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那一年开放生二胎(开放二胎是哪一年实行的)

时间:2024-01-30 01:19:10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015年,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专家预测人口将会暴增,如今被打脸?

阅读之前点个“关注”,以便于您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酱酱比心❤!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都是典型的吃着人口红利取胜的国家,所以“人口”对于我们,乃至于世界各国都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自1982年开始,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全民响应,为我国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至2015年,当我们意识到“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又立时对政策作出调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当时就有不少专家预测,二胎政策出来后,人口数量一定会暴增,希望全社会都做好相应的准备。

然而,这一次却未能让专家如愿,一切都让人始料不及,我国人口出生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年不及一年,这又是为何呢?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专家预测

我们先来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教授的一篇,专门针对二胎政策的论文中我们了解到,生育这个问题是基于我国基本国策,也基于我国国情和老百姓的生育意愿之上的。

众所周知,我国民间生育传统便是以“传宗接代”为家族宗旨的,自上个世纪计划生育以来,大部分家庭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是抛弃了这个宗旨的,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为普遍现象的年代,人们应迫切需要壮大自己的家族脉系,所以,一水的专家都认为,一旦二胎政策开放,生育率变会几何式增长。

为此,专家们还专门做了一个数字预测。

翟振武教授在论文中表示,二胎政策正式实施后,四年之内,我国的出生人口将会从每年的3500万直线上升,大约每年递增千万人数左右。

按照这个预测,二胎政策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未来人口情况也是乐观的,不但可以改善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还能为未来储备劳动力资源,为人口老龄化做好万全应对准备。

但想象是美好的,打脸也很快到来。

二胎政策开放后的第一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仅仅只有3209万,远不及专家们的预测,甚至还不如二胎开放的前一年。

这个结果令人遗憾,但那个时候又有一波专家喊话:不要担心,这个是正常的现象,这生孩子就跟股市一样,还未触底,怎么会反弹呢?这只不过是人口暴增之前的一种正常征兆。

既然专家都这么说了,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可接下来的几年内,生育情况却愈发的不容乐观,人口增长非但没有触底反弹,反而逐年断崖式下跌,触底触底,仿佛这个“底”永远也触摸不到。

这可就令人琢磨不透了,以前不让生时,许多人偷偷的生,顶着高额罚款的风险也要生,这如今让生了,为何反而生不动了呢?

其实这里的问题根本不需要研究,“生不动”的问题也非常的明显,专家预测里考虑到了古往今来的各种因素,却忽略了当下人们的生活基本情况。

生育意愿在降低

专家认为,多年的限制生育应当将人们的生育意愿压制到了极致,当家庭人口减少后,中国人民应当迫切的希望多生。

这个理由其实也不无道理,比如许多有钱人家就愿意生,毕竟还有家产需要继承。

但我国贫富差距的悬殊,以及有钱人和穷人的比例导致愿意生的人家还是极少数的,毕竟大部分人连“一个家”都买不起,眼目前的生活压力都很巨大,哪里还顾得上老了以后呢。

所以,专家之所以能错误的预估人民的生育意愿,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错把自己的生活,当成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十年前,扛起生育大旗的是80后,十年后的今天,扛起生育大旗的是90后,巧的是,也是在上个世纪,这波人也出生在计划生育的实施阶段。

也就是说,作为独生子女的8090,眼目前是承担为家庭和国家添丁的主力大军,不但如此,他们还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

这两座山何其大?

且看这冰山一角,我们就不难体会,生育率下降是个必然趋势。

当然了,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女性的觉悟。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号召“男女平等”以来,女性角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拔高,当女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顶起半边天后,许多尖锐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当女人顶起社会的半边天以后,还有余力去顶起家庭的全部吗?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能两者兼顾的,那不是妇女,而是超人,大部分女人都在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上犯了难。

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养育问题,与809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要生养一个孩子,不单单是让其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了,那些从小当惯了留守儿童的8090父母深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自己从小得不到的优质教育,以及那些未完成的梦想,我们都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如何实现?当然是倾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说回刚才的问题,女性在面临家庭和事业时应如何选择?小编在想,在一个女人没有学历,没有见识,没有社会生产力的情况下,她们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但是如果她们在有学历、见识、生产力的时候呢?

可能有人会说,当今妇女能力远不止于此,很多人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小编相信,这样的女超人肯定是有的,况且,女性大可以生完孩子再去上班,顶多与社会脱节一两年而已,只要企业不限制年龄,只要企业不歧视已婚已育妈妈......一切都不是问题。

生育问题的根本

当然,造成生育问题的根本也不仅仅是女性生育意愿降低,男性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准显而易见的提高的,但是幸福度却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男人作为一家之主,从结婚那一刻起,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以目前的国情来看,男人们的主要压力来自于高昂的彩礼、房子、车子、票子,尤其是房子,这就好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配,即使很多人并没有买房的条件,也要贷款去创造条件。

有了房贷以后,生活的压力那是蹭蹭上涨,倘若配偶有收入,兴许压力会小的多,可一旦小家庭决定生孩子,女性生育期间没有了经济来源,家里又增添了一张嘴,又该怎么办呢?

