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店铺起名

兑为泽卦看男女关系(兑为泽卦看男女关系复合)

时间:2024-01-30 03:15:28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八卦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我们都知道,八卦是世间万物规律和性质的象征,是世间万物特点的直接体现及构成(概念构成)。八卦是由乾(天)卦、兑(泽)卦、离(火)卦、震(雷)卦、巽(风)卦、坎(水)卦、艮(山)卦、坤(地)卦八个卦组成,这些是整个八卦的组成部分。《说卦》中记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说明八卦中不同卦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反映到先天八卦图中就是卦之间的两两相对。

而这种两两相对的关系是从何而来?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些规律之间反映了什么样的自然本质呢?本篇文章就向大家分享一下八卦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所蕴含的本质。

先天八卦

1、什么是八卦之间相互对应

八卦是世间万物规律和性质的象征,这些规律和性质可以分为几类,这些基本性质的类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世间万物,而每一类性质中都会出现两两如同正反面的相互对立,用以“丈量”这一性质。本文所说的“八卦之间相互对应”就是指这种两两对立。

古人对于八卦之间相互对应在先天八卦图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先天八卦是世间万物本身的表现,里面蕴含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也早有相关相关古籍提到,《说卦》中记载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在先天八卦图中正好指的四组相距最远的两卦,分别指的乾坤相对(天地定位),艮兑相对(山泽通气),震巽相对(雷风相薄),坎离相对(水火不相射)。

八卦的相互对应

所以八卦之间相互对应指的是八卦之间的两两对应成组,其本质就是事物性质之间的对立。

2、八卦两两相对的两种理论及其本质

说到八卦之间的两两对应,并不是任何两个卦都可以对应成组,而是指的两个相反的卦。作为相反,肯定是意义的相反。八卦是由三爻组成,其意义就体现在爻阴阳及其位置的变化上。所以八卦两两对应也一定是建立在卦爻相反的基础上,而卦爻相反则体现在爻阴阳和爻位置相反上。据此,古人提出了两种八卦相互对应的理论:

第一种是根据相同位置的爻阴阳相反来两两对应。这种理论体现在《说卦》中记载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上,为乾坤相对(天地定位),艮兑相对(山泽通气),震巽相对(雷风相薄),坎离相对(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图中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也分别位于相对的位置。这些都是根据相同位置的爻阴阳相反来进行两两对应的。

第一种对应方式

而另外一种是根据爻位置的倒置,即上爻和初爻位置对调。这种理论出自朱熹《周易本义》,我们耳熟能详的《八卦取象卦歌》“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孟,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也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即天地一对、火水一对、雷山一对、泽风一对。

八卦取象歌

第二种对应方式

这两种八卦相互对应的理论一个是倒换阴阳,一个是倒换爻位置,这两种方式与《易经》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它们分别是错卦和综卦。错卦是将本卦的阴阳爻在位不变的情况下,阴阳相互倒换。综卦就是将本卦的爻位倒置,如同小孔成像,或简单地称之为“镜像卦”或“倒置卦”。

我们可以将这两种理论暂时取名为“错卦原则”和“综卦原则”。阴阳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以及最本质的概念,其中阳为运行规律,阴为物质实在,阴阳对立统一;卦爻的位置则相当于事物的不同层面。所以“错卦原则”是相同爻位置的阴阳组成相反,意味着在事物的每个层面上所体现的意义会发生反转,即二者一切的基本性质都相反,是一种本源角度的特性变化,是始源特性的反转。而“综卦原则”是爻位置的倒置,也是其所代表的事物“本质-内涵-表象”这几个层面的上下颠倒,我们可以理解为“本性表露和表观内化”,这种变化是事物整体的变化,是最终特性的反转。

