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小寒(小寒是几月几号)

时间:2024-01-13 12:02:35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二十四节气|小寒:二十四番花信风自此而始,寒冷中蕴含生机

1月5日,我们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在冬至之后、大寒之前的小寒,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节气之一,代表着隆冬的到来。

虽然天气极寒,但小寒并非只是万物凋零的萧瑟时节。“梅花、山茶、水仙在这个节气次第开放。古人梳理出以花应节令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起始的节气就是小寒。” 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载,“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我国古代有“数九”的习俗,将冬至起的81天统称为“数九寒天”。根据专家考证,中国至迟从北宋开始,“数九”的习俗便已风靡。记录冬至之后九个九天的每日天气,渐渐有了各地版本的“九九歌”,有了各种画法的“九九消寒图”。明清两代“画九”“写九”的习俗在士绅阶层中颇为时尚,使“数九”反映的暖长寒消之气候更加形象化。

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九九歌”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正处在“数九”中的“三九”寒冬。是最为难熬的一段酷寒天气。

但极寒之中,又蕴含着冬去春来的生机。古人的传统智慧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因而冬至虽然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但也被古人认为是“一阳生,万物生”的阴阳转换时节。到了小寒,这种生机更为显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节气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阴阳之气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小寒节气,大雁开始北归,喜鹊也开始筑巢,野鸡则鸣叫求偶。这三个物候都反映出了小寒时节阳气渐盛的特点。

2023年1月2日,江苏省淮安市,古淮河畔梅花含苞欲放。 视觉中国 图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寒也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七十二候呈现的是综合性的物候,其中关于花事的物候不多。于是,热爱花事的古人又另起炉灶,梳理出了“二十四番花信风”。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风报花之消息,正所谓‘风应花期’,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方云介绍。鲜花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起,谷雨终,共涵盖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小寒节气的三番“花信风”为梅花、山茶花和水仙花。小寒作为实际天气最寒冷的隆冬时节,却可以成为“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也正是因为这一时节阳气渐盛,所以虽然气温极低,却也有各种花陆续盛开,带来生机。

小寒的前五天,梅花始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凌霜傲雪,气质孤傲高雅,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以其精神和气节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梅花开过,山茶也凌寒绽放。山茶“性耐霜雪,四时常青”,在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排名第八,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盛名的木本花卉。

之后,就迎来了水仙绽放的时节。水仙清雅馨香,花期又恰逢中国传统新年,作为我国传统名花,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和象征。

“中国水仙具有‘国花’的象征意义。在时期水仙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下,西方人也视中国水仙为中国国花。”方云特别提及了这一节令鲜花对中华民族的特殊价值。在中国,关于“国花”的争论始终存在,梅花、牡丹、水仙都是有力竞争者,各有其簇拥。

春节前后,时令花卉相对较少,摆一盆水仙点缀几案、窗台,可以将居室点缀得更加幽雅多姿,为迎接新年增添无尽的诗情画意。水仙雕刻造型也成了一门艺术,孔雀开屏、金鸡报晓、松鹤延年、螃蟹戏水等水仙造型盆景,符合年节气氛,深受大众喜爱。水仙还被用作切花插瓶使用,人们将山茶、腊梅、梅花等组合搭配。

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中这样写道:“水仙、腊梅、天柱山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崇明水仙、福建漳州水仙与浙江普陀水仙均为中国水仙的主要栽培类型。漳州水仙如今产业化程度最高,为人熟知。但在上海,崇明水仙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不同于漳州水仙的特色。

漳州水仙以单瓣水仙为主,在白色环形绽放的花瓣中有一朵杯形金黄色的花萼,因此也称“金盞银台”,花香淡雅清新。

而崇明水仙以复瓣花为主,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复瓣水仙花型更为优雅,观赏性高。作为上海地方特色花卉,是上海“唯一”具有地理标志性的花卉品种资源。

