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口诀)

时间:2023-12-29 03:35:41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人体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之一:肝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零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誌為怒。怒傷肝,悲勝恐,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恐,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这就是承接前文,就是黄帝问岐伯的话,岐伯开始对答,黄帝在前面那一篇我跟大家讲过,就是黄帝问:“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等等,然后“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就是黄帝问岐伯的这番话,说人体的脏腑、经络、穴位,还有骨肉、四肢百骸、经络气血,皆有内外之应,表里之分,他是具体怎么来进行划分的,这些系统是怎么建立的?(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方面您帮我综合分析一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岐伯就开始回答,岐伯这番话一共分为五部分,分为肝心脾肺肾,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脏分为五部分,这是第一部分,就是讲的是“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讲的是五行当中的木,对应五脏当中肝这个系统。

我们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好理解,就是岐伯回答说,东方对应的是春天,春天阳气升腾,风和日暖,草木生发,所以说木气就能生酸味,那么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于全身的筋,就是筋骨的筋,筋柔和的话又能生心,养这个心气,所以你看我们要是抻筋拔骨,抻好了之后,我们的心脏就非常舒舒畅,心胸也非常开阔,心脏的气血能得到很好的滋养。所以我就特别提倡人们经常的练习一下抻筋拔骨,就是把全身的筋抻开了之后,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

“筋生心”就是筋要是抻开了之后能够滋养心血。肝主目,肝开窍于目。它在自然界当中的这个深远微妙是无穷无尽的,就是所谓的“在天为玄”,玄的意思,张介宾解释为:“玄,深微也。天道无穷,东为阳升之方,春为发生之始,故曰玄。”“在人为道”,道就是道理、规律的意思,张景岳解释为“道者,天地之生意也,人以道为生,而知其所生之本,则可与言道矣。”这就讲的是道。(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在地为化”,化就是生生化化,生化无穷的意思,张景岳解释为“有生化而后有万物,有万物而后有终始。凡自无而有,自有而无,总称曰化。”这句话很有意思,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于无,什么叫有生于无?就是很多东西原先他是没有的,后来他生出来了,有再归于无,这个过程就叫做化。我们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这个规律,有生就有灭,生灭他都是存在的,这个生生灭灭的过程,古人把它叫做化,所以叫做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指的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阴阳不测之谓神”,讲的就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运化规律,称之为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这就又回到题讲肝,木在六淫当中属于风,风寒暑湿燥火,风排在第一位,他在天为风,在地上的五行属于木,所以我们学了中医学之后,就要建立起这样的意识,什么意识?就是五行当中的一个体系的意识,肝木在天是风,心火在天是什么?心火在天,那就是火,也叫做热。脾土是什么?脾土在天那就是湿。肺金在天就是燥,风寒署湿燥火,肾水在天就是寒,在地为水,所以这就是一个五行的系统,大家一定要产生这种概念。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五行其中的第一行就是木。“在体为筋”,就是对应到我们的身体上是筋。“在色为苍”,苍指的就是青色。“在音为角”,宫商角徵羽,五音当中的角音属于肝木。“在声为呼”,呼笑歌哭呻这是五声,肝木对应的是呼,心对应的是笑,喜则发笑。歌,“脾志思,思而得之,则发声为歌”,唱歌的歌。悲伤,人一悲哀就会哭,所以是肺之声,所以哭对应的是肺。呻指的是肾,肾其在下,生育太息而身处之,所以说是呻,就是呻吟的呻,这是五声,对应的是五脏。

