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7月15日(7月15日是什么星座)

时间:2024-01-24 12:22:07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7月15日

重要论述

1934年7月1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副主席项英、张国焘;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等联名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言声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为了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在反击军“围剿”的紧急关头,不辞一切艰苦,以最大的决心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同时提出五项抗日主张:(一)坚决反对政府出卖领土主权,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反对承认伪满洲国;(二)立刻宣布对日绝交,宣布一切中日秘密条约和协定无效,动员全中国海、陆、空军对日作战,立刻停止进攻苏区与封锁苏区,使工农红军能够完全用来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三)武装全国民众,组织义勇军与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积极援助东北义勇军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四)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卖的一切财产,停止支付一切国债款本息;(五)普遍地组织民众的反日团体。

1937年7月15日

周恩来在七月四日起草的《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于本日送交。宣言提出:当此国难极端严重威胁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希望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行民权政治。同时向全国郑重宣言:愿为彻底实现先生的三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篇宣言至九月二十二日中央社才予发表。这篇宣言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

1944年7月15日

致电和各中央局、分局。电报通报时局近况,指出:(一)军队在河南、湖南作战中大溃败。(二)政府直接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并未减少,封锁依然存在。(三)英、美、苏记者到边区一个多月,他们对英、美、苏的新闻报道有利于我们。(四)国共谈判无进展,实际上仍不承认我党的合法地位,关于军队只承认我们十个师即十万人的名义,关于只承认陕甘宁边区一处,我党提出的其他要求都不答应。要根本调整国共关系,必待蒋更困难及美方施以更大压力时才有希望。(五)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机构,腐化达于极点,酝酿着极大危机。(六)我党在华北、华中、华南三个敌后战场,近几个月有新发展,消灭了许多敌伪军,夺回了许多土地。在人民面前,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领导的正面战场间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了,一个在进攻,在发展,在巩固;一个在退却,在萎缩,在充满着危机。但是我党困难仍是很多的,日军将向我们施行残酷进攻,经济困难依然极大,决不可粗心大意,失去警惕性。这封电报收入《文集》第三卷。

1985年7月15日

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钱伯斯,谈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时指出:我们的开放政策,一系列的政策以及我们搞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都是一种试验。不搞改革,不坚持开放政策,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这是一个关,这个关必须过。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是要坚持到底的,不会变化。变,就没有出路。任何这样的事情的结果无非是两个,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我们相信会成功。中间一定会有曲折,甚至于犯大大小小的错误。那不要紧,有了错就纠正。这种办法不成功,就改一种办法。总之,要及时地、经常地总结经验教训。

2014年7月15日

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发表讲话,强调发展金砖国家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在讨论政治协调问题时,他指出,金砖国家既要做世界经济稳定之锚,也要做国际和平之盾,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和平稳定结合起来,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网络安全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倡导新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合作体系。在谈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议题时,他强调,要巩固金砖国家发展强劲势头,坚定对金砖国家经济前景的信心。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建立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会议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将总部设在上海,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

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注意抓“四个到位”:一是抓思想认识到位,把学习贯穿始终,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党面临的风险考验的认识。学习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每次都要有新进步、新体会,日积月累。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领悟,加深对对内蒙古战略定位的领悟,加深对自身职责的领悟。二是抓检视问题到位,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到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三是抓整改落实到位,对症下药,该完善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起来,该堵塞的漏洞要堵塞好,该批评的要认真批评,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不能拖延,不能虚与应付。四是抓组织领导到位,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表率作用。要同安排部署对表对标,同时要结合实际,丰富方式方法。党内法规不少,主要问题在于执行不力,有的是缺乏执行能力,有的是缺乏执行底气。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不能打折扣。

他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史回眸

1927年

7月15日 汪精卫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的名义,正式同决裂,对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1979年

7月15日 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特区建设者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1993年

7月15日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的计划,简称“211工程”。1998年5月,提出,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简称“985工程”。

2014年

7月15日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举行,决定成立新开发银行并将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资料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更多阅读:《党史上的今天》专栏

来源: 光明网

七月十五中元节,这3个禁忌要牢记,赶走霉运,下半年喜迎好兆头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内容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元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其起源、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文章探讨了祭祖和放河灯等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禁忌。最后,文章呼吁人们在这一特殊时刻珍惜生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七月半”,是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最初是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和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了一个融合多元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庆典。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鬼神存在于天地之间,尤其是祖先被视为至关重要的鬼神。为了纪念祖先,人们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尊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传播开来,逐渐演化成了中元节。

中元节的发展过程中,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对其都有深远的影响。道教认为农历七月是鬼门大开之时,游魂野鬼会来到阳间接受供养。而佛教将七月十五看作盂兰盆节,是超度历代祖先的日子。因此,中元节不仅是祭祖的节日,也是超度亡魂的时刻。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其中祭祖和放河灯最为代表。祭祖是中元节的核心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为祖先上香、烧纸钱、摆放祭品,以示尊敬。放河灯则是为了超度亡魂,人们将点燃的河灯放入河流中,让祝福随着河水顺流而下。

中元节的习俗还包括吃素、挂灯笼和举行游行等传统活动。此外,一些特别的活动也在这一天展开,比如为亡魂烧纸钱、在河边或墓地上供奉食物、穿戴辟邪物品以保平安。

在中元节这一天,有三个禁忌需要谨记,以驱走霉运,迎接下半年的好兆头。首先,避免经过荒凉的地方,特别是夜间。如果必须经过,建议结伴而行或携带护身符。其次,尽量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最后,谨慎看望老人,尤其是身体不佳的老人。若必须探访,最好选择其他日子,或提前告知老人以免惊吓。