方云介绍,崇明水仙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史,100多年商品花卉生产史。崇明水仙大规模种植始于本世纪20年代,曾大量出口欧洲。后来因种种原因,崇明岛上的水仙花种植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衰落。

近十年来,在崇明水仙世家“施家花厢”第三代传承人施克松和崇明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崇明水仙开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2011年,崇明水仙花被选作“上海最有地方特色的花卉和最能体现上海园林园艺水平的产品”。2018年11月,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被列为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崇明复瓣百叶水仙这一与漳州水仙其名的品类,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节令之美·小寒丨5日迎小寒,欢鹊垒新巢

新华社天津1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北京时间1月5日23时5分将迎来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已经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正如民谚所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海报制作:安宁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是低于小寒的。北方地区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之说,古诗词中也有“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时”之句。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通常出现在“三九”和“四九”。“今年小寒始于‘二九’第六天,终于‘四九’第二天。此时节,北方大地冻得比较坚硬,南方的阴寒也日复一日。”由国庆说。

海报制作:安宁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时节,虽然寒冷难耐,却即将迎来冬春相交之时。古人早就认为,春天已经一点点到来,开始慢慢逼退冬天,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春山可望”的光景。

智慧的古人根据大自然的变化,将小寒至谷雨阶段共八个节气,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对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风”。风动花开,待这“二十四朵花”次第登场、退场,人们便从冬末开始慢慢走过整个春天,从而进入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

小寒的“花信”三候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花,三候水仙花。”尤其是梅花,在腊月迎寒怒放,成为寒冬里的报春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有花如此,寒天何惧?

海报制作:安宁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是进补的绝佳季节。由国庆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冬令进补要有的放矢,药补、食补相结合,在日常饮食中宜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补益身体,如羊肉、鸡肉、鸭肉、萝卜、红枣、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让身体“暖”起来。

来源: 新华网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简 介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特点

小寒的天气特点: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和“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两句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食 俗

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诗词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 寒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微 雨

宋·陆游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32首小寒诗词,小寒天气,踏雪寻梅,愿你天寒有温暖

明天就是小寒啦,冬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来了。

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

寒冷的时节,窝在被子里,读一读诗最最好不过的啦!

30首小寒诗词,愿你天寒人不寒,有人送温暖。

咏廿四气诗 小寒十二月节

中唐 ·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同黄子温小寒

北宋 · 刘敞

阴老疑龙战,风高怯海飞。

枯蓬不自息,归鸟竞相依。

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

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

寄王济州(济州书言修洁西湖泉石之美)

北宋 · 刘攽

狱市并空俗已和,使君高兴足婆娑。

画成林色重装洗,鉴作湖光更洁磨。

历下军声从古盛,济南名士迩来多。

小寒渐有北归雁,话与飞翰同一过。

清远舟中寄耘老

北宋 · 苏轼

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覆苕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耳,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蜡梅香

