸运了,常年的老寒腿把她折磨的够呛,一到下雨阴天腿就疼得要命。

老黄有个琢磨劲儿,日子久了反倒叫他找到个窍门儿。他老婆腿一疼,那就是要变天了,如果疼得厉害了,一准儿天要下雨。

有一次,老黄下地干活前,他老婆腿又开始疼了,而且疼的是越来越厉害。老黄一看,顺手拿过蓑衣扛上锄头出门了。

外面大太阳老高,村里人都笑话他拿着蓑衣求雨。

大家在地里正干着活,不一会乌云铺天盖地扑了过来,瞬间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

别人都被大雨淋了个落汤鸡,慌忙往家里跑,只有老黄一个人披着蓑衣,不慌不忙地往家里走。

转过天,外面乌云密布,下地干活前老黄又问他老婆:“你的腿疼不疼?”老婆回答:“不疼!”老黄扛着锄头就下地了。

大家一看老黄就这么出来干活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穿蓑衣,一会下雨不怕淋着吗?”

老黄笃定地回答:“没事,今天没有雨。”大家都笑话他,天这么阴沉,怎么可能没有雨。

没过一个时辰,乌云散去太阳出来了,老黄对大家说着风凉话:“怎么样,蓑衣都白拿了吧!”

大伙都奇怪地问他:“那天我们都被淋了,只有你一个人不慌不忙地往家走,今天我们都穿着蓑衣,只有你没穿,你是怎么知道,天下不下雨的?”

老黄爱吹牛,再说他也不好意思说,是他老婆腿疼才知道的。就装模作样地说:“我是用诸葛亮马前神课算出来的。”

大伙一听是这么回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不光聘姑娘、上梁动土找老黄,就连谁家丢了东西也来找他了。

这天张家儿媳妇儿丢了个耳环,找他来了。

“大叔,我的耳环丢了,你能不能给我算算丢哪了?”

老黄假装掐指一算,突然张口说:“耳环没丢,你回家在锅台旁、水缸边上找找。”

张家媳妇儿回家真在锅台边上把耳环找着了。难道是他算卦真的这么灵吗?

当然不是,老黄不是有个琢磨劲儿吗,他心想,张家儿媳妇每天要挑水做饭,围着锅台转,所以他就说在这两个地方找。

有一天,李二嫂又找上门儿来了。说李二哥一走三个月,音信皆无,让老黄算算,李二哥什么时候回来。

老黄掐着指头有一搭无一搭地说:“你看弟妹,你挺重的身子,有事叫人来告诉声就行了,还烦你跑一趟。”

李二嫂挺着大肚子不好意思地说:“没事,我才九个月。”

老黄听了李二嫂的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着李二嫂说:“你不用急,下个月他准回来。”

下个月李二哥还真回来了,那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老黄听了李二嫂的话心想,女人十月怀胎,男人心里有数,肯定下个月回来伺候月子,就这么他又准了。

打这可就了不得了,左邻右舍就给嚷嚷开了,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黄半仙!”。

话说这一天,道光皇帝丢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急忙把九门提督宣上殿来,命他三天破案,如果三日内找不回来的话,就降级罚奉处理。

那怎么可能找回来,因为偷夜明珠的不是别人,正是宫里的太监大总管崔英。

别说三天,就是十天也找不着。果不然,一个半月后皇上急了,把九门提督降级降的,都到御马圏遛马去了。

这天道光皇帝在金殿上大发雷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夜明珠丢了一个多月,连个线索都没有,怎么回事,难道你们都想去遛马吗?”

这时有一个叫那荣的侍郎,往前跪爬半步:“启奏我主万岁,奴才听人说,前门外西河沿,有一个算卦的叫诸葛周,这个人算卦很灵,不如把他找来算算夜明珠的下落。”

皇上一听:“来啊!叫太监大总管崔英去找诸葛周。”

崔英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但是皇上下令他又不敢不听,只好骑着马带着一帮人找去了。

到了西河沿一打听,诸葛周死了,崔英这个高兴啊,带着人回去复命了。

皇上一听人死了,下令再找其它算卦的,灵的就行。崔英没办法带着人到处转悠,把北京都转遍了,没找到一个算卦不准的。

崔英有他的心眼儿,找算卦准的,上金殿一算是他偷的,脑袋立马就搬家了,因此准的他一个也不要。

他也不想一想,谁算卦说自己算得不准啊,那还有生意吗?到了第四天头上,崔英带着人信马由缰地出了城。

他心想:“城里找遍了,干脆去城外找去。”走了几十里地,来到了一个村子,天气热的要命,一众人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休息。

这时刚好一个小孩蹦蹦跳跳地经过,崔英把小孩叫住问他:“村里有算卦的吗?”小孩用手一指,刚好是老黄家的门儿。

这时老黄正在家里发愁,他老婆的腿又疼上了。看样天要下雨了,他一会还要往家里搬柴火、挪东西,心里正在烦着。

就这么个功夫,大太监崔英进来了,劈头就问:“你会算卦啊?”