中元节既是祭祖的节日,也是融合多种文化的庆典。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亡魂的关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珍视生命,继续前行。初秋的金黄,满载着丰收的欢欣;岁月不居,推动着历史的潮流。在这特殊的时刻,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思念,泪水潸然。逝者已去,活者扛起沉重的责任,继续向前,怀揣执着,怀抱希望,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远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图①:9月9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吕剧团的舞台上,国际友人在吕剧艺术表演者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魅力。 周广学摄(人民视觉) 图②:7月5日,江苏理工学院的20余名留学生来到江苏省常州寺墩遗址,参观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 史 康摄(人民视觉) 图③:7月15日,来自西班牙的华裔学生(左二)在四川省遂宁绿然学校学习太极拳。 钟 敏摄(人民视觉) 图④:9月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漫画节中国馆展区展出的唐三彩玩偶。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摄 图⑤:4月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上,外国友人展示他学习书写的汉字“人”。 新华社记者 金马梦妮摄

2023年3月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9月22日,以“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主题的202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近400位思想文化和国际传播领域人士参会并进行深入交流。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要主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孕育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艺术。恢宏如长城故宫、精美如瓷器丝绸、多彩如唐诗宋词,这些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穿过历史长河依然魅力不减,成为国际受众可感、可知的中华文化标识。”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说,正如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所说,“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宝藏,我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这个宝藏。”

杜占元表示,中华文明是独具魅力的人类文明代表,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把钥匙;中华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也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有益启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中华文化在当前来讲是非常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我们要传播一个重要的观点——和谐,和是包容,是补充,是相互尊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技艺、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北京大学教授程曼丽说,这些独特的精神文化标志不仅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也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梅谦立来自法国,在他看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中华文明的5个突出特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所在。”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说。

王蒙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善于结合优良传统,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本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现代化、全球化是必然的。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深切的体悟与关切。”王蒙表示,中国对现代化道路模式多样性与自主性的理解,是对世界变局的担当与合理认知,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已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看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已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莫言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历程,“借助电影这一传播媒介,大量中国文学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他认为,和过去相比,当前中国文学“出海”的数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莫言说:“为什么中国读者在阅读《战争与和平》和《静静的顿河》两部不同的作品时都会深受感动?因为它们以故事和艺术手法表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丑陋的恐惧,反映了人类的本质。”

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来自英国,是首届兰花奖获奖者。他表示,文化覆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宏大到细微,从美术到民间艺术,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绘画、书法、陶瓷、文学、音乐也是如此,风筝制作、泥塑、剪纸、民歌舞蹈等也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并不都是古老的,当代电影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上体现普通人真实生活和追求的抖音视频也是如此。

“无论你是惊叹地凝视莫高窟,赞叹地欣赏《清明上河图》,或是着迷地观看手工艺人将一颗小橄榄核雕刻成船只,都会发现所有形式的文化有一个共同点,能在个人情感层面与你对话。”大卫·弗格森说,因此让我们运用好中国文化,无论是宏大的还是细微的,无论是古老的还是当下的,与外国受众进行人文层面的交流,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保持联系,促成对话的实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改变了一个著名的汉学家,他就是德国汉学家顾彬。”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欧阳江河讲述了顾彬因为李白爱上中国文学的经历,“顾彬的一生在20多岁时被李白的一首诗改变,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欧阳江河认为,中文诗人应该置身于当代世界不同语种共有的写作现场,成为同时代诗人同行的一分子,成为我们自己的读者,成为将母语中文与英文、法文、德文融为一体的作者,进入人与人之间心灵、心智、认知的深处进行原创流,这样我们写的诗翻译出去后才能被其他语种的读者所接受,所深读。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认为,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文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探索新理念、新路径,践行新使命、新任务。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出发,扎实做好区域国别研究;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眼,主动将中国立场与国际表达深度融合;从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力,自觉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融合研究;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手,积极与国际学者携手合作。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出生在加拿大,因为喜欢写诗,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雷德兰兹大学攻读诗歌,后来通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从此与中国、中国哲学、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他认为,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外国去,首先要把最基本的词汇讲清楚。比如儒家格言“和而不同”中体现出来的公平和多样性,正是支持了优化共生的价值观。公平和多样性,可以使特定社区内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扩大到国际社会,使得人类能够获得复杂性体验。

“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使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认为,应当适应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深入阐释中国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使其所表达的一些观念价值更好代表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变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资源这种转化过程既是丰富发展人类文明的过程,又是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文明的过程。“文化能不能走出去,重点是看能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所以不仅要研究我们的文化,同时也要研究对方的文化,使双方能得到更好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宝贵的就是其底蕴。”国际说唱艺术联盟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说,“中国几千年留下来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诗篇,一个人说一句,另一个人马上就能接下去,好比你说‘床前明月光’,他就接‘疑是地上霜’;你说‘朝辞白帝彩云间’,他就接‘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千古名篇流传了多少年,几乎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头。我们应该用新的艺术形式,易于接受的形式,更生动地讲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人类艺术共同具备的魅力。”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晓华讲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工程师,不会汉语,却突然跟我发邮件说要到北京来学习。他来了之后就说要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因为觉得中国书法很神奇,想探索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建筑师,也来到北京向我学习书法,因为他认为中国书法里有跟建筑相通的地方,要来研究一下。”

郑晓华说,我们要加强阐释,在交流中实现沟通、理解、认同,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知中华文明的绚烂多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吉林说,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