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全国肺结节有多少人(全国肺结节有多少人感染)

时间:2024-01-13 22:50:58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超一半人群都有的肺结节,到底会不会癌变?专家解析→

检查发现肺结节

会越长越大吗?

需要手术干预吗?

会癌变吗?

肺结节恐怕已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心结!

近日,《荔直播·名医问诊》特别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亮在线答疑,和您一同正确面对肺结节。

01

肺结节为什么高发?

肺结节一般指小于3cm的结节样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0.5cm以下的肺结节称为微结节,0.5cm-1cm称为小结节, 1cm-3cm之间的称为大结节。肺结节可能是受过外伤后,体内留下的瘢痕;也有可能是肺部吸入粉尘后形成的团块;还有可能是肺炎或肺结核后留下的印记......

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和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在高清晰度的检查仪器下,很多小结节都无处遁形。除此之外,还可能和空气污染、炎症、肺结核或肿瘤等因素相关。

02

肺结节到底会不会癌变?

肺结节主要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俗称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又分为部分型磨玻璃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

大部分肺结节其实都是良性的,让人谈之色变的磨玻璃结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陈主任表示: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抽调结果显示,肺结节发生率约有80%-90%,其中30%属于磨玻璃结节,但是有恶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的磨玻璃结节却不足3%。所以面对肺结节大家不要过于恐惧,定期复查并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诊断才是正确的做法。

一般大小在5mm以下结节,建议一年复查随访一次;大小在5-8mm结节,建议半年复查随访一次;如果超过8mm,结节超过8mm,建议三到六个月随访,是否需要手术需要由专家判断。很多人觉得肺结节超过8mm就必须要进行手术切除,其实这早已不是肺结节手术干预的金标准了,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干预,不仅和其大小有关,还和看其实性成分的多少,有没有毛刺,有没有胸膜牵拉等。

如果复查显示结节没有变化,那么可以咨询专业医生,适当拉长复查时间间隔,但是不能停止复查,有的肺结节发展非常缓慢,可能在5年甚至7年后才发生变化。

03

肺结节发生这些变化需引起警惕!

B超、X光或核磁共振对于肺结节的影像呈现都不如CT检查清晰和准确。很多人觉得PET-CT 检查会更加精准,其实不然,对于非实性结节,PET-CT 敏感性相对较差,而且与CT相比,PET-CT的辐射会更大。所以在肺结节检查上,患者应该遵循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自行选择检查项目。

在肺结节复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大小、形态、密度发生了改变,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找专业医生就诊评估,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04

重视肺部检查

大部分肺癌都是肺结节发展而来的,虽然对于肺结节不要过于恐慌,但是也不能疏于防范。普通人群应重视胸部CT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可以间隔2-3年后再做检查。

对于存在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更需要提早检查时间,这对于肺癌早筛有重要意义,只有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才能获得最好的预后。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丹

摄像/ 邵毅诚

来源: 江苏新闻

肺结节为何日渐普遍

很多市民在体检时,很容易查出肺结节,这让他们寝食难安。日前,上海健康大讲堂邀请华东医院老年放射科主任李铭指导市民科学看待肺结节。

“研究发现,多达半数的人在接受低剂量胸部CT(LDCT)检测时,有一个或多个结节;有的研究发现,接受胸部影像检查的50岁以上人群中,百分之六七十会诊断出肺结节。”李铭分析,“吸烟、二手烟,各种工业化和汽车尾气,装修涂料、厨房油烟、刺激性的厨卫清洁用品等室内污染,都可能会导致肺结节的发生。”

绝大部分小结节的性质是局部炎症以后残留的炎性肉芽肿、错构瘤、肺内小淋巴结等,它们大部分会一直保持不变,部分会缓慢长大,但对人体没有破坏和杀伤力。有一些小结节在初期善于伪装,病理上称为“癌前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及发展壮大,具有了一定的破坏能力。

据介绍,微小肺癌根据“四抓”原则来诊断,即抓早(极早期肺癌)、抓小(小于10mm的早期肺癌)、抓准(术前准确诊断)、抓好(临床、影像、病理互相配合好,保证病理取材的准确性)。(记者顾泳)

