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10月初五是什么星座(农历10月初五是什么星座)

时间:2024-01-30 05:23:24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你是什么星座呢?有没有对号入座啊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 充满希望、和蔼可亲、行动力、活力充沛、诚心诚意、天生长才、勇敢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浪漫、决断能力、逻辑性思考、勤勉、灵巧、热心、忍耐

双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多样性、洞察力、开朗、反映机智、演技佳、宽大、魅力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第六感、主观、反应佳、想象力、领悟力、艺术审美、慎重、执着、

狮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自尊心、慈善、权利、思考、保护他人、忠诚心、热情

座 8月23日-------9月22日 有板有眼、服务、鉴赏力、完美主义、谦虚、头脑清晰、实际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理想主义、公正、高雅、社交手腕强、审美观、魅力

天蝎座 10月24日-----11月21日 独立、直觉、规律、奉献、观察力、温柔、魅力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理性、勇敢、细心、发展力、活泼、廉耻心、热心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优越、聪明、实际、野心、可靠、不屈不挠、宽大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独创力、宽容、理想、先见之明、友爱、慈善、独立

双鱼座 2月19日-------3月20日自觉、理解力、唯美的、柏拉图式的爱、幻想、牺牲奉献、 善良

TVB收视最高的10部连续剧,《宫心计》仅第10,《巨人》高居第2名

当我们打开2021年TVB的台庆剧目,会发现吸睛系数到达一个新低谷。

其中,目前正在播出的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真的很难找出一个正面的观后评价。

回头看看2000年版本,不仅豆瓣评分高达8.7,更是TVB当年的收视冠军剧集。

这边提到的收视,是指从1991年10月开始,香港开始以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其计算单位称为点数,一个收视点通常是代表64200名观众。

而无线电视台通常会统计平均收视、最高收视、首周收视、最终周收视和大结局收视这几个数据。

借着台庆热事,我们就以平均收视为主要标准,最高收视为考量因素,一起来看看1991年至今TVB收视最高的10部本土连续剧吧:

10、《宫心计》(2009年) 平均收视35点

作为TVB2009年的台庆剧,该剧在开拍之初就已经收到了很高的关注度,而最终成品和节目巡礼时的整体剧情和阵容,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由此可见,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是以“爆款”为目标的,而结果也证明,它的确不负众望。

《宫心计》不止是当年的收视冠军,还创下了自91年以来最高的大结局收视。

在引进内地播出后,即便是安排在夜间十点档以后播出,该剧的收视成绩也非常可喜。

同为宫斗剧,这部剧和《金枝欲孽》完全是剑走两端,光从剧名上看,《宫心计》的内容和主题就已经非常明确。

看这金光闪闪的画面,不要太有视觉冲击力。

该剧几乎每集都有一个高能的宫斗高潮,而剧中的角色塑造相当脸谱化,善奸分明到极致,大黑眼线贯穿了整部剧。

像是女主角姚金玲,她的妆容变化就意味着人物性情和品质的转变。

而另一位女主角刘三好则更为明显,几乎每个看过剧的人都能脱口而出那句经典台词,“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当然,我们金玲也有金句。

很显然,当时的许多观众对这种人物刻画方式很是受用,杨怡更是凭借姚金玲一角晋升到TVB当家花旦的位置。

我们常因为《金枝欲孽》的可贵内核没有保留下来而感慨叹息,但其实不管是TVB还是国产宫廷剧,几乎都很难探索至那一层次。

9、《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2008年)平均收视35点

客观来讲,在2004年《金枝欲孽》之后,TVB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便开始走下坡路,许多演员在表演方面的套路化也差不多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但2010年左右的无线电视台,还是推出了不少大热剧集。

像是这部《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在香港创下了收视记录,即成为在黄金档创下50点最高收视(非黄金档是《男亲女爱》)的本土剧。

一众主演也因为剧集的大火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年底颁奖典礼的获奖名单几乎都被溏心家族承包。

作为《溏心风暴》系列的第二部,该剧的阵容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且在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方面比前作更为激烈。

每集一撕的频率,甚至可以说是狗血和夸张,但好在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所以不至于让观众感到出戏。