3、“错卦原则”和“综卦原则”在八卦对应中的特点和意义

由上文可知,“错卦原则”是相同爻位置的阴阳组成反转,是本源角度的特性变化,事物基本性质和意义的反转。所以这种情况下八卦的两两相对是一种本质的完全相反,如同磁极的南北极、电荷及数字的正负、杠杆的两端等。这相反的二者共同承担维持并丈量某一概念的职责,就像先天八卦所象征的事物之实-虚、动-静、大-小、强-弱。它们之间是对立共生关系,是万物的基本维度,必定共同存在;但却不可交合,因为一旦交合就会使这一维度失去存在,就像正反物质的湮灭、正负数的相加消零。

在先天八卦图上,阴阳完全互换的两个爻各位于相距最远的两端,就像丈量事物维度且不可交合的两极,和数轴一样。在先天八卦数中,阴阳完全互换的两个爻所代表的八卦数相加恰巧都为9,即1+8=9、2+7=9、3+6=9、4+5=9,都等于9说明这四组相对应的卦中每一组的意义都是等价重要的,代表着基本的维度。这共同说明“错卦原则”的阴阳反转是本质意义上的变动,是完全相反的对立。所以“错卦原则”下的八卦之间的相互对应是一种本源性质的对立,即本质的相反。

而“综卦原则”是爻位置的倒置,是事物层面的反转,即“本性表露和表观内化”,也是事物整体的变化、最终特性的反转。就像软硬黑白、寒暑冬夏,它们是特点的对立,而软硬黑白、寒暑冬夏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一些由本质所决定的特点,且它们又是完整的特征,可以独立存在。

说到特点,八卦的特点我们一般用卦德表示。卦德又称“卦情”、“卦性”。指易卦的基本性质、品德与功用。从卦象引申出来的义理,与卦象有密切关系。《周易·说卦》言八卦卦德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惊也;巽,入也,申也;坎,陷也;离,丽也,明也;艮,止也;兑,说(悦)也。意思就是:乾刚健,能动、为前,是运行之动力;坤德顺性柔,能藏,功善养育,是实现的现实物质;震波动,如霜行,且有起意、启动、由静向动;巽为谦虚顺应之意,就像风,只要有一点空间就会弥漫开来,即为入;坎陷而险,如雨之润、水之下,向下陷落;离丽而明,为日之暄,如火之炎上,向上则明;艮止有成,兼有限义,就像山是静止的一般;兑见而悦,兼为决意,因为低洼处有水,因为水能润泽万物,万物生长,有喜悦之象。

所以,乾-坤:刚健-柔顺。震-艮:动-静。坎-离:险陷-明丽(坏情况-好情况)。巽-兑:谦入-喜出(接纳-释放)。这些特征均是事物本身以及在现实中运行时能表现出来的直观特性,相当于一种效应,并不是世界的基本组成,更不用说是丈量宇宙的维度了。所以“错卦原则”下的八卦之间的相互对应是一种特点的对立,即性能的相反。

综上所述,阴阳组成反转是本质与维度的对立,意味着本源属性的相反,是一种全方位、基础性的对立,那么这种对应方式就是微观领域的相反,但是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数,导致其本质性被掩盖,所以“错卦原则”下的八卦对应可以在定义事物概念,研究事物本质的时候得以参考。而爻位置的倒置是特性的相反,这来自于本性与表观的倒置,是事物整体特征的反转,即宏观领域,所以“综卦原则”下的八卦对应在看待事物最终效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作用更大。

4、小结

八卦相互对应(两两对立)的依据是爻阴阳能量的反转以及爻位置的倒置。爻阴阳能量代表着不同的特性指向,爻位置则代表着事物不同的层面,二者均是事物规律和性质的根本。所以八卦相互对应也是与事物规律性质相关,再次体现了“八卦是世间万物规律和性质的象征“这句话。

不同的对应方式则是分别侧重“本质指向”和“事物层面”,其中以阴阳相错的“本质指向”对应法是注重卦本质上的方法,以爻位相覆的“事物层面”对应法则是注重卦整体特点的方法。这两种八卦的对应方法都是正确的且各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天地合一

