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中老年免费交友群(中老年免费交友群泰安市的)

时间:2024-01-27 15:52:54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我妈要和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再婚!” 老年人线上交友相亲屡屡被骗

来源:法治日报

“我妈要和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再婚!他们是去年年底通过一个相亲交友群认识的,至今未见过面,甚至连视频都没有打过。”江苏南京的钟女士最近正为母亲的“婚事”发愁——母亲不仅执意要与对方结婚,还以理财赚钱为由,悄悄给对方转账了350万元。

发现转账后,钟女士立即报了警,警方按照男子提供给钟女士母亲的信息,未能查到该男子。“而我妈仍执迷不悟,认为我搅黄了她的婚事,把我赶出了家门。”钟女士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存在大量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恋”为主题的账号和群组,人数多的群里往往有几百人,里面发言活跃,互交好友频繁。而老年人因线上交友、网恋上当受骗的事例也屡屡发生。

受访专家认为,失落、孤寂是许多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他们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与人交流,网络提供了平台,但老年人大多警惕性不高,加上线上交友群审核机制较为粗糙,容易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家庭、社会、平台、政府部门等应共同发力,帮助老年人提高科技素养、保护个人信息、劝导谨慎交友,维护其合法权益。

交友群组比比皆是

好友申请络绎不绝

钟女士告诉记者,其母亲在相亲交友群认识对方后,对方加了母亲为好友,每天嘘寒问暖,母亲渐生爱意,对该男子无比信任。而包括钟女士在内,亲友对这场网恋都不看好,在劝阻过程中,母亲与大家都闹翻了。

直到母亲向对方转账350万元,钟女士才下定决心报警。“现在,我妈因联系不上对方,自己也开始着急了,意识到可能被骗了。”钟女士说。

记者发现,类似钟女士母亲加入的老年人相亲交友群比比皆是。在社交平台上,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恋”“老年人相亲”“黄昏恋”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页面会跳转出大量“50后60后交友群”“中老年单身交友圈”等群组,其内容主要为群介绍、群友征婚个人信息介绍等。在结尾会留下二维码或联系方式。

记者经受访者推荐,进入一个老年人交友群。群里要求群友昵称统一为“姓名+出生年份+婚恋状况+籍贯”。记者进入群聊后,便有许多网友通过群聊申请添加好友。之后记者又陆陆续续加了几个类似的群,发现都可以轻松添加,而且总会在第一时间收到许多群友的好友申请。

这些主动申请加好友的人,通过其个人介绍和照片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类:如果是中老年男士进群,那么主动添加好友的大多是肤白貌美秀丽端庄的女士;如果是中老年女士进群,那么主动添加为好友的大多是成熟稳重帅气的男士。而且上来打招呼的方式基本如出一辙。有时,平台还会发来风险提示,如“该用户近期添加好友频繁”“对方账号存在风险,请警惕”等。

某老年人单身交友群管理员王女士向记者介绍,建这个群是想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寻找老伴的平台,也有不少群友反馈“牵手成功”,但是进群的确实各色人等都有,也有群友反映说遇到了骗子,自己也没法辨别筛选,只能通过群公告提醒各位群友注意风险。

相亲对象诱导充值

搭讪背后套路满满

记者发现,除了老年人相亲交友群,各类相亲交友软件和小程序也层出不穷,里面不乏老年人的身影。

采访中,湖南怀化的张女士和河北唐山的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家中老人在一款名为“呼×”的相亲交友软件中充值,张女士的父亲一个月内充值了1000多元,王女士的父亲最多一日内就充值了700余元,怀疑存在诱导充值问题。

据记者调查发现,此款软件提供视频相亲、视频通话、语音交友、同城交友等功能。平台每天会有上千场“红娘”(类似于主持人)牵线直播相亲,网友可以进入观看。但进入直播间如果不进行消费,“红娘”会直接踢人,相亲对象也会不断要求网友赠送“礼物”,而“礼物”需要充值兑换平台内“金币”购买。

