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明珠索额图(明珠索额图均关进大牢,他们服康熙吗)

时间:2024-01-17 12:42:00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明珠、索额图犯下滔天大罪,为何康熙却不处死他们?

索额图、明珠是康熙朝的权臣,两人都是康熙的最重要的臣子,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从康熙幼年就开始辅佐康熙,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明珠、索额图之间的党争却逐渐的令康熙感到恐惧,一开始康熙对于他们的党争,是凌驾于其上加以利用,但这二人不知收敛,卷入夺嫡之争,对朝廷的根本产生了极大威胁,最让康熙害怕就是是皇权旁落,因此,康熙便对二人开始了清理。

经审查后,这二人的罪过,令人发指,也令康熙极度失望,最严重的便是索额图的弑君之罪,但康熙还是免了两人死罪,关进了大牢,颐养天年,那么康熙为何不处死这二人以绝明、索两党的斗争,

其一,两人出身,明珠是康熙在结交伍次友的时候认识的,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并且明珠也是当今的大阿哥的舅舅。至于索额图,其父亲索尼,是满清入关的开国功臣,他的女儿也是康熙最宠爱的人,又是当今国丈。

其二,索额图和明珠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跟了康熙几十年,查办他们已经引起巨大的。如果在加以处死,定会让朝野更加震惊,也会影响康熙的名声,而放过他们,既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大度,又可以使朝野尽快的稳定,并且已经削官罢爵的两人已没有威胁,因此康熙决定将其囚禁起来,出于政治考量没有加以更残酷的政治惩罚。

九子夺嫡中都有哪些派别体系呢

历史上清朝发生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就是康熙的儿子为了夺嫡,夺谁的嫡,夺皇太子胤礽的嫡,而产生的影响深远的事变。

在皇太子胤礽废立之间,其他的皇子一个个是心怀鬼胎,为了上位是拉帮结派,慢慢地,各自组成各自的势力,形成了五大党派,分别是大阿哥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和十四也党是一起的,首先是大阿哥党,他出生的早,他就是老大,但是他这个老大也不是皇后生的,也不是嫡长子,大阿哥党以大阿哥胤禔为首,以及舅舅大学士明珠是为首党人,其它还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福伦等党人,太子党是以皇太子胤礽和索额图等人员有16个,其中以索额图为代表,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在1689年到边疆签订尼布楚条约,也为东北边陲地区的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呢一码归一码,而后呢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令宗人府将其拘禁,不久索额图就死于幽所。三爷党以爷党以胤祉、陈梦雷、李绂为代表,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人家 的心思就没有放在争位上,而是全身心在熙春园投入到了著书上,比如古今图书集成,四爷党就是以胤禛为代表的12人等,其中著名的人有李卫,年羹尧,隆科多等人物。

不过啊,胤禛有三次心态的转变,第一次在皇太子胤礽没废之前,还是站在太子这一边,当太子废掉再立胤礽为太子,他还是觉得应继续站在太子这边,他认为这是康熙在给太子悔过自新的机会,第三次,当太子第二次被废掉以后,胤禛就蠢蠢欲动,到处安插自己的眼线,在康熙活着,他善于掩饰自己对于皇位的觊觎,让康熙没有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态度,以至于在险象环生中能够脱颖而出。

《康熙王朝》粮草被焚,明珠仅凭一个窝头就扳倒索额图的真相

文|筱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康熙王朝》到了剧尾出现了很戏剧化的一幕: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时,明珠随驾,囚车里坐着李光地;而等到康熙第二次亲征,随驾的是李光地,囚车里则换成了明珠。

明珠联合索额图把李光地送进了监牢,等李光地重获圣宠后,反手就将明珠端了个底掉。

明珠寿辰宴上,李光地弹劾明珠十大罪状,又狠又辣毫不留情,连康熙都看不下去,说:“这个李光地啊,我是真想让明珠安稳过这个六十大寿的!”

电视剧这样安排,当然是为了强化戏剧冲突,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宦海沉浮,君心难测”,一切皆在帝王的一念之间啊!

