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隔骨算法算男女(隔骨算法算男女准吗)

时间:2024-02-07 04:15:15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骨科医生:女人养骨,十年一个关键点

本文专家:刘康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中国女孩子跟外国孩子相比,最大的缺陷是户外活动时间不够,其次是摄入优质奶制品的量不够,因此,骨量储备有着先天的不足。

因此,中国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开始,并坚持一生。

0~29岁:增加户外活动,多吃奶制品

30岁以前,都是骨量的储备期,到35岁,骨量储备会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在30岁以前,骨量储备得越多,以后能“用”的骨量就越多。

然而,很多女孩从小就不爱运动,接受日晒的时间不够,摄入的优质奶制品也十分有限。

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就开始。首先,要适当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晒。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而增加日晒,则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

其次,摄入足够的优质奶制品,从而达到补钙的目的,最好少喝碳酸饮料、咖啡,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30~39岁:学会减压,当心药物风险

30~39岁的女性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压力非常大,不少女性还会在这一阶段完成生育的重任。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学会减轻压力。因为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压力大也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当心药物风险。压力增大会导致免疫反应明显,使用药物的几率增加。而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等病的皮质甾类药物等会干扰钙质的吸收,从而损害骨骼健康。

孕期补足钙。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孕期女性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资料图片。李蔚海 摄

40~49岁:注意月经异常

女性进入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而且,大多女性会在45~49岁这一阶段绝经。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增加。这一阶段的女性需注意:

注意月经异常和保护卵巢。月经不规则就已意味着骨密度开始下降。女性的骨密度下降大多是突然的,由于破骨细胞的作用,钙的流失会加快。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要尽量推迟卵巢的衰老。

当心两个“骨质窃贼”。40岁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发生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几率更增加,这两种疾病的确都是“骨质窃贼”。

50~59岁:定期检测骨密度

50~59岁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年龄阶段。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丢失。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钙摄入量。50岁后,女性每天所需的钙剂总量为1000~1500毫克。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

定期查骨密度。女性在更年期,破骨细胞活化,导致骨的生化代谢下降,使得骨量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改变骨的密度。因此,女性绝经后应每隔3~5年查一次骨密度。

60岁以上:当心骨折注意补钙

60~69岁这一阶段的女性跟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相比,更容易骨折。因为这一阶段的女性,一方面骨量流失了,但活动能力相对仍然较强,因此,骨折风险就会相对增加。

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由于整个身体功能下降,更要注意钙的补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速度,补充维生素D。

本文首发于2022-09-30健康时报《女人养骨十年一个关键点》

来源: 健康时报

解剖学习有技巧,这些歌诀最重要!(骨骼篇)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

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体表标志要记牢,临床应用有帮助;

注:骨连骨指:骨、骨连接,骨骼肌。

各部骨数目1

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听小骨,藏在中耳鼓室里

另,中耳鼓室内有6块听小骨,全身共计206块骨。

全身骨骼2

全身骨骼二零六,躯干四肢和颅骨;

颅骨分为脑面颅,枕额蝶筛各一块;

成对顶颞两侧分,下颌犁舌为面颅

上颌下甲听小骨,鼻腭颧骨和泪骨;

上肢肩锁肱桡尺,腕骨八块掌指骨;

下肢髋股膑胫腓,跗骨七块跖趾骨;

躯干分为椎胸肋,颈七腰五胸十二;

腰椎下接骶尾骨,胸椎连肋十二对。

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

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辅助结构:关节盘、韧带、关节唇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够成大致同,前方椎体后椎弓;

椎体形似短圆柱,表面密质内部松;

椎弓左右相对称,又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细窄称弓跟,后部宽扁叫弓板;

弓上伸出七突起,一个棘突向后伸;

椎体椎弓围成孔,空连成管上下通;

多孔连通称椎管,脊髓藏纳在其中;

相邻上下椎弓根,围成两侧椎间孔;

单块椎骨不成孔,脊神经根过此孔;

颈椎跟部横突孔,椎动静脉一齐通。

各部椎骨特点一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颈椎:

胸椎:

腰椎:

各部椎骨的特点二

椎骨共计二十六,颈胸腰骶加尾骨;

椎骨差异较明显,各部均有其特点;

颈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有孔棘分叉;