注:本文所用八卦均为先天八卦,为什么不用后天八卦?那是因为本文所讲皆为“事物本身属性“,这是先天八卦所反映出来的,而后天八卦着重在于”事物的发展规律“。

从咸卦判断男女的感情变化,掌握这一技巧,你也能读懂另一半

#古籍守护人# 《易经》下经开门卦:咸卦,少男少女的感应

八卦讲天道、地道、人道,讲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首先就是要从“天人感应”说起。

所以,下经的第一卦是咸卦,也是下经的开门卦。下面和大家分享咸卦的卦名、卦辞、彖辞和象辞。

首先看咸卦的卦名。作为卦名,咸是什么意思?其实如果我们把咸字改为感动的感字,可能更贴切,也更能体现出咸卦的象征意义。

在古文里面,咸和感这两个字有时候是通用的,所以《彖辞传》里面说:“咸,感也。”而感表示感动、感应,正如《说文解字》里面所说:“感,动人心也。”

咸卦讲的是一个人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引起自己心理上的相关反应,所以咸卦象征的是感应。

那么,咸字所表示的感应与感字所表示的感应,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字形方面。从字形上看,咸字要比感字少了一个心字。

由此可见,咸字表达的是无心的感应,也就是自然的感应;而感字表达的是有心的感应,也就是人为的感应。

然而,无心与有心之间又不是绝对的,因为你说是无心的吧,它又有有心的一面;你说是有心的吧,它又有无心的一面。

看得出来,古人在创作易经的时候,里面的用字有时候非常微妙,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看咸卦的卦辞。咸卦的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

这里的“亨,利贞”表示在咸卦发展阶段,事情办起来比较顺利,而且还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当然,要想办事顺利,还需要遵守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秉持正道。咸卦所说的亨通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男子结婚这件事情上。

整个娶妻过非常顺利、吉祥,所以说“取女吉”。这里的“取”通嫁娶的“娶”,是指男子结婚,也就是把女子从女方家中接过来成亲。

正如《说文解字》里面所说:“娶,取妇也。”这里的“取女”其实是一种象征,并非是单指“取女”这一件事情。

现在我们来看咸卦的彖辞,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的“咸”字表达的实际上是“感”字的意思,因为咸卦象征男女之间的相互感应,所以彖辞说“咸,感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咸卦也可以称为感卦。

那么,男女双方是如何相互感应的呢?从卦象上看,咸卦的上卦是兑卦☱,兑卦☱是阴卦,阴为柔;下卦是艮卦☶,艮卦☶是阳卦,阳为刚,所以彖辞说“柔上而刚下”。

什么是阳卦?什么是阴卦?从卦画上看,八卦是三爻卦,每个卦都是由三个爻组成的。如果某个卦的卦画是奇数,那就称它为阳卦;如果某个卦的卦画是偶数,那就称它为阴卦。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八卦里面的乾卦☰、震卦☳、坎卦☵、艮卦☶都属于阳卦;而坤卦☷、离卦☲、兑卦☱、巽卦☴都属于阴卦。

阴卦象征的是阴气,也就是重浊之气;阳卦象征的是阳气,也就是轻清之气。重浊之气是往下降的,轻清之气是往上升的。在这一升一降的交错过程中,阴阳二气就相互交感了。

这里的“相与”是指交好,也就是相亲相爱。阴阳二气之间相互感应和相亲相爱,所以彖辞说“二气感应以相与”。

卦辞为什么说“亨,利贞,取女吉”呢?从卦象上来看,咸卦的下卦是艮卦☶,卦德为止;上卦是兑卦☱,卦德为悦,所以彖辞说“止而说”。这里的“说”通喜悦的悦,表示愉悦、喜悦。

咸卦的卦象所显现的是,当少男和少女之间的关系发展到当前阶段的时候,彼此内心相互爱慕对方,所以心情愉悦。

如果双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下去,那就会走向婚嫁。接下来,男方家里就会聘请媒人到女方家里去下聘礼,以迎娶女方。

