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牛

为老人送终的人运气好(送终的人好还是不好)

时间:2024-01-29 02:56:02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人生最后的一场大事 蜀地丧葬习俗知多少

在四川办葬礼又叫办丧事。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丧事作为人生最后的一场大事,如果不庄严隆重,就不能体现出晚辈人对长辈的重视,也就是所谓的"孝"。

因此仪式内容丰富讲究,流程复杂。

到时期,受当时政治,环境,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四川的丧葬仪式也作出许多的改变,但由于这种传统的仪式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仪式中的内容流程改变得极为的缓慢。

以至于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丧葬仪式上还保留着大量时期所留存下来的内容和形式。

一 丧前仪式

1.裁老衣

所谓的老衣,就是人死后所穿的衣服,也叫寿衣。多在临死之前就准备好,有一次穿上,永久不脱的意思。老衣讲究体面,子女都想让自己的长辈穿得周正,免得被阴间的小鬼及牛头、马面以衣冠取人。因此,在当时的四川,许多贫困家庭,就算是节衣缩食,也要准备件老衣。

老衣在制作的时间,材料,样式,颜色,数量都有要求;日子多选在闰月,子女都要在场。材料多用棉、绸,不能用缎、皮、毛。颜色只能用青(藏青色)白两种,表示“一清二白”。如《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中记载:“贴身应穿白色衣裤”。老衣要做成宽大的长衫样式,不能载扣子,穿时只需要用一根布带系上,因为“扣子”有“扣住后代子孙”的意思。老衣件数都用单数 衣服比裤子多两件,故衣服穿五、七、九件,则裤子就穿三、五,七件。此外,还要备好老鞋、老袜、老被以及寿幛、孝服、孝帕等。

棺材,又称“寿枋”,也是生前备好。 四川地区“寿枋”承袭了古代“其制方直,头大足小”的形状。长约两米,头高尾低,微微前倾,形如方头蟋蟀。多采用衫、柏料,贫穷人家多用杂木,颜色多涂抹为黑色。

2.送终

老人临死之前,子孙后代要跪守于床前,见最后一面,听临终遗言,待其咽气称“送终”。民间认为,如果死者无人送终,必是生前做了坏事,如果儿孙后代不能为其送终的则视为不孝。

老人落气时,在落气的地方要烧请人专门打制的纸钱三斤六两,称之为“烧落气钱”。然后再放一挂鞭炮,俗认为可以吓跑把守亡灵通往阴间道路的鬼怪。

3.小殓

小殓既为死者整理妆容 包括:沐浴, 穿衣,覆衾,饭含等。

逝者去世后要沐浴。也称“净身、抹汗,洗澡”。先用盆盛清水,用块白布蘸水为老人擦洗,一般是在死者,脸、胸、背等几处象征性擦洗几下。

沐浴完后,穿戴老衣,用物品为逝者含口 称“饭含”。死者若是男性,则要剃光头,已示来去清白,若是女性,则头梳齐整,再脸盖白布。

4.开路

开路仪式。按传统丧葬习俗来说,人死后要去阴曹地府报道,但需要阴阳先生指引道路,一般的做法是请道士为死者指明去阴间的路。

道士一到逝者的家里,便开始做法事:首先站在死者灵前,一边手拿二烛香,一边说:“新故亡人某人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殁于某年某月某日,享年多少岁。伏以大限无情,魂归极乐……后在棺材盖上用公鸡的血和两根羽毛在一张黄色的纸上画上一个符号。

其次,纸制的轿子和仆人要被焚烧,供阴间的死者使用。

再次,逝者家属需要“在大门口挂上望山钱,为死者到阴售天地用,认为如不给死者天地,地府遍设关卡,没有路引,鬼差不放行,所以要用烧过的路引灰子和何头纸灰包好,随棺理葬”。

最后,子女在死者的床前哭泣,还要请道士算一算死者何时回殃(回煞),犯不犯重丧,并将七期及百期的时间写在纸上,贴在堂屋墙上

6.报丧

人死后要请阴阳先生看期,确定好治丧活动的时间和时辰。一般认为,葬期尤为重要,根据死者生卒时和家人生日时辰的推算,以避免“犯重丧”。

择期而就,就要告知亲友,称“报丧”。告知死者的开奠,安葬的时间。在川北地区还有“父死请本族,母死请娘舅”的叙话。

二 丧时仪式

1.大殓

大殓是指将死者放入棺材。

首先,死者家人将棺材抬到房间中央,在每个角落放上两块砖,然后放上香饼,最后为死者盖上白布,其在传统丧葬习俗中称为衾单。

其次,家人把死者抬进棺材后,还要在他的头上盖一个凹形枕头,在他的脚边放三块瓦片或一朵木制的莲花。

再次,死者的家人用衾单将尸体裹住,盖上被子,四角则是死者的衣服放入其中装紧,在合适的日子,将棺材盖子盖上。

最后,由漆工把将棺材榫头固定好,涂上磁粉,刷上油漆,这时需要家人哭泣,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逝者。

