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二七有什么讲究(人死了做二七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4-01-14 05:09:21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丧七,婚八,寿九”,红白喜事的传统老规矩,有啥讲究?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年当中宴席最多的就是腊月和正月?反正以往常经验来看,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或者在春节期间,各种婚丧嫁娶的事儿就好像扎堆一样,有时候一天吃几个地方的席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很多地方把婚宴寿宴丧宴统称为“吃席”,也就是俗称的“酒席”,当然有些地方“吃席”的意思就是丧事,甚至用“吃席了”来代指有人去世。

酒席

通常,人们一般把结婚做寿叫“红”,称丧事为白,合起来就叫“红白喜事”,俗话说“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老百姓对红白喜事通常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老规矩。

比如婚宴和寿宴得收到请帖才去,而丧事只要知道消息哪怕没人通知,一般也会主动去参加追悼,总之无论是婚宴丧宴还是寿宴,都有很多习俗讲究和忌讳,过去有句老话叫“丧七,婚八,寿九”,说的就是婚丧寿宴的一些传统规矩,你知道有啥讲究吗?

酒席

“丧七,婚八,寿九”,这句话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丧宴吃七,婚宴吃八,寿席吃九”,按照传统,过去办丧事的宴席,只有七道菜,婚宴的酒席,则是八道菜,寿宴的席面最丰盛,一共有九道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呢?其实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对数字的特殊讲究有关。丧宴吃七,“七”这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和祭祀有很多关联,比如周代的礼制当中,就设立有七种祭祀,《礼记》中称之为“七祀” 。

酒席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魂离开人的身体不会让人死亡,但是魄不可以,魄如果和身体分离,人立刻就会失去生命,所以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魂还要飞往鬼门关经历六道轮回,而“七魄”则直接消散,这就叫魂飞魄散。

从上古时代起,人死之后的祭祀活动就以七为周期,比如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末七,一共七七四十九天,这叫“烧七”或者“守七”,当然在现代的丧葬活动中,通常只保留了头七的习俗。

酒席

民间的葬礼,因为受到传统祭祀文化中“七”特殊意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丧宴吃七”的规矩。

婚八,说的是“婚宴吃八”,按照传统,过去婚姻的酒席,一般安排的是八冷八热,也就是八道热菜,八道凉菜,寓意八八大发,成双成对!

结婚是人生的大喜事,婚事的主题是“双喜”,所有的东西都要成双成对,一切和数字有关的都要蕴含美好甜蜜的祝福,数字八既是双数,还谐音发财的发,婚宴吃八的习俗,其实是对新婚夫妇以及所有宾客的美好祝愿。

酒席

寿席吃九,同样也是用酒席上的九道菜、来寓意老人家能活得长长久久。按照传统,六十为寿,也就是说人到六十岁的年纪才能做寿。

但是做寿也有做寿的讲究,比如很多地方做九不做十,七十大寿要提前到六十九岁做,因为古人认为凡事不能十全十美,不能够太过圆满,所以正十的大寿要减掉一,变成九,长寿的福气才会真正长久,这就是“寿席吃九”的由来,不知道在您的家乡,还会不会遵循“丧七婚八寿九”的习俗呢?

“人死忌讳三六九,烧七上坟忌犯七”,是什么意思?

人间四味:生 老 病 死。

生命好像是一个沙漏,每流逝一点,就渐渐离老病、死亡靠近了一点,不论一天快乐还是难过,最终仿佛都指向了相同的结果。

中国向来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所以也将生死排在第一位,“寿终正寝”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结局最圆满的祝福。

还记得在《相亲相爱》电影里,姥姥事先为自己准备好一口棺材,人竖着躺进去,宽度、长度刚刚好,放在在堂屋之中,这是很多老人在末途送给自己的最后一份礼物。

人是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有思维能力的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因此,不仅自己重视死亡,家中老人过世后,孝子们会尽全力将葬礼办的隆重,以表达自己哀思之情。

这一点从古至今流传的丧葬习俗中可以看出,比如在民间流传的这句俗语, “人死忌讳三六九,烧七上坟忌犯七” ,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死忌讳三六九

老人在未咽气之前,人们会根据民间死亡时刻的经验进行推测,在农村,初一、十五为不吉,逢三、六、九也不是好日子。

古人受灵魂观念影响,认为人的肉体可以死灵魂是永生的,因而主张重魂厚魄,灵魂最终的归宿就是人们所说的阴曹地府。

俗话说得好“阴阳有别”,在阳间三、六、九是吉利数字,人们常说“三六九往外走”,可在阴间正好相反,如若灵魂在这个三个日子前来报到,是会受到惩罚的。

因此流传“三六九、带人走”的说法,意思是亡者会拉着一个人作为垫背,一起走,通常情况下会想尽办法让老人躲开这几个日子再走,如若躲不开,会选择杀一只大公鸡,以示带走了人口。

当然了,人的死亡日期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只是人们趋吉避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个心理状态而已。

烧七上坟忌犯七

民间常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年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另一种说法则是,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会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按丧葬习俗,人死后每七天要去上坟祭奠一次,民间称之为“烧七”,按死者去世之日起,需烧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

通常“一七,二七”以女儿、儿子为主,“三七”则是由死者儿子、儿媳为主,“五七”是最大。

不仅儿子女儿要去上坟,家里其他亲戚也要到场,因为这是亡者下葬后有仪式性的祭拜活动,为了表示对客人尊重,丧主家会备好酒菜款待。

之后“六七、七七”只要有自家人上坟即可,七七后四十九天已过,再上坟就是烧百天了。

所谓的“犯七”就是在“烧七”的时候遇见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相撞,对去世的亲人不好,在阴间会有灾难,生者要为亡者避灾举行“浇七”的仪式。