如果我们从卦象上看,咸卦的下卦是艮卦☶,象征少男;上卦是兑卦☱,象征少女,这种状态象征男方家到女方家去下聘礼,所以彖辞说“男下女”。

男女之间相互交感之后,就会结婚生子;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交感之后,万物就生成出来了,所以彖辞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这里的“化生”,我们也可以称为“化育”,这是指生成万物。

看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的自然现象之后,圣人获得了什么启示呢?通过以心换心的方式,圣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教育和感化天下百姓,让人们在相互交往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从而避免产生矛盾和纠纷,所以彖辞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看到这些阴阳交感的各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观其所感”之后,自然万物的情状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所以彖辞说“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现在我们来看咸卦的象辞,象曰:咸。君子以虚受人。我们怎么来理解象辞呢?从卦象上看,咸卦的下卦是艮卦☶,艮为山;上卦是兑卦☱,兑为泽。山的上面是泽水,所以象辞说“山上有泽,咸”。

从咸卦的卦象可以看出,上面的泽水是在不断地滋润下面的山体,下面的山体承载着上面的泽水,并且不断地吸取其水分,这是山体和泽水之间相互交感的自然现象。

看到“山上有泽”的卦象之后,古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是“君子以虚受人”。

什么叫“虚受人”?这是指君子效仿山谷里面蕴藏河流的自然现象,从而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去接受人,容纳人,感化人。

怎样,关于咸卦的解读,你学会了吗?有什么心得留言区一起分享讨论吧!

读书|《易经》简说(89)第58卦 兑:兑为泽卦

《图解易经》高占平著(89)

下篇《易经》正文详解

第二章 六十四卦详解

第58卦 兑:兑为泽卦

【原文】兑,亨,利贞。

【译文】兑卦,亨通,利于守正道。

【启示】兑有中心诚实不虚伪之象,待人逊顺而不粗暴,所以给人带来喜悦。从卦象上看,兑为泽,有互相润泽、给予喜悦的含义;兑又为口,所以还有进行语言交流的含义。俗话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好汉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可见语言的重要意义。谈话会使心灵沟通,但弄不好会相互谩骂,招致不合,所以善于言谈的人必须诚实,避免巧言令色。 得此卦者,有双重喜悦,受外物影响而有所变动。

初九:和兑,吉。

初九:和合喜悦,吉祥。

【原文】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译文】象辞说:和合喜悦的吉祥,是由于行动中没有疑虑。

【启示】初九刚居于奇位为得位,可是他属于处于孤独中自得其乐。这就好比孔门弟子困于贫穷中束发而歌。虽然生活清苦,但能够自得其乐。这是古代儒家所倡导的行为。这种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猜疑,因为他不与是非之人交往,所以吉祥。

九二:孚兑,吉,悔亡。

九二:诚信而喜悦,吉祥,没有悔恨。

【原文】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译文】象辞说:诚信与喜悦的吉祥,是由于心志诚信。

【启示】九二用诚信感化六三,就好比一个男子追求异性,要用真情使对方感动。可是对于国家来说,则是九二这个大夫用一片爱国之心使他的领导感动,当然这也就说明他的领导不是很爱国了。可是九二爱国,所以这种爱国热情会使六三受到感染。

六三:来兑,凶。

六三:来求喜悦,凶险。

【原文】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译文】象辞说:来求喜悦的凶险,是因为没有把自己摆正位置。

【启示】六三就像脚踩两只船的女子。她并不是想从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是在追求情欲的享乐,所以会带来凶险。对于国家来说,六三就是一个自私心很重的大臣,他四处讨好,左右逢源,但拉拢关系是为了私欲。这种行为会受到君王的高度警觉,六三难逃凶险。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九四:在喜悦的气氛中进行协商,还不安宁,除掉小毛病有喜庆之事。

