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民国二十八年是哪一年(民国二十八年是哪一年属什么)

时间:2024-01-21 20:11:50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1939年,河南许昌“三星舞台”,上演一幕版“我爸是李刚”

话说二十八年,即公元1939年,时至华夏儿郎抗击日寇惨烈之际。却不想,在河南许昌竟发生一桩令人愤慨之惨案。究竟此案如何一个来龙去脉,且听“大狮”娓娓道来。

彼时,许昌洋街中段路北有一家“三星舞台”,其前身为“华顺舞台”,东家原是家住奎楼街的财主王相臣,后因经营不善,只得低价转让给李喜胜、陈栓、王略三人,更名为“三星舞台”。

李、陈、王三人也不是经商的材料,买卖打着“舞台”的幌子,干的却是传统戏曲的营生,偶尔偷偷演几场被国民政府严令禁止的“粉戏”,却依旧难以支撑舞台的开销。以至于房屋破旧,设备简陋,舞台内外充满破败气象。房顶损坏也舍不得用瓦,仅用草席遮蔽日头。赶上雨天,乐子大了,外面下小雨,屋里下大雨,看戏的只得到外面避雨去。您说,这样的买卖干着还有啥意思?

可偏偏三位东家信心百倍,坚定地认为只要熬过了苦日子,买卖就会火起来。桌椅不是坏了么,好办,拿砖头垫着照样能用;茶碗茶壶虽然缺把少嘴,不影响喝茶不就是得了么。观众到这里是看戏来的,不是摆谱穷讲究来的。凑合着吧,一切都能凑合着吧,只要房子塌不了,买卖总有一天会变好!您瞧,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你还别说,三位东家经过一番重新布置,三星舞台还真就有了那么一点儿大买卖的意思了。他们把座位分成四等,左面若干排是“免费席”,专门接待在后方疗养的伤兵;右面三排为“卖票席”,接待普通的观众;中间三排为“贵宾席”,专门接待有头有脸的爷们儿;最后面一排是“弹压席”,留给那些白看戏不花钱,但可以帮助东家维持舞台秩序的社会闲杂人员专用。

经由这么一折腾,您猜怎么着?买卖一下就变好了。但是,麻烦也不请自来了。

说话间,到了开头所说的二十八年。九月的一天,三星舞台上演经典剧目《追韩信》,登台献艺的两位“老板”,一位是名冠许昌的辛丽君,一位是女武生李少峰。由于这二位都是“角儿”,爱看戏的爷们儿自然要去捧场。这一天,所有的坐票都卖不出不说,还临时加了一百多号站票,就差跟说相声地说的“卖挂票”了。

诸多看客当中,有个排长,提前派人知会了三星舞台的三位东家,必须给他留下座位若干,他的老父亲要来捧场,能哄得老太爷开心,往后多多来关照。可要是有谁敢让老太爷一阵子不顺心,他就让谁一辈子不顺心。听听,多恶啊?没辙,光棍不斗势力,谁让人家腰里面别着“撸子”(手枪)呢。不听话,能成么?

开演前,该排长陪着老太爷在舞台对面的羊肉馆吃了一桌羊肉席。吃饱喝足,一家老小十几口子,外带四个耀武扬威的马弁,簇拥着老太爷进到了场子里。

座位早就预备好了,老太爷坐的那张椅子跟别人坐的椅子可不一样,那是一张红木打造的圈椅,铺着软垫子,摆在当中间儿最显眼的位置,显得那么的高贵,那么的不可一世。

老太爷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三星舞台的三位东家赶紧像服侍自己的亲爸爸那样,忙前忙后地伺候着,生怕一个不周到,让老太爷挑了眼。那样的话,三星舞台的买卖也就甭想开张了。

如此不一样的待遇,让左面伤兵席的伤兵们不高兴了,立时污言秽语地吵嚷起来,有几个伤兵故意堵在老太爷坐的那张椅子的前面,手舞足蹈,嗷嗷乱叫,摆明了不拿老太爷当人物看待。

这一下,可算是得罪了那位排长了。他那四个随行的马弁,同时拽出系着红色流苏、配备20发子弹的“大肚匣子”,威胁伤兵赶紧滚开,不然就别怪他们不客气!

伤兵人多势众,又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的大阵仗都见过了,岂会怕你四个小小的马弁。他们虽然手里没枪,但谁也不惧,越发地不甘示弱,有个领头的伤兵叫嚣:“老子在前方出生入死,你们在后方摆谱,耍什么狗熊威风!老子的热肚皮敢对你们的冷枪管子,你有本事,就一枪崩了老子!”