“浇七”的时间要在犯七的头天下午,要用无根水来浇,所谓无根水就是在井中取一桶水,但不能让水桶沾地,取出后一直不停地提到坟墓前。

除了准备无根水外,还要准备一张烧纸,然后用剪刀剪成圆伞和一面小旗,将圆伞和小旗分别用桔梗夹住,插立在坟前。

然后用无根水浇,直到将小伞和小旗浇掉为止,同时还要念着口诀:你犯七,俺浇七,满堂儿女来救你,铁旗沉,纸旗轻,背起纸旗一溜风。

在纸旗和伞旗全部浇掉后,把剩余的无根水倒在坟前,浇七仪式就结束了。

结语

关于丧葬习俗在民间还有很多,但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由于过去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低下,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对某些数字比较偏爱或是忌讳,这些都只是人们的心理在作怪,希望亡者灵魂得以安宁,庇佑家族兴旺。

当然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丧葬习俗,即便再摒弃,我们还是要持尊重的态度。

农村的“做七”规矩有何讲究?从头七到七七,这些常识早知早好

都说农村规矩多,不管是嫁娶婚俗,还是丧葬礼仪,都有很多规矩和条条框框。

年轻人们会很讨厌这些约束,但农村老人们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自然不可能完全不遵守。

一些没有依据且麻烦的农俗也在不断地被根除,留下了一些相对简单又很有必要的规矩,依旧需要年轻人们延续下去。

今天就打算来和大家详细解读农村常见的“做七”习俗,从“头七”到“七七”,这些常识早点知道不闹笑话哦!

“做七”仪式

农村丧葬习俗里,人去世后会有一些必须的流程,除了停放遗体、报丧等,排在第四的则就是“做七”仪式。

这个仪式其实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人去世7天后,每逢7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后,整个“做七”仪式才算结束。

这样想,“做七”仪式好像还挺麻烦且复杂的,的确,整个仪式长达49天,那么从“头七”到“七七”这49天里,人们需要做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头七”到“七七”事宜

在做“头七”之前,去世第六天需要先举行“上望”仪式,第六天午夜,也就是“头七”凌晨。

这天夜里家人需要举行“哭祭”,还需要请相关人士来诵经,之后还需要焚化纸钱等祭祀品,烧完后关灯睡觉不允许在外面玩。

“上望”做完后,才正式开启“头七”到“七七”这49天的仪式。

“头七”:其实就是人去世后的第7天,就是第一个“七”。

“头七”是“做七”仪式里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一般来说会格外隆重。

人们需要为逝者设灵位,上香叩拜,还要准备菜饭祭拜世者,烧纸等供奉需要的东西,备好后需要离开去睡觉,不能再留在那里。

一些地方“头七”还会烧“梯子”形状的祭品,这里面也有特殊的寓意,“头七”的仪式最好由逝者的儿子亲自办理!

“二七”:一些地方也称之为“小七”,这个过程需要由出嫁孙女进行祭拜。

这个仪式家人只需要供饭烧纸就好,比较简单!

“三七”:则是由儿子和儿媳来半,这个过程也叫“散七”,儿子和儿媳需要点好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唤逝者的名字,之后上坟焚香,并在家中设奠!

“四七”其实与“二七”比较像,具体做法也一样,没有指定谁来办理,都可以!

“五七”:这是“做七”过程里最重要的仪式,这个仪式需要出嫁女儿来负责办理。

出嫁的女儿需要带着酒食回到娘家祭奠逝者,还需要烧五盆纸花。

其他的还需要焚香和烧纸,而主家需要摆酒席招待来的人们。

最后还需要把这些纸扎、锡箔元宝等祭祀品拿到逝者的坟前烧掉,算是完成“五七”仪式。

而"六七"与“二七”和“四七”都属于“小七”,所以都只需要供饭烧纸就好,

“做七”的话,最后一个仪式就是“七七”,一些地方也叫“圆七”做完它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七七”需要儿子亲自办理,与“头七”一样,蕴意为“有始有终”和“功德圆满”。

一些地方还把“七七”称之为“断七”和“起服”,也就是不需要再穿孝衣的意思。

这天主家需要请亲戚好友和村里人来做客,还需要做道场,祈福,诵经后子女们便可以脱下孝衣,穿回原本的衣服了。

做完“七七”后,整个“做七”仪式就算完成了,也算是人们彻底放下逝者,与逝者真正的告别。

“做七”是很多农村都有的习俗,而且不少地方,只要还实行土葬,大多都还会沿用这个仪式。

用49天来治愈失去亲人的伤痛,和亲人彻底告别,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做七”仪式其实挺麻烦的,除“二七”、“四七”、“六七”三个小七的仪式比较简单外,其他四个其实都还是挺复杂的。

逝者家属也需要破费很多,不管是经济开支还是精力方面,都很消耗。

农村原本就比较忙,农耕生活又苦又煎熬,如果还被“做七”折腾49天,其实会落下不少农活,甚至还会错过庄稼的最好生长期而耽误农作物的生长。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嫁得比较远的女孩子,遇到这些仪式要大老远赶过来,还是比较破费的。

其实农村很多规矩和习俗的初衷就是团圆,所以农村喜欢摆酒,不管是结婚还是亲人去世,好事坏事都爱聚在一起。

的确,现在很多人忙事业忙工作,一家人根本聚不齐,哪怕是过年也是各奔东西,也只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才能把一家人聚齐。

这样来看,一些看似麻烦的农俗,反而达到了让一家人团圆的效果。

不过很多农俗的确繁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废除,一切从简,这也是好事。

好了,那么关于今天说的“做七”意识,大家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呢?欢迎留言交流吧!

注:文章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