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印度人口数(印度人口数量2023总数)

时间:2024-01-16 16:08:28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人口红利”变“人口危机”,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为何无法崛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慧泓

编辑|S

2023年4月中旬,这将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时间。

根据联合国报告的预测和多位人口学家的分析,外界普遍认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成为新的人口第一大国。

尽管在人口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印度政府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脆弱的经济和糟糕的执政能力,印度正成为全球人道危机新的“源头”。

印度人口

红利变危机

在欧美媒体的口中,世界未来十年将属于印度。

宽松友好的外部环境、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健康的人口节奏,将助力印度复制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特别在欧洲、美国和东亚三国陆续陷入深度老龄化、少子化的当下,印度蕴藏的人口红利是其经济崛起的重要砝码。

从年龄结构上看,印度拥有劳动能力,即年龄在15至64岁的民众达到人口总数的67.4%。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6.8%。

这代表印度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近总人口七成左右的壮年居民,将为印度提供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和巨大的购买需求。这决定印度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

在欧美经济分析师看来,只要政府引导得力,印度经济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腾飞”。

“印度制造”将有机会同“中国制造”一较长短,印度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可相比于欧美媒体的一致吹捧,印度总理莫迪对此却非常谨慎。

因为莫迪很清楚眼前国内14亿多的民众不仅是国家未来的财富,更是14亿张等待吃饭的嘴。而为民众提供粮食和工作,恰恰是印度的短板。

一旦粮食和民众就业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旁人眼中的“金疙瘩”将迅速成为粉碎一切的火药桶。

届时印度不仅会面临社会的,还会爆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印度拥挤的街道

国家无法快速崛起,人口红利秒变危机,归根到底是因为印度政府执政能力有限,无法妥善解决粮食供应和民众失业这两个最大的问题。

饥饿的印度

说印度民众正在忍饥挨饿,兴许有很多人会不相信。因为在诸多统计数据中,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据印度政府统计,仅2021年印度就出口700多万吨小麦,同时向全球150个国家出口2140万吨稻米。

在2020至2021财年,农产品为印度创汇超过500亿美元。

海关出口数据固然漂亮,但这依旧无法掩盖印度民众粮食消耗远低于国际平均标准的事实。

印度街边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人均消费粮食181.9公斤。

同期我国数据为396.4千克,美国为1358.7公斤,欧洲为453.7公斤,全球平均水平为354.8公斤,均“遥遥领先”印度。

而且细看印度人的饮食结构极不健康,由于宗教和贫穷的原因,印度民众食用肉类数量极少。

在2022年的统计中,每位印度人平均每年的肉类消耗量仅为5公斤,比常年饥荒战乱的非洲还少一倍。

由此不难看出,长期以来印度人都处于某种意义上的饥饿之中。

虽然尚能买到食物,但数量仅够“维持生命体征”,吃饱都谈不上,更遑论吃好了。

印度贫民窟

如果联系到印度政府对出口粮食的积极态度,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印度政府一直在以饥饿国民,损害国民健康为代价,强行出口粮食,以平衡外汇收支。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产量不足,在于印度土地所有权的桎梏和农业产量的落后。

众所周知,印度的独立并没有经过革命,因此也没能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

国内大量土地归各邦的封建贵族所有,国内绝大部分农民都是佃农。

耕地所有权的碎片化令大规模农业无从谈起。国内拉胯的水利灌溉设施进一步削弱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国内极高的文盲率导致农民很难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工具。

印度历史上多次发生大饥荒

以上因素导致印度空有排名全球第二,足有1.56亿公顷的耕地面积,但粮食总产量仅有我国一半。

不客气地讲,印度低下的粮食产量是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因为城市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吸引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

而印度国内普遍种植需要密集劳动维护的水稻,一旦劳动力减少将导致印度水稻产量锐减。

届时印度将出现大规模的粮食危机。饥民四处流窜,将严重冲击印度国内,甚至是周边邻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但刻意将农民捆绑在耕地上,固然可以保证粮食产量,但又会减少劳动力的供应,限制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印度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

印度的失业者

失业的青年

除却粮食危机外,青年就业问题也是印度政治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称,2022年印度青年人,即年龄在15至24岁群体失业率达到23%。

即便是新德里当局也必须承认,国内受过教育的青年人失业率超过18%。青年人失业已成为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果连长期工作都没有,民众必然因为没有希望而处于焦虑和担忧中。长期以往,青年人会大量积攒对社会和政府的怨气、戾气。

等待面试的应聘者

一旦社会有大事发生,这些印度的“无业青年”必然会“揭竿而起”,通过抗议,甚至是犯罪和暴动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将严重影响印度的社会运转。

另外由于长期失业,必然限制印度经济发展。

青年人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购买欲望的群体,其长期贫穷必然会导致国内消费市场的萎靡,打击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

而究其根本,国民教育水平低,无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国内工业薄弱,无力吸纳多余劳动力是印度青年失业率飙升的重要原因。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印度文盲率达到40%。60%左右的劳动人口没读过高中。

民众低下的文化素质导致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务农或失业在家。

另外印度多年来片面发展服务业和IT产业,但忽视工业建设,目前印度工业仅能解决1亿人口的工作问题。

如服装、机械组装等,可以大量吸纳就业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严苛的劳工保护制度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的缺失,很难在印度茁壮发展。这也是大量受教育青年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综上,通过了解限制印度经济发展的粮食和青年人就业危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政府在国民教育、工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

正是其执政能力的虚弱,导致人口红利变“危机”。

至于印度巨象能腾飞几许,还是要看“莫迪老仙”是否有勇气和能力,触及国家改革的“深水区”。

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4月超过中国!会有人口红利吗?