北宋 · 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

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山居四咏 其三 地炉

宋 · 李纲

小寒聊试地为炉,端为先生病更癯。

炙背愿驰金騕袅,藉床初展锦氍毹。

耸肩傍壁诗千字,爆栗烧毡酒一壶。

便拟慇勤事丹灶,朝晡称火较锱铢。

送季平道中四绝 其一

宋 · 郑刚中

霜风落叶小寒天,去客依依马不鞭。

我最平生苦离别,可能相送不悽然。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六

宋 · 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望梅·其二

宋 · 无名氏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

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

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

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

仙姿更谁并列。

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

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

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

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醉蓬莱·寿特奏官十二月初二

宋 · 无名氏

看梅腮妆腊,柳眼缄春,小寒交候。

蓂荚双开,庆生贤毓秀。

早著蜚声,荣登鹗表,正是当年少。

大器能藏,待当富贵,功名还就。

暂试鸾栖,需期瓜约,未试经纶手。

料想黄扉须有分,看玺书飞到。

州县无劳,沙堤已筑,跃马长安道。

岁岁今朝,斑斓品戏,举觞称寿。

冬至

宋 ·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寒夜独坐

明 · 吴与弼

夜半残灯坐不眠,孤吟霜月小寒天。

昏昏病眼时无恙,又托精诚向简编。

自褫亭冒雪至余吾

明 · 祁顺

小寒今日初交节,同云一色浓阴结。

谁剪银河不露痕,满天飞下琼瑶屑。

双旌疋马停且行,仆夫推挽肩舆轻。

四围莹白无尘滓,似我灵台一点明。

平生踏雪行应惯,王事勤劳又何怨。

蹇驴破帽自多情,金帐羊羔奚足羡。

逢人不说行路难,却念小民饥与寒。

更有关头戍边卒,铁甲绕身寒透骨。

小寒节有感

明 · 黄佐

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

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

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

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寒夜

明 · 李以龙

时节小寒过,林塘细雨来。

不眠知夜永,多病惜春回。

衰骨频欹枕,愁肠不遣杯。

邻鸡无意绪,钟漏递相催。

袁驾部考绩还南都

明 · 文肇祉

奏绩趋随右掖垣,又乘匹马向长干。

从知袁绍名推重,莫笑文同老得官。

久别暂逢今又别,小寒初过正严寒。

行行不久天书至,召入承明侍禁銮。

冬尽

明 · 袁宏道

怕见历头残,穷年逼小寒。

见人黑发去,自检白髭看。

好句逢僧得,新怀语客难。

云山与烟水,梦著也成欢。

雍署对雪

明 · 李孙宸

今年冬暖久无雪,阳回又历小寒节。

道傍差免叹无衣,奈可三农望三白。

城头西夕布玄阴,同云漠漠天欲沈。

帘外初闻声淅沥,阶前瞥见玉尘深。

糁糁向晚声未息,琉璃上下天一色。

枯林尽发瑶林枝,荒山亦剖荆山璧。

辉腾万丈映崔嵬,中天照耀金茎台。

羲和匿彩避青女,翩翩鹤驾羽人来。

登楼一望金陵道,飞薨曲栏压欲倒。

九衢三市没难寻,翠壁丹崖皆素缟。

我不能学袁安僵卧洛阳里,

又不能学东郭先生有上无下衣敝履。

纵有诗情在灞桥,一官束缚屋子里。

对兹六出散瑶华,呼童扫取煮松茶。

且醉吴山新熟酒,不从庾岭忆梅花。

与崔千上吴幼更访张抵之别业

清初 · 王邦畿

僻径当深树,衡门带晚烟。

菊残初腊雪,香暖小寒天。

古意谁将复,幽怀世莫传。

隐居乐朋好,容易过年年。

己亥小寒走笔赠古林和尚

清 · 黎士弘

不见吾子十年矣,子来远渡西江水。

拜子颜色为子欢,遂能解脱了生死。

忆昔追随全盛日,破壁短檠同吮笔。

规模贾董公孙书,指点云烟酣六籍。

其时吾师杨长公,同里沈陈俱劲敌。

