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时间:2024-01-16 05:10:48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达·芬奇“画鸡蛋”的事情,历史上真没发生过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画鸡蛋》的文章,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故事中说,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让他不停的画鸡蛋。达·芬奇就很纳闷啊,问老师啥时候教更难一些的,老师告诉他:“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经过老师的一番教导,达·芬奇明白了画鸡蛋的作用,于是用心画,画了很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后来看到某故事书,还说达·芬奇画鸡蛋画了三年时间……这么努力,何愁不成天才啊!

于是,深受启发的小伙伴们,也开始了画鸡蛋的行动,毕竟画个圈圈难度不大。但是,没人能坚持几天时间,所以我们这群小伙伴,都没有成为画画天才。

虽然我们没有成为大画家,但是也从未怀疑过画鸡蛋故事的真实性。直到长大之后,偶然看到更多关于达·芬奇的书籍,才明白“画鸡蛋”仅仅是故事。

达·芬奇是一位私生子,12岁之前他一直跟着祖父母生活在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父亲则主要生活在佛罗伦萨。在芬奇镇的日子里,达·芬奇没有接受过教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学了画画,而且颇有些天分。

12岁时,父亲把达·芬奇带到了佛罗伦萨,让他在一所商业性学校接受了一段时间教育。这所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商人的基础知识,读写能力以及算数课为主。达·芬奇快15岁的时候,父亲给他找了一份学徒的工作,老师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和工匠韦罗基奥。

达·芬奇的父亲之所以把儿子送到韦罗基奥这里,是因为他把儿子的几幅画提前拿了过去,韦罗基奥看了之后,觉得达·芬奇很有才华,应该学画画——也就是说,达·芬奇在遇到第一位绘画老师之前,已经有了不错的功底。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达·芬奇不是没接受过教育吗?他画画能有多厉害?其实,我们就算不去吹捧他是神童,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当时的佛罗伦萨到处都是艺术家和艺术品工坊,当然也不会缺乏关于绘画基础的小册子。芬奇镇离佛罗伦萨不远,达·芬奇拿到这些“入门教材”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所以,已经有了绘画基础的达·芬奇,肯定不需要再画鸡蛋了。

达·芬奇设计的飞行装置

另外,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可没有这么多闲工夫,一点点的从画鸡蛋教学生。韦罗基奥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拥有一个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工坊。他和自己的学徒以及工人一起,接了很多活,忙得不可开交。

达·芬奇加入工坊的时候,韦罗基奥正在帮助美第奇家族建造一座华丽的公墓,同时还要铸造两座青铜像,并且要为典礼设计旗帜,策划古董展览,绘制圣母像……因为太忙,所以工匠和学徒们都吃住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工作才行。

达·芬奇作为学徒,按照韦罗基奥的培训计划,需要系统的学习解剖学、力学、几何学,以及更为复杂的绘画技巧。

当然,当时的学徒,除了学习之外,也要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来。从达·芬奇之后的笔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达·芬奇晚年研究用巨型凹面镜把阳光转换为武器的时候,他写道:“还记得圣母百花大教堂的铜球是如何焊接的吗?”

达·芬奇所提到的这个大铜球,指的是他学徒期间,老师韦罗基奥的工坊接到的一个任务:打造一个重达两顿的铜球,安放在布鲁内莱斯基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上。

那个时候是没有焊接设备的,工坊只能用凹面镜汇聚阳光,通过焦点的高温把铜板焊接在一起。不仅如此,要把这么重的铜球安放在大教堂的顶上,还需要专门制造起重设备。这些工作达·芬奇应该都参与了,所以他才对这种聚集阳光的方式很感兴趣,从而晚年萌生制造武器的想法。

达·芬奇画鸡蛋肯定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天才不仅要靠勤加练习,灵感和天分更加重要。

达·芬奇

达·芬奇有据可查的第一件艺术作品,据说是一个盾牌。在他当学徒的时期,有一位芬奇镇的农民用木头做了一个盾牌,然后拜托达·芬奇的父亲带到佛罗伦萨,在上面画上图案。

达·芬奇的父亲把这个盾牌送到了韦罗基奥的工坊,但是当时韦罗基奥太忙,没有时间完成这个作品,于是就把任务交给了达·芬奇。这是一个并不困难的任务,但对于达·芬奇来说却是很重要挑战,他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一幅“杰作”。