饰演反派角色殷红的米雪,在拿到视后奖杯时,还调侃自己是“全香港最讨厌的狐狸精”。

而年初去世的老戏骨李香琴,也在剧中献出了极为精彩的表演。

加上并非一味忍让的“荷妈”李司琪,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可以说是挑起了大部分的高潮情节,各种反击、反套路的片段简直是大快人心。

除此之外,“唔使惊,荷妈系大厅”,是贯穿全剧的精神宗旨。

还有通过月饼和中秋节传递出来的亲情观念。

And,主演陈豪独有的幽默演绎。

再搭配上“莎姨”关菊英演唱的主题曲《无心伤害》,让人分分钟进入这一“戏精”家庭的世界里。

8、《男亲女爱》(2000年) 平均收视35点

这是唯一一部不是在晚间黄金档播出的剧集,也是唯一一部情景喜剧,还是创下50点最高收视记录的神剧。

说它是神剧,原因有三:

首先是即便过了20年依旧很经典的台词,男主角余乐天的“社畜”表情包谁用谁都说好。

而且,许多台词都是扮演者黄子华自己修改或创作的,“栋笃”味十足,wuli打工人很难不产生共鸣。

其次是女主角毛小慧的OL打扮,至今都不过时,据说大部分都是扮演者郑裕玲的私货。

最后,即使这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饱满立体,他们并非大善大恶的人物,但各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

所以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领悟。

2000年,有三部剧都进入了TVB收视最高的十部剧榜单中,不难看出那段时间观众对于精神放松的强烈渴求。

此外,该剧对于剧中演员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表作,阔别电视银幕多年的郑裕玲凭借此剧拿下了TVB视后,随即成为香港首位集影后和视后于一身的女演员。

而首次担任剧集男一号的黄子华,则在电视剧领域打下了响亮的第一枪,往后更成为无线的收视福将。

7、《陀枪师姐二》(2000年) 平均收视36点

2021年,《陀枪师姐5》一经播出便收获了一大波吐槽,许多观众表示,这部剧毁了大家心目中的“陀枪师姐”系列。

但事实上,这个系列剧并非是从第5部才崩坏的,早在第二部换了编审之后,剧集的风格和走向,就从原本的女性警察养成系骤变成“虐女”的诡异画风。

尽管第二部收视成绩位居系列第一,但却是建立在人设崩盘和剧情猎奇的基础上。

这边先献上童年阴影系列——鲍国平。

很难想象,这种精神失常的变态反派,竟然是被安排来女主角陈三元的,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三元悲剧的开始而已……

除了遇到鲍国平之外,陈三元在第二部里也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有勇无谋甚至是无理取闹。

而和TVB合约快到期的关咏荷,其饰演的“娥姐”更是整天被无法生育一事搞得十分消极,个人魅力几乎无从觅得。

然后,两位女主角的爱侣顺势纷纷出轨,造成两条主要的感情线双双崩塌。

因此,对于不少观众来说,《陀枪师姐》其实应该在第一部就画上终点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狂虐女主角的戏码确实是不少观众的最爱,而剧中频繁出现的婚外恋桥段也正中主要收视群体下怀。

加上关咏荷和欧阳震华的观众缘,以及当时还是情侣的滕丽名和魏骏杰的真cp搭档,让该剧获得了千禧年仅次于《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收视成绩。

即便在几年之后“银幕上十大理想警察”的票选中,关咏荷也成为了唯一的女性得奖者,足可见这一系列剧集的影响力。

6、《十月初五的月光》(2000年)平均收视36点

作为2000年TVB的收视年冠,《十月初五的月光》可以归类为港剧罕见的“偶像剧”一栏,但其深层的主题和意义,绝不只有爱情和偶像而已。

本剧将故事背景设置于澳门,所以剧名又叫《澳门街》,作为在澳门回归次年播出的剧集,它无疑是自带流量。

而繁华不再的“十月初五街”,正好给当时刚经历了金融风暴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情绪抒发口。