李劼人的《暴风雨前》还有这样的记载:“开路法事做完,烧了黄表,遂由底下人连木板将死之人搭到堂屋里,移内棺内,对准了天线,用灯草把全身塞得紧紧的。在死人右手放了一根柳枝,左手边放了两枚馒头,这是道士吩咐的,说亡人走恶狗村过时,才有喂狗同打狗的东西”。

2.丧服

传统丧孝服讲究等级差异。

孝衣为粗白布制成,包括粗麻布所做成的背心。孝帕,子女头上缠着白布,一直垂到脚跟,儿孙的孝帕比以上的人要短。一般亲友孝帕的长短,则视其关系亲疏而定。

孝帕有的缠在头上,有的系在腰间等各不相同。总之,亲者孝帕拖长,而关系疏远的亲人,其更短。

麻帽是妻子和儿媳妇戴的,用粗麻布做成,像是一顶三角形的尖帽,从额头到后背,头左右两边,各有麻系的棉球,如果死者是男性,左边会短一些;如果死者是女性,右边会短一些,这样就能看出逝者的性别。

布帽是女儿所戴,用白布做的,形状和麻帽一样。腰带是家人把麻带系在腰上。其中女婿系红色的的腰带,而一般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系白色腰带。

各地具体做法并不相同,如成都市彭州、双流等地,女婿、侄女婿要系腰孝,必须在腰上系一条红色腰带。

孝鞋是儿子和孙儿所要穿的麻草鞋。妻、女、媳及孙女都是用一块白色的布盖在鞋子上,但是鞋跟却没有遮盖,只有在老人们都去世了的时候,他们才会戴上。

所以说丧服是十分有讲究的,在传统葬俗中,根据人们穿着的衣服,可以看出他们和死者的关系,还可以判断出死者的性别。

3.讣告

讣告在丧礼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通知亲友,讣告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人一去世立刻印出来。

讣闻需要写逝者姓名、姓名、日期、出生日期和死亡地点,以及家属处理丧葬事宜的情况,以及成服、祭奠的时间;最后注明家属的名字与服制,按照服制的亲疏,依次排列。

在讣告后有“哀启”,开头的悼词,首先叙述死者的童年历史,然后叙述其成年时期的历史,包括死者过去经历情况;死者病况以及家人哀悼情况,都要详细地叙明。

讣告主要叙述死者生前德行,多半是溢美之词

4.吊丧

吊丧是在死者死亡的消息公布后,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的丧葬仪式。

死者初死之时,即派人去各亲朋好友处报丧,关系亲近者,即刻赶来吊唁。当亲友到死者家门口时,由吹鼓手吹奏大乐迎接,由礼生引到灵前上香叩首。男客由男孝子下跪陪拜,女客由女孝子下跪陪拜。

礼生领着客人到灵前(左右各有一名礼生),由左边的人递上香,并喊上香,然后右边的人喊叩首,左边的再叩首,右边的喊三叩首,左边的孝子(叩首的人向跪在灵前的孝子行礼),行礼完毕,然后死者家人为亲友送上丧服,吊唁亲友按关系亲疏穿戴后,各自休息。

5.开奠

葬礼前一天称为开奠。

开奠时,亲朋好友来送祭帐、纸钱、香烛、祭坛等,而死者的家人则需要将孝对、灵条、祭帐及花圈等物品放在街上,还要在街上扯天花,还要晾罩。

丧家开奠时,亲友需要:必亲到灵前行三跪九叩礼,设有祭文则请宾代读,毕退位;情薄者则凑名醵舍购纸烛等专送。

通常而论,凡是前往吊奠的,在死者灵位前行旧式一跪三叩礼的居多数,也有有行脱帽三鞠躬者。

发丧前,孝家举行哀悼仪式,并设宴款待,奠后宴款待亲友,晚上放烟花爆竹,伴有音乐,以娱乐亲友。午饭之前,要点香烛,摆宴席,作祭文,烧钱纸,金银锭,纸等。

三 发丧仪式

1.发丧

传统发丧仪式,通常会在早上举行,具体可分为发饱丧与发饿丧两种。

发饱丧是指先将棺柩抬到灵堂外,然后在众人吃过早餐以后,将其送到坟地安葬;发饿丧是把棺柩拾到墓地下葬后,然后回家吃饭。

发丧的具体时间和选择发饱丧或发饿丧,通常要看死者的生卒时辰和儿子们的生庚八字。

发丧当天,还要请的道士或和尚念咒化帛,并将一只公鸡立在棺材上,点燃爆竹行之,成都风俗调查中有这样的记载:“必请道士临丧通白退煞,然后起柩;如系世家,又必先请高僧绕棺念咒,再请道士退煞起柩”。