寰枢两椎最难忘,颈七棘突特别长;

胸椎体侧有肋凹,棘突叠瓦后下方;

腰椎体大是特点,棘突平伸宽又扁;

五块骶椎铸骶骨,上宽下窄向后凸;

盆面光滑背面粗,四条横线融合处;

骶前骶后四对孔,各孔都与骶管通

末端两节缺椎弓,先天形成骶裂孔

尾骨一块已退化,四块尾椎融合成。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

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三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注:三长: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

三短: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

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胸骨

胸骨形似一把剑,位于胸廓前正中;

上柄中体下剑突,七个切迹在周边;

柄体交界胸骨角,标志结构有三点;

左右二肋气管杈,上下纵隔分界线。

注: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平气管杈水平,此处也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

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

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胸廓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

各径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

颅骨

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

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

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

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

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

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膈于鼻腔中;

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颅顶面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

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1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

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两侧圆孔卵圆孔,棘孔位于最后边

前部通眶眶上裂,圆形短管视觉连

后窝中央是大孔,前外舌下神经管

岩部后面内耳门,颈静脉孔二沟延

注:圆形短管——视神经管,二沟——横窦沟、乙状窦沟

颅底内面2

内观颅底结构多,分为前中后颅窝;

高高低低像阶梯,从前向后依次说;

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

筛板有孔眶板薄,颅部外伤易骨折;

眼窝出现瘀血斑,“血脊”①鼻漏莫堵塞;

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

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脉沟两侧过;

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

蝶鞍前方有“两个”②,都与眼眶连通着;

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

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耳漏破鼓膜;

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很清楚;

大孔外侧有三洞,门孔加管各一个;

枕内隆凸两侧看,横连“乙”③状像条河。

注:①血液和脑脊液。②指视神经孔、眶上裂。③乙状窦沟。

翼点位置、意义

翼点位于太阳穴,额顶颞蝶会颞窝

内有脑膜中动脉,骨折皆因骨质薄

骨性鼻旁窦名称特点

鼻旁窦,如音箱,鼻腔周围骨内藏

额筛蝶窦上颌窦,都有开口通鼻腔

新生儿颅骨

新生儿颅骨有特点,头大脸小颊饱满;

额顶骨间有前囟,闭合约在一岁半;

哭闹生病细观察,高低变化很明显。

颞下颌关节构成及特点

下颌头,下颌窝,构成关节功能多

关节腔有关节盘,关节囊壁前薄弱

咀嚼语言做表情,张口过大向前脱

肱骨主要结构

上大下小两个头,小头推着滑车走

解剖外科两个颈,骨折快往外科走

尺桡两个神经沟,同名神经沟内走

手骨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腕骨)

(由近侧到远侧,由外侧向内侧)

摔跤若易折,先查舟月骨;

掌骨底体头,指骨近中远。

肩关节1

肩关节,很灵活,关节囊松下薄弱

肱骨头大盂浅小,运动不当向下脱

肩关节2

肩关节,有特点,头大盂浅囊松弛;

前后上外肌腱强,运动灵活欠稳固;

肘关节构成及特点1

肘关节,最特殊,一个囊内包三组

肱桡肱尺桡尺近,桡环韧带尺桡副

屈肘三角伸直线,脱位改变能查出

肘关节2

肱骨下端桡尺上,包于一个关节囊;

肱桡肱尺桡尺近,三个关节一名扬;

三个关节在一囊,肱尺为主屈伸忙;

前后囊壁较松弛,两侧韧带来加强;

桡骨小头环韧带,半脱位在小儿郎;

屈肘三角伸直线,脱位角线都改变。

注:三角指肘后三角,屈肘成90度时,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和鹰嘴三者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伸肘时三者连成一条直线。

髋骨的结构可归纳为三个一、三个二、三个三。

髋骨主要结构

髂耻坐骨三合一,一面一孔一个嵴

二窝二线二切迹,三节三支三个棘

注:一面—耳状面;一孔—闭孔;一个嵴—髂嵴;

二窝—髂窝、髋臼;二线—弓状线、耻骨梳;二切迹—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

三节—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三支—坐骨支、耻骨上支、耻骨下支;三个棘—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棘。