就在这个剑拔弩张的当儿,排长的儿子“不长眼”地跳了出来,指着那个领头闹事的伤兵的鼻子尖儿,嚣张地说:“好你个贼丘八,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我管你爸爸是谁!”领头的伤兵一把抄起板桌上的茶壶,朝着排长儿子的脑袋砸了过去。

“啪”一声,茶壶崩裂,碎瓷乱飞,老太爷的身上溅满了碎茶叶,排长的左眼皮也被碎瓷割伤。最惨的是那个“不长眼”的儿子,挨了一茶壶之后,先是惨叫了一声,紧跟着捂着流血不止的脑袋哇哇大哭起来。

老话说得好,打狗要看主人,何况打得不是狗,是排长的宝贝儿子,这还了得!刹那间,场内大乱,杯碟茶壶乱天飞。“弹压席”上的“江湖好汉”一见势头不妙,先行来了个风紧——扯呼。

不多时,三星舞台外面来了一辆铁甲车和一辆吉普车,荷枪实弹的军警冲进混乱的场子,强行将双方分开,并及时将排长父子送往西关一家美国人开设的医院治疗。

此事,很快传到了师团部。师长是那个受伤排长在黄埔军校时的同窗,两人还是拜把子的兄弟。盟弟受伤,身为盟兄的不能坐视不理。于是,策划报复行动,要帮盟弟出了这口恶气!

事后第三天的晚上,伤兵们照旧来三星舞台看“白戏”(免费看戏的意思)。而进行报复的军队早就在洋街南北两端的隐蔽处架设了机枪,布置了兵力。师长有令:见伤兵就打,不必顾及同袍情义。出了什么事情,由他一人负责。

晚上八点左右,伤兵们从三星舞台出来后,刚走出没多远,突然枪声大作。伤兵们具备战场经验,立时明白遭遇到伏击,赶紧往三星舞台里面跑。但人的双腿哪能快得过子弹,想要回头,为时已晚,只得四散奔逃。

枪声响了一个多钟头才终于停下,究竟打死多少人,至今没有一个详细数字。事后据目击者称,仅南顺河街大沟,里面堆积的死尸就有50多具。整条洋街上,到处是死尸,有伤兵也有平民,来不及清点,就被运走了。

事发后,霸陵桥伤兵医院的院长就此事电告武汉行辕公署,与当时的许昌专员胡伯翰及县长刘焕东。随后,武汉行辕公署派来专员对此事进行调查,但均无结果。

为了了结此事,胡伯翰与一众军界大佬,与伤兵医院、军队师部说合,并在寇家巷的“万福楼”设宴,请双方的头头碰杯。冤家宜解不宜结,此事就此作罢。

可怜那些伤兵,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却丧命于同袍之手,只能说是时也、命也、运也!

1911-1949中华时间简史

立国之前

1894年,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

1908年底,光绪和慈禧死后,三岁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监国;

1911年5月,清政府下令实行“铁路国有”,就是夺取民办铁路权力,转卖给列强,而拒不归还商民已集的股金;

立国之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华国庆日);

1912年1月1日,中华临时政府成立,任临时大总统,表示: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1912年1月-3月,以《中华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

北洋时期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迁都北京;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首任正式大总统;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临时约法》,公布《中华约法》,实行总统制,独揽大权;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纪元;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得到全国响应;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

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1917年:张勋复辟;

1917年,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7月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建立军政府,

军政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中国;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胜,皖系军阀统治结束;

1921年5月5日,组织正式中华政府,选为非常大总统,但军掌握在陈炯明身上;

1923年3月2日,任中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海陆军大元帅;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胜;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胜,直系军阀统治结束;

1924年1月,中国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埔军校建立;

1925年3月12日,因癌症在北京逝世,此时中国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

1926年,开始北伐,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

十年建设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

1927年8月,南昌起义;

1928年2月3~7日,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8年6月3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

1928年6月8日,北伐军攻克北京,奉军退回关外,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

1928年9-10月,二届五中全会,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定都南京,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

训政开始;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30年5月至10月,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进行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派兵入关,结束了中原大战,胜;

1930年:军对红军的围剿开始;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会战,当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1937年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

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

1938年2月,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1938年6月9日,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

1938年8月至10月,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日军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公开投日;

1939年9月14日-1942年1月15日, 三次长沙会战;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成立汪伪国民政府;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

1941年1月,皖南事变;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任中国战区(含越南、泰国、高棉、老挝)统帅;

挝)统帅;

1942年2月25日,应英国政府要求,中队入缅作战;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

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10月10日,国共重庆和谈,双十协定;

1946年6月26日,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

1948年5月20日,中华选举第一任总统,副总统李宗仁。

宪政开始;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发起,历时52天;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发起,历时66天;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历时64天;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发起,4月23日解放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