9

2.抬丧

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抬丧一般是八人抬的龙杠,并以整齐的步伐喊着号子,以减轻疲劳,由于丧事时间与丧葬时间往往相隔较长,在成都等地还有游丧的习俗,有的时间甚至长达五六个小时。

3.下葬

孝子率领家属来到坟地,按照破土下葬的时间,先开一口金井,将棺材放入井坑中;然后由阴阳先生用罗盘拨准,由孝子捧泥三次放在棺材上,再由工人掘土掩埋,做一座坟墓。

棺椁安葬时:“孝子跪在棺材前,由道士将米撒在棺材上,然后掩埋棺材。”孝子跪在坟前,将衣服后面作兜状,此时孝子要痛哭,因为作坟的人将泥土填满。孝子将衣服、头冠、帽子、麻带、鞋子都烧了,向坟前叩首,并请人早晚为他们烧香、烧纸钱,有的孝子还要留坟地住宿来守坟。

当孝子回家时,留下来的亲友已经准备好了一张桌子,有一杯酒,一把梳子,一面镜子,地板上有一个盆和烧些柏枝。孝子进屋后,喝点酒,照照镜子,梳了梳头发,然后跨过了一个用柏树做成的盆子。这表示他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霉运和烦恼,以后的运气就会好起来。

逝者下葬后,其灵位被火化。神主放在神龛上,用阴阳点燃香烛,用白纸将家神和门神撕开。

以上事情做完,丧事才算大体完成。

四 丧后仪式

《华阳县志》记载了成都的丧后仪式:“三日墓祭曰复山,钟门谢客曰谢孝,期而小祥曰周年,又期而大祥曰二周年,三年除服曰满孝。”

1.复山

逝者下葬三天后,儿子到墓地拜祭,称为复山。

通常情况下,亲人们在三天内都不会离开,一则帮助收拾东西、打扫卫生、洗涤衣物,二则等到第三天到坟前献上酒肉、杀的发丧鸡及水果,再烧纸钱;二则叠坟顶泥土、立碑、举行培土和化灵等仪式,叩拜死者,并嘱咐他们在阴曹地府修行,保佑后人,还需要给周边老坟烧几张纸拜托关照新来邻居

2.供七

自逝者死后起,每七日焚纸钱,即“烧七”,共烧七次,共四十九天。

若死者系初一而死,则七日为初七,故称“撞头七”,故死者罪大恶极。如果逢七不撞七,就说明死者是无罪的,但对后人不倡。

因此,“五七”这天做女儿的便要回娘家,一边用木棍敲棺材,一边说:“你不撞,我撞”,故逢七应视为解罪。哭七,烧纸钱,设斋祭,驱散怨气,使亡灵升天。

3.守孝

传统葬俗中父母之丧,要守孝三年,在外做官的也要上章,请假回家守孝,否则视为不孝,三年之内,必须穿素衣、男不婚、女不嫁和酒食都要节制。

有些人留一撮头发在脑后右侧,以表示守孝,称为孝发。烧百期是:“亲人死后,百日之夜,需要烧百期”,就是孝子在百期之后,不戴孝帕或青纱,但既不可以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可以结婚生子。

忌辰的第一年小祥,第二年大祥,三年除灵满孝。除灵时间大部分都在一年之内,也有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具体由阴阳先生看时间而定。

4.祭祀

四川基本上都有此俗。

一般在七月半即中元节前后焚烧祭祀先人,即为“烧袱子”,如《崇宁县志·卷二·风俗·祭礼》:“自明季冰焚族聚,而土著者甚稀有,祠者寥寥无几,大率清明祭扫亲友……名为烧袱子,年终设祭曰年纸,祭毕饮福曰年饭。

资料来源:

时期成都地区汉族丧葬习俗

变迁研究

巴蜀汉族丧葬习俗研究

我97岁无人送终,熬死两个儿子后,我不知道长寿的意义在哪里?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r

今天是我97岁的生日,又是一个人独自过的生日。儿子们虽然会每月汇钱给我生活费,但他们自己也忙,很少来看我。我给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打了电话,都是没人接。我知道他们过得不容易,我这个当妈的,也不应该过分责怪他们。但每次过生日,我都忍不住回想起,我这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很辛苦。我嫁给老张的时候才17岁,那个年代的农村女孩,谁也逃不过嫁人的命运。我的婆家很穷,公公早逝,老张成了一家之主,脾气暴躁,经常喝大了就打我出气。我没有办法,只能忍着,还要时时伺候他家里老小的起居。生儿育女,我辛苦养家,老张整天在外面消遣。

