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姓左的名人(姓左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4-02-09 20:44:54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绝口不言和议事 千秋独有左文襄 ——记民族英雄左宗棠

晚清时期,大清王朝对外面临英、法、美、日、俄等列强入侵,对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变和新疆割据,整个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定。在这段历史中,出现了一位自比诸葛、挽救时局的英雄式人物左宗棠,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国藩曾说过:“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威廉姆·莱斯利·贝尔斯说过:“左宗棠具有真正伟大的灵魂,他不愧为国家之光、民族之光。”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左宗棠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6年,屡试不第,但他没有沉沦,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成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封恪靖伯。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在其极力主张下,收复了伊犁。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

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 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著有《朴存阁农书》(失传)、《楚军营制》(附条规)等,其奏稿、书牍、札件、诗文等于清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湘上求学 专攻经世

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去世。在父母丁忧期间,左宗棠深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精心研究《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等专著,为他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期间,左宗棠还去长沙拜访了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待他。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的老师。对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同年,左宗棠又入湘水校经堂学习,在当年的七次考试中,都名列第一。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在发榜前主考复阅落选的考卷,才发现了左宗棠,临时补取为举人。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首次进京会试不第,他与胡林翼在北京订交,写成组诗《燕台杂感》,并分析新疆形势。1835年(道光十五年),左宗棠再赴京会试,录为湖南省第十五名,不料因超额而被撤下,仅取为誊写、抄录之职。左宗棠不甘屈就,弃职返乡。

1836年(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讲渌江书院期间,结识两江总督陶澍。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归乡,途中于南京拜见陶澍。 三次科场失意,让左宗棠放弃入仕想法,反而更加坚定潜心研究经世之学的决心。

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并协助料理陶家事务,期间他广读陶家藏书,经营柳庄,钻研农学、舆地、军事。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返回湘阴柳庄。左宗棠虽然不在官场,但他的学识和才干,得到了许多社会名流的赏识和举荐。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湘阴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同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了左宗棠,左宗棠因家中有事没有赴任。1850年1月(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两人彻夜长谈,内容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农田水利等等。林则徐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当世的“诸葛亮”。

出道幕僚 初露峥嵘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被迫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53年(咸丰三年),左宗棠随张亮基入湖广总督幕府,同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返回湘阴。1854年(咸丰四年)4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已成为一座孤城,周围都成为起义军的天下。左宗棠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大力筹措军饷,购置军械和船只。骆秉章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全部交给左宗棠负责。在左宗棠的悉心辅佐下,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作战也连连报捷。

1855年(咸丰五年),御史宗稷辰疏荐左宗棠。1856年(咸丰六年),因左宗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清廷“以兵部郎中用”,赏戴花翎。1858年(咸丰八年),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1859年(咸丰九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离开骆秉章的幕府。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时语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在朝的一些高官显贵,在咸丰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帝准备启用左宗棠时,出现了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构陷左宗棠事件,左宗棠因此事件差点丢了性命,幸得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相助,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闽浙平乱 大获全胜

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进军浙江,在随后的两年中,他在中法混合军“常捷军”、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同治二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同年攻克湖州等地,从而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二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1866年(同治五年)2月,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将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消灭。

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时逢西北事起,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转战陕甘 灭捻平回

1862年(同治元年),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叛乱。其初期的主要首领有赫明堂、马生彦、马振和、白彦虎等。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其主要首领有马兆元和马化龙。由于当地起义军的活动,陕甘局势几近糜烂,而总督杨岳斌不能有效控制局势。这种情况下,清廷于1866年(同治五年)9月谕令左宗棠前赴陕甘。1866年(同治五年)末,左宗棠动身,准备率领各军平定回民起事,但因西捻军进犯陕西,加之左宗棠认为捻强于回,遂首先重点镇压捻军。

1867年(同治六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统军队(陕甘总督由穆图善署理),屡次击败捻军,但因回军牵制、捻军机动灵活等因素而难以彻底取胜;延川、绥德还多次被回民军攻破。是年末,捻军由陕入晋,继而入河南、直隶,京师震动。左宗棠与李鸿章、李鹤年、官文皆受革职处分。左率军追击,并且建言献策,最终于1868年(同治七年)协助李鸿章消灭了西捻军。

1868年(同治七年)末,左宗棠进军陕北的延安、绥德、榆林一带,至1869年(同治八年)初先后逼降扈彰、董福祥等统领的起义军。随后他进兵董志原,大败盘踞和被驱逐于此的回民军,4月攻占该地,肃清庆阳、泾州。在此期间,刘松山、高连升部相继发生兵变,高连升被杀,左宗棠大怒,对叛变兵勇严加惩处。左宗棠认定盘踞金积堡一带的马化龙是回民起事的罪魁祸首之一,遂派刘松山进攻马化龙的金积堡。同年,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

1870年(同治九年)2月,刘松山阵亡,左宗棠痛感“失我右臂”。其后,马化龙鼓动回民军大举进犯陕西,被清军击败。左宗棠以松山之侄刘锦棠代替刘松山,又调动重兵围攻金积堡,终于在1871年1月(农历仍为同治九年)取胜,马化龙父子投降后于3月(同治十年正月)被处死,其部众1800余人、“伪官”80余人亦予骈诛。左宗棠赏加骑都尉世职。

1871年(同治十年),后方肃清后,左宗棠进攻甘肃河州,当地回民军领袖马占鳌顽强抵抗,清军屡屡受挫,但始终坚持作战。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马占鳌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投降,所部被左宗棠编入清军。回民军的主力至此已经被消灭。1872年(同治十一年),左宗棠派刘锦棠克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他另派徐占彪进攻肃州,但肃州久攻不下。同年,左宗棠驳斥朝臣宋晋停造轮船的主张,并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即兰州制造局)。8月,左宗棠入驻陕甘总督驻地兰州。

1873年(同治十二年),西宁回民军首领马桂源投降,被押往兰州并处死。随后左宗棠集合徐占彪、宋庆、金顺、刘锦棠等部大举围攻肃州,其后还亲往肃州督战。此役中,白彦虎等退到新疆。11月,肃州回民军首领马文禄被迫投降,后被处死,其部属和部分老幼共约有七千人被; 左宗棠事后承认“自办军务以来,于发、捻投诚时,皆力主‘不妄杀,不搜赃’之禁令,弁丁犯者不赦”,而肃州之役,则“不能尽行其志”。随着肃州克复,陕甘回变告终。 清廷着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推动甘肃省与陕西省分闱乡试、分设学政,以免甘肃考生赴陕乡试之苦;他还推动西北茶政改革,镇压闵殿臣之叛。8月,左宗棠补授大学士,不久又补为东阁大学士。

收复新疆 运筹帷幄

1864年(同治三年),新疆各地豪强一哄而起,举兵谋反,整个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1867年(同治六年),中亚的浩罕汗事头目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建立“洪福汗国”。1871年(同治十年)7月沙俄亦趁机侵占了伊犁。伊犁被攻占引起清廷重视,清廷命景廉、成禄等率军出关,并令左宗棠派兵进剿,因陕甘回民起事尚未平定,左宗棠认为:“此时兴师远举,并非稳着。”

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1月,他派徐占彪进兵肃州。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如果乌鲁木齐城克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若外交失败、不得已与俄军交战,清军亦未必不能够胜利。这样,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 ,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军机大臣文祥赞同左见,全力支持之。与此同时,左宗棠弹劾景廉、成禄等原受命收复新疆而逡巡不进者,成禄被革职,景廉被调任。

整装待发。1875年(光绪元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 ,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的军事战略。

“先北后南”,即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政治意义,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在军中明确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通过这样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急战”,就是速战速决,争取一年半时间结束战斗。主要是考虑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紧缩军费开支。

至出关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25个营(后迭增至32营),张曜所部嵩武军14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5个营,金顺的部队整编为40营,加上担任防守任务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150余营,兵力总数约7、8万,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50余营,2万多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证军队用粮,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1876年(光绪二年)一年收获粮食5160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为了让部队有足够的粮食,左宗棠又建立了四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在新疆东部采买;四是向俄国人购买,1875年左宗棠曾接待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一说这部分粮食实际来自伊犁。此外,左宗棠广设运粮台站,并于官运之外借用民力,节节转运。

1876年(光绪二年)1月,开战在即,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左宗棠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不料遭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面对军费不足问题,左宗棠后又曾于1877年(光绪三年)、1878年(光绪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四次累计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对于部队需要的枪炮物资,利用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克复北疆。1876年(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考虑到饮水困难,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很顺利地进入哈密。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翻过东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8月,刘、金两军协力,经激战攻下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帮凶白彦虎、马人得弃乌鲁木齐而逃,刘锦棠遂兵不血刃收复乌城。随后,金顺进占昌吉,荣全在刘锦棠协助下攻克玛纳斯城。至此,北路荡平。

打开南疆。左宗棠安排金顺留守乌城,而以刘锦棠为前线总指挥,布置先打开南疆的门户,进攻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的三路进军计划。1877年(光绪三年)4月,刘锦棠出兵,迅速收复达坂城(4月20日)和托克逊城(4月26日);徐占彪与张曜在盐池会师,攻克吐鲁番门户七克腾木(4月21日)。阿古柏逃往焉耆,留其幼子驻守库尔勒为其垫后。

不久,刘、张、徐三军合击,又收复吐鲁番(4月26日) ;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乃服毒自杀(一说被毒杀)。阿古柏的长子伯克胡里为争权夺位杀死其弟,率领残部逃往喀什。 白彦虎率领余众逃窜到开都河一带。清军收复新疆过程中,英使威妥玛多次对清廷展开恫吓,此时又劝清廷停止进军、将阿古柏势力认作藩属。左宗棠上书据理力争,分析了当前战局的大好形势,指出收复新疆的战略意义、并提出要在新疆实行省制,通过左宗棠的据理力争,新疆收复战得以继续。

同年8月,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再收复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伯克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1878年1月2日(农历仍为光绪三年),和田克复。见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十四个部落,争相内附。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仅仅利用一年多点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

壮士长歌 还我伊犁

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但当时沙俄因克里米亚战争,比较虚弱,其驻华公使不得不在照会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说些外交辞令,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

新疆收复后,1878年(光绪四年),左宗棠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事宜,建议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他曾致书俄国土耳其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进行正面交涉,但无果。清廷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谈判中,沙俄条件苛刻。1879年(光绪五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左宗棠闻讯,向清廷陈奏分析利弊,并痛陈:“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曷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他提出:“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清廷被说服,于是治崇厚罪。

1880年(光绪六年),清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与此同时,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左宗棠认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遂亲自由肃州出发入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并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个月,为了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并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此外,

1880年(光绪六年)9月,左宗棠筹建已久的“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地区天津、奉天(今辽宁)、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清廷在此情形下,召回左宗棠,左宗棠交棒刘锦棠,踏上回京之旅。 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后不久,沙俄相对虚弱,加之其他的种种考虑 ,不欲开战,闻知左宗棠入京,反而担心中俄全面决裂,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

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较之《里瓦几亚条约》,中国虽赔款增加,并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但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利权。次日左宗棠抵京。他对这一条约态度复杂,一面说“界务无损”、“商务亦尚相安”,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另一面,他一年多后致信刘锦棠时又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芘以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1882年(光绪八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外放两江 督师抗法

1881年(光绪七年),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在此期间参与练兵、治河、禁烟等事。但他与同僚不和,自己也不习惯于任职中枢。同年10月,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兴办水利,改良盐务,支持洋务,重视海防。1883年(光绪九年),他还曾镇压王觉一起义。

1883年(光绪九年),越南局势恶化。左宗棠上奏分析局势,自请赴边督军,并令王德榜招募士兵组成恪靖定边军,准备作战。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部分请求,但未同意其亲赴前线。

1884年(光绪十年)1月,左宗棠因目疾请求回籍调治。4月,因中法战争战事紧张提前销假,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习称福建水师),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光绪十一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取得镇南关大捷,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同时,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道刘璈,使他们失去兵权。 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并称病求退。

抱憾而终 谥号文襄

1885年(光绪十一年)7月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折,其一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其二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不久,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台湾设省也终于实现。

1885年9月5日(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说:“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并提出诸多富强之策和对光绪帝的劝勉。 清廷闻知讣讯,于9月27日(八月十九日)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巩固边疆 整饬吏治

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作出巨大贡献。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在经济上,着力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在政治上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也大大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此外,左宗棠还促成了台湾建省,进一步加强了海防。

左宗棠对清廷吏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指出“讲求吏治”是“天下切要之政”之一。为此,左宗棠在罢免贪庸、任用良吏、革除陋规等方面多有举措。他还强调“察吏”、“训吏”以及“恤吏”,即注重考察官员的性情才识、为政得失,对官吏进行教育训导,以及对官员施以体贴亲恤、促其为善。尽管清朝吏治昏暗已成积重难返之势,但左宗棠的主张对后世仍有借鉴意义。

军事奇才 用兵如神

左宗棠一生功业,始自戎马,凭借其军事才能,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变乃至收复新疆等的历史事件中,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在军事方面,左宗棠可以算得上天才,正如学者孙占元评价说:左宗棠的用兵,的确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地。

左宗棠注重治军、练兵。鉴于清朝八旗、绿营兵业已腐朽、失去战斗力的状况,左宗棠提出了仿效戚继光“束伍”之法编练军队的主张,这与曾国藩等人的见解相合,由此推动了湘军的建立。左宗棠将“练兵”视为治军的关键,其中除加强军事技术的训练外,还要对官兵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方面的训导。左宗棠也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在西北用兵时曾强调“临阵外不准滥杀,不准奸女、搜抢财物、烧毁粮食”等,明知故犯者军法从事。他还注重对将士勤苦耐苦作风的培养,能够自觉地与将士同甘共苦,且以身作则,诚以待下,廉以率属,从而鼓励了士气,使整军经武得以可靠的保证。

在临敌用兵时,左宗棠注重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出在制定指导战争全局的战略计划时,要清晰掌握“军情、贼势、地形”等方面的信息,通盘筹划,较为准确地确定重点打击目标;在进行战争的战略策略上,要注重“布置后路”和加强后勤保障,以便前线部队层层推进、稳扎稳打;反对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出兵,主张“缓进急战”,以“缓进”为速战速决创造必要的条件。正确处理统帅与前方将领的关系,作为统帅的左宗棠,改变了作为将领时事必躬亲的态度,自己主要对战略计划和策略予以确定,并对进兵战术提出建议,而把战役的指挥权和战略、战术的具体实施交给前敌将领负责,避免遥制,从而充分发挥前敌将领的才能。此外,他还讲求阵法,并善于采取“分道进捣”(即分进合击)的战术方法,等等。