来源: 解放日报

别怕!超九成肺结节是良性

记者 李惠钰

体检查出肺结节,无需过度紧张。“90%以上的肺结节都不是恶性的。”近日,在由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ECS早癌筛查平台主办的肺癌早筛早诊及肺结节规范化管理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阎石表示,对肺结节进行早筛早诊及规范化管理,才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肺结节是指在胸部CT扫描中发现的圆形或椭圆形、不透明、直径不超过3厘米,且由肺实质包围的肺内病灶。北大医疗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昱介绍,目前在体检中查出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没有达到手术指征,但面对医生给出的3~6个月复查的建议,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精神压力特别大。

“如果盲目切除肺结节,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损伤,还有可能产生术后并发症,影响肺功能,增加医疗负担。”阎石表示,“但对肺结节置之不理更加不可取,毕竟存在一定的恶性可能。因此,只有对肺结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让患者最大获益。”

“T1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2%,T4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2%,因此,尽早诊断肺癌对预后至关重要,而早期肺癌往往以肺结节的形式呈现。”阎石说。

“大样本统计数据显示,直径小于5毫米结节的恶性概率低于1%,直径5~9毫米结节的恶性概率为2.3%~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杜鹏进一步指出,虽然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就是肺部小结节病灶,但是,肺部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肺内的多种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其中很多是良性疾病,如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细胞瘤、局灶性出血等。

专家一致认为,良性肺结节生长缓慢,直径小于5毫米的以观察为主,每隔3至6个月复查一次CT并坚持随访,一般随访3年后,若无变化则频率改为每年随访一次;年龄55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或有肺癌家族史,病灶边缘有分叶、毛刺者,则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发生。

专家提醒说,直径5毫米并非划分结节良恶性的绝对界限,在随访中应严密观察小结节的变化,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必要时行胸腔镜微创切除手术。

“早期肺癌发病隐匿,所以肺癌是亟须开展早筛的癌种。肺癌早筛以低剂量螺旋CT为主要手段,而CT发现的结节仍需仔细甄别,避免盲目治疗。”阎石总结道。

与肺癌的早诊早治一样,对肺结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制定个体化、精准的诊疗方案,需要多个科室的密切合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卓明磊在会上宣布,由来自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影像科、胸部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的医生组成的“肺结节MDT管理团队”正式成立,该管理团队集筛查、诊断、治疗和慢病管理于一体——通过早癌筛查、肺结节定期随访、体检等进行筛查;多学科专家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会诊,制定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会诊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和后续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

来源: 《中国科学报》

5个人中1人查出肺结节,这些人检出率更高,体检机构发布健康大数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莫超鹏

图/受访者提供

6月24日下午,由广州慈铭体检举办的“企业健康大数据发布暨核心员工重大疾病风险防范”健康促进活动在广州举办。会上,广州慈铭体检对《2021年企业员工健康大数据》进行发布。血脂异常、颈椎片异常分别名列第一第二位,肺结节检出比例达约20.4%,且肺结节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正被肺结节盯上。

据介绍,本次《2021企业员工健康大数据报告》报告选取的十个行业(金融、IT、建筑、运输、餐饮、化工、交通、纺织、零售、服务)随机对2万余名员工2021年的健康体检数据及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其中抽取的男性人群占比50.63%,女性人群占比49.37%,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5个年龄段。

常见体检指标显示近七成人群血脂和颈椎有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抽取的企业员工中血脂异常数为71.52%,意味着近七成人群存在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颈椎片异常则排在第二,占比67.96%,这和我们长期坐姿不良,喜欢玩手机,做“低头族”有很大关联。

肥胖检出率男超过女的3倍,甲状腺异常女性检出率是男性的2倍

在男女异常指标检出率的对比中发现,男女肥胖指标对比悬殊,男性占比19.53%,而女性占比5.13%,其检出率高3倍余。肥胖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骨关节病的发生风险。此外,肥胖和部分肿瘤也有密切关联,例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因此需要控制饮,加强锻炼,避免肥胖。