被誉为商战剧top的《创世纪》第二部,在当时就被diss太沉闷。

此外,自然是迷倒万千少女的“初哥哥”和娇憨可人的“祝君好”之间,既美好又遗憾的情感。

张智霖饰演的文初一角,善良、勤奋、勇敢,但因为不能讲话,所以一直将对女主角的爱意埋藏在心底。

“两长一短,你在哪里。一长两短,我在这里。一短两长,我回来了。两短一长,我很想你”的哨子声不知让多少人泪目。

而佘诗曼饰演的祝君好,十分真实可爱、灵气十足,也让阿佘成功逆转了之前的口碑。

直至结局,两人都没有真正在一起过,但正是这种分离的切肤之痛,才让观众久久不能释怀。

因此,张智霖和佘诗曼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荧幕情侣档,剧外各种营业,还传出了颇轰动的绯闻,直到2015年影版上映,这对cp的热度依旧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张智霖演唱的主题曲《祝君好》也非常出圈,在当时直接打破纪录,“连续22周霸榜第一”。

5、《刑事侦缉档案三》(1997年) 平均收视36点

对不少观众来说,《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应该是他们最早接触的刑侦剧类型,那句经典的“你可以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一切将成为呈堂证供”正是这一系列剧的代表性台词。

由于男主角陶大宇在拍完第三部之后便离开TVB,所以该系列第四部的主演便进行了大换血,因此许多港剧迷都只认可前三部是一个系列。

而自播出以来,前三部的收视成绩就没跌出过年度前三,第三部还在竞争激烈的1997年拿下了收视亚军。

客观来说,第三部的整体水平并没有比前两部高,复杂混乱的感情线多少打乱了剧集的节奏。

但比起其他系列续集中女主角突然下线的情况,该剧的男女主角经历三部100集的时间都还在一起,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此外,第三部的不少案件都颇引人入胜,尤其是档案二幻海情缘的吕展眉可以说是剧中最悲情的女杀手,歌手出身的汤宝如演技丝丝入扣,非常触动人心。

除此之外,还有何宝生主演的蝴蝶密室奇案单元,其视觉刺激程度堪称童年阴影。

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部播出之后就已经大受欢迎的情侣档陶大宇和郭可盈,也是后两部的收视密码之一。

三部剧集播完之后,陶大宇成为了风靡全港的“师奶杀手”,而郭可盈则顺利成为90年代中后期的TVB四大花旦之一。

4、《大闹广昌隆》(1997年) 平均收视36点

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的年份,不少TVB精品剧集也都诞生于这一年,无线电视台便顺势举行了第一届万千星辉颁奖典礼。

而小制作电视剧《大闹广昌隆》,正是在此等竞争之下获得当年的收视冠军,一张图感受下当时的赛况。

其中在内地知名度相当高的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仅排第六。

该剧的灵感来源,其实是一个流传于广东的厉鬼报仇故事,但彼时功底深厚的无线编剧,就能将它重新撰写成一个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剧中,由周海媚饰演的“女鬼”小芙蓉,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丈夫,常年被困于油纸伞中,一直到由林家栋饰演的许大广出现,才将她释放出来。

许大广帮助小芙蓉完成心愿,两人也在相处中渐生情愫,但最终大广选择和多年女友相伴到老,并约定好下一世再和小芙蓉续缘。

虽然是以鬼为第一主角的故事,但该剧并非是恐怖题材,而是集惊吓、搞笑以及感动于一剧,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此外,一众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尤其是周海媚,一身清丽婉约的装扮,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还有那哀婉凄迷的眼神,几乎让全港观众都为之动容。

该剧也是她重返无线之后的回归之作,“小芙蓉”一角让她再度爆红,台庆夜还特地安排她和林家栋重现剧中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演唱者都是梅艳芳,梅姐自带故事感的嗓音也为剧集大大加分。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对如今大部分观众来说,这应该算是榜单里最让人意外的一部,原因无他,后续的讨论度实在不高。

3、《西游记》(1996年) 平均收视36点

《西游记》这种级别的IP,已无需再多做介绍,而早期实力在线的TVB,就非常擅长改编经典。

搞笑、无厘头,是1996年TVB版《西游记》(内地引进改名为《齐天大圣》)最显著的特点,事实也证明观众很是受用。

在当年的无线剧集中,它的收视成绩无疑是压倒性的胜利。

除此之外,该剧的另一吸睛点,即是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张卫健诠释的这一版孙悟空,正气十足又极具个性。

那一串“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啊!帅到掉渣 ”的自我介绍,当年不知有多少人模仿过。