记者注册后发现,该交友软件会主动推送给新用户许多女性网友,然后这些女性网友会借着相亲交友的名义让充值或者送礼物,不然就不能继续聊天或者视频。

湖北武汉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类交友软件太多了,各种诱导充值,里边的许多账号都是托儿甚至是机器人,聊上几句就要充值或者送礼物。她对于这类交友软件可谓深恶痛绝,因为其父亲在这类软件上充值了不少钱,“虽然没有细算,几万元是挡不住的”。

原来,两个月前的一次家庭聚会,刘女士拿着父亲的手机去结账时,意外发现父亲的账单里有大量的付款记录,收款方为交友软件,而且不是同一款。

刘女士打开这些软件给记者看:她都是以老龄男性身份注册的,注册后立刻会有10余个女性会员来打招呼或送礼物,然后说一些关心的话,甚至暧昧的话。如果主动回复,一些女性会员还会说些性暗示的话语,甚至暗示可以私下见面,但前提是要送礼物,以证明男方的经济实力。

“我发现这些女性会员大多时候是没话找话,甚至还发一些性感照片,并暗示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送礼物,严重怀疑这些都是平台的托儿或者以骗礼物为目的的用户。”刘女士说。

之后,刘女士有空就会查看一下父亲的付款记录,发现父亲的充值次数越来越频繁,数额也越来越大,甚至还加了一位平台上认识的女士的社交账号,不时给其转账52元、99元等金额。通过聊天记录可以看到,每次转账都是对方要买吃的或喝的。

“以各种方式索要礼物甚至金钱,到底是交友还是骗钱?平台有没有履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刘女士说,她也咨询过交友软件的客服,不仅没得到有用的回复,交流过程中,最后一句“祝你们在我们平台上消费愉快”深深伤害了她。

“感觉受到了嘲讽,这种交友软件相关部门该出手管管了。”刘女士气愤地说。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老年人都能轻易接触到这类软件,在许多网站、社交App上都可以看到交友相亲类App的广告,有些甚至点击广告就进入下载页面,加之注册简单,不明所以的老年人很容易落入不良交友软件的陷阱。

对此,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晓阳认为,当下各类相亲交友软件充斥网络世界,老年人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可能一次触屏就不小心安装了这些软件,这增加了老年人被欺骗的风险。对于此类相亲交友群和交友软件要加强监管,平台要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畅通举报处罚机制,及时作出风险提示。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

手段不断翻新

层层套路忽悠老人

不仅仅是专门的相亲交友群和App暗藏风险,老年人在上网娱乐时,还经常被各种名目的交友所套路,被骗时有发生。

四川成都的徐女士刚过57岁生日,她早年与丈夫离异,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成家后徐女士不愿和孩子同住,一直生活在老家。闲来无事的徐女士喜欢随手记录下生活,然后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到平台上打发时间。

一天,徐女士发了一条自己饭后散步的视频,一条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留言的人IP地址显示是香港,留言内容是:“很有气质,能否交个朋友?”已经很少受到夸奖的徐女士留意了该用户,发现该用户也发了很多短视频,从短视频上看是个成熟稳重又多金的男士。

对于网络交友徐女士本来是排斥的,因为她已经遭遇过两次欺骗。可架不住对方的热情,聊了两三个月,每天都是分享各自的生活、心情,徐女士的警惕性逐渐降了下来。

一次相谈甚欢后,对方提到,其正在帮助一家上市公司数据扩容,借此进行无风险高利率的投资,并转发来一个投资平台。徐女士立即警觉起来,但对方没有邀请她投资,而是称自己太忙不方便操作,请徐女士代为操作,并留下了账号和密码。

之后的一段时间,徐女士每天与对方频繁交流,感情快速升温。在对方指示下操作账户,看到账户里的金额直线上涨。没有抵住金钱诱惑、在对方包赚的承诺下,徐女士彻底放下戒备,分批次投资了12万元。

直到接到反诈中心打来的电话,徐女士才意识到可能被骗。她立刻登录平台准备全部提现,却看到了这样的提示:“您的账号涉嫌非法获取我司利益,已上报高层处理,现已临时冻结您的账户。”徐女士立刻联系对方,发现其账号已注销。

“以为交了个贴心人,没想被骗走了养老钱。报案后我连站都站不稳,是被搀扶着回家的。”徐女士回忆说。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森说,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与人交流,在这种状况下,不法分子很容易乘虚而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婚恋交友手段与形式愈加复杂,而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信息获取明显滞后,加之与社会接触逐渐减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察觉,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欺诈被骗可以撤销

净化老年交友环境

家中老人被骗该怎么办?