更何况,经济问题也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良好的教育资源一定是和经济挂钩的,很多年轻人都有同样的一个想法,那便是:如果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为什么还要生他呢?

除了教育问题,还有养老问题,前文我们说了,国家是因为一些基本国情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所以开放二胎政策,那么老龄化是谁老了?当然,还是8090后的父母辈。

有趣的是,独生子女也大部分在80年代和90年代,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独生子女不但要面临生存和生育的压力,还有父母养老的压力,这么多的压力掺杂在一起,一胎都够呛,更遑论生二胎。

现实很残酷,问题也很具体,在这个传宗接代思想牢固的国家,如果百姓不愿意生孩子,那就是出现了大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在做一些政策调整时,能多方面的考虑,多方面的顾及。

人口问题不光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但要靠家庭努力,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又是小学登记时,二胎开放后的第一批“二孩”即将踏入一年级

文 /家家安宁

来源 / 家家安宁(readingv)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022年5月初,北京市各个区县会开放“小学入学服务系统”,采集适龄入学儿童的信息,并在一个月内完成登记工作。

先来看下新闻报道: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依据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日(4月30日)前,本市完成小学毕业生信息核对,明日(5月1日)起,本市开通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进行入学政策宣传。今年总体政策保持稳定,其中北京“幼升小”将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的入学方式。————新闻报道。

01

首批生活在北京的二孩群体要读小学了

今年很特殊。

2016年是二孩开放的第一年,到2022年,这一批孩子正好是6岁。

如果您家宝贝儿正好是开放二胎后生的第二个孩子,那么,也就意味着首批二孩已经长大了,要上小学了。

时间真快,二胎开放都已经6年多了。

接着说一年级新生入学。

在北京读小学要先做网上信息采集。无论是本地户籍还是外地户籍,只要想在北京上小学都要做信息采集。但是针对外地户籍的孩子,可能还需要有四证(像社保、居住证等大约是要提前至少1年就应该准备好的)。

其实,网上信息采集这件事儿真正执行的时间也不过几年。

以往的方式是:适龄儿童要去划片区的小学门口排队登记信息。而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去什么学校排队登记的相关通知呢?其实,获取方式也很直截了当————就是在本小区门口显眼位置,各个小学张贴一张适龄入学儿童登记报道的相关告示。

现在小学一年级新生的第一步不需要去排队了。要在网上进行信息登记,然后再根据孩子情况进行“派位”或者“非派位”的方式给孩子分配就读小学。

信息采集,又称之为录入SIM系统,通俗一点说,就是收集登记学籍信息。学籍是跟随一个学生的最重要的身份确认,要非常重视,涉及到升学、转学、以及纳入档案等。

所以,在此,重点提示:各位在北京生活的、6岁娃的家长们,抓紧去给孩子去登记信息,完成网上的信息采集。

02

北京“学区房”凉了一大截

2021年7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北京的学区房,凉了!一个时代结束?上千万打水漂!

当时,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北京西城区和东城区很多学校不再按照严格的划片区房子来进行,而是随机划片。

如下面截图,是2021年随机派位划分小学后,一些家长们的“血泪记录”。

如今,马上就一年了,学区房确实凉了。至少像类似的新闻“两套学区房可以拯救一个濒临死亡的上市企业 ” 已经鲜少出现了。

而在近期的北京市教育部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多校区划片的重要性,再次、重点、反复的被强调。

2022年幼升小工作已经陆续展开,4月1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再度强调多校划片的重要性。上述《意见》指出,今年,北京将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的入学方式。同时,加大户籍、房产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信息采集表所填报内容真实性的审核力度。————新闻报道。

看来,北京在教育方面的调控真的是下了“狠手”。那些想靠着房子来实现就读优质学校的家长们,作何感想呢?

如果“多校区划片”浇了“学区房”一盆水,那么“教师轮岗”,可能给所有的想靠“优质师资”来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一记“闷棍”。

03

北京教师轮岗制度

说起教师轮岗,其实从2021年8月份,就曾有相关新闻报道。以下为央视网的新闻报道:

北京市东城区还提出了教师轮岗原则:

跨校际、跨学区、跨层级;

全覆盖、全统筹、全学科;

先教师后干部、先小学后初中、先骨干后普通。

我们生活的21世纪时代,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单单一个小学入学,就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和因素:入学采集信息,做好四证准备;根据信息进行多校区划片随机派位,确定孩子就读学校;学校老师轮岗制度……

不得不说,我们越重视教育,教育被我们发现的问题就会越多。而当前形式下,我们的教育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化,无论是从大方向的政策角度还是落地执行细节角度,都在渗透一个信息: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对优质的、平等的教育资源。

很多家长,尤其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代人,吐槽应试教育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这代人又是从应试教育中获利极大的一群人,他们获得了知识,收获了现在的人生。

所以,同样作为1980年出生的这代人,我不敢说,应试教育到底好不好。

至少基于我,一个农村的穷苦女孩子,一步步的通过读小学、初中、中专一路走到北京这座城市,打心眼里是要感谢教育体制给予自己的每个机会。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方面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又应运而生。也许确实,它还不是那么完美,但与其吐槽,不如想想如何让教育变的更好。

这才是我们这代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应该要做的事情。

《论语·宪问篇》中,孔子这样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凡事,先不要着急问收获,把事情做好了,还担心收获是个问题吗?