可明珠就是明珠,即便到了如此际遇,他仅凭“一个窝头”,就配合康熙扳倒了索额图,又将外甥大阿哥变成康熙最信任的人。如果大阿哥能听他的忠告,不对胤礽赶尽杀绝,或许未来登大宝的就是他,那样明珠也将重回巅峰。

只可惜,不怕神一样的队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大阿哥胤褆太急于求成,难堪大用,终究一败涂地。

就让我们重温经典剧目《康熙王朝》,看一看康熙和明珠这对君臣之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感受一下人在朝堂的波诡云谲和暗流涌动吧!

粮草大营被焚

第一次亲征,康熙把葛尔丹打回了老窝乌兰木通,但因为他患了寒热症,须细细调养,再加上沙俄掺和进来支援葛尔丹,康熙只能收手,蓄势再战。

还有一个康熙迫切要赶回京城的原因,就是在他患寒热症的时候,朝堂里竟盛传他龙驭归天了,太子胤礽甚至备下了皇冠龙袍。

虽然康熙并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但他知道,无风不起浪,谣传绝不会空穴来风。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君和储君之间,日月不明,国将不国啊!

康熙心急如焚,此时的朝堂要比葛尔丹的沙场十万火急得多。

但回朝后,康熙并没有急于追究胤礽和索额图的监国之责,而是借李光地之手发起了“风闻言事”,一时朝堂上呈“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之势。

臣子们个个惴惴不安,如履薄冰。

康熙提醒李光地,他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却不去弹劾任何人,给了朝廷一个大炮仗,自己却跑一边听响去了。

李光地被康熙点过后,连夜就写了弹劾索额图的奏折,但得知索额图和沙俄成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又将矛头对准了明珠。

明珠垮台后,康熙准备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朝堂上又留给了胤礽和索额图。

这一次的亲征,兵强马壮,康熙势在必得,却不想,营地刚刚驻扎,粮草大营就被葛尔丹偷袭,三十万担粮食被焚,而随军的粮食只能维持三五天。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士气大损。康熙随即下严旨,从即日起,上到他,下到马夫,一人一天只食一个窝头,原地待粮。

内奸

当李光地将一个窝头送给明珠时,明珠正躲在马肚子后面避风。他询问是否是皇上让送过来的,得到李光地肯定的答复后,明珠跪拜在地,深谢皇恩。

明珠随后告诉李光地,粮草大营被焚,绝不是偶然,其中必有内奸。

李光地以为明珠不死心,到如此地步还在攀咬索额图。讥讽道,明大人又在诬陷索相了。

明珠不理会李光地的揶揄,他坚定地说,此事绝不简单,必有内奸接应葛尔丹。让李光地务必转告康熙,要皇上多加提防。

李光地见到康熙后,没等到他开口,康熙竟先于他问道:‘明珠怎么样,还挺得住吗?”

李光地回道:“眼看就挺不住了!”

康熙哼道:“到现在还不肯上奏悔罪!”

李光地犹豫了一下说:“明珠说,粮草大营被焚,肯定有内奸策应。”

大阿哥胤褆赶紧接话:“儿臣也觉得奇怪,粮草提调官葛礼怎么能将大部分军士派出去办差呢,出事以后又下落不明,葛礼早先是索相的门生,这一次又是索相派他来的……”

康熙打断了大阿哥的话,说:“事到如今,他还忘不了诬陷别人。”

话虽然这么说,但康熙随即吩咐李光地,别让明珠当马夫了,让他住进暖帐,再给他烧碗热姜汤。

曾经我看不懂这段,不知康熙为何如此矛盾,一边责骂明珠诬陷索额图,一边又安排他住进暖帐呢?

再看《康熙王朝》,我终于看明白了,此次揭露“内奸”之事,正是康熙和明珠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配合。

当康熙得知粮草被烧时,他问:“粮草大营有重兵把守,为何会被葛尔丹偷袭呢?”

从他的问话里,就可以看出,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只是对心中的猜忌没有把握,他需要有人来证实。

所以康熙派李光地去给明珠送窝头。要知道,李光地是朝廷一品大员,而明珠已经沦为阶下囚,怎么会让皇上的近臣去给他送窝头,这里面必有深意。

明珠也确实是“明珠”,就如他对大阿哥所讲,明珠无论是坐在上书房,还是坐在囚车里,明珠还是明珠。

当他得知李光地是奉康熙旨意来给他送窝头时,就立刻明白康熙此番的深意。明珠作为和索额图斗了40年,也钳制了他40年的一个“棋子”,自然最了解索额图的伎俩和他背后的势力,康熙是来征询他的意见,从他这里肯定自己的猜测。

所以明珠不顾李光地的讥讽,坚定地说,粮草被焚一定有内奸。

而这个内奸,不用他提,也都知道是索额图。如今明珠倒台,又有谁有能量敢在康熙眼皮子底下“生乱”?如果作乱成功,无论是康熙被葛尔丹打败,还是被杀,谁又是最受益的一方呢?