两个儿子很不听话,成天溜到外面玩。我和老张为了让他们读书,好出人头地,就更严格管教他们。我知道儿子们恨我,但我别无他法。为了让他们混出一番事业来,我必须这样做。大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来信,说他经常打架斗殴,成绩很差。我和老张大吵一架,狠狠责打了他一顿。从此他再也不愿意上学,只要一说读书的事,他就找各种理由推托。没读两天书,16岁的时候他就出去打工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再怎么生气,也没用了。

二儿子比大儿子聪明懂事一些,初中毕业了才去打工。他那时总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的。可后来,他也慢慢和我们断了联系。我和老张天天为生计奔波,积攒了点房子地,好不容易盖了房子,买了电视机冰箱。我本以为儿子会经常回来看看我们,谁知道他们都跑到外地打工去了,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我和老张天天面对着冷清清的房子,心里那个难受,说不出话来。

老张去世后,我一个人生活,儿子们偶尔会打个电话问问我,也会给我汇点生活费。他们自己都娶妻生子了,我这个当妈的,也明白他们过日子不容易。我不再指望他们经常回家看我,只要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平安就行。可我心里空荡荡的,还是禁不住想他们。我觉得我那一辈子太苦了,儿子们也受了我的气,才会离我而去。我真希望能回到过去,给他们更温暖的

温暖的母爱,而不是只有责骂管教。

我每年过生日,都特别空虚寂寞。今年更是如此,我已经97岁了,身体每况愈下,我觉得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决定给两个儿子再打一次电话,虽然我知道接通的希望很渺茫。

果然,大儿子还是没有接。我只好对着语音信箱说:“儿啊,妈妈生日了,真想听听你的声音。你们姐妹几口子还好吧?妈妈身体越来越差了,真怕见不到你们最后一面。。。。。。”

我泪流满面,挂了电话。这时二儿子电话竟然打了过来,我激动得手抖了好几次才接通。

“妈,生日快乐。”二儿子简单地说。

“儿啊,妈想你了,你工作还好吧?”我忍不住哽咽。

“工作很忙,不说了,挂了。”二儿子匆匆说。

“儿。。。。。。”还没等我说完,电话就挂断了。

我泪如雨下。我明白,他们对我已经没有感情,只是做做样子,履行基本的义务。我回想我那些严厉的管教,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一个礼拜后,我突然在家晕倒了,被邻居送到了医院。我躺在病床上,心想,我这把老骨头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儿子会来看我最后一眼吗?我不敢奢求太多,只要能看见他们,跟他们说说话,我就心满意足了。

隔了两天,大儿子竟然来了。我激动地想坐起来,他轻轻按住我,脸上没什么表情。

“你身体别动,我看看你。”大儿子说。

“儿啊,你来看我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流着眼泪说。

“嗯。”他简短地应了一声,就低头玩手机去了。

“你工作还好吧?孩子们都长大了吧?”我忍不住问。

“都挺好的,我很忙,就不聊了。”大儿子头也不抬地说。

我的心慢慢沉了下去。我意识到,他对我已经毫无感情,他不过是过过场而已。

没过一会儿,大儿子就站起来说:“我先走了,你自己保重。”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我想喊住他,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这时候,一张纸滑落在地上,我看见上面写的是“李春花病危通知书”。

原来,医生已经通知了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我绝望地躺在床上,心如死灰。我知道二儿子铁定也不会来看我最后一眼了。他们对我已没了感情,我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负担。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在遗书上狠狠写下:“我熬死了你们两个儿子!”

写完这句话,我长出一口气,闭上了眼睛。我这一生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只希望来生不再经历这些折磨。儿子们,我恨不得把你们生下来再收回腹中。。。。。。

虽然我写下了愤怒的遗言,但当医生确认我已经离世,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空虚和悲伤。

我的葬礼很简陋,几个村里熟悉的老人勉强凑了个数。我的两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他们把我的骨灰扔进了河里,头也不回就离开了。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对我这个生身母亲已经毫无感情可言。

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如刀割。作为母亲,我有太多的遗憾。我不该只凭一时冲动写下那样的话,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冷漠也是我逼出来的。

我想起他们还是孩童时的样子,笑着叫我妈妈,撒娇说想吃糖果。我忙着工作,总是不理会他们。后来,为了让他们读书出人头地,我严格管教,体罚还经常,这才造成了我们惨淡的母子关系。