【原文】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译文】象辞说:九四的喜事,是有值得庆贺的事。

【启示】九四明白自己与六三相处的害处。所以他要与六三商量:“咱们是不是交往得太勤了,能不能少见几回面?”九四断决与六三的来往才会有喜庆之事。这就好比一个国家重臣,面对下面官员的糖衣炮弹的攻击,明白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所以他只要做到为官清廉,不收贿赂就会吉祥。

九五:孚于剥,有厉。

九五:信任剥蚀阳刚的小人,有危险。

【原文】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译文】象辞说:信任剥蚀阳刚的小人,处于九五的位置是没有好处的。

【启示】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放纵自己的情欲是最危险的。比如殷纣与妲己放纵情欲,结果使纣王不再关心朝政;周幽王与褒姒放纵情欲,使西周走向了灭亡。总之,君王如果放纵情欲,便会把国家的交到自己所爱的女子手中。

上六:引兑。

上六:用引诱取悦于人。

【原文】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译文】象辞说:上六用引诱取悦于人,是说明这不是光明正大的事。

【启示】上六用引诱取悦于人,她所勾引的人便是九五君王。可是她不像六三那样不忠,所以她也没有六三那样危险。所以卦辞中没有“凶”的断语。比如武则天用姿色勾引君王使自己受宠,并因此而得到了权力。由于她执法严明,所以延续了唐朝的盛世,所以没有凶险可言。

兑卦运势速断

运势—六冲卦,不顺。两泽相依,令人怡悦,但有喜有忧。

事业—善长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获得援助。应保持谦虚,不可过分自信。

爱情—和悦,也会娇蛮、任性、斗嘴,不可意气用事,随和自律为吉。

疾病—多为与女色或口舌有关之病,可治。但久病则难愈。宜往东南方求医。

经商—改行、开业吉利。交易中可获利丰厚,但有反复之象。

诉讼—不是大事,只是有来往是非,有人解说后会和解。

出行—虽有失脱,一失一喜,有人同行则会有口舌。

人生—善于文化工作和语言表达。性格灵动温和,柔美内秀。

冯国璋到冯巩,一个家族的百年奋斗:不屈服命运,才是活着的意义

一、

1910年,在陆军部任职的冯国璋为族谱做序,用“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等10字,重新规定了家族的排辈次序。

冯国璋为“国”字辈,冯巩是“禁”字辈。

由于冯巩成长的时代原因,父母没有用家族排辈取名,到冯巩儿子出生的时候,就重新恢复“开”字辈,取名冯开诚。

大总统冯国璋曾经站在山顶睥睨四方,可谓荣耀,而冯巩连续32年登上春晚,开口就是“我想死你们啦。”

冯家短短5代人的身上,留下时代变迁的深深烙印。

二、

冯国璋是典型的屌丝逆袭。

1884年,26岁的冯国璋为谋出路,只身跋涉数百里,奔赴大沽口投奔族叔所在的淮军部队,经族叔数次说合才被留下。

从此,冯氏家族走上难测的命运之旅。

冯国璋在河间读过书院,算是知识分子,由于经常帮士兵写家书,很快在军营积累了深厚的人缘,统领刘祺都知道有个叫“冯国璋”的人。

做为“外来务工人员”,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可见冯国璋的情商和做人水平之高。

那时清朝的“洋务运动”正轰轰烈烈,军队也急需鸟枪换炮。

成立多年的淮军已经暮气沉沉,无论战法或者人事,都不能适应近代陆军的需要,于是李鸿章在1885年成立天津武备学堂,要对淮军更新换代。

这座学堂不仅学陆军操典,还要学国文算术,每期只招500人,唯一的要求是学员由军营保送,李鸿章的肥水绝不能灌溉外人的田地。

消息传到大沽口的时候,军龄只有1年但有文化会做人的冯国璋,夺下所在部队唯一的保送名额,成为武备一期的学员。

智商和情商都高才能成大事啊。

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是冯国璋发迹的起点,可不是走上平台的所有人都能出头,冯国璋的人生辉煌,可以看做波浪式推进:

1890年毕业考试第一名,获得李鸿章和荫昌的赏识。

1893年以学历投奔聂士成,并在甲午战争前跑到东北测绘地形,半年时间风餐露宿受尽辛苦,终于把搜集的资料编成《东游纪程》。

聂士成就靠着第一手资料,在甲午战争中打的有声有色,其他军队都战败了,只有聂士成依然可战。

“嗯,不错不错,是个人才。”

战后经过聂士成举荐,冯国璋跟随使团出使日本,又把日本的军事资料整理成册,回来呈送给长官聂士成。

“嗯,不错不错,袁世凯在小站练兵,要不你去帮帮忙吧。”

于是,冯国璋到小站辅佐袁世凯练兵,登上更大的平台,拿到近代北洋军阀的原始股份。

看看这份履历吧。

冯国璋走出河间的时候,只是家徒四壁的穷小子,短短12年间,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创业型团队,和项城公子袁世凯谈笑风生。

可见只有在身处的台阶做到顶尖,才有机会进入下一个台阶,然后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才是穷小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捷径。

三、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编练新军最重要的是培养军官。

冯国璋到小站以后,和段祺瑞、王士珍一起编撰了22册《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成为新军随营学堂的教科书。

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冯国璋编练新军得心应手。

1900年,德国驻胶州湾总督赴济南观操,只见军队在冯国璋的指挥下,“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直木”,后来的北洋六镇初具规模。

1903年,冯国璋督办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继续为北洋陆军培养备用军官。

多年办教育,他成为众多北洋军官的老师,多年后,他们在袁世凯死后组成“直系”,和段祺瑞的“皖系”分庭抗礼。

入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学员中,有一人是冯国璋的三子冯家遇。

冯家遇出生于1888年,比小一岁,却是比大4级的学长。毕业后赴日本继续学军事,冯家遇则得到公派留学德国的名额,跑到德国学冶金。

1906年,冯家遇入读柏林工学院。

和父亲一样,他也是刻苦读书的孩子,为了学习知识,冯家遇的零钱全部用来买专业书,足足积累了一马车。

买了书就不能买排骨,多年苦读和克虏伯工厂实习,让冯家遇的身体每况愈下,4年后感染肺病,没钱医治只好坐船回国。

整整4年的德国留学生涯,冯家遇太熟悉西方的工业了。

回来看到落后的大清,他知道,军队救不了中国,能救中国的只有办工业。

几年后袁世凯称帝,冯国璋驻兵南京,联合五将军发密电给袁世凯反对帝制,北洋政府走到分崩离析的边缘。

冯家遇一看:“国家都如此难堪了,你们还争个屁啊,不玩了,我自己办实业去喽。”

冯家遇是青年精英的典型。

国家混乱的时候,他们埋头追求实业救国,外敌入侵的时候又能谨守气节,无论多么穷困危险,都不愿做汉奸。

冯家遇最成功的企业是东方油漆厂。

由于油漆厂投入大见效慢,他的资本严重不足,就去找陈菽良、孙润甫合伙办厂,三人凑了7万块钱才把设备买回来,并把创始人写成陈安甫。

所谓陈安甫,就是从陈菽良、冯树安、孙润甫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成为虚拟的联合创始人。

那时候,中国的油漆完全依赖进口,东方油漆厂是第一家纯国产的油漆厂,算是走在时代的风口上。

很快,冯家遇的事业迎来辉煌。

东方油漆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漆厂,产品销量位居国内第一,再加上大陆银行、保定电灯公司等产业,赚钱赚的一塌糊涂。

但商业需要和平的环境,一旦战争来临最受打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曾经在北洋效力的王克敏投降,做了日本扶持的汉奸政府头目,他很看重冯家遇,希望冯家遇利用故大总统公子的身份,拉拢北洋旧人投降日本,顺便壮大王克敏的势力。