1949年底,政府撤离大陆至台湾。

存在了38年,没有一个皇帝,那么算不算是一个朝代呢?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统治结束,标志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结束,更是象征着我国古代的结束。

代替清王朝,就是1912年建立的中华。中华从1912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经历了三十八年。

中华短暂又精彩的历史

在短短三十八年的中华历史,可谓是乱世喧嚣,名人辈出,群星闪烁,非常精彩。中华历史,先从退位、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然后到北洋军阀政府时代、南京国民政府时代、日军八年全面侵华、国共三年内战,最后到新中国建立。

所以,可以分为时期、袁世凯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时期。

虽然在历史中,也有过人复辟当皇帝。如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还有溥仪,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伪满,建立伪满洲国,复辟当皇帝。但这些皇帝也并非古代封建王朝独揽大权的皇帝。

如袁世凯当皇帝,只做了八十三天。张勋复辟,实溥仪只做了十二天的皇帝。溥仪与其说是一个皇帝,不如说是日本人的傀儡,有皇帝的名却没有皇帝之实。

朝代的定义

现在看看,没有皇帝的独立,算得上一个朝代吗?

在历史学家看来,朝代的含义是:一世系帝王或某一帝王的统治时期,也就是建国立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期。

所以,朝代必需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国号,第二帝王世代相传,第三完整的统治时代,也就是大一统的时代。就是因为这三个要素存在,使我们学习古代中国历史时候,都会背一首耳熟能详的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华是否是朝代

现在,我们看看中华是否具备朝代的特征。

先看看国号,中华是有国号的。早在晚清末年,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创办同盟会的时候,就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国号就是中华。

再分析一下中华的制度。1912年,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第一任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简称。中国的建立,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在于借助和平演变的方式完成的,避免战争的生灵涂炭。

而且,中华也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国体和权力架构。在制度上,自然不属于封建王朝,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王朝,目的就是推翻封建制度。因此,不可能属于封建制度。

中华制度的复杂

制度说起来是比较复杂。的确是想在中华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引进都是不完整,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在经历袁世凯复辟与张勋复辟之后,资本主义制度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后来,袁世凯去世之后,无人掌握全国局面,中华权力出现了真空,顿时陷入了各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北方,北洋军阀的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都是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

如段祺瑞与梁启超合作,在北京成立了北洋军阀征伐。从海外回来的,为了抵御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也联合桂系军阀与皖系军阀,发动护法战争。这一场战争波及从粤、川、陕、黔、闽、滇、桂、鄂、湘等九省,从此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然后在时候,1921年中国建立,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也意味着中国必然会走向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中华经历1920年直皖战争,1922年和1924年直奉战争,直到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建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翻了北洋政府统治。直到1927年皇姑屯事件,中华的北洋军阀时期统治宣告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进入了的时代。

在时代,国内又有许多事情。先是的四一二,使国共两党感情,陷入了国共两党内战。然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又是解放战争拉开了帷幕。

因此,在中华这三十八年,都是战争不断。根本不算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乃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春秋战国一样的战乱年代。毕竟,在中央统一之后,各地依然处在的状态。

由于的战乱,各地方属于什么制度,都是难以说清和扑朔迷离。再加上没皇帝,只能说是一个时代,并不是朝代。

中华属于承上启下的时代

如果楞说是一个朝代,那只能说是各地军阀混战的特殊朝代。继承了清朝末年的领土版图,虽然没有大一统局面,但是各地军阀也都承认中华这个称呼,谁也没有独立的举措。

因此,在广义上来说,还是保持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军阀混战也是在这框架里的。

历史上战乱的乱世,都是生产力极速下降,如民不聊生、贫穷潦倒、兵荒马乱,也是这样。虽然在时候,中国资本主义获得比晚清时候进一步发展,出现过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奇迹”。但由于战争不断,以及各地军阀势力压榨民族资本,军阀势力对经济命脉的垄断,造成了民生凋敝。

因此,如历史上春秋战国的乱世,乃是东周过渡到秦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的乱世,是东汉过渡到隋唐的时代一样,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也就是清朝的封建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

中华是伟大的时代

中华存在时间虽然短,却对中国历史发展作用不小。时候,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与清朝的封建时代是截然不同,社会各领域都获得了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的承前启后,我党在中国直接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是非常困难。正式由于时候,中国的创立,把新文化引入到中国,把主义引入到国内,才能结束封建王朝统治,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所以,中华虽然战乱不止、内部混乱,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英雄人物辈出。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尤其在新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中华以战胜国身份参与二战,赢得了大国的地位。这也决定了虽然民生凋敝,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