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情人节来源于哪里(情人节起源于哪个地方)

时间:2024-01-14 22:09:42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浪漫的情人节,传说源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传统的情人节。

情人节又叫瓦伦丁节、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关于情人节的来源有着多种传说,流传比较多的说法是公元270年2月14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来这一天被定为“情人节”。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因帮助徒举行婚礼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两人相爱了,瓦伦丁还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暴君下令将瓦伦丁斩首示众。

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表明自己是无罪的,同时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当天,典狱长的女儿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注:瓦伦丁的殉教时间存有异议,还有说法是269年或273年。)

后来,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瓦伦丁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此外,关于情人节的来源,还有着以下多种传说,

传说一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传说二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三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这个说法是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传说四

传说以前在英国,所有雀鸟都会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鸟、山鹑等,皆在2月间求偶。所以,人类也认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每年的2月14日选伴侣。

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根据人民网、新华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情人节起源于罗马皇帝“禁婚令”?假的,但爱情需要仪式感是真的

两名女子在挑选情人节礼物。 (新华社/欧新/图)

2月14日是源于西方的情人节,这是一个属于玫瑰花、巧克力的节日,非常甜蜜。作为一个大众节日,自然少不了“很久很久以前”的起源神话,情人节也不例外,而且格外丰富。因为,情人节的起源有着几个版本,然而都经不起推敲。

情人节的直接起源是教的圣瓦伦丁节,2月14日是圣徒瓦伦丁的殉教日,这是情人节起源中最没有争议的部分。然而,圣瓦伦丁是谁,他因何而殉教,为什么会和爱情产生了联系呢?细细推敲,都是疑问。

圣瓦伦丁殉教的所有版本,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定在了公元三世纪左右的克劳狄乌斯皇帝时代。按照这一时间范围,有两位皇帝可能“涉案”,一位是公元268年-270年在位的克劳狄乌斯二世皇帝,另一位是公元275年9月-276年6月在位的克劳狄乌斯·塔西陀皇帝。

克劳狄乌斯·塔西陀“涉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位75岁登上宝座、在位不到一年、身后默默无名的皇帝最著名的政策之一,就是公开推翻了前任皇帝奥勒良“迫害”徒的政策,仅仅数月的短暂执政显然也不太可能再次改变政策。因此,绝大部分圣瓦伦丁殉教的故事中都没有把这位不太有名的老皇帝作为凶手。

克劳狄乌斯二世就成了最主要的怀疑对象。然而,执政不到两年间忙于东征西讨的克劳狄乌斯二世并没有留下干预宗教事务的事迹,从教史学家对他颇多好感的记载看,这位军人皇帝对教应该也是比较宽容。

值得一提的是,克劳狄乌斯二世登位后从未回到过罗马,而圣瓦伦丁殉教的故事场景完全是在罗马发生的,因此任何故事版本中出现圣徒和皇帝直接互动的情节,都是不可信的。包括圣瓦伦丁在皇帝面前施展神迹治愈盲女、圣瓦伦丁几乎说服皇帝信仰教等等,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的版本中把圣瓦伦丁说成是皇帝的近卫军成员深受宠爱,甚至和皇帝有暧昧关系,成了爱情、宗教的大杂烩,成了文艺作品的题材。但是,地点仍然是个问题。如果圣瓦伦丁真和皇帝如此亲密,那么他该追随这位战力爆表的军人皇帝活跃在战场上,即使是殉教也是在某个外省的军营中。

在主流版本中,近卫军官瓦伦丁换成了神职人员的身份,成了主教或神父,与皇帝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克劳狄乌斯二世颁布的禁婚令。据说克劳狄乌斯二世颁布这一禁令是为了应对严峻的军事形势,“宗教月老”圣瓦伦丁顶风作案、抗旨不遵,继续为相恋的年轻人举行婚礼,因而惹怒了皇帝,引发了悲剧。

这个版本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圣瓦伦丁殉教和婚姻融为一炉,看上去更有了“情人节”起源的依据。然而,最核心的疑问是,引发“血案”的“禁婚令”是否存在?

古罗马从未有过只选单身汉入伍的门槛,源于共和国时代公民义务兵役制的罗马兵团,主力是30岁-45岁的老兵。这样的年龄范围不可能只征召单身汉,禁婚毫无意义。

“禁婚令”也没有可操作性,因为古罗马帝国没有严格的婚姻登记制度,婚姻形式五花八门。仅有少数需要官方介入,都可以轻易被绕过。

而且,克劳狄乌斯二世时代的罗马军团已经高度“蛮族化”,并不依赖罗马城的市民兵源。

“禁婚令”也不可能是出于减少新婚变寡妇的女性视角。在古罗马严格的夫权婚姻观中,寡妇改嫁才是天经地义,带着遗产的寡妇尤其受欢迎。这不是因为她们有择偶的自由,而是因为古罗马人认为成年女性就是丈夫的附属,“空缺”应该迅速被填补。

