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

时间:2024-01-02 02:21:00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西藏、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在边疆地区建立,或者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他们都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鲜卑族建立过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中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对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早期曾抗击沙俄、英国等殖义在中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早期的统一。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傈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以及著名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都是壮族。战争后,沙俄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激起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侵略者。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在 “五四”运动时期,回族的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分别参加领导天津爱国运动和京津地区学生的联合会运动以及上海各界联合会的联合行动。后来,马骏、郭隆真等都加人了。水族的邓恩铭参加领导了山东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蒙古族的多松年、乌兰夫等加入,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白族的张伯简、徐克家等于20年代加人,并分别参加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壮族的韦拔群建立农民协会,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逸等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并与韦拔群于1929年领导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在新疆,党领导各族人民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维吾尔族进行反帝斗争;红军长征期间,沿途各族人民群众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买粮运粮,还积极参加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抗日战斗。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建立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于1947年创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至 1950年8月间,内蒙古骑兵歼灭军队2万多人。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发动著名的“三区革命”。各地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统治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5个少数民族,厦门都有!人口最多的是→

你知道厦门市有多少

少数民族人口吗?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

厦门市统计局根据2020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公布了厦门市常住人口的

民族组成情况

数据显示

汉族人口占厦门总人口的96.13%

少数民族人口约20万人

占总人口的3.87%

55个少数民族在厦门市均有分布

土家族、苗族和畲族

在厦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排行中

居一至三位

制图 刘哲姝

普查数据显示,厦门市少数民族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土家族、苗族、畲族、回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满族、蒙古族。

其中,土家族人口数量最多,共40045人;其次是苗族,38284人。

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居地是我国的两湖地区(即湖南、湖北),而这两省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近些年来,来厦工作生活的这两个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多,逐步占据厦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前二位。

厦门市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约12.16万人。

其中,畲族25993人,回族16976人,彝族13447人,壮族12848人,布依族10240人,侗族7773人,满族5160人,蒙古族2911人。

厦门的少数民族社区

目前,厦门市共有2个少数民族社区

分别是湖里区钟宅畲族社区

和翔安区陈塘回民社区

其中,钟宅畲族社区是

岛内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

钟宅畲族社区

钟宅村是厦门岛最早开发的村庄之一。

相传明万历十年(1500年)左右,畲族钟姓汉子下山定居钟宅,延绵六百余年,共计五房,二十二代子嗣,四千多人。

陈塘回民社区

明天启年间,晋江陈埭丁氏回民徙至翔安,建居于池塘边,名为陈塘,也称亭塘。聚落呈梯形,村民多为丁姓。明、清时期,有更多的回族人因经商、从军等原因迁居厦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厦门的回族人口五百余人,清末增至千余人。

2020年末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回族在厦常住人口为16976人。

来源:厦门晚报

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壮族称是少数民族最多的民族,那壮族又分为哪些呢?

壮族分别还有布壮(僮)、布依(布端、布雅依)、布侬、布土等支系。壮族属于大聚居的民族,大都生活在广西桂林一一南宁一一防城港市一线以西至云南东部的文山州地带。这些地区基本聚居了中国90%的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当然别的地区也有但是少数

这是今年穿的

而壮族这个名是由解放后的“僮”在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又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像现在翻译成文字也挺有趣,就比如说“姑埋蒙”是我喜欢你的意思、“跟厚”是吃饭。真的中国语言太博大精深有时间聊天都看不懂是哪个意思。

正因为壮族的分支也多,所以每个地方的衣服也都各有特色,像这些是我们的服装呢

2023年我国人口最少的十个少数民族,加起来还不到13万

2023年我国人口最少的十个少数民族,加起来还不到13万

中国,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少数民族的人口逐渐减少,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口最少的十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不到13万。

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塔塔尔族、珞巴族、赫哲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门巴族和裕固族的人口数量相对较低。

