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

时间:2023-12-28 16:45:37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人黑的最惨,可是明清两朝哪里的人不得重用?

一、河南人是中国地域上被黑最惨的省份,追溯历史,达两千年之久。

河南在历史上的位置极为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在河南地区大大小小分封了几十个诸侯国,大的诸侯国如宋国、郑国、卫国等。河南在秦朝以前属于七国的韩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南这片土地上就互掐很热闹了,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这些故事我们都知道,其中主角就是春秋的宋国人,那个时候的宋国在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一带。可见在古时候河南人就已经开始被黑了,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天下人经开始取笑河南人了。

在改革开放时期,网上甚至有很多人说“河南人偷井盖”的事情。说的是河南到南方打工,城市的井盖被偷去卖了,大都是河南人干的。加上改革开放后,河南煤老板比较多,大大咧咧的,是那种财大气粗的形象,这使得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认为素质差了。

河南省老君山

同时网上流传的黑河南的顺口溜随便就来:“什么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新乡的帅哥,鹤壁的狼,洛阳遍地是流氓”。这张口既来的每句段子,对河南人的歧视都极大!虽说河南人无辜躺枪多年,但河南人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在为国家,为社会不停的做着贡献!

二、所以你只知道河南省在地域上被黑的最惨,可在官场上有一个地方的人在明清两朝不得重用,你知道是哪里的吗?

中国江浙一带自古富庶,而且人才济济。古代有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都在江浙一带,可见江浙的优势。而朱元璋早年是个乞丐,在凤阳起兵,在乱世之中建立大明王朝,从此成为千古一帝。

朱元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拒绝江浙人担任户部高官。因为户部就是民政部、财政部,是直接主管钱粮的机构。在洪武26年下令:江西、浙江、苏松人毋得任户部。明武宗朱厚照更是在《吏部一.选官》里强调: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按朱元璋的逻辑,江浙人若当了户部尚书,定会有私心,并写入《皇明祖训》中,“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而整个明朝只有两位皇帝违反了祖训,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大家都知道这两个皇帝的下场,有人甚至怀疑这里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实行这样的地域歧视政策呢?

第一、朱元璋在早年征战的时候,在江浙地区吃了不少苦头。比如盘踞在此地的张士诚,与朱元璋多次交战,虽然张士诚打不过朱元璋,但是他也不投降,甚至还当面辱骂朱元璋。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得有些私心。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第二、这与中国的格局有关,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北方多战事,南方少侵扰。大量的汉人从北方迁到南方,带来大量的金钱与先进文化,南方顿时人才济济,非常富庶。再加上少战乱,比之北方,强大不少。江浙富饶,朱元璋刚建国,需要大量银子补充国库,江浙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时许多南方人都不希望有北方领土,认为是窃取了自己的财富。这对于皇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领土,出现这么大不公平,江山还能守住吗?所以他打压。

第三、还有就是朱元璋出身于乞丐,知道贪官酷吏是怎样鱼肉百姓的,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举个例子,当时有个贪官贪污了10两银子,被朱元璋看见了,直接将此人剥皮杀死,此后但凡是他处理贪官,必须让百官观看,然后剥皮。对于江浙的官,他自己知道,北方穷,贪10两都是巨款,南方富,贪腐一旦发生,就不只是几百两的事情了,所以他特别警示给江浙一带的官。

影视剧图片

对于民间打压,沈万三就是个例子,多次借口没收其个人财产充国库。江浙一带连平民都能做到首富,万一拥兵自重,这大明江山不危险了吗?

第四、江浙人普遍学习好,科举入仕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人,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朱元璋肯定不想有着"高觉悟"的人士跟自己对着干。于是不仅降低了江浙地区的录取率,还颁布法令,不让江浙地区人民做户部官员,这可能也是非常主要的原因。

这样在古代就形成了“南方人不能当官,江浙人不能管财政”的局面。

三、清朝在入关之后,似乎惧怕这种神秘力量,总结了建文帝和崇祯帝的教训,也将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定为"祖训"。

(一)、顺治17年5月顺治帝谕吏部:户部司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原有成例,以后著照例行。也有人不信邪,那就是同治帝任命翁同稣(常熟人)为户部尚书,翁同稣先后经历了同治、光绪两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酥经常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影视剧中顺治皇帝

(二)、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也特别讨厌浙江人呢?