达·芬奇想要画一个喷火的恶龙,但他没有马上动笔,而是先搜集一些小动物,用它们的肢体拼凑“怪物”。他找来了蜥蜴、蟋蟀、蛇、蝴蝶、蚱蜢以及蝙蝠,费尽心思的拼凑残肢,最后创造出一个恐怖的恶龙形象。

接着,他开始按照这个“模型”认真绘画,因为花了太长时间,以至于这堆残肢已经腐烂发臭了。达·芬奇完成这幅作品之后,他的父亲在昏暗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盾牌时,吓了一跳。盾牌上的怪物栩栩如生,看起来非常恐怖。

于是,达·芬奇的父亲没有把这个盾牌还给芬奇镇的农民,而是买了一个新盾牌给他。达·芬奇的这个作品,之后被父亲用一百达克特卖给了佛罗伦萨的商人。商人转手又把盾牌卖给了米兰公爵,价钱是三百达克特。

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力,更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达·芬奇在后来的笔记中写道:“若要让想象中的动物看起来自然真实,譬如龙,你可以参照獒犬或者猎犬的头、猫的眼睛、豪猪的耳朵、灰狗的鼻子、狮子的眉毛、公鸡的太阳穴和乌龟的脖子。”

至少对于达·芬奇来说,画鸡蛋的故事是假的,艺术家的想象力可能更为重要吧。

达芬奇画了三年的鸡蛋,鸡蛋是怎么画出来的?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作为一个美术生我来说说学画的这几年的一些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若想要成功,终归还是需要鼓起勇气舍弃一些东西。选择走上美术这条路的人,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像我就是艺考的大桥上的过来人。

依稀记得当年,只是模糊的看见了邻居姐姐的素描,不懂画的我,瞬间迷恋上了。姐姐的画打破了火柴人的模式,能够画素描了,真的是很酷的一件事……

为了能够成为理想中酷酷的人,我也毅然决然的踏进了这个圈子。记得第一次踏进学校画室的大门,一个个的教室里面没有黑板,那些人坐的高矮错落,围成了一圈。除了铅笔划过纸张与画板的敲击声,没有一个人在嬉笑打骂。

我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在别人眼中是怎样,但在我眼中,是震撼的……四开画纸上映着一个个人头像,黑黑的大理石地面,黑黑的手,或许是被他们的认真所感染,或许是被他们的作品所激励,我坚定了要学绘画的决心。很庆幸,我做了这样的选择。也很庆幸,我的这个选择让我拥有了人生中别样美好的记忆。不知道大家进画室是不是零基础开始的,至少我是,那时候的我就连美术生削的长长的笔,都觉得很酷。

第一次画几何体是在一个阳光极好的下午。坐在窗边,画板的一角被阳光照得黄黄的。

第一次对着老师给我的球体有点不知所措,我的老师是油画系的一名研究生,她喜欢画美人,她画中的美人到现在,依旧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的几何体,就是她教我画的。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画一个球要先画方形在切边,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圆周率对画一个圆没有任何作用。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圆形可以不用圆规就完成,一个圆形可以比圆规画的还要圆。好不容易画完了一个外框,还要上调子,找到明暗交界线,找出暗面、灰面、亮面。

画室里的光源很乱,又是日光灯,又是窗外的阳光,初学的我,找到了两条明暗交界线。我以为我错了,老师对我笑着说,你可以画两条,但是这两条明暗交界线也有差别。原来明暗交界线不止一条,原来画个球都这样的难。我羡慕可以画人头的学生,老师告诉我,他们马上要参加考试了。美术的高考,是个什么样子我当时连想都想不出来。我是高二开始学的。所以我没有时间慢慢学。