老黄一听:“啊,我会算卦。”

“算的灵不灵啊?”

崔英那派头,说话声音很大,把老黄镇住了,脱口说了实话:“我算卦不灵。”

崔英心想:“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一个不灵的了。”看老黄那个长相也不像会算卦的样。

“行了、行了,收拾收拾跟我走吧。”

“跟您上哪去啊?”

“进北京,皇上的夜明珠丢了,你去给算算。”

老黄一听心说:“给皇上算卦,别说算不灵,就算灵,说错了一个字那都要掉脑袋。”

想到这,对着崔英说:“这位老爷,你没听明白,我算的卦不灵,去干吗啊?”

崔英心想:“灵还不找你呢!”

他看老黄那害怕的样儿,笑着说:“你别怕,有我在,算不准大不了给你俩钱,轰走就算了。如果你要是不去,那就是抗旨不遵,午门外开刀问斩。”

老黄一听:“那我还是去吧。”顺手把放在门边的蓑衣拿了起来。

崔英一瞧,问他:“你拿这个东西干嘛?”

老黄说:“您别管了,这用得上,今儿有雨。”

崔英着急回去,也没多想,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回走,把他带到北京,安排到驿馆里头住下了。

到了半夜,瓢泼大雨下了起来。老黄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心想:“这位老爷真要命,我说不灵还非要我来。让我找夜明珠,我上哪里去找啊?”

老黄心里烦,就把恨都怨在那个偷夜明珠的贼身上了,边想边念叨了出来:“你这贼也是,偷谁不好,敢偷皇上。还有这位老爷也不对,我说我的卦不灵,非死乞白赖催我来,催、催,我来了,你活的了吗?”

他的意思是,把我催来了,万一算的不准,你有失职之罪,你也活不了,他是这个意思。

隔墙有耳,这句话被崔英听去了。他怎么来了?

话说他把老黄安排进驿站,崔英心里高兴,明天给皇上算卦,算不出来,把他杀了,这颗珠子这辈子也找不着。

崔英回府,摆上酒菜喝了起来。正高兴着,外面哗……下起雨来了,崔英心里一机灵,不对啊?他算卦不灵拿蓑衣干什么?

就这样,他悄悄地来到了老黄的门外。刚刚站稳脚,就听里面说话,前两句话已经说过去了,老黄正说这句:“催、催,我来了,你活的了吗?”

崔英倒是再往下听听啊,他一害怕,推门进来,咕咚就给老黄跪下了。嘴里还直念叨:“半仙儿饶命、半仙儿饶命!”

老黄吓了一跳,见大总管给他下跪,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但能察言观色,还能沉得住气,对崔英说:“别害怕,你怎么了,起来说话吧,”

崔英跪着说:“半仙儿算得真准,夜明珠是我偷的,您来了我是活不成了。”

老黄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装模作样地说:“早就算出是你偷的,不但算出珠子是你偷的,而且我还算出你把珠子藏什么地方了。”

吓得崔英刚站起来,扑通一声又跪下了。太厉害了,连藏哪都算出来了,随口就问:“那您算出我把珠子藏什么地方了?”

这要是一般人,保准要被问得露了馅儿。老黄能说会道,根本不给他机会,阴着脸说:“今天不和你说,明天上殿见皇上一块儿说。”

崔英一听嘴里直喊饶命:“我把夜明珠埋在御花园的芭蕉树底下啦。”

“算你聪明,我算的也是埋在那里,我就是想看你说不说实话?”

“您算得真准,您简直就是活神仙,明天求您在见皇上的时候,别说是我偷的,我送您五百两银子”

老黄一听不由自主地冷笑了一声,他的意思是,这家伙一“咋呼”就不打自招了。

可崔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老黄嫌银子少,马上说:“再加五百,我给您一千。”

老黄装腔作势地说:“你起来吧,明天给皇上算卦的时候,我替你瞒着点就是了。”

第二天,崔英引他上朝见皇上,皇上挺高兴,平身赐座,让他掐算夜明珠的下落。

老黄掐着指头,装模作样,嘴里念叨着:“一二三、二二三、七八九十念真言,按照卦中来判断,夜明珠现在御花园。”

皇上一听:“来啊,摆驾御花园!”