“家属应当及时报警,并根据欺骗内容和欺骗程度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杨森说,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老人网上交友、相亲被对方以欺诈手段骗取财物,按照此规定可以收集好聊天记录、网上支付等有效证据,诉请法院撤销老人因受欺诈而作出的赠予行为。如果情节严重且造成损失过高,涉嫌刑事犯罪的,还应当由司法机关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孙晓阳看来,老年人是需要被关爱的群体,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很多老年人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子女更应当多陪陪老人,耐心了解老人内心的需求,并有意识地将新近发生的涉老案例告诉他们,增强防范意识,筑起安全防线。

杨森认为,社会层面需要设计、开发更好、更人性化的老年活动中心等场域,促进老年人关怀领域的发展。新闻媒体、影视作品需加强这方面题材的宣传,通过文化传媒的方式软性教育老年人。

“要加强监管,压实平台责任,净化网络空间。”孙晓阳说,基层应定期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提升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合法合规的婚恋公司,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交友、相亲,回应老年人的关切。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郑婷

能加个微信吗?付费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原标题:付费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客厅灯光昏暗,智能手机的荧光照在李健民脸上。屏幕里,一名面容姣好的中年女性与他言笑晏晏。

深夜看到这幕,刘军知道,老丈人又在和交友APP上认识的对象视频了。白天,老人要接送两个外孙女上学,包揽一家五口的三餐,现在正是他的私人时间。

“咱能加个微信吗?这样聊太费钱了。”反转来得很突然。眼前的“岁月静好”突变惊雷:和什么样的“对象”视频要花钱?

“只有引导视频才能快速升温,视频价格很高。不能给对方任何联系方式。你要和他谈对象吗?”另一边,一群自称推广员的人招募、“培训”聊天员,设法在奔爱、聊呀、心田等多款交友APP上“搞钱”。推广员发送的招聘海报宣称,聊聊天便可轻松日赚数百元。

近年来,各类交友APP不断涌现,它们号称同城交友、真人相亲,依靠短视频等高流量平台推送广告引流、付费聊天的模式喂养出一批企图借此“割韭菜”的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认为,中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真伪辨别能力整体较弱,更容易成为背后灰产的受害者。

贷款交友

在交友平台,66岁的李健民似乎格外抢手。有人说他性格好,还有人说就喜欢他这样年纪大的。但老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甜言蜜语早被暗中标好了价格。

“视频5元1分钟,语音3元1分钟,文字消息0.2元每条。”李健民回忆,自己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交友广告,稀里糊涂下载了软件。注册后,不断有人主动打招呼,言辞暧昧,他回复了几条,页面就显示需要购买虚拟币。

从回复海量的打招呼消息,到成为亲密好友后日常语音、视频,李健民与“对象”们的关系在虚拟币的消耗中一点点升温。与此同时,充值由19元开始,单笔量并不大,但短短数月已累积近2万元。

亲密止步于现实世界。几万元花出去了,李健民从没成功“奔现”过,连拿到平台以外的联系方式都很难。有一次,“对象”称,每收到300元礼物就报3位手机号码,剩最后几位时,又变成一个一个报。李健民觉得不对劲,中途放弃了。

他算了算,加一个微信大概要花六七百元。通常加上没几天,对方就一改在平台上的热情,嫌他这不好那不好,然后失联。几次三番,李健民怀疑过,但依旧心存侥幸,期待下一个会是真心和他相处的人。