结果,王克敏登门拜访的时候,冯家遇用黄胆水涂脸:“哎呀,您看我的脸都黄了,估计扛不了几天了,不好意思啊。”

而那时的冯家遇,其实是很艰难的。

日本封锁马六甲海峡,油漆的原料运不过来,导致油漆产量难以为继。冯家遇只好把库存的原料省着用,然后变卖家产补贴亏损,才勉强维持油漆厂的生存。

只要他点点头,功名利禄随手可取,但冯家遇什么都没有做。

冯家子弟,要脸。

四、

冯家遇读过军校,亦曾在德国留学,回国以后却一辈子不穿西装,整天以长袍马褂裹身,读线装古书。

他要求子女们也严守中国传统。

冯家遇的6子7女基本是在家读熟《四书五经》,再到燕京、辅仁、南开等大学读实科专业。

这样既不丢中国传统,又兼通西方学术,可谓那个时代精英教育的典范。

他甚至不允许家族女子戴钻戒,因为钻石是外国进口的......书生无力报弱国,只能通过自我隔离,来维持最后的尊严。

天津解放后,东方油漆厂等产业陆续交由组织处理,不久后去世。

冯家遇办了30年实业,终究没看到实业报国成功的一天。

其实,这时候去世是福,活着的更难。

他的三子冯海岗出生于1920年,此时已经30出头,不仅没有享受到半点总统爷爷的荣耀,反而要在新社会为父祖背锅。

1940年,冯海岗入读辅仁大学,毕业以后正值日本战败投降、如日中天的时候,经人介绍,初涉世事的冯海岗到北京党部工作。

嗯,只要有这份工作经历,这辈子就算完了。

当时的人以为谋到好差事,可从历史长河中看,其实比49年入好不到哪里去。

在冯家遇去世前后,冯海岗因为给工作过,被判刑4年,出来以后分配到天津某房管局工作。以后的命运就像很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稍有风吹草动,就被拉出去代祖宗受过。

时代变迁天翻地覆,落在某些人身上,一辈子就毁了。

那个辅仁大学的毕业生,半生过的惶恐不安,所学的教育专业也没有派上用场,反而要到建筑工地做泥瓦匠。

1968年大风狂飙,冯海岗做为冯国璋的后代,自然不可能幸免,他被发回原籍监督劳动。

冯家的原籍在河北省河间县诗经村。

冯国璋发达以后,把直系亲属带到京津奉养,诗经村说是原籍,其实已经没有冯海岗的亲戚了。那些旁系经过几十年分别,早已在冯海岗的五服之外,谁认识谁啊。

1884年,冯国璋走出诗经村奔向天津大沽口。

84年后,冯海岗又沿着原路走回诗经村。

一门三代,得到过荣耀享受过富裕,如今又回到曾经出发的地方,他们在各自的人生历程中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时代变了。

那些年,冯家过的很艰难。

冯海岗和刘益素生育了冯幸耘、冯信、冯达、冯巩、冯书传等5个孩子,每个月的收入来源就是刘益素的79块工资。

每月给诗经村的冯海岗寄20块,补交房租15块,补贴在外下乡的冯幸耘、冯信和冯书传,照顾瘫痪的小叔子冯海峨,剩下才是冯巩、冯达和刘益素的生活费。

生活窘迫,生于“京东第一家”的刘益素不得不典卖家当,甚至到处借钱......小姑冯坤看到冯巩哥俩可怜,经常带着家里的东西接济他们,每次都是东西递过去赶紧走。

冯巩的少年生活如此艰难。

母亲刘益素却告诉他:“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再苦的日子,只要适应了,就不觉得苦了。”