史料记载:浙江德清县人许镇由吏部引荐给雍正,考察其拟任南昌知府的资格,雍正却在其履历上评价道:“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山东粮道鲁日华,是浙江会稽县人,有一次雍正夸奖他时说:“一点无浙江风气”;广州同知马世枢也是浙江会稽县人,雍正夸奖时说:“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将来可成器 ”;广西柳州知府钱元昌是浙江海盐县人,雍正夸奖:“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似浙江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肯定也看明白了,就是凡浙江官员受雍正评价时,都是 “恐有浙江风习、无浙江风习、不似浙江人”。很容易看出雍正对浙江人很不喜欢。其实,雍正皇帝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雍正为何对浙江人有如此讨厌呢?

影视剧中雍正皇帝

第一,雍正特别讨厌浙江人的科场习气。因为科场习气在雍正看来就等于是拉帮结派、迂腐保守、务虚不务实等等劣习。科举产生的师生、同门、同学等关系,使官员容易结党,容易抱团;很多读书人迂腐笨拙,缺乏操作能力;历年科考,上榜提名的总是江浙书生居多,这就无形中给了雍正一个偏见,迂腐书生多出自江浙。。。

第二,浙江是 “文字狱” 的多发区。吕留良、钱名世、查嗣庭、汪景祺等浙籍文人给雍正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雍正认为浙江文人不忠,需要镇压。

第三,浙江民刁好喜诉。无论哪个王朝都力求稳定和谐,统治者希望全天下人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过日子,别有什么不轨行为。偏偏浙江民风 “刁钻”,每年的诉讼案件特别多。为此,雍正特派钦差常驻浙江治理民风人心。

第四,浙江经济发达,流动性强。大批浙商为了讨生活而奔走在全国各地,大批科场失意的书生到全国各地衙门做师爷,他们其中不仅有不少人贪赃舞弊,欺压良善,也违背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理想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是雍正心里的最高愿景。雍正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事不法之徒皆出在外”。

综上几点,浙江人普遍带有雍正所厌恶的所有恶习,所以他才认为浙江的人心民风与王朝体制格格不入,需要重点整治。

如今,江浙人肯吃苦,有干劲,讲信誉,求务实,好自强,讲团结,会赚钱,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富于变通。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对此,你还用过去的老黄历去看问题吗?

参考文献:【1】中国素质最差的三个省 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

【2】河南为何总是被黑?看看2000年前古人的评价,难道真的冤枉河南了

【3】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4】只因朱元璋个人观点,明朝世代不重用江浙人才,知道原因哭笑不得

【5】雍正皇帝为何讨厌浙江人?

【6】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浙江人?有四个原因

全国最怕配偶的省份第二,没人敢拿第一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来源:国家馆

作者:林天鸣

“全国最好的男人在四川。”

01

走在四川街头,你会发现神奇:

推手大部分是男性,遛娃大部分是男性,买菜的大部分是男性,做饭还是老样子……

一路走来,没有人嘲笑谁,没有人羡慕谁,然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四川同事说,在他上大学之前,他诚实地认为所有国家都一样:

如果这位女士下令,男人将不得不逃跑并摔断腿。

男人不仅负责外部世界,还负责内部世界。他不会因为女人而花时间在家里。

好厨师一生做饭,女人不用灶;

与厨房星象不合的人被认为是生活的主人。他们会洗菜、切菜、洗锅。如果做得不好,他们会厌恶地微笑:

“你脑子有洞”、“你不是个瓜吗”。

离开四川后,同事突然意识到,只有四川才有如此浓厚的“妻管严”文化:

孩子一睁眼,父母就直接在“绞索菲”的过程中,母亲就是家庭的指挥官;

饭后坐在电视机前,最受欢迎的表演是电影版的《哈克耳朵》,他们的片名是《幸福耙耳朵》;

男孩从小就培养耳朵。女孩都是辣妹,男孩也很辣。男孩如果没有动力,他就娶不到老婆……

要知道,107年前,四川一家妇女报就敦促男人做家务:

刚进家门的儿媳妇不会做家务,婆婆和老公也不多想,笑着干活,家庭和睦。。

真奇怪?我不能相信?但这就是男人在四川的现状。

至于全国最怕老婆的省份,四川男人排名第二,没有一个省真正敢坐第一。

02

“没有男人害怕他的妻子,只有男人尊重他的妻子。”

一名年轻人闯红灯,被交警抓获。短短几分钟,女友就拨通了7号的电话。

看到未接电话,小伙子慌了,问交警怎么给他打电话?