在海防与塞防的关系问题上,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在海防上,他尤其重视以新式轮船取代老式战船,以顺应海防近代化的潮流;他也一贯主张在海防建设中须统一指挥权,由此促成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成立;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合御敌,倡办“渔团”,这都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也推进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在塞防上,左宗棠除坚持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的原则外,尤其看重新疆的战略位置,并把“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以及“筹饷”、“筹粮”、“筹转运”,视为规复新疆以重塞防的可靠保证。

一副对联 结识陶澍

1836年(道光十六年)的春天,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意思是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这位年近60岁的封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而作者,便是左宗棠。

湘江夜话 崭露雄才

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已闻其名。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末),林则徐途经湖南,两人终在长沙舟中得见。《清稗类钞》记载,左宗棠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一身湿衣爬上林则徐的船,行过礼后说:“听说古时对待士人有’三薰三沐’的礼节,‘三沐’已然拜领,不过‘三薰’还没有。”林则徐笑道:“还打什么文语?快去更衣,别着凉。”两人相谈达旦。

说到新疆局势,林则徐忽然用手拍左的肩膀,叹道:“他日完成我的志向的人,非你莫属了!”林则徐还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在落款时林自称“愚弟”,称左为“仁兄”。左宗棠极为感动,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此外,还有说法称: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

巡视上海 唯吾独尊

左宗棠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检查江海防务,曾四次巡视上海。首次巡视时(1882年6月),左宗棠带亲兵数百人,有人(一说为工部局路警 ,另说为“租界工部局”)告知左结刀持械通过须有照会。左宗棠大怒,说:“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所有亲兵枪实弹,刀出鞘。洋人不仅不敢阻拦,而且派巡捕沿途照料、 清除道路,还换升中国龙旗,鸣炮十三响以迎接。 此后巡视,洋人愈加恭谨有礼。第四次巡视时(1884年2月),外国洋行人员和英、美、德、俄、奥等国领事均前往坐船晋谒。

左宗棠纪念公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乌鲁木齐城几乎是兵不血刃。1876年(光绪二年)8月18日 ,刘锦棠部架大炮于六道弯山梁上,仅施放一炮,炸毁一处城墙,清军官兵奋勇杀入城内,残敌如惊弓之鸟狼狈逃窜,乌鲁木齐一举克复。后来,人们在六道湾山梁上修建了炮台,命此炮台为“一炮成功”以资纪念。炮台垮塌后,后世重新建造了左宗棠雕像、炮台及“一炮成功”纪念馆。雕像旁边铭刻对联:“左公张正气,千年神武靖边;火炮卷狂飙,一发雄威退敌。”

除新疆外,在左宗棠故乡湖南湘阴兴建的左宗棠文化园,同样树立左宗棠雕像:左宗棠手握地图,目视疆土的形象,表现了他不畏强势、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绝口不言和议事 千秋独有左文襄 ——记民族英雄左宗棠

晚清时期,大清王朝对外面临英、法、美、日、俄等列强入侵,对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变和新疆割据,整个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定。在这段历史中,出现了一位自比诸葛、挽救时局的英雄式人物左宗棠,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国藩曾说过:“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威廉姆·莱斯利·贝尔斯说过:“左宗棠具有真正伟大的灵魂,他不愧为国家之光、民族之光。”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左宗棠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6年,屡试不第,但他没有沉沦,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成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封恪靖伯。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在其极力主张下,收复了伊犁。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

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 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著有《朴存阁农书》(失传)、《楚军营制》(附条规)等,其奏稿、书牍、札件、诗文等于清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湘上求学 专攻经世

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去世。在父母丁忧期间,左宗棠深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精心研究《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等专著,为他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期间,左宗棠还去长沙拜访了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待他。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的老师。对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同年,左宗棠又入湘水校经堂学习,在当年的七次考试中,都名列第一。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在发榜前主考复阅落选的考卷,才发现了左宗棠,临时补取为举人。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首次进京会试不第,他与胡林翼在北京订交,写成组诗《燕台杂感》,并分析新疆形势。1835年(道光十五年),左宗棠再赴京会试,录为湖南省第十五名,不料因超额而被撤下,仅取为誊写、抄录之职。左宗棠不甘屈就,弃职返乡。

1836年(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讲渌江书院期间,结识两江总督陶澍。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归乡,途中于南京拜见陶澍。 三次科场失意,让左宗棠放弃入仕想法,反而更加坚定潜心研究经世之学的决心。

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并协助料理陶家事务,期间他广读陶家藏书,经营柳庄,钻研农学、舆地、军事。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返回湘阴柳庄。左宗棠虽然不在官场,但他的学识和才干,得到了许多社会名流的赏识和举荐。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湘阴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同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了左宗棠,左宗棠因家中有事没有赴任。1850年1月(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两人彻夜长谈,内容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农田水利等等。林则徐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当世的“诸葛亮”。

出道幕僚 初露峥嵘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被迫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53年(咸丰三年),左宗棠随张亮基入湖广总督幕府,同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返回湘阴。1854年(咸丰四年)4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已成为一座孤城,周围都成为起义军的天下。左宗棠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大力筹措军饷,购置军械和船只。骆秉章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全部交给左宗棠负责。在左宗棠的悉心辅佐下,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作战也连连报捷。

1855年(咸丰五年),御史宗稷辰疏荐左宗棠。1856年(咸丰六年),因左宗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清廷“以兵部郎中用”,赏戴花翎。1858年(咸丰八年),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1859年(咸丰九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离开骆秉章的幕府。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时语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在朝的一些高官显贵,在咸丰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帝准备启用左宗棠时,出现了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构陷左宗棠事件,左宗棠因此事件差点丢了性命,幸得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相助,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闽浙平乱 大获全胜

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进军浙江,在随后的两年中,他在中法混合军“常捷军”、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同治二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同年攻克湖州等地,从而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二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1866年(同治五年)2月,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将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消灭。

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时逢西北事起,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转战陕甘 灭捻平回

1862年(同治元年),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叛乱。其初期的主要首领有赫明堂、马生彦、马振和、白彦虎等。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其主要首领有马兆元和马化龙。由于当地起义军的活动,陕甘局势几近糜烂,而总督杨岳斌不能有效控制局势。这种情况下,清廷于1866年(同治五年)9月谕令左宗棠前赴陕甘。1866年(同治五年)末,左宗棠动身,准备率领各军平定回民起事,但因西捻军进犯陕西,加之左宗棠认为捻强于回,遂首先重点镇压捻军。

1867年(同治六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统军队(陕甘总督由穆图善署理),屡次击败捻军,但因回军牵制、捻军机动灵活等因素而难以彻底取胜;延川、绥德还多次被回民军攻破。是年末,捻军由陕入晋,继而入河南、直隶,京师震动。左宗棠与李鸿章、李鹤年、官文皆受革职处分。左率军追击,并且建言献策,最终于1868年(同治七年)协助李鸿章消灭了西捻军。

1868年(同治七年)末,左宗棠进军陕北的延安、绥德、榆林一带,至1869年(同治八年)初先后逼降扈彰、董福祥等统领的起义军。随后他进兵董志原,大败盘踞和被驱逐于此的回民军,4月攻占该地,肃清庆阳、泾州。在此期间,刘松山、高连升部相继发生兵变,高连升被杀,左宗棠大怒,对叛变兵勇严加惩处。左宗棠认定盘踞金积堡一带的马化龙是回民起事的罪魁祸首之一,遂派刘松山进攻马化龙的金积堡。同年,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

1870年(同治九年)2月,刘松山阵亡,左宗棠痛感“失我右臂”。其后,马化龙鼓动回民军大举进犯陕西,被清军击败。左宗棠以松山之侄刘锦棠代替刘松山,又调动重兵围攻金积堡,终于在1871年1月(农历仍为同治九年)取胜,马化龙父子投降后于3月(同治十年正月)被处死,其部众1800余人、“伪官”80余人亦予骈诛。左宗棠赏加骑都尉世职。

1871年(同治十年),后方肃清后,左宗棠进攻甘肃河州,当地回民军领袖马占鳌顽强抵抗,清军屡屡受挫,但始终坚持作战。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马占鳌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投降,所部被左宗棠编入清军。回民军的主力至此已经被消灭。1872年(同治十一年),左宗棠派刘锦棠克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他另派徐占彪进攻肃州,但肃州久攻不下。同年,左宗棠驳斥朝臣宋晋停造轮船的主张,并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即兰州制造局)。8月,左宗棠入驻陕甘总督驻地兰州。

1873年(同治十二年),西宁回民军首领马桂源投降,被押往兰州并处死。随后左宗棠集合徐占彪、宋庆、金顺、刘锦棠等部大举围攻肃州,其后还亲往肃州督战。此役中,白彦虎等退到新疆。11月,肃州回民军首领马文禄被迫投降,后被处死,其部属和部分老幼共约有七千人被; 左宗棠事后承认“自办军务以来,于发、捻投诚时,皆力主‘不妄杀,不搜赃’之禁令,弁丁犯者不赦”,而肃州之役,则“不能尽行其志”。随着肃州克复,陕甘回变告终。 清廷着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推动甘肃省与陕西省分闱乡试、分设学政,以免甘肃考生赴陕乡试之苦;他还推动西北茶政改革,镇压闵殿臣之叛。8月,左宗棠补授大学士,不久又补为东阁大学士。

收复新疆 运筹帷幄

1864年(同治三年),新疆各地豪强一哄而起,举兵谋反,整个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1867年(同治六年),中亚的浩罕汗事头目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建立“洪福汗国”。1871年(同治十年)7月沙俄亦趁机侵占了伊犁。伊犁被攻占引起清廷重视,清廷命景廉、成禄等率军出关,并令左宗棠派兵进剿,因陕甘回民起事尚未平定,左宗棠认为:“此时兴师远举,并非稳着。”

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1月,他派徐占彪进兵肃州。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如果乌鲁木齐城克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若外交失败、不得已与俄军交战,清军亦未必不能够胜利。这样,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 ,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军机大臣文祥赞同左见,全力支持之。与此同时,左宗棠弹劾景廉、成禄等原受命收复新疆而逡巡不进者,成禄被革职,景廉被调任。

整装待发。1875年(光绪元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 ,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的军事战略。

“先北后南”,即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政治意义,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在军中明确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通过这样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急战”,就是速战速决,争取一年半时间结束战斗。主要是考虑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紧缩军费开支。

至出关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25个营(后迭增至32营),张曜所部嵩武军14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5个营,金顺的部队整编为40营,加上担任防守任务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150余营,兵力总数约7、8万,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50余营,2万多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证军队用粮,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1876年(光绪二年)一年收获粮食5160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为了让部队有足够的粮食,左宗棠又建立了四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在新疆东部采买;四是向俄国人购买,1875年左宗棠曾接待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一说这部分粮食实际来自伊犁。此外,左宗棠广设运粮台站,并于官运之外借用民力,节节转运。

1876年(光绪二年)1月,开战在即,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左宗棠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不料遭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面对军费不足问题,左宗棠后又曾于1877年(光绪三年)、1878年(光绪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四次累计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对于部队需要的枪炮物资,利用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克复北疆。1876年(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考虑到饮水困难,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很顺利地进入哈密。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翻过东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8月,刘、金两军协力,经激战攻下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帮凶白彦虎、马人得弃乌鲁木齐而逃,刘锦棠遂兵不血刃收复乌城。随后,金顺进占昌吉,荣全在刘锦棠协助下攻克玛纳斯城。至此,北路荡平。

打开南疆。左宗棠安排金顺留守乌城,而以刘锦棠为前线总指挥,布置先打开南疆的门户,进攻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的三路进军计划。1877年(光绪三年)4月,刘锦棠出兵,迅速收复达坂城(4月20日)和托克逊城(4月26日);徐占彪与张曜在盐池会师,攻克吐鲁番门户七克腾木(4月21日)。阿古柏逃往焉耆,留其幼子驻守库尔勒为其垫后。

不久,刘、张、徐三军合击,又收复吐鲁番(4月26日) ;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乃服毒自杀(一说被毒杀)。阿古柏的长子伯克胡里为争权夺位杀死其弟,率领残部逃往喀什。 白彦虎率领余众逃窜到开都河一带。清军收复新疆过程中,英使威妥玛多次对清廷展开恫吓,此时又劝清廷停止进军、将阿古柏势力认作藩属。左宗棠上书据理力争,分析了当前战局的大好形势,指出收复新疆的战略意义、并提出要在新疆实行省制,通过左宗棠的据理力争,新疆收复战得以继续。

同年8月,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再收复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伯克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1878年1月2日(农历仍为光绪三年),和田克复。见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十四个部落,争相内附。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仅仅利用一年多点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

壮士长歌 还我伊犁

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但当时沙俄因克里米亚战争,比较虚弱,其驻华公使不得不在照会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说些外交辞令,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

新疆收复后,1878年(光绪四年),左宗棠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事宜,建议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他曾致书俄国土耳其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进行正面交涉,但无果。清廷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谈判中,沙俄条件苛刻。1879年(光绪五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左宗棠闻讯,向清廷陈奏分析利弊,并痛陈:“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曷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他提出:“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清廷被说服,于是治崇厚罪。

1880年(光绪六年),清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与此同时,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左宗棠认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遂亲自由肃州出发入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并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个月,为了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并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此外,

1880年(光绪六年)9月,左宗棠筹建已久的“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地区天津、奉天(今辽宁)、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清廷在此情形下,召回左宗棠,左宗棠交棒刘锦棠,踏上回京之旅。 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后不久,沙俄相对虚弱,加之其他的种种考虑 ,不欲开战,闻知左宗棠入京,反而担心中俄全面决裂,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

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较之《里瓦几亚条约》,中国虽赔款增加,并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但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利权。次日左宗棠抵京。他对这一条约态度复杂,一面说“界务无损”、“商务亦尚相安”,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另一面,他一年多后致信刘锦棠时又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芘以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1882年(光绪八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外放两江 督师抗法

1881年(光绪七年),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在此期间参与练兵、治河、禁烟等事。但他与同僚不和,自己也不习惯于任职中枢。同年10月,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兴办水利,改良盐务,支持洋务,重视海防。1883年(光绪九年),他还曾镇压王觉一起义。

1883年(光绪九年),越南局势恶化。左宗棠上奏分析局势,自请赴边督军,并令王德榜招募士兵组成恪靖定边军,准备作战。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部分请求,但未同意其亲赴前线。

1884年(光绪十年)1月,左宗棠因目疾请求回籍调治。4月,因中法战争战事紧张提前销假,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习称福建水师),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光绪十一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取得镇南关大捷,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同时,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道刘璈,使他们失去兵权。 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并称病求退。

抱憾而终 谥号文襄

1885年(光绪十一年)7月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折,其一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其二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不久,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台湾设省也终于实现。

1885年9月5日(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说:“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并提出诸多富强之策和对光绪帝的劝勉。 清廷闻知讣讯,于9月27日(八月十九日)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巩固边疆 整饬吏治

