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服饰(少数民族节日及服饰)

时间:2023-12-29 21:25:06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科普,你不知道的那些少数民族节日

一、藏族

1.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2.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

二、蒙古族

1.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

2.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

三、彝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四、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五、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试题演练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及其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藏族——火把节

C.傣族——泼水节

D.回族——开斋节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你知道哪些?

蒙古族节日有:那达慕、祭教包、马奶节 风俗习惯有:摔跤、骞马、射箭、投布鲁。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另有回甲节、回婚节。

傣族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与佛教有关)

壮族节日有: 三月三歌会、花朝节,风俗习惯有:祭龙、舞、雷神、接祖、送祖。

回族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风俗习惯有朝勤、会礼、诵经。

纳西族节日有火把节、龙王节、朝山会、农具会

藏族节日有:转山会(沐佛节)、藏历新年、女儿节风俗习惯有: 转山、锅庄舞、抢水比赛

维吾尔族节日有:开斋节、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瑶族节日有: 盘王节、达努节

苗族节日有:龙舟节、苗年、花山节、晾桥节

白族节日有:三月衔、火把节、拜日望、要海会

彝族节日有:火把节、插花节、跳公节、二月八年节

各民族代表乐器有

1、汉族:古琴、古筝、琐呐、扬琴、箫、二胡、腰鼓

2、壮族:马骨

3、回族:泥哇呜(损)、口琴子、口弦、子、萧萧子、角笛

4、彝族:巴乌、口弦、芦笙、小闷笛、土洞箫、葫芦丝、四胡、三胡

5、苗族:角胡、芦笙、蟒笛、苗族大喷呐、牛角、巴马

6、满族:铁策、八角鼓、龙笛、海螺蠢

7、藏族:铁琴(铁胡)、简钦、刚洞、牛角琴(拉弦)、口弦、扎尼、藏京胡.

百年传承,文化的象征,西部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演进与嬉戏发展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作品逐渐融入民间舞蹈创作的行列,而广场民族舞蹈服饰也伴随着发展逐渐发生了演变。

我们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西部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发展历程,归纳出其演变的规律,以揭示对舞蹈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在舞蹈艺术中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到舞台化○●

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经过百年的传承,一直以来都在庆祝佳节和吉日时,通过独特的舞蹈形式来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和欢乐的情感。

这些舞蹈形式在不同的民族之间逐渐演变出各具特色的特色,受到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审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民族节日盛装。

这些民族节日盛装广泛地应用于广场舞蹈中,它们不仅在服装款式方面多种多样,还在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以及整体着装风格上展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这些服饰不仅代表了西部少数民族的日常传统,还融合了他们文化的精髓,因此成为了最能够传达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象征。基于这些地域性民族盛装,舞台创作者在设计民族舞蹈服饰时得以灵感,因此这些服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地域特色。

当我们深入研究西部少数民族的盛装时,尽管这些服饰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便是无论多么复杂或朴素,都承载着历史传统的独特特征和自然生活的自发自然之美。

这些服饰并未担忧可能因其繁重或不灵活而对舞蹈带来的影响,也未过分强调服饰的款式、色彩、材质或饰品对于舞蹈形象的艺术影响。

然而,这种态度常常无法满足创作民族舞蹈所需的深刻和广泛表达,也不太符合观众对于审美需求的多样性、时尚性和新颖性的追求。

在当今时代,舞蹈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创新的媒介,需要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时尚概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观众口味和审美期望。因此,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对服饰进行艺术性改造以适应当代需求,是创作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民族舞蹈的必然之举。

在舞台上,民族舞蹈服饰需要摒弃那些不适合舞台表演的自然随性,而全面追求西部少数民族服饰在视觉上的冲击和赏心悦目的效果。

于是,新款式的设计应运而生,色彩更加鲜明,面料更加合适,装饰更加简洁,甚至还融入了时尚元素。这些变革成就了西部少数民族盛装的艺术改革,也使得舞蹈服饰更加注重舞台效果。

举个例子,以哈萨克族创作的舞蹈《天山情丝》为例,其服装保留了哈萨克少女传统的三道褶边连衣裙和小坎肩的款式,但为了让舞者在舞台上更加轻盈和舒适,设计者大胆地对原连衣裙进行了改良,将裙摆缩短至超短长度,采用洁白飘逸的纱作为裙子面料,并搭配桃红色的坎肩,与民族盛装的鲜艳衣裙形成强烈对比。