当时画室里像我这样的学生不多,都是高一开始学的,而更多的人,有些进来集训的,本身就是有基础的,有些则是为了考试而来。

日复一日,最终我在高二的寒假,脱离了静物转向了石膏像,每天都是伏尔泰、阿格里巴、海盗的日子,其实也挺折磨的。

由于还要上文化课,我总是不紧不慢的画着,看着我身边马上要参加考试的人行色匆匆。虽然我们这圈同学,是学校里进度最慢的,好在我们距离考试时间还长着。不过这“闲逸”的日子,终究也是没过多久。我终于加入到了艺考集训的大军和之前的不同,不论是助教还是老师,都对我们开始及尽严格。

学了二年的我们,被老师寄予了厚望。每天早上默写人头,从四分之三男(女)青年,再到男(女)老年正面。那时候的我甚至感觉,我把一个人的头转了360度画了一遍。

我们在学校呆的最久,和我一起的同学关系也亲密,我们常常一起吐槽老师突然的严格,吐槽每天定量完成的速写,那时候,每天早上必有的,就是默写人头像。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他不知从哪里借来了2开大小的画板,给我们每人准备了2开大小的画纸,3天时间画一个正面的人头像。这么大的纸,我们都不知如何下笔。不过,这样的好处是错误的结构全部放大。可爱的我们,成功激怒了老师被罚作业,人头肌肉结构素描5张。画完后默写,写出脸部所有的肌肉结构。

我们被折磨了一小个礼拜,终于还是顺了老师的心意,其实也要感谢他的严厉,让我成功在联考时,素描拿到了高分我们那一批的十几个同学,艺考平均分85分,我们的老师看到成绩时候,脸都笑开了花。

虽然,我的老师已经不教了。不过,清美艺考学校却还在。老师还是那么认真负责,传送这一波又一波优秀的美术考生

明朝领先世界的科技,破解了达芬奇画鸡蛋的秘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陶康远

一:露马脚的励志故事

身为一位强大到充满传说的美术巨匠,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一桩最令中国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传说,正是他“画鸡蛋”的故事。

在各类中国少儿读物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才华横溢的少年达芬奇,却被老师监督着画鸡蛋,日复一日枯燥的画鸡蛋过程,一度叫小达芬奇难以忍受,却被他的老师当头棒喝:“画鸡蛋貌似是小事,但能磨练你的耐心,只有把每件小事做好,以后才能成为伟大的画家。”恍然大悟的达芬奇,这才耐住了心性刻苦磨炼,终于取得了艺术创作的重大突破。

这则简单且充满寓意的“达芬奇传说”,不知影响和激励了多少中国孩子的童年,甚至在花样翻新的少儿图书里,更给加工出不同的版本。比如有一个版本里,就绘声绘色还原了“达芬奇画鸡蛋”的刻苦现场:“他(达芬奇)每天对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两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

当然,这个刻苦励志的“达芬奇画鸡蛋”故事是否真的存在,争议也非常多。不过这“加工版”里“达芬奇画鸡蛋画的草纸堆老高”的桥段,却恰巧暴露了这则励志故事里,最大的一个马脚。

因为,倘若穿越到达芬奇生活的年代里,把“达芬奇画鸡蛋画到草纸堆老高”的事,随便告诉一位美术界人士,对方恐怕会当场气出一口老血:草纸堆老高?这败家啊!哪有这么多纸供他糟?

“达芬奇画鸡蛋”故事里,一桩当时很难解决的困难,就是此时欧洲落后的造纸业。

二:产量质量严重有限的欧洲造纸

少年达芬奇学画画的年代,对应的恰是中国明朝天顺至成化年间,这个时代,以西方学者的记录,正是欧洲造纸红红火火的年代。但细考究一下,这“红火”的欧洲造纸,其实还是刚上路阶段。

虽说在达芬奇出生二百年前,意大利人已经学会了来自中国的造纸术,结束了只能用昂贵羊皮纸的历史。但其中的工艺,依然相当原始:比起中国明代的造纸术来,欧洲造纸术流程一模一样,只是原材料从竹子变成了树皮,取浆用的竹篓也变成了铜丝网。但由于技术不精,他们造出的纸张往往面积小,不够光滑,达芬奇时代用的纸停留在“草纸”水平。

这样的“草纸”,当时非常厚,外观常是肤色,质地粗糙不说,而且就这种纸,当时还是稀罕物:只能造出31乘53英寸的草纸,要是造的再大点?基本就是一扯就破,根本没法用。