如今我已经没机会跟他们道歉,试图修复这段破碎的亲情。我能做的,只有在另一个世界祈祷,希望他们今生平安,不再受我的怨气影响。

我的大儿子果然取消了我的养老金,让他们姐妹生活陷入困境。一个月后,他突然中风去世,得年才55岁。我的二儿子也得了重病,在病榻上苟延残喘。

村里的人都说,这是我用命把他们熬死的报应。我听着,心如刀绞。我并不想用这种方式报复子女,我恨自己没来得及跟他们和解。

人的一生太短,母子之情却要经营一世。我感到后悔莫及。我不该在临终前写下那样残忍的话语,这只会让我们的孽缘更深。我想跟他们说,儿子们,妈妈对不起你们,来生我们再好好相处吧。

村里的老人们谈起我的经历,感叹长生并不见得是福报。我活了这么长的岁数,得到的只有孤独和痛苦。我想对他们说,亲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宽容。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我注定了和我的儿子们青山相隔。如今我只能在天之灵静观他们的一生,希望他们能够走出阴影,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我会永远守护着你们,这是我作为母亲唯一能做的了。儿子们,妈妈爱你们。

在我的骨灰被扔进河里的那一刻,我看到一位老人在默默注视着一切。后来他来到我的坟前,抚摸我的墓碑,轻轻落下了一滴眼泪。我知道,这世上终究还有人会怜悯我这样一个苦命女子的经历。我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心里升起一丝暖意。

那位老人叫李大爷,是我们村里一位善良的老人家。我还在世的时候,他经常会过来看望我,聊聊天,问问我的身体。他就像一位亲切的老伯伯,会把从市场上买的好吃的分给我。我常常开玩笑说,要是我再嫁,一定要找你这种好老伴。李大爷也笑呵呵地答应我。

李大爷没有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个人生活。但他待人热情,经常去看望村里的老人,帮助有困难的邻居。我记得有一年村里发大水,李大爷冒着风雨把我们几个老人都救到了安全地方。那时候我就觉得,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心的人呢?

我死后,李大爷也来参加了我简陋的葬礼。我知道他一定很心疼我。其他人都走后,他还独自站在我的墓前许久,甚至在墓碑上轻轻摸了摸,像在抚慰我一样。

过了一段时间,李大爷来给我扫墓。他叹息着对我说:“阿花,你一生真的很不容易,活得太辛苦了。这世道变了,想给你们这些老人更好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放心去吧,我会常来看你,不会让你太寂寞的。”

我听着李大爷细微的叹息,心中升起一丝暖意。原来在这世上,我的存在对某个人来说仍然意义非凡。李大爷的善良让我看到,人性中的光明一面是存在的。

从此李大爷会定期来打理我的墓地,他总是轻声跟我诉说村里发生的事。我的儿子们很少来看我,但有李大爷这位兄长般的老人经常与我邻里,我的寂寞感少了些。

有一天,李大爷来扫墓时神色看上去很低落。他痛心地对我说:“阿花,你的大儿子得了脑溢血,去世了。二儿子也得了绝症,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唉,你们母子三人,真是有孽缘啊。”

听到这个消息,我只觉心如刀绞。儿子们先后患重病去世,我知道村里人都会说是我在报复他们,但我真的没有这么恶毒的心思。我恨不得跪在李大爷面前大声说:“不是我害了他们,我从来都爱我的儿子!”

李大爷仿佛听到了我的呐喊,轻声对我说:“阿花,你别自责了,儿孙有自己的命数,不是你的错。你别太难过,还有我陪着你。”

李大爷的话深深安慰了我创痛的心。上天注定我和儿子们有隔阂,但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李大爷这位善良长者。有他时常相伴,我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感到太孤单。

李大爷,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慰藉。这世上还有你这样关心我的人存在,我就感到人生没有白活。来生若我们能做一家人,该有多好。

我时常幻想,若来生我们能做一家人,该会是怎样的场景。

李大爷会是慈祥的老父亲,我会是孝顺的儿媳。我们三代同堂,其乐融融。李大爷不再是孤单一个,而我也有了家的温暖。

每天清晨,我起床后会热好牛奶送到李大爷床前,叫他起床做早操。李大爷笑呵呵地起来,摸摸我的头说:“好儿媳,又把我伺候得这么好。”

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浇浇花,晒晒太阳。李大爷会指给我看他最得意的盆栽,还教我怎么样修剪才能长得更好看。我会认真地听,时不时取笑他像个植物学教授。李大爷也被我逗笑了。

我会挽着李大爷的手臂,带他去门口的长椅上坐着。我们看着路过的行人车辆,边说说笑笑,没有拘束,只因为有彼此作伴而感到快乐。

到了中午,我会做李大爷最爱吃的家乡菜,还要烤些香喷喷的小鱼和肉。李大爷看见丰盛的午餐,开心地称赞我厨艺好。我说那是孺子牛之爱也。我们边吃边聊,举案齐眉,好不热闹。