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作出巨大贡献。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在经济上,着力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在政治上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也大大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此外,左宗棠还促成了台湾建省,进一步加强了海防。

左宗棠对清廷吏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指出“讲求吏治”是“天下切要之政”之一。为此,左宗棠在罢免贪庸、任用良吏、革除陋规等方面多有举措。他还强调“察吏”、“训吏”以及“恤吏”,即注重考察官员的性情才识、为政得失,对官吏进行教育训导,以及对官员施以体贴亲恤、促其为善。尽管清朝吏治昏暗已成积重难返之势,但左宗棠的主张对后世仍有借鉴意义。

军事奇才 用兵如神

左宗棠一生功业,始自戎马,凭借其军事才能,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变乃至收复新疆等的历史事件中,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在军事方面,左宗棠可以算得上天才,正如学者孙占元评价说:左宗棠的用兵,的确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地。

左宗棠注重治军、练兵。鉴于清朝八旗、绿营兵业已腐朽、失去战斗力的状况,左宗棠提出了仿效戚继光“束伍”之法编练军队的主张,这与曾国藩等人的见解相合,由此推动了湘军的建立。左宗棠将“练兵”视为治军的关键,其中除加强军事技术的训练外,还要对官兵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方面的训导。左宗棠也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在西北用兵时曾强调“临阵外不准滥杀,不准奸女、搜抢财物、烧毁粮食”等,明知故犯者军法从事。他还注重对将士勤苦耐苦作风的培养,能够自觉地与将士同甘共苦,且以身作则,诚以待下,廉以率属,从而鼓励了士气,使整军经武得以可靠的保证。

在临敌用兵时,左宗棠注重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出在制定指导战争全局的战略计划时,要清晰掌握“军情、贼势、地形”等方面的信息,通盘筹划,较为准确地确定重点打击目标;在进行战争的战略策略上,要注重“布置后路”和加强后勤保障,以便前线部队层层推进、稳扎稳打;反对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出兵,主张“缓进急战”,以“缓进”为速战速决创造必要的条件。正确处理统帅与前方将领的关系,作为统帅的左宗棠,改变了作为将领时事必躬亲的态度,自己主要对战略计划和策略予以确定,并对进兵战术提出建议,而把战役的指挥权和战略、战术的具体实施交给前敌将领负责,避免遥制,从而充分发挥前敌将领的才能。此外,他还讲求阵法,并善于采取“分道进捣”(即分进合击)的战术方法,等等。

在海防与塞防的关系问题上,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在海防上,他尤其重视以新式轮船取代老式战船,以顺应海防近代化的潮流;他也一贯主张在海防建设中须统一指挥权,由此促成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成立;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合御敌,倡办“渔团”,这都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也推进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在塞防上,左宗棠除坚持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的原则外,尤其看重新疆的战略位置,并把“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以及“筹饷”、“筹粮”、“筹转运”,视为规复新疆以重塞防的可靠保证。

一副对联 结识陶澍

1836年(道光十六年)的春天,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意思是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这位年近60岁的封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而作者,便是左宗棠。

湘江夜话 崭露雄才

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已闻其名。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末),林则徐途经湖南,两人终在长沙舟中得见。《清稗类钞》记载,左宗棠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一身湿衣爬上林则徐的船,行过礼后说:“听说古时对待士人有’三薰三沐’的礼节,‘三沐’已然拜领,不过‘三薰’还没有。”林则徐笑道:“还打什么文语?快去更衣,别着凉。”两人相谈达旦。

说到新疆局势,林则徐忽然用手拍左的肩膀,叹道:“他日完成我的志向的人,非你莫属了!”林则徐还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在落款时林自称“愚弟”,称左为“仁兄”。左宗棠极为感动,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此外,还有说法称: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

巡视上海 唯吾独尊

左宗棠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检查江海防务,曾四次巡视上海。首次巡视时(1882年6月),左宗棠带亲兵数百人,有人(一说为工部局路警 ,另说为“租界工部局”)告知左结刀持械通过须有照会。左宗棠大怒,说:“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所有亲兵枪实弹,刀出鞘。洋人不仅不敢阻拦,而且派巡捕沿途照料、 清除道路,还换升中国龙旗,鸣炮十三响以迎接。 此后巡视,洋人愈加恭谨有礼。第四次巡视时(1884年2月),外国洋行人员和英、美、德、俄、奥等国领事均前往坐船晋谒。

左宗棠纪念公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乌鲁木齐城几乎是兵不血刃。1876年(光绪二年)8月18日 ,刘锦棠部架大炮于六道弯山梁上,仅施放一炮,炸毁一处城墙,清军官兵奋勇杀入城内,残敌如惊弓之鸟狼狈逃窜,乌鲁木齐一举克复。后来,人们在六道湾山梁上修建了炮台,命此炮台为“一炮成功”以资纪念。炮台垮塌后,后世重新建造了左宗棠雕像、炮台及“一炮成功”纪念馆。雕像旁边铭刻对联:“左公张正气,千年神武靖边;火炮卷狂飙,一发雄威退敌。”

除新疆外,在左宗棠故乡湖南湘阴兴建的左宗棠文化园,同样树立左宗棠雕像:左宗棠手握地图,目视疆土的形象,表现了他不畏强势、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左丘明:我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有文宗史圣和经臣史祖之誉

孔子,是春秋时期之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不仅在当时被尊为“天纵之圣”,而且还深受后世尊崇,并被后世统治者尊奉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而和孔子同一时期的名人中,有一位和孔子关系非常好,他不仅曾和孔子一起前往周室,而且还曾大力支持孔子从政。

他有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胸襟,曾为鲁国太史,他曾著写经史,不仅后世称他是“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而且连圣人孔子、太史公司马迁都尊奉他为“君子”。

除此之外,还有历朝历代的帝王,对他也多有封赠,

比如,唐朝追封他经师。宋朝封他为瑕丘伯和中都伯。

到了明朝时期,朝廷又尊封他为先儒和先贤。

同时,在我国的史学界中,是把他推尊为我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所以,他又有“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的称誉。

他就是春秋末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左丘明。

关于左丘明的名字,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复姓左丘,名明。还有一说他姓左,名丘明。

据相传,他曾作《左传》和《国语》,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左传》是战国之后的人所著。不过,相传还是左丘明所著。

《左传》和《国语》两书中,记载了很多西周、春秋时期的史事,同时,《左传》又被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编年体史书,其是儒家经典之一,并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而《国语》则是一部国别体著作,其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所以得名为《国语》。

那左丘明是什么人呢?有着怎样的家族背景呢?

据后世学者研究,左丘明是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的后人。

当初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有功,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开始大封诸侯,姜太公因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

姜太公去世后,其嫡长子丁公继位,同时其幼子印在营丘居住,并改姓为丘。

后来齐哀公即位,但他最后却被周天子烹煮了。

而后齐哀公的弟弟静继位,是为齐胡公。

但没过多久,齐哀公的另外一个弟弟山杀死了齐胡公,而后继齐国国君位,是为齐献公。

当时跟随山一起杀齐胡公的,还有姜太公小儿子印的后人娄嘉。

由于齐国这段时间,一直处于骨肉相残的状态,娄嘉担心将来会牵连到自己,于是就离开了齐国去到楚国,不久,便担任了楚国的左史官。

就这样,娄嘉便在楚国定居了,并开始世代出任楚国的左史官,其后人,便以官职为姓,改丘姓为左姓。

不过,到了后来,由于楚国发生了内乱,娄嘉的后人倚相便带着家人离开了楚国来到了鲁国。

倚相到了鲁国后来,便做了鲁国的太史,同时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便把姓氏又定为了“丘”。

倚相有子,名叫成,成生一子,也就是左丘明。

左丘明先人姓氏,经过了由姜而丘,到由丘而左的转变,也就是从姜太公封齐,到小儿子印以丘为姓,再到娄嘉奔楚及改姓为左,再到迁居于鲁。

左丘明去世后,人们把他当初著书立作的地方称为“左传精舍”,并世代修缮。

到了西汉初年,兴建了“左传精舍”。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封赠左丘明为“经师”,并从祀文庙。

宋朝真宗年间,朝追封左丘明为瑕丘伯,。

宋徽宗时期,追封左丘明为中都伯。

明朝嘉靖年间,朝廷追封左丘明为“先儒”,

明崇祯时期,又追封左丘明为“先贤”。

诗词集 |“方是闲居士”刘学箕《刘学箕诗词集》

刘学箕,字习之,崇安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年未五十,隐居南山,自号种春子。家多池馆,有堂曰方是闲,故又号方是闲居士。学箕著有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下卷为赋、杂文、词,《四库总目》传于世。

刘淮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折稼轩之肩,颇属不诬。

《桃源忆故人·暮霞散绮西溪浦》

暮霞散绮西溪浦。天上晴云开絮。清绝梅花几树。恼乱春愁处。

小桥流水人来去。沙岸浴鸥飞鹭。谁画江南好处。著我闲巾屦。

《西江月·世事从来无据》

世事从来无据,人生自古难凭。茫如天水有云萍。聚散任他形影。

每怪东阳瘦损,常嗤骑省多情。如今我也瘦棱棱。却喜青青两鬓。

《长相思·湖山横》

湖山横。湖水平。买个湖船一叶轻。傍湖随柳行。

秋风清。秋月明。谁捣秋砧烟外声。悲秋无尽情。

《行香子·雪白肥鰜》

雪白肥鰜。墨黑修鲇。柳穿腮、小大相兼。金刀批脔,鲜活甘甜。或时熬,或时煮,或时腌。

揎腕佳人,玉手纤纤。缕银丝、取意无厌。羹须澹煮,滋味重添。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

《眼儿媚·十年不见柳腰肢》

十年不见柳腰肢。契阔几何时。天遥地远,秋悲春恨,只在双眉。

雁声今夜楼西畔,情愫渺难期。杏花风景,梧桐夜月,都是相思。

《糖多令/唐多令》

何处浣离忧。消除许大愁。望长江、衮衮东流。一去乡关能几日,才屈指、又中秋。

芦叶满汀洲。沙矶小艇收。醉归来、明月江楼。欲把情怀输写尽,终不似、少年游。

《惜分飞·池上楼台堤上路》

池上楼台堤上路。尽日悠扬飞舞。欲下还重举。又随胡蝶墙东去。

糁径飘空无定处。来往绿窗朱户。却被春风妒。送将蛛网留连住。

《有所思》

忆昔美人初别时,长亭两岸柳依依。

今日美人天之涯,美人美人胡不归。

忆昔君别妾,分破青鸾镜。

破镜如破心,与妾表相忆,

相忆图久深。忆昔妾别君,

剪断金凤钗。断钗如断肠,

赠君表相思,相思图久长。

一日一日复一日,青镜鸾孤钗凤只。

未必君相思,能如妾相忆。

寒衣剪就欲寄君,长安门外无行人。

雁声半夜西风恶,窗前一片梧桐落。

《乌夜啼·长亭急管生愁》

长亭急管生愁。楚天秋。落日寒鸦飞尽、水悠悠。

红蓼岸。白苹散。浴轻鸥。人在碧云深处、倚高楼。

《晚望》

晚雨逆溪上,寒云傍山飞。

白鹭去洲渚,潜鱼沂湾矶。

举头行迹少,唯见暮樵归。

《白山茶》

白茶诚异品,天赋玉玲珑。

不作烧灯焰,深明韫椟功。

易容非世功,幻质本春工。

皓皓知难污,尘飞谩自红。

《溪桥晚步》

一带清溪浅洋沙,松桥横渡野人家。

平林尽日霜风劲,枫叶翻丹似落花。

《和韵》

窗烛销残转寂寥,柴门无复野僧敲。

偶来枕上吟诗就,记向心头欠笔抄。

鸣竹数声疑雪片,寻梅清梦到山坳。

世情云雨多翻覆,谁是江湖耐久交。

《赋祝次仲八景·远浦归帆》

归鹭林边白,落霞天际明。

蒲帆载风急,征棹逐鸥轻。

稚子候江浒,遥闻嬉笑声。

《余读林子仁诗云君心恨不走天涯不比衰翁只恋》

梅边春兴浩无涯,长忆西湖处士家。

我政念君君过我,夜窗同共醉疏花。

《题壁》

午日柳阴正,晓风花气新。

川明鱼咏水,林静鸟啼春。

《晚思》

客思悠悠幸自安,亦因吟事可相宽。

小窗过了廉纤雨,细与东风说晚寒。

《将口道中》

沙平路软足力健,麦细桑柔春意深。

绿水一湾浮野鶒,青山两岸唤幽禽。

《怀潘鄮屋》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蟲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醉歌》

读书求见古人心,闭门不知青春深。

夜来东风扫浮云,晓光薄林生遥岑。

搜寻不觉出门去,绿暗溪边杨柳路。

诗章立顾不复作,会景那知自成句。

归途晤晤谁与从,眼前物物俱春工。

崇桃积李事已晚,牡丹正丽酴醾稼。

白茶照人冰雪同,红茶烧空猩血红。

金沙雨晴翡翠积,海棠露湿胭脂重。

急呼诗月唤酒伴,高堂共泛琉璃钟。

夜阑秉烛相对语,谩道今人不如古。

古士放达醒者稀,今人不饮徒自苦。

《鹧鸪天·楼外银屏入望赊》

楼外银屏入望赊。楼前鸥鹭舞交加。穿林淅沥飞琼屑,度嶂缤纷过柳花。

歌白雪,醉流霞。晚寒寒似夜来些。明朝酒醒掀帘幕,帘幕依然卖酒家。

《鹧鸪天·芳草萋萋入眼浓》

芳草萋萋入眼浓。一年花事又匆匆。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云接野,水连空。画栏十二倚谁同。两眉新恨无分付,独立苍苔数落红。

《鹧鸪天·梦绕天涯去意浓》

梦绕天涯去意浓。客愁春恨两匆匆。绿波初涨桃花浪,画鹢轻随柳絮风。

无笔力,判虚空。关山千里两心同。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

《鹧鸪天·山色都如归兴浓》

山色都如归兴浓。春融融处客匆匆。岸花影里莺吟雾,江阁阴中燕受风。

凭画楯,睇层空。情衷待说几时同。不如且尽樽中绿,图得醄醄醉脸红。

《贺新郎·午睡莺惊起》

午睡莺惊起。鬓云偏、鬆未整,凤钗斜坠。宿酒残妆无意绪,春恨春愁如水。谁共说、厌厌情味。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细香消臂。心事远,仗谁寄。

帘栊渐是槐风细。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回首春空梨花梦,屈指从头暗记。叹薄倖、抛人容易。目断孤鸿沈双鲤,恨萧郎、不寄相思字。幽恨积,黛眉翠。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雠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皆空裂。