不,四川女人就像朝天辣椒,个头小,味道鲜美。

即使在古代,父权制也压迫他们,敢于攻击他们:

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女企业家是四川女性——巴寡卿;

妻子去世后,他守护着家产,并凭借雄厚的财力,将对方保护得无人敢侵犯。《史记》记载:“卿,寡妇也可以保职,以财自保,不得违犯。”

连秦始皇都视她为尊贵的姐姐,为她设立了“女怀清台”。

在一个强调农业和去工业化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礼貌地抗议并成为世界名人”。

巴寡妇青/图片来源湖北卫视《大揭秘·传奇女商人巴寡妇清》

四川女人——卓文君;寡妇再婚、为爱出走……《凤求凰》带来的传奇,为女性开启大胆追求爱情、冲破世俗束缚的“纯洁屋顶之路”。

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详述了两人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弹琴,从出走到卖酒……

如此详细的记载,让后世许多历史学家感到困惑:“疑如人,不应入民族史”。这么一本严肃的历史书怎么可能涵盖有关儿童的事情?

清末经学家王开云认为,施公“欲为古今女子营造奇境,使人人皆除其耳”。太史公录之,以指教古今女子,开新路:

命运是伙伴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道路。

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皇后中,不乏四川刘娥女:

虽然史书上只记载了她的名字,但这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却是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

宋仁宗在位十一年,刘氏(刘娥)命令严明,赏罚严厉。虽然对家人的宠爱和抬举在所难免,但他却从不允许他们干涉国家大事。

史书常将她与吕后、武则天并列,说她“有鲁、武之才,无鲁、武之恶”。

《二十四个故事》中唯一有传记的女性是四川女性——秦良玉;

她是明朝唯一一位因战功被封为侯爵的女将军。浓浓的《明史》中,他留下了铿锵有力、色彩斑斓的一笔:

“良玉勇猛睿智,会骑射,预知敌情如神,善词,貌美,驾驭严。”

平定亳州叛乱、射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崇祯皇帝有诗赞叹其功绩:

“既然女人都同意了,将军又何必做他的妻子呢?”

叶延兰画的清代秦良玉雕像

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四川妇女,即使跌入深谷,也能用手挖出一条路来抵挡攻击。

在当今的父权制封建社会仍然如此。

即使是小孩子也知道谁拥有权力,所以他们说“妈妈,老人”,“婆婆,爷爷”,“叔叔女士”。

03

口袋定义了腰部,四川女人的真相从来没有喊过。

四川妇女走遍全国,和男人一起在建筑工地上做体力活,在条件恶劣的高原上开餐馆,在西北烈日下摘红花……

女性的地位必须掌握在她们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得到男人的喜爱和认可。当他们还是幺妹的时候,他们就明白这个道理。

父权制的诞生是由于农业时代男性是主导力量,无法帮忙的女性只能被视为生产资料。

然而,四川妇女却很幸运地逃脱了这样的命运。

四川有著名的紫色土和绿色土,土壤肥沃,养分丰富。最重要的是,这种土壤不致密、松软,即使脆弱,也能长出令人满意的作物。

因此,从农业时期开始,四川妇女就一直是家庭中的强大生产力。

川茶、蜀锦发展起来后,四川妇女得到了很多好工作:初级采摘工、中级生产工、高级技工。

要知道,川茶价格不菲,唐宋时期曾被朝廷用作出口品,还可为军队换取战马;

蜀锦是举国追捧的奢侈品,只有华妃、甄嬛等巨富的拥有者才允许佩戴最好的蜀锦。

于是,四川女子荷包鼓,腰挺直,不可小觑。

在封建时代,无法提供真正工作的妇女可能会在分娩中被淹死。

但四川没有。

苏轼调到黄州时,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水里的坏习惯,大吃一惊。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从未在家乡见过如此残忍的溺水儿童事件。

04

一个敢于斗争,一个敢于付出。

最好的四川女人遇见了最好的四川人。

过去女性受压迫的时候,四川是第一个做到平等的。

清朝时期,德国人李希霍芬到四川旅游,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四川的许多妇女不再裹小脚。他并不躲在家里不敢见人,而是忙着做生意、管账。当外人与他交谈时,他都会坦然回答。。

李希霍芬感慨地说:“四川人民有权利为这个省感到自豪,这里的女性普遍地位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高。”

在当今这个少数人难以企及的时代,四川率先给予了自由。

知乎上有疑问,专门问为什么成都亚文化比较发达?

动漫、反串、非遗、摇滚等亚文化,都能在这里快速生根发芽。

就连当地政府也会支持这些小众群体的娱乐。

都说“蜀不能上”,但很多年轻人去蜀,吃火锅、放龙门。

这就是四川,很变态!