所以说,虽然比羊皮纸要便宜,但“草纸”在当时的欧洲,价格也同样不菲。以学者尼克尔《达芬奇传》里的记载,当时包括达芬奇在内的学画者,都要先在上漆的木制画板上用铁笔进行联系。反复打磨之后,才敢在草纸上画一张。要是“画鸡蛋画到草纸堆老高”?哪个老师瞧见,都要心疼的肉哆嗦。

何止是达芬奇生活的年代如此,一直到17世纪时,欧洲的造纸技术,都没解决这“造草纸”的难题。以至于18世纪时,法国财政大臣杜尔果,还猴急着给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写信,强烈要求他们留心学习中国的造纸术——能解决这个难题的,直到那时,还只有中国人。

而放在达芬奇生活年代里,达芬奇也只有生活在同时期的中国明朝,才能完美解决这用纸难题:大明朝的造纸术,才可供得起达芬奇“画鸡蛋”的用纸。

三:领先世界的明朝造纸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造纸技术到清朝为止一直领先世界是毫无争议的。尤其是明朝,科举和艺术的繁荣不但刺激了印刷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造纸行业大步前进。

其实,一直到明初的时候,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纸张在明代,其实也非常金贵:明太祖年间,京城国子监学生每年用过的课本纸张,都要回收上交到礼部。“远迈汉唐”的永乐年间,京城过年的鞭炮,也都要用旧纸制作,明朝天顺年间(达芬奇正童年),一个老太监从江西老家返回宫城,看到宫城里用纸糊墙,竟当场心疼的掉眼泪。

不过,就是在达芬奇涉足美术的青少年时代,即中国成化年间时,明朝的造纸业,终于开始了技术井喷:明朝的纸张,原料已经多样化,不像欧洲只能用麻布,而是有竹子树皮渔网各种廉价植物纤维材料。可以把把坚硬的竹子等植物纤维材料捣烂成浆糊;再用特制的竹篓将纸浆“一张张”取出,定型成大小不一的纸;最后通过自然晾干或火烤的方式去湿,成为一张张洁白的竹纸。

除了质地优良外,明朝的纸张种类也众多,既有精美的宣纸,还有各种高质量的加工纸,甚至纸还被大量应用于军事,制成有强大防护效果的“纸甲”。而且由于有了“纸药”技术,中国的工匠,更能轻松造出巨幅大纸,明清书画里那种65乘135的大纸,放在当时欧洲,根本不敢想。

当然最重要的进步,还是明朝的造纸规模生产,明朝中期时的造纸工厂,大多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正好可以用水力水锥等器具进行打浆,劳动效率突飞猛进。纸张产业也成了火热行业,不少农户在农闲时节会参与造纸。仅在江西铅山一地,就有3000多槽户造纸,每户帮工部不下二十人,至少有6万人从事此业。

如此一来,自成化年间(达芬奇青年时)起,明朝的纸张成本就不停降低。成化年间时的明朝年节鞭炮,就一律用新纸制作。万历年间,官员们上任或者在过年时得到的贺卡,多不胜数,而且制作精美,极为奢侈。民间纸张价格也更低,以《宛署杂记》统计:万历年间九两白银,就可以购买一万一千张连七纸,至于科举考试用的“抬连纸”,更是一匹麻布换两千张的价格。用纸,已是实实在在的民间消费。

所以说,倘若伟大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是个生在明朝中期的中国孩子,“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显然更靠谱。

也正是明朝这突飞猛进的造纸术,催生了明王朝越发红火的文化。对照一下明代文化史就可发现,明朝造纸产量激增的成化年间,也恰是明代民间美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而纸张更廉价的嘉靖万历年间,更是明王朝民间畅销小说大兴的年代,仅嘉靖年间四十年里,明朝的出版图书数量,就是之前明朝上百年的总和。

而到了接下来的万历年间时,明朝的民间畅销书产业,乃至书画艺术,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越发廉价的纸张成本,就像一支催化剂,催生了明代中后期丰富多彩的文化。

甚至,也就是在18世纪时,法国大臣杜尔果写信求助后,供职于清朝宫廷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将中国造纸术画成图画邮给法国政府,中国的造纸技术,这才在西方火热传播,催生了近代欧洲造纸工业的产生。这个时代,也是欧洲启蒙运动红红火火,科技文明大踏步前进的年代,中国的造纸术,也同样起到了强大“助攻”效果。

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强大,首先来自文化传播技术的进步,中国造纸术的贡献,就是缩影。

在钟表进入中国以前,中国古人都用什么计时呢?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看看这些奇葩历史

达芬奇画鸡蛋画了三年,很励志?这碗毒鸡汤你还要喝多久!