而刚刚过档到TVB的江华,一改在亚视的“斯文败类”形象,在这部剧中仿佛是自带圣光一般,堪称是唐僧本僧。

还有之后在《义海豪情》中处处作对的黎耀祥和麦长青,在这里则是一对师兄弟,分别饰演了猪八戒和沙悟净。

猪八戒那句经典的口头禅“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配上他那诙谐十足的表情,也是该剧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在当年曾为TVB创下广告费及版权费两亿元的进帐,也让在香港演艺圈沉浮多年的张卫健再度爆红。

在筹备第二部前,他曾向无线提出涨薪一事,结果却遭到了回绝,而他也因此被电视台雪藏了一段时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西游记》第二部的孙悟空就换成了陈浩民饰演。

2、《巨人》(1992年) 平均收视36点

早在TVB还未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收视率之前,男一号万梓良就已经主演过许多大热剧集,而到了1992年首次算出具体点数时,他主演的《巨人》便成为了当年的收视冠军。

那一年,该剧还打败了经典巨作《大时代》。

其实原本《大时代》中的丁蟹一角是打算让万梓良出演的,但考虑到彼时大佬气质十足的他,很难演出角色的无辜样,所以最终选择了郑少秋。

《巨人》是TVB商战家族剧的范本,它以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正反两派之间的各种斗争为叙事主线,矛盾冲突十分激烈、剧情张力十足。

在这部剧中,由万梓良饰演的正派男主角乐言堪称是完美男人,而林俊贤则饰演挑起一切矛盾的反派男主角凌峰,两个人都非常有派头,对手戏火花四溅。

除此之外,该剧还有张卫健、陈法蓉的参演,张卫健在剧里的女装打扮至今仍为粉丝津津乐道。

一头利落短发的陈法蓉则仿佛通过这部剧完成了一出时装秀,非常惊艳。

值得一提的是,《巨人》的原声带音乐也相当有来头,演唱者、作曲人、作词人都是张国荣、刘德华、林子祥、梅艳芳这样的歌坛大咖。

1、《憨夫成龙》(2003年) 平均收视37点

《憨夫成龙》高达37点的平均收视,在当时无疑是全港热话,而对于如今的TVB来说,更是无法超越的神话,是TVB的收视天花板。

剧集讲述了精明能干的女主角凌彩凤,被后母设计嫁给了一个智力只有7、8岁的男主角丁常旺,从剧情方面来看,这种封建婚嫁的题材并不算新颖。

但本剧的特别之处有二,一是丁常旺即“阿旺”的人物设定,虽然智力受损,但仍凭借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彩凤。

二是大结局并非一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没有膈应的“三人行”,而是彼此都选择了放手。

该剧是男主角郭晋安真正爆火的作品,“丁常旺”一角让他打败了当年的大热对手吴镇宇、欧阳震华、张智霖和江华,首次获得了TVB最佳男主角奖项,也开启了他三届视帝的辉煌战绩。

为了在形象上更贴合角色,郭晋安特意增肥20磅,剧中的发型也和以往的靓仔模样相去甚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郭晋安的代名词就是阿旺,就知名度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也让不少观众对他形成了固有印象,认为他只能演“傻子”类型的角色,事实上他诠释反派也非常出色。

剧集的爆火以及男女主角搭档的大受欢迎,也带来了第二部即《阿旺新传》,该剧对内地观众来说,估计为更为熟悉些。

经常有人调侃,抓住了香港师奶们的胃口,就能抓住收视密码,而师奶们的心头好无非就是戏剧张力到位、主角观众缘好的剧集,以上剧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归根结底,剧集还是要把故事讲好才能吸引观众,像《陀枪师姐2》这种拥有超高流量前作、和观众缘top主角的电视剧,实在是屈指可数。

而近两年TVB剧集的收视情况,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上升,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很难破30点大关。

撇开收视不讲,这些年无线剧集的质量也大不如前,几乎没有大火出圈的剧。

大家对TVB有期待、有要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曾经制作出许多兼具热度和口碑的佳作。

其实不仅仅是TVB,近年来国产剧的普遍水准也是一言难尽。

希望在2021年各项通知和规定的督促及改良下,内地影视剧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

而对于TVB,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以往的辉煌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能像阿姐汪明荃所说的:少点派系争斗,以作品为先。

青石电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4201,青春的名字叫武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开始办理身份证,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专属自己的身份编码。