吃过午饭,李大爷会到客厅的躺椅上小憩。我轻手轻脚地收拾好碗筷,又端来热毛巾为他擦脸拭手。李大爷满足地睡去,我在一旁轻轻织毛衣,时不时看他一眼,心里感到无比温馨。

等李大爷睡醒,我会端上水果和点心。我们一边吃茶点,一边下棋、聊天。李大爷教我如何布局及应对,我虽然笨手笨脚,但他很耐心。李大爷说,聪明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开心相处就好。

天黑时,我们一起看会儿电视或者听听音乐。看到李大爷有点困了,我会带他洗漱睡觉。李大爷躺在床上,满足地对我说:“好儿媳,有你在,我这一生无憾了。” 我也感动地回答:“爸,能做你儿媳是我这一生的福分。”

躺在墓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这样温馨的家生活。我和李大爷就像真的父女一样,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即使我们注定在两个世界,我也能感受到李大爷浓浓的父爱。这父爱融化了我心中多年的寒冰,让我找回做人的意义。

上天注定我今生无法和亲生儿女亲密无间,但上天的安排总是妙不可言。让我遇见李大爷,体会做人子女的温暖,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李大爷,感谢你赐予我来世做你儿女的幸福。你让我理解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奉献的。我会在天之灵学习你的善良与宽容,来世我一定会做你敬爱的好女儿。

人死后为何要烧香?由谁来烧?要烧到什么时候?有讲究吗

在老一辈眼中,香是通灵之物品,燃烧后可以通过香烟的飘逸及气味与天地沟通,尤其古代的人们,更是深信不疑,于是,在做一些重大事情前便以烧香的方式祈福、许愿等,以求能够顺顺利利、如愿以偿。那么,人死后为何也要烧香呢?在民间是谁来烧香的?有讲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丧事的举办过程中,相信参加葬礼的人都应该看到过为逝者上香的仪礼,就是到场的客人向逝者行跪拜礼,在灵位前礼敬三柱香。为逝者上香这是传统殡葬文化中重要的一个习俗,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一项重要的礼仪。

就现在而言,这样为逝者上香的方式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所上的香也并非是以带有香味材料制作而成可燃烧的真香,而是以农作物秸秆或木制品来代替的香,毕竟在发展中的今天,也没必要再用以带有香味制作的香来燃烧。

在古时候,一个人如果去世后,按照老传统通常要在家中停灵几日,一般三日或五日者居多。在家里存放这几天的过程中,家属要守灵,以尽孝道。当然,在没有冷棺保存遗体的情况下,遗体很容腐烂,从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烧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驱逐异味,能够更好地守灵,这也是人死后烧香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现在没有了存放遗体腐化的情况,但“灵魂不灭的思想”却还在一代一代的影响着人们。在民间尤其老人们,他们认为,人去世后还有灵魂的存在,虽然人死了也只是与亲属阴阳相隔。烧香的香气是能够通阴阳的,逝者的灵魂可以通过香气感受到亲人的话语和思念。

因此,纵然前来祭拜的客人可以用象征性的香来替代,其亲人还是需要来烧香的。虽然是种俗信,但也只有这样逝者的亲人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安慰。

一般烧香的位置就是烧在棺材前和做饭的厨灶前这两个地方,毕竟厨灶也是人们心中“一家之主灶王爷”的位置。那么,烧香该由谁来烧?什么时候开时烧、烧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按照老传统,在人死后,烧过“倒头纸”就要由长媳开始把香烧上,逝者身旁三根香,灶旁三根香。毕竟在以前“男主外,女主内”,虽然现在没有了这种思想,但在很大程度上,男人还是要多方面考虑去处理忙于很多事情,烧香这工作也只有女人去负责完成。在传统文化中,凡事“以长为先”,因此,烧香要由长媳来烧。并且要时刻注意香的燃烧位置,及时去上香,在逝者下葬前,一定要保证香不能熄灭。

烧三根香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其实,上香是论柱的,一柱香是三根,这三根香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也就是说第一根香是敬天的,第二根是敬地的,第三根才是敬自己的先人的。当然在数量上,只要香的数量是柱的倍数都是可以的,通常情况下,都是以一柱为代表,所以说如果随便插上几根,多了或者少了,都是对天地和祖先的不敬。那么,人死后自开始燃香为什么到下葬要保证不熄灭呢?

我们知道,烧香的目的就是对先人虔诚的缅怀和祭奠,一直不灭不但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孝心的考验,如果几根香都看不住让其熄灭,又何谈生前对死者的孝敬呢!