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更是了然于心。

康熙以窝头为引,由李光地出面,以此让明珠做出判断;明珠心知肚明,自然会投桃报李,他对康熙忠心耿耿,定会做出提醒和判断,两个人心领神会,各取所需。

随后康熙安排明珠住进暖房,喝上热茶也就顺理成章了。

明珠作为最了解康熙的臣子,早把权力斗争这种东西看得透透的。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一边保持冷静,一边配合康熙达到他的目的。

索额图倒台

康熙通过明珠肯定了心中的猜测后,就开始着手部署下一步动作。尽管他远在漠北,却早在出征前就对朝堂之事做了安排。

此次出征虽然还是太子监国,索额图辅政,但上书房已经被康熙安排进包括张廷玉在内的多名青年官吏。这些人全部不是索明两党中人,他们只忠心于康熙一人。

康熙命张廷玉前往漠北押送粮草,虽然索额图百般阻挠,但在陈廷敬的干预下,张廷玉先期押运六万担粮草送到漠北,解了燃眉之急。

宝日龙梅也发挥自己科尔科草原公主的号召力,带来了牛肉干和食物,还打探到了葛尔丹的大营。

君臣团结一心,康熙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剿灭了葛尔丹。

凯旋归来的路上,康熙并不开心,始终眉头紧锁,可见他内心的纠结。

索额图罪大恶极,当然要严惩,让康熙为难的是太子胤礽。康熙看着他长大,也看着他受索额图的教唆一步步走向堕落。康熙非常清楚,一旦废弃胤礽,必将会让其他皇子蠢蠢欲动,到时候手足相残,朝堂将会大乱。

他一直保着太子,保着索额图,即便他知道明珠四十年来配合他钳制索额图,平衡朝堂势力,可他还是在最后关头借李光地之手,打垮了明珠。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警醒索额图们,让他们收敛;二也是欲擒故纵,他想看看,如果没有明珠的牵制,索额图会嚣张到何种地步。

果然不出康熙所料,索额图不肯罢手,他让葛礼做内奸,联合葛尔丹烧了粮草,却没阻拦清军大胜。看到康熙安然无恙归来,索额图慌了,他知道,康熙一回朝,第一个要查办的就是他。

为了保住赫舍里家族的荣耀,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索额图决定铤而走险,他瞒着胤礽,派葛礼找到朱三太子,以让丹丹(朱慈囧的女儿)做皇后为条件,让朱慈囧趁清军大胜,心存懈怠之际,康熙。

索额图不知道,经过明珠的提醒后,康熙和大阿哥早有防备之心,他们甚至在等着索额图露出马脚,好把索党一伙连根拔起。

等到深夜,葛礼带着朱慈囧一伙偷袭时,被提前做了准备的官兵们全部诛杀,他们不曾接近康熙,就倒在了血泊中。

康熙泰然自若地看着朱慈囧苍老的尸身,心中大概也是无限感概吧!

大阿哥掀起葛礼包裹在脸上的黑布,露出他恐怖的死态,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索额图完了,胤礽也完了。

写在最后

康熙班师回朝,第一件事就是缉拿索额图,随后违背了孝庄的遗旨,废了太子胤礽。他宁愿阿哥们争储,骨肉相残,也不能把大清的江山交到一个不成器的皇子身上。那样一来,不但骨肉要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

他也曾试图想用深埋在心底的那份亲情,去保住胤礽,保住索额图,但最终被明珠戳破了真相。

在康熙放弃明珠,力保索额图时,对索额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父亲索尼对大清有建鼎之功,有安邦定国之殊勋,他是朕的恩人。他临终前,立下两道遗嘱,一道是给朕的,他让朕永做圣君;另一道是给你的,叫你生生世世忠于朕。可你呢,放纵不法,不思报国,闹得举朝不得安宁。索额图,朕把你的女儿立为皇后,把你的外孙立为太子,你还不知足。你慌什么呢?现在明珠倒了,希望你借此机遇,痛改前非。”

康熙想用心中的善念感化索额图,让他知道珍惜,可最终却差点害了自己,害大清功败垂成。

康熙曾说:“天家没有骨肉亲情。”看来,帝王的心也是一点点磨硬的啊!

