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养生 > 美容养颜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2021(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2021年简短)

时间:2023-03-05 22:22:00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用户分享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2021(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2021年简短)

2021感动中国素材积累,在作文中,除了作文标题很重要,一目了然的知道你的写作大概内容,其次重要的就是文章内容。因为老师在批阅试卷时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你的主要内容,会快速浏览一下,所以你写的素材就很重要,要让老师很清楚的了解到你写的文章是什么内容,主题鲜明,你的文章才有亮点。那么,2021感动中国素材积累?2021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有哪些?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2021感动中国素材积累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张定宇:宇定光自发

人物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适用话题

职业担当,使命责任,小我与大我

陈陆:男儿付死生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陈陆英勇牺牲。

颁奖辞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灿烂的霞。

适用话题

危难,家国,挺身而出,忠诚担当,舍己为人

张桂梅:素心托高洁

人物事迹

63岁,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适用话题

教育强国,改变命运,甘于奉献,关爱女性,人生价值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炊香万灶烟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颁奖辞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适用话题

乐观向上,助人济世,对抗病魔,人情温暖,陪伴相守

王海:为国击豺狼

人物事迹

2020年8月2日,94岁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王海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适用话题

忠诚爱国,民族尊严,敢于斗争,英勇顽强

汪勇:芳草递春风

人物事迹

35岁,湖北武汉顺丰快递员。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颁奖辞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适用话题

平凡,奉献,团结,责任,勇敢,为他人着想

谢军:北斗灿繁星

人物事迹

61岁,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颁奖辞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适用话题

使命担当,创新,民族复兴,时代发展,追梦

叶嘉莹:蕴玉抱清辉

人物事迹

94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70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颁奖辞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适用话题

古典文学,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守候文明,教育发展

林:山路得康庄

人物事迹

61岁,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颁奖辞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适用话题

奋进担当,脱贫攻坚,实干精神,心系乡村,甘于奉献

国测一大队:山河功业存

人物事迹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

颁奖辞

60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适用话题

苦干实干,奉献,追求真理,爱国报国,勇于探索,薪火相传

2感动中国人物评定标准

我们对“年度人物”的定义: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综上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21感动中国素材积累。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今年3月3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介绍江梦南时,颁奖词写道:半岁时,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微博@三湘都市报 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继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之后,从无声世界里突围的郴州莽山瑶族女孩江梦南,今年7月又获颁2021“感动湖南”年度致敬人物奖。

“大家对我太过奖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江梦南接受湖南省政协官方媒体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明年,江梦南即将从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现在她正潜心自己的课题研究,为毕业做准备。

“政协云”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

“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29岁的江梦南坦言,“自己为药物所害,未来将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继续深耕,希望能够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科研之余,还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无障碍领域。自己淋过雨,想努力为更多的人撑一把伞。”

因忙着科研学习,接受颁奖的第二天,江梦南便回到了清华大学。4年前植入的人工耳蜗,让江梦南告别了26年的“无声世界”,开始用耳倾听这个美妙滚烫的时代。

湖南省政协官方媒体介绍,江梦南6个月大时,因肺炎用药不当,导致右耳失聪,左耳损失105分贝,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江梦南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带着她奔波长沙、北京多家医院寻医问诊,结论都是一样——“世界医学还无法治愈,言语康复的可能性极小”,医生建议他们尽早教孩子学习手语。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当地乡镇中学的教师,一次次的失望并没有击垮他们。“孩子耳朵已失聪,再也不能让她失去说话的权利。”夫妇俩决定教会女儿读唇语,偏要打破“十聋九哑”的民间说法。

父母让江梦南手摸着他们的喉咙感受声带的振动,眼睛看着他们的口型学习发声。“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因不是靠听觉记忆对比、纠正自己的发声,而是需要记住每个音节、每个字的口型,以及舌头的开关和摆放位置。需要很多遍地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江梦南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父母抱着她坐在镜子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遍遍纠错的艰辛日子。在学习读唇语的同时,父母还教她自学思考,坚持要让她去普通学校读书。为了更好地培养她,父母也放弃了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

自身的坚韧自强,和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让江梦南学会了用嘴“听”“说”。从小学开始,江梦南靠读老师口型“听课”,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她发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江梦南高考进入吉林大学药学系,并在该校读完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硕士研究生。2018年5月,她又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清华大学入学前,江梦南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她重获了失去26年的听力。刚重获听力的时候,分辨声音到底来自虚幻还是现实,是江梦南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江梦南说,经过几年的适应,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声音,和整个世界一起,在眼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我经常跟别人说,千万不要因为我听不见就放低对我的要求和标准。我可能取得了一点点较小的成绩,我怕他们会因为我听不见,而把我取得的成绩放大好几倍,更希望他们以健全人的标准要求我。”谈及成长感受,江梦南真诚地说。

2018年,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并发言。2019年,她前往偏远地区参加教育公益项目,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提供帮助。2020年,她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起草并发布《做“无障碍天下”使者倡议》。担任会长期间,她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身体力行,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去年12月,江梦南还获得了2021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胡梦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