《贺新郎·东阁凭诗说》

东阁凭诗说。对丰姿、飘然杖屦,澹然巾葛。竹外一枝斜更好,玉质冰肌粲雪。谁折向、满头宣发。水驿云窗烟庭院,更宜晴、宜雨还宜月。霜夜永,景萧瑟。

孤芳敻与群芳别。陇程遥、攀条难寄,碧云惊合。桃李漫山空春艳,不比仙风道骨。有潇洒、清新奇绝。我被幽香相懊恼,宋广平、岂但心如铁。飞暗度,石吹裂。

《贺新郎·晓听儿曹说》

晓听儿曹说。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急与呼童诛翦尽,趁此江天暮雪。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与何人、共泛山阴月。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奈野鸟、千山飞绝。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儿恶卧,踏里裂。

《贺新郎·莫向愁人说》

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一襟凄咽。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

《满江红·午转槐阴》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琼液浅,歌喉细。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满江红·一柄双花》

一柄双花,低翠盖、呈祥现美。人正在、薰风亭上,满襟如水。二陆比方夸俊少,两乔相并修容止。雨初晴、午永斗红酣,真奇耳。

双白鹭,双赪鲤。飞与泳,俱来此。绾双鬟天上,侍香童子。双剑丰城双孕秀,双凫叶县双趋起。谩空谈、国士本无双,今双矣。

《水调歌头·三载役京口》

三载役京口,十度过松江。垂虹亭下烟水,长是映蓬窗。钓得锦鳞成脍,快把双螯浩饮,豪气未能降。醉舞影零乱,心逐浪舂撞。

景苍茫,歌欸乃,石空硿。蒹葭深处,适意鱼鸟自双双。便拟轻舟短棹,明月清风长共,与世绝纷龙。嘉遁有真隐,不羡鹿门庞。

《浣溪沙》

天上仙人萼绿华。何年分种小山家。九秋风露溢窗纱。

密密翠罗攒玉叶,团团黄粟刻金花。一枝归插鬓云斜。

《浣溪沙》

来日江头柳带香。去时篱下菊花黄。人生离别几凄凉。

拂面红尘飞冉冉,背人白日去堂堂。尺书休负雁南翔。

《念奴娇·水轩沙岸》

水轩沙岸,午风轻、飘动一天晴雪。日色晶荧光眩眼,细逐游丝明灭。帘幕中间,楼台侧畔,浑是瑶瑛积。缀松黏竹,恍然如对三绝。

遥认仿佛飞花,花非还似,恼乱多情客。点染春衫无定度,又转沈香亭北。密密疏疏,斜斜整整,似雪难分别。坡仙不见,后人有口何说。

《念奴娇·断虹开霁》

断虹开霁,净秋容、点点初收微雨。夕下生阴山影澹,缥渺烟云吞吐。乌帽风偏,青鞋沙软,误入桃溪坞。多情鸥鹭,偶来忽又飞去。

日暮修竹佳人,雾绡琼佩,绰约疑仙侣。愧我禅心春尽絮,不逐东风飞舞。红叶题诗,紫云传恨,密意渠能诉。此情疏隔,不关楼外烟树。

《菩萨蛮·暮涛掀浪溪流急》

暮涛掀浪溪流急。单衣未试春寒力。是处绿阴浓。春深杨柳风。

人依溪岸住。酒美忘归去。巢燕堕芹泥。幽禽花外啼。

《菩萨蛮·鸦儿学画犹嫌丑》

鸦儿学画犹嫌丑。佯羞步步随娘后。春浅瘦花枝。凝愁为阿谁。

那回筵畔见。有意相留恋。只恐后期愆。章台飞柳绵。

《菩萨蛮·昨日杏花春满树》

昨日杏花春满树。今晨雨过香填路。零落软胭脂。湿红无力飞。

转头春易去。春色归何处。待密与春期。春归人也归。

《菩萨蛮·烟汀一抹蒹葭渚》

烟汀一抹蒹葭渚。风亭两下荷花浦。月色漾波浮。波流月自留。

若耶溪上女。两两三三去。眉黛敛羞蛾。采菱随棹歌。

《蝶恋花·灯火已收正月半》

灯火已收正月半。一夜东风,吹得寒威转。怪得美人贪睡暖。飞瑛积玉千林变。道是柳绵春尚浅。比著梅花,花已都零乱。漠漠一天迷望眼。多情更把征衣点。

《渔家傲·汉水悠悠还漾漾》

汉水悠悠还漾漾。渔翁出没穿风浪。千尺丝纶垂两桨。收又放。月明长在烟波上。钓得活鳞鳊缩项。篘成玉液香浮盎。醉倒自歌歌自唱。轻袅缆。碧芦红蓼清滩傍。

《临江仙·人在空江烟浪里》

人在空江烟浪里,叶舟轻似浮沤。此心无怨也无忧。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晚风吹袂冷飕飕。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

《沁园春·浮利虚名》

浮利虚名,算来何用,蜗角蝇头。笑劳生一梦,两轮催逼,脆如朝露,轻若春沤。有限精神,无穷世路,劫劫忙忙谁肯休。堪惊叹,叹痴人未悟,终日营求。

百年光景云浮。把意马心猿须早收。有真仙秘诀,飧霞导引,丹砂铅汞,早与身谋。闲是闲非,他强我弱,一任从教风马牛。还知道,上蓬莱稳路,八表神游。

《恋绣衾》

柳絮风翻高下飞。雨笼晴、香径尚泥。女伴笑、踏青好,凤钗偏、花压鬓垂。

乱莺双燕春情绪,搅愁心、欲诉向谁。人问道、因谁瘦,捻青梅、闲敛黛眉。

《虞美人·寒来暑往何时了》

寒来暑往何时了。世故催人老。一人口插几张匙。何用波波劫劫、没休时。

饥来吃饭困来睡。莫把身为累。谁能较短与量长。落叶西风一梦、熟黄粱。

《小重山·春水东流一苇杭》

春水东流一苇杭。春情翦不断,汉江长。江花江草为谁芳。浑不似,沙暖睡鸳鸯。且道不思量。怕他知得後,痛肝肠。路遥天阔水茫茫。成病也,教我怎禁当。

《忆王孙·淑景韶光晴昼》

淑景韶光晴昼。帘外雨、欲无还有。流莺枝上转新声,梦初醒、厌厌病酒。

天连碧草凝情久。思旧事、不堪搔首。怀人有恨水云深,又绿暗、桥西柳。

《醉落魄/一斛珠》

江头离席。晚潮双橹催行色。往来属玉双飞白。笑我多情,犹作未归客。

红尘奔走何时息。归心还似投林翼。角巾醉里从敧侧。独立东风,天际露岑碧。

《哨遍·木叶尽凋》

木叶尽凋,湖色接天,雪月明江水。凌万顷、一苇纵所之。若凭虚驭风仙子。听洞箫、绵延不绝如缕,馀音袅袅游丝曳。乃举酒赋诗,玉鳞霜蟹,是中风味偏美。任满头堆絮雪花飞。更月澹蓬窗冻云垂。山郁苍苍,桥卧沈沈,夜鹊惊起。噫。倚兰桨兮。我今恍惚遗身世。

渔樵甘放浪,蜉蝣然、寄天地。叹富贵何时。功名浪语。人生寓乐虽情尔。知逝者如斯。盈虚如彼,则知变者如是。且物生宇宙各有司。非已有纤毫莫得之。委吾心、耳目所寄。用之而不竭,取则不吾禁,自色自声,本非有意。望东来孤鹤缟其衣。快乘之、从此仙矣。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年年江上见梅时,忆著西湖处士诗。

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

可知寒谷先回律,会是东皇肯与私。

竹迳松扉留作伴,莫教风伯肆狂吹。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芳菲犹未露香妍,已是梅开溪上园。

香静细参花外意,眼明应笑雾中昏。

自怜拙思污吟笔,谁赋新诗人梦魂。

风味满前难料理,急招挂客对开尊。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梅花湿露未全乾,青女横陈故作难。

卯醉醉如申醉醉,晚寒寒似晓寒寒。

园林雪后清孤甚,京洛尘中子细看。

自是丰神无与比,肯同桃李恋雕鞍。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寂寞吟怀谁与开,前村除是竹边梅。

清尊撩触香三嗅,短日吟搜肠九回。

石路与风随袖入,茆檐和月上窗来。

几番客散庭空处,独倚寒梢更一杯。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犯寒不怕雪蒙头,踢石穿林不暂休。

千首诗成千首意,十分春瘦十分愁。

飞添宫额妆同艳,斜插鬓云香共留。

勉续清吟知笔弱,苦无风度恐花羞。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雪皎花明夜不迷,借光何假更然脐。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

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一树才开玉未残,忍此风雪耐些寒。

不须俗子聊翩去,政要幽人自在看。

白玉堂中春信早,黄金珏裹酒痕乾。

后凋孰与坚盟约,松竹青青共岁阑。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寻春山径坐班荆,食罍芳尊后乘并。

觞咏随宜无限趣,尘嚣不到有馀清。

风流天赋幽閒态,寂寞霜明冷澹情。

若把春葩归品藻,此花端的冠群英。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把酒伤春事,何人慰寂寥。

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

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紵谣。

拊栏三太息,幽雅愤几磨消。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节物随时换,朱明斗转杓。

波肥溪鱮壮,风暖谷莺娇。

青草溪头岸,红栏水际桥。

怀人无数舍,我欲致书招。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煮醖青梅且共赏,游蜂飞蝶为谁忙。

秋千彩索迷青草,车马红桥锁绿杨。

春事战回蒲剑老,诗肠结尽柳丝长。

韶光赋别休匆遽,凝儜东风更一觞。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积雨平田水接天,乍晴云日焕山川。

净无馀馥延春艳,缛有繁阴长夏妍。

泛泛荷衣青倚盖,轻轻柳絮白飞绵。

一声布谷催清晓,节物惊心挠醉眠。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双眉不皱乐平生,一{左豆右斗}时能对客倾。

晓枕恰醒红日上,篆炉未歇紫烟明。

画桥贴水轻飞燕,绿牖依山静啭莺。

随雨随晴看天气,缓扶筇杖绕园行。

《书怀》

园成日以待东风,绿李黄梅已前业。

种竹自期千户等,举杯谁伴八仙同。

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

坎止流行随所寓,乐天和命一閒翁。

《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万箱未获交偏偏,积雨不翅三日霖。

发将翳处日急露,似欲霁间云复深。

况当边报置邮速,讵识老儒尤世心。

读君诗罢三太息,嘿不晤语行涧阴。

《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掀髯停杯一问之,细续白柄长镵诗。

我生托子以为命,世路艰危徒尔为。

北阕不才书莫上,西山有味去何辞。

流风馀韵只在眼,须信古今同一时。

《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江山到眼一披豁,世念搅思三宜休。

文章苦心费雕琢,岁月老我徒谬悠。

欲谭圆觉识佛祖,更希超举期浮丘。

宗盟暮年味嚼蜡,灰木万念空烦尤。

《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周遭山五峰,环把潭一曲。

溪头植杨柳,山下栽松菊。

盈阡{左禾右上皿下能}稏香,绕舍梨柿熟。

归来书在床,出去云满屋。

萧散乐予心,可谓享清福。

《东屯庄监秤六言三首》

读书不执笺注,治生奚用丰财。

诗吟一首两首,酒饮三杯五杯。

石田茅屋无恙,不与乱生苍苔。

《东屯庄监秤六言三首》

天末鸿飞际,沙头鹭立倍鲜。

霞明东崦个裹,烟抹西山那边。

上马吟诗未觉,举头望月俄圆。

《东屯庄监秤六言三首》

割尽黄云万顷,春成玉粒千苍□。

出甑香粳满舍,厌糟新酒盈堈。

田家惭愧时熟,官赋催徵可偿。

《舟行三章》

桂櫂兮兰桨,泝流兮沿回。

天迦兮空明,湍激兮声哀。

水落兮石出,路转兮溪回。

鸥飞兮山净,鱼戏兮藻开。

淹留兮何为,盍赋兮归来。

《舟行三章》

扁舟兮容与,浮云兮舒卷。

波澄兮練横,山秀兮屏展。

散发兮平罔,濯缨兮清浅。

皇皇兮何之,路长兮悠缅。

早赋兮归来,迷迷兮未迟。

《舟行三章》

容与兮扁舟,长吟兮闲情。

白石兮离离,秋云兮霙霙。

我思兮先庐,水潭兮山屏。

账空兮鹤怨,人去兮猿惊。

早赋兮归来,涉园兮欣欣。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柘山尽处即屏山,若隔蓬莱弱水间。

休木歌馀凝望远,此心翻羡白云閒。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故人别去复一月,三绝诗章寄我来。

我有青州四从事,已令挈至待君开。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药畦菜圃足秋雨,菊径松坡未就荒。