标题:印度将超越中国!人口红利之争即将揭开

大家好!今天,我们不得不谈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就是有关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4月超过中国的预测!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而更重要的是,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将拥有人口红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相对增加,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年轻有活力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多于非劳动力人口,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印度的人口将在2023年4月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人口众多的国家。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将享受到人口红利呢?答案并不完全肯定。

首先,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真正利用人口红利,还需要考虑人口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水平等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劳动力缺乏教育和技能,那么即使人口再多,也难以为经济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印度需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才能真正享受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

其次,人口红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来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充分的就业机会、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条件。如果印度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那么即使有大量劳动力,也可能会导致失业率增加、社会问题加剧等不良后果。

最后,人口红利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经济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从而实现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创造。

总而言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4月超过中国的预测令人关注,但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到人口红利,还需要解决教育、就业和政策等多重问题。希望印度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为何能养活14亿人?给中俄上了一课

根据联合国统计,印度人口达到了14.258亿人,超越中国成为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然而印度的经济体量却还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粮食产量更是不足中国的一半。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是如何养活全国超14亿人口的呢?

印度是如何养活十四亿人的

要想过得好,还是要有钱,印度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使出了种种手段搞钱,简单概括就是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对象则是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国家,包括印度所依赖的美国也深受其害。印度的人口众多,许多国家的企业都想要利用这些廉价劳动力,从而占据印度庞大的市场,然而却没想到成了印度的“韭菜”。

“坑”

首先来说说坑,人们常常对在印度的外企调侃,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就拿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网络公司之一的沃达丰为例,在22个国家都拥有和运营网络,印度当然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沃达丰收购了李嘉诚的CPG投资公司,因为印度企业持有该投资公司67%的股权,也算是进入了印度市场。

但一切还没有正式开始,印度税务部门却先上门表示:虽然是国外交易,但资产在印度,就要追缴转让所得税,还有罚款,共计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沃达丰当然不愿意选择上诉,虽然后续上诉成功,但印度税务部门却连夜修改《所得税法》,专门针对沃达丰征收追溯税,在原来26亿美元的基础上提高到了51亿美元,约合366.76亿人民币。

我国三大国产品牌手机也没有幸免,小米、OPPO、VIVO分别被罚53.9亿、38.5亿、27.7亿,甚至你绝对想不到印度对小米的罚款理由,竟然是缴纳专利费涉嫌洗钱,要知道,小米印度子公司向美国芯片公司高通集团,支付特权专利费用是经过法律协议的合法商业程序,但印度上诉机构依然认可了此行为并对小米罚款。

还有俄罗斯也遭遇了印度“坑”行为,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只能将石油低价出售给印度,结账货币也选用为卢比,但由于俄罗斯受到了西方经济制裁,这笔庞大的卢比无法兑换成美元或欧元,为了消耗卢比俄罗斯只能不断从印度进口商品。

然而印度却借着担心西方打压为借口,不再大量出口商品给俄罗斯,直接导致俄罗斯握着钱却花不出去,印度这些行为也给中俄两国上了一课。

“骗”

接着就是骗,主要针对是美国,因为美国税务机制特别复杂,需要本人自己上报缴税,甚至还有专门催收税务的机构,印度人就会冒充这些人员进行,然后会告知其严重的后果需要打钱补税,甚至还催生了专业的公司专门进行培训,再加上印度政府对此也没有什么措施进行解决,导致这些公司在其他国家也建立了势力,屡禁不止。

“赖”

还有就是赖,截止到2022年6月,印度外债总额达到了6171亿美元,对多个国家也有不少欠债行为,因此印度也曾被57个国家联合催债金额高达130亿美元,这种屡屡失信的行为让不少国家对印度,开始实行“先付款后发货”的交易模式。

侨汇

最后就侨汇,即海外华侨华人给国内亲友的汇款,也是国家外汇的稳定来源,印度作为全球第一侨汇大国,早在2018年。印度侨汇收入就达到了786亿美元,到了2022年,侨汇更是超过了1000亿美元。

并根据国际移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印度有近1800万人生活在国外,尤其是印度富裕人口,为了避税保值,为后虑等原因开始大量移民,仅2022年印度就有近8000名富豪选择移民,还有大量印度海外劳务大军在国外赚钱,然后汇钱养亲。

但不得不说,印度的部分行为就像是“狼来了”,只会不断失去国际市场的信任最终自食其果,大家觉得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