那时在武汉求学的异乡学子们,也纷纷烙下了身份证号为4201开头的武汉印记,4位数字背后,是伴随一生的血脉相连。

而之后的异乡学子,无论是否带有4201的印记,在武汉熔炼几年,多多少少带有了荆楚风韵。

从此,武汉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新冠肺炎肆虐,揪疼游子的心。他们纷纷用笔,怀想武汉的青春,写给青春的武汉。

(30年前的华中科技大学领带夹,异乡学子4201开头的身份证。徐逸曈/摄)

1、4201,伴随终生的生命符号

讲述人:徐文胜,华中科技大学1987级中文系

新冠肺炎还在蔓延中,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山西太原并州路的邮政快递台前,我给武汉的友人邮寄医疗物资,并按规定出示身份证给工作人员。邮递员上下打量了我好几次:4201,你是武汉的?我说不是,我在太原,很多年前在武汉学习过。

身份证号的前四位4201,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与武汉血脉相连的一个公开密码,是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

当时,新思潮鱼贯而来,我们以极大的好奇和热忱迎接它们。我们在欣喜中接纳,我们在迷茫中诘问,我们在懵懂中践行。我们游走于校园,我们狂嗥于旷野。我们在吱吱燃烧的热血沸腾中,执著地追寻理性的滚滚涛声。

我们在“汉”化的语言环境中感受青春勃发的武汉。男男女女大多粗嗓门,呜噜呜噜嘎嘣脆。“么事”、“是煞”、“冇得”等口头禅,很溜,超级“得劲”。我们领略了更多的武汉风情,热干面、汤包、发糕、白云边酒,是曾经的美味;长江大桥下感受“一桥飞架南北”的恢弘。其时,尚未完全开发的生态东湖、磨山植物园,有过啤酒香肠野炊的乐趣;黄鹤楼、归元寺、琴台,留下了与友朋徜徉的记忆。我们融入了这座历史之城、英雄之城、包容之城。也渐渐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的性格:热辣,直爽,聪慧,机变。

毕业离校,一茬茬飘到了天涯海角,飘到了北国风光,飘到了地球的另一半,但飘不出武汉梧桐的庇荫,飘不出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一线相牵。

毕业多年后的很多场合,遇到过人们对4201的种种疑惑,似乎把他乡作故乡的尴尬:办理记者证、驾驶证、银行卡、准考证等,工作人员往往抬起头,多问一句——4201,确实填对了吧,嗯哼?等确认两遍,才有些狐疑地收回目光,若有所思地点头同意。

4201,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进入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糅杂、磨合,浸淫到胸襟、思维、价值观和方,渗透到血液里。九省通衢的地理方位,告诉我要有五湖四海的平等开放理念;热辣耿直的城市性格影响到我的生活热情和永远的好奇心;与聪慧机变的“九头鸟”生活学习了几年,让我见识了聪明人的勤奋到底有多牛多厉害,更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探索未知世界之无远弗届。4201,给我的青春印迹太多太多。

武汉,就是心中的第二故乡。

默默地祈祷,衷心地相信,4201好起来,好起来,一定会的!!!

(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记忆,2020年2月给武汉老同学寄口罩药品的单据。徐逸曈/摄)

2、海外游子,魂牵梦萦

讲述人:李红卫,华中科技大学1984级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近期湖北特别是武汉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影下,云天远隔,我痛心不已。我在美国芝加哥积极捐款和募款,想为家乡的劫难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

1984年我从家乡湖北恩施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下花园般的校园,是我到了海外后常常念起的美丽记忆。那时候曾多次辗转电车、轮渡两个多小时,到汉口吃香味四溢老通城豆皮,也在春季周末在碧波荡漾的东湖和绚丽多彩的磨山植物园流连忘返。2018年,我们班毕业30年再次回母校聚会,故地重游,愈加繁华点点,扑面而来的轰轰烈烈的武汉的巨变,充满了春天的朝气,激荡着我的心。 “楚中第一繁盛处”、“ 九省通衢”、“百湖之市”,还有万里长江上的很多个第一……期待武汉的春天回归纪念日,绽放明媚!