到了御花园,皇上说:“黄先师,寡人的御花园这么大,夜明珠究竟在哪里?”

老黄说:“皇上休要着急,待我给您占算占算。”说着掐起了手指,嘴里念念有词:“半仙本姓黄,今日见君王,夜明珠在何处?芭蕉树下藏!”

皇上一听,下旨:“开刨!”

本来崔英把珠子埋的也不深,锹镐齐下没两下就刨出来了。小太监擦干净了上面的泥土,双手呈给皇上,皇上一瞧太高兴啦。

“哎呀!黄先师这卦太灵了,你再算算寡人的夜明珠究竟被何人所盗?”

皇上抽冷子一问,老黄没防备,抬眼看了崔英一眼,崔英的心差点儿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老黄情急之下说:“皇上,夜明珠是奇珍异宝,日久年深,受了日月精华,是它自己溜达出来的。”

皇上听完一捻胡须:“言之有理!”

夜明珠找到了,皇上高兴的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坐殿。经过御花园时,看见一棵枣树,这种枣叫“珠枣”,熟了以后通红,现在还是生的,湛清碧绿的。

皇上瞧着好看,顺手摘下一颗,心想:“对了,我让黄半仙算算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如果他再算对了,就封他在朝为官。”

到了大殿,第一个宣黄半仙随旨上殿。黄半仙往这一跪,这回光让他平身,没给他赐座。

黄半仙站起来后,皇上看着他,举起拳头说:“黄先师,你算算朕的手中是什么东西?如果算对了,封你在朝为官,算错了,问你个欺君之罪!”

老黄心想:“这怎么算啊?他琢磨着,皇上找到了夜明珠,肯定怕再丢了,因此每天珠不离手、手不离珠,一定是夜明珠。”

他本来想和皇上这么说:“大清早您就拿这颗心爱的夜明珠来赏玩啊!”他刚说了半句:“万岁,大清早您就……”

皇上说:“ 对了,是大青枣!”一抬手,老皇一瞧,吓得小辫儿都立起来了,心想:“多亏我说的是大清早,要说大早晨还麻烦了。”

皇上说:“黄先师,你的卦太灵了,朕有意留你在朝为官,你意如何?”

老黄心里明白,自己都是一时运气好,蒙对了,时间一长就要露马脚。因此跪下对皇上说:“草民乃是乡野村夫,怎能立保君王?”

皇上心想:“他是不乐意吧,他的卦算得这么准,要是保了别人,我的江山可就不稳了。”

要不说伴君如伴虎!

皇上把崔英叫过来,在他耳边嘀咕了一番,命他去后宫把宝蟾拿过来。所谓的宝蟾,就是赤金雕刻的蛤蟆。

不大会,崔英抱着盒子回来了。皇上用手一指说:“黄先师你算的不是灵吗?你来算算,朕这盒中之物是什么?你要是算对了,封你在朝为官,要是算错了,那就是欺君之罪,午门外开刀问斩!”

老黄再傻也看出来皇上这是要杀他,心想:“横竖都是死,干脆提个要求,万一不死也好有个退路。”

想到这,老黄跪下说:“皇上,草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如果我算出来盒中之物,请皇上放草民回家。”

皇上一听对老黄说:“黄仙师平身,只要你算出盒中之物,朕立刻放你回家。”

老黄站起身来心想:“刚才那个”大清早“我蒙对了,现在怎么算啊?”他憋了半天,一咬牙、一跺脚,叫着自己的小名说:“黄蛤蟆,你就死在这盒里头了!”

皇上一听:“黄仙师,这次你又算对了!”