请命当年稽吕驾,便同看剑引杯长。

《侵晓书怀四绝句》

石泉宵泠泠,清响杂寒吹。

恍惊山雨来,醒我一觉睡。

《侵晓书怀四绝句》

幽蟲声唧唧,感此秋夜长。

起坐弹鸣琴,兰釭炫馀光。

《侵晓书怀四绝句》

披衣启外户,晨光清可挹。

绿树閟苍烟,遥认枫叶赤。

《侵晓书怀四绝句》

疏星澹河汉,点点在秋水。

微澜洋残辉,曲沼过游鲤。

《伯益以玉舟相酬酢席上口占二绝》

新年殊未有吟搜,美酒醺人不自由。

多谢主人情意厚,玉舟三度转船头。

《伯益以玉舟相酬酢席上口占二绝》

元正讲忆讵能忘,便辱留连设酒浆。

笑指一船春盎盎,稽山应未愧知章。

《池萍》

一番雨过一番多,间挟晴风涨绿波。

柳絮吹残游迹在,谢池点点是阳和。

《池萍》

竹篱茅舍去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

尽道重帘妨暖日,疏枝却得获春寒。

《池萍》

风標漫与万花殊,可有尘埃染得渠。

把住琼枝相晤晤,只疑身在玉堂居。

《奉和龟翁送别》

为说吟边事,曾陪讌笑频。

自惭无韵者,敢对有名人。

雨洗秦山晓,波明镜水春。

匆匆还别去,芳草正如茵。

《净口二绝句》

一江春水绿油油,绕尽春山去不休。

愧我虚舟无定著,追随曲折与同流。

《净口二绝句》

修修野竹碧琅玕,乱石悬崖剑戟攒。

贫看野禽穿绿树,不知船已过前滩。

《久雨秋怀二首》

孤云野鹤情自在,碧水丹山人易安。

哀鸿独叫暮天阔,宿鹭双飞秋雨寒。

蔗林遮眼青到市,柏叶漫山红隔水。

不将浊酒急驱除,满意风光谁料理。

《久雨秋怀二首》

汉阴抱瓮自其志,彭泽折腰非本心。

碧梧委路霜信早,黄菊护篱秋气深。

稻场可羡西畴老,红酿黄鸡醉翁媪。

自笑吾侬计太迂,愁满吟怀诗未了。

《道间见桃李花》

东风到处竞繁华,不问穷檐与大家。

垂柳丝中深院宇,隔墙时有出来花。

《度侄从事行亲迎之礼于傅氏朋旧各赋诗赠别老》

晓露沁桃脸,东风摇柳丝。

小雨斂香尘,山川发华滋。

今晨天气新,满路春融怡。

祖饯宾从欢,喧哗车马驰。

问云何为者,吾子有所之。

所之道匪遥,求友贵及时。

婚姻古则然,制礼今或夸。

琴瑟因好合,蘋繁尤谨持。

择藕得贤柔,令淑全妇仪。

岂但荣已身,实将慰母慈。

冰翁君子儒,材术世吏师。

听讼鉴烛物,明尤差毫釐。

子既获晤承,朝夕广见知。

士生三日别,犹以刮目为。

此行谅经月,归计春仲期。

非吴下阿蒙,行可验措施。

心广体自拜,勿溺小智私。

门户要人兴,责望夙所蕲。

庙见事唯谨,遄迈毋或迟。

语直殆逆耳,愿当深致思。

《寄静庵》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去知吾乡。

大江之东渭之北,念吾故人何可忘。

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

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裹安行藏。

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

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

吁嗟急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

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篇诗滚墨才淋浪,一声雁过天南翔。

《梅花自秦汉而下无一语焉至宋鲍参军照始赏其》

色异政自贵,香清未堪嗟。

灵蜂擅造化,幻作姚家花。

丰姿轻明体充实,染透蔷薇毓晴日。

从称紫晕黄檀心,桃李依然是凡质。

《梅花自秦汉而下无一语焉至宋鲍参军照始赏其》

片片玉零乱,寒风生惊嗟。

冻雀相飞鸣,俛啄苔上花。

鸣飞饥肠不能实,却上烟梢照斜日。

愁逢冷淡太寂寥,不似春风艳阳质。

《石桥楼待》

当年立雪直齐腰,宗旨流傅到石桥。

风急窗寒灯影远,疏梅无语夜香销。

《石桥楼待》

手笔华岩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

一声金磬人初静,月照空山草自春。

《送连景昭归三山用其韵》

秋风乘兴下三山,不惮驰驱涉险艰。

别酒醉来仍更酌,征鞍发去且须攀。

身安岂畏路千里,道在元知命两间。

从此莫教情断绝,尺书频寄塞鸿还。

《送连景昭归三山用其韵》

得意难兼熊掌鱼,功名随分勿求馀。

或先或后时而已,将废将行命也欤。

理性明中閒念虑,云山深处著田庐。

君归政好携妻子,泉石寻盟饱读书。

《田家》

稻熟田间笑老农,咚咚村鼓乐时丰。

新刍自酌花瓷碗,醉倒扶携夕照中。

《田家》

堆槃野柿间山梨,酒美鸡肥稻滑匙。

妇子团乐常见面,一醉宁识别离悲。

《杨户曹用外舅二诗韵见寄和以酬之》

得不知所止,泛然乘风船。

正大辱启蒙,似欲驾我仙。

大哉周孔心,异彼祗潦园。

讲月琢以磨,岂在耘人田。

《杨户曹用外舅二诗韵见寄和以酬之》

切问而近思,进进在不已。

流光驹过隙,迁变一弹指。

道大无津涯,讵作井蛙喜。

公私义利分,亦各从其类。

《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雨辄尼之将旋幙侍外舅来游》

几有行山约,山灵早得知。

仙家宁易到,尘世亦何为。

草润非烟石,花流止水池。

不晴还不雨,正是卖餳时。

《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雨辄尼之将旋幙侍外舅来游》

裂石未尝关,毋将俗眼观。

虚中原有爱,造蕴亦何难。

羽客能谈道,云房识候丹。

只应仙有分,风响步虚坛。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

秋云冥冥未开霁,搔首怀人人未来。

特地送将双鲤去,果然换得两诗回。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

谁念溪翁我念之,折腰为米见诸诗。

春秧夏穟苦萦抱,不似东坡更似谁。

《宝际窗前睡香》

瑞锦窠应对锦郎,谁将灵种到幽坊。

山深月冷梅花老,压尽群英是此香。

《宾从集藕花堂分韵得园字二十韵》

流金烁石火燎燔,何地泄此畏暑袢。

草堂幸有茆三间,冷浸十亩泉有源。

《长句简敬叟季仙兼呈端夫申父晦仲》

士生樗散甘嘉遯,頫首衡敢尤怨。

良朋益友肯顾临,讲贯渐摩笃辨。

年来瘖哑瓶守口,俗子污人如避箭。

论交谩说笑金兰,厚貌深情半识讪。

念君与我情不薄,一忝从游一亲眷。

朅来终日坐书楼,喜剧论文几昏旦。

曲生风味亦不恶,抵死绝交良可叹。

胸中磊磈政须渠,吻噪肠枯赖浇灌。

孟公旧不论升{左豆右斗},惊座丰姿发奇观。

宣文博学子游子,秀楚翘英颖锋见。

呈虽不敏逐后尘,斩将搴旗共酣战。

祗今便造无何有,相与神期游汗漫。

既无三雅伯仲叔,不有巨杯觯角散。

请观管辂扬子云,欲作九原谁可唤。

酒不离唇元乃就,三{左豆右斗}顿倾辞绮粲。

二公洞达疏通豪,妙语仍烦下一转。

养浩堂中顒惠然,急吐才华染柔翰。

《次刘伯益三咏韵·方竹》

烟梢修矗画檐低,春晓业疏绿玉枝。

节立孤高虚静处,身持敬义直方时。

清风戛玉声摇佩,明月筛金影散墀。

寄语幽人勤爱获,莫教{左虽右斤}削俗髠知。

《道间池亭小酌》

一曲芳池万柄荷,游鯈潜躣水扬波。

竹孙楹风偏细,梅子江湖雨正多。

凡物寓进俱意得,谓予不饮柰愁何。

暂来徒又还去,猛拍栏杆浩浩歌。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

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鹡鸰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赋林景参梅屿》

结庐分得雁山云,屿上梅花是四邻。

水月一天芗世界,冰霜千古玉精神。

短檠夜雨西窗梦,长铗秋风北塞尘。

我亦烟波纶钓侣,与君同作岁寒人。

《赋祝次仲八景·江天暮雪》

云痴天四合,密雪洒石矼。

野渡减行迹,岸沙横孤艭。

谁怜鹤发翁,披蓑钓寒江。

《赋祝次仲八景·烟寺晚钟》

钟声烟际来,佛屋栖云端。

回飚度崖谷,疏韵出林峦。

东岫上明月,归僧濯清湍。

《和刘伯益嘲菊韵》

虚随斗转属中宵,草木凌竞菊粲修。

钱叠夕阳金偠儁,蕊浮秋露骨玉镌雕塑。

不随俗子媚时好,长伴幽人避世嚣。

冷炙残杯愧徵逐,曲肱只合友颜瓢。

《和陆明叟》

了无闻事上眉纤,一炷清香静昼帘。

造化自从回暖律,芬华顿觉转穷帘。

轻风度柳春情薄,细雨催花土脉黏。

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

《甲口玩月》

山头团团上明月,偏与行人照离别。

月华只是寻常明,照人离愁愁思盈。

千古万古是个月,如何有愁有欢悦。

君将此理细推寻,悲欢原自由人心。

《妾薄命》

佳人命薄今古悲,苦乐在人知者谁。

镜莺窥损春黛眉,洞房不出藏绣帷。

二十许嫁豪家儿,阿爷已受筐篚仪。

心旌暗许良人随,那知中道前议非。

父母反覆志愿达,嫁归只得随身衣。

金币妆饰无所赍,妇德妇容虽守持。

阿姑色厉妯娌嗤,良人轻贱恩意亏。

春波似鸳鸯斋,春风不如双燕飞。

妾非无声不敢啼,妾非无泪不敢垂。

此身自恨生不时,怨仇父母将何为。

不知携将六尺帛,黄泉冥行与世辞。

父母安用深致思,此身期与良人知。

《请游山之日于黎广文二首寺有万竹》

此君原不俗,幽趣逼苍官。

浊世三庚热,空山六月寒。

何尤怀抱隘,便{左扌右监}水云宽。

敬请游盘日,追随杖履看。

《请游山之日于黎广文二首寺有万竹》

闻说江隈裹,云藏古寺深。

不妨相唤集,作意共登临。

苦茗供朝盌,伊蒲馔晚鬵。

天风吹皓月,归路细披襟。

《琼花》

团簇毓英玉碎圆,露稀日暖欲生烟。

亲从后土分奇种,不是人间聚八仙。

《琼花》

蕃釐观裹旧经游,五月曾看绿叶稠。

今日家园玉捕树,春风吹梦到扬州。

《社日喜晴分韵得前字》

夜来急雨淙飞檐,脱惊红日辉潭川。

梨花有情朝露重,柳带无力春风颠。

傍帘新燕低拂凉,入槛戏蝶相聊翩。

今晨天气亦佳尔,一春未见兹晴暄。

绿阴林下笑声好,萧鼓赛社祈丰年。

金穰屡丰岂不好,米贱更苦人无钱。

太公九府法已弊,楮币印出私相權。

所司转变无善策,低昂用否难流傅。

县官那更租税急,白纸不问黄傍蠲。

穷民非负实无有,里正罚责殊可怜。

吾侬虽乐此日美,釂白醉倒春风前。

却愁烟雨暗春晚,米价顿长民尤煎。

《失鹤》

顶上新成九转丹,□花日日到春坛。

夜深飞上云霄去,华表月明风露寒。

《四安焚惠藏殿》

劫火不能焚,空中。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太湖书怀》

清风起平湖,白云生润阴。

佳时惨不乐,羁思苦难任。

客子热中肠,浩然怀故林。

仲夏倏已过,草木郁萧森。

万物欣有托,吾生休崎嵚。

念昔岁甫冠,自许双南金。

只今堕危涂,不如烟际禽。

山水所素愿,利名非宿心。

何当返故庐,啸傲苍崖深。

两鬓岂长绿,勿枉吴霜侵。

《武夷山》

十年不到武夷山,几与神仙绝往还。

九曲依然青嶂裹,一峰仍插画檐间。

《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春归无计堪留连,川原暗绿屯云烟。

涓涓润谷声潺潺,夜来急雨春风颠。

天公知我爱山癖,晨光薄林晓日出。

浮阴扫尽山屹立,叠嶂层峦凝黛湿。

此时来访故人居,膻荤为我开兵厨。

真珠滴槽不用沽,沉酣想忘于江湖。

我不如阮公籍,相逢一醉六十日。

君莫效陶渊明,欲令明朝重抱琴。

且须相从痛饮师,尊前落魄同襟期。

何如沉沉深夜剪韭共春酌,细诵工部生前相遇衔杯诗。

《陈洮湖取古今梅诗自鲍明远降至今日名腾集中》

照眼梅花雪作堆,险崖寒谷带春回。

千篇堕我吟边去,万里怀人书未来。

绕树政须搜苦语,攀修那忍负芳杯。

长镵向度锄明月,尽是刘郎手自栽。

《楚骚有正有反予既以数语咏独开荷花诸公宠和》

一从炎暑变秋风,识破维摩色想空。

岂有三乘无尽法,尚怜孤艳十分红。

唯惭寡陋吟怀劣,却爱诸贤句法工。

共倚栏杆休怅恨,典型犹在四筵中。

《春夜对月弹琴有怀》

一春春雨连春阴,今夕何夕月满林。

举头遥望星汉碧,皎皎明镜县东岑。

栏杆浩欤三顾影,有酒有酒谁与斟。

我思两弟怨以喑,邈不可见愁缔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匣中埃蠹尘土侵。

解弦更张试促轸,怨人怀抱难成音。

两君青春竟瓶沉,天阔怅望商与参。

高高在上杳难诘,矫着涕泗尤思深。

欲结今生未了因,尚蕲来世盟可寻。

君游九泉闻不闻,安知阿兄心悲吟。

《次刘伯益三咏韵·金凤花》

鲜华五色翅飞低,不比寻常鹊踏枝。

德茂翱翔丹穴日,琴清调弄紫庭时。

羞同鸡鹜喧堂宇,笑把金铜铸殿墀。

何似花栏自生长,幽芳端不在人知。

《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

海错园蔬富矣哉,杜醪龙婿一时来。

放杯停筋情何似,经造无何半日回。

《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

君比昌黎颇似之,号啼不问但吟诗。

貯储甚愧邻僧谊,不与庐仝更与谁。

《次溪园纪实韵》

隋地字身乐有涯,万钟于我何加焉。

左蛮右触真在幻,浮利虚名总是花。

草茁玉英新药笼,火添金鼎旧丹芽。

异时相见无惊讶,漆点双瞳脸莹霞。

《大能仁寺》

规模应甲刹,殿阁拥金仙。

岁歉炊烟绝,城低野色连。

客僧皆散去,主者独安眠。

成毁难逃数,山门八百年。

《登西楼怀汤损之》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桥流水绕宫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栏干无夕阳。