这种舞服不仅保留了传统,还引入了时尚元素,突显了哈萨克族少女轻盈的舞台形象,并通过坎肩的花瓣造型和植物花草纹样图案增添了视觉吸引力,丰富了角色的性格特征。

这种设计既尊重了哈萨克传统服饰,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的简约主义,同时也有利于舞蹈演员的肢体活动和表情表达,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象化到艺术化○●

西部少数民族舞蹈,经过百年的传承,一直保持着一种喜庆佳节和祈祷避邪的不变内涵,例如傣族的孔雀舞。在傣族文化中,孔雀被视为吉祥、和平、威仪、美丽和智慧的象征。

因此,以孔雀为灵感的舞蹈,如20世纪50年代的《孔雀舞》,50年代后的《金孔雀》,以及80年代的《雀之灵》等,都通过独特的舞蹈服饰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孔雀形象。

在早期的孔雀舞中,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呈现出了原始舞蹈的特点。因此,孔雀舞蹈服饰具有高度象征性,舞者戴着假面具,身穿灰色裤子上绘有孔雀羽毛花纹,身挎用竹和绸制成的孔雀架子,仿佛一只真正的孔雀为人们祝福。

然而,到了50年代后,孔雀舞的舞服经历了彻底的改变,摆脱了原本繁琐笨重的形式。孔雀服变成了湖蓝色窄袖、紧身大襟圆领衫,保留了傣族传统民族服饰的款式,裙摆上饰有孔雀翎毛花纹,旋转时犹如孔雀开屏,美不胜收。

来到了80年代的《雀之灵》舞蹈,其服装仿佛融合了50年代的《金孔雀》的经典元素,然而,在这个新的演绎中,长裙焕发全新的魅力。裙摆上饰满了金色的孔雀翎纹,面料选用透明的白色薄纱,在舞者旋转时,裙摆能超过720度的飘动,令观众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为了突显手臂的动作,服装巧妙地去掉了袖子和肩部的衣料,将上衣设计成了吊带紧身背心,而腰部到臀围仍然保留了筒裙的风格。头上戴着羽冠,舞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纯白而又飘逸的孔雀精灵。

这种舞蹈服饰简洁而精致地模仿了孔雀的婀娜形象,扩展了舞者的身体表现力,使舞蹈服饰设计更加充满艺术感。这一时期的服装设计,不仅仅是表演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

伴随着民族舞蹈创作的不断蓬勃发展,舞蹈作品逐渐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方方面面。不仅如此,舞蹈动作也日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技巧上的挑战也不断攀升。

在这个发展蓬勃的时刻,舞蹈服饰必须与新兴的民族舞蹈语言相协调,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少数民族盛装穿着方式进行深刻的重新审视和大胆的创新。

这意味着需要将传统服饰进行彻底打散、解构,只精选出西部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以实现对西部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性革新。

这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为舞蹈服饰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创造力和艺术性,以适应舞蹈创作的多样性和技术性的不断提高。这一过程的丰富性与深度,正是民族舞蹈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功能化到舞蹈化○●

为了全面多层次地展现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舞蹈艺术必须充分发掘人体动作的各种表现潜力,这意味着舞蹈服饰在舞姿和表情方面必须发挥积极作用。

许多少数民族盛装的服饰上都精心绣制了各种吉祥图案,但在舞台服饰的纹样设计中,通常会挑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

以彝族舞蹈《火种》为例,由于彝族传统尊崇火的习俗,女性服装的衣袖、肩膀和下摆等部位都镶嵌着火焰图案,坎肩领口上也绘有太阳图案,然而,在设计舞蹈服饰时,纹样常常会以火焰和蕨纹为主,并以红色作为服饰的主色调。

这样一来,在舞台上,演员披散着长发,摇曳舞动时,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呈现出该舞蹈独具特色的动感和简洁明快的美感。

在面料的选择方面,西部少数民族舞蹈常常采取了一种精心的策略,将原本在盛装中使用的粗硬且厚重的面料替换为更为柔软和轻盈的材质。

以藏族舞蹈《呀拉索》为例,女性服饰所选用的面料是轻盈的纱质,这个选择不仅增强了服装的轻巧感,还为了强调藏族服装的厚重感,在袍子的下摆和衣袖边缘都添加了仿毛的边缘装饰。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白色纱袍因毛边的重量而在运动中产生了独特的韵律,这种面料的轻薄性也更加突出了藏族舞蹈的身体特征,如弯腰和屈膝的动作。