就这样,老黄毫发无损地走出了皇宫,怀揣着一千两银子回家去了。

女孩名字,高雅,有涵养的黄姓好名字

女宝宝出生后,父母会用提前给女儿起好的名字,办理出生相关证明。有的女孩开朗活泼,有的优雅温柔,有的充满书香气质,所以,女宝宝取一个高雅的名字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取名时,也要突出女孩的这些特点,铭缘阁起名网整理一些高雅的女孩名字,大家可以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

女孩起名常用方式参考有诗情画意内涵的诗词起名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人都体会了古诗词的唯美和诗情画意。从诗情画意有涵养的古诗词中给女孩取出好名字,不仅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且具有典故出处的好名字,有诗情画意有情调,给人非常漂亮、很有独特美的体验。需注意名字的寓意父母在给女孩起名字时,基本上都寄予着美好的期盼。所以,在给女孩起名字时,最好选取一些吉祥如意,含意优美的字。好名字搭配后,既要吉祥如意,又不得过于单调乏味;既要寄予厚望,又要含意美好。这样的好名字对女孩未来的个人成长较为有好处。要需注意好名字的谐音假若女宝宝名字里具有不好的谐音,则会给宝宝今后的个人成长具有不少的烦扰,会经常被人取外号,严重影响女孩的个人成长。所以,在给女孩起名字时,要多读几次,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最好多读几次,查看是否有不好的谐音。黄姓女孩如何起名悦檬“悦”字字义指欣喜、愉快,当作女宝宝取名突显出女孩儿自信、活泼开朗的个性。“檬”,即柠檬,有清爽、清新、气质非凡的含义;当作女宝宝取名时,会很清爽独特,所以说更加的独特。“悦檬”这一名字可指女孩儿有乐观向上的心理及其清爽可爱的味道。梦涵“梦、涵”二字原本含意就特别好。“梦”当作女宝宝取名寓指追求理想,实现愿望,快乐,同时给人一种意境美。“涵”当作女宝宝取名寓指涵养,修养,内涵,宽容。“梦涵”搭配张姓起名,寓指女孩儿是个追求理想的人,同时举止文雅、宽仁大度,有极好的修养。熙桐“熙”意为光明、兴盛,含意祥和,吉利。“桐”指桐树,含意也是非常吉利的。“熙桐”这一名字不但含意好,同时读音也是更加轻柔有韵味的。给姓黄女宝宝取名“熙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魅力迷人,同时含意比较好,可指女孩儿能一帆顺风,有极好的前程和未来。韵彤“韵”字字义指的是和谐而有节奏,当作女宝宝取名代表自信活泼开朗、颇具才识的人的文雅气韵,“彤”字指的是红色,象征希望,女孩儿起名常用字,形容女孩年少有为、热情奔放的含义。婧之婧字形容身材姣好的女孩,突显出女孩儿苗条纤弱的身型,给人一种蒲柳之姿之美。且婧字以“女”为偏旁,入名增强了名字的辨识度。之字,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虚词,将其用在名字中,可使名字读出来更加动听。

爸爸姓黄,给孩子取的名字真绝了,老师:每次点名班里都哄堂大笑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黄先生和自己的太太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这给两个人高兴的。

尤其是黄先生,作为孩子的爸爸,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为了给孩子起不起好听的名字,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那可又是翻字典又是上网查资料。终于,在几天过后,黄先生有了一个满意的名字——黄尚。给儿子起这个名字当然也有着一定的意味。

“尚”的含义是“高尚”,黄先生希望自己的儿子在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可是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孩子的名字,总是会发生一些搞笑的事情。每当老师喊“黄尚”的时候,都会引起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甚至有的时候连老师都有些忍不住笑出声。

虽然同学并没有其他的恶意,但是黄尚心里却是闷闷不乐,总觉得别人是在嘲笑自己。

甚至有的时候,在课下的时候,同学们会开玩笑说“黄尚,你的后宫佳丽三千在哪里?”一两次的玩笑可以,但是时间久了,黄尚变的就有一些自我封闭,每当来到学校,最怕的就是老师同学叫他的名字。

虽然黄先生是出于对孩子的寄托,才起的这样一个名字,但是却忽略了谐音给孩子带来的困扰。每当看到儿子心情不高兴的时候,黄先生也跟着着急。

于是在周末的一天,黄先生走到儿子的房间,跟儿子说出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安慰儿子不要太在意他人的做法,这才解开了儿子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困扰,从那以后儿子也不再排斥自己的名字。

不仅如此,通过黄先生和老师的沟通,班级上的同学也没有再开过自己儿子的玩笑,黄尚也变的越来越开朗,和同学们也能够玩到了一起。

孩子的名字有谐音,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容易被老师区别对待

现在大部分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会煞费苦心,恨不得将自己多年学到的所有知识点都用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父母只关心了孩子名字的寓意,但是却忽略了谐音字的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起名为“段铭”谐音“断命”、“杜子腾”谐音“肚子疼”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谐音名字。