《登应天塔》

云级涌青冥,金鳌载宝轮。

地高心自逸,天近足无尘。

图画千峰晚,楼台万井春。

三生许元度,曾此证前身。

《鹅湖道中》

去起十里路盘纡,幽径平罔驾不舆。

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分题得雪浪斋石》

四海广大万山立,奇怪崷崒几岩石。

弃而达者庸有之,爱乐每恨沙土蚀。

忽然一旦获所遇,刮垢磨光呈美质。

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壁。

东坡居士岂好奇,偶尔得之心良怡。

巨盆沃以清涟漪,脉络雪浪从横施。

平生我屡哦此诗,恨不见石心飞驰。

何人志古墨写迹,剡藤染就贴东壁。

似是而非不可知,诵诗对画长嗟咨。

《赋祝次仲八景·潇湘夜雨》

移艘击湾浦,倾篷声更家。

谩起湘妃恨,长歌灵均骚。

晓汐涨何许,微茫泛江皋。

《赋祝次仲八景·渔村晚照》

轻蓑著篷背,日暮渔者还。

新月印浅水,夕阳生乱山。

谁歌采菱词,隐隐过前湾。

《古寺》

应天曾建塔,又此结精庐。

释氏缘何熟,诗人念总疏。

壁荒遗尽水,僧老学翳书。

笑我重来者,经年不定居。

《环洲园》

欲览环洲胜,维舟步石矶。

踏丹随野色,穿翠任春霏。

地回知山远,村弯觉水围。

东风轻薄甚,桃李乱荆扉。

《唤渡旋幙》

半载蓬莱地,相携只是诗。

心怀丹凤去,梦与白鸥随。

俯仰俱无愧,勤劳必有和。

归舟平似掌,天亦念孤危。

《简康侄求先君石山》

见好山如见高人,遯世冀茧清净身。

见拳石如接佳友,手摩挲爱逾琼玖。

我生嗜好不有冗长物,寓意萧閒祗在青山并怪石。

往年都梁得灵壁,名以催诗延座侧。

去载还自嶓冢江,女蜗溪头才落帆。

山灵见知情不凡,乞我清波一块川墨涂巉岩。

屏山嵯峨高云衢,五亩下著吾侬居。

窗扉面面挹山色,真山假山互崷崒。

旧藏英道数峰碧,怪怪奇奇总拈出。

一丘一壑在胸臆,烟云尽向空斋集。

君家一峰良可惜,埋汉庭除沙土蚀。

尚思阿翁存手泽,何不遣归慰岑寂。

楚人亡弓楚人得,在彼在此理则一。

小诗代简言从容,子心坦荡讵执违与从。

傥令长须勤送似,待予大书特书榜曰飞来峰。

《閒居即事》

山水萦洄处士家,春林环合翠交加。

行吟溪岸牵垂柳,坐倚栏杆数落花。

万卉万葩天长养,一丘一壑我生涯。

长瓶芳草陶然处,不向愁边感物华。

《上司谏曹先生》

声名满世重如山,果见延登左掖班。

天子虚心求国是,先生著手济时艰。

要看出处诸公上,只在精神一转间。

前此极言虽引去,安危理乱正相关。

《上王通守傅易数》

大哉皇羲古神圣,八封始画天地辟。

乾效于天坤法地,六子运用眇难测。

天理人文一宣朗,万化昭然从此出。

发明洊更三圣手,动静机缄皎如日。

自从战国周网颓,是道亦几乎暂息。

汉儒众说徒夺门,后世可闻无几及。

傅流吾宋盛文物,学老儒宗相断述。

濂溪伊洛绍韦编,数至邵公精算策。

祗今南渡九十年,统会宗元孰探颐。

恭惟先生蕴其{左这右必},口不宣言藏以臆。

愚虽不敏敢敬请,愿执门墙洒扫役。

先生学识际天人,先生手提六轻笔。

俯察仰观关键透,虚激寸心参太极。

不鄙愚昧谓之进,启迪狂迷窥奥阈。

他年衣钵得亲傅,誓言力造神明德。

《石假山》

潭溪散人方是閒,真山不爱爱假山。

呼童积叠石磊碑,远近便拥峰与峦。

晴岚滴翠明窗前,清影挂壁方池边。

色侵书帙日华薄,丘壑坐上生云烟。

云烟收霏苔藓绿,山石傍头更栽竹。

三竿两竿韵不俗,摇荡清风凉意足。

方是閒人当此时,以假像真人谓奇。

或来静对酌美酒,或来宴坐哦新诗。

吟诗搜索萦心脾,酒醉落魄精神痴。

吟诗饮酒且不可,况复局上争枯棋。

不如对山抚鸣琴,琴心三叠舞胎禽。

高山流水存至音,古趣澹泊悦我心。

老泉三峰烂木材,百年沉埋安在哉。

东坡仇池九华石,只有佳篇傅入集。

此山亦独今视昔,与我同生亦同没。

《蜀口枕上》

清啸孤猿半夜啼,子规山狖共酸悲。

水风露月烟江冷,正是离人睡觉时。

《双路》

王命弛驱不敢轻,文书要覈去来情。

青山步步生幽意,碧涧悠悠趁远程。

春浅禽声犹自小,泥酥马迹正宜晴。

地名见说名双路,便舍崎岖就坦平。

《水仙花分韵得鸿字》

借水开花体态丰,获畦寒日玉珑{左王右忽}。

素槃黄珏清尊并,绿箸青簪白发同。

楚楚凌波明振鹭,翩翩遵渚洁飞鸿。

断肠莫赋招魂句,我政怜渠趣未穷。

《送术士周柟归东阳》

射策弹冠莫浪言,经丘寻壑且随缘。

谁能守分閒居世,自断此生休问天。

久矣知君该妙理,今焉过我话流年。

岁寒事业相期重,欲植孤松验果然。

《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

《宿兴国寺方丈与容对状》

世间何事能感人,诗人题咏为多情。

我亦执笔书长吟,诗吟未竟情已盈。

古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似祗今握手见肺肝,开口无毁誉。

古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何似祗今对床谈子虚,醉歌咍台笑庐胡。

昨宵春月如昼明,与君聊诗到三更。

今宵夜雨如盆倾,与君齁齁直到街鼓鸣。

醒来莫问阴与晴,但听檐溜飞泉声。

明朝又作穿云行,巾纱杖竹鞵芒轻。

遇酒酌彼兕觥,逢花赏其芳馨。

见贤者如接芝兰,对俗子譬之蚊虻。

勿与物忤竞,勿为事绊萦。

陶然乐吾真,是谓羲皇人,

是谓葛天民。

《外舅安抚游东湖一聊云润衣红湿池荷雨拂而清》

庚伏人间暑气隆,纳凉留客咏诗翁。

润衣红湿池荷雨,拂面清泠槛竹风。

沙觜旧痕平不露,野湾新涨曲相通。

画桡澹月人归处,万盖翻翻涌翠筩。

《夏雨叹》

君不见去年六月田作龟兆拆,祷祠乞雨遍村陌。

时当饥馑民不聊,谷贵有钱无处糴。

今年六月岁幸丰,十日一雨五日风。

市积粟米价不长,有谷无钱人更穷。

吁嗟此道孰识测,街头细听老农说。

往年兵兴锡赍多,官会颁行姑济急。

旧会既收新会降,所司称提苦无策。

朝廷明许同见钱,便当流转同货泉。

不应州县首逆旨,榜示墙壁徒纷然。

库头令卖小印龊,输纳租税私相權。

非钱卖龊用不得,执币啧啧烦有言。

遂令百姓愈惶惑,行之与否谁使然。

小臣空负济时术,阊阖九重无路入。

何当奏计承明庐,倾倒卖生长太息。

《萧长公来访示以诸公诗卷谓与予游从之不久不》

生平不愿为傭书,亦不愿作章句儒。

酒酣诗成吐素霓,意气凛凛吞千夫。

前年排云叫阊阖,出门一夜车四角。

去年海峤席未温,一舸乘潮又催□。

大江之西日本东,庐陵文物常称雄。

决科岁古十八九,君当努力提词锋。

才高不用长叹息,四海弥天岂无识。

壮年怀居亦何有,著眼带砺开胸臆。

岩岩柏府凌高寒,豪士倾盖宜交欢。

我知屠龙不屠猪,食马政欲食马肝。

吴姬压酒飘香絮,谪仙神游歌白紵。

敬亭惟有孤云閒,欲雨人间亦飞去。

《萧长公来访示以诸公诗卷谓与予游从之久不能》

人生立志各有癖,浃髓沦肌疗无术。

君不学少年奏赋明光宫,又不能桑麻谷粟去作田舍翁。

苦心竭虑淡泊音,手携三尺绿绮琴。

七弦指下业然鸣,于以求见古人心。

古音寥寥失微妙,郑卫淫哇竞蝉噪。

君独优游夷广厚而高明,鼓有虞氏之南风,

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若人来索便与弹,

略不訑訑见颜貌。绝之不作卫次公,

却之常嗤戴安道。顾我与君幽趣同,

海山尚忆初相逢。我时十五始冠巾,

君亦庄年气如虹。夜窗拥衾月流空,

促弦初学调商宫。别来二十五春风,

我犹故吾君学通。五音六律知者稀,

一生辛勤造精微。心存至乐物莫移,

殆类闻韶子在齐。洋洋盈耳不疗饥,

任众妻子相号啼。浮云柳絮无根蒂,

世事乘除几荣悴。祗今物我俱念情,

与君同寻方子春。

《萧山望城中遗漏》

见说天文变,频占太史台。

但云星犯月,不料火为灾。

尽夜看烟灭,逢人问讯来。

丹心勤恋阕,东乡极裴徊。

《晓寒》

曲曲屏山忆梦中,峭寒成阵入帘栊。

宿香锁尽金猊冷,一树梅花却晓春。

《新霁和人韵》

晚天未霁烟张雾,浮埃蔽空云擘絮。

西山远挂月一眉,澹澹寒辉生绮户。

须知仰视天中央,清飚震拂银河光。

人影在地林影散,月出皎兮星斗璨。

《廞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韵得缃字》

炎精孕秀储气详,荔枝结实魁群芳。

我有犹子客南服,千里眷念情不忘。

星驰走寄一千颗,伏暑火炽劳取将。

筠篮初开气芬溢,稍觉四座浮清香。

骊珠璨烂光夺目,琱盘饤饾罗满堂。

先庙未献不敢嗅,色味虽鲜那敢赏。

少须祀毕分送似,宾友拉至纷攫攘。

降囊初剥拆霞缕,玉脸旋堂绽流天浆。

手持奈此水晶粒,地积更诧云锦裳。

海乡因记少日好,绕树食{左口右稻去禾}高价偿。

婆娑碧绿拥平野,丹苞縠皱晖朝阳。

初惊星火争燿熠,久讶彩凤争翱翔。

薰风吹开碧云叶,绿水宛类翻頳鲂。

只今老大将底用,食此感激意故长。

君不见方红陈紫列绀缃,三十二品裁中郎。

丁香核小味甘洁,何似钗头十八娘。

天生美实限南北,长安路远价愈强。

只今生食享至味,不数家渍监蒸方。

又不见宣靖文物全盛时,贡输不减开先唐。

輶车从横绣衣使,海内骚动封纸黄。

妙品人家那可得,置以走辙加浮航。

似闻供上祗纤悉,往往尽入公侯王。

骊山往事不古监,艮岳驯致烽烟狂。

祗今故老尚能说,空使悲愤萦肝肠。

书生不负医国手,赋成何日奏明光。

不如且唤呈姬辈,笑擘轻红入醉乡。

《演平渡度侄别入城》

前溪积雨浪拍天,人立沙头催渡船。

溪云贴水湿不起,岸柳凝愁丝乱牵。

石泉涓涓响润谷,山树濯濯延云烟。

客程东西风袂翩,去者自去还者还。

《邀赵行之陈敬叟未至四韵速之》

一别亲朋岁月催,衿连袂属肯俱来。

交情聊叙殷勤意,野蔌随宜三两杯。

新月窥檐频起顾,清风动竹几惊猜。

碧云日暮山环谷,竚立柴扉首屡回。

《窑前小酌和外舅韵》

五马旌旗去路长,笋舆穿翠度羊肠。

霜馀绿橘浆尤美,秋晚黄花气倍香。

胜景形容诗入咏,羁情排遣酒傅觞。

风流太傅何面诧,独载东山窈窕娘。

《用明叟韵并山行未成之意》

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

忘机盟宿鹭,伐木听雏莺。

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

幽寻空作计,一夜雨连明。

《用雪坡春色韵》

才出城门兴便浓,晴光野色两俱融。

柳方染得三分绿,桃已熏成一半红。

山涌林峦荒寺隐,湖分港汊小舟通。

相携各自论年事,几度春风一鬓蓬。

《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

吾非北宫黝,挫名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剌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傅,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台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源,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与政仲端夫敬叟季仙至旧圃采采芙蓉金菊之妙》