骨盆构成、分界及男女骨盆比较

骶骨尾骨两髋骨,构成骨盆起保护

界线以下小骨盆,男窄女宽很清楚

男腔漏斗女腔桶,男小女大看角度

髋关节构成及特点

股骨头圆髋臼深,髋臼周缘髋臼唇

外内韧带髂股头,囊薄后下余坚韧

膝关节特点1

膝关节,最复杂,承受压力也最大

关节囊松韧带补,髌下韧带最发达

内 C外 O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

注:髌下韧带—髌骨下方的韧带,即髌韧带。

膝关节2

结构复杂关节大,侧副韧带两侧加;

前后韧带相交叉,抽屉试验前后拉;

内C外O半月板,缓冲稳固是专家。

注:抽屉实验:用于前交叉韧带的检查。患者平卧床上。膝屈曲90度,双足平置于床上,保持放松。检查者坐于床上,抵住患者双足使之固定,双手握住膝关节的胫骨端,向前方拉小腿,如出现胫骨前移比健侧大5mm为阳性,为前直向不稳定。

后抽屉实验:用于后交叉韧带的检查。仰卧位,屈膝90度,双手放在膝关节后方,拇指放在伸侧,重复向后推拉小腿近端,胫骨在股骨上向后移动为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

跗骨

一二三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

更多康复干货,可以留言咨询,也可以关注我们哈!

肌肉功能解剖、症状手法、拉伸康复,可以进入【每日一肌】专栏学习

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巧妙的置闰法

闰余成岁,我的理解是:通过设置闰月,把余数消化掉,成为一年(一岁);或者是闰月年和余数年,两种年的形成了岁(中国历法中的一年)。

一提到阴阳历,许多人可能会诧异,中国以前用的是阴历,怎么又是阴阳历了?!

中国几千年来的的确确使用的是阴阳历。

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纯阴历(历法上称为太阴历)。太阴历/太阳历。这里的阴和阳,不像术数占卜里那么神秘。阴就是月亮,阳就是太阳。太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圈为一个月(一个月圆月缺),12个月圆月缺为一年。一年354天。春夏秋冬,天气冷暖,全不考虑,满了12个阴历月就过年。

在人类文明中,有许多民族和文明使用这样的历法。现在还在使用的,离我们最近的,影响还非常大的,就是中国回族人的太阴历。至于中东那边的穆斯林是不是也使用回历,我没研究过。

沈阳回族人很多,回民馆也很多,牛羊肉很正宗,大快朵颐,很多回民饭店不让喝酒,就是个吃。

我上下班走二环,有时候看到路边挂着彩旗,很多人聚集,像是过节一样。很纳闷,不年不节的,又不是礼拜天,谁家结婚。后来一打听才知,是回民过年,很热闹。回民的年,有个特点,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公历,每年都要提前11天。如果今年过年是在寒冬,那么16年后的过年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一个回民老人,说自己七十岁,按公历算,应该是68岁左右。我曾和一个回民朋友聊过回历:回民在古代怎么种地?回历不能准确指示预判天气的冷暖。指导不了农耕。

太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就是太阳历。太阳历不考虑月亮,测准了一个太阳回归年365天,365天平均分成12份。每份30天。伏羲太阳历一年分为5季,共10个月,每月36天。

伏羲太阳历夏季分为夏和长夏,长夏为土,凑齐金木水火土五行,直到现在,在民间占卜术数里还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阴阳历,按太阳的回归年为准绳,把月圆月缺加入其中。

中国人要种地,肯定要以太阳历为准绳。

平时记月记日,用阴历,过年也用阴历。但隔几年就要加一个闰月,向太阳历找齐。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岁”。中国人的传统,过了除夕,就长一岁。但中国人的岁,从局部看,有时是354天,有时是384天。但从长线看,中国人的岁却是365天。

有点绕圈,有点晕,是吧。就是中国的这个“岁”,就让外国想破脑子也搞不明白。而中国人过春节的时间,相对于公历也是天马行空,忽而超前,忽而落后。外国人更是晕死。

中国为什么要用阴阳合历?如果仅为了农耕需要,只用太阳历就行了,我国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太阳历,为什么要把阴历(月圆月缺)加入期中呢,我总结了以下原因:

为了古代少男少女谈恋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代不允许自由恋爱,少男少女只能偷偷的在晚上村头的小树林幽会。晚上月亮太亮了怕被人发现。太暗了,小树林里可能有好几对,如果看不清再抱错了,可就难堪了。初七八,或二十三四,月亮半满,正是好时机。

1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古代没有路灯,没有车灯,晚上干活,赶路,运输,全靠月亮照明。也包括小情侣偷偷谈恋爱。

2古代劳动人民记算日期,记算日子的需要。我想就是在原始社会使用伏羲太阳历的时候,人们平时过日子,也会按月亮计算日子,一年大概12个阴历月,一月大概30天,月亮圆了,是一个月的中旬。中国古代,识字的人不多,造纸术也是宋朝才有的,日历肯定是没有的,总不能每家都摆个64卦圆图,天天数着卦爻过日子。劳动人民自然有自己的土法子,看着月亮数日子。当然,农耕生产是按24节气。

3中国文化的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相济。太阳则亢,太阴则虚。阴阳相济而万物生。

综上所述:底层的经济基础和劳动人民的切实需要,上层建筑的文化引领,加上先进的古代天文科技,和天文科学家巧妙的置闰方法促成了中国特有的阴阳历。

阴阳历,是比伏羲太阳历更合理更复杂的历法。伏羲时期只发明太阳历,没发明阴阳历,当时的天文科技还达不到阴阳历的水平。

自从使用阴阳历,中国的历法就从来没乱过。从可以考证的夏朝,甚至是尧舜禹时期,绵延至今,历法上从来不混乱。是非常了不起的。非洲史/欧洲史/美洲史,绝对没有中国历史这样清晰的脉络。

就是现在,外国人也搞不明,中国年,年年日期不一样,而且总是在冬末春初,总觉得中国古老的文化,既神秘又深奥。

在朝鲜战场上,但凡志愿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发起攻击,总是在初七八,或二十三四,晚上似亮似不亮,发起夜战。美军还纳闷,中队怎么对月亮掌握的这么准。其实没啥,祖宗福荫,指引志愿军打胜仗。

中国的阴阳历,现在也称农历。深深的嵌入中国的文化中。

即使实行公元纪年的公历,农历在中国也取消不了。

即使现在有日历了,有手机了,不用再看月亮算计日子了。但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古人数着月亮定下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中国的阴阳历,历朝历代也不断的校正。但换汤不换药。都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准绳。不管那个朝代,不管那个皇帝,那怕是最昏庸无道的皇帝,都不敢拿历法乱搞。历法一乱,粮食减产,皇帝也就当到头了。甚至司天监/钦天监等天文历法官员,不随皇权更替。这些科学家,是真正民族气运的守护者。

阴阳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置闰就是最关键的一环。置闰整不清楚,真就乱套了。还不如太阳历了。

现在使用的农历是正月建寅,在中国整个阴阳历的历史中,有正月建丑/正月建子/正月建亥。这我就不多讲了。十二地支掺和进来有点深。大家记住一点,正月建寅,就是立春过春节。立春是正月,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把立春作为太阳回归年的起点。

中国的春节始终是在立春的前后15天之内。这样,阴历和阳历大至上是吻合的。阴历大至上能反应天气的冷暖,最多的时候差15天,大部分差8-12天。这个吻合程度,甚至可以指导农耕生产了。或者说,劳动人民,甚至不用记住24节气,只要记住闰哪个月,按阴历种地,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怎样置闰才能保证春节在立春前后15天之内。这里,最难的就是:一个太阳回归年不是整数,365天零几个小时。12个阴历月不是整数,354天零几个小时。设置闰月不能用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硬性规定,三年加一个闰月,或五年加两个闰月,都不准,类似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中国古代的天文科学家也摸索了很多年,一开始设的也不太准,不断的微调,幸好有圭表,掌握律吕调阳,再加上观星术,一点点完善和升级。

最合理的一种置闰法,操作起来最简单,就一句话: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对于不研究历法的人来说,这也很难懂。我解释一下。

我们现在说24节气。其实是混在一起说的。24节气分为12节和12气,其中气又称为中气。

每个月里必须有中气,过完春节了,就是正月。

正月里,必须有雨水。

二月里,必须有春分。

三月里,必须有谷雨;如果三月里没有谷雨,那么这个月就是闰月;下个月才是三月。

这种置闰法,不管365天零几小时几分几秒,也不管是354天零几小时几分几秒。巧秒的把阴历和阳历合到一起了,而且还保证了阴历和阳历相差在14-15天以内。春节始终在立春前后14-15天。