甲状腺异常指标检出率男女对比,男性检出占比则为12.32%,而女性更高,占比24.77%是男性的2倍。

肺结节检出比例达20.4%,女性检出率比男性多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癌症报告》显示,2020年,肺癌占据死亡率榜首,远超其他癌症类型,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一。而肺结节是肺癌的“种子”,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及时发现干预很大几率会发展成肺癌。

2021年对20~70岁人群,进行胸部CT早筛23075例,肺结节检出比例达约20.4%,男性肺结节检出率为19.71%,女性为21.06%,女性比男性多。

肺结节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正被肺结节盯上

2019年以及2021年肺结节年龄占比数据显示,在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2019年和2021年肺结节占比中均高于各个年龄段群体,具体分别为2019年的22.80%和2021年的27.00% 。这反映出肺结节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群体正在被肺结节盯上,这类群体需多加防范,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胸部检查,有助于提前发现早期肺部疾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校对 | 李红雨

《2022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发布:半数存在超重、肺结节、甲状腺结节

中国网财经4月17日讯(记者 杜丁)昨日在“首届中国预防医学创新峰会暨美年健康创新发展论坛”上,《美年健康2022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蓝皮书”)发布。

蓝皮书数据来源于2022年美年健康集团全年体检人群中抽取的样本,样本量为1647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国内目前首次发布的样本数量超千万级、地域覆盖最广,且包含多民族的健康人群体检数据报告。

蓝皮书聚焦“健康中国”主要领域,基于疾病负担和健康危害两个维度,选取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健康、呼吸健康、消化健康与泌尿生殖健康五大领域的健康体检常见疾病和异常开展深入分析。

蓝皮书年龄聚焦于“80后”“90后”,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男性占比53.8%,女性占比46.2%,纳入人群中25-59岁职业人群占82%,客观反映我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健康水平。

据了解,蓝皮书由美年健康集团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联合编制和发布,其研究过程广泛参考国际国内权威疾病指南与专家共识,使用临床公认的疾病诊断与评价方法,对体检常见疾病和异常的检出率进行标化调整,充分保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

半数人群存在超重、肺结节、甲状腺结节

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胡若玫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报告显示,体检异常结果检出率前五名依次为:肺结节(54%)、超重肥胖(50%)、甲状腺结节(47%)、脂肪肝(4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3%)。也就是说报告中一半体检人群存在超重、肺结节、甲状腺结节情况。

在地域分布上,大部分慢性疾病存在北高南低的地域差异。其中高血压、颈动脉斑块、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而高尿酸血症、肾结石呈现南方高于北方的趋势。肺结节的检出率呈现东部高于中西部的趋势。脂肪肝、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呈现东中部高于西部的趋势。

分析显示,大部分慢性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其中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尿病、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肾结石的检出率整体上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男性与女性体检异常有明显差异

蓝皮书显示,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肥胖、超重或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肾结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蓝皮书显示,血脂异常项目检出率为29%,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8%,女性检出率为20%,值得注意的是40-44岁的男性血脂异常比例最高,60-64岁的女性血脂异常比例最高。在地域分布来看,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是全国血脂异常比例最高的两个地区。

高尿酸项目检出率为2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5%,女性检出率为4%,男性检出率在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青年男性。其中西南、华南、东北三地男性更是高于各地,平均10位西南男性中有4位高尿酸。

甲状腺结节项目则是女性检出比例略高于男性,其中该项目总体检出率为47%,其中男性检出率为40%,女性检出率为54%。全国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

“三高问题”屡见不鲜

本次报告中,胡若玫还着重指出体检人群的“三高问题”,这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不可忽视,其中25%人群存在高血压、29%人群存在血脂异常、9%糖尿病、21.9%颈动脉斑块。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中显示40%人群存在脂肪肝情况,其中40-44岁的中年男性和65-69老年女性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男性和女性最高。在地域分布上脂肪肝检出率以东北地区最高,检出率分别为46.2%,以华南地区最低检出率为34.4%。

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比例随年龄上升检出率增加。共检出进展期肝纤维化 9512例,进展期肝纤维化检出率为0.7%,检出肝硬化 1,714 例,肝硬化检出率为0.1%。其中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朱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