这种精心设计的服饰不仅简化了外观,减少了装饰的负担,还使得创作民族舞蹈能够在保持民族舞的基本风格的同时,大胆追求更丰富的动作空间和更高超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计理念实现了服饰之美与人体之美的完美统一,并将其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

●○结语○●

西部少数民族舞蹈服饰,通过取舍、搭配、演绎、重构以及创新等多种手法,经过精心设计,呈现出了无限多样的变化。这些多变的舞蹈服饰为西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元素和鲜明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黄河文化丛书:服饰卷[M],杨圣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理解艺术[M],[美]约翰·基西克,朱军译,海南出版社。2003

[4]西藏民间歌舞概说[M],丹增次仁,民族出版社。2014

[5]剖析康沙家族热巴艺术[J],土呷,李光德,西藏艺术研究。1988

【重庆民风民俗】饮食服饰民俗——服饰篇

编者按

重庆是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人文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就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渝味”悠长,兼具川黔风姿、鄂湘风韵。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守住山城根脉,重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特推出《重庆民风民俗》专栏,从物质生产、商贸工匠、饮食服饰、居住出行、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和民间崇拜、游艺竞技等方面,展现重庆民俗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

少数民族服饰

左衽上衣,苗族服装。大袖、无领,对襟短衣,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左胸前斜至左腋下至摆,钉布扣5至7颗,前摆、后摆均平直。左、右腋下摆不开衩呈直桶形,色以青色为主。

右衽上衣,苗族女装。圆领于胸前交叉,无领,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飘带裙,苗族女装,由红、黄、蓝、绿、黑五色刺绣彩带共24条围系笼裙而成。彩带宽4至5厘米,上窄下宽,下端形似剑头,每条彩带分5段,各段以珠相连,均绣有花鸟鱼虫等不同图案,行走时随风飘逸。

大脚长裤,苗族便装,由左、右、前、后四片组成的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尺许,与裤腿—致。

白羽毛裙,也称“百鸟衣”,苗族女装。长衫绣衣,由背、肩、袖口、前胸、后背、前后摆片和裙脚的羽毛装饰等构成。

船鞋,布鞋底尖略往上翘,鞋帮大口接近脚趾,脚踝关节处缀一指宽绑带。从外形上看,像一叶小舟,故称“船鞋”。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 · 民俗图志》)

晚安十点(2023.4.21)丨今天你换上“战袍”了吗?这些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太秀了

今天是“壮族三月三”假期第一天

广西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许多市民换上民族服饰走街串巷

过节仪式感拉满

视频加载中...

南国早报全媒体 记者尹世斌 刘娟摄,覃玉富剪辑

各大网络平台也纷纷掀起了一阵变装热潮

就让早报妞带大家一起看看

这些独具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吧

壮族

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女子擅长纺织、刺绣

壮族服饰。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世斌摄

壮锦色彩艳丽、花纹繁复

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一般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苗族

苗族支系众多

服饰也样式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苗族服饰多达200多种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

大多色彩艳丽、造型美观、图案多样

银饰、苗绣、蜡染是主要特色

花、蝶、鱼等通常作为头饰的创作灵感

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清脆悦耳,好看又好听

侗族

侗族喜用“亮布”

服饰色彩以黑、青色为主,红色为辅

侗族服饰。

侗族女子多着对襟裙装式

上装无领无扣,衣长过臂

袖口、襟边、下摆等装饰花边

胸前吊系绣花三角胸兜

头部挽髻于前或盘髻于顶

发间插长银簪,青春靓丽

瑶族

广西瑶族支系众多,服饰风格迥异

但大都色彩明艳,图案多样

例如,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

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

因而得名“白裤瑶”

龙胜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

瑶族服饰。

京族

京族服饰特点是简便飘逸

男子多着及膝长衣,袒胸束腰

京族服饰。图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女子一般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料多轻薄

体现了海洋民族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行走时海风吹拂,飘逸美观

你是哪个民族的?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服饰呢?