我们再往下看,“在变动为握”,握就是握手的握,握为什么对应肝?其实好解释,肝主筋,筋作用就是人只要一生气,肝又主怒,人只要一生气,一发怒之后,就握拳,要击出,所以《素问经注节解·卷一》里面讲叫做:“肝主筋,筋之为用也,人怒则握拳以击是矣。”讲的就是这道理,要是一个人筋特别有劲的话,他握力就强,像小朋友,他三岁之前,手要是一抓,非常有力量,抓了打人,皮肤、肉都很疼,这是什么意思?(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而且小朋友拿东西拿的都很紧,他的力量,跟他的体重,相对于成人来讲要大很多,这就说明什么?因为三岁之前小孩是纯阳之体,叫做骨弱筋柔,气血通畅,这个时候他全身的气血非常好,滋养的非常好,所以他握力就非常强。人越上岁数之后,握力就越来越弱,所以我特别提倡中老年人没事的时候可以买一个握力器,这样来握。大家注意,握力器练的握力,其实就是筋的力量。(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零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一张表,看懂五行与天地人身的对应

我在喜马拉雅《黄帝内经》中讲过阴阳如果不正常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话,比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阴阳的基本法则,那么五行有没有一些基本法则呢?黄帝替我们提问了: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研究人体形态,分别藏腑阴阳,审察经脉终始,联通十二经脉阴阳相合。“会同六合”的“六合”就是十二经按照阴阳相合的法则组成六对。这些经脉各自按照它们的循行路线在运行。

穴位所发的部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相连属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这句的“谿谷”本来是指溪流、河谷,这里指肌隙,其中大块肌肉连接的缝隙为“谷”,小块肌肉链接的缝隙为“溪”。

十二经脉的分部也就是皮部,有的顺着运行,有的逆着运行,各自都有自己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都是表里一一对应的。这些说法都是确实的吗?

听了黄帝的提问,岐伯做了详细的回答。岐伯的回答从五行出发,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讲天地万物和人体的一一对应。我们先看对东方的论述: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岐伯回答说:东方生风,因为东方五行属木,对应春天,春天阳气上升,气候温暖,所以春天多刮暖风,暖风滋养树木,树木之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血又能够滋养筋脉,筋又可以养心,因为肝属于木,心属于火,木生火,所以筋生心。肝气向上通于眼睛,肝开窍于眼睛。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这六句只有东方有,其他四方都没有,一般认为是衍文,也就是多余的话。我认为不能简单这么看,这是以东方为五方之首,由东方统领其他四方,好比《周易》说的八卦是从东方开始:“帝出乎震”,“帝”就是这里的“神”,震就是东方。神气在天上是玄妙的,在人成为了道,在大地成为变化。地上的变化生成五味,人体的道产生智慧,天上的玄妙产生了神。接下来说“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神在天为五气中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是筋,在五藏是肝,在五色是苍色就是青色,在五音是角音,在五声是呼喊,在运动是握拳,在七窍是眼睛,在五味是酸味,在情志是怒。怒会伤到肝,悲伤能够抑制怒;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辣味能够抑制酸味。

下面接着讲了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体例是一样的。如: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南方生热,南方对应夏天,阳气盛而且热,热能够使火气旺盛,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又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充足就能够养脾,心气与舌相互关联,心开窍于舌。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按照五行把天地人的对应关系一一列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有的我在《金匮真言论》中已经说过了,这里按照这一篇的次序列出来,便于大家复习:

按照五方、五行的次序,东方为木、南方为火、中央为土、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对应的五脏分别为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就是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对应的五体、五窍就是肝生筋、肝主目,心生血、心主舌,脾生肉、脾主口,肺生皮毛、肺主鼻,肾生骨髓、肾主耳;对应的五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对应的五音分别是角、徵、宫、商、羽。

阴阳五行 道法自然

东方典型的传统文化繁盛国家就是中国,当然日韩也不错,很多方面也保持绵延焕发生机。其实不论从历史还是当今来看,东方这几个文化发达的国家一直都是有相互融合影响恩怨交错。这些历史故事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国家历史文化体系基石。一切科学的总纲是哲学,文化的基石也正是哲学的框架体系。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古代,验证一个理论能否适用于世的方法就是看他的逻辑基础是否能自圆其说,能否用这自圆其说的逻辑来解释他想指引的一切。