学者王毅曾经说过一句很俗的话:

“山东的武松杀死的概率比四川的高出100倍。”

是四川人,绝对不会走上杀武松的道路。也许她本来就没有嫁给武大郎。

的命运不同,因为山东有足够的儒家,四川有足够的道家。

出生在这里,每个四川人都具有道家精神。他们可以打一下午的麻将,喝喝茶,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过着平静而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这样的氛围下,还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一个凶猛的川妹子呢?

几千年来,无数的中国女性就是这样生活的。从出生起,教育和繁衍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必须时刻遵循父权社会的标准,遵守三德,赡养妻子儿女,操持家务,依赖男人。

但女性应该做什么呢?

四川有一些答案。

女性可以雄心勃勃、掌权、经商;女人可以穿上铠甲,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女人可以是炎热的、令人窒息的……

简而言之,它不应该千篇一律。

不可否认,四川并不是100%完美的。

但在性别平等和反父权制方面,四川在全国得分很高,仍然是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

毕竟,男人买菜、做饭、照顾孩子的时候,还是能成为网络上吸睛的。这是不是说明很多人心目中的辫子还没有断呢?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曾经的“鬼火少年”,为何让人反感?网友:“看见一次揍一次”

说起鬼火少年,很多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不懂事、又贪玩的孩子罢了,他们只是经常骑摩托车在公路上飙车,然后再录制几个视频,发在网上装X罢了。但这件事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这件事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一个重大问题,大家不妨听听我下面的一些分析。

首先,鬼火少年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号,还是他们因为他们经常骑的一种改装过的摩托车,通常这类摩托车大多没有牌照,时速也可以在瞬飚至80km/h,这种车还有着类似“怪兽”叫声一样的喇叭,并且他们还喜欢在车身上贴着类似“鬼火”标志的图案,或者在车上装一组彩色灯,以此来彰显他们的与众不同。

而鬼火少年第二点就是:骑车的人大多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岁的年轻孩子,他们经常会三五成群,在一些隧道或是马路边聚集,他们互相表演车技来炫耀,再加上炫酷的车灯外表,让他们显得很耀眼。鬼火少年大多分布在广西、贵州、河南等地,这些孩子实际上大多属于留守儿童,或者说是“被忽视”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些省份属于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打工,为了省钱他们几乎也是一年才回家一次,有的甚至过年为了多赚些钱,放弃了和过年亲人团聚的机会。

而这类孩子由于平时缺乏家人的陪伴,不明白是与非,以为这样做才算是真正的人生,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所以他们经常在平台上发出的一些暴力、炫酷的视频,实际上这算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正是我国家庭教育的缺失。

就拿我昨晚看到的一个例子来说,在我们村子的公路上,五六个十几岁的少年,骑着看起来很炫酷的摩托车,速度也特别的快,喇叭发出刺耳的声音,他们嘴里还咆哮着前面的另一堆人,“你们xxx给我站住!”诸如此类骂人挑衅的话,叫嚣着自己是什么地方的老大,在我看来,这看起来实在是有些幼稚和可笑。

回忆起我当年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过有这种狂妄的行为,别说飙车了,要是我爸看到我骑个摩托车,都可能会把我的腿给打断。

但这类鬼火少年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又没有父母的陪伴,通常心里都会很孤独,这些孤独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有谁愿意向大家倾诉自己内心的苦?因为那样做也显得自己太弱了。于是,争相炫耀车技就成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一种行为。

特别是在人多车多的地方,他们会让摩托车前轮翘起来,或者还直接把前轮去掉,用一个后轮来“表演”。因为这些行为能让他们的同龄人看起来觉得厉害,但对于我们而言,只能付之一笑,把他们也归入到了“杀马特”的行列。

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虽然他们忙于工作赚钱是为了孩子,可这样反而让自己孩子的成为了“问题少年”,也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完整的家啊。”

当下有许多家庭已经是“名存实亡”,虽然父母会时不时地打电话,但依然是“远水不解近渴”,孩子需要的陪伴和关心绝对不是一个问候的电话,或者一个奖励性的许诺能够做到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去陪伴他们成长,需要的是一种家的温暖。

虽然有很多网友在看了那些鬼火少年出事的视频后,都纷纷表示内容极度舒适,这些孩子终于把鬼火开成了灵车,活该他们。

但这些鬼火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我们不能就这样彻底地否定了他们,我相信只要家长们能进行合理的引导,也不是没有机会让孩子改变。他们要让这些玩鬼火的孩子知道,他们这些做法是不对的,而不是使用暴力打一顿,亦或是放任自流。

真正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我国目前存在的这些鬼火少年背后反映的正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希望家长可以多多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要让鬼火摩托车真的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灵车”。当然,也不止鬼火少年缺乏家长的陪伴,当下还有很多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里,笔者真心地希望家长们能重视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