快来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刘颖

校对:黄少华

责编:胡志伟

审核:佘鸿雁

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少数民族除夕年夜饭吃啥?果然有特色

除夕是腊月农历的最后一天,全家团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迎接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北方的各家早就备好了饺子馅,南方人拿出已经预定好的年糕、汤圆,再做上几道大菜,看着春晚,玩着棋牌,喜气洋洋的过新年。而在我国春节习俗的版图中,少数民族的年夜饭却有些“例外”,和南方北方吃得都不一样。

地大物博的中国滋养着五十六个民族,与汉族不同,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习俗千差万别,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让他们的年夜饭带着浓厚的本民族特色,下面介绍几个少数民族除夕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1、 壮族的年夜饭

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壮族同胞还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等地,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壮族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白斩鸡,鸡在壮族是祭拜祖先的食物,以表思念和尊重。选用嫩公鸡,水开后拎起整鸡在锅中烫一下提起,重复三次,再将整鸡丢入锅中煮熟,过凉水后,在鸡肉表皮浇油,切块蘸上香菜、生姜、大蒜调的料汁,鸡肉的鲜味直接在口中迸发。

2、 苗族的年夜饭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罗圈”,苗族人酷爱吃酸,许多苗族人会制作酸汤、酸菜。除夕定有苗族人独爱的酸汤鱼,清米汤经发酵后制成酸汤,再将鱼肉放入煮沸的酸汤中,待鱼肉成熟即可,蘸上胡椒面、蒜蓉、去皮的烤番茄、胡椒盐舂碎的料汁,鱼肉鲜香细嫩,味道酸甜爽口。

3、 傣族的年夜饭

傣族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湿热的气候让云南“物资丰富”,“凡是绿的都是菜,凡是动的都是肉”可以毫不夸张的描绘傣族对食材的宽容度。生血白旺、橄榄皮凉拌、舂鸡脚、凉拌酸蚂蚁卵、炸蝉蛹等,这还不算奇特,更有一“臭味”占据着傣族人的心——撒撇。制作撒撇的原料是苦水,取自牛肠中的未消化完的草料,煮沸熬制过滤,与敲打成泥的生牛肉、韭菜混合,再加上其他调味料搅匀,作为毛肚、米线的蘸料,是傣族春节的经典菜肴。

4、 满族的年夜饭

满族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历史上满、汉两族的饮食文化相融,产生许多兼具两方特色的美食,“满汉全席” 就描绘了这一融合。我们现在常吃的沙琪玛就是满族庆祝春节的“萨其马”,面条切成细条炸成金黄色,倒入用细砂糖、麦芽糖、水熬成的糖浆,翻拌均匀,使每根面条都裹上糖浆,放入模具中晾凉切块,还可以在上面加入蜜枣、葡萄干,是满族人年夜饭的小零食。

5、 土家族的年夜饭

土家族的“春节”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叫做“过赶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据传土家族为防止倭寇在春节的袭击,提前一天与家人团圆过年,而三下锅是前线士兵过赶年必吃的美食。这道菜的食材原本只有腊肉、萝卜、豆腐,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现在大多换成了猪羊肉极其下水,随便选用三种食材入锅爆炒,在加入秘制辣椒酱、干辣椒、青椒、洋葱去腥增香,爽辣焦香,十分过瘾!“过赶年”吃三下锅,既体现过年的丰盛,又不忘艰苦时代的不易。

6、 蒙古族的年夜饭

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蒙古族,喜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精致摆拍的菜肴倒也束缚了这个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羊盘肠是逢年过节的大菜,新鲜的羊血加入荞麦粉、水,用盐调味,灌入小肠内,用高汤或清水煮熟。由于蒙古草原广阔,优质的天然饲料去除了羊的膻味,羊肉肉质鲜甜,汁水丰腴,煮熟的羊盘肠可切片后蘸料、也可煎着吃,不过最符合蒙古族的吃法还是拿一把小刀,直接在盘中切着吃。

7、高山族的年夜饭

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长年菜”是他们迎新春的必备菜,就是我们常称的芥菜,味道辣中带苦,长年寓意寿命长久,将芥菜切成大段入水汆烫后捞出,另起锅炒料,倒入芥菜翻炒即可。

8、裕固族的年夜饭

裕固族是位于甘肃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也是26个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不到两万。“脂裹肝”是出了裕固县就尝不到的美食,更是春节的一道特色菜,把羊的肺、心、肝切碎,加入炒面、葱姜蒜、花椒面和盐,和成馅料,用网状的羊脂油卷成条状,棉线固定后把它蒸煮,熟后切片即可。

——老井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千差万别的历史让同一片土地演化出特色各异的饮食文化,让各族的年夜饭都独具特色,这也是饮食的多元化的传承,是中华文明大家族的瑰宝。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