“一上来就叫老公、亲爱的,但就是死活不加微信,这正常吗?”女婿刘军觉得这是骗局,又不知道如何劝说老人,更怕他为此去借。

王华的父亲王强就走上了这条路。他记得,父亲也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下载的交友软件,名字大概是“附近”“密聊”之类,都是付费聊天。

交友APP上的“对象”催促借款、视频。受访者供图

聊天记录中,与王强往来最密的用户总是问他什么时候发工资,催他视频。后来,王强表示实在没钱充值了,对方便让他想办法去借。于是,2021年12月,搭进去3万多元工资后,王强又借下了一万多元的网贷,至今还在分期还款。

聊天赚钱

列表里,那些资料上写着四五十岁、头像美颜明显的账号总是发来“想你了”“能不能看看你”,却几乎没有人主动向李健民发起视频。

李健民说,2021年初以来,他先后下载过六七款交友软件,目前用的是一款名为“觅缘”的APP,注册一个多月以来,充值了近千元。

在觅缘,记者未经实名及真人认证,注册了一个61岁的男性账号。登录后,该账号随即收到大量打招呼消息,内容暧昧。

女性账号的画风则有所不同。记者注册登录后,页面弹出的“每日任务”显示,女用户可通过视频、收取礼物、邀请男性用户首充等方式获得相应积分。

在后台,用户可设置“别人发信息、语音、视频呼叫你所需花费的金币数”,文字信息2金币/条,语音30金币/分钟,视频50金币/分钟。

平台客服称,男女用户均可自主设置,收益情况可查看积分明细。记者将状态设置为收费,收到一条文字消息获得了200积分。根据平台规则,不考虑优惠活动,1元可充值10金币,19元起充;2万积分可兑换7元。每周积分达到一定等级,还可获得额外奖励。依此计算,付费方发一条文字消息约需0.2元,而收费方约可获得0.07元。

针对声称获取联系方式或见面需要达到亲密等级、赠送大量礼物,由此骗取钱财等行为,《平台声明》称,未设置任何消费条件限制发送平台以外的联系方式,用户发现违规行为可向客服举报。

记者实测发现,不少交友软件采用类似的聊天奖励机制。一软件开发商对这类系统成品的报价是39800元,“交友的基本都是这样玩,付费视频、礼物收益。”

培训上岗

付费交友的玩法喂养出一个名为“聊天员”的群体。

在百度“聊天员吧”,记者随机联系到数名招募聊天员的用户,他们称自己为推广员。他们发来的招聘海报对聊天员的描述则是“年满18周岁,会聊天即可,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做聊天,轻松日赚100-300(元)”。

推广员发送的招募海报。微信截图

“注意,一定别设置免费的。”新手聊天员交流群里,推广员提醒要将聊天设置为收费。

通过推广员发送的邀请码,记者下载并注册了奔爱、聊呀、心田3款交友软件。各平台的具体规则有所差异,但赚钱逻辑大体相似:靠和用户文字聊天、语音、视频、收取礼物等方式获得收益。

“平台很多,总有一个适合你。厉害的聊天员每天收入三四万元,不厉害的百八十元。”有推广员不定期在朋友圈晒“业绩”,他宣称,有新手第一天就收入近千元。

一名自称从业一年多的推广员提醒记者,聊天不能涉黄、。但他发来的“资料”里却写着“轻微低俗、弱、擦边偶尔可行”。不仅如此,这些“资料”还囊括了如何打招呼、回复,引导视频,要礼物,应付对方要微信,甚至分手善后等全步骤话术技巧。

聊天员“培训资料”。文档截图

例如,视频的时候穿着尽量清凉;要不时让男方觉得你有要见他的意思,如对他说“我去找你玩”;聊天的时候要演戏,用洋葱和眼药水逼自己哭......