塔塔尔族- 3556人

塔塔尔族是居住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塔塔尔族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2019年仅有3556人。

这引发了对塔塔尔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担忧。

珞巴族- 4287人

珞巴族是西藏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居住在高山和丘陵地区闻名。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困难,珞巴族的人口数量一直较少。

在2023年,珞巴族的人口仅有4287人,他们也面临着保护自己独特文化的挑战。

赫哲族- 5373人

赫哲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以狩猎和渔业为生,但由于环境变化和生计条件的改变,赫哲族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赫哲族的人口在2023年只有5373人。

独龙族- 7310人

独龙族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型少数民族。

他们长期以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地理因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独龙族的人口数量一直较少。

到了2023年,独龙族的人口仅有7310人。

鄂伦春族- 9168人

鄂伦春族是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狩猎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依靠狩猎和渔业为生,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鄂伦春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到了2023年,鄂伦春族的人口仅有9168人。

门巴族- 1.11万人

门巴族是西藏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门巴族的人口数量一直较少。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到了2023年,门巴族的人口仅有1.11万人。

为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裕固族- 1.47万人

裕固族是甘肃省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

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裕固族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到了2023年,裕固族的人口仅有1.47万人。

尽管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也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这些濒危少数民族,促进他们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关注和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共同推动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

无论人口数量多少,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他们是我们国家多元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宽容的社会。

防城港市4县市区汉族人口比例及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防城港市是1993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沿海开放城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县级市),面积6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91万(2023年),居住着汉、壮、瑶、京等19个民族。全市大陆海岸线584公里,边境线230多公里。拥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峒中、滩散等6个国家级口岸,其中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为国家一类口岸。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防城港市常住人口为104606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692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9141人,增长20.66%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防城港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07412人,占58.0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38656人,占41.93%,其中壮族人口为355041人,占33.94%;瑶族人口为48011人,占4.59%;京族人口为25973人,占2.4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1957人,增长25.1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57184人,增长14.99%,其中壮族人口增加38725人,增长12.24%;瑶族人口增加7572人,增长18.72%;京族人口增加5127人,增长24.59%。

防城区常住人口为39096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288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73人,增长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0.75%。

防城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53680人,占64.89%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7281人,占35.11% ,其中壮族人口为104920人,占26.84% ;瑶族人口为26034人,占6.66%;京族人口为3575人,占0.9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228人,增长5.0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5845人,增长13.05%,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1616人,增长12.45%;瑶族人口增加2486人,增长10.56%;京族人口增加184人,增长5.43%。

港口区常住人口为244280 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523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9044人,增长57.36%,年平均增长率为4.64% 。

港口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92287 人,占78.72%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51993人,占21.28% ,其中壮族人口为41212 人,占16.87%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 66847人,增长53.29%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22197人,增长74.50% ,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6770人,增长68.61% 。

上思县常住人口为19477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0409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9320人,下降4.57% ,年平均递减0.47%。

上思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071人,占7.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9703人,占92.26%,其中壮族人口为168884人,占86.71%;瑶族人口为10293人,占5.2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292人,下降7.90%;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8028人,下降4.28%,其中壮族人口减少7938人,下降4.49%;瑶族人口减少316人,下降2.98%。

东兴市常住人口为2160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47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1344人,增长49.30%,年平均增长率为4.09%。

东兴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6374人,占67.7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9679人,占32.25%,其中壮族人口为40025人,占18.53%;京族人口为20834人,占9.6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4174人,增长43.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7170人,增长63.92%,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8277人,增长84.04%;京族人口增加4651人,增长28.74%。

防城港市的4个县市区中,上思县是唯一一个人口减少的县。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港口区,为78.72%。其次是东兴市和防城区,汉族人口比例分别是67.75%,64.89%。少数民族人口最高的是上思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2.26%,在广西全区排在前列。另外,防城区、东兴市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人口比例分别为35.11%和3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