(武汉海外学子筹款筹物抗“疫”。赵三火供图)

3、九省通衢,壮士断腕

讲述人:向贵成,华中科技大学1990级机械工程一系

天地无穷尽,人间有旦夕。

衢通九省阻,路断两江迷。

黄鹤悲孤返,白云忿自涕。

伯牙琴断处,日暮哭子期。

(人间烟火黄鹤楼。唐敬平/摄)

4、百年同济,同舟共济

讲述人:霍仟,华中科技大学2008级新闻系

本科期间认识几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同学。记得他们总是自豪地讲起“百年同济,同舟共济”。有个男同学,每次提起医学名词或者解剖,我们觉得很枯燥或者害怕,他总很兴奋。

他痴迷医学,说理想是当无国界医生,哪里需要医生,他就去哪里。

如今武汉生病,突然想起了他。医学生本硕博八年连读,今年他应该毕业了吧,不知此刻是否正在前线与病毒斗争。

(武汉校园岁月。徐文胜/摄)

5、在此下锚,一生牵挂

讲述人:闫海育,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987级机械制造专业

1987年夏天,当时15岁初中毕业的我,带着对青春的憧憬一头闯进“火炉”武汉,在那里开始了四年的船校中专生活。那时似乎没有阴天,空气是可以分泌出蜜的。

我们沿汉江边,走到长江边,高歌抒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一列火车隆隆驶过,我来了,我又走了。

武汉是我青春的起点,又是一只船锚,始终系留着我的牵挂。一场大疫如雨倾盆,我在远方,我又在你的近旁。相信吧,天空的阴霾总会散去,就像相信武汉在我们身上刻下的印记永不磨灭。

(武汉东湖。林红/摄)

6、楼顶星光映着最“潮”的青春

讲述人:陈瑞卿,华中科技大学1984级无线电系

东六舍宿舍里冲一次凉,睡不着,上五层楼顶铺张凉席吹吹牛。微风拂过,群星闪烁天河。后半夜温烫的屋顶慢慢变凉,不知不觉中才能入眠;清晨五点太阳已爬出来,刺眼的光晃得一阵炫目。醒来一看,各个楼顶上都是赤膊的同学,花花绿绿的非常壮观;一摸毛巾被,湿漉漉沉甸甸的,伸个懒腰爬起来下宿舍去晒被子,洗漱完跑步。然后去食堂打饭后,边走边吃去教室。

临近中午时,老师讲性正浓,学生已饥肠辘辘,担心食堂没好菜,于是饭盆叮叮咚咚地掉在了地上。大家会心一笑,老师顿时意会,三言两语后宣布下课,同学们乐哈哈地冲向食堂……正午校园里阿婆卖米酒的叫卖声从耳边穿过。

傍晚天太热吃不下饭时,宿舍同学又结队到关山口吃碗热干面,就着油炸臭干子喝瓶啤酒……时常坐校园梧桐树下石桌旁,学习,汗流浃背。

多年后回过学校,才发现校园是那么美。上学时一门心思学习,并没有特别深切的体会。走遍大半个中国,才发现这里才是让我们心灵安静的地方。

此刻瘟疫肆虐武汉,让我们揪心,每天都在关注着武汉,关注着学校,关注着那些昔日同窗。待风消云散,他日再聚武汉,米酒冰啤一起干!

(武汉热干面等小吃。林红供图)

7、杳然黄鹤,归去来兮

讲述人:陆祥,华中科技大学1986级动力系

那个年代逝去已然

褪色的老照片不经意翻翻

我的琴台我的东湖我的喻家山

我的黄鹤我的偶像我的热干面

我的痴梦我的狂想我的青年园

我的野炊我的球场飘过多彩衣衫

水泥墩电影院一场八分钱

梧桐树撒绿茵望不到边

秋叶里漏明月星夜阑干

女教授仙风道骨妙语讲坛

老校长骑单车鹤发童颜

那个年代一去不返

传说黄鹤白云间高楼摩天

轻狂的年少添几许华发鬓边

无悔的青春去几分骚动不安

黄河黄长江长心心念念

苕苕苕冇冇冇哪个祸端

大武汉关鸟笼难得清欢

是唦鼠年里莫非鼠患

不晓得何时候降服魔顽

关山口的小摊上​​​​来一碗热干面

我的大武汉

(从黄鹤楼上远眺。刘伟/摄)