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练习基本功的故事在中国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出现过,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然而,这个故事并不可靠。

故事中,达·芬奇被送到老师那里学绘画时没有什么基础,是从零学起。但事实上,达·芬奇自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分,15岁去给当时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韦罗基奥当学徒前已经有不错的绘画技术。

米开朗琪罗的一位弟子所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的史料最为权威,其中记录道:达·芬奇之父将达·芬奇的几幅画拿给好友韦罗基奥看,询问儿子未来是否能以绘画为业。韦罗基奥看到达·芬奇“不同寻常的起步”后惊讶不已,力劝好友让达·芬奇学画,于是达·芬奇成了韦罗基奥作坊的一名学徒。可见,达·芬奇拜师时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并不需要反复画鸡蛋来打基础。

而且,文艺复兴时期的纸张相当昂贵,初学者通常只能使用上漆的木制画板和铁笔进行练习。达·芬奇早年画于纸上的素描作品也有相关体现:他用钢笔画线条之前,都先用银尖铁笔或铅尖铁笔打底。这个很重要的细节在课文《画鸡蛋》中却没有体现。

达·芬奇

而且,素描只是绘画的基础,素描水平不能代表绘画水平。达·芬奇在韦罗基奥的作坊里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包括素描、绘画、大理石雕塑、青铜浇铸等各种技艺,以及木工、机械、工程和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而素描只是从事绘画(蛋彩画、油画)的一项基础训练,在研究过透视学、制作过泥塑模型后才能进入绘画的门径——学习什么样的木材能做木板、如何配置各种熟石膏粉、怎么获得各种颜料……课文说通过素描鸡蛋就能学会“绘画技巧”显然是不可能的。

米开朗琪罗的那位弟子还记录了韦罗基奥、达·芬奇师徒的另一个故事:韦罗基奥绘制《耶稣受洗》时,作为助手的达·芬奇画了一个捧托长袍的天使,画得比韦罗基奥画的人物像好得多。韦罗基奥看到“一个孩子竟然比他画得好”,从此封笔。但是达·芬奇留下的所有手稿都没有提到过老师韦罗基奥。如果韦罗基奥真的曾让达·芬奇画三年鸡蛋、并对达·芬奇的绘画生涯产生那么大影响,达·芬奇不可能不对自己学艺之初的老师有所提及。

有意思的是,达·芬奇学画时,欧洲正流行一种叫“蛋彩画”的绘画样式,也就是用蛋黄或蛋白充当黏合剂,来调和粉状的涂料。达·芬奇画鸡蛋的传说很可能和“蛋彩画”这一名称的以讹传讹有关。

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较早的出处是在1961年《人民日报》上的《画蛋》一文里:作者说自己小学图画课是“从画鸡蛋和苹果”开始的,30年后他又“听人讲过一个故事”,就是达·芬奇画鸡蛋,于是鼓励人们学习达·芬奇的“画蛋精神”。

到1962年,另一个作者再写,就变成了“据说他(达·芬奇)小时候学画也是从画鸡蛋、画苹果开始的”,这显然是把原作者小学时的学画经历误安在了达·芬奇身上。再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使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广为流传。

通过对故事的梳理可知,尽管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并无可靠出处,只是一则充满训导意味的鸡汤文罢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

作者|杨津涛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曾经亚洲最牛的印度铁路,为何越搞越差?印度人一怄气真是不得了

美军王牌狙击手,能在1920米外击毙敌人,最后被战友枪杀

别动不动就说自己有洁癖,这位大师才是真洁癖,为了干净不要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