另外,在民俗里,人们又很注重香火的传承,烧香也寓意着一种代代传承,谁也不希望自家的香火无辜中断。对于逝者又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如果逝者未下葬,香在燃烧中未及时更换而熄灭,就会被认为不吉利,不利于后代。因此,烧香要一直到出殡起棺为止。

其实,烧香也是一种俗信,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但烧香的民俗也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传递的是哀思之情,表达的是一颗虔诚的心对逝者的尊重。只要做任何事无愧于心就好,祖先留下的规矩必定有他的用意和道理,还是谨慎遵守为好。常言道“坟前万堆灰,不如床前一口水”,在世之人只要能时刻孝顺父母,不留下任何遗憾就好!

为父母送终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养老送终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吧!我能为自己九十一岁的父亲送终,感到非常的安慰!前年父亲虚岁九十二岁,由于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一年的时间就从120斤左右消瘦刭只有九十斤左右。但精神尚好,几乎每隔一天我就和父亲视频陪他聊天。本想自已做个胃镜拿点药后就再到父亲身边待候他。可就在排队做胃镜时接到了姐姐说父亲又λ院的电话,做完胃镜拿上药已经是中午了。到了父亲身边已是晚上九点多钟,父亲说话声音还挺有力,问我怎么又来了,来回的跑耽误教琴吧?我骗父亲说这阵子没收到学生不耽误挣钱,父亲很开心。可是父亲不说话时出气换气我感觉有问题,可大夫说没关系,明天准备输液。我和姐姐互相商量一下就让姐姐先睡几小时再换我休息后,就和父亲边聊天边照顾他。父亲是很坚强的人,做年前做胃镜做手术时从不吭声,怕我们兄姊担心。父亲如山的爱让我泪目,也让我丝亳没有感觉父亲就要永别这个我们了。县城的医院设施简陋,姐姐家取来的电风扇扇着,父亲还是觉得燥热难挨,一会让我转下电风扇,一会让我帮他翻个身。我见父亲太热就去水房打了水帮父亲擦了后背洗了洗脸,问父亲是否舒服一点,就这样边聊边说快到十一点了。父亲说自己很知足,儿女对他都好又刚得了重孙,就想活到重孙子会走路回老家逛一次街就好。边聊边让我再帮他翻身侧卧会儿,我就用身休靠着父亲想让他舒服点,还让父亲握一下我的手,感觉父亲挺有力气。相信父亲明天输液后能挺过一阵子。实谁知只一小会儿,父亲和我说还是平躺吧!谁知这是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把父亲放平后他眼睛口唇紧闭,难以置信刚刚还和我说话的父亲就这样走了…给父亲送了终我很安慰!相信父亲的爱永在!

3个七旬老人坦言:家有长寿老人,未必是福气,有可能是劫难

导语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人都向往长寿,认为长寿是一种福气。若是生命长一点,就能够经历很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很多老人都向往四代同堂,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孙辈。

但是长寿真的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好吗?若是长寿老人活得比自己的儿女还要长久,那无疑是很痛苦,因为要忍受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自己的同龄人很可能也已经去世,自己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久而久之就会觉得非常孤单。

最重要的是老人在到达一定的年龄后,身体就会慢慢走下坡路,有些老人幸运一点,虽然身体没那么好,但是也能够做到生活自理。而有些老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吃喝拉撒都得让儿女来照顾。但是那时候的儿女已经不再年轻,在伺候自己的老父母可能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个七旬老人坦言:“家有长寿老人,未必是福气,有可能是劫难。”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72岁的赵大爷:我父亲96岁

我今年72岁,如今我的父亲还在,他现在已经96岁了。在大家看来,70多岁的我还能有父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只要有父亲在,我就永远都是孩子。可是我却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兴,我甚至希望我的父亲能够早点走。

可能人家就会觉得作为儿子的有这种想法,真的太不孝顺了,我也不想这么冷酷无情,但我实在是心力交瘁了。若是我父亲身体健康,能够自己照顾自己,那就算他活到100岁,我也愿意照顾他。

可是我父亲却没有这么幸运,10年前他就已经瘫痪了。而我的兄弟姐妹都已经去世,现在就只有我一个存活于世,所以只能由我自己照顾父亲。前几年我父亲已经大小便失禁了,对我来说特别的麻烦,因为我每天都要给他清洗衣物和床单被罩。后面我就听了朋友的建议,给他买了老人专用的尿不湿,可是我父亲每次都不愿意带,我带好之后他又扯出来,把床上弄得到处都是,让我更加的麻烦。

没办法我只能放弃带尿不湿,现在我一个小时就要检查一次。每天为了照顾我的父亲,我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已经很久没有跟我朋友来往过了。人家的晚年都是吃喝玩乐,而我的晚年都在照顾父亲,真的特别煎熬。这哪里是福气,简直就是我的劫难。我感觉自己真的要撑不住了,可是我身边连个帮我的人都没有,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老婆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什么都得默默承受,真的很难。