而这些孩子的名字,很容易会让老师区别对待,如果老师想要由此调动班级的氛围,可能会经常性的叫孩子;若是老师不想要班级过于吵闹,可能是长时间无视孩子的存在。

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着很不利的影响的,继而也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排斥的心理,甚至排斥上学这件事情。

2. 容易被同学起外号

当然,家长给孩子取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是很好的,而且也意味着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份爱。

但是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最好是避免谐音字,不能单单考虑寓意的好坏,更要多角度的为孩子着想,否则是很容易被同学起外号的。

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较脆弱的,如果总有人给自己起外号,那心里必然是不开心。可能在起外号的时候,其他人并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觉得好玩。

但是孩子却不是这么认为,会觉得自己在被人嘲笑。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拿谐音字的名字开玩笑。

3. 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存在谐音名字的人应该也不占少数,小时候也一定被别人拿来开过玩笑。这种被开玩笑的感觉是真的不好受.

就像故事中黄先生的儿子一样,经常性的被同学开玩笑,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闷闷不乐,还好是黄先生及时开导。

小孩子的心灵是十分敏感的,当周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拿自己的名字开玩笑时,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心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和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距离,将自己困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甚至会想自己为什么会被同学们嘲笑,渐渐地就会一直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继而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谐音字。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关于取外号的超级大笑话

回忆读书的时候,某些同学被起的外号,现在偶然想起还是觉得非常好笑。

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在几个学校读过书。所以,认识的同学真不少。

那个年代,挺流行起外号的。发现有好多同学都有外号,最记得有个同学被人叫做黄鼠狼。

据说这位同学,每次老师提问题,她刚站起来,就会放出一声很大的巨响,那威力真是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而且她刚好姓黄,很不幸就有了这样的外号。

再观看她的外貌也是尖嘴猴腮,鼠目寸光,仗着家里有钱,经常看不起其他生活贫困的同学,难怪她会有这样的外号。

小学其他同学的外号还有,小燕子、苹果、长短脚、大屁股、猴子精、矮冬瓜、大冬瓜、肥婆、刁婆………当然,那些被起外号的人都不是很乐意。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段时间三个人组合成同桌,当时有三个女生的组合,非常奇特。我就听到有个调皮的男生整天叽里呱啦的议论纷纷。

那名男生说老师也太会安排了,三个人真是最佳绝配,个个都是奇葩。

一个鼻子红红的叫红鼻子;有一个脸长得太着急了,和同龄人不相符,就叫老人精;还有个头顶生了毒疮,剃光了头发,整天戴着一顶帽子,就叫做光头壳。

那时候我耳朵非常灵,那位男生偷偷帮同学起的外号,我都听到耳朵里去了。我也不知道那名男生是故意说给我听让我笑,还是他天生有一张臭嘴巴,专门爱给人起外号。

反正我真的是一字不漏的记到耳朵里去了。听完我真是哭笑不得,也不敢告诉别人,怕伤了别人的自尊,只能自己偷着笑,差点笑出内伤。

中学其他同学的外号还有很多,比如小不点、新疆妹、小孩子、竹竿、阴阳人、非洲人、瘦猴、四眼狗、肥猪、猴子精、熊猫……不管那些人愿不愿意,这些名字总被人偷偷的提起。

高中同学的外号更是奇妙,可能高中的同学相对懂事了很多,大家都是开玩笑的,起外号都不会生气。

有一个同学老是习惯叫别人废物或废铁,我们当然不肯吃亏,都回敬他这个称呼。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这个名字成了他后来的专用名。

还有别的高中同学叫大番薯和鸭蛋、伙计、小傻瓜、笨蛋、Baby、肥仔、大牛、小牛、水牛、瘦猫、师傅、锅头、土匪头、二叔、大叔、老龟、虾公、半桶水………而且他们这些外号流传至今,至今都没有变。

大学同学相对有修养,好像没有谁给谁起外号,但是感情好像就没有那么亲密了,好像那些能给对方起外号的都是感情亲密的。

可能我这个人有点不拘言笑,不解风情,也没有谁和我开玩笑给我起外号。哈哈!

关于取外号,我觉得偶尔娱乐娱乐也不错,取得好也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但是如果是人身攻击就不可取了,处理不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须谨慎!

情侣夫妻之间彼此叫傻瓜,笨蛋,其实没什么。你们觉得呢?当然我会偶尔叫某人坏蛋,某人叫我坏人,我也无所谓!呵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