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白居易的诗1一4年级(白居易的诗1一4年级独钓寒江雪)

时间:2024-01-17 02:17:44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白居易诗词全集101-200

101

《喜雨》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102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03

《寓意诗五首》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104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105

《秋夕》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106

《山居》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

107

《感事》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唯知趁杯酒,不解炼金银。

108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109

《遣怀》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110

《秋晚》

烟景淡濛濛,池边微有风。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111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112

《秋晚》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寞,凉风冷露秋萧索。

113

《偶作》

张翰一杯酒,荣期三乐歌。

聪明伤混沌,烦恼污头陀。

114

《偶作》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

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

115

《偶作》

篮舁出即忘归舍,柴户昏犹未掩关。

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身闲。

116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117

《除夜》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118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19

《除夜》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120

《缭绫》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121

《池上篇》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

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

122

《悲哉行·悲哉为儒者》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123

《白发》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

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

124

《白发》

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

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

125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26

《白发》

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

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

127

《读史五首》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128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29

《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130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131

《秋日》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

132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133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134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135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136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37

《闲游》

外事因慵废,中怀与静期。

寻泉上山远,看笋出林迟。

138

《闲游》

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

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

139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

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

140

《感旧》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

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

141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142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143

《夜归》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144

《夜归》

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

宾寮多谢客,骑从半吴娃。

145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146

《放言五首 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

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147

《八骏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

后人爱之写为图。

148

《续古诗十首》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

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149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

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簈星州乘送,艛艓驿船迎。

150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151

《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152

《送春》

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

不独送春兼送老,更尝一着更听看。

153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154

《李夫人》

汉武帝,

初丧李夫人。

155

《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156

《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157

《岁暮》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158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

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159

《失题》

石榴枝上花千朵,荷叶杯中酒十分。

满院弟兄皆痛饮,就中大户不如君。

160

《岁暮》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

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161

《秋霁》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162

《马上作》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馀。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163

《母别子》

母别子,

子别母,

164

《首夏》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165

《春日闲居三首》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

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

166

《十二时行孝文》

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

处分家中送疎水,莫[教]父母唤频声。

167

《十二时行孝文》

日出卯,立身之本须行孝。

甘饸{右为危}盘中莫使空,时时奉上知饥饱。

168

《十二时行孝文》

食时辰,居家治务最须懃。

无事等闲莫外宿,归来劳费父嫌憎。

169

《十二时行孝文》

隅中巳,终孝之心不合二。

竭力懃酬乳哺恩,自得名高上史记。

170

《十二时行孝文》

正南午,侍奉尊亲莫辞[诉]。

回干就湿长成人,如今去合论辛苦。

171

《十二时行孝文》

日昳未,在家行孝兼行义。

莫取妻言兄弟疏,却[教]父母流双泪。

172

《十二时行孝文》

晡时申,父母堂前莫动尘。

纵月些些不称意,向前小语善谘闻。

173

《十二时行孝文》

日入酉,但愿父母得长[寿]。

身如松栢色坚政,莫学愚人多饮酒。

174

《十二时行孝文》

黄昏戌,下帘拂床早交毕。

安置父母卧高堂,睡定然乃抽身出。

175

《十二时行孝文》

人定亥,父母年高须[保]爱。

但能行孝向尊亲,总得扬名于后世。

176

《十二时行孝文》

夜半子,孝养父母存终始。

百年恩爱暂时间,莫学愚人不欢喜。

177

《十二时行孝文》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178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179

《惜花》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180

《望驿台 三月三十日》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81

《归田三首》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

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

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

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

182

《岁晚》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183

《感时》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184

《病中作》

病来城里诸亲故,厚薄亲疏心总知。

唯有蔚章于我分,深于同在翰林时。

185

《隋堤柳》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186

《春寒》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187

《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188

《东坡种花二首》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

189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190

《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191

《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

仙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192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193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194