2、75岁的张大妈:我父亲101岁

我今年75岁,我是在50岁那年退休的,现在已经过去了25年。其实我刚开始退休的那些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那时候家务活都是我老伴来做,儿女也不需要我帮忙照顾孩子,我每天就是跟我的姐妹们一起去公园里唱歌跳舞,每年都出去旅游几次,当时很多同龄人都羡慕我的生活,我也觉得这样的晚年很不错。

可是这一切都在我六十八岁那年戛然而止,那年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谁都不记得了,就只记得我这个女儿。他的身边离不开人,必须要有人照顾。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是他们都在外地生活,离家特别远,再加上我父亲只认我,所以就只能由我来照顾。

我父亲的记忆很不稳定,有时候就回到我还读书的时候。每天早上他早早就起来做早餐,然后六点多钟就叫我起来吃早餐,吃完早餐又催我去学校,如果我待在家里,他就会觉得我在旷课。

我只好在家里装个监控,每天查看一下监控,看看家里的父亲在干什么。我父亲经常忘事,开水龙头经常忘记关,最让我担忧的是他经常煮菜忘记关煤气,平时父亲煮完饭后,我都会去检查一下。但是那次我突然脑袋发懵忘记了,结果两人差点煤气中毒,现在我想想都后怕。

而且我父亲还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他都要出去走走,我跟着他还不愿意。所以我每次都像一个小偷一样远远地跟踪着,之前还被路人误会了。我现在真的特别心累,我也一把年纪了,身体也大不如前。

但是现在我父亲的身体比我还好,可能我走了他都没走。我真的不敢想象,要是我走了,我父亲该怎么办。所以我只能平时多锻炼身体,让自己多活一些时日,这样我父亲也能有个依靠,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先送完我父亲再走。不然我真的很担心他以后的生活,而且我也不想给我的儿女造成负担。以前人们总说父母长寿是子女的福气,可是现在的我觉得这并不是福气,反而是一种折磨。

3、73岁的覃大妈:我母亲98岁

我今年73岁,我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我前面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大姐嫁去了离家1000多公里的地方,二姐虽然嫁得近,但是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我大哥住得离我不远,本来我母亲是跟着我大哥一起住的,也是我大哥在照顾她。6年前我母亲的精神状态就变得不太好了,那时候都是大哥大嫂在伺候母亲,也不怎么需要我跟大姐费心,我们俩就负责每个月给大哥一点生活费。我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去帮帮忙。

但是三年前我的大哥大嫂因为车祸去世了,从此照顾母亲就成为了我的责任。我母亲每天都是疯疯癫癫的,而且还特别爱出门,像她这种情况,我怎么可能放心她出门呢?所以我和老伴就把她关在家里,母亲当然不愿意,把家里砸得乱七八糟的。

别看她90多岁了,但是她现在还有110多斤,比我还重,而且力气也比我大。有时候我根本治不住她,还得让我老伴来帮忙。这些年我和老伴都被母亲打过很多次,我还记得有一次比较严重。我母亲用拐杖把我的腿打得都青了,当时我休养了很久才好。

有时候我被母亲闹得实在没办法,就和老伴带她出门去遛遛。结果每次她都要去捣乱,人家干什么她要上前掺一手。因为这事我没少被别人骂,现在我母亲已经成为了我们住的这个小区的名人,别人看见她的时候都是远远绕开,不然准没好事。

我现在每天都过得特别辛苦,神经也一直紧绷着,总担心我母亲会有出什么祸事来。好在我还有老伴为我分担,不然我真的撑不下去。这几年一直都是我老伴在帮忙照顾,而且都是任劳任怨的,从来没有抱怨过。我真的很感谢我的老伴,要是没有他,那我的生活肯定会过得更加痛苦。

真的不知道这样难熬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真的想早点结束这一切。我现在已经73了,我也想过一些正常人的日子,不想这样每天提心吊胆。可是以我母亲现在的身体状态,5年之内她都不会走。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她是我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再怎么样我也得坚持下去,给她养老送终。这是我作为女儿应该做的事情。

我以后真的不想那么长寿,因为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长寿反而会让他们短寿,让子女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我已经受过这种苦了,不希望我的孩子再来承受一次。

写在最后

其实并不是越长寿越好,长寿老人若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那子女就会过得苦不堪言,也要付出很多很多。其实那时候的子女已经不再年轻,精力也大不如从前,再让他们照顾老人身体真的吃不消。

但是再苦再累他们还得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他们的父母,作为子女的就应该给父母养老送终。我们改变不了事实,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活得乐观一点,这样日子才好过一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