中国能发明出阴阳合历,是因为中国古代天文科学家发明了圭表、晷仪、浑天仪、律吕调阳等天文仪器,能测出节气的准确时间,能测准阴历月的时长。把大自然的数据巧妙的阴阳合璧。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明白,怎么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就能保证阴历阳历相差在14-15天之内。其实15天都是多说,基本上在13-14天之内。15天我是大概取半月之数。看下图。

如果某一年,正月初一,正好是立春,那么到年尾,大年三十,这一年354天,和太阳回归年(从立春到立春转一圈),差了11天。

而这一年里,从正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里全有中气。所以没有闰月,正月里中气在月中,逐渐往月末移动。到了十二月,中气差不多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再接着往后,再有4-5个月,中气就会冲出月末。

第二年,第五个月的时候,中气冲出月末,这个月,没中气,就是闰月。

当中气冲出月末的时候,说明,阳历和阳历已经相差了半个月(14-15天),当差出半个月的时候,马上就加上一个月(30天)。这一年的春节,应该在这个位置:

以中气为参照,如果阴历月中没有中气,就说明阴历比阳历短了半个月(15天),马上加一个闰月(约30天),阴历就比阳历长出15天。

用这种方法,保证春节始终在立春前后15天以内。

以上就是千字文中的闰余成岁。千字文的作者很厉害,水平很高,这四个字的背后,包含着一整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闰余成岁蕴含了中国先人的智慧。人文,科技,哲学,杂揉到一起。是民族最大的气运。

骨科医生:女人养骨,十年一个关键点

本文专家:刘康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中国女孩子跟外国孩子相比,最大的缺陷是户外活动时间不够,其次是摄入优质奶制品的量不够,因此,骨量储备有着先天的不足。

因此,中国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开始,并坚持一生。

0~29岁:增加户外活动,多吃奶制品

30岁以前,都是骨量的储备期,到35岁,骨量储备会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在30岁以前,骨量储备得越多,以后能“用”的骨量就越多。

然而,很多女孩从小就不爱运动,接受日晒的时间不够,摄入的优质奶制品也十分有限。

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就开始。首先,要适当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晒。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而增加日晒,则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

其次,摄入足够的优质奶制品,从而达到补钙的目的,最好少喝碳酸饮料、咖啡,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30~39岁:学会减压,当心药物风险

30~39岁的女性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压力非常大,不少女性还会在这一阶段完成生育的重任。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学会减轻压力。因为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压力大也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当心药物风险。压力增大会导致免疫反应明显,使用药物的几率增加。而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等病的皮质甾类药物等会干扰钙质的吸收,从而损害骨骼健康。

孕期补足钙。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孕期女性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资料图片。李蔚海 摄

40~49岁:注意月经异常

女性进入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而且,大多女性会在45~49岁这一阶段绝经。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增加。这一阶段的女性需注意:

注意月经异常和保护卵巢。月经不规则就已意味着骨密度开始下降。女性的骨密度下降大多是突然的,由于破骨细胞的作用,钙的流失会加快。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要尽量推迟卵巢的衰老。

当心两个“骨质窃贼”。40岁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发生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几率更增加,这两种疾病的确都是“骨质窃贼”。

50~59岁:定期检测骨密度

50~59岁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年龄阶段。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丢失。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钙摄入量。50岁后,女性每天所需的钙剂总量为1000~1500毫克。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

定期查骨密度。女性在更年期,破骨细胞活化,导致骨的生化代谢下降,使得骨量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改变骨的密度。因此,女性绝经后应每隔3~5年查一次骨密度。

60岁以上:当心骨折注意补钙

60~69岁这一阶段的女性跟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相比,更容易骨折。因为这一阶段的女性,一方面骨量流失了,但活动能力相对仍然较强,因此,骨折风险就会相对增加。

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由于整个身体功能下降,更要注意钙的补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速度,补充维生素D。

本文首发于2022-09-30健康时报《女人养骨十年一个关键点》

来源: 健康时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