与叔胡生三十强,摩空作赋徐庾匹。

各各心矜吾子贤,退让不敢齿行立。

子家簪缨床满笏,群从诸郎庙廊属。

子独游迹扫朱门,沧桑弹指逃空谷。

贤者所为不可测,学孔学释非两截。

大地应须截铁人,能穿虎豹探龙穴。

往事陈言空浩浩,选佛归来年尚少。

老大还念嫁时裳,我为子语子应笑。

三生石上灵岩山,欲得从君觅领要。

望月婆罗门引·元夕

金·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

蛾儿雪柳风光。

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

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

宦游异乡。

对节物、只堪伤。

冷落谯楼淡月,燕寝馀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穷愁九曲肠。

休更问、勋业行藏。

小寒日梅放一枝

清 · 张英

百计求閒苦太痴,烂柯聊且坐观棋。

麝脐香暖琴三叠,鹿角霜浓酒一卮。

温室帘开新月夜,瓦盆梅发小寒时。

冥鸿斥鴳无穷事,一任天公更不疑。

渡江云·送叶元礼之睢州

清 · 沈岸登

小寒才过也,天风断柳,萧瑟冷河桥。

正千金卖赋,何事匆匆,岁晚出燕郊。

荆高酒伴,向垆头、且赏松醪。

纵笑拥、双鬟同醉,未抵别魂消。

迢迢。

征途此去,脩竹荒烟,是梁园旧地。

吟不尽、愁云马首,积雪山腰。

羊车叔宝风流在,问洛阳、红袖谁招。

空忆汝,相思折取梅梢。

雪意(试贵山书院诸生题得先字)

清 · 洪亮吉

严凝楼阁杳难眠,是处林峦戛暝烟。

飞霰乍飘孤屿外,重阴欲酿小寒先。

光埋高下三更月,云黯西南半壁天。

不是官斋望偏切,欲凭盈尺卜丰年。

百字令

清 · 宋翔凤

风吹暗雨,听声声、滴过小寒时节。

惜是侵寻将岁晚,独坐思量愁绝。

冰合黄河,沙清玉塞,冻满天山雪。

江南自好,布衾犹未如铁。

还念旧日扬州,故人相见,屐齿冲泥折。

起舞尊前看剑影,携手河梁难别。

千里消凝,一襟离索,并向归鸿说。

琼楼正远,问他可有明月。

小寒后暖如三、四月间,作此志异

晚清 · 林占梅

谁信寒晖北陆行,羊裘葛帔日纷更。

只缘气煖花先发,岂为民贫地久晴。

人畏萑苻同虎穴,喧窗户作雷声。

莫言世事沧桑甚,节序迁流也不明。

小寒节有感

明·黄佐

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

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

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

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望梅·小寒时节

宋·柳永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冽。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处,凌晨数枝争发。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想玲珑嫩蕊,弄粉素英,旖旎清绝。

仙姿更谁并列。有幽光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阕。桃李繁华,奈彼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待用,休把翠条漫折。

十一月廿七日雪赋禁体诗一首明日小寒

明代·陶宗仪

九冥裁剪密还稀,驴背旗亭索酒时。

剡水怀人乘逸兴,梁园授简骋妍词。

小寒纪节欣相遇,瑞兆占年定可期。

莫塑狮儿供一笑,埽来煮茗快幽思。

晚渡白马湖

明代·郭武

轻风小寒吹浪花,新柳茸茸啼乳鸦。

平湖一望几千顷,远水连天飞落霞。

斜阳忽堕澄波底,白鸟犹明山色里。

严更何处鼓冬冬,棹歌未断渔灯起。

南乡子 其二 野泊值小寒日,敬借家大人韵

清代·易顺鼎

楚尾更吴头。篷影如云暝未收。

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

出处途分漫代筹。

沽酒向津楼。隔岸风灯乱醉眸。

客里小寒春又近,堪愁。

一派江声尚送秋。

千秋岁·寿王推官母九十一是日小寒节

宋代·朱晞颜

嫩冰池沼。泽国寒初峭。梅乍坼,春才早。朱门歌管矗,绣阁沉烟袅。欢宴处,神仙一夜离蓬岛。

九十过头了。百岁看看到。须听取,千年调。人誇嫫母妍,我觉彭篯少。强健在,看儿历遍中书考。

最冷的时节已经来到,小寒节气,烹一壶热茶吧,暖胃亦暖心,尽情享受冬的魅力,期待即将到来的春天!

雪花飘飘,思绪在飞舞;寒风阵阵,牵挂在升温;诗友,小寒来到,愿你保重,身安体健,笑口常开,幸福过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