因此,基本可以确认“禁婚令”是出于虚构,军人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有理由表示“这个锅,我不背”。既然禁婚令子虚乌有,那么瓦伦丁主教或神父的“顶风作案”也就不成立了。这个看上去最靠谱的圣瓦伦丁节起源版本并不可靠,更像是中世纪教会垄断婚姻认证权之后的创作。因为只有中世纪教会才有了禁止“圣事”作为惩罚的权力,而“圣事”之一就是宗教婚礼——不到教堂打卡,任何人的婚姻都是无效的。

至于最文艺的版本中,本来作为行神迹的“道具人”盲女化身为瓦伦丁恋人的悲剧女主角,演绎出囚犯和监狱长之女的可歌可泣,只能说是离奇了。待字闺中的古罗马上层少女,可没有什么社交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把圣瓦伦丁殉教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和爱情也没有关系。因为古罗马人的婚姻非关爱情、非常现实,家族联姻、繁衍后代才是目的。严格的父权制家庭下,年轻人的婚姻完全听命于父族的安排,年轻人没有表达个人意见的余地。爱情,在那个时代是奢侈品。

总之,圣瓦伦丁的真实事迹并不可考,在数百年后陆续诞生的圣徒传记中,公元三世纪名为瓦伦丁的圣徒多达三十来位。中世纪流行收集和崇拜“圣骨”后,这位“死于克劳狄乌斯二世迫害”的圣瓦伦丁的头骨就“发现”了三个。

除了圣瓦伦丁节,情人节的起源还有很多说法,有追溯到更古老的罗马牧神节的,有起源法国中世纪圣徒瓦伦丁骑士的,还有现代商业机构炒作的“阴谋论”。当然,无论这个节日的起源如何,只要有美丽的玫瑰花和甜美的巧克力,那就好好享受吧,爱情需要仪式感总是真的。所有美好的情感都值得珍惜。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关不羽

情人节的垃圾桶,一个新的“致富秘笈”

今天

是2月14日“情人节”。

社交媒体上,

随处可见的情人节大餐、甜蜜之旅,

路边花店里价格翻涨的玫瑰……

都提醒着广大单身人士:

你没有对象!

就连路边的垃圾桶,

也在无声“炫耀”:

“连垃圾桶都能收到花”

“活得不如垃圾桶”。

但本届单身网友们有点非同一般,

他们的口号不再是“脱单”

而是:

“收不到花?

无所谓,垃圾桶会出手!”

“情人节我将捡回属于我的一切!”

别人过情人节,我在蹲垃圾桶

近日,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

在情人节这天“捡垃圾”的经历,

迅速引发了大量网友共鸣。

花,

作为情人节的“标配”,

“爆率”极高。

看着“满桶鲜花堆积”而“无人堪捡”,

有网友意识到,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本买卖”。

在情人节蹲守在垃圾桶边捡花卖,

“零成本高回报,

我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赚钱小天才。”

花是假的,

但爱是真的,

能换来小钱钱也是真的!

捡爱情的“垃圾”,真香!

除了垃圾桶,

在约会场所众多的商场附近蹲点,

也能不定期掉落别人丢下的“爱情盲盒”。

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拾荒”经历:

除了常见的鲜花,

还有精致的小蛋糕、打火机、小零食

和折成爱心的钱。

甚至有手机、奢侈品、香水……

各种精美礼盒,

只留给有心的单身人。

就算只有花也别灰心

扒拉扒拉也许会有新发现。

社交平台上

有人后悔到捶胸顿足,

有人已经开始分享“暴富秘笈”,

或者

寻找“组团翻垃圾桶”的队友。

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

“一个人可能丢人,

一群人可就是悍匪进城了”。

组团蹲垃圾,

也是一种新思路。

比如近日,江西

五个女生垃圾桶旁

捡到了一大件零食礼盒,

里面装满了各种小吃,

“够吃一个星期的了!”

捡垃圾的正确姿势

当然,

随着分享帖越来越多,

不少地方的情人节垃圾桶

早已过了“遍地黄金”的时代。

有网友表示,

翻了一天垃圾,

除了“乞丐”外号,

一无所获。

为了能大发“情”财,

网友们各出奇招。

有人早早做好了“资源点”攻略。

有人早早定好位置等待“出击”。

有人启用“点对点”模式,

把握渠道源头。

有人决定团伙“作案”,

分工协作还有专业要求。

有人被“队友”放鸽子后,

深刻领会到对象的重要性,

重拾对爱情的向往。

无论是“敢编你就来”

还是真的“致富秘笈”,

至少情人节对单身网友来说,

已经不再意味着“苦大仇深”“孤苦伶仃”,

而是能快乐整活和发家致富的节日。

所以今天,

你打算和谁相约,

在哪个街头开“盲盒”?

来源: 央视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