而东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中国哲学的逻辑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再加上简单的数学。君不见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总是不时的蹦出蕴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看着简单听着内涵的玄乎词句。道家始祖老子是个滑头的实在人,总是说着玄幻的话表达着真实的道理。没错,是不是觉得这是个矛盾的存在,然而这恰恰符合哲学的最基本理论“矛盾是绝对存在的,统一是相对的”。这个老家伙嘴里嘟囔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却又直言不讳的告诉人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成若缺”“上善若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些都是矛盾而又真实的存在。总结为具有中国气息的一个词就是“阴阳”

此符镇流年不利

如果说阴阳是构成中国哲学的软件基础,那五行就是用来解释硬件物质特性的逻辑。金木水火土,构成当时那个科技水平的人们所能看到的一切物质,相生,相克。法于天地,东西南北中。法于音律,宫商角徵羽。发育乐器,丝竹瓠土革。法于人身,眼耳口鼻舌,心肝脾肺肾。法于五感,视听嗅味触,法于五味,酸甜苦辣咸,法于拳术,劈崩钻炮横……

而那些简单的数学逻辑就被用来解释世间这些硬件物质与软件驱动所对应存在的数量,用原始朴素的想象推测这些东西为什么以这个数量存在。其实都是简单的数列组合以及概率关系,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周易,周易那就六十四了,再往上的平方就大了,所包含的现象以足够解释一般人所能遇到的种种人事关系自然现象,至于解释的对不对先不说,但至少能给你个让你觉得足够合理并符合认知常识的答案。

这里只是简单总括一些常识类的东西,再往深了就越发复杂,尤其当这些集合运用到一起时,那是真的法天象地,倒海翻江,腾云驾雾,追风逐电……。现在这些白纸黑字写出来大家看到也许很容易就明白,奈何古时普通人们本来知识水平就及其低浅,就连这些常识中的一项能弄懂或者听过的估计也是百里无一。所以当有人能运用这些来做一些事的时候,或者某个年月出现一个精通这些知识的人,基本上都是被捧为活神仙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以后会发一系列传统阴阳五行,八卦易理,命理卜算,攘凶驱邪保平安,佛门道家口诀符咒之类的趣味知识文章。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会不定期进行一些免费卜卦测运问吉凶送符咒的活动哦

五行、干支与身体部位的对应关系

#头条创作挑战赛#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己经形成一种趋势,把“有什么都别有有病”作为一种生活愿景。因此,身体情况是命理预测重中之重的组成内容,今天就讲讲五行、天干地支在四柱中与身体部位的对应关系。

五行代表人体之气:

木一一代表气展放运动一一由肝胆来实现,火一一代表气上升运动一一由心血来实现,土一一代表气运化运动一一由脾胃来实现,金一一代表气内收运动一一由肺大肠实现,水一一代表气下降运动一一由肾膀胱实现。五行所代表的身体系统:

木ー一肝、胆、头部、项、、神经系统、四肢、毛发、指甲等,

火一一喉咙、小肠、心脏系统、精神等。

土一一牌、胃、腹、消化系统、皮肤肤、肌肉等。

水一一肾脏泌尿系统、耳部器官、血液循环系统。

金一一肺、大肠、小肠、呼吸系统、骨路、牙齿、经络。

天干所对应的身体口诀: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胁己属腹,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地支所对应的身体口诀: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辰土为皮肩胸肋,巳面齿咽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戊土命门腿为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五脏、五色、五季、五音、五味对应关系

黄帝说:我想了解五脏的五种变化是什么。

岐伯说:肝是属阳的内脏,它在五色是青色,在五季是春季,在日次是甲乙,在五音是角音,在五味是酸味;

心是属阳的内脏,它在五色是赤色,在五季是夏季,在日次是丙丁,在五音是徵音,在五味是苦味;

脾是属阴的内脏,它在五色是黄色,在五季是长夏季,在日次是戊己,在五音是宫音,在五味是甘味;

肺是属阴的内脏,它在五色是白色,在五季是秋季,在日次是庚辛,在五音是商音,在五味是辛味;

肾是属阴的内脏,它在五色是黑色,在五季是冬季,在日次是壬癸,在五音是羽音,在五味是咸味。

这就是五脏的五种变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