凡事,先不要着急去抱怨,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何须抱怨?

-本文完-* 本文来自:家家安宁(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写字,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愿您向阳而生,不惧沟壑!欢迎关注,探讨。启发智慧,共成长!

“二胎家庭”有福了,国家新增的几项福利,生了二胎就能享受

以前为了控制我们乱生娃,我国颁布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虽然是很好的遏制了我国的人口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人口老龄化,这种现象将会给国家的未来造成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也迎来了二胎政策。这个政策的出现,让很多想要二胎的妈妈们都兴奋不已,也开始筹备起生二胎的各项事宜了。

因为二胎政策的出现,身边很多的朋友也有了想要二胎的念头。

最近公司的微微有点闷闷不乐,在茶水间休息的时候,我就抽空和她聊了聊。

“微微,你这几天怎么总是愁眉苦脸的呀,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没有没有,最近这个二胎政策不是下来了吗,我和我老公商量着再要个孩子,这样两个孩子能做个伴。”微微说道。

“那这不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吗?你怎么还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是你不想要?”我疑惑道。

“不是的,主要是担心怀孕时产检的费用,”微微无奈的回道。

我说:”哎呀,不用担心,现在生二胎是有福利政策的,这些政策让我都想生二胎呢!”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国家规定的政策中新增了以下四种福利:

1、 免费部分产检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养一个孩子已经有他们的受的了,更何况是二胎呢。但是有的就是想要二胎,国家为了让人们能够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就采取免费部分产检的福利政策。

产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中包含了很多项目,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开销。而且整个孕期的产检一般需要进行10次左右,对于一些经济情况不理想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个天文数字了。

所以有的家庭就选择不去产检,但是这也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所以,为了减轻这些夫妻的负担,现在政策规定部分的孕检项目免费开放。

比如羊水穿刺,有些地方是可以免费的,还是一些做唐氏筛查也是可以免费的。特别是羊水穿刺的费用比较高。

2、 津贴与补助

这是针对二胎宝宝的一项福利,其中包括二胎补助和生育津贴。

二胎补助: 二胎补助分为一次性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一次性补贴适用于在一二级医院出生的宝宝,可以领到300元的补贴。难产或者多胎与正常分娩的一次性营养补助不同,前者是上年度市职员工平均工资的50%,后者为25%。

生育津贴: 缴纳了生育保险、妊娠期在职的二胎妈妈,会收到由人社局支付给用人单位的一笔生育津贴。金额计算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

之前没放开二胎时这部分补助是没有的,现在放开之后生二胎就可以有这部分的补助。

3、 在职优待

在以前,怀孕的女性在职场上都是不怎么受欢迎的,被排挤被强制性加班的现象都是很常见的。

但是现在,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来保护我们的孕妇了。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妊娠女员工的身体状况安排工作,孕中期不能加班,不能安排夜班。还有就是如果孕妈无法胜任之前的工作强度,用人单位也不可以辞退她,而是进行岗位调整

4、 延长产假

按照规定,通常妊娠女员工的产假一共是98天,但是不到一百天需要产前准备和产后恢复,对很多孕妈来说还是比较吃紧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规定的产假时间,但是现在政策调整对一些地区产假时间进行了延长。正常产假已经从原先的98天延长到了128天,有些地方的孕妈能享受158天甚至是半年的超长产假(黑龙江、广东、海南等等)而西藏地区的孕妈可以申请一年的超长产假。

二胎家庭家长应该怎样对待两个孩子?

1、 平等对待,不偏不移

在二胎家庭中,家长一定要做到平等对待,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大人在保证他们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

家长不要总是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只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家长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父母一定要一视同仁。

2、 教会孩子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之一,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也是很必要的。家长可以告诉大宝,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这样的哥哥或者姐姐是很优秀的,与此同时也要告诉二宝,让二宝知道要尊敬和爱护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

久而久之,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十分的融洽。

3、 告诉二宝对于大宝的尊敬

在教育二宝的时候,要让二宝知道,大宝比他年长,因此需要做到起码的尊敬。这样大宝才会有作为哥哥的自豪感,慢慢的他也会接纳弟弟的存在,甚至会主动地帮着妈妈带弟弟,教育弟弟。

菁妈寄语:生不生二胎都是家长的选择,明确了自己生二胎的目的,今后养育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应该做到不偏不移。

国家现在对二胎有什么新的政策?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国家对二胎最新政策”就可以了解到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