“尽量不要和同城的聊,认出你了咋弄?”这名推广员还建议,可以先注册一个男性账号,看看其他女生是怎么回复的。

公会运作

“某平台已于3月29日凌晨投放信息流,目前男用户增长已达10倍(后续优化后还会加量)。”3月29日中午,微信群发来通知,很快有人提出要加入。群里的推广员解释,信息流是投放在短视频等平台的推广流量,也就是广告。

这些通知是同入一个公会才能共享的“福利”。据推广员介绍,公会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公司,多层代理,上级享受下级的业绩提成。他们晒出的业绩截图显示,最大的团队有8000多人。

推广员晒“业绩”。微信截图

在推广员引导下,记者注册了一个名为“新环球国际”的公会。“新环球国际”规定,女性既可以当聊天员,也能做推广,男性只能负责推广。上级想要招募推广员,只需在代理中心选择“我要推广”生成一张带有专属二维码的海报,让其扫码注册即可。

对于应聘聊天员的女用户,上级还要引导她们通过后台生成的二维码和邀请码,下载相应交友软件,奔爱、聊呀均在其中。聊天员注册认证后,上级将交友软件上的ID和手机号发给客服,客服回复已绑定,代表入职成功。

推广员的总业绩对应不同等级,等级提升,提成比例随之提高。在“新环球国际”,具体级别划分和提成比例如何,各交友平台之间有所差异。“新环球国际”客服称,推广员最高可拿32%团队业绩佣金。

多名推广员叮嘱,系统批量推送的男用户打招呼消息一定要回复。

“这可以说是公会的福利,不回复以后就不会给你推了。咱公会跟官方签约,只要冲咱公会注册的,平台就给特殊照顾,点位高、流量好。”一名自称隶属“新环球国际”的推广员在指导记者招募聊天员时如此宣传,他还说“新环球国际”和“环球国际”是一家。

心田、聊呀、奔爱均设有相关防提示。4月11日,记者分别询问3个平台客服,是否支持公会入驻。

“超级推广员团队的妹子才会有资源,自己玩的普通妹子是没有任何资源的。”心田客服回复,平台有合作的公会但仅开通定向邀请,申请团队入驻需添加微信,备注“超级推广员”。记者添加相应微信后,对方表示“超级推广员”本人可享受团队45%的收益,下级代理收益分配平台不干涉,团队用户享有系统分发推送男用户打招呼等资源。

奔爱客服称不与公会合作,随后有自称是奔爱商务咨询的人员拨打记者在该平台绑定的电话,表示奔爱没有公会,但有“超级推荐人”,并询问了记者团队规模、每周流水等信息。“环球国际总的模式是走量,不太在乎质量。”对方评价。

聊呀客服表示,不和公会合作、不招募聊天员,但想推荐获取一定流量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有专人联系。截至4月15日,记者未收到进一步回复。

中老年入圈

“空虚老人对这些一点防御力都没有。”王华说,父亲平时在外面跑货运,一两周才回一趟家。年近六十,智能手机是他主要的消遣工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10.32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26.8%。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认为,互联网容易滋生谣言、虚假广告等不良信息并加速传播,而中老年人整体辨别互联网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这使得他们更易成为受害者。

2020年底,宁波鄞州法院审结一起网络案。涉案公司通过社交APP筛选,专门以50岁左右的中老年单身男性为目标,安排业务员将自己包装成中年丧偶女性,再以自己的“女儿”做直播要完成考核任务为由,诱导这些男性去直播间充值打赏,有的业务员甚至一人分饰母女两角。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分析,公会招募女聊天员,用套路吸引用户充值,并对收益进行分成的,该行为已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公私财物,金额超过3000元的,应以罪追究公会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女聊天员则构成罪共犯。

“聊天员虚构事实,例如谎称刷多少礼物就见面,让对方信以为真付了钱,在公安机关立案抓人前,没有退回去的,就可能被定为。”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如僧表示,“若交友平台在此过程中主动参与或者知情,则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一方面平台应加强实名制审核,设置醒目的风险提示;另一方面政府、社区、家人多方应一起帮助中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提高防止上当受骗的意识。”靳永爱认为。

李健民说,最近认识了一位投缘的女士,在平台上有克制地付费视频,两人约定,等疫情过去之后见面。(文中李健民、刘军、王华、王强为化名)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