适应吧,春天总会来的。

五、

1917年张勋复辟,黎元洪致电南京的冯国璋,请他代理大总统之职,8月1日冯国璋进京就职。

他的代总统只做了一年三个月,就因和段祺瑞争执不断而离职。

虽然只有一年多,但足以让冯国璋在历史书中留下名字。

政治的魅力就在这里,不管出身何处能力大小,只要在位子上坐过,必然会留在史书中。白痴皇帝司马衷,很难说有什么出众的能力,就因为他是西晋的皇帝,后世几千年都会记得。

后来,冯国璋的照片进入教科书。

冯巩在上课的时候,同桌拉着他:“哎,这不是你家老爷子嘛。”冯巩看到照片就来气,转头不愿意搭理同桌。

只因是冯国璋的后代,冯家被指着脊梁骨戳了好多年,非但什么好事都轮不到,连正常生活都不行。

冯巩想去当兵,别人说:“这种家庭还能当兵?别做梦了。”

他只能去机械厂当钳工。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多年学习相声闯下名声的冯巩,被沈阳军区知道了,部队派两人去机械厂要人,结果厂方死活不放。

“我们培养起来的人才,凭什么给部队,你们需要文艺,工厂也需要啊。”

相持不下的时候,冯巩和刘伟没经过厂里同意,悄悄跑到部队。他们没有军籍没有编制,只能算是军中的黑户。

一年后工厂依然不放人,关系转不到部队,冯巩和刘伟又返回工厂。

这工厂也太缺德了。

但就在一年的黑兵生涯里,冯巩除了挖煤,还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把带来的唐诗宋词、屈原楚辞、两汉辞赋都读的通透。相声的说学逗唱也没搁下,反而进步不少。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都缺人才。

铁路文工团不知道从哪听说冯巩,侯耀文专门到天津看演出,看完就返回北京,撺掇团领导把冯巩和刘伟挖过来。

经过侯耀文出马谈判,终于和厂里谈妥了,1980年冯巩踏上去北京的列车,和他的曾祖父一样去北京闯事业。

冯巩是有心人。在跟随铁路文工团演出的路上,不停到工地、农村、社区搜集素材,等别人都休息了,他却埋头写段子。

这种脱离教科书的段子很接地气,丝毫没有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感,让观众感觉说的就是身边事,再加上冯巩夸张的表演,往往没说几句,台下就笑声一片。

后来冯巩把接地气的风格带到春晚,不论说相声或者演小品,题材都是当年的热点社会话题,冯巩用辛辣讽刺的语言影射时弊,获得极大成功。

那句“我想死你们啦”,就是由此而来。

其实不论从政或者表演,都是人在时代变迁中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唯一的共同点是要接地气。

谁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就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六、

1984年冯巩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以后,表演越来越溜,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当红的名人,经常出境表演。

1993年,冯巩随艺术团去台湾演出。

临行前,父亲冯海岗把他叫回天津:“你三伯父49年到台湾,我们已经很多年没见了,这次能见到他的话,就请他回来看看。”

冯巩把父亲的话录在磁带上,表演结束后,带着磁带到医院看望三伯父,把父亲的话放给他听。

还是熟悉的声音,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

三伯父和冯巩聊了很久当年的故事,他们兄弟一起读书一起唱戏,如今他却只能躺在病床上,恐怕终生不能相见了。

哎。

中国的百年时代变迁,都能在冯巩家族找到影子。

大总统和军阀的往事早已沉入历史,实业报国和精英教育亦随风消散,煊赫的家族如今只剩下普通人的苦辣酸甜。

他们因祖辈的辉煌而在一起,也因时代变迁而沉沦和分离。

其实,能走过无数乱世活到今天的人,谁还没有几个阔过的祖宗?只要三代人没出息,很难挺过饥荒遍地的乱世浩劫。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家族不经意间出过显贵人物,然后逐渐回到祖辈的起点,这才是世间的常态。

从来没有永保富贵的家族,也没有永远沉沦的个人。只有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冯国璋到冯巩的家族兴衰,犹如中国百年走过的路。

1992年,冯海岗去世前一年。

他在医院病床前拉着冯巩的手说:“你好好做事,只要你们做好了,有出息,咱冯家有光彩,我就心满意足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