《竹枝》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195

《竹枝》

江畔谁家唱竹枝,

前声断咽后声迟。

196

《竹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197

《竹枝》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静山空歇又闻。

198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199

《新秋》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

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

200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小学一年级语文35首必会背的古诗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鹅(骆宾王)1册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4、咏华山(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5、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8、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4、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5、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6、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7、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8、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9、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0、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1、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2、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4、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5、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居易最著名的四首唐诗,语言通俗,诗味浓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诗风平易。白居易的诗虽浅显易懂,诗味却很浓郁,艺术成就极高,有《白氏长庆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原上的野草杂乱地生长着,每年春天茂盛秋天枯萎。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来年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道,一直到荒城都是一片翠绿。又要送游子远行,繁盛的野草饱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情。这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曲生命的颂歌,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般地方四月间桃花都已经落尽,可这山中古寺的桃花却刚开始盛开。常常怨恨那春天一去就无从寻觅,岂不知它偷偷地转移到这山上来了。

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在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面的地方眺望西湖,湖面春水刚刚涨起,朵朵白云好像和湖面连成了一片。黄莺在朝阳的树枝上争着啼鸣,不知谁家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嫩绿的春草刚刚能湮没马蹄。我最喜欢湖东一带的风景,特别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堤,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逛不够。全诗紧扣“春行”的诗题,把春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机盎然。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斜照在江面上,一半的江水是碧绿色的,一半的江水映得红彤彤。最可爱的还要数这九月初三的夜色,小草上的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新月好像弯弓一样。

这首诗如同一幅景色清新、色彩明丽的秋江风景画,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全诗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

语文课本中白居易的诗《草》,为什么只有前四句?问题出在后四句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一个疑问,小学语文课本中白居易的古诗《草》,为什么只有前四句?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公元786年,也就是唐德宗贞元二年,16岁的白居易,在一场科场考试中,写下了这首应考习作。

按照唐代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后来也称为“赋得体”。所以白居易的古诗《草》,其实原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它的原题中,我们可以得知除了关键词“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也就是“送别”。而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缺少的后四句,写的就是送别的内容。

那么小学语文课本为何删减了后面送别的内容呢?我想肯定不是放上全诗就怕我们背不下来。至于其删减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让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们,专注于“草”的精神。毕竟后四句诗中所抒发的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小学生们很难感受到,而且还写得极其含蓄。

因此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时候,为了小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就这样删减掉了后面四句,以及还把题目改成了更为简洁明了的《草》。那么白居易的这首诗,它的后面四句究竟写了啥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四句,也就是我们从小就能背诵的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的意思也很简单,即古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它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大火无法烧尽它,春风一吹它则又遍地滋生。简单的从字面意思来看,它就是一曲赞美野草的颂歌。

而从其所具体的顽强生命力来看,它又可以升华为生命的颂歌。我们说白居易这两句诗所写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但是能够像白居易一样,在年仅16岁的时候,就能将其写入诗中,且语言朴实有力,对仗天然工整,一字一句皆水到渠成就很难得了。所以白居易这首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据张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在京城谒名士顾况时,准备投献的诗文中便有这首诗。但顾况一开始没有在意白居易,反而取笑他的名字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即长安的米价很贵,想要在长安混不容易呀。而当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二句时,不禁大为嗟赏,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也就是有这样的才华,在长安就很容易了。后来更是帮白居易到处宣传此诗。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四句,也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缺少的那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它的意思是说,古原上的青草香占满了古道,阳光下的翠绿草色连着远处的荒城。我在这里又送友人远去,这萋萋芳草都是离别之情啊。“远芳侵古道”二句,是继前面四句所写的野草顽强生命力后,对野草的清香着重进行了描写,同时也有一种春草蔓延扩展之势。

至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它其实化自《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原诗中的意思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远游未归的人。而白居易这里则是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加了送别友人时的愁情,仿佛古原上的每一片草都包含了诗人的别情。可见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但也正是它的意味深长,所以小孩子就很难理解了。

综观白居易的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而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增加,相信大家如今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无论是对于诗中的“草”的精神,还是白居易送别友人时的别情,都有了更为深刻的属于自己的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