秋阳杲杲秋月明,秋风泠冷秋露沮。

萧骚池上万松竹,凤笙龙管吹秋声。

山亭与客坐夕阴,眼照万象前横陈。

一年好处在此好,妙质欲纪难状名。

那知天上诗酒星,翩然驰鲸来玉京。

浩然相对发思奇,句法普现千古情。

诗成不用世间语,五言七字虚皇吟。

霞明皎皎芙蓉城,香霏楚楚月魄精。

海棠婉变斗毓艳,江梅冷淡同芳馨。

东篱采采万叠金,西畴更刈千顷秔。

人生得此亦不恶,措辞莫谩悲秋生。

先生年来真脱俗,看破世间荣与辱。

胸怀坦荡适四时,岂但芳华竞驰逐。

祗今忘物物忘我,物我两忘机印可。

不知门外秋水深,不识纷纷朝市心。

榨头新刍蚁初熟,芡盘剥珠茭切玉。

是秋是春两难分,折花荐酒酒痕湿。

万缘空处罢休休,八表神期汗漫游。

醉乡广大尘世促,明日酒醒诗载续。

《责{上广下来}》

我生不辰八岁孤,伯父薨逝叔父无。

长才十五立志苦,不敢怠惰知读书。

汝生父子不识面,母慈育字如捧珠。

那知汝更命苦极,八龄甫及母亦殂。

幸有阿叔相持扶,叔亦痛念同气馀。

辛勤鞠养力尽瘁,五载为汝六请师。

固知门户要人兴,切切训诲口欲枯。

有言弗听日益懒,乖劣气習移下愚。

朅来值我有行役,恐汝质变为小夫。

携俱不惮数千里,跳走健胜猿与狙。

水行为汝爱江湖,出陆每愁山险纡。

川途尤愁念虑苦,摩拊岂啻亲子如。

傍舟终日捞虾鱼,兴舆人夫肩□□。

□呶徒自费牙颊,事不获已施鞭蒲。

潜窥谪视不少改,谑浪笑傲仍前初。

圣比有味懒不读,对字粗晓平侧呼。

吾家七世身业儒,忠孝学术夸乡闾。

汝当更明所自出,挺挺当代文公朱。

不悛祗为先德羞,失教何异犬马猪。

稍长面目益可憎,侪辈戏弄人见疏。

我今极口复汝说,速宜悔念毋忽诸。

嬉游傥更不检束,命也奈何吾已夫。

《中秋分韵得云字成三百言》

今秋苦淫雨,涨汐添溪濆。

新凉值月夕,密霭高璨雯。

稽首告天公,垦念心良勤。

天公知意诚,感应若有闻。

须臾檄丰隆,蘋末生鳞纹。

庭皋一震拂,陇首飞秋云。

忽然朗穹昊,万象蒙奇勋。

举头见松梢,光照草树分。

乾坤两莹彻,烂白无边垠。

我歌忽如狂,我醉茫如薰。

桂酒杂椒浆,醖酿腾馨芬。

皓魄耿素怀,幽思殊不群。

泠然冰雪肠,顿醒曲蘖醺。

便欲浥沆瀣,盘馔遗膻荤。

遥望琼楼仙,雾绡青霞裙。

何当下招呼,上征离尘氛。

去年当此时,浩饮逢诸君。

今载复肯来,持杯共论文。

相从岂地他,群聚徒飞蟁。

苟得嗜利辈,抑何挂牙龈。

豪杰所愿交,黄金胜千斤。

喜得诗谪仙,恨去髯将军。

众子贤共推,奚用区莸薰。

爱客绰祖风,满席生欢欣。

参横斗转杓,魔崇相纠纷。

欲眠君且去,陶语吾亦云。

慷慨有大刘,浩气充栋棼。

十觞不能醉,餐嚼无馀熏。

鸣鸡忽唱晓,杲日东方昕。

归路袭桂香,幽岩麝沉焚。

《种梅》

隐论冲寂澹生涯,芍药缨桃厌艳华。

剔乱剪毓疏影瘦,临溪只合种梅花。

《紫溪庄即事》

嶂碧枫丹色倍鲜,路回烟袅认前川。

霜阴酿晚意将雨,风厉裂云时见天。

古木叶彫鸟矍铄,平田沙泠鹭聊拳。

稻染割尽村原回,落日牛羊傍水眠。

《次刘伯益三咏韵·耐冬子》

雪裹婆娑结子低,山童应亦讶卑枝。

几年开落惭无取,一日搜吟信有时。

红实累累临曲砌,丹苞簇簇耀幽墀。

古今未见多题品,却恐君诗取世知。

《钓砚候舟》

可以赋新诗,江清钓石矶。

船移山势动,滩急岸形飞。

云日林红薄,晴烟野翠微。

长歌渔父句,世事付蓑衣。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赋祝次仲八景·平沙落雁》

水落洲渚阔,天寒风雪微。

自云排序下,聚隔与沙依。

饥啄荐苇根,何时稻粱肥。

《古交行》

君居京江头,我住武夷曲。

平生风马牛,道路几重複。

会面情相亲,卜室欣相聆。

倾盖一笑粲,恍然如故人。

君家义聚五百指,堂上恰恰奉甘旨。

收书万卷不言贫,抚卹孤鹜甚勤止。

我家茕独与君似,自我之出谁料理。

岁晚团圞未得归,感事扪膺但愿增耻。

知君念我留客裹,每见时能具羞匕。

心吐肺肝所同然,尊酒论文日终晷。

古灵故家好孙子,披觌芝眉因识李。

博洽多闻世希比,顷刻龙蛇飞剡纸。

我惭学术殊不逮二君,二君爱予心勤。

交游情钟固以类,愧以萧文聊兰薰。

常恐此时心,易变作甘体。

欲君持此心,淡若秋江水。

古人心交尚道义,今人利交尚權势。

古道于今何寂寥,伤心不识古交意。

两君姿质俱精金,百炼不改色愈明。

两君体性如美玉,浑浑厚厚蕴诸椟。

上映亭亭岩上千岁人孤松,下方磊磊丰山百世之霜钟。

松青不变四明色,钟铿一朝振文物。

予何人哉得附骥,勉勉讵敢自暴弃。

日莫长歌伐木篇,三复诗人琢磨义。

《观猿》

挂石攀云日半斜,乱山深处饱烟霞。

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树花。

《光化储丈晨兴摘郡圃桃见惠梅每颗有重十三两》

金盘磊磈大如瓜,照乘骊珠未足夸。

大矣芳苞美实,烂然红脸璨朝霞。

臙脂细擘浆流液,珠琲轻挥路带华。

一冼宿酲牙颊爽,瑶池如宴母仙家。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负閒》

钟鼎本玩世,富贵徒苦人。

何似天地间,萧然一閒身。

《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

云陇躬耕新雨足,东阡南陌水奫沦。

市朝轩绂秋多事,鹿豕渔樵欣与聆。

我欲为谋三亩地,君能来共一犁春。

蚤知世路风波险,挽首无令愧野人。

《九日十八日夜梦赏春某氏园池赋春词二首题柱》

芍药花开日渐长,小窗閒理旧笙簧。

凭谁为唤诗宗匠,共赋留云借月章。

楼下酴醾压架香,翠围帷幄覆池塘。

桃花浪暖鱼成阵,人倚雕栏到夕阳。

《苦雨》

何期一雨成三日,约客同行竟未能。

春到分时阴不解,夜当深处气犹凝。

帘低卷箔看飘洒,礎润添香散郁蒸。

想见故园梅落尽,和羹消息又堪凭。

《跨水道间》

店舍总迢遥,山深转寂寥。

看鸥临远水,下马过危桥。

晴雪林间少,春风野外饶。

此行为王事,旅食任萧条。

《留滞》

何期踪迹又迟留,行止於人自不由。

梦境固知空似蚁,生涯却笑拙于鸠。

碧涵一镜晴天阔,翠拥千峰宿雨收。

从此公馀须杖履,未应草草度春休。

《铅山庙宇题壁》

莫遣离愁相绊萦,九州之外尽愁城。

酒频挹注幽尤浣,诗苦冥搜太瘦生。

漠漠草茵习蛱蝶,深深柳幄韵鹂鹒。

客怀未与成匆遽,三沐三熏慰此情。

《秋池晓步败荷万柄一花挺然可爱伯益赋诗和韵》

萧瑟秋池撼晓风,江妃旋旆水云空。

未教零落千擎雨,尚借柔酣一点红。

弊盖高低骚客赋,寒衣裁制楚人工。

谁怜夜枕惊残梦,恨在毓声点滴中。

《伤歌行》

原原而来,白日跳丸莫可留。

混混而去,青春过隙不能返。

谁怜生者长自欢,不念死者日益远。

吁嗟此理从古然,世事浮云共舒卷。

我生顾影空伶仃,雁序零落如晓星。

悠悠天道不可语,黯黯悲恨无时停。

《送东蒲张应发归永嘉》

客裹偶相逢,襟怀亦偶同。

对梅吟夜月,新柳间春风。

子勿言浮梗,余方笑转蓬。

归程经雁荡,得句附邮筒。

《吴江道上》

夜半扁舟出桐庭,客帆初挂早潮平。

社风才起海膺至,岚露未收江鹄鸣。

吴岫乱云擎古塔,楚皋寒叶拥荒城。

垂虹桥外天连水,无限别离生杜蘅。

《吴山雪霁》

九天宫阕春风满,陆地楼台夜月寒。

铁笛一声吹雁落,片云不到玉栏干。

《吾庐寓言》

五峰之山环吾庐,五峰之水清溜渠。

山水可乐。情可娱,

五亩之宅奠厥居。清湖列嶂开坐隅,

白沙峨峨烟岫铺。崇山梅岭豁望眼,

高门堇阜聊襟裾。况当春娱积雨馀,

绿褥翠叠青珊瑚。桑麻满路人意好,

鸣禽上下声相呼。迨今八月九日初,

枫林隔水红凋疏。秋场稻熟听蓬朴,

不槽新酿倾真珠。昨宵一雪飞璠玙,

远山近山光凝酥,群峰突兀不敢觑,

银壁照耀天鬼涂。千金不须卖画图,

丹青从有画不如。负景万态朝昏殊,

天成此画人难摹。蹊荒圃废几朝夕,

一日築居天赐予。四时游观心良舒,

孝槃在阿归来乎。乃歌曰:采于园兮篮有蔬,

钓于水筐有鱼,余之弗欢兮其谁之欢欤。

又歌曰:惠风清兮出有车,芸香芬兮读有书,

余之弗乐兮其谁之乐欤。

《溪亭醉卧用季仙韵》

客眠梦梦永,花气著衣深。

枕借溪中石,云开体上衾。

醒来揩乱眼,风雨涤烦襟。

得句无人解,惟予识子心。

《溪园》

溪园辟平畴,左右接林麓。

沉沉水浮堰,泛泛潭转曲。

果木渐成行,台榭亦营築。

何时东风起,吹满枝上绿。

《仙洲呈刘伯益沈庄仲》

杜门久经时,老我徒谬悠。

平生山水心,汩汩不暇谋。

今辰定何辰,木落风露秋。

忘怀两佳士,共约来仙洲。

杖藜欣跻攀,空蒙翠烟浮。

解带小盘礴,寻胜还经丘。

扪萝坐石冷,俯润穿林幽。

露重巾履湿,涉历青山头。

瀑泉尽生寒,晴雪散不收。

蜒蜿下大壑,一闯千丈虬。

归来坐危亭,兴与孤云留。

野草为谁好,岩花徒尔愁。

昔贤有遗从,俯仰岁月流。

慨叹不自禁,陶然聊消尤。

《杏塘》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诗用以次韵》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

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

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

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饮乐屯庶侄家赋腊梅和陈简斋韵》

释迦黄成禅可夸,色想熏渍霜中葩。

不然安得白玉蕊,而乃幻此黄金花。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须酿蜜蜜酿蜡。

蜡凝花房丰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毓枝摘索璨栗玉,吟搜西郊信杖扶。

少须夜窗疏影挂明月,是蜡是花君自别。

《用梅溪镜湖韵》

畎亩镜中云,沧波杂断去。

向来官裹赐,今属野人耘。

怀古天难问,贫吟日易曛。

羽衣傅遗本,起诵想馀芬。

《游九曲》

三十六峰高插天,来游谁不慕真仙。

幔亭旧事随流水,空自溪头唤钓船。

《禹庙》

且要尽清欢,须知一出难。

人因晴后喜,春到水边宽。

柳长官桥媚,梅飘客袖寒。

荒祠存禹迹,得得又来看。

《栽竹》

绿筠移种不多时,添我溪南一段奇。

会看明年春雨后,满林头角箨龙儿。

《碧桃》

月浸虚庭夜未央,一枝静对白云乡。

三生自结玄都约,来伴疏梅到玉堂。

《赋祝次仲八景·山市晴岚》

贸易足鱼米,相逢话桑麻。

村墟人蚁纷,日夕山气佳。

酒贱醉瓷瓯,樵渔自生涯。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横舟》

山崦少人渡,夕阳横钓艖。

颠风卷重险,争浪扬层波。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寿藏》

负鍤刘伯伦,坐圹司空图。

谁为后来达,息庵与之俱。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专壑》

竹原与草堂,转眼事非旧。

一壑今独专,造物有付授。

《密庵题柱二首》

清钟静室破寂历,灏气空山生泬寥。

长林风送润水急,聒枕宛似春江潮。

《密庵题柱二首》

五更清梦鸡唤醒,八月好景诗为催。

秋蟲夜静野禽语,风木天寒山雨来。

《妙湛寺》

山径盘纡露石根,一溪流水两山云。

斋馀缓步青松下,输与萧閒老惠勤。

《七禽咏·行不得哥哥》

行不得,唤阿兄。

向晚夕,独悲鸣。

垣垣之途万人履,跛鳖不休跬千里。

汝行不上可奈何,日暮途远无蹉跎。

《七禽咏·早耕早布》

早耕早巾,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尤,粟田再种秋要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七禽咏·姑恶》

姑恶姑恶家道立,汝为人妇供妇职。

妇德妇功汝不能,抱恨殁身空怨抑。

不化秋柏食,不化山头石。

化作春鸟鸣,号呶何苦极。

《七禽咏·贯钱石八豆》

贯钱石八豆,充肠备粱糗。

饱嬉游手儿,初不事耕耨。

好衣好食街市女,汗珠滴滴田妇苦。

夫耘妇饷日卓午,朝夕南山捕蟲鼠。

《七禽咏·泥滑滑》

泥滑滑,泥滑滑,前声住,后声发。

不道去年冬没雪,今年春早已三月。

月如金,月如血,

大麦小麦尽枯竭。使君祈祷走阡陌,

汝切勿啼泥滑滑。

《七禽咏·提葫荐沽美酒》

提葫荐,沽美酒,

酒美欲沽何处有。官醪道远不可得,

村酿浓酸难入口。况当春暮暝暖初,

沉浸浓郁醺体肤,客中醉倒无人扶。

《七禽咏·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愁绿怨红春欲声。

汝动行人妇,行人动汝住。

鸣声不债主良苦辛,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归去吾今归,千声万乐何为。

《峮山铺》

未说路行难,山深分外寒。

晚村林隐寺,春润石鸣滩。

薄宦曾无补,劳生敢自安。

羽书虽较少,备御莫教宽。

《闻寺中晓鼓》

灵鼍一鼓振潮音,征梦迢遥枕畔闻。

语断频伽天正晓,送风吹散满天云。

《野馆》

野馆春归后,横塘席柳绵。

轻风翻麦浪,细雨落花天。

草褥迷三径,苔纹叠万钱。

山禽自呼唤,水竹倍清妍。

《夜窗听雨》

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雨中用雪坡韵》

无计酬春独有诗,倚栏终日候晴晖。

东风渐属新桃李,帘幕深深燕子飞。

《月丹和鹤庄韵》

灵种飞来鹤顶红,谁云九转有仙功。

广庭曾侍东风宴,留得霞杯照晚丛。

《云际峡中》

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

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

润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

柳塘冰欲结,相对祗栖鸦。

《北山园山石形势卖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

素志薄利录,壮年荣林丘。

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

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

梅坞夜月乱,松罔晓风飂。

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磊块质伟诗,嵌空神琱锼。

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

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練浮。

曳杖日以乐,从怀吟无休。

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

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

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

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

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

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

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

不念溺所習,意为前哲羞。

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

甑堕虽不顾,壁归犹冀收。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洪泽》

酌彼洪泽水,吾知非盗泉。

举世望甘霖,唤起神蛰渊。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息庵》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鳗井》

人言此井有灵源,潮落潮生透海门。

陵谷未须穷变易,朱墙裹濮王园。

《破榴》

蜂殻盈盈万颗珠,润于玛瑙浸水壶。

吟心先自清如水,嚼了寒霜骨更臞。

《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庾郎吾爱千里驹,朝莫勤苦读父书。

少年绰有老成态,月旦考订评乡闾。

明当别我择贤妃,结束琴剑谁挽裾。

春空吹明惠风畅,烟草弄色和气舒。

野桥融洩柳絮合,石岸惨怆鸣鶢鶋。

乘龙有期弗获钱,数椽政葺渊明庐。

旅愁冥思莫非遣,离恨挂臆难扫除。

况当春晚气暄淑,着人欲醉甘体如。

修程的嘱善养摄,礼毕蚤辨双轮舆。

妇翁傅道世大儒,習俗再使淳古初。

稔知贤舅继学家,子如从之师有馀。

归来阿叔待审订,义路礼门从广居。

《天基瑞应宫》

金碧拥琼庐,天开绕电区。

鸟流周室瑞,蛇断汉家府。

石井腾曦驭,瑶坛布斗枢。

愿将皇极福,敷锡偏康衢。

《西岩观瀑水简沈庄仲三首》

云润衣裾夕露沾,悬崖一水散疏帘。

精庐隐约青山下,缥缈飞甍出画檐。

《西岩观瀑水简沈庄仲三首》

踏石穿云野兴添,傍崖昌歜绿纤纤。

幽人近得安心术,撷满相篮意未厌。

《西岩观瀑水简沈庄仲三首》

暮云新月一钩镰,归路溪风动碧蒹。

美酒不妨车后载,夜深无处认青帘。

《宴吴侯致语口号》

一昨初登大将坛,弓刀旗帜簇雕鞍。

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

天上麒麟祥可卜,人间日月老应难。

明年枢府为公寿,慷慨还知酒量宽。

《与政仲山行见梅偶成并和其诗二首》

巉岩石壁{左扌右处}崖嵬,烟槛风篁十数栽。

约客偶成花外迳,举头俄见竹边梅。

背阴寒谷无人问,著句阳春有意裁。

惭愧心肠非铁石,携壶绕树日千回。

《与政仲山行见梅偶成并和其诗二首》

梅花端的记年芳,每到开时趁一阳。

绿水湖边和靖句,含章檐下寿阳妆。

昏昏澹月疏疏影,缓缓清风细细香。

不比芳春万红紫,荡人狂思费思量。

《鄖乡舟中睡觉书怀》

晴空扬沙春茫茫,柳絮匝岸东风狂。

篷窗两畔高插起,收拾万象供吟章。

眼中物物尽诗料,应接不暇劳迎将。

睡魔欺人晴昼长,垣腹一枕追羲皇。

醒来意兴难说似,石鼎细味煎茶香。

江花无情为谁芳,江草绿嫩肥牛羊。

瀰瀰渺渺水曲折,远远近近山低昂。

各怀邂逅良未恶,隐几抱膝聊徜徉。

故人念我天一方,我亦千里遥想望。

相思用情何日了,带园宽剩羞东阳。

不如且理文字五千卷,搜吟拄腹撑枯肠。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维昔旧游,十有八春。