明珠,一个落魄的簪缨世家,能和三代元老,当今国丈抗衡四十年,成为直击他要害的利刃。他虽一生都是康熙的棋子,但他这颗棋子,威力实在不小,把康熙想做的却不忍心做的事给办了,也着实不简单!

无论起落,他都是明珠!

索额图出身高贵又是皇亲国戚,可偏偏就输给了明珠,原因只有一个

康熙一朝,权势最大者当属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人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最终被康熙帝连根拔起。可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研究,便会发现索额图和明珠其实是两类人,他们身上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论出身,索额图比明珠要高贵,他的祖父硕色是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功臣,父亲索尼又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的实权派。更何况,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还是他的亲侄女,有了元老重臣之后和皇亲国戚这样显赫的地位,让索额图受用不尽,成为朝中第一重臣。

明珠出身其实也不错,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家族是清朝的望族叶赫氏。叶赫氏在努尔哈赤时期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世仇。当年太祖起兵时,就发出了“不克平叶赫,吾不返国”的誓言。据说,叶赫氏被灭时也发出了“但要我叶赫在,必灭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咒语,后来就出现了个慈禧。

明珠是叶赫部金台什的孙子,他的家族当年就已经没落,除了继承一个侍卫的名额之外,基本上就没得到什么好处。而他的岳父,则是多尔衮弟弟英亲王阿济格。顺治亲政后,明珠的这桩婚事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给他的政治前途带来了一丝阴影。因此,明珠的发达,靠的不是祖上,而是自己的努力。

索额图早在鳌拜擅权时就已担任礼部侍郎和一等侍卫,而明珠的崛起更晚,则是在康熙十二年,因为他主张裁撤三藩,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被升任为武英殿大学士。这两位被康熙倚重的臂膀,因为出身和性格的不同,因而在许多地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史书记载:“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意思是说,他因为出身好,又立了大功,所以犯下了通常会犯的毛病,骄横跋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谁要不依附他,就会当面让人难堪。

索额图是当然也只与交往。因此索额图的党羽,如麻尔图、额库礼、佟宝、阿米达等人,都是生下来就钟鸣鼎食的满族权贵。而对于那些出身卑微的官员,他就不怎么放在眼里。

而明珠不同。“明珠则务谦和,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意思是说,明珠的出身并不高贵,没有多大的本钱,所以习惯于收买人心,他不会当面得罪人,要害人的话也是在背后下手。而与他交往的大多是新进官员。为了拉拢人心,明珠经常与文人士子交往,他的府上也就成了文士们诗酒文会之所。不仅他自己这样,他的几个儿子也同样如此。

就地位权势而言,明珠和索额图可谓势均力敌。索额图得到的是满洲上层贵族的支持,占了一个“势”字。明珠得到的是做事中下层官员的支持,占了一个“利”字。索额图的特点是嚣张,明珠则是阴险。当时的朝野内外就流行这么一句话:“要做官,问索三(排行第三);要讲情,问老明。”

然而,嚣张的索额图敌不过阴险的明珠,终于被逼在康熙十九年八月称病辞职。康熙将他调出内阁,从此明珠一人大权独揽。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索额图自身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康熙大力提拔汉族官员,而使满洲权贵逐渐退出了决策层。

康熙亲政以后,以儒教治国,重用汉臣。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权力机构——南书房。表面上来看,南书房不过是康熙的秘书处,但在康熙朝所起到的作用却远远超过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不再单纯由宗室亲贵们决定,往往是儒臣替他出谋划策。

康熙帝主张满汉一家,以前满汉大臣官员职务相同而品级不同,即满高汉低。康熙将其划归统一,权力分配日益平等。过去汉臣、儒臣基本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如今他们都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这些儒臣都基本上依附于明珠这就是索额图输给明珠的根本原因,索额图出身高贵但不符合康熙的整体战略,并非他的实力不如明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