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星座配对

重阳节意义(重阳节意义英语)

时间:2024-01-17 08:34:09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

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它有哪些习俗和传统美食?

重阳节为何是“老人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最大的阳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九”和“久”同音

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

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还有很多名字

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

每个名字都对应一种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

据研究,“重阳登高”这一习俗

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老人们也会在重阳节当天

通过登高来强身健体、祈福长寿

【重阳赏菊】

我国在魏晋时期便有“重阳赏菊”的风尚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写到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其中“九华”就是九月的菊花

【配插茱萸】

古人有两种佩插茱萸的方式

一种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

将茱萸放进去

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

另一种是把茱萸当做簪子

插在束起的头发上

王维就有诗言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味?

【重阳糕】

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

“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

制作一块松软香甜的重阳糕

要经过十余道传统工序

“糕”和“高”同音

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羊肉面】

光洁细长的面条寓意长寿

加上“羊”与“阳”同音

这碗营养丰富而祝福满满的羊肉面

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不二之选

【菊花酒】

用菊花入酒

味道清香,口感柔顺

适宜老年人饮用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综合: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介绍 重阳节有什么起源为什么是九九重阳节

今年10月25日就是重阳节了,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是一个敬老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那么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来源:闽南网综合中国网

热门推荐