中间往来,合散风尘。

词翰在壁,瞻之愈新。

忆我仲弟,眇然怀人。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吁嗟人生,年不满百。

天地囿形,百代过客。

去日苦多,来日苦窄。

我曷不乐,慨念畴昔。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草角灯窗,砚席是其。

春山朝吟,秋堂夜诵。

弃背三年,心骨沉痛。

几夜见君,似梦非梦。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念昔童稚,汎然若舟。

惟我与君,孤诣同修。

博文约礼,匪遨匪游。

子方盛年,遽赴玉楼。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朱垣素壁,醉墨漓淋。

虚堂重临,思古伤今。

文不忍诵,盟弗可寻。

即事即物,抆泪痛心。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旧题墨妙,龙蛇户牖。

步骤欧虞,模倣颜柳。

醉裹百篇,冥搜九有。

天胡夺我,张仲孝友。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屈指友于,祗今存几。

自仲之去,失此奇伟。

言不腾情,心旌愤悱。

哀哉苍天,雨泪如洗。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团团庭柯,清美无度。

今我来斯,忽然老树。

偃蹇轮囷,剥蚀摧蠹。

朱颜舜华,讵得如故。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兴念陈迹,梦寐吾独。

植杖风雩,某水某丘。

日居月诸,循环靡休。

迭尔遄迈,曾不我留。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忆自束发,茲焉寓居。

载思载瞻,宛不异初。

极目遐眺,清风穆如。

抚事怀人,悲来感余。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少生四方,游紫之水。

每有良朋,见止遇止。

长哦伐木,求友乎此。

乐以忘尤,云胡不喜。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维亲与朋,杂然满坐。

华屋连甍,红紫毓移。

半世重游,雾迷烟锁。

慨然抚膺,谬悠老我。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念昔考槃,硕人之满。

琴豆觞酒,寤寐笑歌。

逝者弗返,涕泗滂沱。

念彼不乐,伤如之何。

《安康中秋书怀》

去年中秋吾庐成,月华逾昼风露清。

今年中秋来安康,风凉雨冷天无光。

去年把酒诸子舆,月落尊空未归去。

今年把酒兴如故,有月无月不须虑。

妇翁欢喜婿远来,阿妇见爷双靨开。

是风是雨是明月,管甚阴晴与圆缺。

但愿吾身益强健,莫使骨肉叹南北。

《插秧歌》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冰鋨愁穷冬。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康侄招饮出示古洲所寄盆梅嘱坐客赋诗分韵得》

嵌空奇崛石一拳,绿蒲攒剑森且蕃。

虬梅屈折龙蜿蜒,苍榦藓蚀低盘根。

琼英已露冰洋白,香气便觉凌芷荪。

吁嗟培养几岁月,巧养造化移小盆。

晴窗谛玩意无斁,搜索物理究所原。

方圆高大仅尺许,典章文献皆具存。

横斜疏瘦无不备,宛若老树生山园。

乡邦畴昔少曾见,此花何自来幽轩。

云是古洲老诗伯,亲手植此冰雪魂。

不忘交旧情好密,春色分遗归山樊。

吾家小阮亦好事,美不独擅招弟昆。

更呼宾友同腾集,罗列槃馔开罍尊。

举杯对花怀剧饮,情话款洽相笑言。

归来渐是东方白,醉帽欹倾风袖翻。

慎交游、勤耕读,左宗棠心忧天下的“公”与“勇”丨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⑤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家教家风”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惟楚有材”,为何“于斯为盛”,与湖南众多家庭重视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无数湖湘先贤不仅自身功成名就,还留下了大量家教家训,被后世弘扬传承。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家传·湖湘家风故事》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位于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柳庄村柳家冲的柳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秦楼 李赛凤 实习生 李汝奇 湘阴报道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从甘肃酒泉到新疆哈密,一路西进,那一棵棵挺拔的左公柳,见证着家国的时代变迁。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击溃阿古柏入侵新疆、植树造林的功绩,至今被世人传颂。

9月下旬,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岳阳湘阴柳庄,恍若穿越百年时光隧道,“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呐喊在耳畔久久回响。左宗棠故居对岸不远处,去年为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从甘肃酒泉(肃州)移栽回来的两棵左公柳,已长出茂密的新叶。

从一位毫无军事作战经验的私塾先生,成长为西征军最高统帅,左宗棠这位只手撑住国土江山的“晚清中兴名臣”,何以一飞冲天,成为“胜天半子”的大成功者?左氏家族又缘何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在“家”的人生原点里,在端肃“家风”的传承中,我们或许能从中窥见他流芳百世的处世智慧,与凛然大义的人格魅力。

世德相济,仁爱传家

青青翠柳,碧波池塘。站在左宗棠故居前,宅门上方左宗棠亲书的“柳庄”二字十分醒目。

时间溯回至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长沙府湘阴县文家局左家塅(今属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金龙村)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湘阴左家至左宗棠父亲这一代,虽已是7代秀才,但家境并不宽裕。

“由于父母在左宗棠十几岁时相继去世,家里经济状况更显窘迫,左宗棠21岁得中举人后,与大家闺秀周诒端成亲,将自己名下的田产全部给了贫寒的侄子,自己住到了湘潭辰山周家。”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易筱武说。

左宗棠故居。

1843年,左宗棠回到湘阴,用在外教书积攒下来的900两白银,在距离老家左家塅大约有十几里外的柳家冲购置了70亩水田,自己设计并督工修建了一座住宅,取名为柳庄,这里正是左宗棠所说的“有家之始”,也是他人生意义上的第一个自己的家。

《成事有道:湖湘家训里的精进法则》《左宗棠家书译注》作者张四连介绍,左宗棠一生挚爱柳树不折的品格,不仅在故居周边栽种了许多柳树,更是将庭院取名为“柳庄”,足见他对柳树的喜爱。

和其他历史名人故居不太相似的是,走进左宗棠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晒谷坪和谷仓,这鲜明体现了左宗棠倡导的耕读传家思想,也呼应了他的自号——“湘上农人”。

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左家自其曾祖父左逢圣始,孝顺、乐善好施的家风一直被人称道。易筱武说,从左宗棠幼时记事起,他的曾祖父左逢圣就在左家塅附近的高华岭设“义茶亭”,免费为路人提供茶水。祖父左人锦、父亲左观澜也乐善好施,在族中修建“义仓”,灾年便散粮济困。正是在祖辈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左宗棠就在老家湘阴和父亲兄长一起兴办“仁风团”“积谷仓”,在灾荒之年,设厂施粥,散粮赈灾,接济贫苦人家。

左宗棠故居内的谷仓。

“世德相济,积累深厚”的祖训对左宗棠影响很深,家教家传的潜移默化,让舍小家为大家的爱民情怀,从小根植于左宗棠内心。

也正是在笃厚家风的熏陶下,左宗棠十分注重子孙的教育。他生前留下家训,告诫子孙要“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左氏后人一直遵循左宗棠低调做人、平凡处事之道,并将其思想智慧总结为“疏远官场,潜心耕读。真才实学,自力更生。崇尚简朴,救济危困……”的左公家训。

天下为公,朴实守真

纵观左宗棠的人生,23岁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千古名句;40岁出山,协助两任巡抚主政湖南;55岁筹办福州船政,创办马尾造船厂;年近七旬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他是地道书生,也是一代名将;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却以军功传世,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传奇。

左宗棠曾言,“吾蒙国恩,禄入甚厚,岂能只顾其私?”在张四连看来,这位晚清中兴名臣身上,最为核心的精神就是天下为公。

在故居堂屋前,有一副由左宗棠亲笔所写,拓印而来的匾额“天地正气”,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四字出自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四连说,左宗棠胸中的爱国之志,正是以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为精神标杆,鞭策自己、警醒后人。

而在左宗棠流传于世的163封家书中,也同样充盈着这样浩然的天地正气,与浓郁的家国情怀。

左宗棠故居堂屋前悬挂的匾额“天地正气”。

1879年,左宗棠的儿子带着家人,从湖南前往兰州看望左宗棠,儿子临行前,左宗棠嘱咐道:“不可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一切简约为主。署中大厨房,只准改两灶,一煮饭,一熬菜。厨子一、打杂一、水火夫一,此外不宜多用人。尔宜三、八日作诗文,不准在外应酬。”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左宗棠教子、束亲之严,也能感受到他在教育子孙方面的心细如发。

左宗棠出山后,湘阴左家已是名门望族,然而日子却过得拮据,左宗棠每年仅寄二三百两银子回家,缘何如此?

史书记载,1866年左宗棠捐献银两支持湘阴两建试馆;1869年湖湘水灾,他捐廉银赈灾;1877年陕西、甘肃大灾,他再次慷慨解囊……左宗棠故居-柳庄讲解员李娜告诉记者,左宗棠家书中仅提及“助赈之事”,就有66处之多。

张四连坦言,左宗棠真正做到了,把天下为公的精神贯穿于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时时刻刻想着的是,如何拯救百姓于民族危亡之中。

百余年来,左氏后裔深受左公精神影响,始终怀揣着至公之心,大多投身于教育、科研、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

长子左孝威,跟随左宗棠,在军中做了一名随军文书,衣食住行与普通军士一般无二;次子左孝宽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郎中;四子左孝同为著名的金石书法家。

曾孙辈中,左景鉴是医学泰斗,也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左景伊是我国著名的腐蚀防护学专家,曾在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任教……

左宗棠后裔、左宗棠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左季年坦言,左公身上“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精神对他影响很深。从小,左季年就树立了保家卫国的理想。高中毕业后,本可以经推荐进入中专教书,或进入当地发电厂捧上铁饭碗的他,坚定地选择了进入部队当兵,且一干就是12年。

“受家风的熏陶,在我们这个家族的子孙心中,很早就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左季年坦言,入伍前的想法十分简单,就觉得当兵保卫祖国很光荣。

从部队转业后,左季年进入湘阴县司法局工作,后辗转当地多个司法岗位,最后在湘阴县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退休。从法律服务到法律监督,左季年始终秉持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执法、造福于民的态度认真完成工作。他兢兢业业工作几十载,正是左氏后人传承、践行左宗棠天下为公精神的缩影。

情怀风骨,深植桑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左宗棠精神已成为湘阴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根脉,深刻影响着这里的人们。

位于左宗棠文化园的左宗棠雕像。

9月4日,正值开学季,湘阴县左宗棠学校八年级学生孙一冉打开今年新修订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欣喜地发现,第四课的主题由原来的《洋务运动》改成了《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本中增加了“收复新疆”的独立章节,倾注了800余字的浓厚笔墨,进行了详细的历史陈述与左宗棠人物介绍。

“看到自己家乡的历史名人被编写进教材,翻开课本的那一瞬间,既惊喜又自豪。”孙一冉笑着说,“身在左宗棠学校,有了家乡的名人榜样,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老师,通过自己的讲述,把左宗棠的精神与事迹传递给更多学子。”

左宗棠学校四年级学生舒菀梒也深受左宗棠精神的影响。今年暑假,她积极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从6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23名小小讲解员中的一员。“出于对左宗棠文化的认同,我想尽力当好小小讲解员,这既是锻炼自我,也是服务他人。”

驱车行驶于湘阴街道上,随处可见“左公故里,美好湘阴”的宣传语,左宗棠精神已成为一张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深深融于这片地域。

“左宗棠既是忧国忧民的思想家,也是救国救民的实干家。”易筱武介绍,左宗棠文化研究会成立11年来,为了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左宗棠,研究会先后在全国各地组织了50多场文化讲座。

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易筱武依旧感慨万千。“那次讲座是在新疆,当时,我们抵达讲座地点后,当地的维族、回族和汉族群众得知我们是湖南人后,激动地问我们是否来自左宗棠家乡,我回答说是,他们顿时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跟我们说,‘如果没有左宗棠力排众议,把领土从外国侵略者手中夺回来,也就没有今天的新疆。’听了这句话,我们当时内心十分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把左宗棠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

湘阴县委书记李镇江认为,左宗棠是湘阴近代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和精神标识。基于此,湘阴高度重视文化引领上的振兴。如今,湘阴正在把文化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期望能让本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宗棠步行街、宗棠广场、左宗棠文化园、左宗棠学校……在湘阴,左宗棠文化已成为这片地域重要的精神载体与鲜明的城市地标。

夜幕降临,宗棠广场上聚集了不少来散步、锻炼的人们,市民胡清也是其中之一。“我每天都会带着儿子来广场散步,时常给儿子讲关于左宗棠的传奇故事,如今,左宗棠已成为湘阴人心中引以为傲的家乡英雄,也成为了我们教育后代的精神榜样。”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左宗棠创立了经世功业,才冠当世,心忧天下,不负平生,“襄”国之名,当之无愧。

左宗棠当年在柳庄推行“义学公”而开办的免费私塾。

历史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走出柳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生70余载,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家,左宗棠始终坚守“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真正做到了“克家不私”。

嘉宾点评:

张四连:天下为公是一种信仰,它属于当下也属于未来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都推崇备至的至理大义,它是一种信仰,既是国家的,也是百姓的;既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是建设美丽家园的共同梦想。“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既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这样的风骨与情怀,于今日之湖南,正是值得后世学习、传承的不朽力量。

往期回顾:

脱习气、开生面,王船山留下的“示”与“戒”丨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①

困而知、勉而行,曾国藩修身齐家的“本”与“拙” | 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②

德齐家、莲为范,周敦颐的君子之“诚”与“雅” | 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③

严于己、忠于公,胡林翼烛照人心的“克”与“奉”|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