8、水深火热,屐痕处处

讲述人:赵三火,华中科技大学2002级社会学系

我在鄂西北的小城长到18岁,18岁推着行李箱坐着夜里的绿皮火车,四个半小时才到达省会武汉读大学。结束了四年的寒窗苦读,我在武汉一家刚刚创办的报社工作了两年,做房地产记者。而后,我离开了这座城,在深圳已经工作了12年。

在武汉做记者那两年,蹚过武汉的大街小巷:青山武钢一带的红房子,墨水湖旁归元寺的大佛,工地密布的阳逻镇,池莉笔下来双扬原型摆摊的吉庆街,名字洋气的汉口香港路,东湖腹地两排高大的水杉夹着仅有两车道的小路,当年房价还很便宜如今已高不可攀的光谷……人们常常有句话形容武汉,水深火热,水深指代长江,还有是六个西湖大的东湖,火热则是说武汉的夏天湿热难耐,是名副其实的火炉之城。

恍惚间,十二年过去,公交车配备了空调,地铁也已四通八达,这座城已然换了面貌。

2018年国庆长假,我回到了武汉,在雄楚大街上看到了身躯庞大的BRT,终点站写着我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有种很科幻的感觉。种种过往,深印心坎。

(华中科技大学老宿舍。徐文胜/摄)

9、解构生命,重启青春

讲述人:邢媛,武汉大学2006级哲学学院

2006年秋始,历经4年,我在不学艺的年龄完成了博士的研学。不再青春的年龄,在武大这座充满青春思想的校园被唤回、激活。

此刻,作为曾经的武汉人,我挂念着师友亲人的健康;作为一名高校的哲学教授,我用理性反思着这场疫情。病毒疫情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看不见的抽象,而是具体化的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而是远隔千里依然共存共生。

我相信智慧的武汉人,会更加走在时代理性的前面,用不竭的知识生成思想的创新,不仅战胜疫情,而且继续唱出这座城市永远的青春之歌。

(武汉樱花。林红/摄)

10、伢儿的“罗汉”不信邪

讲述人:任珏,华中科技大学1997级中文系

蒸糕,是武汉伢儿童年最甜美的记忆,看着木盖子里一次又一次升起的白雾,花多长时间等待都觉得值得。

现在的武汉已经很难遇到推着蒸糕车走街串巷的老师傅了。记得2010年大年初五,我陪母亲去拜财神,在归元寺门口偶遇了那久违的味道。即便是多年后再遇蒸糕,我也会追着拍下照片留念。

母亲说,武汉人的习惯,一是正月初五去归元寺抢头香,接财神;二是在归元寺的罗汉堂数罗汉,哪只脚先迈进去,就从哪边开始数,根据自己的年纪,数到哪个罗汉,就有可能代表你这一年的运气。

武汉人不信邪,他们知道数罗汉、抢头香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天定的命格,这是他们为希望而寄托的祈愿。就像我此时希望武汉疫情阴霾散去的祈愿一样。

(归元寺门口的师傅做蒸糕。任珏/摄)

11、“热”“ 干”相拥,终成地道武汉人

讲述人:詹凯捷,湖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2005级物流管理专业

2005年9月我只身到武汉求学,刚下火车就被那股火炉般的热浪攻击的差点窒息。热,是武汉给我的“见面礼”。

上街觅食,迫不及待来了碗湖北名吃——武汉热干面。一口下去,果然是干,实在难以下咽。干,便是热干面给我的第一印象。

转眼,在武汉生活了几年,走过了黄鹤楼下的司门口,看过万里长江第一桥,留恋着江滩公园的夜景,也簇拥着看过武大的樱花,在那汉正街上游走,穿梭在户部巷里吃着最好吃的豆皮。武汉,就这样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驾照也在武汉拿到。那天考试,紧张地通过了路考后,我饥不择食的看着满街热干面的招牌,鼓起勇气来了一碗。不知是不是因为太饿了,吃起来竟然不是那样难以下咽。

工作后,也会时常和同事们来碗热干面。一口热干面一句武汉话,我终于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

如今,我的第二故乡正在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捐款捐物,尽我所能。待到疫情过后,再吃一碗那魂牵梦萦的热干面……

此刻,心情难以平复。好像唯有艾青先生的这首诗能表达我的内心——《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监制:马轶群 董博越

策划/文案:徐逸曈

终审:刘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